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0
2022-12-12
2022-12-12
2022-12-17
2022-12-12
更新时间:2023-02-25 01:30:00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xc
2022-12-10
2022-12-12
2022-12-12
2022-12-17
2022-12-12
一、农业农村工作
(一)今年工作总结
1.注重部署落实,全力抓好“六稳六保”工作。坚持“两手抓”确保“两战赢”,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农业生产,确保疫情期间农产品有效供给。按照任务要求不变,节点要求不变的原则,做到早预判、早谋划、早发动、早落实,不断强化农业专班的功能,强势推进粮食生产和生猪生产等工作。自2月中旬以来,相继出台《海曙区疫情期间农业指导性十条意见》《海曙区粮食和生猪增产保供工作方案》等指导文件,平稳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完成省市的粮食和生猪增产保供任务,确保我区在省、市农业专班推进体系评价排名中始终位于省市前列。今年,我区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6.82万亩,完成市任务数的113.3%,总产量1.513亿斤,完成市任务数的115.0%。5月、6月、7月农业专班推进体系评价排名分列全市第一、第二和第二名,9月份粮食专班又名列前茅。
2.注重突出亮点,全面抓好产业发展。一是落实“4566”产业发展工作。围绕宁波市《高质量推进“45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出台《海曙区高质量推进“35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方案》,高质量推进我区乡村产业发展。借力各类平台,积极推介我区农产品和农业文化,今年,我区成功举办“2023年海曙区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和茶文化“五进”活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发挥古林现代都市农业集聚园区示范引领作用,试点5G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推广,推动我区数字农业发展,促进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融合。今年,我区乡村产业总产值达到190亿元。二是加快平台建设。有序推进三区六园建设,三区六园总投资7亿元,六个园区进展顺利,完成投资额的70%以上,其中蜃蛟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2个项目中已有14个项目全面完成,8个项目正在建设中,完成投资44554万元,占计划投资的85%。龙观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建设8个项目已有2个项目全面完成,完成投资4300万元,占计划投资的77.5%。鄞江省级特色农业强镇高分通过省农业“两区”办现场验收。三是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发掘传统产业新优势,加大农业科技攻关力度,促进一二三产融合,提升传统产业市场竞争力。开展水稻-红螯螯虾综合种养技术示范点建设工作,6个综合种养技术示范点,已于10月份完成验收,产量达100公斤/亩,超出预期产量100%,成效显著。加大浙贝母产业振兴,召开以“助力振兴共赢未来”为主题的浙贝母产业融合发展研讨会,省市区相关领导、国家中医药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一流专家学者参加,发布浙贝IP形象“贝贝”助推海曙浙贝母产业发展。与浙东大竹海、西凤竹业合作社商讨竹产业发展,确定竹笋精品园示范基地、竹林认养、竹林下经济、竹笋加工及与竹海旅游结合等发展模式。推进樱花茶园建设项目和樱花茶试制,开展樱花快繁技术研究,加快我区樱花品种结构调整。四是持续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它山堰”品牌持续发力,今年全区春茶总产量约455吨,其中名优茶生产约15吨,共计包装“它山堰”系列茶5.2吨。打造“禾西悠”、“共享乡村”等区域公用品牌,开展“杖锡山樱花+图形”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申请工作;组织宁波黄古林工艺品有限公司(黄古林凉席)、宁波梁桥米业有限公司(KKK大米)和它山堰茶叶专业合作社(它山堰茶叶)申报“品字标浙江农产”品牌。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宁波方兴食品有限公司)和市级1家(宁波安和达菜篮子配送有限公司)。
3.注重打牢根基,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新时代美丽乡村“13511”工程目标要求,一是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作,对照创建目标,按照“整合力量抓典型、集中资源出精品”思路,深化连片成景,开展乡镇全域环境整治,筛选确定了章水镇作为2023年度美丽乡村示范乡镇和风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培育对象,选定古林镇仲一村等41个村为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创建对象。加快推进2023年度集士港镇美丽乡村续建项目建设,目前集士港镇美丽乡村示范镇、风景线和示范村基本建设完成。前三季度共完成省新时代精品村14个,达标村41个的自查验收工作,完成3个浙江省特色精品村申报工作。二是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了区、镇、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作为工作核心,依托农村工作指导员、网格员、村两委会成员、党员和村民代表四支队伍,将农村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庭院堤坝、村间道路、溪河两岸等五大区域作为整治重点,全面做到路面无垃圾、田面无废弃物、庭院无乱堆乱放、河面无漂浮物,推动村容村貌提升。
4.注重强村富民,全力推进产业扶贫。今年我区继续巩固消除全区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收入9000元及以下现象,实现全区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的目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3年的30346元增长到目前的37199元,增长22.6%,为全市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补齐短板、夯实基础。一是全面压实责任,成立以区委副书记任组长,15家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同时压实乡镇主体责任,强化各级责任人主动抓发展的责任意识。二是探索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针对经济相对薄弱村设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项目。2023年,章水镇、横街镇、龙观乡的三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均完成竣工并取得验收通过。在确保兜底补助3700余万的基础上,再安排4000余万资金用于经济相对薄弱村产业发展。将全区2023-2023年三年平均经营性收入少于90万元的行政村列入补助范围,按30万元(含)以下、30万元-60万元(含)、60万元-90万元(含)三档,分别给予每村每年60万元、40万元、20万元经费补助。我区村级集体资产已具规模,总收入稳中有升。三是开展结对帮扶。采用党员干部结对帮带项目开发增收、经营主体带动增收等模式,对全区范围内经民政部门调查认定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包括农村低保家庭和低保边缘家庭,实施精准扶持。已有宁波兴溪田农场有限公司等9家经营主体参与产业帮扶规范化(示范性)示范点创建,宁波市海曙区集士港镇新后屠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参与党员干部结对帮带项目开发(整村连片帮带),切实提高农户收入。10个低收入农户精准扶持增收项目实现带动就业60余万元,帮助购销各类农副产品金额50万元。
5.注重增强活力,全力推进改革。一是大力推进低效用地开发。成立以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区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以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为着力点和突破口,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海曙,提升区域治理能力。二是稳步推进村级集体资金网银收付款工作。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出村级集体资金便捷收款业务,作为试点的古林镇24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全部开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属二维码,村民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能直接缴纳租金、水电费、物业费等费用,资金直接存入村基本存款账户,能够有效预防现金坐支甚至挪用的现象,属于我区加速推进清廉村居建设中的一大创新亮点。三是推进高桥镇整镇美丽田园建设,对全镇农棚田舍进行整治,各村根据实际情况统一拆除、统一建造,打造“整洁田园”;流转100余亩农田,规划建设“农景之窗”,打造“美丽田园”;结合新村建设,整理多余土地,谋划田园综合体建设。
(二)明年工作思路
1.守牢底线,着力做好农产品有效供给。全力做好“米袋子”“菜篮子”和生猪增产的保障工作。确保明年完成新建高标准农田4000亩的任务,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15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6.5万吨左右,蔬菜种植面积保持在8.5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15万吨左右,生猪出栏能力达到4万头,加强方兴食品服务和管理。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充分发挥农业“压舱石”作用。
2.全面实施区“35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方案。一是着力推进平台建设,持续做好“三区六园”、省级特色农业强镇、5条产业融合示范带建设,重点做好以鄞江四明山区域产业转型科技示范园区为主体的园区建设升级行动,力争再创1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二是强势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点做好贝母、毛竹、水稻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作。通过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加强土地流转、培育种植大户、实施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加强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发新领域产品等措施来改造传统贝母产业;通过展开优质高产技术攻关、稻渔共养模式等“稻下经济”来提升水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来改造传统毛竹产业。通过整合资源,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拉长产业链,力争明年再打造1条省级示范性全产业链,注重发挥园区和城郊十园作用,发展农旅项目和康养项目。四是探索数字乡村建设,积极探索智慧农业建设,继续试点“手掌农业”“众筹农业”“直播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五是培育壮大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培育一批“新农人”“农创客”,增设农民田间学校、农业教育实训基地,谋划一批博士工作站,加强跟袁隆平团队的联系与合作。
3.补齐短板,全力打造美丽乡村新亮点。一是做好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作,精心打造一批体现江南水乡韵味和浙东民俗风情的新时代美丽乡村。二是持续推进农村“三大革命”,持续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革命,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促进村庄建设有机更新。三是强化经营村庄建设,以村为单位,优化村庄空间,整合内外要素资源,社会化运营,打造一批特色产业、乡村旅游村庄。四是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集中优势资源,多主体共建,培育5条特色主题乡村振兴示范带。五是全力推进全域美丽田园建设,串点成线,连线成带,推动全域美丽田园建设,争取能在我区召开省、市农业乡村振兴现场会。
4.积极推进农村改革。一是争取乡村振兴集成改革试点,推进乡村振兴集成改革试点工作,打造样板,为全域乡村振兴打牢坚实基础。二是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积极引进开发项目,探索创新激活闲置宅基地(农房)利用工作,完善相关制度,将闲置资源纳入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或信息平台。以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大力推进低效用地开发。三是引导农村集体经济改革,继续大力推广章水、横街“镇村联建统营”等模式,积极探索发展“物业项目”“服务项目”“联合项目”等。争取明年全区实现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所有村经营性收入超15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超过30万元的村达到90%,四是启动“共享乡村”试点,重点推动乡村优质农产品、农耕文化要素与城区人才、资金、技术资源双向连通。
二、水利工作
(一)今年工作总结
1.抢抓时间紧盯目标,扎实推进水利重点工程。今年我区共有建设项目8个,其中在建项目2个(鄞江堤防整治工程、樟溪河干流整治工程(龙王溪段)),前期项目2个(沿江泵排工程群建设项目、沿山干河河道整治工程一期(横街镇-大西坝段)),完工项目4个(姚江堤防加固工程、奉化江堤防整治工程农村段、剡江堤防维修加固工程、风棚碶泵闸工程)。今年,我区计划完成年度水利投资4.2亿,其中省“百项千亿”防洪工程完成投资3.5亿,市防洪排涝“2023”行动计划完成3.8亿。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3.39亿元,完成市局考核任务的87%。一是抓牢时间节点,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我局积极克服疫情和“超长梅”带来的不利影响,扎实做好续建项目建设,鄞江堤防整治工程总投资3.5亿,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3.22亿元,完成年度投资的92%。目前正在实施的一期工程中,Ⅰ标段正在开展防洪墙及塘堰闸施工,Ⅱ标段已完成600米防洪墙及红卫碶水闸上部结构施工,Ⅲ标段施工招标公告已发布,Ⅳ标段完成施工招标工作,目前正在进行项目部组建。二期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备案工作,正在进行Ⅴ标段施工图设计、预算编制及施工、监理招标准备工作。樟溪河干流整治工程(龙王溪段)年度考核任务为0.3亿元,已完成投资0.17亿元,完成年度投资目标的56.7%,目前2号桥下游挡墙压顶、部分青石栏杆完成施工,2号桥上游南岸挡墙基本完成,1号桥、3号桥完成桥梁上部结构,廊桥主体及屋顶浇筑完成。二是抓好前期规划,稳步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为确保项目实施更加科学、合理,在项目前期规划阶段,方案经数次易稿,精益求精。目前,沿山干河河道整治工程一期(横街镇-大西坝段)和沿江泵排工程群建设项目正开展规划选址工作。三是做好收尾工作,确保完工项目顺利验收。姚江堤防加固工程、剡江堤防维修加固工程、风棚碶泵闸工程正积极配合审计部门,抓紧开展审计相关工作,确保后续竣工验收工作顺利推进。风棚碶泵闸工程已于今年9月30日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正在开展大禹奖申报工作,奉化江堤防整治工程农村段计划11月底完成竣工验收。
2.查漏补缺真抓实干,确保安全度汛。一是靠前部署,落实主动防御的决策。今年,我区按照主动防御的决策部署,提前做好水旱灾害防御汛前检查工作,完善山洪防御监测预警机制。抽调12个检查组进行专项抽查,并对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督促落实整改。对山区村落再次进行疏理排查,划定防御区域,厘清防御对象清单,对全区相关防汛安全责任人进行再落实再明确,于汛前在媒体上进行公示。对全区64个水雨情遥测站点进行了全面检查清洗维护,认真贯彻每二周一次实地巡查、每日网上数据巡检、故障2小时响应的常态运维机制,落实防汛物资长效管理机制,对柴油发电机、铲车、冲锋舟等应急动力设备进行集中维护保养,每月试运行一次,确保所有应急抢险设备随时处于备战状态。提前与市局河道中心、皎口及周公宅水库进行对接,确保预判及联合调度渠道和机制畅通,开展溪下水库预泄方案研究,配合做好皎口水库下游有关测站接入,提高预泄预排的科学性、准确性。二是推进水文“5+1”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水文基础感知能力。我区持续推进海曙区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提升项目及2023年水文“5+1”工程建设,积极实施“六大”提升行动。今年,我区完成基础感知任务22项,布局视频点位25个,新建水位站10个,改建水位站11个,实现重要小(二)型以上水库和10平方公里以上小流域雨量站广覆盖。实施的4个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提升项目中,洪水湾流量站项目和溪下水库出库流量站配套堰坝工程已经完工,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提升项目通过完工验收,水文监测能力建设项目验收通过。
3.保障民生提前部署,有序开展面上水利工作。一是完成水利规划编制,出台水利有关政策。今年在总结“十三五”规划发展成果的基础上,谋划“十四五”规划编制,目前,已基本完成《宁波市海曙区“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和《宁波市海曙区水利综合规划》重点工程征地范围线初步划定和土地面积测算工作,《海曙区水利管护及防汛专项工作实施办法》等相关的涉水政策正在抓紧研究出台。二是抓好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今年,我区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共计15个,计划完成投资300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609万元,完成率达87%。续建项目中,横街镇水官口山塘等5个项目已完成验收,其余项目正在有序建设;新开工项目中,4个工程已开工,其余2个工程完成招标后即可开工建设。三是扎实做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提标工作。2023年是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作收官之年,今年我区已累计完成年度投资2500万元,完成30座高山单村独立水站的建设改造,完成受益人口0.99万人任务目标,完成率超过100%,全面完成19968人的农民饮用水达标提标总任务,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人口覆盖率达100%,顺利完成农饮水销号工作。11个村级水站改造和2个乡镇水厂管网延伸工程已全部完工,全区农村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在95%以上、水质达标率在90%以上、城乡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达95.4%。水费收缴工作按“完工一个,收缴一个”原则推进,我区农饮水工程水费收缴基本达到了全覆盖,千人以上工程水费收缴率达100%。水表安装率100%,水费收缴率100%。四是强化水利安全生产监管。通过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整治督查、安全生产万里行及安全生产月、水利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等活动,摸排和整治水利工程建设的安全隐患,切实提升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做到预防在先,防治结合,力争水利行业安全生产零伤亡。
4.科学谋划强化监管,提升水环境治理水平。一是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检查专项行动。今年,对全区81座村级独立水站水源地卫生状况、水源类型、标识牌设立情况、水源保护公约制订情况等进行详细评估,完成全区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公布、水源地保护范围划定和警示标志设置工作。二是进一步深化美丽河湖建设。结合我区河道现状,科学谋划河道治理,将生态理念融入河道治理,打造“安全流畅、生态健康、文化融入、管护高效、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今年投资3000万元古林镇照天港河—千丈镜河—里龙港河生态河道治理工程,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新增游步道7公里,绿化6万平方;农村河道清淤工作持续推进,已完成33公里河道清淤工作,清淤量达到12万方;“美丽河湖”创建扎实有力,樟溪河美丽河湖创建在10月20日通过了市级验收、省级复核。三是强化河道日常监管。开展“无违建河道”回头看行动,以2023年和2023年创建的17条市区级河道(总共167.34公里)为基础进行全面回头看,重点排查是否有新增违建。已完成6条河道(集士港河、西洋港河、南新塘河、西塘河、南塘河,中塘河)共计70.07公里的排查工作,完成率41.9%,未发现有新增违建现象。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遏新增、清存量,发现一处,整治一处,做到“四乱”问题动态清零。四是创新监管模式,强化科技管控。今年,我局成立八支督查组,在7-9月集中对9个镇(乡)街道集中开展河道及溪坑保洁专项检查行动,通过专项检查行动,强化落实“一河一策一档案”管理,对河道保洁进行动态管理,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治理,巩固了保洁成效。同时,我局积极将“5G”、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与日常的监管融合,我局“5G无人船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项目探索了“5G+水利监管”的新模式,该项目在今年举办的第三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上荣获全国三等奖。我区建设的南塘河、西塘河标准化管理视频监控系统项目和区级农村河道及独立水站视频监控系统项目已完成验收。
(二)明年工作思路
1.补齐短板,提升水利能级。一是补齐防洪安全短板。从推进新建在建工程建设、谋划项目储备等方面入手来补齐短板。二是补齐环境整治短板。明年我局计划在区全范围内复制、推广集士港水循环模式,通过实施水体调活工程,提升河水自净能力。三是补齐“重建轻管”短板。推进物业化管理,充实一线管理力量,加强对水库山塘、堤防闸站日常监管,使各类小型水利设施处于有效管理状态。
2.抓住亮点,展现水利特色工作。一是打造全域性美丽河湖。目前正稳步推进洞桥片区和古林片区河道整治工程,明年力争把两个片区打造为全域美丽河湖。二是抓好资源整合。将美丽河湖与新农村建设、美丽田园建设、农业园区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打造成为美丽河湖风景区。三是做好水利数字赋能。我局的“5G无人船在今年举办的第三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上荣获全国三等奖。明年将继续推进农饮水数字化进程工作,推动执法检查数字化,提高“互联网+水利”“5G+监管”水平。四是按流域系统提升小流域景观。清源溪、龙王溪流经章水、龙观、鄞江3个镇乡,我局按各区域的不同特点统一设计、统一部署、分片实施集中提升防洪景观效果。
3.做好破题,开创水利工作新局面。一是打造展示水利文化的平台。深度挖掘海曙水文化,着手写好塘河文化和运河文化文章,计划建设一个水利文化博物馆。二是加强塘河文化建设。打造塘河文化带,重点谋划建设“樟溪河—南塘河”塘河文化带。三是探索樟溪河生态河道治理新模式。樟溪河生态河道治理面临诸多难题,目前正委托华东设计院进行樟溪河概念设计,打造樟溪河河川公园。
4.夯实基础,做好水利基础工作。一是持续推进水文“5+1”工程建设。提升水文监测基础能力,加快水文站网优化及改造提升。提升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完成新增山洪灾害防御村落关联雨量站及视频监控点的增设和山洪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平台巩固提升工作任务。二是加强联调平台建设。进一步强化水利工程科学调度。同时,继续做好全区水文遥测站点的运行维护工作,进一步完善预报预警系统建设。三是推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做好农饮水水站维护,保障农饮水水站正常运行,加强节水宣传推广,全面落实取水许可审批及水资源论证管理工作,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审核和水土保持监管,继续推进“无违建河道”回头看工作。
xxxx年,x市x区农业农村局按照中央、省、市、区工作要求,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机遇,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充分释放农业农村要素活力,夯实现代农业基础,厚植发展新优势,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释放发展新动能,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全区现代农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全年完成农业投资xx亿元;预计实现农业增加值xx.xx亿元,同比增长x%,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xxx元,同比增长x%;获评xxxx年x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先进县。
一、xxxx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落细落实
一是建立防控工作落实机制,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组织成立农村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制定发布《x县农业企业“一对一”服务专员工作手册》,组建农企复工、春耕复产、疫病防疫检疫等x个工作服务组,成立新冠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快速指导全区xxx家农业经营主体全面复工复产,帮销蔬菜、水果、畜禽等农产品xx余万元。二是强化对下服务,助力涉农企业复工复产。制定出台《x县支持x村产业发展政策》,为企业发放政策性补贴xx余万元。抽调xx名服务专员,对企业进行“一对一”驻点服务,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解难题。协调银企对接,帮助企业获得贷款xx笔x.xx亿元。我局被市委办公厅评定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集体。
(二)稳产保供,农业生产平稳推进
一是抓好粮食生产。小麦规模种植x.xx万亩,水稻规模种植x.xx万亩,扩种玉米x.x万亩,预计xxxx年申报粮食规模化经营财政奖补资金xxxx余万元,全年粮食播种面积xx.xx万亩、产量x.xxx万吨。二是抓好蔬菜生产。蔬菜播种面积达x.xx万亩、产量xx.xx万吨,确定柳江蔬菜专合社等xx家生产主体为xxxx年蔬菜城市保供基地,面积x.x万亩(复种)。三是抓好生猪恢复生产。印发《x市x区生猪补栏专项行动方案》,设立xxx万元生猪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xx万元生猪养殖保险专项基金,鼓励养殖场补栏扩能。xxxx年底,全区生猪存栏x.xx万头,全年出栏生猪xx.xx万头。同时大力推进商品仔猪繁育场建设,加快x绿生种猪场改扩建进度,鼓励现有x个规模养殖场提档升级改造,成功引进新希望和东方希望生猪养殖行业领军型企业。四是抓好水产养殖。依托中伦农业、深能水产等经营主体推进小龙虾良种体系建设,稳定发展大宗水产品,试验示范池塘内循环养殖、玻璃钢循环水养殖、稻田底排污循环养殖等健康养殖模式,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xxxxx吨,产值x.xx亿元。五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农机专合社规范发展指导,落实农机购置补贴xxx万元,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xx台(套)。
(三)固本强基,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一是提升农业基础。完成x.x万亩南河流域高标准农田建设;x“稻-(油)菜-渔”现代农业园区被评为省级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获得省级xxxx万园区奖补资金;启动xxxx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宝墩镇成功申报xxxx年度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成为全市唯一入选乡镇,争取中央补助资金xxx万元。目前正在积极争创xxxx年x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市、区)。二是强化主体培育。制定出台《x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发展意见》《x县县级示范家庭农场评定管理办法》,全年共培育家庭农场xx个、合作社xx个;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家,全区xx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年销售收入达xxx亿元。三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依托中伦、深能、农行田等企业,带动专合社和农户在宝墩镇、安西镇发展稻渔综合种养xxxx亩,加快构建企农双赢机制。四是推动品牌营销。成功组织花中花、伍田食品、民生食品等x家x企业和xx家小金县特色农业企业参加第八届x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线上会展;组织中以津惠、庄园牧歌家庭农场等xx家企业参加“游绿道公园、品时令佳果”x市特色农产品品鉴展销节;组织美好食品、毛哥等xx家企业参加“农民丰收节”展示展销。
(四)强化攻坚,美丽乡村生动呈现
一是建立健全机制。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挂镇包村”工作方案》,构建“挂镇包村”机制,推进干部职工下乡入户接地气,真抓实干促整改,累计发放宣传资料x万余份,召开动员会、培训会等xxx余次。印发《“公园城市人人建?美丽乡村大家创”主题活动方案》,构建“竞进拉练”机制,开展“美丽乡村大家创”主题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累计开展x次拉练活动,整治提升点位xx余个。二是大力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加快花源街道杨柳村、宝墩镇迎先村和兴义镇广滩村等xx个户厕改造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强化培训和现场指导,严格执行验收要求,圆满完成xxxx年户厕改造目标任务,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xx%以上。三是加快重点项目实施。制定实施《“x+xx”农业重大项目推进工作方案》,对各镇(街)所属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特色镇建设和川西林盘修复等xx大类项目推进情况予以督查,定期对全区重点农业项目推进情况予以通报,形成督查通报x期。四是扎实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积极推进农药化肥减量控害,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种植绿肥、施用有机肥等技术xx万亩次,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面积x.x万余亩,开展地力培肥x.x万亩,实施水稻全程绿色防控与穗期主要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服务x万亩。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区推进项目建设,全区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xx%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xx%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xx%以上,全面完成目标任务。认真落实河湖长责任制,对金马河流域(岷江段)开展了x次全面巡查和不定期区域轮巡重点点位xx余处次,发现问题及时联系所属镇街,现场研究并落实整改xx次。
(五)试点先行,农村改革持续深化
一是全面开展村(社区)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实现全区xxx个村(社区)调整为xx个;锁定全区集体资金xxxx.xx万元,集体资产xxxxx.xx万元,集体资源xxxx.xx亩。二是推动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工作,积极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盘活闲置资产,采取“集体经济+”新模式,推进津街道临江村和原新平镇龙马村x个农商文旅融合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项目建设,创新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三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持续推进村级服务站试点和“农贷通”建设,通过村级服务站累计发放贷款xxx笔,金额xxxx.x万元,通过“农贷通”平台累计发放贷款xxx笔,涉及资金xx.xx亿元。四是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建成“x农村产权交易所x分所”,促进农村资源资本化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全年新增集体建设用地交易x宗,面积xx.xx亩,交易金额xxxx万元;新增农用地流转交易xx宗,面积xxxx亩,交易金额xxxx万元。
(六)精准施策,脱贫攻坚有力有序
一是全面摸清底数。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扎实开展农村扶贫开发对象动态调整,印发《x县巩固扶贫开发成果确保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施方案》,筑牢致贫返贫防线,巩固区内扶贫开发成果。二是加快特色产业发展。以产业帮扶为抓手,积极助力简阳市云龙镇脱贫攻坚,xxxx年落实对口帮扶资金xxx万元,实施经济薄弱村产业帮扶项目x个,指导协助云龙镇成功举办第一届金秋砂糖桔采摘节活动,目前,云龙镇金秋砂糖桔产业已吸纳各项投资xxxx余万元,种植面积已达xxxx余亩,年吸纳固定用工xx人,临时用工xxxx余人次。
(七)多措并举,安全监管常态长效
一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三大体系建设,全年开展农产品定量检测xxxx个,合格率xx.xx%,完成蔬菜农残快检xxxxx个,合格率xx.xx%。积极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联盟模式,成功组织x家企业开展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CAQS-GAP)试点,xxx个生产经营主体纳入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信息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获得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的充分肯定。二是抓好动植物疫病防控。印发《中小养殖场户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指南》《生猪养殖场(户)非洲猪瘟防控宣传告知书》,加强非洲猪瘟防控技术宣传指导,切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同时,积极抓好柑橘黄龙病和草地贪夜蛾等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控工作。累计发放宣传资料xxxx余份、消毒物资x.x吨。三是强化农业安全生产。建立休闲农业全覆盖安全管理名单,发放《休闲农业安全生产告知书》xx份,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开展变型拖拉机专项整治,督查农机专合社xx家,农机维修网点x家。制定完善全区沼气池管护制度和农村沼气行业安全监管责任清单,全年沼气工程安全检查覆盖率xxx%,累计督查检查沼气池用户xxxx余口次。四是狠抓农业领域行政执法。实施生猪私屠滥宰违法行为专项整治、“绿剑护农”专项执法检查、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专项整治等行动,出动执法人员xxxx余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主体xxx余家次,开展执法监督抽检xxx批次,查处办结兽药、农药、饲料、动物卫生监督等案件xx件,罚没款合计xxx余万元。
二、xxxx年工作计划
围绕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定位,坚持“农博引领+乡村振兴”战略主线,加快培育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乡村为消费场景、以融合发展为先导的x村产业。预计xxxx年,实现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x%,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x%。
(一)以提档升级为关键路径,进一步调顺产业体系
一是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立足川粮油、川菜、川渔等优势特色产业,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引导农民与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多形式合作,鼓励村集体以集体资产量化入股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推进宝墩“稻-(油)菜-渔”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创省级x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二是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托现代农人、农彩种苗、陶然柑橘等果蔬种苗繁育主体,积极推广蔬菜嫁接苗、工厂化育秧、绿色防控等技术;依托柳江蔬菜基地、岷江蔬果园、长秋牧马优质柑橘基地,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x间展示工作。三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借势“数字农博+乡村振兴”综合平台,依托中农大、川农大、中国农科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推广“科研机构+新型经营主体+科技示范基地”发展模式,加快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推进中以设施农业、中延汇菇源等智能设施农业项目建设,提升全区设施农业发展水平。
(二)以互动融合为着力重点,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
一是做好项目招引。围绕产业空间布局,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载体,延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供应链,重点抓好高科技、新经济、数字农业等项目引进。二是抓好项目促建。围绕天府农博园建设,大力推进蓝城农旅融合、xx农业、香天下“天府炊烟”农旅融合等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推动心道天堂、中以津惠等项目建成运营。三是促进产业融合。依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大力推进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智慧农业、农业博览、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三)以主体培育为着力关键,进一步做强人才支撑
一是推进乡村人才孵育。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等平台造血能力,围绕乡村振兴发展、全域旅游建设等主题,开设农村电商、特色手工、农场运营等培训,推动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二是吸引人才返乡创业。鼓励有文化、懂技术的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创业,加快打造一批配套完善、生活便利的乡村双创聚落;利用“院校+农业专家+产业基地”合作模式,吸引高端人才到我区创新创业。三是加快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预计新培育农民合作社x家,家庭农场xx家;新增市级龙头企业x家,省级龙头企业x家。
(四)以生态整治为重要抓手,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
一是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长效管理机制,深入实施“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垃圾处理模式,围绕厕污共治、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以村为单位,实施x个整村推进工程,完成x个乡村旅游型林盘打造。二是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农药减量控害等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切实推进秸秆禁烧工作,确保全区无露天焚烧行为,继续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形成长效监督管理机制。
(五)以改革创新为助推动力,进一步盘活资产资源
一是创新集体资产运营机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利用各类集体资产、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探索“集体经济+集体资产”“集体经济+集体资源”等方式,激活农村要素资源,推动农村经济组织发展壮大。二是优化农村宅基地管理模式。按照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严格实行“农户申请、村民小组讨论公示、村级组织审查、部门联审联办、镇街审批”程序,全面落实“三到场”,推动实现镇街农村宅基地规范审批、管理。三是深化完善农业产业“利益捆绑机制”。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建立股权式利益分享机制,推动土地经营权入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让农户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向“股权制”转变。
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练好内功稳指标、乘势而上谋发展,圆满承办了宁波市新时代美丽乡村暨乡村产业振兴现场会,成功创建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列入国家部委试点,“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先行创建单位”积极推进。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2023年度工作总结
(一)挖潜扩能、深化服务,扎实抓好特殊时期三农关键性工作。一方面是,主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围绕粮食安全和生猪保供任务,成立农业专班,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实施生猪“2+6+9+N”增产模式,切实保障市民“米袋子”“菜篮子”货足价稳。全年粮食生产面积42.51万亩、总产量17.2万吨,超额完成总任务数;生猪产能逐步恢复,新建1万头标准猪场顺利投产,10万头标杆猪场成功落户并加速建设,预计年生猪出栏能力可达26万头。另一方面是,农业企业复工复产。坚持纾困与培优双轮驱动,一手抓疫情影响下农业企业复工复产,一手抓现代化发展背景下经营主体示范创建。年初,我局组建了11支服务队,“组团式蹲点”联系村、企、户,落实惠农政策,做好帮扶纾困,使得我市成为宁波最早实现农业线全面复工复产的县市。全年共培育宁波市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家、合作社2家、家庭农场12家。
(二)调优结构、融合驱动,全面落实转型阶段产业牵引性任务。一是加快农业园区建设。突出市、镇、经营主体三级联动,推进“一区多园”、特色强镇、“六园建设”。目前,滨海现代农业园区高分通过省级验收,成功创建省级特色农业强镇1个、宁波美丽田园示范基地2个、现代农业庄园1个,打造省、宁波级生态茶园、放心菜园、精品果园3家。二是实施品牌强农战略。进一步打响“四明臻货”全品类公用品牌,加速培育“三品一标”,加强同余姚海吉星等合作,推动四明臻货品牌体验中心平台建设。全年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36个、绿色食品9个,新建主要农产品全程追溯主体10家,建设绿色农产品精品基地2个,“余姚樱桃”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逐步形成以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为核心的母子品牌发展格局。三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今年,我市新引入山地轨道车、鲜笋烘干机等特色农机装备,加快山区、半山区“机器换人”步伐,联合高校院所研发榨菜收割机,创建省级“机器换人”示范乡镇1个,智慧农机示范基地5个,遴选确定农业科技示范户395户、技术指导员132名,组织开展各类农民培训5000余人次,争创省级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5家。当前,我局启动第十二届农博会“云平台”建设,既保证疫情形式下农博会的延续性,又探索拓展网上销售渠道,实现数字赋能、稳产保供。
(三)统筹联动、全域治理,持续深化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性建设。一是深化示范创建行动。因地制宜开展梳理式改造、中心村建设、示范镇打造,新创建宁波级以上美丽镇村115个,落实5680万元,推进四明山区域29个生态建设项目。尤其是今年,我们启动了以梁弄镇片区、河姆渡镇片区及沿线片区“2+1区块”为重点的示范线建设,串联起姚东南区域整体发展,成为我市美丽乡村建设新亮点。二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部署开展了“六清六净”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专项行动,统筹推进垃圾分类、污水治理、公厕改造“三大革命”。目前,我局牵头实施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基本移交至住建部门,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99.86%,新创建省级垃圾分类示范村1个村,宁波级镇、村4个。三是加强农业生态治理。今年以来,累计回收处置废旧农膜290吨、农药废弃包装90余吨,探索农作物秸秆离田回收利用多元模式,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5%,培育“肥药两制”改革试点主体54个,建成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2条、美丽牧场6家,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8%,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率实现100%,完成榨菜皮废弃物收集预处理中心建设,全力护好乡村生态环境。
(四)改革创新、帮扶开发,坚决补齐小康路上富民强村短板弱项。一是打好帮扶开发组合拳。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定位,坚决打好低收入农户增收攻坚战、集体经济消薄收官战。目前,我市实施户低收入农户产业扶持、党员帮带、经营主体带动等项目160余个,可有效辐射带动600余户低收入农户,落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扶持项目12个,全面消除9000元及以下低收入现象,确保到年底全市90%的行政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二是创新农村改革关键点。全面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承包地“三权分置”、农业农村领域“最多跑一次”、乡村治理体系等重点改革,稳步推进宅基地管理、村级“三资”管理、村级审计等关键环节,进一步盘活资源、规范管理。今年,我市农村产权“超市”上线运营,经营性建设用地完成首笔交易,到目前,累计完成交易101笔,交易金额4364余万元,溢价率达16%。探索农村承包地流转经营权登记颁证,开展农民建房审批“一件事”试点,争创省级善治村35个。三是完善金融支农服务网。今年,政策性农业保险新推出南美白对虾、草莓等5个特色险种,累计完成保费5600余万元;农信担保新增担保35笔,累计担保总额达2.83亿元。疫情期间,以免收管理费、降低利率、贷款贴息等金融措施直接让利农户5000余万元,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引来活水。
(五)从严治党、廉洁自律,着力锻造过硬“三农”队伍。一是推进机关单位改革。根据事改办要求,今年我们以局队合一形式,组建了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对所属事业单位进行了进一步的清理规范。目前,局机关有农办秘书科及13个内设科室,局属事业单位10家,执法中队4个。二是深化主题教育学习。突出每月“主题党日”活动、“周二夜学”等常态化教育与“七一”党建、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大会等专项学习相结合,不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从思想上树牢为民服务意识。今年疫情期间,全局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战”中冲锋在前、战斗在前、工作在前,“下沉一线”做志愿、不失时机抓春耕,深化服务助复工,相关做法被央视等主流报道,大家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三农”干部的初心使命。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方位接受第六纪检监察组的监督,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强化一把手“第一责任人”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不断完善责任层层落实、压力层层传导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党内监督制度,完成8个局属单位内审工作,持之以恒地抓好作风效能建设。
二、2023年度工作思路
“十四五”期间,我局要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围绕“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结合我市原有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部署,沿着“一区两县”的路子继续往深里走。明年,作为“十四五”规划开局的第一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二阶段的起步之年,我们重点是围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好“3项打好底子的工作”:
(一)聚焦高质量和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总体思路是,坚持巩固稳产保供能力和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两手抓,大力推进数字农业、品牌农业、绿色农业等发展,培育传统农业新经济增长点。重点为5大项目:一是基础设施项目。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1.5万亩、推广高效节水灌溉1000亩以上。二是数字农业项目。落实“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任务,筹建数字“三农”服务中心,搭建“1+2+X”电商销售平台,加快河姆渡茭白田甲鱼养殖区块链溯源平台建设,推动现代数字技术与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全面融合。三是品牌农业项目。推进“四明臻货”展示展销中心建设,搭建线上线下平台,努力形成品牌集群,整体提升品牌农业价值。四是果酒加工项目。依托本地杨梅、柿子、蓝莓、猕猴桃、桃子等地产特色水果,引进意向企业,推动水果酒研发加工,提高农户经济效益。五是智能冷链项目。推进鼎绿中央厨房项目建设,发挥联海实业冷链物流项目辐射带动作用,完善现代农业流通和加工基础设施,实现智能仓储冷链配送一体化。
(二)围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现农村风貌美丽绽放。总体思路是,打通“两山”转换通道,协同推进“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美丽庭院、美丽河道、美丽风景线”创建打造,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样板。具体为3项行动:一是深化创建行动。持续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发挥示范线标杆引领作用,建成宁波级中心村1个、梳理式改造村33个、景区村30个,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66个。二是美化环境行动。推进“六清六净”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行动常态化,推动垃圾、污水、公厕“三大革命”向纵深推进。三是绿化田园行动。大力实施“药肥两制”改革试点,榨菜皮废弃物处理中心全面启动运行,农业面源污染实现有效管控。
(三)对标全面进入现代化,实现村强民富倍速发展。总体思路是,把生活富裕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硬指标,优化提升农民收入结构,着力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提升农业农村发展能力。突出为5个方面:一是做好低收入农户帮扶。深化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攻坚行动,积极开展产业帮扶,确保2023年低收入农户收入年增幅保持在10%以上。二是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新一轮扶持政策,推进农村“产权超市”高效运行,入“市”交易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力争交易额达1亿元,盘活农村闲置资源,确保全市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三是推进乡村人才培育。启动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健全“两进两回”长效机制,畅通人才下乡通道,利用好绿领学院、青创农场、乡土人才等载体,继续实施实用人才培训计划,培育一支现代农业农村领军人才队伍。五是加强“三农”队伍建设。进一步厘清涉农工作职能,加强业务水平、党风廉政建设,打造一支“一懂两爱”的农业农村干部队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