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工贸易的一些有争议性观点(1)论文

更新时间:2023-01-31 20:19:01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xc

  长期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因为人们对加工贸易的认识由肯定到否定,到再次肯定,几经反复。由此造成的影响则表现为我国对加工贸易政策的几次大调整。例如调整出台的加工贸易企业设置保证金台帐制度和加工贸易区政策。而政策的摇摆对加工贸易影响极大。我对加工贸易没有深入、细致的研究,只是一直比较关注这个问题。回顾一下当年的一些争论观点,根据国内外经贸形势的变化和今后发展大趋势,可能有益于我们把握好今后加工贸易的发展方向和适度规模,防止政策再次出现反复。

  1、争议观点之一:发展加工贸易我们收入太少、外商收入太多,政策上不应予以鼓励 众所周知,所谓加工贸易简单讲就是外商提供设备、原材料,以保税状态入境,并租用我国厂房、土地,使用我国劳动力、企业营业执照进行生产加工、然后出口。其中外商仅需支付租金和工缴费。这是一种典型的大进大出、两头在外式的贸易。经验估计,我国每加工出口100美元,其中我国企业租金和工缴费所得在10 - 15%,其余大部分都是外商在进口和出口中的收入。 改革开放初期,当时我国资金少、外汇奇缺,发展加工贸易可解决燃眉之急,将赚取的外汇用于急需进口的技术设备等,当然有利于我国经贸全局的发展。当时作为权宜之计大家并未提出疑问。但随着我国外汇紧张的问题逐渐缓解,8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质疑加工贸易政策,提出上述问题。一时间对加工贸易提出不同观点左右了舆论,也左右政策,加工贸易发展势头受到削弱。但不久赞成派的声音渐高,提出的主要论点是加工贸易可以增加就业,不需我国企业投资很多,见效却很快。此后随着赞成派观点逐渐占上风,加工贸易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

  2、质疑之二:加工贸易发展的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技术上国内完全可以自己生产,与其让外商赚钱,不如我们自己做 据了解,直至90年代中期我国加工贸易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占多数。例如,鞋帽、箱包、玩具、纺织品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等等,也有少量的电器出口。显然那些提出质疑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特别是当时还有一些质疑吸引外资政策的观点,认为外资企业在优惠的政策环境下,与民族工业竞争,使民族工业地位下降,今后中国经济发展还要不要民族工业。

  众所周知,外资企业投资经营加工贸易的现象很普遍。所以当时加工贸易受到的质疑是双重的。由此我国加工贸易政策再次出现摇摆,政府出台了保证金台帐制度和加工贸易区政策,对加工贸易发展有所约束。但外商对加工贸易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营销是关系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一个企业如果拿不到客户订单,它有再好的技术、再多的投资,买不出去产品也等于零。毫无疑问当时的中国广大内资企业对市场经济的理解与国际同行比有一定差距。内资企业与跨国公司竞争,能拿到多少订单确实是个疑问。而外资企业不在中国发展还可到其他国家发展,特别是将加工贸易转产并不十分困难。经过一场辩论发展加工贸易、吸引外资政策再次得到认可,加工贸易也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期。

  3、争议之三:加工贸易给走私提供了可能 1998年是中国打击走私力度最大的一年,而出问题多的也是发生在加工贸易环节。当时我国加工贸易不仅在沿海地区全面铺开,而且在中部地区深加工结转也逐步增加。这为海关监管带来了新问题,在海关人员监管顾及不到之处往往被走私商趁机而入。由此引发了人们对发展加工贸易的利弊争论。结果政府执行了更加严格的加工贸易政策。加工贸易发展再次受到制约。 此后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

  九十二年代后期,世界产业结构大调整,中国经济在东亚金融危机中经受了考验,克服了种种困难,迅速走出谷底,良好的经济环境被 国际上广泛认同。特别是一大批台商到东莞投资具有典型意义。他们多数以代工形式加工组装大量的IT产品或者是零部件然后出口。由于IT产业越聚越多,相互配套效果逐渐显现,将各个加工厂产品组装起来生产出像电脑那样的成品、然后出口的现象也越来越多。事实上不仅在东莞,在许多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外商投资企业聚集的地方,加工贸易企业相互配套可能性越来越高,也日益成为现实。如果说过去加工贸易各个工厂相互协作、配套的可能性极低的话,今天经过20余年发展,中国累计吸引外资已经高达四千多亿美元规模,其产业聚集效果、相互配套的可能性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

  另外我国许多生产企业、外贸企业承揽加工出口的能力也有了极大提高,以及将加工产品在国内深加工结转也有了相当发展。加工贸易向国内产业延伸加工链条也取得重大进展。在这种情况下加工贸易已经今非昔比,正在由“一块飞地、浮萍”变为植根于中国大地上的产业。过去外商在中国搞加工贸易还是转移到其他国家搞选策性较大,而今天要将一个个产业群体搬家谈何容易。 围绕解决加工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衍生出的新疑问: 当前随着加工贸易规模日益扩大,(据了解,2002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大致有3000亿美元)遇到的政策性课题也日益明显地限制了它进一步发展。 其一是加工贸易的进口改为国内采购时,其国内采购不能视为出口,不能享受出口退税政策。所以国内供应商没有积极性。现在任凭1000多亿美元的出口机会因政策不协调而失去,确实令人可惜。

  其二是加工贸易在国内深加工结转时,由于给海关监管带来许多困难,海关监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防范了走私,而顾及不到深加工结转。反之如顾及了深加工接转,有可能被走私商利用。本来利用加工贸易增加国内采购和延长在国内产业链接可以增加产品附加价值、稳住加工贸易企业及扩大我国出口,理论上应该得到国家政策鼓励,但现实中却因政策性操作及其困难一直得不到解决。近来众多学者就解决这一问题纷纷献计献策。其中国务院发展中心的研究员隆国强先生提出一套方案引起各方高度关注。 他在全面、深入分析了加工贸易在我国的发展之后,提出应以战略高度认识:发展加工贸易可以成为我国经济实现工业化的一条有效途径,并提出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的政策建议。 据了解,世界上新加坡发展经济利用加工贸易实现工业化已经有成功经验。

  大约从60年代开始新加坡引进了加工贸易。当时新加坡曾对要不要发展制造业提出许多疑问。后来新加坡摸索出利用发展加工贸易实现工业化的一条捷径。当时新加坡拥有港口优势和靠近印尼、马来西亚等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利用这些优势可引进外资发展加工贸易,扩大出口,带动经济增长。新加坡商人则在中间加工领域大做文章,使加工贸易由两头大中间小状态逐步演变为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让外来产业逐步改变为植根于本地的产业,新加坡的经济由此获得巨大成功,实现了工业化的梦想。 当前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实践和新加坡经济发展成功的经验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隆国强先生的观点。但世界上的事务是复杂的,还有另外一些因素我们也必须考虑。

  1、新疑问之一: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与妥善处理内外需经济关系 近来国际上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特别是对中国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给与了极大的关注。其中有观点认为:中国出口大量廉价商品制造了世界性通货紧缩,中国出口挤占了他国市场等等。毫无疑问这些观点夸大了事实,其中可能还带有几分嫉妒、几分敌意。 但仔细分析一下,中国经济增长如果长期靠扩大外需,显然需要以国际市场存在扩展空间为前提。 历史上,日本、亚洲四小经济发展靠外需带动取得成功,是因为其国家小、人口少及当时国际市场存在拓展空间。如今时代不同,且中国与这些国家、地区情况存在很大差异,其成功经验对我国仅有部分借鉴价值但不能全部照搬。

  并且日本经济九十二年代以来长期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靠外需带动经济发展被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封堵后,其扩大内需的路走不通了,而调整结构、扩大内需的政策又不对症所致。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美国等对日本盟友尚且如此,对中国如何虽不得而知。但我们不能抱有任何侥幸心理。 在日本的一位华人学者关志雄先生曾比较中日两国经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经济与日本60年代中期有许多相似之处,总体水平大致一样。只不过在个别地区、个别方面中国经济与现在的日本差距不大。我认为这个研究结论基本合理。借此比较一下当时日本与美国之间贸易摩擦程度,则今天的中国要远远比当年日本面对的贸易摩擦激烈得多。所以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将其作为实现工业化的一条有效途径,请问我国还能走多远,国际市场空间是否足够大。我认为,隆国强先生提出的设想还需进一步考虑加工贸易的适度规模。

  从中国拥有近13亿人口和广阔的国土这一客观事实来看,我认为我国今后经济总体发展长期趋势,适合采取内需主导型模式。中国也完全可能实施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我党十六大制定的发展经济主导思想,如江泽民主席在十六大报告中阐述,今后我国实施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农村经济政策、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等等,体现的就是积极发展内需经济的政策。事实上,制定的这些政策的正是基于我国具有充分的发展内需经济的空间考虑的。而大量外商积极地到中国发展事业也是基于我国国内市场发展潜力大做出的决策。

  2、新疑问之二: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与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问题 中国经济结构长期以来存在制造业比重过高问题,吸引外商投资也一直将制造业放在主要地位。造成我国今天这种超重型产业结构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原因之一这是我国存在一种对经济的误解,认为制造业、农业才是实实在在的经济,而第三产业是附属于第一、第二产业的部分,其是否创造价值心存疑虑。然而从各国发展经济成功的经验来看,第三产业有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之分,这些产业不仅都在创造价值,而且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创造的附加价值绝不逊色于制造业。特别是在这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生产与再生产产业已经日益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中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政策支持。相比之下如果我国今后还长期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产业,及其相关制造业发,将导致我国制造业更加畸形发展,第三产业继续被人们忽视,产业结构也更加头重脚轻、严重失衡。

  3、新疑问之三: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是否适合我国中西部地区 我国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地理条件不一样,没有便利的出海通道,而与其领土接壤的国家市场也比较狭小,参照沿海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路子实现工业化恐怕行不通。况且我国各地情况不同不宜效仿。外国一些经济学家研究中国经济曾对中国各地方经济的产业结构惊人相似表示过不理解。在市场经济充分竞争的条件下,各地方经济应形成各自特点。现在中国经济由于计划经济时代条块分割导致地方经济自成一体、结构类似的后遗症至今还困扰着人们,如果还要不加区别一律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将使结构类似问题更加严重。而近年来我国地方、区县发展特色经济、专业化经济取得的成果也可能付之东流。 记得80年代中期有位学者王建先生曾提出:通过参与国际大循环实现中国经济工业化的设想,其与龙先生设想有相似之处。例如都曾提到通过大进大出、国际贸易方式实现 经济增长、循环,并以此带动中国经济整体的发展。应该承认这些设想都有合理的一面,对政府制定政策也都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中国经济现实情况往往比人们设想的复杂得多,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还将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妥善处理各种关系。

推荐阅读:

  国有资产在流动中升值研究探讨

  分析FDI对我国贸易出口额影响的实证

  国际贸易教学论文

  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战略分析

  国际贸易专业论文

  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对我国的借鉴(1)论文

关于加工贸易的一些有争议性观点(1)论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财税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财税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财税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一、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所以对全球实体经济开始造成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的急剧

经济论文2023-01-16

提升四川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财政政策探讨

提升四川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财政政策探讨, 摘要:梳理了当前四川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财政政策,分析其现状与问题,然后从财政支持层面,提出了加大支持力度、协调配置财政资源、改革支持方式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自主创新;财政政策;科技投入 中图分类号:F81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4)0

经济论文2023-01-16

论入世后企业国有资产与财务管理的财政工作

论入世后企业国有资产与财务管理的财政工作," 我国加入WTO后,入世的挑战不仅是对行业、企业,更是对政府管理方式、管理能力的挑战。WTO对政府最深刻的影响,一是促使我们更快地走向法治化;二是促使我们更快地实行政企分开、变直接管理为间接调控。作为政府综合经济管理的财政部门,应尽快建立法治化和间接化的宏观调控理念,积极研究

管理论文2023-01-26

财政分权对地方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财政分权对地方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财政分权对地方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一、前言

经济论文2023-01-16

浅析增值税的纳税筹划论文

浅析增值税的纳税筹划论文,摘要:为了帮助大家设计撰写论文,i乐德范文网论文网为大家分享了浅析增值税的纳税筹划,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供您参考!纳税筹划又称为税收筹划,是指在遵循税收法规的前提下,纳税人为实现企业价值或股东权益最大化,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自行或委托纳税代理人,通过对筹资、投资、收入分配、组织形式、经营等事项的

经济论文2023-01-16

论税收背离与地区间财力差别

论税收背离与地区间财力差别,论税收背离与地区间财力差别 论税收背离与地区间财力差别论税收背离与地区间财力差别 文章来源于教育网一、税收背离的测算理论上,税源是税收的来源和出处,有税源则有税收,税源与税收应是一致的。在税制统一的情况下,一个地区所能征得的税收主要取决于该地的税源和税收征管水平,而一个地区

经济论文202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