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与学生品味培养探讨论文

更新时间:2023-01-17 11:23:07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收藏

摘要: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对学生兴趣、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阐述,探讨如何进行有品味的化学教学。

关键词::品味;化学教学;培养

一、研究背景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核心素养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时代对人才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的体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与能力,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在校时期的需要,也可以满足学生未来工作生活中的需要,更是成为综合型人才的需要。

二、有品味的化学教学内涵

关于品味的概念是模糊的,从不同的角度定义会得出不同的概念。在《新编汉语词典》中,关于品味的概念有三层含义:品尝滋味;仔细体会(文章、话语等的含义);品格和趣味[2]。Bryant和Veroff在生活感知控制(PerceivedControl)的四因素模型中提出品味的概念,它是指人们引起、欣赏和增强积极体验的能力以及以这种能力为基础的加工过程[3]。无论是字典或是心理学的定义,都可以看出品味的基础品质是主动,更强调的是在与环境产生交互时的积极互动,主动、用心地去关注、体会,增强自身积极体验的过程。从实质上说,品味不仅仅是对积极体验的意识,更是对积极体验的有意加工和有意注意。那么怎样的化学教学能称之为有品味的化学教学呢?笔者认为有品味的化学教学强调的是对学生品味的培养,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引起、欣赏、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从而提高化学学习的主动性;在有限的化学课堂时间里对学生产生无限的影响,从而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三、培养学生品味的化学教学探究

有品味的化学教学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有品味的化学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思维的塑造,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教育的目的。1。有品味的化学教学共“趣”的过程苏联教育学家米斯特洛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4]有趣的化学可将复杂变简单、抽象变形象、枯燥变生动,引起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的积极心理反应。有品味的化学教学不应该只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应该充满趣味性。有趣的课堂并不是一言堂,而是师生共同构建的过程。化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可通过语言、实验、教学的设计等实现,但是无论是哪一种培养方式,有效进行的前提是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与相互促进。很多课堂是缺乏影响力的,原因在于教师缺乏与学生的交流,这样的课堂实际只是教师的独白。趣味的化学课堂需要的是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双向交流。例如运用眼神交流、课堂提问都是较有效的方法,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当课堂时间过半,教学可能会进入“危险区”,教师疲惫,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这时候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可以通过改变语速、语调和运用肢体语言等有效手段保持学生的有意注意。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双向沟通。进行有效的双向沟通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所了解,对课堂气氛能够进行有效把控,这种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化学教学中不断练习。

2。有品味的化学教学是求“真”的过程事物的本质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事实上,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已从科学的“真理观”转变为科学的“建构观”;由科学的“客观性”转变为科学的“二重性(客观性和建构性)”[5]。在教学中,教师经常说“根据……的理论,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根据……的现象,可以验证……的理论”。这样就会影响学生科学建构观的建立。科学的“真”是科学家根据实验事实作出的理论推断,得出的结果是客观事实的可能性与假设。有品味的化学教学应做到将知识以正确的方式传递,培养学生的辩证性思维,激发学生对客观事实的探索欲望。如果教师所应用的描述性语言之间的因果关系混乱,或者教师忽略学生的客观认知水平都会导致学生对知识产生认知障碍。怎样解释科学的因果关系,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教师应当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合理运用语言对科学进行解释,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观。例如,教师在讲授苯分子的结构时介绍苯的化学键是一种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特殊键,但当写结构简式时同时用与来表示时,学生就会产生疑惑,为何用这种方式来表示呢?如果教师在讲解时加上说明“凯库勒在梦中梦见蛇咬着自己的尾巴,受到这个梦的启示发现了苯的实际结构,为了纪念凯库勒的发现也将苯写作,但是苯的实际结构是”。这就较好地解释了苯的实际结构与结构简式有矛盾的地方。

3。有品味的化学教学是构“博”的过程以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的化学教学,相较于传统化学教学,不仅注重化学知识的传递,更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品味的化学教学在传授基础化学课程知识之外,更强调的是人的综合素质发展。化学的发展不仅得益于自身学科的进步,它的成果是多学科相互支持的结果。有品味的化学教学应通过各个学科之间的交互作用,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也通过化学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学科的狭隘性,在化学教学中引入其他学科,注重与其他学科之间融会贯通,重新构建认知结构与逻辑思维结构体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观念中最重要的是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而哲学是自然知识与社会知识的总和,它揭示了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利用哲学观念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思考问题。例如,利用哲学中的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原理理解弱电解质电离、酯化反应等可逆反应是不断反应,是各个物质成分与含量不变的动态平衡的过程;利用哲学的微观与宏观观点进行微观粒子数与宏观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完善教育方法,实现化学学科独特的育人方式。

四、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要培养学生有意加工和有意注意的能力,以核心素养为教育核心,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健全的知识结构与技能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Z].2014.

[2]刘知文.新编汉语词典[M].北京:北京金盾出版社,1999.

[3]郭丁荣.品味的影响因素研究———物质主义[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14.

[4]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崔虹.中学化学教师科学本质观与其课堂教学行为选择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推荐阅读:

  找矿前景与绿片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论文

  鲁教版化学概念教学的几点做法论文

  初中化学实验下的实践探究教学论文

  关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探析的论文

  新理念下化学实验绿色化研究论文

  中学化学教学中应建立主动参与型学习模式的论文

热门标签: 化学 论文
化学教学与学生品味培养探讨论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建立防范机制 减少税收流失

建立防范机制 减少税收流失,建立防范机制 减少税收流失 建立防范机制 减少税收流失 建立防范机制 减少税收流失 防范税收流失要建立三大机制:纳税服务机制。发达国家税收流失率相对较低的经验证明,为纳税人服务是税收征管的基础,基础工作做得越好,其他征管工作量就越小。因此,针对我国目前的征管状

经济论文2023-01-22

论财政职能的转变和重塑

论财政职能的转变和重塑," 摘要 :财政职能的转变也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在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 ,需要对财政职能进行正确的定位 ,也就是财政过去的一些职能应改变 ,一些职能需进一步加强 ,即初步建立公共财政的框架 ,而这个框架的建立 ,又需要采取转变观念、作大“蛋糕”、优化支出结构等措施。一、转变财政职

经济论文2023-01-22

取消所得税先征后返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

取消所得税先征后返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取消所得税先征后返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 取消所得税先征后返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 取消所得税先征后返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 2000年颁发的有关所得税先征后返的三个文件 2000年10月13日,财政部印发了财税[2000]9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认

经济论文2023-01-22

强化财政职能,促进“两个提高”

强化财政职能,促进“两个提高”,强化财政职能,促进“两个提高” 强化财政职能,促进“两个提高” 强化财政职能,促进“两个提高” 论文摘要:清水河县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老区贫困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激发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发财致富的能动

经济论文2023-01-22

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和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和问题,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和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和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和问题一国对外国投资者在本国的投资可以采取三种征税原则,即优惠原则(又称从轻原则)、平等原则和最大负担原则(又称从重原则)。一国采取哪种涉外税收原则,与其吸引外资的政策是分不开的;同时,也会随本国经济发展的

经济论文2023-01-22

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与公共财政论的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与公共财政论的发展," 内容提要: 中国财政学的发展趋势是在社会共同需要论的基础之上发展公共财政论。近年来,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对正统经济理论(新古典经济学)提出了挑战。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对公共财政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以期更为全面地认识公共财政论。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 新古典

经济论文2023-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