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的“财政均富”理念

更新时间:2023-01-24 11:17:13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xc

" 摘要:城乡居民间初次分配差距不断拉大,区域间再分配差异日趋扩大,财政制度变迁存在路径依赖,转轨财政体制架构的理论建设滞后等,已成为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只有按照“财政均富”指导理念,坚持再分配“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原则,才能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

关键词:市场经济,财政均富,财政体制

一、“财政均富”理念的背景

改革开放28年来,我国财政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再分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并没使所有人平等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一)不能再放任群体间个体收入差距的日趋扩大问题。国民收入再次分配的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但目前在初次分配上存在着严重的失衡。一是经济总量发展不平衡,直接导致地区间和城乡间居民收入差异。二是资本所有者所得畸高、劳动者所得持续下降,逐步拉大个体收入差距。三是电信、石油、金融等垄断行业收入偏高,直接扩大了全社会居民收入的差距。可以说,收入初次分配已相当不均等,财政、税收杠杆的调控作用,远未得到有效发挥。

我们认为,在此背景下,应按照“财政均富”的指导理念,坚持再分配“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逐步扭转区域间财力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形成合理有序的财力分配格局。

二、“财政均富”理念的提出

1994年我国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在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两个积极性”,增强中央宏观调控能力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分税制财政体制变迁的时滞在某种程度上已影响到经济市场化进程,财政分配制度性约束要求提倡“财政均富”理念。所谓“财政均富”,是指国家(或政府)凭借政治权力,科学配置财政资源,调节收入分配差异,使民众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经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在倡导“财政均富”理念时所遵循指导原则是:在促进提高效率的前提下,转轨财政体制安排做到起点公平,具体分配把握过程公平,最终促进分配结果公平,最大限度缩小东、中、西区域间财力分配差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其功能表现在:

1.调节财政分配起点的公平。人与人先天的不平等必然造成私人收入获取上的差别,集体行动或公共选择必定会导致目前区域财力差异。着眼地区财力差异来看,财政分配起点的不均等,主要体现在财政体制初始安排上没有做到财权与事权的均等化匹配。考察西方发达国家财政调控财富分配差异的实践,历史地客观地审视现行财政体制,按照“财政均富”理念,加快创新各级政府间财权和事权的制度安排,进一步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已是当务之急。这是财政分配过程均等和结果均等的根本和前提。

2.注重财政分配过程的公平。首先,要有公开的、透明、完善的操作程序和操作规定。公开、透明的财政收支政策,能够使操作过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可以减少过程“寻租”成本,减轻过程公平分配的压力。其次,有针对性地制定税收政策来调节个人的收入水平,比如制定合理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等对高收入人群进行调节;再次,财政利用财政支出手段对低收入者进行补贴,以提高该类人群的实际收入水平,如提供社会保障、低保补贴、支农补贴等。最后,完善必要的过程监督机制。财政政策公开、透明,但必须接受相应的过程监督才能发挥最大效应。

3.实现财政分配结果的均等。从逻辑上推理,过程是公平的,但由于起点不同,结果也会不同,而且由于起点不同在现实中是通例,再加上活动主体能力发挥不同,所以结果不同也是通例,相同却是特例。然而,要纠正起点不公平几乎是不可能的,起点公平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最主要内容,最主要的是追求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如果对公共财政制度安排的对起点的公平关注不够,各方面改革不到位极易引发过程的不公平,人们接受效率优先形成的财力分配结果不均等,由此对公共财政管理“错位”和“越位”造成的起点和过程不公平深为不满。进一步地,起点和过程的不公平是结果不公平的重要原因。

三、“财政均富”理念的理论探源



(二)西方学者关于财富公平分配的理论。在亚当。斯密的理论中,自由参与的市场竞争处在优先地位,也就是把效率放在优先地位。这种效率优先、机会均等的经济公平观得到了西方大多数古典经济学家的认同,并长期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公平观的主流意识形态。但是,这种只求机会均等、不顾分配结果是否公平的分配机制必然导致社会收入差距的拉大。正因为如此,在20世纪20年代,许多经济学家对这种分配体制进行了批判。庇古认为,按照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一个人的收入愈多,其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愈小。将货币收入从富人那里转移一些给穷人,社会福利的总量将增加,收入均等化或减低收入不均的程度是实现福利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显然,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理论不仅注重起点和机会均等,还更加关注分配结果是否平均。除福利经济学外,罗尔斯更强调收入分配的均等化。“全部社会价值……应该被平均分配,除非某种不平均分配……是对每个人都有利。”他认为,在正义社会里,公共目标是使境况最坏的那部分人福利最大化,社会通过再分配或一些补偿措施使所有成员都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在凯恩斯看来,放任自由的市场制度既不能实现公平,也不能获得效率。凯恩斯曾尖锐批评道:“我们生存在其中的经济社会,其显著缺点,乃在不能提供充分就业,以及财富与所得之分配有欠公平合理。”为解决财富和收入的分配不公问题,凯恩斯既提出了具有社会改良主义色彩的国家干预政策。对当代经济学有着重要影响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通过政府来调节这种收入差距。“我们还必须把通过对不同收入阶级的赋税差别而实现的任何收入的再分配包括在现代福利国家的活动之内。”美国的罗默、韦斯科夫等市场社会主义学者探讨了收入均等和分配平等实现问题。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私有制和剥削的存在,明显地形成了不公正和不平等的弊病,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社会主义更强调公平和平等。“社会主义者寻求报酬、地位以及平等,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的不满,保证人与人之间的公正,使机会均等。它也致力于减少现存的社会分化。对社会平等的信仰是迄今为止社会主义最重要的特征。”

(三)中国共产党人关于财富公平分配的理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几代领导人一直把追求共同富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毛泽东曾提出“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穷的要富裕,所有农民都要富裕,并且富裕的程度要大大地超过现在的富裕农民。”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国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同志继承了前两代领导人的共同富裕理念,在执政过程中非常注重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应该承认,现实生活中的消极腐败和收入分配悬殊问题,是人民群众强烈不满的焦点。……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有助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助于人们围绕提高效率进行积极攀比。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关注和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已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为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门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

四、“财政均富”理念的实践识踪

(二)中国收入分配政策变迁路径。改革开放后,我国一直继承着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成为理论界和决策部门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要效率,还是要公平?还是两者兼得?这个问题是决定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基石;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收入分配政策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提出,“我们的分配政策,……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党的十四大报告则强调,“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自此,“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政策作为我国收入分配的基本政策得到了贯彻和坚持。应当说,这是符合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条件的,无疑是正确的。从十六大开始,中央不仅考虑把“蛋糕”做大,更考虑了“蛋糕”做大以后怎样合理分配、公平分配。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提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考察我国分配政策的变迁路径,不难发现,我国的收入分配政策在注重社会整体福利增加的同时,更加强调个体之间的公平,强调人人享受社会进步的成果。

(三)现行分税制体制均等化功能逐步显现。从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变迁轨迹看,现行体制也正在实践着共同富裕的理念,财政体制正发挥其功能作用努力缩小区域间财力分配差距,增进社会公平。从完善体制方面,推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实行“乡财县管”管理方式;从增强地方税收能力方面,打破企业隶属关系对所得税实行中央与地方共享,推行增值税转型扩大地方收入规模;从保障绝大多数人利益方面,提高城市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扩大城市居民低保范围;对农民“多予少取”惠农政策,在农村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等等。但是,由于我国区域面积广阔,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等方面要素禀赋差异较大,财政体制调控个人收入和区域间财力间差异的功效远未得以有效发挥。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只有用“财政均富”理念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进而建立起来的收入、支出等一系列分配制度,才能解决市场经济体制下区域间财力分配中出现的不公平问题,促进实现共同富裕。

推荐阅读:

  中国近五年来的财政政策分析

  关于税费改革的的意见

  我国的税务管理

  正确认识国家财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地位和作用

  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优先目标

  分析扩大需要与税收政策调节

论新时期的“财政均富”理念.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我国房地产市场垄断性分析

我国房地产市场垄断性分析,【摘要】 目前 , 影响 我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房地产市场的垄断性。房地产市场的垄断会带来消费者福利侵害等一系列 问题 ,为了确保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 发展 和居民福利的提高,今后政府应采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竞争。【关键词】 房地产 垄断 信息披露2006以来,针对部

其他论文2023-01-27

浅谈跨国公司总部与R&D区位选择研究及实证

浅谈跨国公司总部与R&D区位选择研究及实证,【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东道国建立地域总部或全球总部及研发中心成了跨国公司继续发展壮大的必要步骤。总部机构与R&D机构因其所具有的不同特性而在区位选择上也有着不同的要求。本文旨在总结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总部和R&D区位分布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其区位决策的因素作进一步

其他论文2023-01-27

浅论消费: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浅论消费: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08年第四季度以后,世界经济形势险象环生,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扩散蔓延,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遇到严重困难,外需减弱、出口萎缩,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最直接的影响。在4万亿投资的拉动下,2009年的我国经济开始逐步回升。200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二季

经济论文2023-02-07

我国经济适用住房摇号销售分析

我国经济适用住房摇号销售分析,【摘要】 经济 适用住房实行摇号销售体现了公平与公正,但其建设销售上仍然存在不规范的情况。为了使广大中低收入阶层真正能住上经济适用住房,文章针对经济适用住房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摇号销售 土地供应 政策建议一、现行经济适用住房存在的问题经济适用住房实行摇号销售增大了销售的透

经济论文2023-02-07

浅谈县域农资的连锁经营体系建设_摘要关键词

浅谈县域农资的连锁经营体系建设_摘要关键词,论文摘要:在分析县域 经济 农资连锁经营基本思路的基础上,提出其经营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以为当地农资连锁经营提供 参考 。 论文关键词:县域农资连锁经营;思路;目标任务;措施 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工程中,农资连锁经营在加快农资流通、减少经营环节、降低物资价格、方便

其他论文2023-01-27

试论河南省旅游业经济效益及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试论河南省旅游业经济效益及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摘要】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资源。近年来,随着河南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河南旅游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倡导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河南省旅游业发展成果显著,已开始由旅游资

经济论文2023-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