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鲁格曼分析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区位

更新时间:2023-01-30 10:49:1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收藏

克鲁格曼曾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因成功预言随后发生的亚洲 金融 危机而名噪一时。值此全球性金融动荡不安之际,克鲁格曼的获奖容易使人联想到两者之间是否有关联。客观地说,两者

之间并无直接联系。克鲁格曼确实在国际金融领域做出了一定贡献,尤其是提出了著名的汇率目标区理论,但他获奖的直接原因是其在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新 经济 学”研究浪潮中所起到的推波助澜作用。

克鲁格曼对经济学的突破性理论贡献之一是创建了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有别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之处,在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建立在李嘉图比较优势原理基础之上,新贸易理论则建立在规模经济基础之上。按照比较优势原理,在国际贸易中,各国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因此,贸易应在资源禀赋差异最大的国家间发生,例如发达国家出口 工业 品而欠发达国家出口农产品。然而自二战以来,贸易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却并不是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之间,而是在要素禀赋极为相似的先进工业化国家之间。同时,大量的贸易不是在不同行业之间发生,而是发生在同类产品内部,导致一个国家可能既出口汽车也进口汽车。这些事实对传统贸易理论构成了严峻挑战。

克鲁格曼在《收益递增、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1979)、《规模经济、产品差异与贸易格局(1980年)等 论文 中所提出的规模经济理论是对李嘉图传统的背离。该理论认为,即使在不存在比较优势的情况下,规模经济本身也可以是产生贸易的原因。尤其是产业内贸易使得专业化与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并进而导致更低的价格和更大程度的商品多样化。虽然 历史 上也曾有经济学家认识到规模经济是导致贸易发生的原因之一,但他们没有将这种思想模型化并做出合乎逻辑的推论。克鲁格曼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把迪克西特—斯蒂恪利茨所构建的收益递增—不完全竞争模型拓展应用于具有可分性产品的国际贸易领域,从而构建了一个不仅是全新的,而且是综合了传统观点的新贸易理论模型。

克鲁格曼认为,新贸易理论模型为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政策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因为,当交换基础是各种要素的禀赋差异时,开放贸易会有损于双方中某一方的利益;但如果交换是以规模收入递增为基础,贸易开放就会对双方均有利。

克鲁格曼的另一突破性理论贡献是多年来致力于经济地理学的复兴研究,创建了新经济地理学这一新兴学科。他最早对新经济地理学思想进行的系统阐述见于1991年发表的《收益递增与经济地理》这一论文中,并在随后发表的一系列相关论著中进行了深入探讨。克鲁格曼认为,以前主流经济学由于缺乏分析“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的工具,导致空间问题长期被排斥在外,现在,由于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等分析工具的 发展 ,可望将空间问题纳入到主流经济学的范畴。 克鲁格曼的新 经济 地 理学 主要研究报酬递增 规律 如何影响产业的空间集聚,即市场和地理之间的相互联系上。他的基本观点是,规模经济与下降的运输成本相结合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以及为什么相似的经济活动集聚在相同区位。克鲁格曼曾运用“中心—外围”模型分析一国内部产业集聚的形成原因。在该模型中,处于中心的是制造业地区,外围是农业地区,区位因素取决于规模经济和运输成本的相互影响。假设 工业 生产具有报酬递增的特点,而农业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业生产活动将趋向于空间集聚。

克鲁格曼认为,报酬递增同时以规模经济和正的外部性方式出现,在产业集聚的形成进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前者使产业在特定区域集中,后者使不同企业和相关产业集中,造成地区专业化,这样,产业的空间集聚和区域专业化就成为克鲁格曼运用报酬递增原理来分析产业集聚现象的两大依据。

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有别于传统经济地理学之处在于,它采用了收益递增—不完全竞争模型的建模技巧对空间经济结构与变化过程进行了重新考察,对传统经济地理学家提出的某些问题的直观表述进行了较严格的论证和说明,从而试图将经济地理分析纳入主流经济学范畴之中。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多重均衡、 历史 、预期、突变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是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空间经济活动的基本视角,它们丰富和 发展 了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内涵。同时,由于新经济地理学将空间分析纳入主流经济学研究范畴,因而也丰富了主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在克鲁格曼看来,新经济地理学应看作是对新贸易理论研究的深化,甚至可以认为,新贸易理论将在某种程度上包容于新经济地理学之中。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推进,经济的竞争主体在很大程度上不再是国家之间而是区域之间的竞争。

推荐阅读: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促进性论文

  试论贫困地区乡村关系失范问题论文

  浅析我国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及对策

  关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

  我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对策分析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前景论文

克鲁格曼分析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区位.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我国东部\中西部及周边国家FDI区位优势比较

我国东部\中西部及周边国家FDI区位优势比较,内容提要 通过对我国沿海地区与中部、西部、周边国家越南、印度的投资环境比较,分析我国不同地区之间,以及不同地区与周边国家之间的FDI区位优势,提出我国中西部地区应抓住机遇,更好地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FDI转移,以加快 工业 化进程,化解就业压力。 关键词 FDI 区位优势 产

其他论文2023-01-26

中国下阶段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何去何从?

中国下阶段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何去何从?,欧洲债务危机影响仍未见底、美国 经济 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内生动力不足、外贸出口存在下滑风险…… 中国 经济最复杂之年如今已过去一半,国际 金融 危机影响的严重性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超过预期,中国经济当前所处国际国内环境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在上半年重要经济数据即将公布之际,记者采访了多

经济论文2023-02-07

浅谈外资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影响及对策

浅谈外资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影响及对策,内容 摘要:近几年,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外资规模日益加大,其 影响 与日俱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 分析 了外资在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基本概况及其对我国房地产市场产生的影响,针对外资集中投资房地产现状探讨政府和 企业 的应对策略。关键词:外资 房地产 政府 企业对策外资进入

其他论文2023-01-26

中国钢铁产业进退出壁垒的分析

中国钢铁产业进退出壁垒的分析,中国 钢铁产业在近几年的 发展 过程中一直存在着逆集中化现象。产生逆集中化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钢铁产业的进退出壁垒机制不完善,即进入壁垒过低,而退出壁垒过高。从产业良性发展的角度讲,在现阶段中国钢铁市场尚没有形成以竞争为导向的 经济 性壁垒;地方政府又从各自本位利益

其他论文2023-01-26

论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制度探析

论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制度探析,这是一篇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制度,现代企业的基本特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投资者享有所有权,而经营者享有经营权,因此经营者对经营信息的取得具有一定的优势,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论文摘要 回购是指上市公司利用现金等方式,从股票市场上购回本公司发行在外的一定数额的股票的行为,是公司与股东之间的

其他论文2023-01-26

土地经营中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区域性特征

土地经营中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区域性特征,内容 摘要: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使得劳动力的 发展 各尽所能,区域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受地理环境、 历史 基础、现实生产条件等多因素 影响 ,劳动生产率在地区间及农户间发展不平衡。在 农村 劳动力转移大潮中,大浪淘沙使劳动力在反反复复流动中逐渐形成了明显的区域类型化和不均衡性。本文以河北

其他论文2023-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