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金融危机:渐行渐近的全球经济滞胀论文

更新时间:2023-01-31 15:46:02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收藏

次贷危机是美国经济放缓的导火索,其后续影响不断恶化并逐渐波及到世界经济。2007年世界经济在连续四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出现了调整的迹象。同时,美国、欧元区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CPI上涨率已超过央行设定的控制目标。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出现,威胁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滞胀已经渐行渐近。 世界主要国家出现滞胀的早期征毙 2007年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开始“减速” ,全球大多数国家通货膨胀水平上升,世界上主要国家已经出现经济滞胀的早期迹象。

美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火车头的作用。然而2007年美国经济的表现不尽人意,次贷危机的爆发更是雪上加霜。经济增长速度降低,通货膨胀率升高,失业率增加,这一切显示出美国经济已经离滞胀越来越近了。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称“美国经济尚未陷入滞胀,但已经有早期迹象出现”。 从欧元区的数据来看,虽然2007年欧元区的GDP增长了2.6% ,略低于上一年的2.8% ,但是全年经济波动较大,第二季度仅增长0.3%,是2005年以来的最小增幅。欧洲经济面临经济下行的风险。 以“金砖四国”—— 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虽然经济仍能维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但是面临较高的通货膨胀压力。2007年,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的GDP分别增长11.4%、8.9%和8.1% ,CP1分别上涨4.8%、5.2%和9.4% ,均超过其央行设定的控制目标。

总的来看,由于新兴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部分抵消了由于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带来的影响,全球经济陷入停滞的趋势还不明显,但通货膨胀已在全球范围内显现,并呈愈演愈烈之势。如果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疲态延续,全球通货膨胀进一步向恶性势态发展。

目前发展尚好的新兴国家经济必然会受到影响。果真如此,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涵盖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全球滞胀幽灵将在不远的将来显身。 经济趋于滞胀的原因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曾经出现过经济滞胀,当时是由突发地缘政治事件造成的“石油危机”引发的。通过对比可以看出, 目前的全球经济形势与70年代滞胀有着相似之处,都是由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引发通货膨胀,导致经济衰退。但此次全球通货膨胀,是以美国的次贷危机为导火索,实质上是流动性过剩引发的全球大宗资源商品价格高涨所致。石油和粮食价格上涨。推动叠货膨胀全球扩散 石油短缺推动价格上涨。

2001年至2011年间,美国、欧洲等国家为了应付经济衰退的局面大幅降低利率,货币供应量增加,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需求,同时新兴国家经济发展,石油消费量增加。但是石油输出国组织一直奉行“限产保价” 策略,导致石油供给短缺,油价持续升高。石油作为全球消费量最大的基础经济能源,位于产业链的顶端,石油价格上涨将会产生高位示范效应,给相关产业带来重大影响,会导致基础资源价格的整体上升,将通货膨胀推向更高的水平。 国际粮食价格也大幅提高。粮食价格上涨的部分原因是由于过去一年里干旱等自然灾害使得产量降低,更主要的原因在于许多国家进行生物燃料的开发和生产,种植大量油料作物缩小了农业作物的种植面积。粮食和能源的高度关联使得粮食价格的上涨迅速“惨透”到总体物价,加剧通货膨胀,严重威胁对粮食和原材料依赖较高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美国次贷危机和美元贬值,加剧全球流动性过剩 2011年6月至2006年6月,美联储连续17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将该利率从1% 上调至5.25% 。紧缩性韵货币政策击破了不断膨胀的房地产泡沫,导致次贷危机的爆发。由于全球性的流动性突然收 缩,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信贷短缺,美国和许多欧洲国家央行进行降息和注资以稳定金融市场。这些措施虽然短期缓解了次贷危机带来的流动性紧缩的问题,但降息和注资将使流动性过剩再次出现,全球能源和初级产品价格不可避免上涨。而且利差的存在,使国际短期资本将流向新兴国家进行套利,拉高新兴国家的资产价格,催生经济泡沫。

2002年以来美元大幅贬值,作为国际商品交易中的计价货币,贬值直接导致全球能源和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增加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压力。美元贬值,不但使得新兴国家的外汇储备“缩水” ,财富减少,而且新兴国家经济发展大多依赖出口,美元贬值使得其出口商品价格上涨,进口国需求减少,导致新兴国家出口减少、经济增长放缓。 应对全球经济滞胀的政策选捧 各国政府应在认清全球经济所面临的现实状况的前提下,根据本国的自身状况来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对于经济开始或面临下行风险的国家来说,应该首先从治理经济停滞,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开始。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消费需求,从而增加生产和就业。经济增长,能够促进消费水平的增长,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也就是说,各国政府在采取政策时,应将恢复经济增长作为重点,同时兼顾治理通货膨胀。

就目前形势看,次贷危机对中国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中国经济仍然发展比较稳定。但受国际石油价格和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水平居高不下。央行对此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从2007年3月起连续6次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以期降低通货膨胀率。2008年中国应该继续将治理通货膨胀作为首要任务,同时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在治理通胀和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之间寻找平衡。

推荐阅读:

  试论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整合论文

  后危机时代发展我国技术出口的思考探析

  关于穷国富国的不平等国际经济关系

  关于后危机时代发展我国技术出口的思考

  关于我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对策探析

  试论日本东北地区震灾对中国的影响论文

2013年金融危机:渐行渐近的全球经济滞胀论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2008年我国宏观经济研究

2008年我国宏观经济研究,【论文关键词】:宏观 经济 ; 困难; 平稳【论文摘要】: 文章对2008年 中国经济 发展的困难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方式的阶段性转变、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出口下降、热钱冲击、房地产波动、物价上涨等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2008年以来,面对 国际经济 的一系列不稳

经济论文2023-02-07

关于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区域牲辅点分析

关于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区域牲辅点分析,【 论文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 区域差异 回归模型 【论文摘要】通过分析城乡居民抽样调查资料,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回归分析模型,对城乡)g-民收入差异的区域性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供了理论 参考 。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回归模型 (一)城乡居民收入

其他论文2023-01-26

我国科技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科技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摘要:当前,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推进我国 经济 和社会 发展 以及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特别是科技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的科技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总体说来呈现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人力资源雄厚,科技资金来源多元化,民生科技产业兴起这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中可以发现,我们要注意

其他论文2023-01-26

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思路与若干政策措施

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思路与若干政策措施,【摘要】 城镇化与 工业 化协调 发展 是新阶段加速推进城镇化和加快完成工业化任务的客观需要。要实现其协调发展,当务之急是要提高城镇化水平,缩小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的差距。其基本思路应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大就业比重,重点通过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来带动城镇化,而不是反过来,依靠

其他论文2023-01-26

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问题探析

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问题探析,[摘要]依据市场 经济 理论 、公共管理理论和管 理学 理论,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着供地与用地脱节,土地价格严重扭曲,政府职能越位,管理缺乏 科学 性,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难以实现等诸多 问题 。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关键词]征地

其他论文2023-01-26

布哈林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思想

布哈林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思想, 从1920年开始,布哈林积极发展列宁晚年关于利用商品关系与市场机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形成了自己关于利用市场关系发展苏联经济的思想。 一、布哈林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思想的基本内涵 为了满足苏联经济关系多元化的发展要求,布哈林提出,过渡时期采用了一种使经济可计划部分和经济不可计划

其他论文2023-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