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农业发展策略研究

更新时间:2023-02-02 17:26:07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收藏

[摘要]中部五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业的 发展 对全国 经济 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论述在崛起背景下发展中部农业的重要意义,继而分析中部农业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部崛起 农业发展 路径选择

一、大力发展农业是中部崛起的必然选择

大力发展农业,是中部崛起的必然选择,这是由中部的 历史 、地理、人文、资源禀赋等实际情况所决定的。促进中部地区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1.是解决中部地区“三农”问题的根本所在。

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没有 农村 的社会稳定,就没有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没有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安康富裕。中部五省“三农”问题十分突出,农村目前普遍面临农业发展基础条件薄弱、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发展缓慢等问题 ,促进中部地区农业发展是解决中部地区“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2.是促进中部崛起,缩小地区差异的重要保证

中部六省居我国腹地,幅员辽阔,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产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2008年中部六省主要农产品的粮食产量占全国31.6%,油料产量占全国的40.7%,棉花产量占全国的33.5%,猪、牛、羊肉产量占全国的31.8%,水产品产量占全国的17.6%。中部六省输往省外的粮食占全国省外粮食输出量的 50%以上 ,相当于全国近5亿人的口粮由中部地区提供。中部地区 工业 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也要以农业为基础,因此,农业的发展部不仅是中部地区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的关键,而且对于缩小要缩小东、中、西部差距,协调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3.农业是实现社会稳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重要保证

二、中部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中部地区由于地理条件,历史因素的限制,生产方式仍然停留在传统耕作方式,集约化的生产方式还没形成,劳动生产率低,农业生产规模小,基础薄弱,综合生产能力较差。农产品加工行业,农产品加工停留在初级阶段,附加值低。

2.农业科技水平低,农民整体素质低。

3.农村剩余劳动力庞大,人口转移困难重重。

据农业部测算,目前我国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按经济增长和城镇化的速度测算,我国每年大约可新增1000万个就业岗位,其中 800~900万个就业岗位可用于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按照这样的速度,至少需要50年的时间才能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转移出去。在拥有9058万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中部六省,如何对这些劳动力资源进行转移是其面临的巨大困境。

三、中部农业 发展 的路径选择

1.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中部地区要在特别注意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的基础上,抓好农业优势产业链的建设,推进优质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打造一批优质农产品知名品牌和龙头 企业 ,从根本上提高农业 经济 效益。加快推进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流通,把中部地区的农业资源优势尽可能地转化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实现农业产业化和 农村 工业 化的良性互动,走农业精细化、规程化、工业化、科技型、内涵型的 现代 化农业发展之路。

2.努力提高农民 科学 文化素质,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中部地区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科技进步与实用水平和推广应用的程度。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培育与推广,提高科学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研究,在农产品加工、储运、保鲜、包装等环节大力采用高新技术;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 教育 ,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文化水平;以培养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型村干部为重点,通过系统培训,提高他们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和能力。

3.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农村人口转移的渠道,减少中部地区农业人口。

目前我国仍旧维持着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土地制度、教育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使得进城农民的的子女入托教育难以保证;他们自己则因劳动收入低、时间长、几乎不享受社会保障,难以保护自身业已形成的人力资本和进行人力资本再投资,这些给农民进城增加了直接的成本和心理压力。因此,要为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研究制定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培训的政策措施,消除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帮助中部地区建立完善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培训计划,加大中央财政对中部地区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的劳动素质和技能,促进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总之,中部地区在国家大力支持下,要积极利用自身优势,结合本地区农业特色,扬长补短,努力解决好“三农”问题,把农业和工业统筹起来,使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相协调,城市和农村的建设相协调,形成二者相互促进的发展机制,从而实现整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飞跃。

参考 文献 :

[2]胡文海.崛起背景下的中部地区农业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7.9.

[3]朱建文.中部地区农业的崛起与农村成人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04.4.

[4]夏兴萍. www.gx-info.gov.cn 2007-3-29.

推荐阅读:

  建立和完善我国农业支持与保护体系的对策

  美国学者对中国近代农业经济的研究

  论农业政策与经济利益转移的评估

  资本农业引领中国农业现代化走向光明前景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两岸协同发展之探讨

  含制度、技术因素的农业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分析

热门标签: 中国经济
中部农业发展策略研究.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试析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未成年人的程序适用研究

试析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未成年人的程序适用研究,论文摘要 程序法如同桅杆顶尖,对船身最轻微的运动也会做出强烈的摆动。可见,程序正义举足轻重。近年来,中国的法制化进程不断推进,程序法再次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一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规范公安机关及其民警履行治安管理职责的重要法律。其对未成年人也

其他论文2023-01-21

浅谈“后奥运低谷效应”和应对的策略

浅谈“后奥运低谷效应”和应对的策略, 2008年奥运会结束了,奥运经济如何走向? 内容摘要: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结束,我国的奥运情结愈发浓郁。但奥运经济在促进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暗藏着负面影响,即后奥运低谷效应。本文阐述了后奥运低谷效应的涵义,并结合近几届奥运会主办国的经济状况分析了后奥运低谷效应产生的原

其他论文2023-01-21

新经济社会学的中国研究

新经济社会学的中国研究,拙著《迈向 中国 的新 经济 社会 学:交易秩序的结构 研究 》(后文简称《迈向》,已由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中心任务,是研究交易秩序的结构。建构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学只是该项研究引申出的一个结果或副产品。书名的倒置与出版者的意愿不无关系,但事实上它也的确把在中国建设新经济社会学

经济论文2023-02-06

浅谈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文献

浅谈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文献, 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资本市场中的有效市场假说问题展开理论评述。由于学界对这个问题争论颇多,逐渐形成两种理论假说来解释实证结果,由于一些与CAPM模型预测不一致的异象或迷,80年代后又由此产生一些争论。 【关键词】有效市场假说;股票收益;账面市值;成交量 一、引言 有效市场假说

其他论文2023-01-21

新气候经济学

新气候经济学,最近,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对全球变暖证据的最新评估表明,科学家比此前任何时候都要确定人类活动——主要是燃烧化石燃料——正在引起气温和海平面升高。近几年来,一系列极端天气事件——包括纽约和新泽西的飓风桑迪、中国的洪水和美国中西部以及俄罗斯和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旱灾——造成了严重伤害。上月,墨西哥经历了

经济论文2023-02-06

中国地理学研究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

中国地理学研究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获得了辉煌的成就,地理学也如此。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们面临的自然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及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这种变化向地理学提出了一系列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实际问题。地理学家充分利用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地理学家组织和参

其他论文2023-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