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3
2022-07-13
2022-07-13
2022-07-14
2022-07-13
更新时间:2023-04-29 12:01:56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2-07-13
2022-07-13
2022-07-13
2022-07-14
2022-07-13
篇一
大一的暑假如期来临了,相比过去的其他暑期,这个暑期是最有意义且丰富多彩的。作为一名新闻传播系的学生,我热爱新闻事业,所以我利用暑期两个月的时间来到了XX广播电台和《XX报》重要新闻部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活。我在报社的这段时间使我收获很大,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开始了一系列的工作。也让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平面媒体,了解了新闻产生到报道的过程。熟悉了专业设备的应用,也对新闻记者的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明白了身为一个新闻系学生所肩负的责任,明确了今后学习工作的目标。
来到报社的第一天,我就被分到了重要新闻部,这是一个负责头版和二版新闻的部门。也就是说我的第一次实习就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看到办公室里的知名记者们进进出出,忙里忙外,电话响个不停,采访的任务更是接踵而来。我的心里也产生了一丝的紧张与不安,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完成这么重要的任务。我的实习老师也在不断的鼓励我帮助我,第一天下午,我就要随指导老师到XX市XX区采访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农民伯伯。这次的采访使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人物访问的技巧,也体会到了记者这个工作的责任性。
期间我还参与了新闻编写的工作,并且学到了版面编辑的技巧,老师们很有耐心的对我讲解整个的流程。记忆深刻的另一个采访是我临时接到任务要随指导老师一起去我国XX大草原,做一个关于牧民生活和环境保护的系列报道。匆匆准备了行囊便出发了,一路上我们克服了很多的困难才艰难的到达了目的地。而那里的特殊气候和草原牧民的生活方式都是我们不适应的。但好客的牧民们非常热情的招待了我们,这次我们还来到天然生态保护区,调查报道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而且我还参与了拍摄工作,第一次接触专业的设备,在老师的帮助下很成功的完成了当天的拍摄。这次的实习经历让我收获颇丰。
两个月来在报社和广播电台的实习经历加深了我对新闻工作者的认识。随着新闻传媒体制的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媒体市场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媒体人”这个行业显然是火热的,尤其是记者这个备受关注职业的。关于记者的要求很高。新闻从业者,记者的职责与任务,可以说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三点:第一,敏锐地去发现事实;第二,忠实地去报道事实;第三,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敏锐性思维是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是在一个新闻事件的进行中、在一次新闻采访过程中,能否快速准确地判断同一新闻事件的许多事实中,哪个第一重要,哪个第二重要的能力;判断某些看来无关紧要的线索,是否可能抓出新闻的能力。因此,在一条优秀的新闻报道中,往往蕴含着记者的敏锐性思维。特别是在突发事件、监督性报道和采访被婉拒时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敏锐度可以说有的是天生的,但是在学习生涯中也是可以慢慢具备起来的,比如多观察事物以及发现其本质……
传媒这个行业要求从业者具有天生的敏感性,比如做记者的,需要时刻捕捉转瞬即逝的信息,挖掘题材,发现背后的故事;做编辑的,需要对文章构架、人们阅读心理有准确把握,从而吸引他们的眼球,让他们掏钱购买;甚至连搞校对的也不能例外,需要他们对刊物中随时出现的错漏及时发现。同时,传媒这个行业亦需要从业者具有广泛的人脉以及持久的耐性,同时也需要有对各类学科的基本掌握,也就是所谓的“博家”。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新闻这个集体的座右铭。他们肯负责、会负责、勇于负责和监督。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的生命和灵魂。新闻工作者在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恪守职业道德,对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无愧于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对记者本身而言,遵守职业道德,恪守职业道德,是工作的准则,立身的基础,强壮的法宝。对所在的新闻媒体而言是生存发展的基石,是做大做强的保证,是创造辉煌的光源。
篇二
今年暑假蛮长的,为了不浪费光阴,我和XX一起从7月4号起在报社实习了两周的时间。我曾在实习之前幻想过可能发生的一切事情:起得很早坐一个小时公交车到达报社,或是在办公室电话采访或是跟着美女记者姐姐们奔赴一线采访,然后下班的时候再挤着公交车回到住处。两周的时间过得很快,它们用实践经验告诉我一个作为一个记者首先需要知道的原则:身体力行方出真知。问题不是等来的
实习期间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其实很简单,第一天下午,张XX主任看我和XX只知道坐在那里看报纸,就把一个整合稿件的任务交给了我们。稿件内容比较平淡,就是一个关于东北打击乐比赛的简单消息,老实说这对于已经在记者团历练了一个学期的人来说并不难,所以我和XX在整理完那篇稿件之后就得到了主任的同意离开了报社,结束了第一天的实习。
我想每一个和我们一样拥有新闻理想的人都知道,机会和问题都不是等来的。正如同张XX主任经常跟我们说的,一定要自己去找题。如果我们只是一直坐在桌子前看报纸,可能写出的永远都只会是一篇400字的小消息,锻炼不出什么能力。所以在第二天的定版会上,我也算是主动接了一个任务。
按照惯例文教部应该是每周五开例会,讨论下周选题、总结问题等,但那天是周二,因为报社给文教部来了好几个版面的任务,主任算是临时组织大家到场开会。我和XX还有另外一个非记者团成员的实习生也参加了。第一次参加新闻一线记者们的例会,虽然报题环节和在记者团的时候一样,他们的专业却让我们佩服。感触最深的是每一个记者的新闻敏感度,比方说三伏天来了很多XX市民喜欢去XXX浴场游泳,那么下海需要注意什么?身上涂抹的护肤品或者是饮食方面?下海的时间等等。这类话题是我们这些新闻菜鸟所想不出的。所以那天定版时我们也只是接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任务——去采访XX的特色书吧。当例会上讨论到“夜文化”这个专题时,主任说起了回声书吧,我听到了熟悉的名字,说大学生们对这些书吧都很熟悉,于是这个采访几家书吧的任务就交到了我们三个实习生的头上。
总共采访的六家书吧,印象最深的是一家叫做“XX街60号”的特色书吧。当时店主比较忙,我们在里面耗了很久,只能等着客人没有需要的间歇和店主聊聊。可能因为太忙,店主本身透露的并不多。看着笔记本上尴尬的字样,我还是决定在他给顾客调制饮品的时候再去多问问。这一问便问出了书吧每个月会举行书友会以及书吧会定期向XX的贫困学校捐衣捐物的信息。回去之后和小伙伴们总结、成稿,最终见报于我和XX结束实习后的一周。这算是这次暑期实习给我上好的第一堂课:永远不要坐以待毙。
想法新一些角度刁一些
张XX主任绝对是让人点赞的好老师,不仅不会让我们干太多的杂活、不拒绝每一个实习的学生,还会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我们讲新闻。除了在例会上我们可以体会到新闻一线的运作方式,其他的就是从这些前辈的口中得知做好新闻人之一二了。记得那是周五的例会,结束之后主任坐下来专门给我们几个实习生讲经验。“只有写得和别人不一样的新闻才是好新闻”,主任说。她说道自己曾经采写过的一篇新闻,大致是关于商家为修筑大连某道路投标的。其余记者可能只会机械式地写这样一个事件,但是张XX主任却以拍卖会的方式写出了这一事实,再加上她老师当年为她修改了题目,当年那篇新闻获了奖(请原谅我没有记住那个奖具体是什么)。
从她这里学到的这一课也被我直接运用到了后来实习期间我自己发过的一篇稿子上。那是小芳姐安排的任务,去海事大学和理工大学采访科学营。由于两个学校当天都有活动,所以我需要跟完一边立马去跟另一边。科学营汇聚了来自全国很多省份的优秀高中生,当时我想起了张XX主任的话,就去分别采访了来自香港以及来自XX本地的高中生,以凸显此次海事和理工分营的权威性和精彩程度。
写新闻要“对症下药”
非常感谢的一个人是秦XX姐姐,带我出去采访的路上就已经给我讲了很多。印象最深的是她告诉我她所负责的文化线其实和记者团平时所接触到的新闻不一样,所以写法自然会“软”一些。那天秦XX姐带我去参加了爱一夏音乐节的新闻发布会,后来由我组织成稿。然后去听了笑掌室的相声,有幸见到了陈XX和王X老师,也算是我在实习期间见过牌的“婉儿”。相声的稿子虽然不是我来写,但是我有幸坐在第一排正中间拍照,这期间秦XX姐姐也指导了我很多:这种照片一定要露出演员的脸,哪怕被话筒挡了一点也不行;要拍出故事,不要仅仅拍他们站在那里表演,而是要抓精彩瞬间……
秦XX姐教给我的,可以说是我出了记者团,走在新闻一线的收获之一。两周时间,从刚开始只能呆坐在办公室看报纸到后来也可以单独接任务出去采访、写稿直到最后发稿,时间很短,收获很大。众所周知记者是一个需要奔波的行业,所以其实平时在办公室除了开例会很难看到大家都在的时候,多数时间是我们实习生、主任以及于老师在办公室。想感谢XX日报文教新闻部的每一位老师,把多年所学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得传授给我们。因为我和XX是记者团的成员,所以在这期间尤其承蒙照顾,小芳姐、丽霞姐和秦XX姐给我们安排了很多任务,反而倒是我们自己报的题因为自己错过了时效性而没有最终见报。未来,当我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我可以骄傲地说:我在XX日报学习过。
也祝愿依旧在报社实习的同胞们可以抓住机会,努力进步。
篇三
从第一次走进报社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是属于这里的。大学的第一个暑假,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的学生我很有幸的来到了XX日报社《XX晨刊》,在这里开始了我难以忘记的暑期记忆,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开心,更重要的是使我体会到了一名记者的真正生存状态。记者无限光荣的外表下,他们所为此做出的努力,以及往往所感觉到的无奈和遗憾。
其实《XX晨刊》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学校的阅览室里总是会准时的摆放每一天晨刊的报纸。当初在看这一份XX本地的报纸时,总还会有一种不屑的感觉,觉得他们的新闻做的很平庸。只是很简单的例行报道,新闻没有深度,让人读起来索然无谓。当时就自大的认为假如自己可以去做这份报纸,一定可以做的更好。当时的我没有想到,几个月后我真的来到了这里。
初次来到报社,就给我有一种怪怪的感觉,诺大的一间办公室里已近10点了,竟只还有寥寥数人。我们的到来似乎并没有引起他们太大的兴致,办公室里的电话此起彼伏。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才知道,虽然报社的工作时间写的是早晨几时至几时,下午几时至几时,但除了个别值班的和打字交稿的记者会在办公室里,多数时间他们都是不会在报社里的,有的记者我甚至一个星期都不能见他们一面。这使我深刻体会到了老师上课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了,“新闻不是可以做在办公室里凭空捏造出来的,必须出去跑,只有到处跑,才能发现新闻”。我经常会在中午12点左右的时间和晚上已经7、8点的时间里看到仍然还有很多记者在工作,他们甚至会把饭菜拿到报社里来吃。这些都深深的触痛了我,后来随着记者师傅前去很远的地方去采访,我在车里受不住路程的颠簸吐了,身为女子的师傅也是很难受,但采访还是要必须进行,此时我真的体会到了记者的敬业和辛苦。
除了辛苦之外,记者给我的另一个极其深刻的印象就是他们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记者向来被称之为无冕,但在这个称谓的背后他们担负的是更多的责任。在我的实习过程中做过很多次的采访,每一次的经历我都是很珍惜,但对王先生邻里纠纷一事的采访印象极为深刻。王先生因回家的通道被邻居堵死一事,从协调到告上法庭三年未果。期间他4次借助媒体,可起到的只是简单的推动而不是根本解决的作用,但他还是依然相信媒体并且找到了我们,看到王先生信任与期待的眼神,我真正理解到了作为一名记者的光荣。期间我们为此事跑了很多地方,有一次还受到了一点挫折,但想到王先生对我们的信任还是坚持了下来。最后事情终于解决了,王先生开心,我们也为此喜悦。此时是真的感觉到了作为一名记者存在的意义。在其他的采访过程中,还有几个类似的经历,其中XX村民修路一事也给我很深的印象。我现在还可以清晰的记得当我第一次来到XX,近十位村民围在我身旁的情景,最后因为路程的原因我不能回去,村民们特意准备了一间最凉爽的房间给我,那时我是真的感动。我知道他们如此对待我是因为我是一名记者(实习生),是记者的身份让我得到如此待遇;我也还知道我必须在今后的采访中对得起记者这个身份也才可以对得起XX的村民。
所有的采访过程中,一次关于盗版问题的采访使我感触最深。因为那一次的采访我受到了表扬,也因为那一次的采访使我感到深深的内疚。受到表扬的原因是因为我的“细心”,点抓的好;内疚的原因是因为我太卤莽,事实判断可能出现错误的前提下就贸然发稿。事实证明表扬我是错的,我是太卤莽的。关键在于那一个条形码的问题,因为我坚持不同的书有不同的条形码,否则的话便是盗版。因为“自以为已经查过了很多的资料”,可事实证明可能出现错误。其实我在做这个报道之前是有这个责任把事情弄的更清楚,让权威部门出来说话的,而不单单只是自己查了资料,这是完全由自己的粗心造成的。现在把它写出来,引以为戒!
一个月的实习生活很快便要过去,现在的我拿起一份《XX晨刊》,似乎能感觉到每一篇的报道中记者们为此所留下的汗水,突然发现晨刊上的新闻是那样的可贵。也许晨刊还不成熟,但它毕竟还不到两岁。晨刊有一个传统,每个星期都有两次的集中学习交流的时间,晨刊的一个编辑曾说道:“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我想,这应该作为这次暑期实习的终结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