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3年阆中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摘要):阆中2023

更新时间:2023-03-07 09:18:59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四川省)2023年阆中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摘要):阆中2023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我们团结依靠全市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紧紧围绕“建设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国际休闲旅游城市”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胜利完成市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效体现为“六个显著”:

  一是综合竞争实力显著增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3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0.2%,全省排名上升到第65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亿元,增长2.2倍,跃居南充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7亿元,年均增长13.5%,增速五年均保持南充第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净增89.6亿元,达到218.6亿元,年均增长1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8202元、12285元,年均增长12.1%和16.6%,基本实现翻番;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21亿元、163亿元,年均增长14%、10.2%。全市经济发展稳中快进、稳中向好,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二是产业转型升级显著加快。产业融合不断深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4:47:29,服务业占GDP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旅游实现高位突破。复建了西城门楼、道台衙门、文庙等标志性景点,完善了景区配套功能,成功创建川东北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成功举办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阆中古城、天宫院作为蜀道申遗重要节点列入国家预备名录;接待游客人数、旅游综合收入达到885万人次、79亿元,分别增长2.8倍、3.5倍,阆中旅游已成为嘉陵江流域旅游龙头。工业实现增量提质。工业集中区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园区面积扩大到15平方公里,规上企业达到55户,食品医药、丝纺服装等形成集群态势,工业销售收入、入库税金达到144.5亿元、2亿元,分别增长2.1倍、1.7倍。农业实现特色发展。江天、江北、江东分区错位发展,肉牛、生姜、中药材、水果等主导产业初具规模,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合社、家庭农场分别新增11家、709家、673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现代服务业快速崛起。积极推进“互联网+”,建成电商孵化园,网上交易额达31亿元,荣获“四川电商十强县”;大力培育现代物流,新建集散中心3个,物流快递网点实现城乡全覆盖;外向型经济充满活力,获得进出口经营权企业21家,外贸进出口总额达8亿美元。

  三是城乡发展面貌显著改善。交通取得历史巨变。广南高速、兰渝铁路建成通车,国道212线一期、国道347线改造基本完成,阆中机场续建重新启动,嘉陵江阆中港建设纳入省“十三五”规划,立体交通网络加速形成,区位优势逐渐凸显。城市发展突飞猛进。落下闳大道、嘉陵江三桥、绕城公路等一批主要道路相继建成,嘉陵江四桥及新区滨江南路即将完工,两大城市交通圈层基本形成。老城区滨江路东北段及西北段、江南火车站周边、七里凌家坝等片区迅猛发展,城市建成区面积从28平方公里拓展到3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30万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9.1%。农村条件加速改善。新(改)建宝马—洪山—朱镇、二龙—石滩—千佛等县乡公路350公里、通村公路1270公里、路侧护栏650公里;启动了天宫西河塘大桥等一批渡改桥项目,建成罗家滩东河大桥,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安全。解元水库竣工蓄水,新(改)建各类水利工程6065处;建成天柏、河溪集中供水站,实施农村人饮工程159处,26万余农村群众喝上了安全水。老观、柏垭、千佛等集镇快速发展,新建幸福美丽新村130个,荣获全省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县。生态环境更加秀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7.8万亩,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70万平方米,建成城市主题公园、广场28个;新区污水处理厂、第二垃圾填埋场投入使用;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阆中古城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金沙湖国家水利风景区、盘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构溪河国家湿地公园,构筑了生态新屏障。

  四是改革开放活力显著迸发。项目推动强劲有力。储备重大项目1300余个、总投资2800亿元,争取国省项目资金160亿元;争取置换债券69亿余元,成功发行企业债券10亿元;创新PPP、EPC等模式,滚动实施重点项目530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2亿元。开放合作成果丰硕。签约2000万元以上项目114个、协议资金54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7个,共到位省外资金214亿元,加加食品、宜华木业等一批知名上市企业落户并建成投产。改革创新纵深推进。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投融资、农业水价等国家级改革试点扎实推进,财政体制、农村产权等省级改革取得突破,土地托管互换、互助养老等改革经验获国省肯定推广。

  五是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升。民生保障全面加强。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减贫21590户、60460人;完成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416万平方米,改造危旧小区208个、农村危房3.5万户;大力推进创业就业,新增市场主体1.6万余户、就业4.5万余人;发放城乡低保40万人次、5.8亿元,社保、养保、医保覆盖率分别达到80%、81%、100%。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新(改、扩)建学校63所,发放各类助学金4.6亿元,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人民医院七里分院等项目竣工使用,公立医院改革扎实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户“一站式”报销机制全面建立,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切实缓解;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开展,“正月十六游百病”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项目,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和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社会治理全面深化。顺利完成“六五”普法工作,荣获省级法治县;不断加强市场监管,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深化“平安阆中”建设,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畅通信访渠道,疏解矛盾纠纷,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六是政府自身建设显著加强。始终突出从严治政。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严格落实“三严三实”要求,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深化重点领域监督管理,社会满意度逐年提升。始终突出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1546件,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力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商事制度等简政放权改革,合并重组部门11个,编制39个部门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不断深化政务公开,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政府运行更加阳光透明。始终突出廉洁从政。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完成公车制度改革,持续用力正风肃纪,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341件,“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加强。

  过去五年,我们经受了经济增速换档、产业转型升级等发展阵痛,战胜了资源要素趋紧、社会风险加剧等严峻考验,谱写了团结奋进、追赶跨越的崭新篇章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大、产业支撑不强、经济结构不优、要素保障不足等问题仍然突出;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比较明显,居民收入水平不高,脱贫攻坚任重道远;诸多民生难题亟需破解,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不少;一些干部宗旨意识不强、自律意识不够,个别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存在,依法行政、廉洁从政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未来五年主要目标任务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唯有把握大趋势、涵养大格局,才能抢抓大机遇、赢得大发展。当前,全球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建设和脱贫攻坚纵深推进;省委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两个跨越”,大力支持川东北经济区快速崛起;南充市第六次党代会作出了“开创南充新未来·建设成渝第二城”的战略部署,为阆中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良好条件。

  未来五年,是我市转型升级关键期、新型城镇化加速期、深化改革攻坚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期。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面向未来、着眼全局、审时度势,鲜明提出了“把阆中建设成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的宏伟目标,为全市未来五年发展绘就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市委的正确领导,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围绕目标不动摇、苦干实干不松劲,一件接着一件干、一年接着一年抓,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宏伟目标必将变为现实,美好画卷必将靓丽呈现,大美阆中必将强势崛起!

  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委治蜀兴川系列部署和南充市委“155发展战略”,围绕我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的“145发展思路”,全力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加快发展,努力建设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目标已定,势必达成。贯彻上述要求,完成既定任务,重点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在目标考量上,准确把握“四个重点”:一是奋力让经济实力更强。坚持旅游龙头、工业支撑、农业基础,大力开展产业倍增行动,促进新型工业集群发展,现代农业加速推进,三次产业联动发展,力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4亿元。二是奋力让文旅名片更靓。积极顺应绿色文明时代、大众旅游时代、统筹城乡时代的到来,着力在古城提升、旅游格局、旅游产业上再突破,积极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国休闲旅游示范城市等品牌,努力建设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力争接待游客突破1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50亿元。三是奋力让城乡环境更优。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显著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启动阆中机场、古城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重大项目,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大幅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形态、业态、文态和生态“四态合一”的宜居宜业宜游山水田园城镇。四是奋力让人民生活更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确保2023年实现国家级贫困县摘帽,2023年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做好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工作,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创建活动,提升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水平,让市民更有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在工作导向上,始终紧扣“四大战略”:一是绿色引领战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保护环境作为发展的基础,加快绿色山川、绿色城镇、绿色生活一体化进程,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发展新格局。二是文旅带动战略。立足丰富的特色历史文化资源,提炼铸造个性鲜明、魅力独特的文化品牌,实施全域规划、加快全景建设、推进全业融合、注重全民参与,推动文旅资源大市向文旅经济强市转变,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三是协调联动战略。立足三产联动、城乡共融、民生改善,科学统筹城市与农村、强市与富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推动阆中更高水平的全域全面发展进步。四是项目推动战略。坚持把项目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引擎和抓手,挂帅出征谋项目、挂图作战建项目、挂责问效促项目,以项目组织经济工作、统揽全局工作,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在工作推进上,切实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以创新思维谋发展。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科学运用发展新理念,用创新思维化解工作中的矛盾,以改革办法破解发展中的难题,逐步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让创新创业创优在全市蔚然成风。二是坚持以底线思维求发展。既注重经济增长的总量和速度,更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科学处理好供给侧与需求侧、稳增长与防风险、抓机遇与补短板等关系,守住增长速度、居民收入、绿色生态、安全稳定“四条发展底线”,努力实现高效、优质、公平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坚持以系统思维促发展。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好经济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四是坚持以法治思维保发展。始终坚持依法治市、依法行政,切实增强各级干部法治意识和运用法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征地拆迁安置等方面加大依法行政能力,以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保障改革发展成果。

  三、二○xx年重点工作安排

  建设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实现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宏伟目标,20xx年工作十分关键。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南充及市委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市委“五大行动”,狠抓工作落地落实,力争20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6%,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和10%。重点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全力推进脱贫攻坚,补齐全面小康短板

  强化“决战决胜”促脱贫。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始终把精准脱贫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最大民生工程,百倍用心,千倍用力。严格“双组长”责任制、“五个一”驻村帮扶、“三个一”工作调度,确保57个贫困村出列、1.36万人减贫。给予最强资金保障。整合安排各级各类专项扶贫资金5亿元以上,落实金融扶贫资金5亿元以上,加强资金使用监管,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劲动力。采取最严督查考核。完善脱贫攻坚考评体系,健全问责奖惩办法,坚持“双督查”“双周报”“月通报”等制度,以最严的考核机制和最铁的追责手段,倒逼部署落地落实。

  强化“基层基础”促脱贫。加强道路建设。完成省道206线凉水至河溪段升级改造,改造县乡公路50公里,新建通村公路200公里,建成河溪构溪河、天宫西河塘等渡改桥项目。加强水利建设。推进五马水库建设,加快亭子口水库阆中灌区前期工作,抓好中小河流域综合治理、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年度建设任务,整治病险水库34座,解决2万农村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加强配套建设。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000户、危房改造3000户;启动110千伏河溪输变电工程建设,完成99个村电网升级改造;新(改)建村级卫生室52个、文化室54个;健全完善电视“户户通”和广播“村村响”工程管理机制;切实提升农村通信网络质量。

  强化“增产增收”促脱贫。搭建全覆盖平台。加强江天、江北、江东三大园区建设,推动肉牛、生姜、中药材、水果、蔬菜等特色产业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加强品牌创建,逐步实现全市现代农业全覆盖。培育全链条产业。探索“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支部+公司(专合社)+贫困户”等产业发展机制,强化利益链接,抓好脱贫奔康产业园建设,引导农民适度规模经营,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支柱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稳定的增收致富渠道。实施全方位服务。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切实维护农民权益;进一步培育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业专合社等现代农业发展主体;强化农资、农技和农业保险服务,推进农机和农艺融合,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强化“民心民意”促脱贫。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因村、因户、因人完善扶贫规划、安排项目资金、细化帮扶措施,确保有的放矢、精准发力。全面落实惠民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重点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医疗费用报销、在校学生教育补助等工作,让贫困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切实加强民风教育。完成第十届村(居)委员会换届工作,完善“五位一体”基层民主治理机制;在所有行政村开办农民夜校,抓好“四好村”创建工作,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二)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强化旅游龙头地位

  实施全域规划。拓展空间格局。着眼全市宏大的山水人文格局,高标准编制阆中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快形成古城核心旅游圈、半小时旅游圈、一日游及多日游等多圈层联动、多线路支撑的全域发展格局。细化功能定位。加快编制《阆中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推动全市景区景点标准化、特色化发展,启动一批旅游特色小镇、特色村庄、特色院落建设,加快形成古城“街巷休闲、院落度假”、城周“观光休闲、亲山亲水”和乡镇“乡村休闲、养生养心”等旅游新业态。维护规划权威。推动旅游近中远期规划、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的科学有机衔接,挂图作战,按图施工,坚决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

  加快全景建设。围绕创建全国休闲旅游示范城市,加快建成一批旅游配套景区及服务设施。建好“一核”。从城南天下、笔向街、百花庵街等街区破题,提升内涵、完善功能,增强古城吸引力。打造“三区”。实施姚溪坝生态露营、自驾游营地等建设,打造构溪河湿地生态休闲旅游区;启动沙溪片区山地骑行等项目,打造沙溪运动康养度假区;实施柏垭—天宫片区民俗民宿、特色文化体验等项目,打造风水文化体验区,努力形成全链条的旅游体系。培育“两带”。整体连片开发滕王阁—金银台电站片区,开通水上旅游公交线,建设沿江生态旅游带;推进博树、老观等特色集镇建设,建设乡村休闲旅游带。

  推进全业融合。力促“旅游+文化”。启动古城“两厂”改造提升,着力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依托四川传媒学院阆中基地、峨眉影视集团老观拍摄基地,大力培育旅游演艺及影视文化产业;积极举办各类论坛会展、特色赛事活动,做实“千年古城·万家书香”项目,深入挖掘春节文化、宗教文化、科举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不断增强阆中文化影响力。力促“旅游+农业”。结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完善乡村旅游“三建、四改、五通”设施,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一批农事体验产品。力促“旅游+工业”。以丝纺、食品企业为重点,打造游客参与制作、体验的工业旅游示范项目,培育体现地方特色的工业旅游品牌。力促“旅游+互联网”。加快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强网络宣传营销,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高阆中旅游知名度和市场覆盖面。力争接待游客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90亿元。

  注重全民参与。强化政民互动。巩固旅游品牌创建成果,积极引导市民参与旅游规划、项目建设,支持古城保护和商业业态调整,围绕旅游创业就业,共享旅游发展红利。强化企业共建。进一步健全完善古城景区管理体制,创新建设运营机制,引进大企业、吸引大资本、融入大市场;启动古城旅游上市相关工作,借助资本力量,推动阆中旅游做大做强;强化涉旅行业协会自律化、标准化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强化人才支撑。深入实施“嘉陵江英才工程”,积极推进阆中智库建设,引进培养一批适应旅游经济、城市规划、金融资本、法律服务等方面的综合管理人才、行业领军人才,提升阆中经济社会建设发展水平。

  (三)聚力推进工业发展,促进增量转型提质

  着力培育产业集群。推动食品医药产业集群强势崛起。鼓励企业扩大产能、拓展市场,促进保宁醋、张飞牛肉、鸿宇冷冻年销售收入分别突破5亿元,加加食品突破3亿元,康美药业突破2亿元,阆苑酒业技改迁建项目全面投产。推动新能源新材料集群加速突破。强力推动创越炭材料、中石化LNG全面投产,开发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抓好压敏芯片、风力发电等项目跟踪落地,壮大集群规模。推动丝纺服装产业集群振兴繁荣。鼓励东达立新、银河地毯、卓尚丝绸等抢抓旅游市场机遇,形成特色鲜明、独具竞争力的旅游工艺产品品牌。推动家具建材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促使宜华木业三条生产线全部投产,产销额力争达到10亿元,做实金博瑞新型墙材及建材企业实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达到157亿元,入库税金2.2亿元。

  着力提升工业质量。抓技改创新。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鼓励企业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力争全年完成技改项目10个、投资4.5亿元。抓小微培育。切实发挥工业发展资金引导作用,吸引更多“小特优”企业落户小微企业孵化园;大力推进“小升规”工作,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抓品牌创建。实行品牌创建奖励政策,支持企业申报和推介驰名商标、品牌产品,力争年内新创国省名牌3个。

  着力增强园区活力。推动园区建设。坚持“产城一体”化,创新“以企建园、以园建园”等方式,完善道路、能源、通信、公交等园区配套设施,全面建成出口非洲贸易加工园,加快推进江南火车站现代物流园、江东航空港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建设。优化园区空间。强力推动入园企业履约清理,重点做好澜沧江啤酒、恒元节能等资产重组,引导停产半停产企业有序退出,提高入园企业投资强度,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产业层次。加强园区管理。发挥省级经济开发区品牌优势,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搭建园区“企企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园区提档升级。

  精心策划一批新项目。围绕国省重大决策部署和资金投向,围绕阆中现实发展机遇和薄弱环节,深度谋划一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重大项目,力争新储备10亿元以上较成熟的大项目10个以上。全力争取一批大项目。设立“PPP项目促进中心”,抢抓成渝城市群、城镇化综合试点、脱贫攻坚等政策机遇,力争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嘉陵江流域生态旅游综合保护开发等项目纳入国省“盘子”,到位资金50亿元以上。务实招引一批好项目。强化招商力量,改进招商方式,营造亲商、重商、护商的良好环境,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全力引进一批投资额大、带动力强的好项目,力争招引5000万元以上项目15个、到位资金80亿元以上。

  抓前期促开工。突出“早”,切实做好项目规划选址、环境评价、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力争阆中机场续建、广南高速公路北互通及滨江西路、古城水环境综合治理、千佛华儿湾水库等项目开工建设。抓续建促竣工。突出“快”,创造一切条件加快项目进度,确保国道347线、嘉陵江四桥及滨江南路、阆州大道、火车站站前广场及地下空间装饰装修等项目全面竣工。抓投产促见效。突出“实”,督促招引项目依法依规履行投资协议,确保盘龙山温泉度假酒店、加加食品二期等项目建成见效。力争年内实施重点项目100个以上、完成投资80亿元以上。

  责任到人,层层落实。坚持“一项目一主体、一主体一责任人”原则,明确项目推进工作责任,加大拆迁、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力度,加强项目全过程跟踪管理。任务到点,按时交账。大力实施“清单工作法”,继续坚持“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制度,确保项目推进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项目形象进度第一时间赶上。奖惩到位,逗硬考核。健全项目绩效考核体系,强化现场拉练、个案剖析、直播报账等促进方式,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确保项目建设有力有序推进。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健全完善人口基础数据库,建立立体化的公民信息管理系统;推行居住证制度,全面消除农业转移人口在就近入学、政务服务、社会保障方面限制条件。力争全年转移农业人口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2.3个百分点。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激活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建设;强化与金融机构链接,提升城镇化建设保障能力。推进强镇改革试点。全面加快老观建制镇示范试点、柏垭扩权强镇改革试点、河溪百镇建设试点等改革,为集镇建设注入新活力。

  突出规划引领。按照“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原则和“多规合一”要求,编制完善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提升规划的精细化、科学化水平。拓展城镇规模。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大力推进“两门”“两厅”“两区”建设,实施长盛大道、七江大道、蟠龙街等骨干道路项目,适度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集镇发展,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完善配套功能。充分用好现有城镇空间,建设一批城市地标、标美街道、特色街区、公共场所,重点抓好城区停车场、89队车站搬迁、农贸市场等配套工程,做好产业填充,保障城镇畅通,持续提升城镇形象品位。

  完善管理体制。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形成权责清晰、目标量化、无缝对接的城管新机制。统筹旅游、城管、交通、产业、应急等力量,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管理科学化、智能化。整治重点领域。优化景区景点、重要街道、城市门户、关键节点风貌,持续开展交通秩序、拆非打违、户外广告等专项整治,形成环境清爽、市容整洁、规范有序的良好形象,争创“国家卫生城市”。规范社区管理。统筹社区基层组织与业主自治组织,构筑适应城市发展的社区管理体系;制定出台物业管理规范性文件,加强还房小区等物业管理,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

  加强林业保护。稳步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确保全市森林覆盖率稳中有升。开展造林增绿。推进高速公路、铁路、国省县道造林全覆盖,栽植一批绿化、彩化、香化景观林、康养林及多彩林带,争创省级绿化模范县,加快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施生态修复。抓好砂石开采综合治理,增强“一江四河”流域生态涵养功能;大力实施土地整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等项目,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努力建设嘉陵江中上游生态保护示范区。

  深入推进七里马家河流域综合治理,迁建老城污水处理厂;加快城市备用水源建设,加强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保护好一方碧水。加强孙家垭垃圾填埋场后续生态保护,科学规划并加快建成城乡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系统,有效控制好面源污染,保护好一方净土。加大建筑工地、道路扬尘、餐饮油烟等治理力度,严控秸秆焚烧,环境空气优良率达到90%以上,保护好一片蓝天。

  推进节能降耗。落实节能减排政府责任制和企业约束机制,加强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倡导节俭、绿色、文明消费。发展低碳经济。实施分布式能源、垃圾发电厂、年产20万吨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等项目,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宣传教育。引导社会公众自觉爱护生态环境,严肃追究环保违法行为,形成政府、企业、市民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

  持续激发“双创”活力。深入实施“青年创业促进计划”“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农民工返乡创业计划”“归雁计划”,加强创业培训、项目推荐、金融支持、市场开拓,着力培育壮大一批双创主体。推进阆中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支持企业与市内外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联盟,设立技术研发中心,着力搭建一批双创平台。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不断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强化科技创新金融支撑,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创新创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构建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持续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着力营造双创浓厚氛围。

  全面落实民生工程。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确保财政投入用于民生支出比重稳定在75%以上。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突出抓好民生大事。加快金银观、朱家山、黄连垭等棚户区改造。突出抓好农业转移人口等重点人群就业和再就业,力争新增城镇就业7500人。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深入推进养老保险和工资、职称(职级)等制度改革,抓好新老农保并轨及社保转接、五险合一等工作。新建互助养老中心10个,为3万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不断优化公共服务。全力推动阆中师范创建四川文化旅游职业学院;推进保宁中学、白塔中学等扩建及凌家坝、思源实验小学建设,实施11所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做大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发展质量。深化医药卫生计生体制改革,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积极引进名医名院,着力打造区域医卫康养中心。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筹办国内外重要赛事活动。加快规划建设一批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平台,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抓好市场监管,巩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创建成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依法治理网络生态空间,稳步提升市民素质,以健康文明引领社会新风尚,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七五”普法,有效推进“法律七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突出抓好工程建设、房地产等领域积案化解,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推进安全生产双重预防,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不断提高社会治安信息化管控水平,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社会大局和谐安定。

  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推进宗教事务依法管理。强化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做好双拥共建、人民防空等工作。积极发展妇女儿童、老龄事业,继续做好外事侨务、统计、档案、供销、蚕桑、保密、邮政、气象、地方志、红十字会等工作。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实现目标关键在人,完成任务关键在干。面对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政府全体成员将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引领,凝心聚力,开拓奋进,努力建设对党忠诚、务实苦干、廉洁奉公、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党的领导,建设忠诚担当的责任政府。务必对党忠诚。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党委领导。把政治生态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切实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全面落实党委(党组)各项决策部署,始终与党委(党组)同心同德、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严肃政治纪律。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努力在政府系统营造讲大局、敢担当、尽责任的良好氛围。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规范高效的法治政府。牢固树立规矩意识。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更好地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监督,主动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积极接受舆论监督。牢固树立规程意识。深化重大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制度,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之内。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决纠正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的现象。牢固树立规则意识。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完善“负面清单”制度,推进审批流程和服务创新,依法行政、诚信履约,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

  坚持狠抓落实,建设务实尽责的服务政府。围绕中心抓落实。紧紧扭住建设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全国休闲旅游示范城市和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等中心工作,保持锐意进取、奋勇争先的干劲,脚踏实地抓工作,埋头苦干促发展,让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围绕重点抓落实。紧紧扭住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生态保护等重点工作,保持攻坚克难、顽强拼搏的韧劲,再多的事及时完成,再难的事坚决拿下,让阆中发展一次次再上台阶。围绕民生抓落实。紧紧扭住脱贫攻坚、住房保障、上学就医等重大民生工作,保持只争朝夕、雷厉风行的拼劲,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见成效不收兵,让百姓生活一天天更加美好。

  坚持从严治政,建设风清气正的廉洁政府。狠抓制度落实。坚持把从严治党与从严治政有机结合,严守《准则》和《条例》,严格落实“两个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深化国有企业、公务用车等改革,严格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管理。狠抓风险防控。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权力监督制约,加大对财政资金、重大项目、土地出让、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领域的监察审计力度,规范权力运行。狠抓法纪追究。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加强源头治理,用严的制度和铁的纪律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执政形象。

推荐阅读:

  模具是什么专业_模具专业毕业生实习报告范文

  [大学生暑假支教]大学生暑假顶岗实习报告

  【中小教师资格考试网】小学教师大学实习报告

  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汇报材料

  传媒公司实习报告

  在(市县)政府廉政工作会议上讲话三篇

(四川省)2023年阆中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摘要):阆中2023.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