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1
2023-02-06
2023-01-29
2023-02-01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1-29 13:00:00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xc
2023-02-01
2023-02-06
2023-01-29
2023-02-01
2023-02-02
中国是农业大国,为了推进社会经济建设,我们需要对农业发展进行强有力的经济管理,而社会经济管理的核心就是农业经济管理。下面是i乐德范文网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农业经济管理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农业经济管理小论文范文一:农业经济管理和农业现代化的相关性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现代生产技术的不断优化,农业现代化发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经济管理一定要及时跟进脚步,从多个方面充分发挥功能,做好农业产业的调整和发展工作,为我国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现代化;相关性
随着现代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农业经济管理能够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从政府职能发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民综合素质提高等多个方面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探究农业经济管理和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对加快我国农业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涵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是指将过去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运用现代工艺进行生产的农业生产方式,现代生产工艺主要是指现代科学以及相关技术设施。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相比,农业现代化的本质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农业现代化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机械进行生产,并且用相关设备代替人工作业,并且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化肥和农药等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其次,农业现代化在生产技术方面是通过良好的农业环境、高效的农业生产力对自然进行合理、科学的利用和改造进行的,农民的生产经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且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很多生产经验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就是不断提升农业生产力。最后,在农业生产规模方面来说,农业现代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专业性特点,在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十分明确,提升了相关的生产效率,提升土地利用率,直接、间接的提高了农业生产规模,农业生产力达到了空前的成绩。
2农业经济管理的内涵探究
农业经济管理是指通过社会上的资源和产品等的分配、交换、消费等过程统筹、调配、协调农业经济活动,促使农业生产、农业经济的有机统一,确保农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包括了农业管理、农业经济的各个相关部分以及相关的企业和经营活动管理等等,是包含整体农业生产的管理。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也应当随着发生改变,才能够更好地为农业发展服务。首先,农业经济管理要做好技术改进,要根据农业现代化的技术特点和技术要求做好相应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其次,要适应农业现代化带来的农业规模经济,规范相应的经济管理活动和过程。总体来说,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下,农业经济管理要从农业管理的要求和规范、农业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做出相应的改变。
3农业经济管理和农业现代化相关性提升和发展探究
3.1建立农业现代化的农业经济管理形式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迫切要求农业经济管理能够有效地延伸农业产业的链条,发展集生产、养殖、加工、销售、产业、商品为一体的农业现代化产业链条。首先,要积极优化农业结构,根据各个地区的农业生产优势确定和调整农业结构,以此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并逐渐建立安全、生态的农产品生产销售降低。其次,要充分发挥农业企业的积极作用,政府应当加大对相关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和增加企业的辐射面,增强农业经济发展管理模式。另外,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解放工作,降低社会就业压力,构建稳定的基础,这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
3.2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农业现代化的本质就是农业生产技术的科技化,充分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和产量,提高农业生产的生产效率。首先,要对农民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农民是整个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农民的科学技能就直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其次,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的重要保证,从农业水利工程、灌溉工程、生产路修建和平整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另外,要在农业技术发展方面加大相关的科学技术投入,强化农业生产与相关科技机构的合作,不断引进新的品种和新的技术,提高科技的转化速度,增加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3.3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随着社会上对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也不仅仅是提高产量和质量,而是要尽量的降低农业生产的耗能,注重农业生产的生态效应和可持续发展,因此要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将生态环保、绿色节能和循环农业的理念深入到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并且将减量化和循环再利用作为现代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原则,在沃土工程、新型农药研发等多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3.4加强农民的综合素质
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占据着主体地位,是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经济管理的主体和主要对象,要从资金、技术和政策等多个方面强化农业的综合素质。政府应当对农民展开积极的培训,注重农民的转移就业和技术培训,鼓励农学院学生、相关人才和工商企业等参与到农业生产、农业经济活动中,积极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程,不断引导农民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业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支持。
4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农业经济管理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必备环节,要加强农民现代科学技术的培训,从优化农业结构、加大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等方面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业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陈琴.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相关性[J].福建农业,2015(,4):32.
[2]王丽莉.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经济管理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4):218.
[3]林海慧.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经济管理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3(,17):159.
有关农业经济管理小论文范文二: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
摘要: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均逐渐成为了我国各行业、各领域共同的发展趋势。然而,针对于农业经济管理而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必然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的整体水平,因此我们理应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一、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意义
在目前这个信息时代中,传统农业已经逐渐开始向知识型农业转变,依靠各种高新技术(如生物工程等)以及先进科技成果与信息技术的利用有效实现了对传统农业的改造。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都是以资源型农业为主的,信息化水平一直就比较低。那么,要想从根本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知识型农业转化,就必须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民收入,激发农民劳动积极性。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信息技术并没有在农业生产经济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这就使得供求信息出现滞后、闭塞的现象,导致农民长期面临增产不增收的局面,使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得到严重挫伤。基于此,广大农民理应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改变传统劳作方式,学习现代先进的科技农业知识,依据市场需求来对生产经营方向进行及时、适当的调整,以此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然而,对于指导农民的生产经营方向以及农业产品的均衡发展来说,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必然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
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农业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已经按照国家的农业发展要求建立了相应的信息化服务系统,但明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这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在于很多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服务系统并没有实现对农业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在互联网上发布的那些与农业信息相关的新闻都缺乏权威性,而真正具有权威性的农业新闻又不能及时进行更新与共享。显然,在这样的状况下,农业信息化服务就很容易出现信息孤岛的现象,信息化服务系统的作用根本得不到充分的体现。
(二)政府投入不足,信息化技术的实施难以落到实处
要想让信息化技术与农业经济管理实现完美的融合,俨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实际的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仅需要知识储备较深的农民群众的鼎力支持,同时还需要拥有大量的资金以及与信息化技术相关的设备。但是,目前很多农民都认为使用网络的成本过高,且并不是必需的,这就直接导致农村网络覆盖率较低的现状。与此同时,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区十分广泛,虽然国家政府在农业的发展上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但明显还不足够于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很多农业地区都严重缺乏先进的现代化农业设备,加之信息化网络的覆盖率较低,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实施必然将受到严重影响。
(三)农业信息化建设人员素质较低
不难发现,目前我国从事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人员大多数都是编制人员,并不是专业人士,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然而,也正是因为这种不专业性,导致他们很难有效解决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对经济管理和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产生阻滞效应。另外,我国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程度都较低,无法正确认识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而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农业的信息化发展。
三、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有效策略
(一)实现农业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
对于农村地区而言,要想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化服务系统,首先就应该对农业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以此来实现对农业信息的不断丰富,从而保证所发布农业发展信息的科学性与真实性以及信息内容的完整性与全面性。同时,应该充分结合农村地区在信息化发展上的实际情况,撰写具有针对性的农业发展信息,这既能够有效保证农业信息发布的及时性,更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在第一时间了解与认识到农业发展状况。
(二)强化农业信息化人才建设
专业素质人才,是现阶段我国农业信息经济管理主体中最欠缺也最需要的。上述说道,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聘用的人员基本都不是专业人士,多为编制人员,整体素质较差。那么,为了彻底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首先就应该正确认识信息社会的竞争主体(即人才之间的竞争)。然而,为了让科技创新成果得到保障,不断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就必须从整体上提高农业信息化建设人才的专业素质。针对于政府来说,要想实现对农业信息人才团队的完善,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就应该投资建设相关的培训机构,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与优秀信息工作人员的选拔工作。
(三)完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配备
众所周知,我国农业的生产经营主要是依靠人力与传统运输类机械为主,在播种、收获等环节的信息化接卸设备明显处在相对滞后的状态之中。显然,传统运输类机械这种最为基础的机械设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实际需求,同时这种滞后的基础设施配备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具体来说,我们不能够单纯的认为农业经济系管理信息化就是某一个村、某一个村民的事情,应该达到全国一盘棋的局面。作为政府机关,理应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并通过对信息的综合整理来为农村地区提供适合开展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机械,并定期组织农民开展信息化机械设备的正确使用与操作的培训活动,提升农民信息化热情,强化农民信息化技术。
四、结语
总之,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均逐渐成为了我国各行业、各领域共同的发展趋势。然而,针对于农业经济管理而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必然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的整体水平,因此我们理应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