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部门预算改革看预算法完善之必要

更新时间:2023-01-26 18:01:55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收藏

从部门预算改革看预算法完善之必要 从部门预算改革看预算法完善之必要 从部门预算改革看预算法完善之必要

现行预算法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它无法反映部门预算的改革。1999年,我国开始着手预算编制改革,试编部门预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财政部经国务院批准正在大力推广部门预算,但是现行预算法却无法反映这一改革。

例如,预算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各级预算收入的编制,应当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适应。”该规定较模糊,可操作性较低。预算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适应,是应该体现在以相同的增长率增长,还是以一定的弹性增长,预算法中没有明确,在预算的实际运行中也没有规律性。如1994年后,我国税收收入连年呈现出超常增长态势,这与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之间没有固定的比例关系,否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些年的税收收入超常增长违背了预算法;假定预算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之间有固定的比例关系,不同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某一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全国平均的增长率以及其他地区的增长率都不同,则编制地方预算时,难以确定应该以本地区的增长率为标准还是以全国平均的增长率为标准。可以考虑将该条调整为各级预算收入应保持与本地区当年GDP 的增长率(预测数)相同的增长率,以便实际操作。预算法对政府预算收入机制应做出规范性规定。明确规定税收收入是预算收入的主要形式,彻底取消预算外、制度外收入范畴,并且规范税制,健全完善税法,建立科学有效的征管机制,在此基础上,真正做到“依法治税、税收法定”,预算收入(主要是税收收入)直接受税法影响,预算收入的增减变化直接受税法修改、调整的影响,不受预算支出需求、宏观经济发展变化、宏观调控目标及民主决策等因素影响。

还有一点不能忽视,那就是目前我国财政部门内部各业务部门都有预算编制和执行的职能,这既不利于科学地编制预算,也不利于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管理。故而,应改革现行集预算编制与执行于一体的预算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取消各业务部门的预算编制职能,将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机构分设,明确规定设立专门的预算编制部门以及规定预算编制部门的权利等。预算编制机构全权负责预算编制工作,统一掌握预算编制政策与标准。预算的执行部门负责预算计划的具体执行,各司其责,相互分离,以保证财政预算计划执行的严肃性、公开性。

无论任何制度改革包括预算法完善都无法离开来自各方面的监督而独立施行,一方面为了群策群力,另一方面也不失监督制约。立法机关参与到政府预算政策或预算“盘子”的制定工作即预算编制工作,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也是体现预算的立法监督约束性的重要形式。预算法可以考虑授权人大财经委员会设置以专业人员为主体的预算编制、审核专门委员会或机构,由其编制政府预算“参考案”,内部使用,不具有法律意义,但反映人大的预算意见,作为审批政府提交的预算案大参照,并具体负责预算的检查与评估;同时,国务院和财政部下达编制下一年度预算的指示和要求时,应该反映人大常委会的预算编制意见和建议,从而形成一种“专业化牵制”,以弥补因预算管理专业化给预算编制和立法机关审查批准预算带来的困难。另外,考虑到政府预算的逐步细化和复杂化,预算法也应大力鼓励国内学术团体、学派、科研机构、高校、社会专业人士等社会力量为政府提出预算意见或专题意见,甚至受托参编政府预算,使政府预算在更广泛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真正提高政府预算草案的质量。

预算法律制度的完善是一个很重大的课题,有很多问题不能在这篇短短的小文中论述到,如对关于政府采购的法律确认与相关规范问题,国库集中收付的法律调整,如此这般等等,也有很多能够提到却没法很完全的展开的问题。无论如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个切入点,本文仅仅是开了一个头,而预算法制度改革,还是一个需要我们为之付出大量精力的课题,可能其意义说出来没有气动山河那么壮大,但是我们担负的责任和我们身处的环境都没法让我们像很多人那样只是动动嘴皮子而已,更多时候,我们必须付出更多!

推荐阅读:

  从发展公用事业角度谈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必要性

  国有资产在流动中升值

  规范政府职能优化中央与地方税收结构

  财政风险的财税法控制

  论明清工商会馆的市场化进程

  预算外资金法律问题评述

从部门预算改革看预算法完善之必要.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我们需要新的经济学思维

我们需要新的经济学思维,我们需要新的经济学思维“对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反思运动正在热烈的进行,学者们正力图使经济学回归科学的分析,还原其原本的正确功能。”其实对于经济学界更难堪的是,曾经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芝加哥宏观经济学派的领袖卢卡斯在2003年正式宣布,防止经济衰退的问题已经解决了,该学派曾在一段时候宣传经济周期消失

经济论文2023-02-06

俄罗斯决意“新经济”

俄罗斯决意“新经济”,俄罗斯决意“新经济”“王者归来”的60岁普京,5月7日将再次登上俄罗斯总统宝座。在俄前经济部长、经济学家亚辛看来,普京执政的12年是“寻找现代化的12年”,但俄罗斯依然遭受“能源的诅咒”,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迫在眉睫。俄罗斯“新”经济今年1月底,普京在总统竞选期间发表关于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章,重申俄

经济论文2023-02-06

解析应用高新技术打造医疗制药的科技化及信息化

解析应用高新技术打造医疗制药的科技化及信息化, 1 医疗制药对科技化及信息化的需求分析 从目前国内的总体情况上看,科技化及信息化在医药领域中涉及的方面相对较少,这使得我国医药行业在自动化整体水平上要远远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医疗制药属于传统产业,与其他行业相比,该行业存在极为明显的特殊性,即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产品种

其他论文2023-01-21

基于地区CGE 模型的碳税效应分析

基于地区CGE 模型的碳税效应分析, 1 引言 持续的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以及城 市化进程的叠加,使得中国成为全世界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大气问题尤为突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中国今后发展的必然要求。 Nordhaus 论述了后京都协定时代通过价格机制减排的优势,并强调征收碳税是最有效的政策手段。本文选择上

其他论文2023-01-21

欧洲债务危机背景下的收入分配问题分析

欧洲债务危机背景下的收入分配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差距,这无疑是值得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但是有观点认为,中国应该改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才是硬道理等改革开放以来的提法,把工作的重心转向社会公平问题。更有甚者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实是一种国家资本主义或者裙带资本主义,应该走欧洲的民主社会主义道路,才能

其他论文2023-01-21

浅谈中国经济崛起与东亚经济合作

浅谈中国经济崛起与东亚经济合作,[论文关键词] 中国 经济 崛起 东亚经济合作[论文摘要] 中国在促进自身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为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合作提供了新动力,而东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也为 中国经济 持续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中国经济的增长与东亚合作的深入发展已呈现出良性互动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经济的崛起 中

经济论文2023-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