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1
2023-02-06
2023-01-29
2023-02-01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1-22 15:52:5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xc
2023-02-01
2023-02-06
2023-01-29
2023-02-01
2023-02-02
" 内容提要:我国现行的财政支出结构应进行战略性调整,着力建立起一个支出合理增长、内部结构有保有压、能够有效的规范支出行为、管理方式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支出运行机制。
关键词:财政改革 财政支出结构 公共财政
财政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职能,财政支出结构综合反映一国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市场经济国家必须建立与市场经册码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当然包括相应的财政支出结构,以体现市场经济对政府职能的要求。
一、市场经济国家的财政支出结构
公共财政是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普遍的财政形式,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其财政必然是公共财政,以市场失灵为基础,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特征。财政支出范围和结构体现政府的职能范围,并随着市场发育程度的变化而变化。市场经济国家的财政支出结构有如下特点:
二、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
年度
支出合计
经济建设费
社会文教费
国防费
行政管理费
其 它
支出
占总支出比重
支出
占总支出比重
支出
占总支出比重
支出
占总支出比重
支出
占总支出比重
1998
10798.18
4179.51
0.387
2930.78
0.271
934.70
0.087
1600.27
0.148
0.107
1999
13187.67
5061.46
0.384
3638.74
0.276
1076.40
0.082
2020.60
0.153
1390.47
0.105
2000
15886.50
5748.36
0.362
4384.51
0.276
1207.54
0.076
2768.22
0.174
1777.87
0.112
2001
18902.58
6472.56
0.342
0.276
1442.04
0.076
3512.49
0.186
2262.26
0.120
2002
22053.15
6673.70
0.303
5924.58
0.269
1707.78
0.077
4101.32
0.186
3645.77
0.165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2年)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现行的财政支出结构有如下特点:
以上分析仅就财政管理的资金而言,在我国,政府直接支配的资金还有部分预算外资金和非制度资金,即预算外资金以外的资金。如果将这两部分资金考虑进去,支出结构将发生变化,故予以分析。但考虑到预算外资金以外的资金的使用没有确切的数据,仅分析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情况。
表2 预算外资金分项目支出 单位:亿元
注:从1997年起,预算外资金支出不包括预算内管理的政府性基金(收费)。
三、我国和市场经济国家财政支出结构的对比分析
市场经济国家财政支出口径较大,相比而言,我国没有建立公共财政,现行财政支出口径较小,主要包括预算内支出和部分预算外支出,相当部分的预算外资金、小金库资金、各种摊派等,没有纳入财政支出范围,这不仅不利于收支管理,也不便于国际比较。鉴于此,本文只能用上述不完全可比的资料进行大致的分析对比,从中也可以粗略地看出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合理性。
四、调整政府公共支出范围,建立公共财政
目前,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不仅是加强财政宏观调控和支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保持社会政治稳定的需要。优化支出结构的基本思路是:一方面,按照社会公共需要的先后顺序合理界定财政支出范围;另一方面,根据当前的经济政策目标,在增量支出中逐步调整和理顺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的比重。
(一)财政支出范围的界定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财政应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标准参与社会资源的配置,政府公共支出范围必须以社会公共需要为标准来界定和规范。社会公共需要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只有政府出面组织和实施才能实现的事务;二是只有政府举办才能有效协调各方面利益的事务;三是企业和个人不愿意举办而又是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须的事务。凡属于社会公共需要的领域和事务,财政才能提供资金支持;凡不属于这个范围的领域和事务应逐步推向市场,由市场机制去调节。按照这一标准,政府公共支出的范围界定如下:
1.消耗性支出。一般是指资源置于政府直接配置、直接消耗的支出。主要包括:国防支出,对外事务支出,各级政府、人大、政协、检察院、法院支出,基础教育、基础科研、卫生保健等公益性事业支出。
2.转移性支出。一般是指政府不直接消耗,而是通过再分配转移出去由社会消耗的支出。主要包括价格补贴等补助。
3.公共工程支出。一般是指用于公益性基础设施的支出。主要包括:能源、交通、水、电、煤气、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出。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公共财政
深化机构改革,精简多余人员,关键是要通过调整结构、发展经济,为精简出来的公务人员找到新的工作和就业出路,否则,精简难以成功。县、乡两级机关的富余人员,可以循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组织他们去搞各种形式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这既可以为千家万户的农民提供服务,引导他们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市场,提高农民生产经营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又可以为县、乡两级公务员开辟更为广阔的发挥自己才能的工作途径和生活出路,还可以从中选出一些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较高的青年去充实农村基层组织和学校。
2.改革国有企业的亏损补贴制度。当前对一些特殊行业(如属于社会公共公益事业的水、电、环境保护、城市交通等)的价格和收费仍由国家管理,还有一部分国有企业承担着政府特殊的责任,由此产生的亏损仍应由财政给予补贴。其他大多数属于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其亏损补贴则应随着企业改革的推进予以取消。必须看到,整个国有经济面临战略性改组的艰巨任务,如果对现行的补贴制度不进行改革,财政就无力支持整个国有经济的发展。
3.增加国防、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强大的国防是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在集中力量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要增加财政对国防的投入,积极推进国防建设,增强国防实力,保障国家安全。特别是在我国国防费占GDP比重2002年仅为1.6%,远低于世界各国平均3%水平的情况下,尤其要增加国防费用,适当提高军官、文职干部、士兵和职工工资的需要,以及适应世界军事领域的深刻变化,做好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的需要。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极为重要的内容,是维护广大人民最根本利益的一项重大措施,也是支持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都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平均高达30~50%,而我国近几年来虽大力增加了社会保障支出,但2002年这一比重仅为1.69%,远远低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平均水平。因此,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压缩行政经费和减少竞争性领域投资后增加的财政资金的适当比例用于社会保障,提高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4.深化事业体制改革,清理和规范事业单位的财政经费供给范围,增加科技教育投入。事业单位按其服务性质不同,可分为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三类。根据事业性质的不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资金供给方式,不仅是深化事业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选择。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如基础教育、基础科研、图书馆、计划生育、公共性防疫等,所进行的活动属于典型的社会公共需要,财政应保障其供给,并按法定比例逐年增长。准公益性事业单位,如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广播电视、医疗保健等,其创造的成果具有社会共同需要和私人需要的双重属性,财政可采取定额或定项补助方式核拨一部分经费,单位依法合理组织一部分收入。经营性事业单位,如开发性科研单位、职业化的体育运动项目、艺术表演团体和社会中介机构等,这些单位提供的服务属于私人需要,应与财政供给脱钩,逐步走向市场。
在清理与规范事业单位财政供给范围的基础上,增加科技和教育投入,逐步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研究与开发费支出占GDP4%和1.5%的目标。在加大对科技投入的同时改革投入方式,实行公开公平评估选题制,由对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的一般支持,变为课题和项目形式的重点支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要加大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农业科技研究的投入,保证重点,使财政科技支出结构得以优化。教育虽是国家财政支持的重点,但也要改变国家统包教育经费的传统做法,动员社会力量多方筹资。对于九年义务教育,国家财政应作为重点予以倾斜。非义务教育,国家无疑也应支持,但应根据国外经验,采取收费的方式,改变国家包揽过多的局面。
5.强化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财政投入力度。根据市场经济原则,经济建设的投资主体应进一步由政府转向企业,财政要退出竞争性、生产性的经营领域,只进行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公益性投资、基础设施和重点建设项目的投资,改变与民争利的局面,实现财政职能的“归位”。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有所缓解,但我国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与经济发展的要求差距甚远。因此,考虑我国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加大财政投入不失为一项正确的选择。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弱质产业,因而是政府着力扶持的重点。近几年水旱灾害对农业造成巨大损失,说明我国抗灾能力还不强,必须多渠道增加投入,尤其是增加财政投入,长期进行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当前要着力加强乡村道路、供水供电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情况,各级财政要按公共财政原则,逐步增加对县以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采用财政补贴、财政贴息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社会发展。
必须说明,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同时,也必须把预算外资金和制度外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范围,实行预算的完整性原则,然后才能逐步实现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因为建立公共财政,不仅要把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还要依市场经济要求规范政府收入分配机制,否则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无从谈起。另外,还要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改革,实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
参考文献
[2]项怀诚:《1999中国财政报告》,中国财经出版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