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5
关于2023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通用3篇)
2023-06-09
2023扫黑除恶督导组 2023关于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反馈问题的整改报告
2023-03-06
2023-03-05
2023-03-12
更新时间:2023-11-26 10:27:27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3-05
关于2023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通用3篇)
2023-06-09
2023扫黑除恶督导组 2023关于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反馈问题的整改报告
2023-03-06
2023-03-05
2023-03-12
面向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的快速发展与化学化工学科交叉融合的重大需求,重点研究化学和化工关键基础数据库的构建及机器学习算法的建立与优化,人工智能在功能分子设计、化学反应与测量、以及系统工程等领域的应用,为功能分子设计与合成、材料结构的快速鉴定、化学反应预测、化工过程优化以及人口健康相关领域,提供完备的基础分子和材料数据库以及高效、智能、专一性强的机器学习算法和化学新认知和新理论。
围绕机电装备功能集成化、性能极端化发展带来的挑战,重点研究复杂机电系统多学科集成,机器人化智能装备基础,核心基础件的高能效、高性能、低噪音和长寿命设计,极端服役环境下装备可靠性与智能运维,精准成形制造,超精密、超高速或超强能场加工,高性能装配与数据驱动的智能制造系统,多维多参数测量与微纳制造,为创新装备制造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奠定基础。
面向我国农林剩余物规模化转化与利用的重大需求,重点研究木质纤维碳水化合物复合体结构屏障高效降解与组分清洁分离策略,木质纤维组分分子定向重组与功能化机制,木质素高效分离,降解及构效关系基础,林木次生代谢产物的高效合成及分离,林木特异次生代谢物及林木纤维合成林源蛋白的生物反应器设计与功能评价,优质安全与功能型草产品加工调制的生物学基础,为农林剩余物高效利用和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摘 要:城市的数字化建设是推动社会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构建和谐社会与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手段;阐述了天津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思路,提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采用的主要方法以及数字化城市建设的基本框架与思路,分析了数字化城市建设的主要系统功能,并对数字化城市建设中的评价考核机制及其存在的缺陷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天津数字化城市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管理;评价考核
中图分类号:P208
天津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经济商贸中心和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城市的数字化建设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建设和谐社会与节约型社会的强大引擎。
数字化城市管理,不仅提升了管理工作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同时也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整体水平,为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
数字化城市的建设可使城市资源、地理、经济、人口、社会综合事务、生态环境等实现数字及网络化、虚拟仿真[1]和可视化的表现,不仅可使城市规划更科学、城市管理更高效、资源配置更优化,而且有助于解决传统城市管理中的各种复杂问题,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一)坚持强化国资国企党的建设引领。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制定《市^v^落实政治要件台账工作指引》,截至目前,共纳账管理政治要件69件,开展集中学习和传达共52次,落实跟踪督办35件。出台《关于市^v^班子成员定点联系企业服务群众工作的若干措施》。召开20_年市属国有企业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会,完成20_年度党建考评纳入综合考评工作。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成立了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实施《市^v^党委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市^v^党委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工作安排》。20_年全国资国企系统共举办专题培训167场,培训13650人次。开展“邀您读党史”活动,共向全系统9674名党员赠书28285册。结合“为民办实事”活动,在市国资国企系统入开展“党旗在国企基层一线高高飘扬”行动,共开展了365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其中市^v^党委班子成员挂点6项;共开展志愿服务10177场,共有33016名志愿者参加。其中市^v^党委牵头的“百年奋斗路,光影颂征程”东莞市百场红^v^大展映志愿活动形成良好社会影响。全面落实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回头看”。全面对照^v^^v^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逐项对照20_年市委组织部及^v^联合提出的60条全市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重点任务措施,重点从“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情况”“对标检视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工作成效”“破解难题补齐短板的要求是否落实”“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情况”“高素质专业化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建设成效”“对标检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效”“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是否压紧压实”七个方面对标检视。坚持把党的领导融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把党的组织内嵌到生产经营各方面。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推动12家市属国有企业完成党建入公司章程。拟定《市^v^党委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_—20_年)实施方案》,印发《市^v^系统20_年党建工作要点》,深入贯彻实施党支部工作条例和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协助做好中央、省、市“两优一先”人选推荐工作,组织开展市国资国企系统“两优一先”评选。抓实“一企一品”党建工作品牌建设,开展“我的企业史”活动,打造市属国有企业党建教育培训基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集中开展学习,完善规章制度,落实谈心谈话。
(二)全力推动落实国资国企改革重点工作。科学筹划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蓝图。明确“十四五”时期一年、三年、五年等3个时间段的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任务部署。同时,紧密围绕“三年破万亿”目标,分级额定国企发展阶段性目标,着力打造“千亿”“百亿”国企阵列。全力打造平台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领导关于“‘十四五’期间要力争形成1-2家市属国有大型综合性平台公司、1家创新投资+产业投资平台公司,立足于全市的发展,发挥招商引资、创新投融资等作用”的指示要求,结合市属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及企业战略性重组等推进相关工作。优化国有资本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根据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总指挥部有关部署,由委主要领导率队先后到谢岗、塘厦等产业基地所在地,与镇主要领导班子成员深入交流对接,就市镇密切合作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形成共识;统筹指导市属国有企业结合基地建设情况和企业业务实际对接全市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拓展数字经济和新能源领域布局。一是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市经验的基础上,梳理盘点市属国有企业的信息化资产,高起点筹划组建数字经济发展集团,按照精简原则选好配强班子团队,遵循市场化原则开展运营,立足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抓紧承接数字政府项目运维运营,与知名数字企业开展合作,积极开拓数字经济市场。二是按照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开展以市属国有企业为主导的光伏产业发展规划研究。
(三)提高市属国有企业市场化竞争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立国资招商工作小组,指导各市属国有企业谋划形成20_年度、三年、五年的项目库。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截至8月26日,我市需进行公司制改革的4户企业已全部完成公司制改制工作。统筹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及经营性国有资产移交划转。完成部分经营性资产的移交划转及转企改制工作,并进一步实施资源整合。着力提高证券化水平。推动东莞银行、东莞证券加快上市。建立市属国有企业上市后备企业库。
(四)不断提升国资监管水平。强化经济运行监测效能。成立了国资系统国资经济运行监测工作组,每季度制发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报告,从企业财务、风险防控、大额资金使用、重大项目落地、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助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市属国有企业纳统工作。积极与市^v^对接,共同研究加快推进市属国有企业纳统工作,争取更多市属国有企业纳入“四上企业”。目前有63家市属国有企业已“纳统”“入库”。做好企业产权登记工作。对占有、变更和注销产权事项严格审核把关,按程序进行报批、备案。健全国资国企监管制度。全面梳理委的监管事项,出台《东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事项清单》。出台市属国有企业投资监管制度。发布《东莞市市属国有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和《东莞市市属国有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20_年版)》,促进市属国有企业规范投资决策行为。出台《东莞市市属国有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弥补市属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监管的空白。督导监管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出台《东莞市市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办法》《东莞市市属国有企业商务招待管理办法》。按照内部审计全覆盖的规定,抽调人员并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对市属一级企业开展年度常规内部审计工作。推进国资国企法务指导工作。严格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和制度文件的规定,并综合考量委顾问律师对修改的章程出具的法律审查意见书,完成对市属国有企业章程修改的审核共21次(含12家市属国有企业党建入章),确保每次章程的修改内容不存在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情形,程序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按照《东莞市市属国有企业重大事项清单管理制度(试行)》的要求,对市属国有企业涉及金额超过1000万元、对企业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进行备案。
(五)着力激发市属国有企业人才队伍活力。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做好国有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换届工作。进一步规范重点市属国有企业非市委管理人员任免备案工作。建设高素质国企人才队伍。落实百名博士党政国企人才计划,已公开招聘选拔30名博士,其中19名博士已试用期满正式任职。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研究出台《东莞市市属国企创新发展容错纠错实施办法(试行)》,建立容错事项清单管理制度,分批分类制定容错清单及负面清单,在三家企业试点推行,着力激发、保护国企领导干部创新创业的热情和干劲。持续完善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和激励机制。正式印发实施《东莞市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评价办法实施细则》。稳步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相关工作。圆满完成14户市属国有企业上年度(20_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清算工作。指导企业同步编制20_年度工资总额预算方案,完成对各企业预算方案的审核、备案工作,对各企业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测。
(六)大力推进镇(街道)属企业改革工作。全面摸清镇(街道)属企业资产监管现状。到32个镇(街道)实地开展镇(街道)属企业资产监管情况大调研,摸查镇(街道)属企业改革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指导镇(街道)加强镇(街道)属企业资产监管、稳步推进镇(街道)属企业改革,形成《关于东莞市镇(街道)属企业资产监管情况的调研报告》。加强组织统筹力度。成立镇属资产指导管理科,统筹指导镇(街道)推进镇(街道)属企业改革工作。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对接,全力协调解决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困难。与市市场^v^联合出台《镇(街道)属企业改制登记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打通镇(街道)属非公司制企业公司化改造的“绿色通道”,为镇(街道)属企业改革提供实操性业务指南。深入指导各镇(街道)开展清产核资和公司化改造工作。经各镇(街道)核定纳入清产核资范围的镇(街道)属企业,均已由中介机构出具清产核资报告,镇(街道)属企业委聘中介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全面完成。推动市镇村三级合作。我委牵头组织市属国有企业到镇(街道)走访洽谈,加强与镇街的合作对接,推动市镇村资源、资产、资本联动,探索市镇村合作新路径取得初步成效。
(七)加强国资国企安全生产监督和信访维稳工作。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安全生产工作,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一线三排”。召开3次党委会、1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传达学习^v^^v^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召开5次党委会,研究解决安全生产相关的重点难点问题。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委主要领导与市政府签订《东莞市20_年度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责任书》。同时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层层压实责任。编制《东莞市国资系统20_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组织召开20_年全年、20_年上半年、20_年全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会议、新《安全生产法》宣贯会议,及时向市属国有企业印发转发上级政策文件,及时研判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在春节前、两会期间、“五一、端午”假期、“七一”“国庆”等重大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时段进行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督导检查,通过采取查阅资料以及现场检查等方式,深入到各企业工业园、公交站场、轨道站点、施工工地、生产车间、出租物业、住宅小区实地检查,听取企业安全生产阶段性工作情况汇报。各市属国有企业全年无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履行信访工作责任。开展“暖心接电接访”活动,及时受理、办理信访平台工单。
坚持以^v^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党对科学基金工作的全面领导,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握新时代科学基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抓住科学研究范式变革新机遇,以深化科学基金系统性改革为动力,以夯实创新人才队伍基础为根本,以构建理念先进、制度规范、公正高效的新时代科学基金治理体系为目标,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着力培养创新人才,营造良好学风,持续深化国际合作,促进成果应用贯通,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基础性、引领性和支撑性的独特作用,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为进一步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努力创建具有远安特色的城市管理模式,根据国家_《关于加快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及省、市关于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意见,结合远安实际,特制定远安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增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出发,积极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合理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和监督管理体系,理顺城市管理部门职责,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应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建立政府监督指挥、部门协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各有关方面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相互配合的城市管理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为民办实事的原则。把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努力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优美、洁净、舒适、有序的人居环境作为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2、提升效能、全面协同的原则。城市管理面广量大,实现城市管理中问题的发现和处置的高效、敏捷,必须强化统筹协调、各方协作的工作机制和管理与技术创新相匹配的互动机制,优化城市管理流程,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运转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快捷、优质的公共服务。
3、统一标准、整合资源的原则。按照_有关行业标准,采用 万米单元格管理法 和 城市部件管理法 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利用 GPS(全球卫星定位)等多种信息技术,统一信息系统建设、单元格划分与编码、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地理编码制定,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兼容性、开放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整合现有城市管理资源,对人员、设备和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高城市管理效
能,避免重复投资建设。
4、科学实用、信息共享的原则。结合我县实际,突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科学性、实用性,注重创新、注重实效,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管理效益。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要与城市其它监管系统相互衔接,实现技术数据共用、信息共享、相互移植。系统预留接口,方便升级换代。
二、工作目标
16 年 5 月份初步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进入试运行;8 月份通过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验收。
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重点围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市政公用、城市秩序等公共服务领域内,建立较为完善的城市管理信息采集主动及时的发现机制、问题解决快速精确到位的处置机制、职责分明监督有力的综合评价机制以及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新模式将城市部件分为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地、房屋土地及其他共七大类 99 小类;城市事件分市容环境、宣传公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市政公用设施、房屋建筑及其他共六大类 65 小类。
首批实施区域覆盖远安主城区 平方公里(东到环城路、南到安泰大道、西到鸣凤山路、北到新利公司)。
三、工作任务
(一)建设应用系统
1、城市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建设。⑴单元格划分。以万平米为基本单位,由专业测绘部门和街道共同协作,将建成区划分为若干单元。格划定按照法定基础、属地管理、现状管理、方便管理、地理布局、负载均衡、无缝拼接、相对稳定的原则,1 个社区可划分为 1 个或多个单元格。⑵城市管理事件、部件普查及地理编码。把城市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分为部件和事件两大属性。即把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作为城市部件进行管理,把非物化的、人的行为类问题作为城市事件进行管理。同时,把部件和事件按城市管理的职能和专业分工进行分类管理,根据_标准进一步细化若干种类。按照城市管理实际应用体系,先由各街道、各职能部门对每个部件进行拉式调查、登记,再由
专业部门进行地理勘测,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管理对象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单元格地图上,详实地反映管理对象的属性、类别、格区域、责任单位等情况,将城市管理内容具体化、数字化,使城市管理的部件、事件一一对应责任部门。地理信息系统统一使用市规划局最新制作的基础电子地图。
2、软硬件系统环境建设。建设完备的信息络系统。建立基础应用平台,包括络环境服务器、显示设备、存储设备、呼叫中心、系统软件、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和安全保障等;建立中央信息控制中心,包括系统中心机房、电子大屏幕显示系统、呼叫中心等;数据采集设备,包括 城管通 、电子监控系统等;建立协同工作系统,利用络信息平台,在监督和指挥中心与各专业部门间搭建信息实时传递系统。
3、信息采集系统建设。⑴采集渠道。信息采集采取市民举报投诉、职能部门开展业务过程中的信息采集和城市管理监督员队伍的信息采集相结合的办法,保证信息采集的及时、准确。⑵采集方式。市民和职能部门通过移动电话、固定电话、互联,监督员使用 城管通 向监督中心上报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应坚持整合资源的原则,确保实现资源共享。⑴整合现有的,依托电子政务构建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各专业部门和街道、社区间的信息传递和共享。电子政务为各单位提供联出口,实现业务的全程在线办理。⑵整合现有的平台资源。整合区长公开电话,新开设城管热线呼叫中心,构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的呼叫平台。城管热线接到来电反映问题已纳入城市格管理的,由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处理;未纳入格化管理的部件、事件以及社会管理问题由政府指定相关部门处理。⑶整合现有视频监控资源。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共享已建和在建的公安、交通、社区安全等政府投资建设的视频监控资源,通过协同平台和电子政务实现无缝隙信息链接。对城市管理重点部位进行全方位全时段的监控,以技术手段弥补人力不足和夜间监控问题,降低管理成本。
4.综合评价体系建设。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对城市管理各个环节的实施效率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是对工作过程、责任主体和工作绩效进行评价,包括区域评价、部门评价、
岗位评价三个方面。区域评价按一定周期对区管区域、街道、社区(单元格)的不同层面区域进行评价。部门评价按一定周期对专业部门和各责任主体进行评价。岗位评价按一定周期对监督指挥中心各岗位和监督员进行评价。根据评价模型,由系统自动生成评价结果。考核机制的构成如下:
为加快推进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提升现代化城市管理水平,实现人性化、信息化、精细化、标准化管理,形成科学合理、高效有序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文明和谐、清新净美的新邹城,按照省、市关于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有关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构建城管综合信息平台,以信息化为核心,围绕人性化服务、精细化作业、标准化管理的城市管理要求,在全市建立作业、管理、执法、监督、评价有机衔接的城市数字化管理系统,推进城市管理运作模式和工作机制的转变,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
二、建设目标及原则
(一)建设目标
通过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充分利用城市管理综合信息平台的系统性、网络性、程序性和透明性,推进城市管理资源的优化整合,发挥市、镇街两级政府及专业管理部
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起沟通快捷、分工明确、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监督和处置机制,确保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水平及整体质量,实现城市管理区域网格化、内容数字化、部件和事件处置精细化,推进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把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为广大市民创造优美、洁净、舒适、有序的人居环境作为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发现、及时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快捷、优质的公共服务。
统筹协调,整合资源。要本着节俭、务实、高效的精神,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城市现有数字化资源,对设备、信息进行整合,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相关镇街及公安、住建、城管、国土、规划等单位要各司其职、通力协作。
统一标准,全面实施。要统一按照_颁布的有关行业标准,认真做好信息系统建设、单元网格建设、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地理编码的制定等。要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兼容性、开放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系统建设要预留接口,便于升级换代。
因地制宜,注重效益。要注重对系统建设的研究分析,结合自身实际,注重创新、敢于超越。尤其要突出管理效果,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范围及架构
(一)实施范围
1、地域范围: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地域范围为整个邹城城市规划区。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一期实施城市建成区40平方公里,一期运行后,再实施二期工程。
2、对象范围:以_颁布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214-20XX)中,城镇建设行业标准确定的六大类部件(包括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及其它有关设施)和五大类事件(包括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为主,根据我市实际情况进行增减。城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区域,暂只进行网格划分,不进行部件普查,在建设中逐步完善。
(二)总体架构归纳为“111”工作系统:即1套系统平台,1个监督指挥中心,1套综合考核评价机制。
1、构筑系统平台。即构筑城市管理信息平台,通过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实现对城市网格化管理。相关镇街、部门根据各自的需求进行组合,形成镇街、部门工作网格。对城市部件进行全面普查,建立城市基本部件数据库,对部件进行系统编码,制作数字城管二维电子地图,并在网格中实x行精确地理定位。通过多样化的信息采集手段和网格化基础信息管理,随时随地连接到统一的管理部门,实现信息的双向互动与共享。
2、建立监督指挥体系。组建邹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设立监督科和指挥科。监督科主要负责对各类城管问题的受理、立案、对处理情况的综合评价以及对监督员的管理等工作;指挥科主要负责对专业部门的任务派遣和综合协调等工作。
3、建立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一套科学的监督考核体系,对城市管理的各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既能监督城市管理中发生的具体问题,又能监督各有关镇街、部门的履职情况。通过考核各镇街、部门的立案数、办结率、重复发案率,促进各镇街、部门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一是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内部考核:将系统考核的结果纳入镇街、部门目标管理,定期通报各镇街、部门,年初下达专项目标,年终纳入目标总分。二是在网站实时公布各镇街、部门办理情况,接受公众监督和满意度评价。
四、实施方法与步骤
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具体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4月-7月)
1、调查、调研、拟定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方案,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2、成立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筹建班子。
3、项目招标监理,细化技术方案,专家论证。
4、项目招投标,确定专业建设公司。
(二)第二阶段:数据考察阶段(20XX年8月-12月)
1、城市管理部件普查、数据建库、单元网格划分等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2、操作标准、规范制定。
3、完善城市管理运行工作程序。
(三)第三阶段:建设阶段(20XX年1月-9月)
1、信息系统平台、硬件及网络环境、呼叫中心、无线采集系统和系统集成等城市管理信息中心建设。
2、信息采集员队伍组建。
3、人员培训。
4、系统试运行。
(四)第四阶段:完善验收阶段(20XX年10月-12月)
1、完善管理运行工作程序和运作机制。
2、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3、查漏补缺,对信息系统进行完善和必要的扩充修改。
4、组织系统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邹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城管执法局,具体负责该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日常工作。办公室下设三个工作小组:
1、技术方案小组:由市城管执法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按照技术保障中心的要求完成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技术方案
2、综合普查小组:由市城管执法局牵头,专业单位中标后立即组织普查,市规划、国土、住建等部门配合完成普查数据提供及质量控制。
3、机构筹建小组:由市编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城管执法局负责,完成机构的组建、人员的配置和系统建设财政经费的落实。
(二)严格责任落实。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对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相关镇街和部门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明确专门的工作人员,具体落实数字化城市管理配套的网络终端建设。
(三)加强沟通协作。数字化城市管理业务范围广、涉及部门多、工程投入大、技术要求高,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工作实施的每个阶段,各责任部门在人、财、物等调配使用上,都要主动配合。市财政部门要按工程进度及时拨付系统建设资金,确保建设顺利推进。对牵头负责部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困难,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全力协助解决,确保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四)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为促进工作落实,顺利推进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确保正常运行,要将该项工作纳入市专项目标考核范围,加强督查,实行效能问责制,对工作不力影响工作进度的,要严格追究相关单位责任人的'责任。
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对标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基础研究的短板依旧突出,具体表现在:基础研究总体质量水平不高,科研选题的科学问题导向不突出,学科交叉融合程度不够,重大原创成果仍然偏少,支撑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存在明显短板;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不够健全,高水平领军人才数量不足以保障国家科技创新需求;科研生态和学术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科研管理服务支撑能力总体水平较低,科技投入产出效益较低,科技评价体系还不适应科技发展要求,高水平的科研管理人才队伍尚未建立;基础研究全社会多元投入的机制尚未形成;影响和制约基础研究能力提升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还尚未破除。
^v^^v^强调“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v^总理考察自然科学基金委时强调“要持续推进改革,完善项目评审机制和评价体系,激励科研人员有勇气、有耐心投身基础研究,推动交叉科学发展,更好发挥基金委重要作用,使宝贵资金更有效支持科学研究。”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科学基金必须要准确把握基础研究发展态势,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应对重大挑战中探寻科学的发展方向,在发展科学中找到应对挑战的方法和途径,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十四五”期间,自然科学基金委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科学基金深化改革,破解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影响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主动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明确宏观战略导向,聚焦鼓励原创,加强前瞻部署,强化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全面提升资助能力和效益,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多原创性重大突破,有力支撑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
坚持“四个面向”,加强前瞻部署,积极鼓励原始创新,培育人才队伍,持续推进科学基金系统性改革,一方面遵循科学规律,以探索世界奥秘的好奇心来驱动,鼓励自主选题,激发创新活力,拓展知识边界;另一方面从重大应用需求中凝练科学问题,通过重大科技问题引导广大科研人员探索科学规律,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在努力解决当前问题的同时,主动谋划开拓科技发展未来。
数字时代为健康-医疗的一体化管理提供了无限可能,重点研究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的管理与治理,基于混合智能的健康医疗管理,智慧健康医疗的过程管理与优化,智慧健康医疗的平台化运营管理,智慧健康医疗生态系统的演化与协同管理,智慧健康医疗驱动的制度变革与机制创新等问题,为推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宏微观管理机制设计和运行提供科学论据。
立足科学的长远价值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科学编制部门预算。建立资助计划与资助绩效挂钩的良性互动机制。探索建立科学基金多元化资金投入及财务管理体系。做强联合基金,着力引导地方政府、行业部门、企业等方面加大对科学基金的投入,加强统筹管理,规范出资比例,稳步扩大联合基金规模,提升项目资助效能。探索接受社会捐赠的可行方式和途径。
贯彻落实《^v^科学技术进步法》,根据国家科学技术相关法律法规,研究修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完善科学基金资助管理法规制度。及时总结科学基金深化改革成果,持续深化对科学发展规律、科研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不断完善科学基金规章制度体系。注重开展合法性审查,深入推进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或修订工作,提升科学基金规章制度质量。更加重视规章制度宣传培训工作,助力具有科学基金特色和优势的治理体系建设。
完善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全过程管理。深入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不断改善项目申请、评审和管理体验。进一步优化项目初审工作,简化申请材料,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持续优化科学基金限项政策,适当延长资助周期,提高资助强度。优化项目过程管理和结题管理,提升资助效益,推动转化落地。探索构建资助项目的科学数据管理机制。
遵循基础研究规律,优化项目资金管理。完善推广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给予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简化预算编制,下放预算调剂权,改进结余资金管理,提高间接费用比例,加强对科研人员的激励。深入推进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建立以信任为前提的资金使用机制,探索建立依托单位信誉评价体系。落实项目负责人资金使用的直接责任。完善以政府审计、中介审计、依托单位内部审计等多元检查监督及多向反馈互认机制。
持续构建科学基金全面绩效评价体系。树立绩效理念,深入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发挥绩效激励作用,提升科学基金管理的整体绩效水平。设计建立符合基础研究与科学基金特点的绩效评价模式,优化推广科学基金资助成果后评价工作,完善评价结果的反馈应用,提升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坚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基础研究发展全局,稳妥推进科学部资助管理绩效评估,明确存在的差距和面临的挑战,推动改革不断深入。制定完善绩效评价工作规章制度,促进绩效评价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实现绩效管理的全覆盖。
规范依托单位注册,严把入口,加强动态管理,将依托单位数量保持在合理区间。坚持放管结合,加强工作规范化、人员专业化、培训教育和抽查监管常态化,逐步构建完善依托单位信誉评价体系机制,不断推动提升依托单位服务效能。鼓励依托单位建设高水平科研管理人才队伍。规范科学基金项目全过程管理,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更好履行管理主体责任。加强宣传,引导依托单位着力推动申请质量提升,积极控制申请量的非理性增长,形成多方促进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
优化信息系统结构,完善科学基金的服务共享平台、业务应用平台、知识服务平台、基础数据平台,加强科学基金个性化管理云平台、基础设施平台建设,进一步推进从数据服务向知识服务、从服务科技界向服务全社会迈进。加强全过程信息管理和信息公开,形成全新的智慧型信息化体系,为科学基金管理者和科研人员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
结合科学基金管理体系的特点,探索科学研究规律和科研管理规律的科学型、规范型、法治型、责任型、创新型管理五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完善绩效考核和监督问责机制,提高科学基金科学管理、依法行政的水平。积极稳妥地推进组织机构和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完善岗位分类管理体系和多元化用人制度,创造有利于专业水平提升和职业发展的空间。吸引科研一线高水平科学家参与科学基金管理工作,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科学有序推进轮岗交流。着力提升干部队伍学术素养和管理能力,建设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科学基金管理队伍。完善薪酬福利保障制度,强化正向激励引导,激发科学基金改革动力和发展活力。
本规划是科学基金“十四五”发展的重要指南。“十四五”期间,自然科学基金委要围绕发展目标,结合工作实际,明晰责任,合理分工,把控过程,强化评估,保障规划任务能够落实到位、取得预期成效。
明晰责任分工。加强组织管理,统筹深化改革与规划任务,保障重点任务有序实施,确保“十四五”发展目标如期实现。调动整个科学共同体的积极性,加强与依托单位的管理互动,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共同推动规划实施。
完善配套措施。协调有序推进规划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落实,构建规划、任务、资源、政策的衔接机制,使规划成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注重可操作、可考核、可督查,统筹兼顾、互促互动,确保规划任务与改革举措落地生根。
加强监测跟踪。建立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机制,及时总结在实施规划中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适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进展分析。加强年度工作计划与规划部署的衔接,主要任务纳入年度工作要点。
深入宣传动员。加强宣传引导,促进社会理解基础研究和科学基金工作,动员科技界共同支持基础研究发展,为规划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针对人类疾病谱不断演变对创新药物和生物治疗新技术的重大需求,重点研究药物设计和筛选体系,创新药物疗效与毒性评价,发展类器官模型,创建新型生物治疗技术,为新药研制、提升临床治疗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
围绕电子信息系统向空天地海应用拓展带来的新问题,研究极端和复杂应用条件下高性能集成化电子器件、敏感器件以及微波光子器件与系统原理,发展新材料、新架构、新机制的电路、射频模块及天线技术,探索高效电磁计算、电磁波智能调控方法、以及电子信息系统跨越发展新技术,服务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围绕集成电路面临的效能瓶颈及功能融合复杂性等挑战,研究新型逻辑、存储和传感器件,新型计算范式,新材料和跨维度集成技术,以及系统-电路-工艺协同设计、敏捷设计与智能化设计等新工具,研发高端芯片、功能融合芯片及核心装备技术,支撑未来信息系统发展。
------------------------------------------------------------------------------
日期: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
受理、 立案和派遣、 任务处置和反馈、 协调督查、结案等五个环节。
1、 受理:
按反映渠道, 受理的案件主要为两类:
第一类由市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派遣的事、部件处置任务; 第二类由区 96345 便民服务中心接转或由公众直接向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投诉举报、 区领导批示的城市管理案件。
2、 立案和派遣:
对于受理的案件, 经核查属莲都区管理区域和职能范围的, 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予以立案, 并将案件通过丽水市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或电话派遣到职能单位; 不属莲都区管理区域和职能范围的, 由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采取以下方式处置:
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派遣的, 将案件退回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 区 96345 便民服务中心接转或公众直接投诉举报的, 告知公众向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反映; 区领导批示的, 书面向领导汇报原因和处置建议。
3、 任务处置和反馈:
相关单位接到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指令后, 应按《莲都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指挥手册》 规定的时限和标准处置案件, 并通过丽水市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或电话反馈处理结果。
如需延长处理时限或遇到职责、 范围不清等问题时, 应在规定处理时限之前,向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汇报。
4、 协调督查:
街道与街道之间、 街道与其它单位之间职责不清的, 由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进行协调。
经协调明确责任单位的, 责任单位必须按协调意见执行。
经协调仍不能明确责任单位的, 由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报区城市管理领导小组研究确定。
5、 结案:
案件处理后, 属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派遣的, 由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核查后予以结案; 属区 96345 便民服务中心接转或由公众直接向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投诉举报、 区领导批示的, 由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核查后结案。
围绕作物柔性体和复杂农田环境带来的低可靠性作业问题,重点研究土壤-作物-机器系统互作机制,高效低损作业机构设计理论;探索作业信息快速感知、作业变量有效决策、作业指标精确监测、作业故障精准诊断方法;突破耐磨减阻及高密封性新材料技术,丘陵山区特殊地形适应性作业技术,为农业现代化作业装备提供有效科学支撑。
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是进化论的基石和生物学最基本的核心问题,重点研究重要性状起源、进化与人工驯化,全球环境变化对生物重要性状和功能进化的影响,极端环境适应性进化的遗传基础,种间互作关系的进化与协同进化机制,重要类群的基因组系统发育和生命之树重建,物种形成机制等问题,揭示进化规律与机制,为环境变化应对提供理论支撑。
乡村及城乡协调的区域发展是中国未来巩固减贫成果、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需求,重点研究基于中国扶贫实践的反贫困理论,中国减贫战略的转型规律和治理机制,乡村经济与乡村治理模式变迁规律,乡村规划理论和建设评价关键技术,数字技术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规律,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机理,区域公共资源和服务的配置与协同优化,区域协同创新的路径及其影响机理等问题,为我国乡村振兴与区域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1. 方案综述 ........................................................................................................................... 2 . 项目背景 ......................................................................................................................... 2 . 需求分析 ......................................................................................................................... 2 . 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 ..................................................................................................... 4 . 建设原则 ......................................................................................................................... 4 . 项目目标 ......................................................................................................................... 5 2. 系统方案 ..................................................................................................................................... 5 . 平台系统架构 ................................................................................................................. 5 . 系统逻辑架构 ................................................................................................................. 8 . 系统功能介绍 ............................................................................................................... 10 .
系统特点 ..................................................................................................................... 12 .
安全机制 ..................................................................................................................... 13 .
接入网络方案 ............................................................................................................. 15 3. 终端介绍 ................................................................................................................................... 18 . 主流终端设备介绍 ....................................................................................................... 18 . 定制终端设备介绍 ....................................................................................................... 23 4. 商务方案 ................................................................................................................................... 24 . 平台投资 ....................................................................................................................... 24 . 测算模型 ....................................................................................................................... 25 . 报价 ............................................................................................................................... 25 6. 项目实施保障 ........................................................................................................................... 26 项目管理 ......................................................................................................................... 26 项目组织 ......................................................................................................................... 26 项目实施过程 ................................................................................................................. 27 服务体系及培训计划 ..................................................................................................... 28
方案综述
. 项目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管理的内容、体制都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化。城市发展经历了以城市大规模建设为主,管理制度架构相对滞后到逐渐的城市建设与管理并重,统筹规划、全面推进。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迅速加快,日新月异的变革为人们带来许多新的生活理念,也凸显出众多非常严峻的城市管理问题,传统的粗放式、被动式、突击式的管理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
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构建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加强源头治理,更加注重民生和制度建设,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防止和减少社会问题的产生;加强动态管理,更加注重平等沟通和协商,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应急处置,更加注重应急能力建设,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化解消极因素,激发社会活力。” 为解决传统城市管理存在的信息不及时、管理被动后置、政府管理缺位、专业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管理方式粗放、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等弊端,各地政府在城市管理中不断探索实践,期望通过建立城市管理的新模式,来解决目前的问题。
中国联通作为国内特大型基础电信运营商,长期致力于通过利用现代通信与信息化技术,帮助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广大城乡居民实现“信息强政、信息兴业、信息惠民”的目标。针对当前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形势,中国联通上海分公司结合本市上海市黄浦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了此城管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
. 需求分析
1) xxx 区现状 XXX 区所辖区面积 20 平方公里,总人口 49 万人, 20_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96 亿元。该区城管局下设 5 个城管大队,总人数 512 人,主要职责包括全市环境卫生、市政、园林绿化、公用事业、施工现场、流动商贩等综合环境整治、
综合协调和监督考评工作。目前城管外勤执法主要通过手工记录事件,市局统一通过电话或传真方式协调相关单位处理解决。
2) 当前城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城管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有:
信息不及时,管理被动后置; 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 没有实现全方位监督和统一指挥; 管理缺位部门职责不清; 管理方式粗放; 3) 数字城管建设核心需求 总体目标是建立一套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数字城管系统,实现城管部门与多个单位之间的高效协同工作,提高外勤人员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利用机构整合性强的优势,加强应用的整合性,实现城管和执法的应用整合。用各类智能化监控设备,实现城市管理从传统城管到数字城管再到智慧城管的跨越。在资源库的基础上,加强进一步的分析、利用,实现对重点、难点的问题,实现智慧的预警分析、趋势分析、区域分析等,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的辅助。整合利用呼叫、彩短信、公众门户网站等方式,将智慧城管与社会公众的对接面大幅扩拓展。
该方案是上海联通通过整计算机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3G 技术等,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引入先进城市管理技术,实现体制、机制、手段和技术创新,建立科学化、精细化的城市管理新模式,为城市管理提供集城市管理、协同处置、执法监督、应急调度、决策指挥、公众互动为一体的智慧平台。
总结一下,系统设计目标如下:
1 无线数据采集; 2 问题上报; 3 任务管理; 4 定位、调度、对讲; 5 业务受理; 6 协同工作; 7 监督指挥; 8 综合评价; 9 提高城管的形象。
. 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
1) 3G 移动通信网络成熟 目前,公共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已成规模,基于第三代公共移动通信网络(3G)的网络技术和安全保障技术不断成熟,越来越多基于这些移动通信网络的数据应用已经投入商用。网络使用维护成本相对较低,所以越来越多的单位使用公共移动通信网络作为信息移动应用的承载网络。
2) 视频监控技术不断发展 视频监控技术发展经历了模拟视频监控、数字视频监控到网络化数字视频监控几个几段。网络视频监控采用标准的 TCP/IP 协议,通过专网和公网两种方式进行传输,把网络可以到达的任何地方的监控目标组成一个系统,从而实现远程、集中的监控。同时通过 3G 移动网络,控制中心 LED 控制器能够对远程的显示设备实现信息发布功能;通过定位技术获取车载终端的位置信息为校车到站预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 建设原则
系统的建设将在追求性能优越、经济实用的前提下,应遵循技术先进、功能齐全、性能稳定的原则。力图使该系统真正成为符合业务实际应用的信息平台。并综合考虑维护及操作因素,并将为今后的发展、扩建、改造等因素留有扩充的余地。从技术措施角度来讲,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中,严格遵守以下原则:
1.先进性和前瞻性原则:
本系统所有的组成要素均充分地考虑其先进性,使系统的扩充和维护简单化,并满足不断提升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要求,保证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具有技术优势,能够适应未来技术发展的潮流。
2.标准性原则:
本系统采用的硬件设备及软件产品均支持国内、国际通用的标准网络协议,选用的设备和技术均符合部标、行标的统一要求,符合总体设计要求,确保在统一的标准下,实现上下级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
3.开放性原则:
即在遵循标准性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开放的技术、结构、系统组件、用户接口,采用开放的、通信协议和技术标准,保障系统在互联或以后的扩展过程中能
够稳定有效的运行,以满足业务应用需求。
4.安全性和可靠性原则:
设备的单点故障不影响系统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设备可带电修复故障而不影响系统的总体工作。
5.可扩充性原则:
系统的结构具有可扩展性,即设备在系统结构、系统容量与处理能力、物理联接、产品支持等方面具有扩充与升级换代的可能,采用的产品遵循通用的工业标准,以便不同类型的设备能方便灵活地接入,并满足系统规模扩充的要求。
6.兼容性原则:
根据系统开放的协议,可方便地开发系统新的应用功能要求,实现新的上层应用和不同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互控。系统设备满足扩充及更换部分设备时的通用性和可替换性,以及和不同厂商设备的兼容性,对系统的管理,根据需要按可分可合的要求进行组合,即在保证单独系统可独立运行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多系统的综合管理,最终实现系统的高度集成化。
. 项目目标
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信息采集员,在对整个城市的各个市政部件进行巡查时,发现问题通过手机、平板采集信息及时上报,并通过监督中心立案,由指挥派遣及专业部门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由监督中心派单给信息采集员进行核查,从而及时解决城市中部件问题。
本系统在智慧城市云平台的城管平台基础上,为黄浦区城管提供整套的数字城管应用。
2 2 . 系统方案
. 平台系统架构
平台整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平台架构包含多个子系统,包括 1)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分为手持终端系统和无线数据采集平台。
手持终端系统为城市管理监督员对现场信息进行采集,并且与监督中心进行信息交互的子系统。城市管理监督员使用信息采集器在所负责的区域内巡查,将发现的所有城市部件和事件的详细信息包括位置、图象、声音、问题描述等通过无线网络传送到城市管理监督中心调配。
无线数据采集平台可以自动判断手持终端系统的当前版本,支持自动升级和手动升级两种方式。无线数据采集平台还可以将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的工作派遣与调度任务推送到手持终端。
2) 公众采集监督子系统 公众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或者通过门户,将发现或者需要投诉的信息上传到该平台,平台管理员对信息进行合适审查。
3)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 呼叫中心是市监督中心下设的联系窗口,呼叫中心的主要工作是受理来自城市管理监督员的城市管理事件报告或举报,然后对他们所反应事件或所举报情况进行核实,并对事件发生地点进行地图定位,经登记立案后传递给指挥中心派遣办理。
4)协同工作子系统。
不同类型用户登录协同工作子系统,被赋予不同的权限。根据各个操作员的不同职责完成不同的工作内容。比如值班长操作类型的工作就是对各种途径提交过来的案卷进行审核立案,处理结案事件,查看整个系统的评价数据等;指挥员操作类型的工作就是对监督中心立案的案卷根据类型进行准确的分发,并且实时跟踪案卷的处理流程,确保案卷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被处理,同时做为指挥中心的一个重要角色自然需要查看系统评价数据;处理员的职责比较重大,是整个案卷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同专业部门的处理员登陆只能处理和浏览跟本部门相关的案卷信息,专业部门处理员内部可以对案卷进行内部的再次调配,保证案卷不因特殊情况滞留。
协同工作子系统实现城市网格化管理办公自动化,图、文、表、业务管理一体化,实现基于工作流的城市管理指挥监督中心、区级协同平台、各专业部门之间协同工作。
5)监督指挥子系统。
为配合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使城市管理的新模式得到充分的应用和实现,在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设立了大屏幕监督指挥系统...
为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工作,逐步推进城市管理从单一城管执法向城市综合管理转型,进一步建立工作信息准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规范、绩效评价量化、工作状态有序的城市管理新机制,禄口街道数字化城管建设着眼于“大城管、高共享”的建设思路,以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为依托,融合3G、4G通信、空间信息等多项前沿技术,提高城市管理业务的信息化应用。以“一个指挥调度平台,一个监督评价体系,一个城市管理服务中心”为核心的“三个一”管理框架,在数字化城管核心应用平台基础之上,以“智慧城管”框架基于云计算技术打造先进城管综合信息系统,禄口街道主要领导审时度势,投资300余万元,在禄口街道城管办办公大楼里建立了数字城管二级平台,并制定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运行体制,自禄口数字城管成立以来共处理南京市工单680件,江宁区工单1627件,开发区工单1170件,街道自采工单3006件,共处理工单6483件,更快的推动了城市管理的进程,保证了城市管理的科学性,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街道市容方面的不足,更加有效的推动了禄口街道工单的处理进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民生为宗旨,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广泛借鉴其它城市的建设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改进创新,综合应用地理信息、卫星定位、遥感影像、无线通信、视频监控、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共享现有城市管理资源,建立全市统一的数字化信息平台,配套改革城市管理体制和机制,再造城市管理新流程,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水平。
二、工作目标
年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年上半年全面运行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成立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构建大城管格局;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监督考评体系,再造城市管理流程;推进监管分离,强化监督考核,实现城市管理的范围全包容、空间全覆盖、时间全天候、监控实时化、处置及时化、管理精细化、考核标准化、环境最优化的工作目标,促进城市管理工作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三、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服务民生。以创建优美、洁净、有序、和谐的城市环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社会满意度为衡量标准,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快捷、优质的公共服务。
(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结合市情实际,对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体制、机制、信息系统建设等进行规范设计,科学安排推进时序,分步实施。
(三)统一标准、整合资源。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将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单位)现有的城市管理资源中不涉密、可兼容的部分,无偿与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对接,共享共建;对企业化的城市管理资源,按照互惠互利原则,共享共建。
(四)重心下移、属地管理。坚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各区政府负责其辖区内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市各相关职能部门(单位)负责其数字化城管职责范围内的专业性城市管理工作。
(五)权责明晰、科学评价。明确界定城市管理工作各类部件、事件的责任主体,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监督考评体系,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客观、准确、及时评价城市管理效果。
(六)科学实用、勤俭节约。突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科学性、实用性,既要高标准建设,注重创新,讲求实效,又要勤俭节约,降低成本,避免贪大求全、铺张浪费。
四、工作范围
(一)对象范围。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对象范围为住房和城乡_颁布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CJ/T214—)所列出的涉及城市管理的全部七大类部件(包括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其它设施类以及扩展部件类)及六大类事件(包括市容环境类、宣传广告类、施工管理类、突发事件类、街面秩序类以及扩展事件类)。
(二)地域范围。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地域范围为新浦区、海州区、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市开发区)现有建成区共100平方公里范围,一期工程覆盖建成区65平方公里,二期工程扩展到全部建成区,并预留有关信息化接口,为建成区的扩大、部件和事件的增加做好扩容准备。
(三)责任部门。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责任部门为各区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以及与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相关的市城管局、发改委、公安局、经贸委、民政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局、建设局、房产局、交通局、水利局、文化局、_、卫生局、体育局、环保局、人防办、旅游局、拆管办、日报社、消防支队、工商局、邮政局、气象局、海通集团、供电公司、中国电信分公司、中国移动分公司、中国联通分公司、中石化石油公司等部门。
五、工作内容
(一)体制建设
1。体制模式。采用“两级监督、两级指挥、三级考核、四级联动”模式,构建大城管格局。成立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置市、区两级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以下简称监指中心,机构规格性质由市编委会研究确定),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各级平台。市监指中心监督考核区级政府及市相关职能部门(单位)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情况,区监指中心监督考核街道办事处(乡镇)及区相关部门(单位)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情况,市相关职能部门监督考核所属部门(单位),街道办事处(乡镇)考核社区。市监指中心、区监指中心及市相关职能部门(单位)、街道办事处(乡镇)、社区四级联动。
2。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领导工作。组长由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市政府分管秘书长、各区区长、市相关职能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等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城管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城管局副局长兼任。
3。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具体承担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安排城市管理任务并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
4。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设立四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作为各级监指中心、市相关职能部门(单位)指挥、协调、监督、考核、处理信息的工作中枢。市监指中心负责在其内部建设市一级平台,集成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软、硬件;协助各区建设二级平台(软件、坐席计算机),指导市开发区、市相关职能部门(单位)建设其二级平台及其以下平台。各区根据全市统一的设计标准,组织建设街道办事处(乡镇)和区职能部门(单位)的三级平台、社区四级平台。二级及其以下平台作为市一级平台的终端用户,不再独立建设信息系统。
(二)机制建设
1。再造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信息收集、平台受理、任务派遣、处理反馈、核查结案、综合评价等六个环节。信息收集环节在原有服务热线、领导交办等渠道基础上,增加监督信息员现场巡查及平台管理员视频监控两种主动发现渠道;平台管理员对接收的信息进行甄别、立案,并做好咨询、服务工作;任务派遣员确定具体问题的`责任主体并派遣任务;各责任主体按照明确的标准和时限处置具体问题,并向市监指中心反馈处理结果;监督信息员根据市监指中心的指令进行现场核查,并将结果发送到计算机考核评价子系统,系统自动计分评价。
2。建立健全数字化城市管理长效监督考评体系。主要包括权责明晰的两级监督、规范高效的管理标准、分工明确的责任主体、严格精细的考核计分办法、成熟稳定的计算机考评软件、高位严厉的奖惩措施等内容。主要实行日考网上公布、月考媒介公布、季考会议点评、年考纳入全市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及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考评范围,以及实行目标考核保证金、责任追究等措施,强化监督考核。
(三)资源整合
由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市城管局、市信息产业局具体负责,整合全市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单位)已建成的信息系统资源,对接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共享共建。
1。服务热线号码,根据住房和城乡_的要求,升级为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各级平台服务热线号码。市建设局原服务热线平台作为市数字化城管二级平台,也可另外增加其它服务热线号码。
2。市政府电子政务网络,提供支撑平台和网络通道,以实现数字化城管各级平台之间的互通互、数据交换。
3。市公安局、环保局、安监局、水利局等部门的视频监控系统,无偿对接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并加大投入力度,增加视频监控点,实现城区主要道路、重要节点监控可视化。
4。市国土资源局地理信息系统、市规划局地理信息系统、市交通局车辆GPS定位系统,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无偿使用上述系统,有偿使用补充数据,以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问题的区域定位、责任定位、手机及时上报和视频实时传送。
5。市建设局、民政局、_、海通集团、供电公司、中国电信分公司、中国移动分公司、中国联通分公司等部门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网点图,无偿编入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
6。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无偿接入市应急指挥中心,及时提供有关的应急事件信息。
(四)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采用市、区两级集中式一体化系统架构,主要包括数据建设、运行环境建设、应用子系统建设、场地建设四个部分。
1。数据建设。根据住房和城乡_有关技术规范,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和事件管理法”等方法,对建成区划分单元网格,普查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确定责任主体,获取基础地形数据、单元网格数据、部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等,并绘制多层数据复合的数字化城管电子地形图。
2。运行环境建设。在市一级平台建设网络与通讯系统、工作站、服务器、存储与备份系统、操作及安全系统、呼叫中心、视频监控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等。
3。应用子系统建设。建设无线数据采集、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地理编码、呼叫受理、监督指挥、移动督查、协同工作、综合评价、应用维护等9个基本应用子系统,并增加移动指挥、现场执法、网上办案、行政许可、日常办公等5个拓展应用子系统。
4。场地建设。主要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坐席区域、大屏幕区域、机房及相关办公场所等。市一级平台建在市城管局;二级及其以下平台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建设规模。
六、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经测算,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需投资约1500万元人民币。其中,建设市一级平台软、硬件设施和协助区建设二级平台的软件、坐席计算机共需投资1430万元,建设资金由市财政承担;区二级平台的其它建设资金及其下级平台的建设资金,由区级财政承担;市开发区、市相关职能部门(单位)自筹资金,建设其二级平台及其下级平台。
七、建设及运行模式
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采用“BT加外包”的建设及运行模式,即整体打包招标投资单位和监理单位,投资单位出资集成,分项招标软硬件,监理单位全程监理,市监指中心全程跟踪指导;市财政局组织资金审计;市发改委组织申报验收;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成验收合格后,市监指中心租用五年,市财政逐年支付租金,投资单位负责系统无偿维护、升级;租期届满后,系统交由市监指中心无偿使用,另行签订维护升级协议。要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广泛吸引网络运营商、服务商参与竞标,最大限度降低建设成本。
八、建设周期及实施步骤
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周期预计为1年。年3月至年8月,主要完成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设置市监指中心、编制项目建议书、研究项目可行性、论证项目建设技术方案、建立长效管理监督考评体系等前期工作,年9月至年12月,主要完成招投标、资源整合、数据普查、硬件采购、软件开发、场地改造、人员招聘及培训、指挥手册编制等平台建设工作;年1月至年5月,主要完成系统集成调试、竣工验收等工作。
九、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对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区政府、市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组建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共同推进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
(二)明确工作职责,做好各项保障。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保障,涉及各区及众多的专业部门,是一项全局性的系统工作。各区政府、市各有关部门要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下,对照各自职责,主动参与,主动服务,加强协作,密切配合,保质保量完成职责范围内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和运行任务。
(三)科学规划建设,强化监督考核。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是数字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高位规划设计,做好方案论证,安排合理时序,分步推进实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市_门要对建设全过程进行监督考核,坚决杜绝敷衍塞责现象,坚决禁止违法违纪行为,确保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工作科学、健康、快速、有序推进,如期建成并投入运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