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5
2022-07-09
2022-11-16
2022-11-19
2022-11-22
更新时间:2023-03-14 12:52:24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3-15
2022-07-09
2022-11-16
2022-11-19
2022-11-22
2023年7月中上旬,我们组织部分教育界委员和教育界专家,对拜泉县职业教育中心进行了专题调研。从校园布局到教学设施,从教学管理到后勤管理,从班子建设情况到教职工队伍素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调查后,委员和专家们进行了深入的座谈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拜泉县职业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学校基本情况:
拜泉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是拜泉县唯一一所公办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学校始建于1979年,2003年事业单位改革时,经拜泉县县委、县政府批准,由拜泉县第一职业高中、黑龙江省拜泉技工学校、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拜泉分校、拜泉县卫生职工学校四校合一,成立了拜泉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学校校园现占地面积40500平方米。现有办公、教学、实训综合楼一栋、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食堂宿舍一体楼一栋、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学校现有计算机实习实训教室4个,汽修实习实训教室和综合活动室各2个,有电子、护理、服装、中式面点、畜牧兽医等专业实习实训教室各1个,有图书阅览室、档案室、卫生保健室各1个。学校现有固定资产总值为1200万元。拜泉镇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现已成为集国家开放大学高等学历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技工教育,各种长、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教育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学校。
(二)在校学生人数与教师配备
学校有全日制中职和技工教育在校生590人,非全日制中职和技工学生1932人;开放教育电大在校生216人。除此之外,学校还承担了大量的社会培训任务,对贫困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和退伍军人等进行实用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意识、创业技能提升等培训,每年至少培训3000人。学校现有教职工85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专任教师中高级教师30人,中级教师31人,“双师型教师”25人。
(三)专业设置
学校全日制中职和技工教育开设的专业有:计算机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畜牧兽医、幼儿教育、护理等专业。非全日制开设的专业有: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服装制作与营销、烹饪(中西式面点方向和中式厨师方向)、实用种植和养殖技术等专业。
职教中心的电大部开设专科和本科:其中专科包括金融学、法学、小学教育、英语、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工商管理、会计学、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管理、行政管理、护理学、学前教育等专业。本科还包括金融学、法学、护理学、会计学、行政管理、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计算机信息管理、建筑施工与管理、水利水电工程与管理、药学、汽车、小学教育、园艺、广告、物流管理、数控技术、旅游、学前教育、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粮食工程、粮食储藏与检测技术等专业。
(四)近年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1.树立大教育观,促进职业教育大发展
职业教育招生量逐年回升!县委、县政府、教育局把招生指标分解到各乡镇、个系统,年终考核其完成年度中职招生任务情况。统筹制定高中招生计划,继续减少普通高中的招生计划,尽量为中职招生预留空间。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努力开展中职招生宣传工作。成立中职招生小组,通过初三学生家长微信群转发了职教中心学校招生简章和招生计划,动员初中毕业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高中教育。从2023年起,拜泉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采取有效措施,有力拉动了学校的招生。特别是2023年秋季学期,拜泉职业教育中心高一全日制中职新生招生突破200人大关!这是近二十年来招生工作的最好成绩!
入学无忧。2023年中职和技工招生,我们将对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学生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录取、优先选专业、优先安排住宿、优先落实助学政策、优先推荐升学和就业,免收三年学杂费。高一、高二年级所有拜泉县及其他市县农村户籍学生、涉农专业学生都能享受每年2000元国家助学金补助;拜泉县及其他市、县的城镇户籍学生以及城镇低保等“八类”困难家庭学生原则上按照15%的比例评定享受国家助学金名额。总之,所有贫困家庭的孩子们都能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同样的升学和就业的机会!
顶层设计,规划引领。2023年初,校长王标出台了《拜泉职教中心学校“一二三五”振兴计划》:一个理念: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两个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让每一位师生都成为幸福快乐的人。三个策略:求真、求善、求美五项重点工作:1、党建工作,统领发展。2、招生工作,促进发展。3、德育工作,首要任务。4、教学工作 ,重中之重。5、后勤工作,服务大局。
在日常工作中,突出德育工作。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要求,整体构建德育体系,优化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将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贯穿到中职学生培养全过程。强化中职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加强理想信念、生命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持续开展中职学生文明风采展示活动,培育和打造典型。
2.拜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
在严格落实国家、省和市职成教育经费保障政策的基础上,还积极筹措资金主动做为、大力投入。按照省政府“全省公办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原则上不低于3000元”的要求,纳入财政预算,保证生均公用经费需要。努力改善拜泉职教中心学校办学条件,2023--2023年将投资6500万(其中国家产教融合项目资金2000万元,其余4500万元均由拜泉县政府投资)为职教中心建设综合实训楼一栋12382平方米,食堂宿舍综合楼一栋8411平方米,同时对校园进行全覆盖整体规划设计,包括硬化、绿化,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环形塑胶跑道等等。
3.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2023年拜泉职教中心教师深入乡镇、村屯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中的劳动力进行实用的种植、养殖技术的培训,总计培训5个乡镇,1248人;对下岗职工、农村进城无业人员等进行服装缝纫技术培训180人,直接就业100人;中式面点培训130人;创业意识和能力提升培训81人等等。
2023年,根据当前疫情形势,我们已经做好准备,马上组织开展面向农村就业困难群体的以种植和养殖为主的线上培训,待疫情过后,将组织开展烹饪和服装制作与营销培训。努力打造养殖和烹饪本地特色培训品牌。
4.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拜泉职教中心和黑龙江汇泉纺织服装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培养服装制作产业工人;和飞鹤集体旗下瑞信诚原生态牧业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打造畜牧兽医专业;和东方希望集体合作共同打造计算机、汽修、畜牧兽医、护理等专业。
5.毕业生升学就业选择多
拜泉职教中心学校的毕业生可以自主选择升学或者就业。选择升学的学生可以通过“院校单独招生考试”的形式直接升入高等职业院校读大学,或者通过参加“中职对口升学考试”的方式考入黑龙江省内的高等职业院校读大学。比如:黑龙江科技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南农垦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哈尔滨华德学院,哈尔滨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哈尔滨农垦职业学院,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齐齐哈尔市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国一重技师学院、齐齐哈尔技师学院等50多所院校。
学校的毕业生还可以还可以凭着毕业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直接就业。比如到东方希望企业集团,黑龙江汇泉纺织服装有限公司,瑞信诚原生态牧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就业。
二、拜泉职业教育中心在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委员和专家们认为,虽然拜泉县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历史、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原因,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职业教育的一些矛盾问题日益凸现,职业教育仍然是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社会对中职教育认可度不高
家长和学生传统成才观念的影响,家长和学生始终认为“只有上大学才能成才,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找到好工作”,而对中等职业教育不屑一顾。另外家长素质和外出务工影响,多数学生家长自身的文化程度较低,加之大都在外地务工,学生在初中毕业时得不到家长对升学问题的指导。
还有思想认识不足,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由于就学、择业观念滞后,加之宣传引导不够,导致社会上盲目追捧高学历,普高过热,造成普职比例明显失调。社会上普遍认为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双差生”,因此,认为职业学校是一个“大染缸”,就读职业学校没有前途。
(二)不实宣传较多,恶性竞争加剧
教育资源差异化,生源数量减少,家长及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盼等因素,致使条件较差的学校进行虚假宣传。特别是当前的部分办学规模小、师资力量薄弱、硬件条件差的学校,随着生源的减少,为了生存,为了招到生源,进行了大量的不实宣传。以学生安置就业好,待遇高等,开出了大量吸引学生,吸引家长的空头支票,蒙蔽学生家长,到学生毕业分配时不能兑现,很多学生读完后不能安排工作只能呆在家里或外出打工,更有甚者在招生过程中恶意诋毁其他优质资源学校,造成招生秩序混乱。虚假宣传的结果,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及家长将所有的中职学校混为一谈,认为中职学校都不值得选择。造成学生、学生家长对优质职教资源也产生了信任危机和戒备心理,形成了读中职还不如打工的想法,增加了职业学校整体的招生难度,恶性竞争加剧。
另外,学生及家长过分信任和依赖中学老师。由于自身素质和信息不畅等主客观因素,致使学生及家长把本应该自己做主的选择权,交给了初中老师,其中主要是班主任,从而使一线班主任成为掌握中职生源的主要力量。
(三)高素质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的拜泉职业教育的师资大多数是从学校走向学校,缺乏企业生产经历。由于涉及单位性质、编制等问题,学校急需的人才引不进来,一些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工作的人又不能流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录用、选拔完全沿用普通教育的政策,造成专业师资不足,质量不高,“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技工队伍薄弱,劳动就业制度执行不严
无论从各类各级人才拥有数量,还是劳动者受教育的整体水平都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级技工匮乏,迫切需要企业在岗人员通过培训提高水平。
三、拜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发展和思考
通过对拜泉职业教育中心发展状况的调查,委员和专家们表示当前学校对于职业教育观念、办学条件、人才培养数量、结构和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有一些差距,想要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发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为此,委员和专家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统筹职业教育资源
职业教育提供的教育服务是一种“准公共产品”。这种属性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由政府和市场共同调节。市场调节保证职业教育的效率,政府调控确保证职业教育的公平。做强做优株洲职业教育,打造职业教育品牌,政府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
1、统筹职业教育管理,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职业教育是一项牵涉到多部门、各行业乃至全社会的系统工程,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避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必须建立由政府牵头,教育、发改、财政、人事、劳动、农业、扶贫等部门组成的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或职业教育协会,定期研究和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统筹协调职业教育工作。
2、统筹职教经费管理,夯实职业教育发展基础。目前,一方面职业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可用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经费分散。要集中有限的经费用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刀刃上。一是统筹管理各部门职业教育与培训经费,如由职业教育领导小组统筹扶贫资金、“阳光工程”专项资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经费、农村科学技术开发和技术推广经费以及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用于下岗职工再就业与转岗等培训经费。建议将这类培训任务交职业院校完成,其费用由相应部门拨给院校,确保职业培训的资金用于职业教育发展。
3、统筹需求信息,搭建校企合作桥梁调研发现,无论职业院校还是企业,普遍反映缺乏校企双方供求信息的有效沟通渠道和机制。一方面职业院校和企业要改变现状,不能等靠要,应主动上门沟通联系。另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门要做“媒人”,通过成立校企联谊会、建立校企供求信息网等形式,定期组织活动,发布供求信息,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二)要把拜泉职教发展为有规模,有特色,有品牌的教育
到2023年,拜泉县职业教育中心计划将全日制、非全日制及各种培训专业设置达到10个以上,重点发展促进脱贫攻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种植、养殖等实用、新兴专业。专业是职业教育的灵魂。特色学校需要特色专业支持。特色学校和特色专业是职业教育两张重要名片。政府要加强管理,调控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一是实行专业准入制,对学校专业设置严格审批,把好专业入口关。二是定期对专业建设进行督导评估,对专业条件差,招生人数少,就业率低的专业进行限期整顿或者停止招生资格,把好专业发展关。三是对骨干专业进行资金扶持,支持专业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做强做大一批市级乃至省级和国家级精品专业,把好重点专业建设关。
树立“发展型”职业教育理念,努力实现职业教育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目前,拜泉中等职业教育总体上是一种“生存型”为主导的职业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工具主义、实用主义观念。“发展型”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秉持以生为本的发展观,把满足学生个人发展和学习需要放在重要位置,既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又培养其创业能力;既培养学生的技能素质,又培养其综合素质;既注重学生今天的就业能力,又注重其今后的就业能力。
在调研中委员们发现,拜泉职业教育中心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职业教育在培养培训新农民方面要做出了更大的贡献。引导毕业生回乡后自主创业,成为了当地的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和民营经济的带头人,有的成为了村干部,优化了基层干部队伍的结构,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增强职业院校活力
拜泉县职业教育中心每年承接县政府下达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下岗职工、复转军人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达到3000人次以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走改革发展之路,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机制,是职业教育获得发展和新生的根本出路。改革办学机制,促进多元办学,也是职业教育拓宽融资渠道、改善办学条件、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办学体制,促进职业教育多元化。鼓励学校引进民办运行机制,探索与企事业单位、其他教育机构、社会团体及个人合作,形成多元的办学格局。允许职业院校在校内在或职业院校在社会企业内合办合作创办工厂、车间,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职业院校独立或与社会企业联合创办的工车、车间享受征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还要不断创新办学模式,走集团化、地方化之路,学校在适度控制规模、做强做精的同时,可以通过联合办学、组建集团等形式,互补资源,扩大办学规模,避免重复建设,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一方面,可以通过政府支持、学校自愿等方式,打破部门、行业、地域界限,采取高职与中职、公办与民办、市区与县市、学校与企业等多种联合办学形式,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招生、就业、师资、实训基地等资源共享,另一方面以办学特色鲜明的示范性学校为龙头,以专业为纽带,组建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集团。
更要重视推进校企合作,丰富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是职业教育的“两条腿”。职业院校要改变“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办学局面,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职前和职后教育相结合,打破原来单一的学历教育模式。要以经济社会需求为准则,开展形式多样、长短结合的职业教育,不拘一格培养人才。要实行开放式办学,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稳步推进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开放式培养人才的新模式。职业教育只有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创新机制,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
(四)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切实改善办学条件
2023年--2023年,县委、县政府将投资6500万元,为职教中心建设一栋12832平方米的综合实训楼,除各级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保证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真正到位。还要进一步拓宽行业、企业扶持职业教育的途径。除必要的经费资助、提供实习场所、专业技术人员兼职任教外,对原有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后,提前折旧、报废和闲置的技术设备,可低价或无偿转让给职业学校生产实习。另外,各类职业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通过兴办特色产业,举办各种培训,逐步增强办学实力和造血功能,促进办学条件改善。(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可持续发展。
针对拜泉职业教育师资力量不强,特别是专业技术教师少、弱、缺的情况,应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023年县委、县政府计划为职教中心补充20名教师,同时对在岗教师进行分层培训:国培、省培和校本培训,打造优秀中职教师团队。委员和专家们认为,除此之外,还应对非职业师范技术学院毕业和没有生产经历、经验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教师,进行有计划地安排到有关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一定期限的实习锻炼,提高其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并且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等级培训和技能鉴定,努力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与此同时,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从职业教育实际出发,科学确定文化课、专业课、实习课教师比例。并且研究制订职业学校向社会招聘、录用、选拔专门人才政策。打破单位性质、个人身份界限,向社会录用、选拔适合于职业教学的专门人才。
学校发展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持之以恒的系统工程。只有狠抓常规,夯实基础;全面发展,建设高原;才能突出特色,筑就高峰。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拜泉职业教育中心还需要有坚持不懈,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
为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的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校园,以新时期中小学校德育内容、形势、方法的探究为重点,努力培养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学校德育专干队伍,推动我市中小学德育创新工作的深入开展,根据学校2023~2023学年课题调研安排,我们深入部分中小学校,就当前学校德育现状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德育网络的构建和育人环境建设
各学校都构建了以党支部(总支)领导下的学校德育网络,根据学校的办学规模,分别设立了有政教处、德育处、教导处、德育教研室、学工处,参与德育管理的还有团委会、少队部、保卫科、年段、班级、学生心理咨询室.纵横交错的德育网络渗透了学校的每一角落,涉及学生管理的每一细节.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学校德育工作有建章立制,并建立有师生德育激励和表彰机制,不少学校还有德育定期交流研讨.但是,学校德育专干几乎均未参加过德育专门培训,较吃不透上级德育文件精神,对学校德育的内涵了解还不很透彻,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较为陈旧老套,较难适应学生变化了的新情况.
各学校均注重校园育人环境的建设,校风、学风、教风上墙,醒目的地方布置有名人名言、立人警句.许多学校还精心绘制了许多中华民族育人传统宣传墙画、二十四孝图、弟子规等.
二、农村“留守孩子”带来的德育新难题
父母外出打工,远离家乡,在农村学校产生了一大批被称作“留守孩子”的学生.农村学校留守孩子的比例高,有的中学达60%~70%.生活费用每月由父母直接打入孩子持有的银行卡中,月均300―500元,每逢生日另加300元左右.80%左右的孩子只能每年春节和父母相处一周或10天.孩子经济自主开支,较为封闭自私、不易与他人交流,亲情较为淡薄,缺少感恩意识.亲情缺失所产生诸多的心理问题.农村学校留守学生中较为普遍地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一些学生不关心国家大事,个别达到冷漠程度.嘴上常挂着的一句话是:“关我什么事?!”或“和我有什么关系?!”
在留守孩子群中,由于常年脱离父母的监管,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偏颇得不到及时矫正,于是一部份留守孩子滋生了以个人为中心的利己主义的人生价值观,一些正常的行为举止发生了扭曲,诸如酗酒、抽烟、早恋、在校外男女合租民房、泡网吧、上歌厅、生日攀比摆阔宴请、穿着名牌衣服、使用高档手机,给学校德育工作增设了新难题、增加了新难度.
三、学生中的心理亚健康现象和心理咨询
农村学校中处于心理亚健康的学生为数不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自卑.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低,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总感觉自己不如他人,无所作为,悲观失望,即使是稍加努力就可完成的任务也会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②孤僻.主要表现为不合群、不愿与他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心理.③怯懦.主要表现为胆小怕事,进取心差,意志薄弱,遇事好退缩,害怕挫折和失败.④神经质倾向.主要表现为易紧张、好激动、敏感多疑、容易沮丧.
由于城乡教育资源的差异,家庭经济稍好的家庭大都把孩子送往城区学校就读,这种情况在一些农村中学占到本地当年招生总数的40%--50%.可见诺大的校园空空荡荡,留在本地就读的学生由此易产生自卑感和颓废感.
各学校虽然均设有学生心理咨询室,但大都存在三个方面问题:一是没有专业的心理学老师,有的是学校行政、后勤人员兼任的,并未受过任何专业培训.二是门可罗雀,学生不敢进门,怕被别人误认为是有“病”、心里有“鬼”.三是对有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干预迟滞或方式不甚恰当,事倍功半.
四、德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精品工程较少
为了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各学校都开创和设置了许多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平台和载体.学生们最喜爱的活动依次是:校园文化艺术节、运动会、才艺展示、美食节、辩论会、创意大赛、郊游野炊、征文比赛.这些活动均有益于展示团结战斗的班级风貌及每位学生的个性才技.一些学校针对各自学校的特点,开展了个性鲜明、呈现靓点的德育活动.如新桥中学以孝道为中心的“二十四孝”教育;以回报为主题的感恩教育;以“敬”、“静”、“净”为主旨的校园日常行为教育,既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又深受学生欢迎.
不过,就总体来说,众多的德育活动中,精品工程较为欠缺,缺少与时俱进的创新立意,较多传统的模式和活动,使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可见,认真提高学校德育组织者、决策者、设计者的德育创新意识应是当前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五、正视新时期校园中学生新滋生的一些不良思想和现象
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校园内学生中滋生了一些过去不曾出现过的思想和现象:①炫富攀比之风.“拼爹”比财富、攀比穿“名牌”、生日开“派对”、手机用“品牌”等等.②沉迷网络虚拟世界.乐衷qq聊天交友,浪废了光阴,荒废了学业.③心理素质偏差.情绪上消极,学习上焦虑,抗挫折能力低,自卑感强,做任何事缺乏必要的信心.④职前心理准备空白.不少学业成绩差的学生,因升学无望,初中毕业或辍学后马上就将进入职场.但这些学生对职业生涯毫无心理准备,缺失职业观和前途理想观教育,更无一技之长,明日职场艰辛可见.
六、课题调研组的调研建议和看法
1、加强学校德育专干队伍业务技能的提高培训.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培训部门制定详细计划,分期分批举办德育专干培训班.
2、大兴学校德育研讨之风,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方法和路子,精心设计德育精品工程.建议制定常规化的学校德育研讨制度、全县和片际研讨制度.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合作,开放校园德育精品工程.
3、整顿和建设好学生心理咨询室,配足配齐心理咨询专任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要提早介入,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4、建议在初中毕业班学生中开展职前心理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5、更多的关爱留守孩子,学校要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工作计划、列入行政会固定内容、列入团队常规工作.
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急需大批量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然而,与中职学校“出口旺”相对应的是“进口难”、“人难招”。究其原因既有对中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生源逐年下滑等客观因素,也有职业学校自身的宣传、办学条件以及相关部门的政策导向、管理规范等问题。为此,我们针对中职学校招生问题进行了调研,以便查找影响当前中职学校招生的主要问题,共同探索解决中职学校招生问题的方法,更好地促进中职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担负着为国家建设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任。党的十七大指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站在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来的。国家提出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招生达到1:1的要求,实现普通高中与职业教育的协调平衡发展,这不仅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高素质的劳动者有更大的需求,也反映了教育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教育结构,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实现新时期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客观需求;同时,对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社会涉及面广、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重要工作。其凸显的问题亟待解决,以保证招生工作正常、规范运行,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本次调研活动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职教学会的组织指导下,在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有关中职学校、初中学校、企业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历时1个半月,我们抽样调查了企业3家,深入各级各类学校23所,召开座谈会16次,组织学生、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542人次(其中学生346人,家长196人),走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10余个。根据调研方案,我们对收集的问题、资料进行整理研究,现将我市当前中职招生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作如下报告:
一、中职招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逐年减少
1.出生率下降,形成适龄学生自然减少。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自然人口的减少,使得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适龄学生数量较往年相比有了大幅度的减少。从表1-1中数据表明,从2023年~2023年近5年间,小学招生数大约下降1.9万人。
*本表数据来源于当年重庆统计年鉴
2.初中毕业生生源自然流失(见表1-1)。以2023年招生计划为例,统计的初中生生源应为2008年初中招生数约47万人,而这个数字是七年级时统计的,当到了九年级毕业时这个数字中就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流失了,今年实际在校的初中生源约42万人,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到初三毕业时学生的流失量约5万人。据此推断2023年初中毕业生人数约38万人,2023年初中毕业生约35万人,2023年初中毕业生约32万人。造成了各级招生计划出入较大。同时就目前的情况看,由于大部分家长还是偏向于选择让孩子读高中,这就对原本萎缩的中等职业学校生源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二)高中招生规模持续高位运行,普职比例失衡
去年的中职与高中招生比例达:43.94:56.06(1:1.28)(见表1-2)。
*本表数据来源于当年重庆统计年鉴
(三)职校缺乏特色,专业过于重复
本次调研我们通过对我市2023年52所重点中职学校招生专业进行了统计,从统计结果的前10个专业中可以看出,排在重复设置第一位的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有46所学校开设,重复比例88.46%,排在重复设置第十位的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有24所学校开设,重复比例46.15%。
*以上是对我市2023年52所重点中职学校招生专业进行统计出的前10个专业的开设情况
(四)不实宣传较多,恶性竞争加剧
1.教育资源差异化,生源数量减少,家长及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盼等因素,致使条件较差的学校进行虚假宣传。特别是当前的部分办学规模小、师资力量薄弱、硬件条件差的学校,随着生源的减少,为了生存,为了招到生源,进行了大量的不实宣传。以学生安置就业好,待遇高等,开出了大量吸引学生,吸引家长的空头支票,蒙蔽学生家长,到学生毕业分配时不能兑现,很多学生读完后不能安排工作只能呆在家里或外出打工,更有甚者在招生过程中恶意诋毁其他优质资源学校,造成招生秩序混乱。
2.虚假宣传的结果,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及家长将所有的中职学校混为一谈,认为中职学校都不值得选择。造成学生、学生家长对优质职教资源也产生了信任危机和戒备心理,形成了读中职还不如打工的想法,增加了职业学校整体的招生难度,恶性竞争加剧。
(五)招生计划执行不严,地方保护极为盛行
1.职业学校办学经费短缺,致使各学校盲目扩大规模。职业学校收费标准和生均拨款标准,迄今为止已有10余年的时间,同时,在实行减免部分中职生学费和各学校退休职工生活补贴相关政策的同时,加重了职业学校的负担,职业学校投入不足、经费短缺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扩大规模也是各学校不得已的增加办学经费的一条途径。
2.各级招生计划偏高,完成难度大、任务重。由于当前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价值观,致使初中阶段流失率较高。因此,各级政府部门所依据前期的统计数据所制定的招生计划与实际生源数量有所差异,完成难度大、任务重。
3.相当部分区县本位主义太强,地方保护方式多、力度大。主要方式有:直接向初中学校下达招生任务;屏蔽招生信息;剥夺考生填报志愿选择权;提前分流、拦截生源;本地学校提前录取等。
二、影响当前中职招生的因素及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1.传统成才观念的影响。本次调研通过对参加调查196人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有94%的家长认为只要家庭经济条件能够支撑,家长还是希望小孩就读普通高中。
2.就业体系不完善。未严格实施劳动准入制,致使部分企业对于中职学校毕业生与普通农民工或初中毕业生同工同酬,没有实施差异化的分配。
3.社会对中职教育认可度不高,存在严重的偏见。社会上普遍认为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双差生”,因此,认为职业学校是一个“大染缸”,就读职业学校没有前途。
(二)生源主体综合素质的影响
1.家长和学生传统成才观念的影响。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家长和学生始终认为“只有上大学才能成才,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找到好工作”,而对中等职业教育不屑一顾。
2.家长素质和外出务工影响。多数学生家长自身的文化程度较低,加之大都在外地务工,学生在初中毕业时得不到家长对升学问题的指导。
3.学生及家长过分信任和依赖中学老师。由于自身素质和信息不畅等主客观因素,致使学生及家长把本应该自己做主的选择权,交给了初中老师,其中主要是班主任,从而使一线班主任成为掌握中职生源的主要力量。
4.学生基础条件差,入学目的不明确,损伤职业学校形象。中职学校学生多数属于“双差生”,因此,自觉学习和服从管理的意识差,流失严重,反过来对各职业学校造成较大负面效应。
(三)地方保护严重,招生大战升级
1.以规范中职招生为理由,建立了的严密的地方保护体系,区外中职学校招生形势非常严峻。在招生过程中,一些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实行“内外有别”的政策,不管本地职业学校条件和容纳程度,将本地职业学校的招生作为行政任务,外加经济奖惩落实下去,外地的中职学校却被拒之门外。例如:《重庆市XXX教育委员会关于下达2023年中等职业教育指导性招生计划和生源学校指令性送生计划的通知X教发〔2023〕184号》中这样描述:“为切实做好2023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加大招生计划管理力度,强化对中职学校招生工作和生源学校送生工作的考核,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认真做好2023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渝教职成〔2023〕11号)和《关于下达2023年中等职业教育送生计划和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的通知》(渝教职成〔2023〕14号)的精神,结合目前我区中职学校办学的实际情况,按照普职教育发展规模大体相当的原则,现将2023年各中等职业学校的指导性招生计划和生源学校指令性送生计划下达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建立了严密的中职生源地方保护体系。
2.各区县有关部门通过制定严厉的送生政策,将区县内的初中毕业生从源头进行了地方封锁。为了保证本地中职学校的生源,一些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将本地区职业学校的招生任务下达给各初中学校。通过屏蔽招生信息;剥夺考生填报志愿选择权;提前分流、拦截生源;本地学校提前录取等方式,并将任务完成情况与校长的考核和业绩挂钩,而校长则再层层分解下达到各九年级班主任,明确规定一个班级必须有几名学生送到本地某职校,如完不成招生指标则扣发绩效工资等,甚至调离工作岗位,迫使班主任私下给本班学生做思想工作,报考本地区职业学校。将区县内的初中毕业生从源头进行了地方封锁。
3.无视上级政策,不顾学生权利,屏蔽招生信息。在招生计划的公布和学校的宣传上,剥夺了考生的知情权。全市统一的招生宣传资料,一律被丢掷一旁。各初中学校对外地中职学校的招生宣传采取不接待、不支持、不理睬、不配合的态度,甚至出现了明令学生不得接、不得看非本地指定中等职业学校的宣传材料。个别地区由教育部门相关人员蹲点坐阵,严查本地区以外的学校在本地区进校招生宣传,只给本地的职业学校提供宣传机会。另外对上级制定的中职招生政策不宣传,印发的招生计划、报考指南被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学扣压,使考生不了解招生政策,不知道招生学校,剥夺了考生的知情权。据有的中等职业学校调查:很多新生在被问到“你是如何知道我校的”这一问题时,大多表示是通过亲戚朋友得知。
4.滥用权力,统揽生源,获取利益。个别地方利用得天独厚的权力,表面打着规范的幌子,实质干着生源买卖的生意。很多中学采取限定考生选报志愿范围的办法,只允许考生填报本地区所属的高中和职业学校,有的中学由老师代替考生填报中考志愿,更有甚者私自更改考生填报志愿的内容,影响考生的正常录取。有的中学以报考自己指定的高中、中职学校为条件,扣押学生准考证、毕业证,致使学生不得不放弃自己选择的学校。还有的中学推荐考生就读与自己有经济利益的职业学校,谋取不正当利益,牺牲考生的前途。
(四)生源数量与招生规模严重失调是引发招生大战的主要根源
在我市初中生源绝对总数呈逐年下降趋势的情况下,而我市在招生计划的制定中,未严格按照“普职比例大体相当”的原则分配普高计划和中职招生计划,普通高中也还在逐年扩招、高位运行,挤压中职生源。加之整个社会的观念,致使中职生源快速下滑。因此,造成了一方面中职生源数量在逐年递减,而另一方面的各中职学校生源需求却在逐年增加。这就直接导致招生市场的供求关系失衡,生源“供不应求”、“僧多粥少”,是直接导致生源大战的主要根源。严重制约了优质资源中职学校发展。
(五)职业学校内部管理建设因素影响
1.招生工作本身缺乏规范管理,秩序混乱,负面影响大。招生工作中各中职学校采用各种手段无序竞争,部分学校不顾自身办学条件,盲目招生。招生时间无限制、招生数量不控制、招生宣传无节制、招生手段花样繁多、招生收费标准似无定数。从而扰乱了招生秩序,加剧了职业学校的恶意竞争,造成了极大的社会负面效应,严重损害了职业学校社会形象
2.职业学校本身还较为缺乏特色,内部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社会影响力还不够。表现在职业教育办学的某些方面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不相适应。办学模式比较单一;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与经济和技术发展要求脱节;课程在相当程度上还是终结性的,服务于学生第一次就业,使学生缺乏发展和适应变化的能力;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实践技能有限,难以在社会上顶岗立足;学校的运作机制也不适应市场经济机制等等。
3.招生成本极高,招生策略急功近利,直接影响学校的健康持久发展。从本次调研的各类型中职学校情况看:除已经按照基础教育实行绩效工资改革的中职学校招生成本较低(一般成本在1000元/生以下),其余中职学校一般在1000~1600元左右。个别学校由于自身条件有所欠缺,为招生往往不惜血本,投入巨额资金,招生成本有的甚至高达2000~3000元左右。这些成本主要是有:通讯费、交通费、接待费、资料费、媒体广告费、其他宣传费等。而职业教育收费标准本来就偏低,再互相压价,“生源大战”同时再行“价格大战”,使各校的实际收入每况愈下,如果再算上部分高分考生和部分贫困生免交、少交的学杂费,学校的收益状况则更严峻。过高的招生成本,过低的收益,使许多学校陷于尴尬境地。个别学校特别是以赢利为办学目的的学校,往往通过缩短学制或者减少课程设置和专业实习等教学内容,来减少运行成本,致使中职学校索性变性为“中介机构”,基本上只做“招进去”、“送出来”,直接影响学校的健康持久发展,进一步影响了职业学校的社会形象。
4.生源素质低下,教育教学管理难度大。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主要是那些考不上普通高中、甚至是中考都不参加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相当一部分是典型的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较差的“双差生”。因此,中职学校的教学及管理的难度和成本都要高于其他类型的学校,反而成效却并不明显,社会认可度还不太高。
三、对中职招生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在全市范围内,制定合理的招生计划
1.根据高中阶段生源总体情况,严格按照普职比例大体相当的原则,制定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平衡发展的招生计划。
2.根据目前各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确定各学校每年可实施性的招生计划。
(二)政府应加大对全市各区县中职学校招生政策的统筹、监督与考核,积极推进招生工作的规范化进程,发扬大职教精神,废除地方保护主义,真正实现重庆职教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中职招生工作的宏观管理。建立统一的中职招生信息平台,打破信息屏蔽,使考生和家长能够全面了解中职招生政策和招生学校的真实情况;建立考生网上填报志愿系统,推广考生网上填报志愿,彻底打破地方保护的限制,使考生能够按照自己的真实意愿选报学校,帮助考生选择到自己满意的学校,保证“公平、公开、公正”,实现阳光招生。
(三)全市实行统一的招生资助政策,以及相关的配套政策的链接
在逐步实施中职生免费政策的同时,特别是要做好当前中职学生减、免费政策的实施对学校办学经费影响的问题。在积极推行中职学生更大范围内的减、免费政策的同时,充分保障职业学校的健康发展,实现学生—学校—社会多赢的格局。
(四)加大对中职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从根本上解决生源供求失衡
建议有关部门应严格按照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的要求,对各类型的职业学校进行评定、整合、淘汰,逐步优化职教资源,以平衡招生市场的供求关系。
(五)加大专业设置的调控力度,促使中职学校做特、做精
有关职能部门应根据学校办学历史,当前专业格局以及学校所在地产业结构的特点,加强对各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指导,加大专业设置的调控力度。引导职业学校做特、做精。增强学校竞争力。
(六)加大中高职衔接办学推进力度、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完善基础性技能型人才向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制度,加大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办学力度,打通学生从中职生-高职专科生-高职本科生-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通道,加大宣传力度,以此满足学生及家长的需要,增强中职吸引力。
(七)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投入力度,提升学校整体实力,树立中职教育的良好形象
1.加大经费投入和政策的支持力度。在保证学校现有办学经费的基础上,通过调整收费项目、增加生均拨款、投入专项资金等方式,来加大对学校经费的投入。
2.特别是要加大对一部分特色突出的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资金投入的倾斜力度,提升学校内涵,使中职学校特色办学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办成一批影响力强、示范效应大的精品学校,形成龙头和辐射效应,带动中职学校发展,增强中职教育的社会影响力,提升中职教育的社会形象。
(八)职业学校要加强软硬件建设,做到强内涵、树形象、做特色,以质量取胜、以特色发展
1.各职业学校要牢固树立“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在内涵建设上下功夫,加强内部管理,做出学校特色。
2.根据学校自身条件,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制定招生计划和目标。加大社会培训力度,积极推行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举。
3.不仅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未来。要规范招生管理和宣传,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合当地实际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文件,把中等职业教育也摆到了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制度与机制建设取得一些新进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3年)》也提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如何贯彻落实这一目标,只有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把中等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健全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体制,增强基础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社会支持的办学机制,合理配置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采取有力、有效措施,进一步规范中等职业招生秩序,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行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中等职业教育有序而又好又快地发展,把中等职业教育办成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