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自由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论文

更新时间:2023-02-04 15:00:05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收藏

【论文摘要】 本文梳理了贸易自由化的含义,并对贸易影响收入分配的模型进行了理论说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贸易自由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1)。 【论文关键词】 贸易自由化 收入分配 影响 从亚当·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开始,经济学家就开始研究国际贸易中国家间的收入分配关系问题。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这方面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深化。目前,贸易自由化及其对社会不平等和收入分配的影响已引起经济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一、贸易自由化的含义 从已有的研究文献来看,贸易自由化(Trade Liberalization)的含义是与描述自由化的特征联系在一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1.贸易自由化就是指完全的自由贸易。

表现为大幅度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政府对贸易活动的一切干预。这是一种极端的观点。

事实上,到今天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实行完全的自由贸易,各国政府对贸易活动的干预也从没有停止过。 2.贸易自由化为一国贸易体制的中性化。

中性化即政府在进口和出口部门平均分配激励措施,削减贸易体制中的反出口偏向。巴格瓦蒂认为中性化是贸易自由化的核心。

3.贸易自由化表现为开放性。克鲁格认为,发展中国家贸易体制中存在着大量的配额和许可证之类的数量限制措施,削减数量限制是向自由贸易体制转变的基本特征。

由于各国政府对出口贸易一般都持自由放任态度,因而贸易自由化主要指进口自由化。 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角度出发,贸易自由化一般被认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一国政府根据本国的经济和社会条件逐步消除贸易和非贸易壁垒,减少政府对贸易活动的直接干预,逐步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从保护贸易体制向自由贸易体制转变的过程。

二、贸易影响收入分配的模型分析 1.亚当·斯密的贸易理论。最早提出自由贸易理论的是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他认为,一个国家在某个行业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生产效率高,从而具有绝对优势,那么这个国家就应该专门生产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通过国际分工,与其他国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行贸易,这样,通过自由贸易,贸易双方都能获得贸易利益。

这就是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贸易理论。

李嘉图认为应该按照生产成本相对差距进行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这样,对分工和交换的双方都有好处。一国即使生产不出成本绝对低的商品,只要能生产出成本相对低的商品,就可以同另一国进行贸易,并使贸易双方都得到好处。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是自由贸易理论的基石,为倡导自由贸易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这个模型被称为H—O模型,清晰地表述了贸易与要素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假设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A国是劳动丰裕的国家,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两国分别生产两种产品(X和Y),其中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都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

通过模型分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一国应当出口其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产品,进口其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产品。也就是说,劳动要素相对丰裕的A国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X,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Y。

相应地,B国应当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Y,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X。 4.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

斯托尔帕和萨缪尔森是最早直接把国际贸易与国内收入分配关系联系起来进行单独研究的经济学家。1941年他们以H-O模型为基础提出了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Stolper-Samuelson Theorem,SS定理)。

SS定理在H-O模型的假设条件下证明了当一国实行自由贸易时,贸易会导致丰裕生产要素的实际收入提高,稀缺生产要素的实际收入下降。1948年萨缪尔森在对H-O理论进一步研究时,得出一个新的命题:在长期内所有的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的条件下,自由贸易会使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均等化(即要素均等化定理,FPE)。

如果贸易是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可能会使发达国家非熟练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下降,相当数量的非熟练劳动者可能会失业;发展中国家非熟练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可能会上升,其生活状况可能会得到改善。 自SS定理和FPE定理提出之后,经济学家又对贸易与国内收入分配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三、贸易自由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1) 贸易自由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1)在传统的贸易理论上是简单明了的,然而在实践中是相当复杂的。事实上,贸易自由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过程受到多方面的制约。

1.贸易自由化通过价格结构的变动影响收入分配。贸易自由化使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价格上升,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价格下降。

产品价格的变化会影响相关要素价格的变化,并直接影响收入分配。在H-O模型中,国际贸易会降低一国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价格而提高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价格。

这种商品价格变化会直接影响到要素价格的变化,从而对国内收入分配产生影响。著名的SS定理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得出的结论。

大量有关贸易与收入分配关系的研究也都是从商品价格变化角度进行分析的,但由于选用的数据和处理方法不同,他们得出的结论也不同,有的人认为贸易对收入差距拉大的作用不大,有的人认为贸易的作用重大。 2.贸易自由化通过技术进步影响收入分配。

又分为三种情况:

(1)外生性技术进步。Richardson(1995)用一般均衡模型分析指出,贸易开放和部门的特定技术变化的联合作用就会导致收入不平衡加剧。

Krugman(2000)指出,要素偏向的技术进步也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Jones(1997)以简单的2*2的H-O模型分析指出,随着南方国家技术的进步,对于中等技术密集产品,南北两国都可以生产该产品,两国中等技术密集产品关税的降低会导致两国工资不平等向同一方向变化,但是这种变化还依赖于贸易自由化变化的方向。

如果北方国家进口中等技术密集产品并且降低关税,则两国国内工资不平衡会扩大,如果南方国家进口并减少关税,则两国工资不平衡程度会降低。

(2) 内生的技术进步。Dinopoulos and Segerstrom(1999)发展了一个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指出贸易自由化会增加R&D的投入。

进一步导致对熟练劳动工人需求的增加,从而提高熟练劳动者的相对工资。Neary(2002)的寡头竞争模型中也指出,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产品市场的竞争加剧,企业会加大对R&D的投入,引起熟练劳动者的相对工资上升。

Thoenig and Verdier(2003)建立了一个质量梯度动态一般均衡模型(dynamic general-equilibrium quality ladder model)。分析指出贸易影响收入分配的方式是:贸易-技术偏向的技术进步一收入差距增大。

Acemoglu(1999)的模型也指出,在技术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贸易量的增加会提高技能丰裕型国家的技术升水而降低非技能丰裕型国家的技术升水。E.Beaulieu et al.(2004)建立了一个既存在科技产品间产业内贸易又存在科技产品与传统产品的产业间贸易的南北模型,考察了科技产品贸易壁垒的降低与南北两国国内工资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

如果两国在科技产品上贸易壁垒都降低,则两国国内对科技产品的需求都会上升,两国的贸易量会扩大,国内产量也会扩大(即技术进步)。随着两国科技品产量的扩张,两国对熟练劳动者的需求会上升,使两国熟练劳动者的工资上升而非熟练劳动者的工资下降,引起收入差距扩大。

(3)技术进步与生产外包。Feenstra and Hanson(1996)从生产外包和技术进步角度分析了贸易对收入差距的影响。

W.J.Ethier(2005)则是从全球化角度考察贸易、技术与工资之间的关系。他的结论是:第一,全球化程度上升,使南方国家贸易条件改善,提高南方的设备利用以及北方向南方的外包,南北双方熟练劳动者与非熟练劳动者的相对工资都会上升,收入差距拉大;第二,南方或北方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或提供设备服务的相对成本下降(技术进步),则南北两国的设备利用会增加从而增加对熟练劳动者的需求,使两国的相对工资上升。

3.贸易自由化通过竞争动力结构的变动影响收入分配。贸易自由化的范围并不像传统理论所假设的仅仅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它同时也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不仅发生在不可替代的产品之间,也发生在可以相互替代甚至是同质产品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贸易自由化将使得一家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企业的竞争压力,同时还要面对来自其他国家企业的竞争压力。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采取多种多样的手段来保护自己。

常见的手段和方式包括:压低在职职工工资;用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采用熟练劳动力;转移经营方向。这些手段和方式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收入分配,改变着一国的收入分配状况。

4.贸易自由化通过政府作用的变化影响收入分配。政府在贸易自由化与收入分配调节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贸易自由化使政府试图通过对产业的保护和对市场的干预影响收入分配的功能受到严重的影响。在实行市场经济和贸易自由化的条件下,政府的政策可能更倾向于关注如何更多地实现经济效率,社会公平性可能会被放在一个较次要的位置。

而且,政府对收入分配的干预也会更加规范化,更多的是通过税收体系的建立、对社会弱势群体的转移支付、对特殊行业(如农业)的补贴来影响收入分配。 参考文献: 温彬: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自由化——游戏规则与中国对策[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 徐水安:贸易自由化与中国收入分配的演变[J].世界经济文汇,2003

(4) 王云飞:国际贸易与国内收入分配关系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7

(2) 俞会新:贸易自由化对就业和收入分配的影响[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美]贾格迪什·巴格沃蒂:今日自由贸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推荐阅读:

  国际贸易实践教学体系构建(1)论文

  个人从事外贸的障碍因素及对策分析(1)论文

  东亚自由贸易区建立的优劣势分析及其途径选择(1)论文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在国际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运用(1)论文

  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应用(1)论文

  中国

热门标签: 国际贸易
贸易自由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论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全球化、要素分工与中国的战略(1)论文

全球化、要素分工与中国的战略(1)论文,【论文摘要】 二次大战后,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发生了变化,其特点是各国以各自的比较优势参加国际分工,逐渐形成了以产品为界限的国际分工,即产业间的国际分工。随着国际分工、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特别是资本流动的深入发展,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与国际合作方式日益融为一体,并表现为贸易投资一体化。我

经济论文2023-02-04

矿产资源经济区划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矿产资源经济区划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当前,全国各个地区都在进行矿产资源的规划,对矿产资源的合理规划能够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充分考虑资源的安全性,区域划分的合理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对于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 矿产资源安全 从21世纪开始技术、市场和全球化成为了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三大主要力量。

经济论文2023-02-04

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挑战(1)论文

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挑战(1)论文,[摘 要] 随着国际市场准入条件越来越苛刻,中国农产品出口也已受到严重影响和蒙受损失。本文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做了剖析。本文还就我国农产品出口如何应对日本的这一制度做了对策分析,提出了国内与国际农产品安全技术标准接轨,提高中国农

经济论文2023-02-04

改革开放与经济学理论创新

改革开放与经济学理论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学理论取得了重大创新和发展。其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的实践为经济学理论创新提供了不竭源泉,促进了思想解放,营造了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极大地调动了经济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了中国经济学走向世界的进程,最重要的是改革开放进程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理论

经济论文2023-02-04

从博弈观点看“337”地板事件(1)论文

从博弈观点看“337”地板事件(1)论文,[摘 要]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众多企业面临着保住国内市场和打入国际市场的双重战略任务,这两个任务的完成情况,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面对这个问题,笔者利用动态博弈的原理和方法,并结合“337”地板事件,主要针对知识产权的问题,利用一个动态博弈模型和“337”地板事件的

经济论文2023-02-04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负面效应(1)论文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负面效应(1)论文,【论文摘要】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后,跨国公司在华的并购活动愈演愈烈,并朝规模化、系统化和控制化的方向发展,这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包括国有经济战略地位丧失、国有资产流失、垄断行为,以及就业减少等问题,这应引起我国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关健词] 跨国公

经济论文2023-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