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3
2023-01-12
2023-01-10
2023-01-16
2023-01-08
更新时间:2023-01-19 15:52:03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xc
2023-01-23
2023-01-12
2023-01-10
2023-01-16
2023-01-08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脉
如果说经济的主体是物质丰富的创造,政治的主体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的主体则是精神家园的耕耘。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的重要保障;传统文化则是民族的认同与归属。然而,在一个人心愈发浮躁功利化的社会,文化俨然成为一种奢侈品,似乎给人以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因此,我们应该重建文化家园,解决精神的归宿与寄托问题,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脉,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须要求。
文化传承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精神的寄托和灵魂的归宿。泱泱大国,不曾断代,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在这曲折迂回但又不曾断流的文化潮流中,我们有着无可比拟的传统建筑,我们有着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我们有着修身养性的史书典籍。我们可以游故宫,览皇家王室之恢宏;登长城,观群山环抱之雄伟;赏园林,品江南水乡之柔情;我们可以包饺子,盼游子归家之团圆;赛龙舟,思爱国屈原之情怀;插茱萸,念异乡亲友之安危;我们可以吟唐诗,赞平仄音韵之美妙;诵宋词,叹国家兴亡之苍茫;读小说,慨人生命运之起伏……在中华文化的长河里徜徉,我们乐此不疲,流连忘返。传承悠悠大国之风范,继承光辉文明之伟大,不断地从经典中汲取营养,才能不断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文化虚无,是对民族文化的否定,是信仰的坍塌时代的悲哀。大文豪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曾批判过对文化的不正确做法。我们处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这是一个既充满梦想又不乏困惑的时代;这是一个抛弃传统,丢掉根本,一味奉行“民族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时代;这是一个崇洋媚外,一切都是外国的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正在割断自己的精神血脉,努力把自己打扮成老外的时代,这种虚无主义盛行、缺乏信仰的时代,它正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以,研究生考试出现的问题,就能理解。中华文化强调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仁者爱人”等等思想。这些思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是滋养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血脉,深深融入每个炎黄子孙的精神基因中,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内在动力,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发展。进行文化的创新,就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用好这湾源头活水,用其蕴藏的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进行文化创性,要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既不能厚古薄今,也不能厚今薄古。进行文化创新,要认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认真汲取其中的精华,发掘其时代价值,增强文化自觉性与文化的自信,增强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按照时代发展需求,对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进行改造完善,激活其生命力。
“拂面春风好借力,正是扬帆远航时”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要以一种更加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的态度,正确地对待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使中华的传统文化永远在世界民族之林熠熠生辉,发扬光大!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脉是我们时代青年的责任和义务。
传承文化
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道关于端午节的试题中,几个简单的问题,却得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如此现象值得我们深思。现今,科技覆盖了我们的生活,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但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是否忽视了中华文化和中华精神的传承呢?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更应该有责任和义务将本民族的文化发扬光大,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才能永久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感悟文化,继承文化精髓。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文化,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传统文化日益成为我们国家和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奠定了神传文化的初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入文化的血脉;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设馆授徒,把以“仁义礼智信”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传与社会各种文化的交相辉映,使中国历史举世瞩目。虽然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多次遭到侵略和打击,但其传统文化一直表现出极大的融合力与生命力。由此可见,文化精华代代相传,其地位是不可改变的,永远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
传承文化,发扬中华精神。古代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九礼等等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着社会各个阶层的交流方式,虽然这种封建思想有极大的弊端,繁琐的条条框框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扼杀着人们向往自由、追求浪漫的灵魂,但其中也不乏值得人们称颂的精髓。譬如孔融让梨、卧冰求鲤、香九龄温席等一些妇儒皆知、传承至今的历史典故都是值得发扬光大的,对于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承优秀的中华精神,让世界看到一个文明大国的璀璨斑斓。据此看来,只有继承和发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的民族才能长盛不衰,欣欣向荣,永远保持着向上的动力,永远保持创新的源头,永远于世界大潮的涛头站立,手握红旗旗不湿。
创新文化,提升国际地位。中华民族是富于智慧的民族,在人类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上曾作出过重要贡献。但是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西方来说却处于相对的落后状态,其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传统观念中消积因素的阻碍,导致中国国民性格拘泥、保守、乃至存在严重的劣根性,影响和制约了中国人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其二是学习和借鉴一切民族的先进文化,融会贯通,化而为己,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由中国仿造,变成中国制造;由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技术,创新水平才会得以提高。由此一来,我们就能形成后发的巨大优势,成为辉煌东方、辉煌世界的太阳。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蕴含着民族的希望与力量;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动力,给我们勇攀科学高峰以不竭的斗志与毅力;传统文化是一座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传递给世界温暖与色彩。生长在21世纪的我们,着肩负着承传与发扬民族文化的重任,任重而道远,让我们用李太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激励自己,用“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实际行动,来丰富我们的人生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一篇: 寻觅话题作文800字
上一篇: 想象作文:想像作文激起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