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3
2022-07-27
2022-07-28
2022-07-20
2022-07-28
更新时间:2024-01-10 11:36:11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2-07-23
2022-07-27
2022-07-28
2022-07-20
2022-07-28
xx年上期即将结束,一学期来,学校领导班子带领xx中人以党的_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发展要有新思想,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确立“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本着“双主体育人”的办学思路,实现了“转变一个学生,稳定一个家庭”的理想,顺利地完成了教育局年初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现将xxx年上期学校整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目标
2、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度和岗位技能工资制。每学年初,我校与任课教师均签定《竞聘上岗合同书》,对双方应承担的责任及履行的义务进行具体约定。同时,为了体现多劳多得,我校对分配制度也实施了改革,高中教师实行“课时津贴”,打破了传统的分配不均、吃大锅饭的现象,对上课多、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有较大的倾向性。我校改革从环节干部竞聘上岗开始,选拔的环节干部基本上都是素质高、能力强的人,也真正体现多数职工的意愿,使我校的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工作、总务工作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坚持“管理就是服务和指导,服务和指导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的管理理念,工作中各有侧重、分工协作,建立中心组学习制度和例会制度,集体研究、决策学校的各项工作,提出“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让每位学生快乐成长、尝试成功、健康成才。确立“双主体育人”,即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两个主体在不同层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办学思路,通过“目标管理、计划管理、规范管理、情感管理、动态发展管理”的模式,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人格,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创新意识,为教师和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发展的环境。对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制约学校发展的因素、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应解决的问题、学校发展方向、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考核等多项关系学校管理和发展的重要问题,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作用。
根据学校建立的“重大决策和关系职工切身利益重大问题提交职工大会讨论的制度”,学校定期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学校管理的重大事项,最后出台了新的系列管理措施:《教师考核方案》从教师的思想、工作态度、业务能力、工作质量、科研能力等多方面对教师综合考评,突出教学效果与学习提高、教科研的考核,使全体教师都能够紧紧围绕教学中心,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为工作的重点;《教师奖励制度》设教学能手奖、优秀教研组奖、竞赛指导奖、创新成果奖、毕业班教师奖、基础年级达标奖等十余项,鼓励教师争先创优,年终颁发奖金,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很多教师主动地承担繁重的任务,使很多原本难于开展的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各科《新课程评价标准》依据新课改的理念重新审视、衡量教师,并结合现代技术手段,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效果及学生的发展,体现了新理念下的教师评价理念。《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从班级日常管理、班级凝聚力、学生学习氛围等方面加强对班主任工作要求的力度。这些措施的出台与实施,使学校的管理目标化、规范化,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坚持落实校务公开方案和公示制度,定期召开校委会,研究决定的事项在校务公开栏或教职工会议予以通报。教职工对学校的这些措施和作法非常满意,也对领导班子十分认可。
4、学校管理工作体现三个中心——“教学中心”、“学生中心”、“服务中心”。
教导处服务于教学,成为“教学中心”,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分别负责教学、教科研及电教工作,即有分工又有合作,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学管理为重点,深化教研改革,强化质量效果,逐项落实教学任务,顺利开展各项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发挥核心作用。
政教处为“学生中心”,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制定《学生管理办法》,由班主任对学生进行量化评比。加强对班主任的管理,按《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严格考评班主任及班级。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注重特色班级的建设,初一(1)班确定了集体奋斗目标,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形成了良好的班风,被大兴安岭电视台作为典型,特别做了专题宣传报导。为了保证良好的教学环境,实行校园封闭管理,外来人员来访登记,还为每位学生制作了胸卡,要求佩带,每天值周师生及学生会成员严格检查。我校住宿学生较多,为建立良好的宿舍秩序,新制定了《宿舍管理制度》、《卫生量化评比细则》、《文明宿舍评比条件》,在教师的密切配合下,学生能够按要求去做,卫生整洁、纪律井然,使宿舍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为学生创造了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
总务处为“服务中心”,服务于教学,做好后勤及物品采购工作,校产管理清楚,物品使用、维护、损坏、赔偿制度健全,出现故障或损坏及时维护,做到各类物品采购、验收、保管、领用手续齐全。公共设施责任明确,各办公室物品管理、卫生清扫责任到人。总务处充分发挥服务职能,为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作坚实的后盾。三个中心共同协作,围绕教学中心,有主有次,共同促进学校的发展。
为了促进学校的管理,我校建立了系统的、规范的管理制度,制定了怀化四中各项工作管理办法,并装订成册。在办学方面,既有长远的规划,也有近期目标,例如:制定了怀化四中教师培训规划、科研规划、教师业务提高目标、信息技术短期目标,使学校按照规划和目标不断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教育教学管理目标
1、基础教育工作
(1)我校早在20_年就接受并通过了“普九”检查。这几年在原来基础上对各方面加大投入,经过巩固,有很大提高。在今年十月份迎接“普九”复检前又根据有关要求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自检、自查。
(2)我校严格按教育局根据国家政策制定的《课程方案》开齐、开全各门课程,班级管理严格按三表执行。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在学校的常规管理中明确规定了作业量。学校无补课、加课现象。每学期我校都根据上级安排部署,并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校历,各项教学活动都按照校历严格执行。
(3)学校除按要求保质保量地开设并完成了音乐课、美术课、体育课以外,还成立了学生活动团体:校园合唱团、学生乐队、文学社、足球队、篮球队等。学生课外时间参加这些团体陶冶了情操、培养了特长,为多方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成立“音体美”特长班,加大音体美“小三门”辅导的力度,由专业教师每天下午七、八节课对特长生进行专业强化训练,使这部分学生充分发挥特长优势,步入了正确轨道,同时也净化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环境。学校把走特长生培养的道路定为发展途径之一。我校每年一届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这些活动为校园文化生活增添了勃勃生机,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在文艺汇演中,我们尝试双语(汉语、英语)主持,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将课本剧搬上舞台,走学科文化发展的道路,展示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这种寓教于活的方式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学校体育合格率、达标率均达到上级要求。学校推行了全国第二套中学生广播体操,并开展了广播操比赛,效果良好。每年的初一、高一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就是“军训”,通过军训学生们锻炼了意志,增强了纪律观念,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4)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生命之本,我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从基础年段抓紧、抓实,在毕业年段抓紧、抓牢。按照开学初制定的计划,定期召开学年组工作会议,校领导亲临组内指导教学。尤其对毕业年段给于特别的关注,领导们同毕业班教师共同分析研究学生,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困难,每次模拟考试之后,都要及时召开成绩分析会议,同科任教师一起寻得失、找差距,总结经验,弥补不足,指明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与家长沟通,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共同培养学生,并把家庭—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有力的教育途径。在领导和老师的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下,我校教育质量正稳步提高,今年基础年级和其它学科,包括音乐、美术、劳技期末考试单课合格率均达到或超过教育局年初下达的指标。辍学率也在有关政策规定的范围内。众所周知,四中的生源和其它学校无法相比,但我校的全体教职工并没有因此而气馁,相反我们凭着顽强的毅力,团结一致,奋勇拼搏,创造了可喜的业绩。
2、素质教育工作
(1)课改:今年是教育局直属学校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第二年,在第一年课改经验的基础上,本年度,我们进行了新的思考和定位,通过深入的学习,根据我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立足点和突破口,以科研为先导,使课改向纵深方向发展。首先,从校长《关于新课程改革》的讲座拉开了序幕,接下来学校的管理人员以《教师的角色转变和学生方式的转变》、《从“大纲”到“课标”》、《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技巧》等进行了专题讲座;使教师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另外,学校还利用多媒体对教师进行新课程培训,同时印发了许多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资料,如《优质课评价标准新探》、《任务型教学教师作用初探》、《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建设》、《合作学习中“责任扩散”效应的分析及教学对策》、《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设计》、《语文阅读教学要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实施新课程,教师要有现代意识》、《走进新课程,给教师的十八条建议》等等,从具体环节上进行培训,从观念上深化课改意识。
今年的初一新生是我校历年来入学质量最差的一届,基于这种情况,我们重新组合了教师,选择了年轻有热情的教师做班主任,同时配上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把关,从抓特色班级体建设入手,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为切入点,通过倾听、悦纳、谦逊、注意、参与、商议、信心、自治、合作、正确评价等品质的培养,为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从小组合作人员的组合,到奖励机制的建立,班主任都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同时,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培训,组织相关教师反复跟踪听课并评课,评课时大家畅所欲言,共同设计,讲课者经改造后,重新补讲。在学生评教中,调整学生评价教师的条件,学生们对课改教师总体评价很高,充分感到了新课程带给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和无限的创造力,让学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2)德育:诸育德为首。几年来,在德育工作方面,我校一直在追求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改革德育的形式,丰富德育的内容,立足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科学育人。我们构建了以学生做人教育为核心,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根本,以创造教育为重点,以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的发展性教育。学校以“爱国主义”教育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线,开展系列活动,如芷江受降坊、慰问敬老院老人、国防教育讲座等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了深入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
每年举办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同学们充分地展示了绘画、音乐、舞蹈、体育等方面的才华,使其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坚持每周一升国旗仪式的教育。利用校园内的文化橱窗、班级的墙报、校报、广播站等进行了宣传报道,营造了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我校每年分两次大面积地对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资助,此项资金由教职工捐助和学校筹集相结合,每人得到资助从100。00到600。00不等,使这部分学生得以顺利完成学业,并且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更重要的是激励他们继续刻苦学习、争先创优,最终成才。
根据新课改理念的要求,德育工作的最高境界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通过学生会干部竞聘,选拔上来的学生干部工作能力高,积极主动性强,具有自主管理的意识,他们在学校的学生纪律工作、值周工作、艺术节比赛和汇演等各项工作中发挥了充分的作用,达到了学校学生工作学生自主管理的新境界。
努力探索,大胆创新,确立了德育工作目标,张榜上墙,构建德育工作目标体系,落实工作管理模式,使德育工作形成系统化、规范化。将德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之中,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学校对学生进行“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坚持值周工作,形成特色:领导带班,分楼层师生齐抓共管;楼外有负责校园管理的班级,对自行车摆放进行了规范化管理;另外,设置礼仪标兵,每天早晨、中午迎接师生的到来。通过值周检查,及时表扬先进事迹,批评不良现象,使学校保持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班学生进行评定,并将此成绩记入班主任的年终考核结果。还对学生进行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测试”,现在我校学生行为较为规范,达到上级要求。学校无犯罪现象的发生。
(3)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教师的管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本学期,学校把工作重心放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党政一心,群策群力,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
在教师中开展“查、摆、议”活动,以“教”长师德、以“学”养师德、以“规”约师德、以“标”导师德、以“赛”极师德、以“情”化师德、以“案”警师德、以“惩”纯师德。提出了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上进,乐于奉献;公正、诚恳,具有健康心态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考核中继续实行师德修养一票否决制。
在教师的培养上,学校本着为教师的成长搭台子、铺路子的目的,把学校办成教师终身学习的场所。继续坚持每两周一次的政治学习,把握新时期教师的使命,从而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每位教师都能够正视自身的价值,形成“教师社会观”及健康的“职业观”。学校要取得飞跃式发展,关键在于创建一个有效的“学习型组织”,培养大批学而不厌的教师,使他们能够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不断增强创新意识,以满足全社会对高质量教育的迫切需求。让教师成为学习型教师,实行全员学习、终身学习、鼓励自学,专门印发了自学笔记,便于教师记录、整理学习内容。校长亲自给全体教职工做了题为《创建学习型学校,做学习型教师》的报告,投入了大量资金订阅和购买图书,为教师学习创造条件,营造了民主、开放、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狠抓师德建设的同时,学校把重点放在了教师培养及业务水平的提高上。现在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已达100%。平时业务校长及教导主任对教师进行推门听课,及时指出教师的缺点和不足,帮助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管理人员深入教研组与教师们共同研讨、共同把脉教学。
本学期进行了“点名制”公开课(即前一天下班前通知某位教师出课,第二天这位教师登台讲一节公开课,然后全教研组对其进行评课),在校内一度掀起了“备课热”、“听课热”、“评课热”。历时三个月的点名课给全体教师创造了登台的机会,使每位教师的业务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相同学科、不同学科、初中高中交叉听课,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共同提高。尤其是非课改教师听了课改教师的授课后,教育观念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并自主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
本学期我校制定并实施了“名师培养计划”,鼓励教师承担不同级别的科研课题,并对已开展课题研究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双重奖励。目的是促使教师由传统的“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在这一点上课改教师表现尤为突出。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在备课组长组织下完成了必修一必修二的语文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业水平有了显着的提高,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弥补不足。现在将学期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 工作目标
(一)教学方面
顺利完成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和衔接,帮助学生了解新课标的要求,掌握基本的高中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和浅层次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大阅读量,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为高中语文奠定学科知识基础,形成学科思维。
(二)教师方面
1、通过校本教研,互相听课、评课,探索、总结适合本校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教法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形成老教师不断学习提高,年轻教师快速成长的良好氛围。
2、苦练基本功,熟练驾驭课堂,努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增强对学生的管理能力。
3、培养和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平时多收集资料,多反思教学,多写论文,尽量争取发表、获奖。努力争取开展科研课题研究。
二、工作原则
以新课程标准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虚心请教,团结合作,资源共享。
三、具体工作任务
1、按教务处和教研组安排,每月每位教师上一节公开课,互相听课,互相探讨,共同提高,和谐发展。
2、多学习与新教材相关的课程、资源,掌握新教材的教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3、根据教学实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分解各个单元资料收集'教案、学案的编排任务,由主备人认真进行一备,组织备课组活动的二备。
4、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工作,督促检查并登记备课、上课、辅导以及批改各类作业情况。
5、做好每次考试的质量分析,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和调整教学对策。
6、确定集体备课活动的中心发言人,围绕中心话题,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
7、不断积累科研资源(论文、课件、精品教案)。
8、积极撰写论文,尽量争取获奖、发表。
9、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力和水平。
10、根据年级组安排,做好培优辅差工作,扩大优生面,减少差生面。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我校切实有效地搞好校本课程开发,提高学校和教师的课程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体现我校的办学特色,通过全体教师和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我校的中国象棋个人赛已经圆满地结束了,现将本次竞赛总结如下:
一、本次竞赛采用了中国象棋竞赛规则,从而使学生对本项活动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全体参赛队员能够遵守竞赛规则,真正做到了落子无悔,使他们从小养成了良好的棋风;
三、在比赛中多数队员能够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审时度势,力争下好每一着棋;
四、通过比赛可以看出,一部分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中国象棋基本功,竞争意识较强,充分显示了队员们的顽强的意志品质;
五、通过比赛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男同学的兴趣浓于女同学;六、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面积全体学生,尤其要激发女同学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他们的逝世技艺;
七、通过平时教学与竞赛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反思,不断改进教材和教学方法;
八、学校要经常开展团体竞赛,提高全体学生的棋艺水平;
九、对学生要加强基本技能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竞赛水平。
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年又将过去。回顾这一年,在领导的关心、同事们的帮助及自己的努力下,我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积极完成各项任务。在此,把这学期的工作稍作总结,也为这一年的忙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同伴互助,资源共享
由于地方与学校课程教材没有参考书,老师们备课时经常要收集大量的资料,教学难度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同伴间的互助尤其重要。更应相互切磋,互相交流。在这点上,大家做得很好,一个个学而不厌,潜心钻研,经常与组内的骨干教师交流教学方法,共享教学资源,确实让人感动。
二、深刻反思,共同进步
具备一点反思能力,是每位教师的必修课。针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如“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地方课程的活动性、整合性、评价性的三条原则”以及“落实地方课程的多元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老师们认为,本课程可以不进行书面考试,但要加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性评价。相关教材可以设计多种形式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或反思。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的参与记录、学生自己的自我报告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其目的不是给学生评分,而是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进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促成课程目标的达成。本课程评价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因为倡导评价目标先行的原则,所以,需要教师在上课前,结合课程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评价目标的分析与准备,设计评价形式及评价标准。
三、物化成果,不断完善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我的努力,我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别人相比,我的收获甚少,也还存在许多不足,如对课程的研究还欠深入,教学成果寥寥无几,但我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地方与学校课程一定能取得长足的发展。
校本课程不仅仅是新课程改革中一门新兴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观,更是一种学习观,这种观念对各门学科课改的推进,对素质教育的促动有着深远影响。我校的校本课程在不断的调整中日趋完善,以便能更好的展示“爱心建构民主教育,和谐促进师生发展”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学习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领导重视,健全机构,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
(一)、先行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及校本课程开发组。
组长:马校长
副组长:董校长、李校长成员:校委会成员
校本课程开发组:中学以年级组为单位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组
小学以各校委会成员为核心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组。
(二)、研读理论,寻找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以及学生的适应性。”建构包含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课程的一种国家课程计划框架,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
3、校本课程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形成特色的关键,是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科研意识增强的有效途径,同时还会推动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前进步伐。
(三)、权责分明,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
权利与责任:
1、校长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第一责任人,并积极引导全体教师更新观念,投身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2、教导处负责校本课程的日常管理工作。
3、教师有权利选择课程、学生有权利选择课程和教师。组织与制度
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由校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及社区人士构成,负责审定校本课程的开发项目,形成开发指南和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原则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
3、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原则
4、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的原则
5、提高课程的适应性,改进课程质量的原则6、生成性和统一性相结合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与评价
管理体制
1、学校建立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课程资源分析评估,课程规划与审议、课程计划管理的执行,评价以及教师校本培训工作。
2、学校教导处负责校本课程开发的日常管理工作,通过听、评、查、访等形式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实行月查并纳入过程绩效考核。
3、学校建构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教师的工作业绩与结构工资、评先晋职相结合,成绩突出者学校予以奖励。
评价机制
1、课程评价:建立以教师评价为主,校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主要是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课程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诊断评价,并不断完善。
2、教师评价:建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意见和学生反馈意见为主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师开发的'项目,《课程纲要》教案、课堂组织的效果和教学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此激励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同时提倡每个教师建立成长记录袋。
3、学生评价:建立以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四结合的评价制度。注重过程评价、发展评价,以此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促进其不断进步,最后的评价结果并入学生毕业证发放管理。提倡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
(四)、广泛研讨,确立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目标。
1、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借助一个周期的“开发、实施、观察、反思、再开发”探索、试验、研讨提炼、总结经验,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地域风采时代特征,力求让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踏上开发——运行——管理——评价的良性循环的轨道。
2、学生发展的目标
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打好基础:具备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强健的体魄,以及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过硬的生活技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生存本领。
3、教师发展目标
教师通过开发校本课程,提高课程意识和开发能力,拓宽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和谐人际关系,增强合作意识,激活探索热情,触摸时代信息脉搏,促进自身专业水平提升和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4、学校发展目标
通过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生成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新的增长点,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争创市级模范学校。
二、选修为主,必修为辅,科学规划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我镇校本课程根据学生的需求、教师的现状,学校的资源、地理条件的分析拟定开发人文素养、健康素养、科学素养、审美素养、生活技能五大类结构的校本课程,分成必修和选修两在板块。以学生发展为本,立足于我校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为校本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努力做到把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倡导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使学生摆脱学习的疲惫感、倦怠感。
注重中小学课程内容的衔接,尽可能避免同内容的重复开发,即使有也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注意侧重点的不同。
必修以全县统一的环保教育、国防教育等专题教育为主要内容,分班进行。
选修以“土家文化进校园”这核心内容,实施具有我镇独特特色的土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课程资源开发,以教师分组开发教学资源——教师根据资源进行课程发布——学生选课——年级组宏观调控——组织实施——学校考核为基本实施模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学生应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研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精神价值观的教育,并发展自己的个性。
三、研修导向,积极实践,崇尚落实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效。
我镇自进入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以来,在县研修部门的指导下,先后进行了两次县级的现场研讨活动,市级优秀校本课程“土家吹打乐”、县级优秀校本课程“土家撒叶嗬”等的涌现为我镇的课程导向做出了指引,保障了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根据校本课程的特点,实践探讨是检验校本课程开发是否有效的唯一途径。因此,中心学校确立以县级优秀校本课程《撒叶儿嗬》为蓝本,各小学以各校县级优秀校本课程为蓝本,用实践检验其它课程内容,不断丰富、扩大具有我镇特色的校本课程阵容。
我镇校本课程开发的每一内容都必须通过学校研讨——学生选择——学校考核三关,才能说明这一内容是一次成功的开发。
1、学校研讨。由课程开发教师小组报送课程说明以及课程纲要,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进行集体研讨,充分论证其可行性,决定其是否参加课程发布。
2、学生选择。由课程开发教师小组精心组织课程发布形式及内容,吸引学生积极加入。学校根据学生参与数来确定该课程是否有开设的必要。
3、学校考核。课程进入实施一定时间后,学校领导小组深入学生活动中,通过访谈、量化等多种形式了解课程实施的实效,根据考核成绩决定该课程是否有效。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开发的课程,它是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兴趣,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自主开发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校以学生的发展为指导思想,主要进行了手工折纸和陶泥陶艺教程,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落实校本教研制度
学校组织并确定研究资料,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学研究活动。如:教学年会、论文交流、教研论坛、专题讲座、专家报告。教学分析、课例展示、专题研究、教学工作阶段小结。
其次是“课的研究”,课的研究始终作为我校教学研究的中心活动,包括教师的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的全过程的研究,其中教师的备课和说课作为组内教研活动的重点。学期内由各学科分管主任对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对典型的课进行专题分析和指导。
二、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
教师要构成读书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我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构成一种新的教师职业合理方式,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水平的提高,本着以上宗旨,学校具体做法如下:
观念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首位的。观念是行动的灵魂,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所以,在校本培训中我们把打造新课改理念放在了学校课程改革实验的首要位置。
三、以崭新的教师评价,鼓励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提高。
在新课改中做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教学评价也应建立起一种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为目标的评价新模式。
我们认为:新的对教师评价模式,要以事业心、职责感为核心,引导教师结创新精神和探索本事的偏爱和关注,新模式应强调教师评价的建设性和激励性,尤其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所以,我校将“建立以教师自评为核心的教师评价”做为新课改一项重要任务。
总之,课程改革任重道远。教师则是课改成败的关键,所以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对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长抓不懈,才能为课改供给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
根据肥城市教育局教育教学改革有关精神,我校于近期对我校的校本开发与实施进行总结,现将做法具体总结如下:
一、认真把握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课程目标:努力构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强化办学特色,使校本课程更具合理性、科学性和适应性。
2、学生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突出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丰富学生的自然、社会常识,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教师目标:培养教师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教育意识。激发教师的教育潜能,积极参加学校课程开发的实验、研究。鼓励教师在科研中求发展,在科研中求创新、在科研中求成长。发挥教师在教科研及教学中的主人翁精神。
二、遵循校本课程开发基本的原则
1、兴趣性原则。强调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学生的需求,突现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每学期的开学初对各年级学生进行调查,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以此作为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重要依据。
2、综合性、合作性原则。新课程强调课程整合,课程的综合性育人功能,因此校本课程在综合分析、筛选后形成的校本课程资源,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从面思考问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实践性原则。注重改变以前学科偏重书本知识、结论性知识的现状,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形成,重视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的体验,因此,开发和实验的课程要实现这一理念,让学生深入自然、社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因地制宜,建立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从无意识到有明确目标,从单个走向多元,从片面到全面系统形成自己的体系的过程。根据现在条件及学校特点,因地制宜认真发掘,充分利用,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我们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开发实施。
1、人才资源方面的开发利用。我们学校有一批非常优秀的人才,我们利用他们的特长,组织活动,直接实施有特色的校本教育。我们深刻认识到人才是校本与课程的富矿,他们本身就是很好的课程,学生们从他们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其次通过组织活动,进行实地考察教育。
2、硬件资源的开发利用。利用我们美丽的校园进行美的熏陶与感染,组织学生建设校园、保护校园、欣赏校园、描写校园,让学生们爱校园,发展与母校的情感,培养责任心。充分利用图书馆进行阅读,利用校史展览管进行教育,利用升旗台进行国旗下的讲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品质道德教育,利用校园展示栏、展示牌、标语等进行各项专题教育,充分利用这些固定的“硬件”永久性地对学生进行影响与教育。
3、加强校本培训。课程资源的极大丰富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有利条件,但是我们要想使任何一个课程资源都能发挥它的最大功能,教师先进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的确定更是发挥课程资源最大功能的关键所在。
为此,学校通过两个方面加强校本培训,
一是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基本理论,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二是由学校骨干教师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的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
4、内容简介,学生选择。校本课程的开设能否正式走向课堂,凡是开设校本课程要向全体学生介绍所要开设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自主选择。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选择,既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先进教育理念,又给教师增加了开课的压力,促使教师认真开发校本课程,不断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质量。
5、认真进行评价。评价包括两个方面: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
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
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
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
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
(2)对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
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
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
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为主,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体会。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我们深刻体会到:
1、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校内外资源,积极探索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的新途径。
2、开发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可选择性的校本课程有利于满足学生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自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使学生基本素质日臻完善,精神和思想自由充分生长。
3、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促进教师成长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对校本课程进行设计、实施、反思的过程中,必然会促进自身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发展,有利于教师精神境界的提升。
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反思与建议
虽然我们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收到丰硕的成果,但是在研究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1、如何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并处理好与其他两类课程的关系?
2、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的主动性?
3、现已开设的校本课程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的学生,有的学生有更新的需求。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校也有具体的解决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加大经济上的投入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开发出更多的课本课程来完善课程体系,合理地利用课后的时间来完成校本课程的教学。
本学期的校本课程,我们主要针对学生各学科学习中,让学生通过剪纸绘简笔画,知识竞答、演讲故事、手抄小报等形式。宣讲霍元甲等爱国武术家的故事,学习他们练武强国,以武卫国,以武耀邦的爱国精神,让学生处处体会到武学的博大精深,武学的爱国情绪,从而勉励他们从小树立为国争光的思想境界,达到“以武 ”的作用。
一、贯彻新课改精神,进行学科整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改方案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为国家必修课程,又增加了两门课程:技术、人文与社会,这是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通过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命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了全面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适应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紧密结合,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奠定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二、关注社会生活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有益的.社会调查活动,使文化课知识得到有益的应用。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存在于他人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生活感。这种现实感、生活感的获得与体验,是其存在和生活的直接目的。在处理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进程中,逐步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研究生活、研究世界。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个期望,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挖掘素材,提出有实际社会意义的研究性课题,来探索和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三、重视活动课程的引导,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使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精髓在于“实践”二字。学生在校期间,大量时间用于课堂师生的交流活动,而自主动手的机会偏少。随着综合实践活动广泛的开展,拓宽了学生动手的空间,为学生自主动手、独立制作、体现个性化特征的设计提供了时间的保障。本着为全社会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理想的建设人材的目标,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很有必要。利用有限的工具、场地、时间,使学生动手机会得以落实,使学生能在课堂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简单的作品设计和制作过程,精心制成了许多的精致作品,展示了新一代学生的风貌,使执教的教师们欣喜地看到祖国花朵的聪颖和才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武修身,做人,报国”是我们不变的追求。我校以“体验武术,快乐成长”为核心的特色化教学模式,以课程改革为纽带,统整学校教育内容,以武术促德、智、体和谐发展,达到“辅德、益智、健体、促劳、尚美”的目的,相信我们会在充满音符的万里工空中飞得更高、更远、更有力。
本学期,我担任一至六年级六个班的地方课程教学,根据地方课程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经过一学期的地方课程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以生为本、共同成长
在小学地方课程教学中以生为本,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读懂学生,
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共同成长的平台。学生在学习中既能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增长智慧,又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发现的惊喜和成功的快意。
二、注重资源,丰富课程
地方资源是地方课程赖以实施的重要条件,地方资源也是地方课程显现自己特色的重要依据。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课程资源,有了丰富的资源,地方课程才可能是丰富多彩和生动活泼的,小学生学习才可能有更多的收获。因此,更换、替代和丰富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是地方课程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适当的方式,收集当地有特色的课程资源,将它们充实到课程中来,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成效。
三、以理念为先导,以学生发展为终极目标
在使用和实施地方课程时,我注重课程理念的学习和理解,注重学校—家庭—社会的
结合,避免直接进入教育活动,无视理念的现象。不能只关注课程的形,忽视课程的神,课程的内在本质是课程的神,课程的神就是课程的理念。因此,在本课程教学时,注意了解地方课程的基本理念,并努力地理解和认同,并将这些理念贯彻于课程实施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创造性的使学生读懂地方课程,学会地方课程,并使课程产生实际的成效,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服务。
在注重课程理念的同时,注重课堂教学质量。质量取决于课程,在地方课程教学中,我认真分析课文、整理思路、备好课、做好课件(每节课)、上好课、地方课课件中有设臵语文、数学、科学、地理、音乐、军事、工业、农业、医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特别是有关发展新农村建设、经济建设的课文重点讲解。在注重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我更注重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学校课程发展的终极目标,发展根本指向是老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