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遗产税对我国的启示

更新时间:2023-01-27 11:21:10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收藏

美国遗产税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遗产税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遗产税对我国的启示

一、美国遗产税的特点 1.实行总遗产税制,并将夫妻的财产分为共有财产和独立财产。

尽管遗产税的名称较多,如死亡税、继承税等。但从税制上看,世界各国遗产税可分为三种类型:总遗产税、分遗产税和总分遗产税。总遗产税,它的纳税人是遗嘱的执行人或继承人,课税对象是遗产总额,税率大多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并设立减免额,但不考虑继承人的纳税能力。在遗产处理上采用“先税后分”,即先交税,再分配税后遗产。如果不能交纳遗产税,则不能继承遗产。目前,除美国外,英国、新加坡、我国香港及台湾地区采用总遗产税制。分遗产税制,它的纳税人是遗产的继承人或接受遗赠人,课税对象是纳税人获得的遗产,税率一般也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并设立减免额。在遗产处理上,考虑继承人的负担能力,采用“先分后税”,即先分配遗产,再征税。日本、德国、法国及韩国实行分遗产税制。总分遗产税制,是将上述两种税制综合,它的纳税人是遗产的管理人、遗嘱执行人和遗产继承人、受遗赠人。它先对总遗产征税,然后对分配到遗产继承人或受遗赠人超过一定标准的遗产再征税。在遗产处理上,采用“税一分—税”,即先交税,再分遗产,超标准部分再交税。目前,意大利、加拿大、菲律宾等国实行总分遗产税制。

赠与税是遗产税的辅助税种,有许多国家和地区不单独开征赠与税,只是规定财产所有者在生前若干年内的赠与财产视为遗产进行征税。赠与税可分为两类:总赠与税和分赠与税。总赠与税的纳税人是财产赠与人,即财产所有者,课税对象是财产所有者生前赠与他人的财产。分赠与税的纳税人是财产受赠人,即接受赠与财产的人,课税对象是赠与的财产。采用总遗产税制的一般选择总赠与税;而采用分遗产税制的也往往选择分赠与税;美国联邦遗产税和赠与税属于总遗产税制和总赠与税,目前,美国赠与税并不单独开征。

美国将夫妻的财产分为共有财产(communityproperty)和独立财产(separate property),对于共有财产,无论在谁的名下,其中的一半作为死亡者的遗产,另一半是未亡配偶的财产,不作为死亡者的遗产。对于独立财产,在死亡者名下财产全部是遗产,在配偶名下财产,不属于遗产。

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财富的递增,不断提高遗产税的免税额,并相应降低遗产税最高边际税率。 美国遗产税最高边际税率及相当免税额

年度 最高边际税率(%) 相当免税额(万美元)

2002 50 100

2003 49 100

2004 48 150

2005 47 150

2006 46 200

2007 45 200

2008 45 200

2009 45 350

2010 废止 废止

3.对美国公民、居民和非公民、非居民采用不同的税收政策。 4.遗产税税制复杂,征税成本较高,财政职能弱化,争议较大。 遗产税一直是美国的一个小税种,收入有限,筹集财政收入职能不强,一般只占税收收入的1%左右。这一点与大多数西方国家是相似的。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方面,受供给学派减税主张的影响,要求废除遗产税的呼声一直不断。布什总统2001年废除遗产税1年,从2002年起又按2000年的旧税法执行;另一方面,要求保留遗产税的也大有人在。2001年,120名美国富翁联名在《纽约时报》上发表声明,呼吁政府不要取消遗产税。这些人包括比尔·盖茨的父亲老威廉、巴菲特、索罗斯、洛克菲勒等。老威廉在请愿书中写道:取消遗产税将使美国百万富翁、亿万富翁的孩子不劳而获,使富人永远富有,穷人永远贫穷,这将伤害穷人家庭。可见,美国对遗产税存在较大的争议。

二、我国开征遗产税面临的难点

对于我国而言,开征遗产税可以调节社会财富、增加财政收入、填补我国税收制度的一个空白,而且,有利于在对外交往中维护我国政府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但是,美国现行遗产税的现状提醒我们,尽管在理论上可以建立一个合理的遗产税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面临的问题往往是难以解决的,因为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税法的完善程度、税务机关的征收管理水平及技术手段都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开征遗产税将面临下列难点。

1.不动产的转移难以核查。

尽管美国有较完善的财产登记制度、财产评估制度、财产监控体系,但是,这个问题在美国也没有很好解决。相比之下,我国尚未建立较完善的财产登记制度、财产评估制度和财产监控体系,大量不动产的税前转移将侵蚀遗产税的税基。

2.征收成本高,税收收入低。

这一问题不仅美国如此,英国、日本、德国等也面临这一问题。可以说,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三、美国遗产税对我国的启示

1.我国遗产税应采用总遗产税制,不宜单独设立赠与税。

总遗产税制采用“先税后分”,即先交税,再分配税后遗产方式,可以减少征税成本,便于征收管理。另外,单独设立赠与税需要有完善的财产登记制度、财产评估制度及财产监控体系作为依托,而我国是无法在短期内完善上述制度和体系的,所以,不应单独设立赠与税,而应将赠与税并入遗产税中。

2.在纳税人的选择上既要维护国家主权,又要遵守国际惯例。

我国遗产税的纳税人应为遗嘱执行人和遗产管理人,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于没有遗嘱执行人和遗产管理人的,纳税人应为遗产继承人和受赠人。同时,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并依据国际惯例,考虑到国际税收重复征税问题,在居民管辖权和地域管辖权重叠时,应以地域管辖权为先。所以,我国遗产税的纳税人应是:我国公民及居住超过一定时间(如1年)的居民,其死亡后的全部境内、境外财产为遗产;不在我国居住或居住不超过一定时间(如1年)的非公民及居民,其在我国境内的财产为遗产。

3.课税对象的确定要体现税收公平和效率原则。

我国遗产税的课税对象应是死亡者遗留的合法财产,包括动产、不动产和财产权利。动产具体应包括;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金银首饰、珠宝、文物、机动交通工具、存货等。不动产应具体包括:房屋及附属物。财产权利应具体包括:土地使用权、债权、保险权益等。课税对象的确认、尤其是估价是遗产税计征的关键环节,在这个问题上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充分体现税收公平和效率原则。为此,应按下列方法来进行:

(1)按国际惯例确认遗产。根据国际惯例,动产、不动产应以所在地为准,但机动交通工具,应以使用证照登记机关所在地为准。如果登记机关所在地未开征遗产税,则机动交通工具作为遗产可并入上述不动产中。财产权利应以登记机关所在地为准。

(2)财产的估价应以财产所有者死亡时的财产市值为标准。世界各国一般都以死亡者财产市值为标准,我国也应如此,并根据不同财产采用不同的估价方法,经税务机关指定的注册会计师和资产评估师核算,最终由税务机关确认。财产的具体估价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账面价值法。当财产的市值与账面价值基本—致时,可采用该方法;二是现行市价法。当财产的市值与账面价值相差较大时,可应用此方法;三是收益现值法。一般财产权利和不动产等可适用此方法。当未来财产收益有年限时,可以将未来收益折现,其公式为:

附图

上式中,V[,0]为财产收益折现,R[,t]为第t年度的财产收益,i为折现率。

如果未来财产收益没有年限限制,可采用资本化方法对财产进行估价:

V[,0]=财产预期年收益额/平均财产收益率

4.税率的设计应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而且税率级次不宜过多。

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供给学派的扩大税基、降低税率、减少税率级次的税收中性化主张逐渐被世界各国认同。目前,世界各国遗产税的最高税率平均在50%左右,而且,税率级次大多在4-5级左右。所以,我国遗产税最高税率不宜超过50%,税率级次也应在5级以内。

5.税前应考虑必要的扣除,并鼓励进行公益捐赠。

一般来说,下列支出应在税前进行扣除:丧葬费用、财产所有者生前应偿而未偿的债务和抵押财产、遗产管理费和公益捐赠。其中,公益捐赠是指用于慈善、教育、卫生、体育、科研、学术等方面的捐赠。而且,必须通过国家民政部门批准的机构作为中介,经会计师事务所审核,出具有效凭据,才能进行抵扣。我国可以考虑适当提高公益捐赠的扣除数额,以鼓励财产所有者进行公益捐赠。

总之,我国开征遗产税将面临较大的挑战,只有不断地完善税收制度,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和法制观念,遗产税才能真正发挥其财政职能和经济职能。

【参考文献】 [2] 各国税制比较研究课题组.财产税制国际比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推荐阅读:

  加强地方税税源管理的若干思考

  台湾土地税立法及对大陆的启示

  国外遗产税制与我国遗产税制的设计

  税控收款:税收电子化的“咽喉要道”

  企业所得税合并的必要性与时机性

  完善我国税收管辖制度的思考

美国遗产税对我国的启示.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中国经济模式是一个凸显“变革”的转型模式

中国经济模式是一个凸显“变革”的转型模式, 摘要: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跨入一个以“变革”为特征的战略调整期。中国基于比较优势理念,将充裕的劳动力视为“现代化加速器”的契机,但由于“后人口视窗期”的紧迫逼近,原有的主要依赖生产要素高强度投入的高速低效发展模式已趋于终结。现阶段中国经济模式升级的突破口是以经济结构战略性

经济论文2023-02-05

产业经济学研究生论文

产业经济学研究生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规模的扩大,产业规模也随之扩充,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下面是i乐德范文网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产业经济学研究生论文,供大家参考。 产业经济学研究生论文范文一:旅游资源类型分析论文 二十一世纪,旅游业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产业之一,并且作为一个流动性强、涉及范围广的新兴产业,将在全

经济论文2023-02-05

浅谈中国服装产业的现状及创新发展

浅谈中国服装产业的现状及创新发展, 论文关键词:中国服装 新经济条件 创新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描述中国服装产业的概况与现状,在新经济条件下,针对于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国际环境,并就该怎样发展中国服装业提出建议。 一、中国服装业概况 中国服装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远古时期。服装和农、牧业及纺织生产水平密切相关。20

其他论文2023-01-19

论中国经济发展的探索

论中国经济发展的探索, 摘 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近年来中国GDP增长开始减速,正如世界银行所说,中国已经跌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有学者认为其原因就是伴随着中国人口红利消失,有效生产劳动力资源不足带来的结果。然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人口红利消失,而是现有的经济生产方式已经失去了

经济论文2023-02-05

经济学挑战什么“历史[学]”?

经济学挑战什么“历史[学]”?,最近看到盛洪先生的大作《 经济 学怎样挑战 历史 》(《东方》1996年1期),很受启发。除了文章中间时常过强的价值判断外,我个人对盛先生的主要观点和许多论证,都非常赞同。特别是盛先生关于 中国 在近代的军事失败“主要应归咎于与中华文化缺少‘恶意’”(是否到‘主要’的程度,应还可探讨。同

经济论文2023-02-05

中国经济改革浅析论文

中国经济改革浅析论文, 现有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不成熟。我国现在社会城乡差距在进一步拉大,资本流通等要素在市场经济中相对落后等一些问题,阻碍了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不适应中国小康社会的发展。今天i乐德范文网范文网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中国经济改革浅析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 关

经济论文2023-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