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3
2022-07-27
2022-07-28
2022-07-20
2022-07-28
更新时间:2023-11-06 09:53:0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2-07-23
2022-07-27
2022-07-28
2022-07-20
2022-07-28
今年来,为有效面对基层换届、工作人员岗位变动大等问题,确保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工作落实、落细,全州投入工作经费万元,举办防止返贫监测业务培训595场次,培训万人次,组建动态监测工作队1148支,万人参与动态监测工作;参与风险预警部门13个,推送核实风险预警信息万条,参与信息比对部门25个,比对信息万条;综合分析研判万户,确定为重点入户核查对象万户;万人参与入户调查,完成入户调查万户;万人参与了信息数据录入工作。
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九大工程”,累计完成了万贫困人口脱贫,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但是由于20_、20_年脱贫户不享受健康脱贫“351”“180”政策,面临着因病返贫的风险,同时在农村地区还有很大一部分群体收入水平不高,一旦出现因病、因灾、因学等支出过大的情况随时有临贫致贫风险,防范返贫工作形势较为严峻。20_年10月市扶贫办在赴河北省邯郸市调研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重点关注处于贫困边缘的非贫困低收入户和非高标准脱贫户两类人群,制定了防范返贫意见,切实解决他们因病、因灾、因学致贫、返贫的问题,杜绝返贫风险。
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一超六有”对已脱贫户进行持续扶持,按照“在攻坚期内原有支持政策保持不变”的规定,继续落实相关政策,对原安排帮扶项目未实施完的脱贫户,按照贫困退出政策继续实施,确保其稳定脱贫;对原享受政策的脱贫户坚持脱贫不脱政策的原则继续享受原政策。
对已经脱贫的群众,帮扶干部要定期上门回访,建立档案进行跟踪,准确掌握其脱贫后的生产生活状况,持续增强其“造血”功能,加大对脱贫户的技术和产业扶持,打牢不返贫的产业基础,让脱贫户有持续、稳定收入,切实做到让贫困群众思想观念有转变、环境条件有变化、劳动技能有提升,有稳定的收入渠道,彻底防止脱贫户返贫。
对摘帽村已实施的产业帮扶,继续给予大力支持,积极扶持致富带头人,同时继续探索发展新路径,打造新产品,促进资源良性发展。对未完成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继续按原有政策加强建设,同时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发挥乡贤道德感召力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守望相助、崇德向善的文明村风,为群众稳定脱贫致富创造良好的环境。
县扶贫办近期针对防贫防返贫工作措施不力,排名靠后的严峻形势,提出“知耻后勇,推陈出新”的口号,誓将扭转落后垫底的局面。为此,县扶贫办领导一班人到上级寻医问药,下基层深入调研,经过多方论证拿出了“1+1+1”防贫防返贫方案,即一份爱心助防贫、一份真情防返贫、一份诚意促就业。通过“1+1+1”方案的大力实施,县的防贫防返贫成效大大提升,扎实织密了防贫防返贫保障网。
一、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
1.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政策宣讲、学习培训等多种形式原原本本学习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和时代意义,坚持以上率下、联系实际学,真正把学习当做工作开展的第一道工序贯穿到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
2.指导工作落实。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全面排查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坚持不懈抓好各项政策和措施落实,加强动态监测管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采取差异化帮扶措施,努力降低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工作影响,确保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全面完成,确保全市人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全面完成年度脱贫目标任务
3.完成剩余人口脱贫。聚焦613户1645名剩余人口脱贫,摸清底数,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时给予低保兜底保障,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少一人。
4.继续坚持“四个不摘”。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切实防松劲、防懈怠。持续强化扶贫对象和扶贫项目库动态管理,全面加强扶贫项目资金和扶贫资产管理,实施精准施策,开展精准帮扶,切实做到精力不散、靶心不变、力度不减。
5.防范返贫和新增贫困。进一步巩固60个贫困村出列成果,确保87135名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不返贫。对前期摸底的1373名脱贫监测户和3184名边缘户,及时提供精细帮扶,防范返贫和新增贫困。继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大对非贫困村和边缘户支持力度。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6.努力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积极开展肺炎疫情防控,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作用,开展宣传引导、生产指导、帮扶督导和民意疏导工作,摸清底数,分类开展精准帮扶,解决好贫困群众外出务工、生产发展和产品积压、扶贫项目复产复工等问题,切实将疫情对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影响因素降到最低。
三、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
7.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开展脱贫攻坚问题排查,围绕实现“三保障”、落实“三精准”、抓好“三落实”,重点围绕脱贫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调查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实现情况、获得帮扶情况、参与脱贫攻坚项目情况等,全面排查20_年建档立卡以来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在6月底之前切实整改到位。
8.开展“动态清零”工作。狠抓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应补尽补”。全面落实贫困人口“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综合医保政策,降低因病致贫返贫风险。完善农村危房改造常态化机制,实行“应改尽改”。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加强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改造和建后管养。3月底前完成“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再排查工作,建立问题台账,全力补缺补差。6月底前,全面解决影响“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新增问题。
四、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9.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目标,继续对8个深度贫困村在政策、资金上予以重点倾斜,统筹各类资源、加大支持力度。加大对贫困老年人、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等特殊贫困人口的兜底保障力度,全面落实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
10.开展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对剩余贫困人口较多的5个乡镇及贫困发生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1倍以上的14个村进行挂牌督战,督促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实,帮助解决问题。对“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动态清零、扶贫小额信贷清收等重点工作挂牌督战,及时掌握工作进展,研判形势,协调相关部门加大工作指导,及时解决制约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突出问题。
五、精准落实帮扶举措
11.持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继续深化“四带一自”“三有一网”扶贫模式,巩固产业扶贫成果。结合疫情防治工作,推动各乡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带贫机制。大力解决产业扶贫中出现的滞销等各类影响稳定脱贫的问题。加强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运维管理,确保村集体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在扣除土地租金、运维费用等必要支出后80%用于贫困人口,支持鼓励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继续实施电商扶贫和旅游扶贫。
12.持续推进就业扶贫。继续深化“三业一岗”就业扶贫模式,扎实推进就业扶贫工程,降低疫情对贫困户家庭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加大就业帮扶工作力度,巩固就业扶贫成果。加强扶贫车间建设,提升带贫能力,给贫困家庭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优先使用贫困家庭劳动力,促进贫困地区劳动力稳定就业。开发并规范管理扶贫公益性岗位。
13.做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坚持户贷户用户还原则,对贫困群众因疫情影响的春季生产和后期恢复生产资金需求,做到“能贷尽贷”,适当延长受疫情影响还款困难贫困户的还款期限。加大“户贷企用”清收力度,做好实时跟踪监测,继续执行提醒、通报、预警、约谈、司法到期回收等机制,确保完成亿元到期贷款回收任务,强化扶贫小额信贷逾期风险防范。
14.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的原则,深入实施产业带动、就业扶持、“两基”提升、社区融入“四大工程”,增强搬迁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和自我发展能力,努力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目标。
15.扎实推进资产收益扶贫。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和“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协调相关部门有序推进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实施。折股量化和收益分配向弱劳动能力和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倾斜。指导乡镇、村结合实际,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带动贫困户增收。
16.深入实施消费扶贫。以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试点先行县为契机,以消费扶贫为抓手,以拓展贫困户增收为目的,积极创新扶贫方式。持续推进贫困地区农产品进高校、进企业、进园区、进社区、进商超、进电商、进电视、进深加工“八进”行动,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渠道,多措并举解决好产业扶贫中的“卖难”问题。积极争取各级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公民个人等参与消费扶贫。
六、加快补齐脱贫攻坚短板弱项
17.扎实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300公里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计划任务。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确保剩余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不落一人”。持续加大农村电网建设,有效解决农村电网“卡脖子”问题。重点做好水电供区电网改造,提升农村电网基础设施条件。推动光纤网络向自然村延伸,夯实农村信息基础设施。
18.扎实补齐基层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着力做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条件,加强基层医疗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扩大乡村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加快市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扎实推进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
19.扎实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持续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和“三大行动”。加快推进农村改厕问题排查整改。加强宣传教育,广泛开展以“五清一改”和“四净两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着力改善村容村貌。启动实施20_年度省市中心村规划建设,继续抓好美丽乡村示范村和重点示范村创建。
七、提升脱贫攻坚管理水平
20.持续深化综合问题整改。继续推行“清单管理、专班督战、四季攻势、闭环调度”工作机制,统筹推进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国家和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及扶贫资金专项审计反馈的各类问题整改,扎实开展“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坚持全面排查、一体整改、一体推进,以问题整改促进脱贫攻坚提质增效。
21.继续完善建档立卡工作。按照省扶贫办统一部署安排,及时开展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清洗工作。强化建档立卡动态调整机制,完善信息服务功能,加强数据比对与分析。开展数据摸排,提高数据质量,切实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完善贫困人口统计监测体系,做好贫困监测和建档立卡两套数据的衔接。
22.加大扶贫资金监管力度。充分运用扶贫资金动态监控系统,全面掌握资金安排、拨付、支付进度。全面实施扶贫资金绩效管理,压实资金使用部门和单位绩效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扶贫资金公开公示制度,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积极配合纪委监委、审计等部门深入开展扶贫领域监督检查工作,多措并举推动扶贫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23.强化扶贫项目规范管理。完善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围绕“补短板、强基础”,加大对产业就业补贴、保障贫困群众基本生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的项目支持力度。进一步规范扶贫项目公开公示制度,加快扶贫项目实施进度。全面落实扶贫项目运维管护机制,完善扶贫资产登记制度,突出项目后期管护,确保持续发挥扶贫功效。
24.扎实开展普查试点和全面普查工作。积极开展全省脱贫攻坚普查试点工作,对先行试点的3个乡镇6个村加强指导,及时总结经验,为完善省普查方案提出建议。认真细致做好全市普查工作,摸清贫困现状,精准掌握直接影响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实现的问题,研究提出解决措施,确保高质量通过国家全面普查。
八、加大精准帮扶工作力度
25.做好精准帮扶工作。加强对驻村工作队的指导、培训和管理力度。继续做好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防疫期间,帮扶责任人要适时通过电话、短信、微信和入户走访等方式开展精准帮扶,因村因户因人制定并落实好“一村一计划、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扎实做好县域结对帮扶,进一步加强与贵池区和桐城市对接合作,推动结对帮扶各项措施落地生根。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组织开展“”扶贫日系列活动,继续发挥“中国社会扶贫网”平台作用,推动需求对接,助力脱贫攻坚。
九、强化脱贫攻坚总结宣传
根据县、乡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围绕对象精准、内容精准、目标精准、措施精准,抓紧抓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
(1)深入帮扶家庭了解情况。在20xx年2月,工作人员与村委会人员三次深入帮扶村、组,摸底排查,掌握基本情况。
(2)再次初选贫困农户名单。在20xx年4月,工作人员与村委会人员再次深入各户初选贫困农户名单,予以公示。
(3)甄别确定贫困农户名单,协助各部门按照上报的贫困户名单,完善相关档案。认真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的工作方法和步骤,做好贫困农户的统计工作。
(4)最终确定帮扶对象,再一次人深入帮扶家庭,与帮扶对象拟定脱贫措施,并签订协议和承诺书。
通过以上方法和步骤,我们服务范围内共帮扶家庭74户,帮扶人数184人,其中在籍学生27人。
组织了多次扶贫帮困活动后,学校发现全体师生的热情很高,出手大方,这为我校的“人文帮困文化”——学校另一种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契机。我校提出了“人文帮困”的理念,要进一步发挥帮困的育人作用,除了物质帮困,还更需要人文帮困,以及整个帮困活动的人文化。这是帮助贫困学生在物质帮助之外的另一层次需求,包括如何克服贫困家境带来的自卑心理、如何更快融入集体生活环境、如何正确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对贫困学生这些需求的满足,有时比提供物质帮困更重要,因为物质帮困只能解决生存的问题,而人文帮困,则关系到贫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为此,学校成立了“心灵驿站”,定期或不定期地为这些学生作心灵沟通,帮助他们端正思想、树立信心、确立自己的崇高理想。
扶贫帮困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寒门学子的未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创建,任重而道远,我校力求在各级部门的领导下,在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完善,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集体的温暖,社会的关爱。
为了积极响应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大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的力度的号召,我校与xx学校结对帮扶,在工作中我们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原则,诚恳学习,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结对帮扶工作。使得我校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缩短了城乡差距。现将此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是框定防贫帮困对象。防范返贫工作惠及的对象不事先确定,仅框定保障范围,充分发挥了防范返贫资金的杠杆作用。防范返贫对象的识别工作采取不事先确定具体对象、只设认定条件、入户精准核查收入的方式,覆盖县、南陵县20_、20_年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无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区识别出来的困难群众同时,重点关注两类群体,即处于贫困边缘的“非贫低收入户”和脱贫标准不高,截至目前收入水平仍较低的“非高标准脱贫户”两类人群。对符合防范返贫帮扶条件的户按照入户查核、公示确认、发放资金等程序及时给予救助。
二是确定防贫帮困标准。为精准确定防贫帮困标准,根据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年度医保报销比确定了以上年度国家贫困线的倍为基准确定收入标准(年人均纯收入不高于5200元),将当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这个标准的农村人口纳入监测范围进行监测。为进一步精准确定实地入户核查标准,市扶贫办会同市民政局、市_参考低保复核相关标准,制定了《市防贫帮困收入核查参考标准(试行)》,进一步精准界定户内收入。同时对于部分户内人均纯收入高于防贫帮困标准的户,但是家中确实没有稳定收入来源,且支出负担明显高于家庭收入水平的户,也纳入防范返贫范围。
三是设立防贫帮困资金。经初步测算,市财政安排450万元专项资金设立防贫帮困保障资金,为经数据监测、入户核查、评议公示等程序后符合救助条件的户提供防贫帮困保障。截至目前各县(区)已完成公示126户,发放防贫帮困资金万余元。
四是采取社会化经办。采取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的形式,通过“第三方”保险公司专业人员和完善的运行机制对经信息监测和个人申请的户开展收入核查,认定防贫帮困对象。同时市、县扶贫办定期会同有关部门对保险公司入户核查情况抽样复核,控制入户核查质量和精准度。截至目前,保险公司已入户400余户,走访800余人次,完成核查383户,与医保局、住建局、市场_、银行等部门的信息核实比对5000余条。
(一)建立一个体制机制。
出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防范返贫的实施意见》,重点关注处于贫困边缘的非贫困低收入户和非高标准脱贫户两类人群,解决他们因病、因灾、因学致贫、返贫的问题,解决了医疗政策方面的“悬崖效应”。同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确定人保财险市分公司提供防贫帮困入户核查,充分保障核查工作的公平公正,杜绝了优亲厚友的可能。目前人保财险市分公司配备了9辆户外勘查用车,配备了28名专职工作人员在全市范围内专职开展入户核查工作。
(二)畅通两种监测渠道,切实解决群众难题。
一是自上而下监测机制。每月5日前,由县级医保、民政、应急管理部门(其中教育部门每年3月和9月各监测一次)将监测信息报至县区扶贫(帮扶部门),经镇村初步筛选,剔除明显不符合条件的户后将结果交由保险公司开展入户核查。二是自下而上申请。发动镇村帮扶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入户开展政策宣传,让贫困户及困难户及时掌握政策,在出现因病、因灾、因学支出较大且家中确无力承担相关费用的情况下,自行到村(居)委员会申请,经村(居)、镇(街)审核后上报县扶贫(帮扶)部门并交由保险公司入户核查。目前各县区均按照数据监测和个人申请两个途径收集因病、因灾、因学支出较大的数据1200余条。
(三)实现三类防贫保障。
对入户核查符合防贫帮困保障的户,经村级评议、公示等环节过后,由保险公司按照文件要求兑现防贫帮困保障资金。截至目前,全市因病防贫符合条件的户已公示126户,第一批共帮扶74户医疗费用支出过大的困难户,发放救助资金万元,其中救助20_、20_年脱贫户15户万元,救助非贫低收入户59户万元;因灾防贫入户核查3户,符合保障条件的1户,将于近期公示;因学防贫入户核查2户,暂无符合救助条件的户。三类防贫保障切实为全市所有困难群体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缓解了户内因病、因灾、因学导致费用支出过大的压力,增加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为进一步加强防返贫监测工作,确保防返贫基金用好用实,特制定防返贫监测机制实施方案。
(一)精心制定方案。根据省市防返贫监测工作安排部署,县脱贫攻坚办立即组织部分乡镇和行业部门进行专题研究,起草制定《县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方案》,多方论证并反复征求乡镇和部门意见,修改定稿印发,细化明确防返贫监测工作步骤、要求和行业责任分工。为强化工作落实,县委、县政府将该项工作纳入脱贫攻坚年终考核。
(二)精准锁定对象。县脱贫攻坚办牵头组织行业部门,制定监测对象识别标准,汇总行业部门和乡镇报送对象,开展行业比对并反馈乡镇走访评议,及时纳入监测对象。目前全县累计开展3次动态识别,精准锁定边缘易致贫户986户2173人,其中致贫风险因大病457户1088人、因残161户347人、因就业不稳22户51人、因产业失败5户9人、因突发事件17户37人、因学2户7人、因疫情31户89人、因灾235户439人、其他56户106人;锁定脱贫不稳定户542户1327人,其中返贫风险因大病185户437人、因残67户159人、因就业不稳57户172人、因产业失败4户16人、因突发事件10户32人、因学4户17人、因疫情12户25人、因灾1户3人、其他202户466人。按照程序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采集相关信息并完成系统标注。
(三)精细动态监测。对锁定新增边缘户逐户落实帮助责任人,利用挂牌督战遍访对所有监测对象逐户走访,分析“一超六有”“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并结合全县“扶贫走访日”“扶贫工作日”“乡镇集中攻坚日”等活动,开展常态化监测,建立监测工作台账。
(四)精确开展帮扶。县委县政府针对致贫返贫风险,及时落实边缘易致贫户帮扶责任人,特别是边缘户存在的短板问题,先后出台了边缘户住房保障措施、医疗救助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制度。县级行业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对监测对象存在的短板问题分商研讨,精准制定帮扶措施,分层分级落实责任,限时帮扶补短。
结合监测对象的家庭实际情况,累计制定帮扶措施2823条,其中落实低保保障措施977条,覆盖635户边缘易致贫户和342户脱贫不稳定户;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护理补贴措施33条,覆盖26户边缘易致贫户和7户脱贫不稳定户;落实协调子女赡养措施6条,覆盖2户边缘易致贫户和4户脱贫不稳定户;落实教育政策48条,覆盖22户边缘易致贫户和26户脱贫不稳定户;落实产业奖补措施4条,覆盖1户边缘易致贫户和3户脱贫不稳定户;落实务工就业奖补政策289条,覆盖10户边缘易致贫户和279户脱贫不稳定户;落实医疗保障政策802条,覆盖635户边缘易致贫户和342户脱贫不稳定户;覆盖561户边缘易致贫户和241户脱贫不稳定户;落实危房改造政策664条,覆盖624户边缘易致贫户和40户脱贫不稳定户。
一是因大病、因残。全县252户脱贫不稳定户和618户边缘易致贫户因大病、因残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制定帮扶措施1774条(其中边缘易致贫户1275条、脱贫不稳定户499条),通过落实边缘户医疗保障和住房保障,引导务工和发展产业,综合保障等政策,确保不致贫不返贫。
二是因就业不稳。全县57户脱贫不稳定户和22户边缘易致贫户因就业不稳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制定帮扶措施117条(其中边缘易致贫户36条、脱贫不稳定户81条),通过落实公益性岗位和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务工就业,落实就业奖补政策,综合保障等政策,切实解决家庭返贫致贫风险。
三是因产业失败。全县4户脱贫不稳定户和5户边缘易致贫户因产业失败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制定帮扶措施13条(其中边缘易致贫户8条、脱贫不稳定户5条),通过落实小微产业奖补,引导发展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引导务工就业、住房保障、综合保障等政策,切实解决家庭返贫致贫风险。
四是因突发事件。全县10户脱贫不稳定户和17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突发事件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制定帮扶措施44条(其中边缘易致贫户30条、脱贫不稳定户14条),通过落实综合保障、基本医疗、危房改造,产业奖补、务工奖补等政策,切实解决家庭实际困难,确保“一超六有”稳定达标。
五是因学。全县4户脱贫不稳定户和2户边缘易致贫户因学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制定帮扶措施14条(其中边缘易致贫户7条、脱贫不稳定户7条),根据监测户家庭上学学生实际情况,落实困难学生补助、三免一补、教育救助基金、助学贷款等政策、对家庭仍有困难的,落实综合保障政策,消除因学致贫返贫风险。
六是因疫情。全县12户脱贫不稳定户和31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疫情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制定帮扶措施74条(其中边缘易致贫户53条、脱贫不稳定户21条),通过制定降低疫情影响十项措施,落实危房改造、综合保障、基本医疗、引导外出务工就业、发展农业生产等措施,消除疫情致贫返贫风险。
七是因灾。全县1户脱贫不稳定户和235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灾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制定帮扶措施371条(其中边缘易致贫户369条、脱贫不稳定户2条),通过落实住房建设、综合保障、引导务工就业和发展产业等政策措施,消除致贫返贫风险。
八是其他原因。全县202户脱贫不稳定户和56户边缘易致贫户因其他原因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制定帮扶措施416条(其中边缘易致贫户103条、脱贫不稳定户313条),根据监测户家庭实际情况,通过落实“一超六有”,综合保障、引导务工就业和产业发展等政策措施,提高家庭收入,切实解决家庭实际困难,消除致贫返贫风险。
目前,全县监测对象住房、医疗等突出短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返贫、致贫风险已全部消除。
(一)继续保持政策稳定。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出列后,在攻坚期内原有的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等脱贫攻坚政策继续保持不变,支持力度不减。
(二)继续开展精准帮扶。贫困村出列以后,在攻坚期内帮扶单位与贫困村不脱钩。贫困人口脱贫以后,继续落实帮扶责任人月走访机制,对脱贫户的生产生活予以指导和帮助。
(三)继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引导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按照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要求,创新扶贫工作方式方法,加大德治扶贫、法治扶贫力度,全面树立“脱贫光荣、争贫可耻”的宣传氛围,着力帮助群众愿脱贫、能脱贫、敢脱贫、会脱贫。
(四)继续改善生产生活水平。全面实施贫困村和偏远自然村提升工程,完善偏远村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继续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解决行路难、运输难的问题。加快推动水利建设扶贫工程,实现自来水“村村通”,保障贫困群众安全饮水。加快农村电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全面提升农网供电能力和质量。加快村级信息化建设,实现宽带网络全覆盖。
(一)加强监测对象动态化管理。按照中、省监测对象识别标准,进一步细化完善全县监测对象识别标准细则,重点关注因病、因残、因灾、因肺炎疫情影响等引发的刚性支出明显超过上年度收入和收入大幅缩减的家庭,对新发现的监测对象及时按程序纳入,对已化解风险的对象,及时调整帮扶政策,实现进退有序,确保不漏一户,不掉一人。
(二)持续开展常态化预警监测。结合全县扶贫工作日、扶贫走访日等活动,常态化对监测对象“两不愁、三保障”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健全完善动态监测管理台账,建立完善补短救助快反机制,确保监测到位,补短及时。
(三)因户施策对标落实措施补短。对照监测对象“一超六有”“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实施产业、就业帮扶增加收入,强化低保、医疗、养老保险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确保基本生活。同时,注重扶志扶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四)健全与乡村振兴融合机制。改善区域发展环境。以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发展为根本路径,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支持多元化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等方面着手夯实乡村振兴经济基础。进一步调整完善相对贫困人口扶持政策,将日常性帮扶措施转变为常态化民生政策,将特惠性扶贫政策转变为普惠性的民生政策、福利性政策转变为提升乡村能力的发展性政策,实现乡村和谐发展。
报告中指出,要确保到20_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怎样巩固脱贫成果,防止收入不高或刚脱贫的群众返贫,成为当下脱贫攻坚的重要方面。今年以来市创新开展防范返贫工作,建立防贫帮困新机制,切实解决贫困人口返贫和困难群众临贫的“截流闸”和“拦水坝”,为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防范返贫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九大工程”,累计完成了万贫困人口脱贫,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但是由于20_、20_年脱贫户不享受健康脱贫“351”“180”政策,面临着因病返贫的风险,同时在农村地区还有很大一部分群体收入水平不高,一旦出现因病、因灾、因学等支出过大的情况随时有临贫致贫风险,防范返贫工作形势较为严峻。20_年10月市扶贫办在赴河北省邯郸市调研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重点关注处于贫困边缘的非贫困低收入户和非高标准脱贫户两类人群,制定了防范返贫意见,切实解决他们因病、因灾、因学致贫、返贫的问题,杜绝返贫风险。
二、防范返贫主要做法
一是框定防贫帮困对象。防范返贫工作惠及的对象不事先确定,仅框定保障范围,充分发挥了防范返贫资金的杠杆作用。防范返贫对象的识别工作采取不事先确定具体对象、只设认定条件、入户精准核查收入的方式,覆盖县、南陵县20_、20_年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无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区识别出来的困难群众同时,重点关注两类群体,即处于贫困边缘的“非贫低收入户”和脱贫标准不高,截至目前收入水平仍较低的“非高标准脱贫户”两类人群。对符合防范返贫帮扶条件的户按照入户查核、公示确认、发放资金等程序及时给予救助。
二是确定防贫帮困标准。为精准确定防贫帮困标准,根据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年度医保报销比确定了以上年度国家贫困线的倍为基准确定收入标准(年人均纯收入不高于5200元),将当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这个标准的农村人口纳入监测范围进行监测。为进一步精准确定实地入户核查标准,市扶贫办会同市民政局、市_参考低保复核相关标准,制定了《市防贫帮困收入核查参考标准(试行)》,进一步精准界定户内收入。同时对于部分户内人均纯收入高于防贫帮困标准的户,但是家中确实没有稳定收入来源,且支出负担明显高于家庭收入水平的户,也纳入防范返贫范围。
三是设立防贫帮困资金。经初步测算,市财政安排450万元专项资金设立防贫帮困保障资金,为经数据监测、入户核查、评议公示等程序后符合救助条件的户提供防贫帮困保障。截至目前各县(区)已完成公示126户,发放防贫帮困资金万余元。
四是采取社会化经办。采取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的形式,通过“第三方”保险公司专业人员和完善的运行机制对经信息监测和个人申请的户开展收入核查,认定防贫帮困对象。同时市、县扶贫办定期会同有关部门对保险公司入户核查情况抽样复核,控制入户核查质量和精准度。截至目前,保险公司已入户400余户,走访800余人次,完成核查383户,与医保局、住建局、市场_、银行等部门的信息核实比对5000余条。
三、防范返贫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建立一个体制机制。
出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防范返贫的实施意见》,重点关注处于贫困边缘的非贫困低收入户和非高标准脱贫户两类人群,解决他们因病、因灾、因学致贫、返贫的问题,解决了医疗政策方面的“悬崖效应”。同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确定人保财险市分公司提供防贫帮困入户核查,充分保障核查工作的公平公正,杜绝了优亲厚友的可能。目前人保财险市分公司配备了9辆户外勘查用车,配备了28名专职工作人员在全市范围内专职开展入户核查工作。
(二)畅通两种监测渠道,切实解决群众难题。
一是自上而下监测机制。每月5日前,由县级医保、民政、应急管理部门(其中教育部门每年3月和9月各监测一次)将监测信息报至县区扶贫(帮扶部门),经镇村初步筛选,剔除明显不符合条件的户后将结果交由保险公司开展入户核查。二是自下而上申请。发动镇村帮扶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入户开展政策宣传,让贫困户及困难户及时掌握政策,在出现因病、因灾、因学支出较大且家中确无力承担相关费用的情况下,自行到村(居)委员会申请,经村(居)、镇(街)审核后上报县扶贫(帮扶)部门并交由保险公司入户核查。目前各县区均按照数据监测和个人申请两个途径收集因病、因灾、因学支出较大的数据1200余条。
(三)实现三类防贫保障。
对入户核查符合防贫帮困保障的户,经村级评议、公示等环节过后,由保险公司按照文件要求兑现防贫帮困保障资金。截至目前,全市因病防贫符合条件的户已公示126户,第一批共帮扶74户医疗费用支出过大的困难户,发放救助资金万元,其中救助20_、20_年脱贫户15户万元,救助非贫低收入户59户万元;因灾防贫入户核查3户,符合保障条件的1户,将于近期公示;因学防贫入户核查2户,暂无符合救助条件的户。三类防贫保障切实为全市所有困难群体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缓解了户内因病、因灾、因学导致费用支出过大的压力,增加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一)建立健全返贫预警机制。通过帮扶干部定期跟踪走访、返贫户个人申报、系统信息自动比对等途径,及时掌握返贫情况。各扶贫工作队要依托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加强返贫信息管理,要通过现场调查、群众评议、乡镇审核、区级认定,对返贫户及时予以确认,对信息有误的及时进行更正。
(二)加强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建立健全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机制,强化扶贫对象信息动态变更的日常规范,坚决杜绝“两该两不该”现象。对返贫户和新增贫困户,要及时落实帮扶措施,确定帮扶责任人,确保稳定脱贫。
按照相关文件精神,将脱贫户分为一般监测户、重点监测户、边缘脱贫户三类,进行分类管理。
对家庭有较大的医疗、教育等开支,返贫可能性较大的脱贫户,帮扶措施为:加强走访,随时关注,能享受的政策“应享尽享”,家庭中有劳动力的,积极推进产业扶贫或推荐就业。对家庭无较大的医疗、教育等开支,返贫可能性较小的脱贫户,帮扶措施为:加强走访,巩固已享受的政策,继续推进产业扶贫,加强劳动技能培训,鼓励自主就业。对于无返贫风险的脱贫户,帮扶措施为:按期走访,给予生活、生产上的关心和帮助,继续享受原有政策,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并进行感恩教育。
(一)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各乡镇办委、区级帮扶部门要把防返贫监测工作作为20_年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办委党(工)委书记、乡(镇)长、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区脱贫攻坚办督查组各组组长为第一责任人,村(社区)组干部、驻村工作组、结对帮扶人员为直接责任人。
(二)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各乡镇办委、各帮扶单位、区委督导组要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制定开展防返贫监测工作的具体方案,明确具体责任人、任务分工和每阶段工作的完成时限,并按月上报监测情况。按照“走访、分析、比对”等方式,区脱贫攻坚办实行每月一研究、每月一解决,并结合乡镇、帮扶单位上报花名册,逐一走访据实核对,确保防返贫监测不漏一人、不错一人。
(三)严肃纪律,追责问责。乡镇村民小组、帮扶单位及结对帮扶人员、区脱贫攻坚办督查组三张网络监测体系要严肃认真对待返贫对象的监测工作,绝不掉以轻心,敷衍了事,凡是存在工作不实,对返贫对象事例存在瞒报、虚报、谎报而导致防返贫基金用于不当之处或基金流失的,区纪委将严肃追责。对标补短的指导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协调,按照“一超六有”补齐短板,确保不出现任何返贫现象。
根据中、省、市防返贫监测工作安排部署,县委、县政府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压实责任稳步推进,防返贫监测工作进展有序,成效明显。现将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扶贫开发会议决策部署,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把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作为根本举措,全面落实“五个更加突出”要求,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坚决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二、推进工作落实
(一)强化学习宣传。团县委所有扶贫干部认真开展自学、单位组织集中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关于脱贫攻坚的新部署新要求,以及__、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及县委县政府关于扶贫工作的最新政策,帮扶干部要掌握各项扶贫政策,同时要积极运用网络新媒体资源,在共青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农村工作特别是扶贫开发的重大方针政策和精准扶贫典型做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在扶贫走访的时候,及时向所帮扶贫困户宣传扶贫政策、解读脱贫攻坚政策举措、介绍精准扶贫典型做法,确保贫困户第一时间能够了解扶贫政策。
(二)开展帮扶工作。认真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坚持每人结对帮扶3户贫困户,按照全县扶贫工作要求,严格开展入户走访活动,重点加强扶贫政策宣传。在重大节庆日期间,组织机关干部开展慰问活动,努力做到带着感情走访,给贫困户送去物质、精神双重关怀。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单位主动对接“满篮和鲜”平台,将帮扶贫困户种植的农产品进行线上售卖,激发贫困户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
(三)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加强社会扶贫网建设,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实现广泛参与、合力攻坚。引导和动员各类社会力量参与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大力支持社会组织通过实施扶贫项目、结对帮扶、捐赠款物、消费扶贫等方式参与脱贫攻坚。积极引导、号召爱心企业和个人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擦亮“爱心圆梦”、“送温暖”等扶贫助学品牌,努力为贫困学生、留守儿童争取贫困学生助学金、励学金。同时联系组织高校青年志愿者,在暑假期间赴部分村(社区)开展“全心全益”爱心支教活动,为贫困儿童、留守儿童创造了一个温馨的暑期家园。积极引导社会各界通过多样化的帮扶措施参与扶贫工作,形成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大扶贫”格局。
(四)继续推进“金钥匙”扶贫工程。金钥匙扶贫是我县脱贫攻坚的首创做法、特色工作,是社会扶贫、就业扶贫的积极探索和有机结合,一方面增加了基层力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明创建、社会管理等各项工作,同时又让贫困户通过双手自立自强、实现增收,在思想观念上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重新建立起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自信心,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金钥匙”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做法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团县委将与相关单位继续做好“金钥匙”扶贫工作,强化“金钥匙”管理和监督,确保“金钥匙”落在实处、取得实效。
(五)积极开展培训活动。为进一步发挥共青团联系青年、服务青年作用,团县委计划为部分农村贫困青年、创业青年开展培训活动,例如电商培训、青年创业培训等,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老师授课,为农村贫困青年提供电商技能培训。
同时,积极联系团市委,争取市一级资源,尽可能为我县需要的青年争取一切可争取的资源,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力量。
(六)发挥基层团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农村学校少先队组织、学校共青团组织的作用,积极推动城乡中小学校结对帮扶,广泛开展“微心愿直通车”活动,满足农村贫困中小学生的微需求、微心愿。同时,要在现有贫困青少年数据库基础上,及时更新数据库,做到及时帮扶。
三、有关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扶贫工作方面,团县委主要负责同志要负总责,亲自督促检查,亲自推动落实;分管负责同志要具体负责,集中精力抓落实。单位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有关工作。
(二)强化责任落实。团县委要严格按照县有关工作要求,强化脱贫攻坚一把手责任制,把扶贫领工作纳入单位重点工作之中,做到定期研究部署工作。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示范作用,从自身做起,强化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带头转变作风,真正形成持续加强作风建设的“头雁效应”,以好的作风确保好的效果。
(一)全盘谋划。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对工作总体部署安排、推进落实、细节把控、结果反馈深入探讨、几上几下征求意见,全盘谋划,切实做到谋定而后动,实现工作安排部署科学、细节把控到位,工作过程扎实,确保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压实责任。结合工作总体要求,强化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压实行业部门分工责任,调动帮扶干部积极参与,全县上下一盘棋,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合力克难攻坚,工作推进有序。
(三)强化统筹。一是强化工作统筹,把防返贫监测、解决相对贫困试点等工作和挂牌督战、全县“百日攻坚”行动、常态化“查问题、找不足、补短板”及问题清零行动等工作有机结合,统筹推进。二是强化力量统筹。县脱贫攻坚办统筹调度,乡镇具体落实,充分利用每周扶贫工作日、每月扶贫走访日和乡镇集中攻坚日等,组织帮扶干部逐户走访调查,突出重点、把握难点,逐项分析,制定措施及时帮扶补短,确保工作一体推进,结果真实。
(四)跟踪指导。一是召开培训会,对工作内容、要求、步骤、难点等进行细化解读,提升业务水平。二是及时调度,先后制定《县防返贫监测对象审核标准》、《关于进一步扎实做好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工作推进中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对下一步工作安排部署,确保工作推进有序。三是巡回指导。成立专项督导组,对乡镇开展全覆盖督导,了解掌握工作推进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会商研讨制定措施,及时纠正工作落实中不严不实、不精不准等问题。
县扶贫办近期针对防贫防返贫工作措施不力,排名靠后的严峻形势,提出“知耻后勇,推陈出新”的口号,誓将扭转落后垫底的局面。为此,县扶贫办领导一班人到上级寻医问药,下基层深入调研,经过多方论证拿出了“1+1+1”防贫防返贫方案,即一份爱心助防贫、一份真情防返贫、一份诚意促就业。通过“1+1+1”方案的大力实施,县的防贫防返贫成效大大提升,扎实织密了防贫防返贫保障网。
一、组织动员爱心组织献一份爱心助防贫
县扶贫办开创多种形式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到防贫防返贫工作中来。根据县社会组织多、爱心人士广的特点,扶贫办积极协调引导爱心组织把爱洒向防贫防返贫领域。
为了鼓励扶持老弱病残群体自力更生、灵活就业、增加收入、创造财富。为尚未脱离贫困的家庭和老人提供适合自己的手工活,在家里也完全可以从事的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足不出户即可实现再就业,居家劳动仍然可以创造财富。县扶贫办和爱心志愿者协会协同发起的“双手创造价值,产业带动扶贫”项目第二期精准扶贫手工活培训项目交流会于20_年5月24日上午九点在县河西镇举办,现场为周边近百名扶贫对象准备了十多种手工活项目,包括:手工编织儿童车、轴承袋盒家庭安装、童车油门线家庭安装、橡皮泥小包装、简易螺丝帽安装、汽车雨刷安装、扯线安装、工艺花手工活(2家)、艺术袋手工活。
培训现场为贫困群众免费提供珠绣、编织绳等加工原材料,并且邀请想通过手工实现脱贫增收的家庭妇女等人群进行现场培训,用手工技艺去带动、帮助社会上的弱势就业群体实现就业创业,帮助贫困人员实现脱贫增收,帮助他们掌握一份技能,树立一份信心,扶智增志打开一条脱贫致富的新途径。
今后县扶贫办还要继续联系动员县雷锋帮帮团等爱心组织举办形式多样的爱心帮困活动,大力助推县的防贫防返贫事业。
二、协调配合人社局用一份真情防返贫
针对疫情影响,县扶贫办配合开展了“我为务工献真情”活动。对于无法外出的青壮年“双非户”,县人社局积极协调贫困人口就近就业的工作,优先安排贫困人口就近就业。摸底收集贫困劳动力就业意向、培训需求和企业复工、用工需求信息,加强劳务服务,对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企业在防护物资予以奖励,在金融贷款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已有670余名贫困人口和“三类人员”在光明九道菇、鑫泰轴承等县内企业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对于能够外出务工贫困青壮年“双非户”优先免费体检。在开展的外出务工人员免费体检活动中,开辟“双非户”优先体检“绿色通道”,不仅为“双非户”节省近400元的体检费用,又让外出务工人员持有“健康通行证”让用工企业放心,实现立即就业,目前已优先为132名有务工需求的贫困人口体检,让其外出能够实现立即就业。
今年,县人社局组织开展了“春风行动”等多场招聘会和“把老乡留在老家”专项活动等,累计回引上万名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县人社局将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严格落实优惠政策。计划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发放扶持创业贷款万元,开展职业培训人。
同时,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困难人员和贫困人员就业援助,建立全县建卡贫困户就业信息系统,确保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加大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建立稳定有效可持续的托底帮扶机制,新增和腾退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
有序组织贫困劳动力等重点群体适时返岗稳岗,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对返岗贫困劳动力的服务,通过“点对点”“专车输送”等形式,确保贫困劳动力“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截至目前,全县外务工贫困劳动力60%已上岗就业。同时,针对贫困劳动力返岗复工情况,及时发放交通补贴。对城乡贫困劳动力跨地区就业,到省外务工的给予每人500元交通补贴,到省内市外务工的给予每人300元交通补贴。针对部分“双非户”受疫情等诸多因素影响未能及时就业的情况,新增349个疫情防控扶贫公益岗位。疫情防控扶贫公益岗位人员补贴为每月500元,人员上岗前,各乡镇(园区)劳动保障平台都要做好岗位职责的安排和人员岗前培训,指导其规范开展防疫工作和做好自我防护,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从而使贫困人员在防疫期间获得一定的收入。
通过对于青壮年“双非户”的稳就业、保增收,县“双非户”工资性收入年24000元左右,极大地防止了新增贫困户的发生。
三、敦促落实微工厂用一份诚意促使家门口就业
针对家里因为有老人和小孩需要照顾而无法外出务工的年轻妇女,县大力发展推广扶贫微工厂项目,有条件村都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微工厂项目,加工箱包、手套、棉服、阿拉伯大袍、文化衫、汽车配件、轴承等产品,留守妇女不用出村,就能在家门口的微工厂里上班挣钱,月均收入达到了1800元左右。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能打工挣钱,人们的生活越过越有奔头。
现在为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县以镇为中心,充分利用乡村闲散土地、闲置厂房等资源,不断加大箱包、服装、制帽等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的引进、培育力度。同时,在小微企业建设、投产手续办理、工人培训等方面提供精准周到的服务,确保小微企业建设得快,运行得好。并采取“1+3和1+5”工作机制,“1+3”就是每名机关干部至少包联3个贫困户,“1+5”就是一家小微企业至少帮助5个贫困户,并开展“四送一收”活动(“四送”即送技术、送设备、送原料、送工资上门,“一收”即:回收产品半成品),把生产车间搬到贫困户家中,让他们成为具有造血功能的“细胞工厂”,创业增收。目前,全县100多个贫困户中办起了“细胞工厂”,稳定脱贫。
目前,县小微企业150多家,带动上万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一些青壮劳力放弃了外出务工的想法,留在当地工作,减少了劳动力流失,也减少了空穴老人和留守儿童的数量。此做法_、_、新华网、日报、日报等国家、省、市主流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
县通过“1+1+1”防贫防返贫方案,针对有部分劳动能力的孤残老人、青壮年、留守妇女三类贫困人员,精准防贫,分类施策,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经济收入,防止了致贫返贫情况的发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