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税收管理机制

更新时间:2023-01-23 15:37:40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收藏

建立健全税收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税收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税收管理机制 戚保胜

一、建立健全规范的税收行政立法机制

一要严格遵守立法权限。《立法法》和有关税法已经明确规定了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在税收事项上的立法权限,各级税务机关必须要严格遵守,特别是不得擅自出台税收优惠政策,不制定与新《税收征管法》相抵触的税收规范性文件,不越权解释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避免层层授权、层层补充。

二要遵守立法程序,提高立法质量。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建立并完善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制度,认真履行规划、起草、征求意见、审核把关、集体审议、公告、备案等立法的必经程序。各项税收行政立法的基础调研应当充分,要采取听证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特别是认真听取纳税人的意见和建议,尊重纳税人的知情权。

三要保持立法的系统性。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建立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制度,定期对各项制度规定进行整合,对越权制定的、违反法定程序的要立即停止执行,对明显不合理的要在法定权限内尽快修订,将分散的税收规定适当归并。

四要提高税法的透明度。税法不仅税务机关要执行,纳税人也要执行,因此税法应当广为人知。要改变过去单纯靠层层转发红头文件执行政策的做法,利用各种媒体和信息网络技术,确定法定的公告方式,实行规范的税法公告制度。

二、建立科学高效的税收征管机制

首先,要实行集约化管理,规范税收执法权。要因地制宜收缩基层征管机构,积极推行多种申报和纳税方式,大幅度提高集中征收程度,减少执法主体。

其次,要实行专业化管理,分解税收执法权。要按照专业化管理要求和专业职能不交叉的原则,科学设置机构和人员。要科学进行业务重组,合理配置征管资源,使征、管、查职能分离,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制衡关系,提高征管效率。

第三,要优化纳税服务,规范税收执法权。税务机关既要规范执法,又要优化服务。税务机关一定要管理与服务并重,当前优化纳税服务,规范税收执法权的重点是首问责任和执法公开。

三、建立以执法责任制为核心的考核管理机制

要分解岗位职责。定岗定责是建立执法责任制的基础,要按照法定权限以岗定责,以责定人,构建完整的岗位责任体系。要按照分解后的岗位职责,以书面形式明确每个执法人员的执法职责和任务。

要明确工作规程。设计好工作流程是建立执法责任制的重点。要按照法治的要求,细化每个执法岗位的工作规程,包括详细的工作步骤、顺序、时限、形式和标准。要注意各个岗位工作规程的有机衔接,保证执法机制高效运行。

要开展评议考核。评议考核是实施执法责任制的关键。要定期组织以执法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内部考核。考核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考核指标要尽量量化,反映执法行为的真实情况。要在执法公开化的基础上,适时组织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对执法人员的执法情况进行外部评议。

要严格过错追究。追究是实施执法责任制的保障,没有追究就没有执法责任的落实。需要强调的是:过错追究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终都是为了促进规范执法,是为了防止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所以,在进行过错追究的同时,必须要大力加强教育和培训,加强整改。

四、建立健全严密的内外执法监督机制

加强对税收执法行为的事前监督。所谓事前监督,就是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从而强化源头控制,确保执法依据合法。加强事前监督,要严格执行好税收规范性文件的会签制度、地方性税收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备查备案制度和执法程序、执法文书的归口管理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故意隐瞒不报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加强对重点环节执法行为的事中监督。所谓事中监督,就是要把那些权力比较集中的执法环节进行适当的权力分解,重在强化过程控制,防止权力的滥用和执法随意性。

加强对执法行为全过程的事后监督。事后监督必须要突出日常化,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整改,注重责任的落实。加强事后监督,主要应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强化税收执法检查;二是严格执行税务行政复议制度;三是加强税收会计监督。

来源:中国税务报2002.03.29

推荐阅读:

  近代农民负担与国家财政条块分割体制

  完善财政监督体系的理性思考

  论我国上市公司的分部财务报告

  中国公共预算改革的目标选择: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

  公共支出过程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积极的财政政策近期取向与制度基础

建立健全税收管理机制.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取消所得税先征后返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

取消所得税先征后返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取消所得税先征后返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 取消所得税先征后返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 取消所得税先征后返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 2000年颁发的有关所得税先征后返的三个文件 2000年10月13日,财政部印发了财税[2000]9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认

经济论文2023-01-22

强化财政职能,促进“两个提高”

强化财政职能,促进“两个提高”,强化财政职能,促进“两个提高” 强化财政职能,促进“两个提高” 强化财政职能,促进“两个提高” 论文摘要:清水河县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老区贫困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激发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发财致富的能动

经济论文2023-01-22

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和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和问题,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和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和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和问题一国对外国投资者在本国的投资可以采取三种征税原则,即优惠原则(又称从轻原则)、平等原则和最大负担原则(又称从重原则)。一国采取哪种涉外税收原则,与其吸引外资的政策是分不开的;同时,也会随本国经济发展的

经济论文2023-01-22

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与公共财政论的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与公共财政论的发展," 内容提要: 中国财政学的发展趋势是在社会共同需要论的基础之上发展公共财政论。近年来,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对正统经济理论(新古典经济学)提出了挑战。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对公共财政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以期更为全面地认识公共财政论。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 新古典

经济论文2023-01-22

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内容提要: 高技术产业在我国将发挥重要作用,政府创造有利于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显得尤为必要。政府发挥作用的手段包括税收优惠、直接增加投入、创造

经济论文2023-01-22

公共选择视角下中国财政制度的演进方向

公共选择视角下中国财政制度的演进方向," [摘要]公共选择原理的三大基本视角包括:选举机制失灵视角、政府失灵视角和财政正义视角。我国财政制度应由“威权型财政体制”转向“公共财政体制”进而向“民主财政体制”的制度演进。 一、公共选择原理的基本视角 二、政府失灵视角下的财政政策与财政风险 政府失灵本质上是制度缺失、

经济论文2023-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