特殊业务的所得税处理

更新时间:2023-01-16 18:01:57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收藏

特殊业务的所得税处理 特殊业务的所得税处理特殊业务的所得税处理

在学习所得税一章当中,有部分特殊的业务比较难处理,笔者结合近几年教学经验进行详解,权作抛砖引玉。现举例如下:

1.若投资方的税率>被投资方的税率,则该部分投资收益为应纳税的暂时性差异。

投资方持股比例40%被投资方 2008年末被投资方净利润收到(09.

2)

(2)25% (2008.12.

3

1)25%→永久性减差 100 40

(3)25%15%→应纳税的暂时性差异 100 40

08年末: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40(税法不承认,税法在2月份确认收入时才承认交税)

贷:投资收益40(会计上已确认收入,在2008.12.31确认)

Aⅹ(1-15%)=40

A=47.06(税前)。

投资方应交:47.06ⅹ25%=4.71

投资方应补交的税=投资方确认的投资收益/(1-被投资方的税率)ⅹ(投资方的税率-被投资方的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和应交补交所得税的公式完全一致。

所以08.12.31确认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40,递延所得税负债为4.71。

账务处理为:

08.12.31确认时借:所得税费用4.71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4.71

09.2补交时借:递延所得税负债4.71

贷:所得税费用4.71

借:所得税费用4.71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4.71

2.福利费

假设利润为100

3.业务招待费

按照实际发生额60%扣除,最高不得超过销售收入的5‰。

假设销售收入是20000

4.公益性捐赠不能超过会计利润总额的12%,超过部分不允许扣除。

5.银行的罚息、合同的违约金都可以扣除。

6.应纳税差异:将来多纳,现在少纳。(朝三暮四)

可抵扣差异:将来少纳,现在所纳。(朝四暮三)

无论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还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都分为两个阶段:发生阶段和转回阶段。当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的计税基础,导致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的计税基础,导致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负债刚好相反。

一般情况下,分析会计和税法的差异时,只存在资产方面的差异,而对于负债而言,不存在差异(只有在预提产品保修费时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二般情况下,对应的账户是商誉、资本公积—其他、营业外收支。

四、特殊交易与事项

(一)亏损弥补

1.税前补亏,具有抵税作用。

2.税后利润补亏,不具有抵税作用。

对于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新企业会计准则将其认定为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能够弥补多少,确认多少;弥补不了的,不予确认。 123456 78 贷:所得税费用22

第2年:借:所得税费用20(80ⅹ25%=

2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20 贷:所得税费用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0.25

第6年:借:所得税费用0.5(2ⅹ25%=0.

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0.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

借:所得税费用0.7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0.75

(二)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

借:资产(公允价)

贷:负债(公允价)

支付对价

商誉、营业外收入

1. 吃亏

假设支付对价180

被购买方(账面):

固定资产

140 40

100

公允价:

固定资产

200 40

160

借:固定资产200

商誉20

贷:负债40

银行存款180

购买认的是公允报表,税法认的是账面报表.即会计认200,税法认140,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借:商誉15 商誉的资产从会计的角度上讲是确认的,但是从税法的角度讲是不确认的.为了防止商誉确认造成无限制的循环,所以不确认商誉的暂时性差异.

2.沾光

假设支付对价150

被购买方(账面):

固定资产

140 40

100

公允价:

固定资产

200 40

160

借:固定资产200

贷:负债40

银行存款150

营业外收入10

会计认200,税法认140,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借:营业外收入1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15

五、税率和递延所得税的减值

1.税率:如果知道将来的税率,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用将来的税率,而且考虑时间价值。

2.若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若以后恢复,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推荐阅读:

  特殊业务的所得税处理论文

  从公共财政角度审视农村税费改革

  国家财政与公共财政模式关系辨析

  财政政策论文:探析环境税的立法策略和立法原则

  财政扶持家庭服务业的对策

  税务研讨论文:避税成因浅见

特殊业务的所得税处理.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政府收入回归财政问题初探

政府收入回归财政问题初探," [内容提要]最近几年,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实行费改税、规范社会分配秩序和加强财经纪律等问题不仅成为我国财政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共同探讨的热点问题,也被写进了党的十五大报告,作为“振兴国家财政”的主要内容。但是从目前情况看,上述工作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这就需要对这几个问题作重新的审视,仔细

经济论文2023-01-24

发展中国家税制改革比较

发展中国家税制改革比较,发展中国家税制改革比较 发展中国家税制改革比较 发展中国家税制改革比较 20世纪80-90年代(以下简称××年代,省去“20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为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持续发展,增加政府收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税制改革,其中的经验

经济论文2023-01-24

论财政的一般性质、基本准则与行为规范

论财政的一般性质、基本准则与行为规范,"一、财政的原因和性质财政(或者说财政行为)并不是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才出现的,其发展大致应当经历三个阶段:原始社会财政、国家集权财政和市场自由财政。前者不是国家财政,因为当时国家还远没有产生;后者也不是国家财政,因为从理论上讲,在纯市场经济中,国家的政治职能应当弱化甚至消失,财政分配

经济论文2023-01-24

强化税收宣传改善税收环境

强化税收宣传改善税收环境,强化税收宣传改善税收环境 强化税收宣传改善税收环境 强化税收宣传改善税收环境 洪贤太当前,我国正进入法制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无论是依法治国还是依法治税,都离不开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宣传。作为一种“无形征管”的税收宣传,在舆论导向、税政公开、法制教育和震慑犯罪等方

经济论文2023-01-24

观调控的制度基础与政策边界分析

观调控的制度基础与政策边界分析,观调控的制度基础与政策边界分析 观调控的制度基础与政策边界分析 观调控的制度基础与政策边界分析一个解释中国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理论框架本文认为,中国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效应不理想主要不是政策本身的原因,而是政策背后的市场基础与制度条件方面的问题。文章从宏观

经济论文2023-01-24

关于财政支出“越位”与“缺位”的思考

关于财政支出“越位”与“缺位”的思考," 摘要:文章从财政支出“越位”、“缺位”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分析出发,认为要矫正财政支出“越位”、“缺位”,国家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从体制转轨、政府职能界定、事权划分、预算约束的加强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财政支出:“越位”:“缺位” 多年来,财政支出的“越位”和“缺位”,一直是

经济论文2023-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