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跨学科视野下的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进行研究

更新时间:2023-01-30 16:15:51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收藏

一、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的特点

1、教学模式的同质性。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和原理一直以理性预期为假定范式,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理性预期痕迹。在传统的经济学的教学模式中,会采用默认假定教学方法。假定学生在某一知识上具有同样的认知水平,具有相同的学习能力水平。

2、教学内容的模型化。目前,现在西方经济学是一门逻辑性十分强的学科,其发展具有一定的过程性。现代西方经济学依旧沿袭十八世纪研究自然学科的相关方法,教学模式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和模型化的特点。西方经济学的模型化教学模式可以传授学生具体的经济学原理,但是由于经济学教学内容抽象性较强,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其内容,因此学生在模型化教学模式下,只能被动接受经济学知识,无法全面了解其经济学具体内涵,降低学生的兴趣与热情。3、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在传统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只传授经济学领域内知识原理,重视经济因素对教学体系的影响,还是其他因素的重要性,因此传统的经济学教学方法过于孤立。在传统经济学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学方法的单一,到时学生学习经济学体系脱离社会实践,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无法提高其学习能力。

4、教改体系的滞后性。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水平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养成各种爱好、拓宽知识视野,也要求学生提高团队意识,加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经济学教学改革的跨学科范式

1、社会学 嵌入性 因素的引入。社会学与经济学强调内容不同,社会学强调的是社会对个人行为、思想的具体影响,社会学的思维模式是嵌入性的,但是经济学强调的是从个人角度出发,探求利益最大化,经济学的思维模式是个人理性模式。因此,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经济学模式与社会学模式交叉,在当代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加强研究个人集体性与理性相融合,同时考虑社会因素对经纪人的影响。以经济学角度进行选择时,要将经济因素之外其他影响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内,使学生的经济学行为达到目标要求。

2、心理学因素在经济理论中的作用。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需要融入心理学因子,重视心理学原理对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单独进行经济活动时,其行为会受到资源、活动效率以及社会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限制,无法发挥其具体水平。

三、跨学科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1、外在认知差异性与学生 知识环 的构建。学生的外在认知来源是教师课堂上的知识传授,通过课堂上各种形式的学习了解相关知识。学生的外在认知展现的思维模式包括理性思维、感性思维,甚至是理性与感性相融合的思维,这种外在认知思维模式有利于跨学科教学模式的构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在教学中融入社会学、统计学、政治学等相关领域知识,将教学内容构件为知识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找到自我发展方向,形成其思维模式与学习研究模式。学生在经济学课堂中深入讨论,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组织学习小组,通过相关经济学案例的学习探讨,真正掌握经济学体系原理,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收获。

2、外在意识合理性与学生价值的自我实现过程。学生的外在意识与外在认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外在意识是学生在经济学学习中对经济学相关问题的自我判断。在经济学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外在意识的合理性。因此,需要在经济学教学模式中合理转换问题意识与行为意识。

第一,讨论如何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经济学各学科教学中普遍研究的问题。每个学生在学习经济学中对显示社会的经济问题有自己的认识,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升入了解、掌握相关经济学原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原理的兴趣与热情,提高其自我判断的准确性。

第二,提高学生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提升其主动学习能力。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在学习中只是被动的记忆,并没有真正掌握知识原理,这严重影响学生知识储备能力,阻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同时,经济学教学模式与方法不断创新,经济学原理知识逐步朝向数学方向发展,缩小经济学与现实经济问题的差距,影响学生学习经济学的主动性。

第三,经济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经济知识的掌握,实现经济人合理的行为意识,通过这种微观个体的行为小断矫正和优化,最终达到社会总资源的合理配置。行为实践参与主要是学生在掌握相关的经济学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对现实经济社会中的问题的了解,启发学生用正确的经济学观点给出相应答案。

3、基于认知情绪培养学生跨学科思考模式。认知情绪是学生对于经济理论解释经济现实问题的兴趣程度。带着现实的经济问题进入课堂,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一,经济学的客观依据,强调学生积极学习经典性的经济学理论和前沿论文。第二,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怀疑阶段,结合学生本身享赋,结合现实社会的经济问题进行经济理论的完善和补充。第三,多元思考过程,结合跨学科的思路,对经济问题进行多元的解读。

推荐阅读:

  对激进政治经济学50年发展进程进行研究

  宏观微观经济学论文

  经济管理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教育经济学毕业论文

  对医药营销专科学生“西方经济学”进行研究

  浅析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与方法的回顾

对跨学科视野下的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进行研究.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能力和创新论:考察地区经济增长的新视角

能力和创新论:考察地区经济增长的新视角,能力和创新论:考察地区经济增长的新视角 能力和创新论:考察地区经济增长的新视角 能力和创新论:考察地区经济增长的新视角鉴于新、旧增长理论过于抽象、无法反映商业模式和生产能力(尤其是技术管理能力)在推动地区增长中所起的作用,迈克尔·贝斯特在2001年

经济论文2023-01-26

建立适应电子商务的税收体系

建立适应电子商务的税收体系,建立适应电子商务的税收体系 建立适应电子商务的税收体系 建立适应电子商务的税收体系 不可否认的是任何一种重大科技成果的问世都会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影响,从电灯、电话到现在的电子商务,这些发明无一不导致新生活方式的出现。国际互连网的迅速普及,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全

经济论文2023-01-26

农村税费改革与税制现代化

农村税费改革与税制现代化,农村税费改革与税制现代化 农村税费改革与税制现代化 农村税费改革与税制现代化 摘 要:自从有了国家,便有税与费。我国古代社会以农立国,税(费)也就成了封建王朝的主要财政来源。“皇粮国税、天经地义”便成了中国千千万万农民身上的一道沉重枷锁。“苛捐杂

经济论文2023-01-26

当代西方国际税收竞争理论评述

当代西方国际税收竞争理论评述,当代西方国际税收竞争理论评述 当代西方国际税收竞争理论评述 当代西方国际税收竞争理论评述内容提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主权国家之间的国际税收竞争(Internatoinal Tax Competition)正成为国际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发达国家

经济论文2023-01-26

关于加强税源管理和遏制税收流失的探讨

关于加强税源管理和遏制税收流失的探讨,关于加强税源管理和遏制税收流失的探讨 关于加强税源管理和遏制税收流失的探讨 关于加强税源管理和遏制税收流失的探讨一、税收流失的症结是税源管理(一)税源管理薄弱是导致我国税收流失的主要原因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征管模式的确立,实现了由

经济论文2023-01-26

税收竞争有害论质疑(一)

税收竞争有害论质疑(一),税收竞争有害论质疑(一) 税收竞争有害论质疑(一) 税收竞争有害论质疑(一) 实行竞争性税收政策对于一国之经济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害,自从税收竞争理论提出之日起便产生了激烈争论。但是,自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税收竞争有害论以来,[1] 曾

经济论文2023-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