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8
2023-01-12
2023-01-10
2023-01-16
2023-01-09
更新时间:2023-05-09 19:45:45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1-08
2023-01-12
2023-01-10
2023-01-16
2023-01-09
在我看来,无论起点如何、结果好坏,这种凭借自身努力、追求更好人生的奋斗精神永远都值得肯定与鼓励。
“寒门贵子”,无论在古代亦或是当下,都是值得称赞的一类群体。出身农村或小城的他们,不肯向命运屈服,付出比他人更多倍的努力,克服先天家庭条件的不足,为自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份努力、奋斗本身便值得大加称赞。
至于他们步入社会后,相较于城市同辈人所缺乏的视野和资源,是由他们的成长环境和当今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不充分的客观因素造成的,并非他们的原罪,不应成为被人嘲讽和取笑的理由。
而随着他们的继续努力,在更广大的人生舞台上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人,有了更充实丰盈的人生阅历,他们的视野必然会得以拓展,资源也会日益累积。
更何况,“小镇做题家”就一定交际能力普通、眼界缺乏吗?这种随意贴标签的行为,无疑暴露出某些人的偏见与狭隘。
同是“小镇做题家”,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如果没有独特的精准眼光、出众的协作能力,如何能牢牢把握时代消费趋势,创办出中国有名的大型综合电子商务公司?“时代楷模”黄文秀如果没有博大的家国情怀、优秀的沟通能力,又怎么能够做到倾力扶贫,改善村民生活?
相信各行各业都不乏如他们这般优秀的“小镇做题家”。这些懂得以奋斗争取幸福并加以努力践行的人,又怎么会是缺乏眼界、能力普通的木讷人呢?
面对张桂梅校长“我们没办法,我们只有这个办法”的无奈,与其嘲讽这部分从大山、农村里走出来的青年人缺乏眼界和资源,人们更应反思这一群体产生背后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
不可否认,接受教育、学习知识,借助高考进入大学,是无数寒门学子改变命运、实现人生进阶的为数不多的机会之一。
但目前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区域教育水平发展不充分的现状,使得山区、农村孩子能够获得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的人生发展。
作为丰富优质教育资源的享有者,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幸运,更要肩负起相应的职责,以自身的努力贡献社会和国家,早日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公正。
出身不能选择,奋斗成就幸福。让我们为每个拼搏奋斗的普通人大声喝彩。
社会应有借力的“好风”。“小镇做题家”是贫富差距显著、社会资源分配不当的结果。为寒门学子正名,给寒门学子提供更多的上升渠道,社会应尽先担责。门类多样的助学金,“绝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贫穷失学”的誓言,助力个人发展的贫困生专项扶助计划,社会正以“看不见的手”竭力调正社会天平,避免各类资源集中流向本就占优的一方。广阔的海洋才有金鳞鱼跃,辽远的天际才有鲲鹏腾飞,蓬勃发展的社会才能为“小镇做题家”提供更多不依赖于个人背景的机会,“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奇迹才可重现。
他人应有包容与善意。法国作家蒙田有言:“我们的生命,像世界的协奏曲,由相异的因素组成,由各种各样的声调组成。”面对依靠个人努力而改变命运的“小镇做题家”,背景较为优越的旁人理应放下猎奇的心态和高傲的嘲讽,对寒门学子因先天背景所导致的局限表示宽容、理解,必要时给予和善的帮助。对寒门学子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卓绝的成功,应报以诚恳的敬意。“做人谦虚第一好,学问茫茫无尽期”,冯梦龙曾写下这样一句诗。面对他人时的谦和与否,折射出自己内心的良善与无。多些友善,少些敌意,“小镇做题家”应是康庄大道上风尘仆仆而来与你并肩策马的良伴,而非居心叵测的落魄劫匪。
个人应有“走出去”的决心和行动。张桂梅校长曾坦言“没有办法,我们只有做题这个办法”,但华坪女中的学子们拥有的不仅是苦读十年的磨练,还有经磨练后走出大山的毅力和韧性。“藏器于身,待时而行”,“小镇做题家”们所缺乏的资源和眼界,可以用“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力量填补。走过的每一步,写下的每一笔都作数。用树枝在煤渣上书写,抑或以上好的墨水在宣纸上作答,对答案的正误都无甚影响,重要的是那些披星戴月的征程里,只有躬自践行才能寻到的“视野”与“资源”。
时代的春风应平等而和煦地吹过每一位马鞍上的得意书生,长安城里的锦绣也为每一位以笔为剑的勇者盛开,青云路应共同铺就,“小镇做题家”应可为人生的赢家。
首先,什么是“小镇做题家”?是指出身底层,以高考为进阶途径的一批学子,曾是这个群体感慨自身资源视野匮乏的自嘲话语。“小镇做题家”之所以存在,本就是因为高考正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中较为适应经济发展水平且趋于公平的选拔方式;正是“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对所有学子而言都相对公平的晋升通道;正是国家为防止阶级固化,促进人才流动,提供给这批“寒门学子”实现“人生进阶”的机会。正如张桂梅校长曾说:“我们只有这个办法!”因此,它存在,它合理。
至于为何互联网上会引发这样宏大一场对“小镇做题家”的声讨,浅而观之,是互联网使用对象本就是时间精力经济能力都较为优越的群体,我认为这部分人中声讨做题家的大致可分为两种心态。第一种是对“让孩子的青春被题海淹没”的担忧。这种本意算得上是关切,但又何尝不是自己生而享受一定的资源特权后的“共情无能”?第二种就更居心叵测,是借用父母辈资源砸出来的“上层阶级”看不惯“小镇做题家”有挤占自己权利之势,便利用导向性话语对其进行舆论 攻击。
深而挖之,这何尝不是“躺平文化”席卷的产物?当我们被良莠不齐而碎片化的赛博信息洗 脑“无为人生”后,自然会对突然出现在视线中的“奋斗逆袭群体”感到排斥,做出应激反应,企图用舆论同化更多人,乃至“做题家”群体。
由此观之,群嘲“小镇做题家”实是一场盛大的闹剧,是被娱乐资本躺平主义洗 脑的特权阶级一场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自我高 潮,是扭曲的价值观内化于部分当代人的鲜活体现。
当然,以上所述并不是在鼓励机械化地培养高考机器,只是我们在做出一些优越感溢出的所谓批判之前,应换位思考时代压在个体肩上的重量。从根本上使“小镇做题家”得以享受多彩人生,拓宽视野的途径,是晋升通道的开辟,是教育资源的平衡,是贫富差距的缩小,是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完善。在此之前,国家应多一份引导,社会应多一份包容,个人应多一份理性。“小镇做题家”不应成为群嘲对象,奋斗之人不应沦为堕落文化的牺牲品。
做题,也是提升自己的途径。近年来,做题仿佛变成了人人厌恶的垃圾,到处都是“做题不好”类似的言论。在我看来,我们真真正正应该反对的是“死做题,硬刷题”。而对于出身寒门,出生在小地方里的人,做题也可以开拓他们的现野,不失为一个提升自己的方法。“思而不学则罔”,思就好比于我们的学习,而学就是做题。将那“思”灵活运用便是“学”。“小镇做题家”听上去仿佛可笑,可他们也同千万个的“大城做题家”们一样,心中怀揣着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小镇做题家”也是“大城梦想家”,只不过他们的办法只有做题这一个。
有的人说,“小镇做题家”是善于做题,但是交际能力一般,眼界缺乏。这是因为他们将自已的绝大部分时间都交给了题。他们做题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或眼界,而是作为一个踏板,一个帮助他们走向一个更大的舞台的阶梯。如丽江华坪女子高中,从中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小镇做题家”,她们有的一开始确实是交际能力不强、眼界缺乏,可是当多年过后,她们中已经出现了各行各业的精英人物。“小填做题家”的初衷是为了更大的舞台,对于他们来说小镇甚至大城都不是他们的终点。他们每人心中都藏着一个梦想,每一层台阶都是他们成功的基石。
对于那些所谓的“小镇做题家”们,他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无法决定自己的天赋:或小镇、或大城;或天才、或平庸。他们能做的便是依靠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他们可以决定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是对自己的信念;“会当凌绝项,一览众山小”,是他们不变的志气……由此观之,小镇做题家,亦是大城梦想家。或许当年走出去的那些小镇做题家已经成为自己心中的那个“大城梦想家”,然后他又回到当初的那个小镇,鼓励那里的青年学子做一个“小镇做题家”,因为只有出去,方才知道外面世界的美好。
正如一个小镇做题家所说:“我做的不是题,而是一块足够撑起我未来的踏板!”是的,小镇做题家,亦是大城梦想家!
究其根本,单一标准的评价思维是焦虑的根源。高中时代,他们以分数论英雄。在进入社会后,他们还未从这种思维中挣脱。学习以绩点为量表,工作以金钱为量表,殊不知,人与社会都是立体的,单一的评价思维无异于管中窥豹。有经验的公司都愿选择眼界开阔、能力全面的求职者,正如三毛所说,“不断自我突破,自我调整,才是一生中向上爬的力量”。同样地,我们对自己的评价也应着眼于冰山下的十分之九。全面地评价自己,尝试多角度发展,在专业技能之余利用资源培养自己的软实力,我们才能真正展示自己的价值。
于此,我们该重新审视教育的意义。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教育成了国人公认的“阶层跃迁”通行证,可古典教育“求诸己”的目的却逐渐弱化。而今,高校扩招,连读研读博都渐成常态,要想单靠高学历改写人生,难度可谓与日俱增。我犹记得孔夫子的谆谆教诲:“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我们学习,是为了探究天人之理,更是为了认识自己,修身齐家,出辞气远鄙倍,培养君子的审美与品格。我们无法否认金钱的重要性,但请不要在追名逐利中忘却了教育的深层意义——认识自己,进而兼善天下。
正因如此,开拓眼界,平和心态,成了小镇做题家们的解药。自怨自艾不是目的,集体自嘲不是目的,如何脱离困境,找回生活的幸福感才是他们探讨的重点。在这与日俱新的社会浪潮中,没有永恒的热门专业,更寻觅不到“铁饭碗”。考上就无后顾之忧的年代早已不再。《孔子家语》载:“居天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处身而长逸者,则志不广。”终日于光环下迷糊度日,不愿审视未来的人,终将被时间之潮*。唯有见多识广,熟虑深思,认清社会发展的转折与机遇,我们才有可能从容应对,不骄不馁。诚然,生活艰辛,不如意事十之八 九,但那些年轻人仍然愿意在论坛中相互借鉴,总结经验。这何尝不是一种“在认清生活后依然热爱生活”的豁达与勇气呢?
鹏振翅,抟扶摇,绝云气,至北海,其之九万里而何为?这是值得每位求学之人深思的问题。人生难免有漩涡暗流,但我们能试着用更全面的眼光欣赏自己,用更开阔的视野应对生活,寻到内心那片澄澈明净的珊瑚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