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5
2022-07-09
2022-11-16
2022-11-19
2022-11-22
更新时间:2023-03-17 15:23:02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3-15
2022-07-09
2022-11-16
2022-11-19
2022-11-22
根据党工委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7月25日,XXX同志带队到盐城国家高新区招商局进行学习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盐城国家高新区概况
成立于2023年4月,2023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升格为省级高新区,2023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高新区,与盐都区实行“区政合一”体制,是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
二、盐城国家高新区的主要特点
(一)思想“新”。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和措施,较好地破解了“资金”和“人才”两大难题。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气魄“大”。大思路、大举措、大框架、大发展,高新区智能终端产业园道路框架宏伟,配套完备,绿化美化档次高,园内建筑布局合理、总量充足、体量适中,并设有配套的职工服务中心。
(三)办法“活”。以新形势下的招商引资工作为例,为适应新常态,招引新项目,时任常务副市长庄兆林、区委书记羊维达,先后就高新区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扶持政策等问题进行集体会办研究,并形成会办纪要,解决园区发展的后顾之忧。
(四)措施“硬”。高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得到了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制定了装修补贴、厂房补贴、销售补贴、设备补贴、租金补贴、出口补贴、社保补贴等一系列项目扶持政策,同时设立了产业引导基金、供应链公司等扶持企业快速发展的载体。
(五)发展“快”。从初创到发展成为国家高新区,盐都国家高新区仅用了不到9年的时间。高新技术企业50多家,占全市的15%。
(六)结构“优”。区政合一的管理体制,使整个盐都区成为了高新区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坚强助力,各级机构、街道、乡镇,都将目光聚焦到高新区,项目向高新区转移、人才向高新区流动、政策向高新区倾斜。
三、主要经验
(一)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开发区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高新区之所以起步快、势头猛、发展好,主要得益于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益于“举全区之力建设开发区”的强有力措施。如20%的设备补贴,市里承担6%、区里承担10%、高新区承担4%,评估工作由工信局等负责。
(二)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是开发区发展的内在动力。把紧跟时代发展的新观念、好想法和实际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市区两级领导牵头会办高新区发展的政策,并以会办纪要的形式,解决高新区干事创业的顾虑。
1.产业扶持。一是成立了3支产业引导基金,采取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形式进行市场化运作,由尽调公司、投资委员会、决策委员会决定是否投资;二是引入供应链公司,由高新区招引并由平台公司投资入股;三是大力招引总部经济,按照贡献大小,返还地方留成部分的40%—80%。
2.组织保障。一是高新区招商局设4个分局、1个上海办及1个内勤部门,各分局年费用包干为60万元,现有人员30多人,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由行政、事业、聘用共同组成,来自机关、镇区、街道及社会人员;二是正在进行职务职级并行的改革,专职招商人员实行双工资加项目奖金的薪酬模式。
3.规范流程。一是项目入驻流程,设有联席会议制度,由高新区分管副主任牵头,由项目招引人、投资集团、规划建设、法务及街道等相关部门,联合组成项目会审组,对项目进行评审,最终由主要领导签字认可;二是补贴流程,企业提出书面申请材料,由涉及到的条线进行政策兑现签收、审核,最终由主要领导签字,按合同及时兑付。
四、今后工作打算
(一)强化措施,突出重点,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完善激励机制,加大督导力度,将招商引资实绩与工作人员经济利益挂钩,与干部提拔任用挂钩。在全员招商的同时,突出抓好专业招商,成立招商分局,面向全县各单位(含镇区)及社会招聘人员,建立灵活的激励竞争机制,努力实现专业招商新突破。突出抓好电子信息、汽车和机械制造等重点项目建设。
(二)齐心协力,全区动员,打好融资攻坚战。把融资工作作为紧迫的任务,强化措施,攻坚破难。加强税源监管和资金管理,实现税收应收尽收、资金有效利用,努力增收节支。同时,加大对入区企业滞交的土地出让金等欠款的清理力度,尽快回笼资金。
(三)转变职能,轻装上阵,全力聚焦产业项目。园区要转变职能,打破束缚,以产业项目的招引和服务作为中心工作,请县级层面重新定义与镇区、街道以及职能部门的关系,让园区全心全意招引项目,为项目的审批开辟绿色通道
(四)积极争取,大胆创新,探索体制机制新途径。人员的政治、经济待遇,要有所提升,打通人员流动的渠道,打破身份、性质的界限。
3月24至26日,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有杰与市委政研室、市政府研究室、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商务局、市法制办、团市委和3个县区人社局负责同志一行16人,到江苏盐城市学习考察全民创业、返乡创业工作。考察组一行听取了盐城市的经验介绍,实地考察了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园——海华淘淘城和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摩度空间青年创业孵化基地。3月25日晚,连夜加班召开学习考察情况交流研讨会,考察组成员逐一谈收获、谈体会、谈打算。3月26日,结合考察盐城情况和我市实际,考察组又与曹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并走访调研了曹县阿国网商学院、曹县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园。通过学习考察,同志们深受启发,收获颇丰。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盐城市创业的基本情况
江苏盐城市辖2个县级市、5个县和4个区,总面积1.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20万,是江苏面积第一、人口第二的城市。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836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8亿元,增长14%。2023年9月,盐城启动全民创业工作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加快创业主体培育,强化创业载体建设,落实创业政策措施,加大创业服务力度,努力实现从“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的转变,2023年又提出从“创业经济”向“人才经济”的转变,创业者的激情得到有效激发,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创业成效已充分显现。一是返乡创业人员不断增加。2023年,全市120万在外人员中,已有7282名返乡创业,其中一次性创业投资50万元以上的超过20%。2023年1至2月,全市新增登记返乡创业达1366人。二是主体培育明显加强。2023年,全市新发展八大类创业主体4.86万户,同比增长32%,新发展私营企业2.36万户,新发展个体工商户6.56万户。全市累计私营企业11.4万户,个体工商户35.4万户,分别列全省第五和第三。新增工业一般纳税人企业1444户,同比增加 683户,累计达16918户。三是民资规模不断壮大。全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开票销售576亿元,增长30%。民营资产完成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80.2%,对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达83%,拉动全市投资增长5个百分点。四是载体建设成效较好。127个创业园完成开票销售691亿元,新增标准厂房285万平方米,新入园企业651家。
二、盐城市创业的主要经验
(一)领导高度重视,全市上下联动。盐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全民创业、返乡创业工作,把创业盐城建设摆上十分突出的位置。2023年9月,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全市全民创业动员大会,市委书记作动员部署,市设立主会场,县(市、区)设立分会场,市、县四套班子全体负责同志均出席,会议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影响之深是盐城历史未有过的。2023年4月,市委市政府又在阜宁县召开全民创业现场推进会,对全民创业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落实。同时,成立由市长为组长、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为副组长、30多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民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也召开相应会议,建立专门领导机构。2023年12月,市长分别在建湖县和大丰市分别召开全市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加快镇村经济发展现场会(北片和南片),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回乡创业主体培育力度。2023年2月,市委书记召开大学生和回乡青年创业典型座谈会,听取创业者创业困境,及时给予协调解决。2月16日,市委市政府举行2023年度盐城市创业之星颁奖活动,表彰30名创业之星,影响较大。
(二)制定政策意见,落实目标任务。2023年市委市政府出台“鼓励全民创业30条意见”,对放宽市场准入、培育创业主体、打造创业载体、强化政策支持等作出详细规定,是迄今为止盐城鼓励全民创业支持力度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份指导性文件。2023年又出台“全民创业10条激励意见”,提出含金量较高的激励措施。出台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创业就业和鼓励高层次高校毕业生到盐城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实施意见,支持城乡居民广辟创业门路,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因地制宜加快镇村经济发展。最近又出台《关于鼓励和促进网络创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打造全民创业十大服务平台实施意见》,加大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创业项目扶持力度。市委市政府还将全民创业目标任务纳入年度综合绩效考核内容,市全民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创业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各县(市、区)和市有关部门结合自身实际,都制定相应的实施意见和工作计划,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
(三)突出主体培育,加快载体建设。将创业主体分为科技人才、返乡人员、大学生、农民、青年、妇女、退役军人、下岗职工等八大类,根据创业主体培育需要,各级各部门加快推进创业辅导基地和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全市已初步建成创业辅导基地35个,创业实训基地50个,完成千名创业辅导师培训,通过各类培训机构共为3万多名创业人员提供免费培训和咨询诊断服务。突出大学生、科技人才、回乡、网络创业,加快建立一批科技创业孵化基地,提升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水平,实施招引回乡创业专项行动计划。全市已建成创业园127个,初步建成创业示范园区、创业示范街、创业示范专业市场和创业示范特色镇50多个,建成市级各类公共服务平台58个、省级公共服务平台20多个。127个创业园建成服务平台达70%以上,累计建成各类服务平台近200个。
(四)简化行政审批,强化财政支持。积极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将6539项行政权力精简为1727项,精简率达73.59%。行政审批办理平均承诺时间从8.24个工作日,下降到3.96个工作日。推行并联审批和“容缺预审”制度,压缩审批时间,推进多证(批文)齐发。由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牵头,在工商、质监、国税、地税、卫生、环保、消防等部门实行“一个窗口受理、相关部门同步限时审核审批、统一颁发证照”的审批服务新模式。全面落实注册资本费用“零首付”,工商登记“零收费”,在全省率先启动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推行公司网上登记方式。大力实施涉企收费目录及标准和企业付费登记卡(一表一卡)制度,压降企业负担。市本级财政设立7000万元扶持全民创业专项资金,县(市、区)政府设立人均每年5元的创业专项资金,对返乡创业人员一次性给予5—10万元资助,对国内领先创业项目给予1000—2000万元资助,加大对全民创业的资金激励力度。
(五)落实服务举措,造浓创业氛围。举办“金融超市”活动6场次,累计为近千户创业者和中小企业提供60.91亿元协议融资。大丰市农商行在全省率先设立创业银行,专门办理创业项目贷款。全市28家融资性担保机构已为2530家中小企业提供141亿元担保服务。在上海、南京、哈尔滨、苏州、无锡等五地挂牌设立“盐城市外出务工人员工作站”,深入挖掘盐城籍在外有成人士信息,通过电话、短信、QQ、微信等方式,打通在外盐城人返乡创业的通道,并利用各大城市盐城商会等组织举办回乡创业恳谈会。设立县、镇、村三级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建立创业项目信息库,印发创业项目手册并免费向创业者推介,全市累计收集创业项目1.3万个,成功推介4300多个。2023年全市共举办科技、高层次人才、大学生、巾帼、网络、创新创业等各类创业大赛和创业节活动15场次,推出市县各类创业典型180多人。在盐城电视台、盐阜大众报等主流媒体开辟专栏宣传创业典型120多人次。利用今年春节期间集中返乡机会,组织开展服务返乡创业“春晖行动”,累计举办300多场返乡创业恳谈会、创业项目对接会和大型招聘会,发放3万多个“返乡创业大礼包”,吸引近5000人回乡创业。
三、推进菏泽市创业工作的意见建议
(一)建立组织机构。建议成立由市委书记或市长任组长、市四大班子主管领导任副组长,市人社局、财政局、经信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全民创业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人社局,负责对全市全民创业、返乡创业工作的组织协调、日常管理、督促检查和考核奖励等工作。建议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促进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具体明确的实施细则。同时,把全民创业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出台全市全民创业考核办法,实行量化考核,层层传递压力,确保收到实效。
(二)建立“一金三库”。建议市政府从2023年起设立3000万元的菏泽市全民创业发展资金,并制定出台《菏泽市全民创业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以后逐年增加规模。各县区也应设立本县区全民创业发展资金,专项用于推进全民创业。同时,建立外出人员信息库,在外出人员主要聚积地设立联络站,发挥在外商会骨干人员的作用,整理编制在外菏泽籍人员的基本信息;建立创业项目库,搜集、筛选、整理并定期发布创业项目,加强对创业项目的开发、评估和指导;建立创业人才库,形成示范带动作用,培养造就一大批返乡创业人才队伍。
(三)加强主体培育。返乡创业作为增量创业,本土创业作为存量创业,要分领域、分层次、分类型激活增量,扩大存量。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青年创业行动、巾帼创业行动、“凤还巢”创业行动等各类创业行动。在农村要把推进农民创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鼓励千家万户不拘形式、不拘类型、不拘规模,因地制宜,自主创业。在城镇要引导大中专毕业生、转业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向市场要岗位,向创业要财富,在全民创业大舞台上各展所长、各得其所。
(四)加强载体建设。结合“五大产业”规划,升级完善菏泽市创业实训孵化基地、菏泽市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曹县大集镇“淘宝村”创业孵化基地等载体功能,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创业基地建设。2023年争创3个省级创业孵化基地。着力打造创业型街道(乡镇)、创业型社区,推动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返乡创业。同时,狠抓电商人才、技术支撑,强化基础设施、物流运输配套,推动我市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各县区应突出主体地位,摸清底数,找准产业切入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力争每个县区都能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的淘宝村、淘宝镇。
(五)创建服务平台。深入创建“三级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分类推进急需型、双需型、特需型就业创业工作。市、县区要成立全民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并延伸到乡镇街道社区,开通返乡创业快速“绿色通道”,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照三证”合一办理,为创业者免费提供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一条龙服务。建立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建设综合服务网站,搭建网上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服务。组建创业指导专家咨询委员会、创业协会等服务机构,加快发展法律援助、技术支持、市场开拓、融资服务等创业中介机构。
(六)营造浓厚氛围。建议市委、市政府尽快召开全市全民创业动员大会,以后每年召开一次全民创业表彰大会,总结经验,宣传典型,表彰先进。建议以“两办”名义,向菏泽籍在外人员发出倡议书,在全市叫响“返乡菏泽、咱当老板”公益广告。在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传媒开设专栏专题,宣传市委、市政府的坚强决心、政策规定和推进措施,报道市相关部门和各县区在推进全民创业中的工作重点、创新举措,并选定一批创业成功者的典型事例进行深入挖掘,形成尊重创业、鼓励创业、服务创业的社会风尚。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人防早期工事保护利用,2023年7月1日至7月5日,由市人防办党组书记、主任贾治华带领市人防办、自然资源局、规划设计院等相关人员赴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学习考察了人防(民防)宣传教育体验基地建设。期间考察了江苏省民防教育体验馆、浙江台州黄岩人防体验馆、上海民防科普教育馆等,并就宣教馆建馆目的、建设投资、运营定位、宣传内容、管理等事宜进行了实地查看和座谈交流讨论。现将赴江苏等地学习考察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外出学习考察情况
(一)宣教馆的目标定位、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
1.目标定位:3个馆都定位为“人防(民防)宣传教育体验基地”。运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参观者通过身临其境的现场互动体验、模拟操作等,形象生动地进行多主题的知识传播,了解战争、了解民防、了解灾害预防的科学手段,真正掌握应对战争空袭、自然灾害和应急突发事件的防护技能,可以有效的提升群众综合防护能力。
2.建设投资:3个馆都由人防(民防)主管部门牵头,政府财政全额投资建设,以公益性人防(民防)宣传教育基地免费对外开放经营。江苏、上海馆面积都为4000平方米以上。
3.运营管理:3个馆都由项目建设部门—人防(民防)主管部门牵头管理运营。场馆负责人为人防(民防)部门正式人员,讲解员、保安、保洁员等采取政府劳务派遣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运作。场馆维护、管理费用由财政列支。
(二)宣教馆的特点和社会效应
1.身临其境学习人防(民防)各类知识
在江苏省民防教育体验馆,讲解员引导我们走进人民防空区。“运用世界局部战争景箱,采用旋钮桌面的方式,展示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的场景。采用120°环幕投影与航母战斗群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了新世纪战争的空袭与反空袭,营造了现代化的大规模战争场景……”伴着讲解员的讲解,看着墙上当时轰炸日本的“美国小男孩”原子弹和“美国B-29”轰炸机的模型,以及墙面投影上美国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的惨烈画面,我们感觉“真的好像是在亲身经历战争带来的灾难,这也提醒我们不忘历史,要珍惜和平,热爱生活。”在上海民防科普教育馆,展示了历史上的空袭、空袭兵器、现代空袭特点等内容,重点介绍人民防空的有关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应对现代化空袭的各种有效方法和途径。结合上海易发灾情情况,重点介绍台风、风暴潮、雷电、地震、龙卷风、火灾、化学事故、传染病等灾害事故的成因、危害和防护措施等。
2.高科技体验防范身边常见的危险
体验馆充满高科技元素,除了让参观者可以兴趣盎然地体验各种项目外,还展示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各种灾难种类。在自然灾害体验厅,通过360°环幕、地幕投影和动感平台观影的方式,虚拟打造了一艘诺亚方舟,参观者实际感受洪水、海啸、火山、泥石流、雪灾等自然灾害的侵袭,互动参与、学习防护与自救互救技能。在综合体验区,地震体验区为最大亮点,再现了地震发生后因房屋倾斜倒塌,逃离灾害现场时会产生强烈的失重感,造成逃生障碍。馆内设置了地震倾斜小屋体验,在这参观者可以通过体验,克服心理上的恐慌,从而训练自己身处地震废墟时的逃生技能。
3.把防空洞改造成人防体验馆
黄岩人防体验馆位于黄岩九峰公园一号坑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防空洞。毛洞大约开凿于上世纪70年代,出于安全考虑,之前防空洞一直没有对市民开放。2023年作为开展人防宣传工作利用起来,黄岩区人防办及相关管理部门邀请了省级安全评估机构,对洞体进行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委托专业设计院设计改造方案,战时作为人防物资储备库,平时则作为市民纳凉场所和人防体验馆。目前,防空洞的各项设施还在完善当中。
二、学习考察的启示和我市建馆建议
通过我们实地学习考察和亲身体验以及与当地人防(民防)主管部门座谈交流,启发深刻,受益匪浅。深感我市创建人防(民防)宣传教育基地是顺应人民防空改革发展的需要,是传承延安红色基因和红色记忆的需要,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需要。应紧贴延安实际,借鉴外地经验,充分利用延安现有资源,建一个高质量高水平的宣教馆。具体建议如下:
(一)宣教馆的目标定位、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应借鉴外地经验
1.目标定位:延安人防(民防)科普教育体验馆。
2.投资建设:由人防(民防)主管部门在争取中省人防部门资金支持的情况下,财政投资(人防易地建设费)建设。
3.运营管理:定性为公益性宣传教育基地,免费对外开放。由人防(民防)主管部门牵头管理,采用劳务派遣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运营。管理经费由政府财政列支。
(二)建设选址方面
1.充分利用现有闲置的早期工事(南桥防空洞)建设宣传教育基地。优点是兼顾早期工事保护利用,主题性强,宣教意义较大;缺点是面积比较小(1700平方米),局限性较大,布展不全面,投资大、维护管理难,平时运营管理费用大。
2.利用老城区部分场馆(比如规划馆)搬迁,划拨相应面积用于人防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减少投资建设费用。
3.在新建新区博物馆中划出相应面积用于人防宣传教育基地建设。
(三)宣传教育馆的内容上应广泛吸纳民防知识
宣教馆在宣传展示体验人民防空有关知识的基础上,针对延安实际,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广泛吸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各种灾难种类(比如急救、火灾、泥石流等),充分运用高科技元素,让人民群众身临其境体验各种项目,克服恐慌心理,从而训练自己身处灾难时的逃生自救技能。
三、推进措施
目前,南桥工事我们结合延安实际,设想创建民防宣传教育体验基地,我们已拿出初步设计方案向市政府汇报后,市政府批复我们与有关部门出去学习考察外地经验,开阔视野。待我们向市政府汇报考察情况,确定具体方案后,强力推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