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8
2023-01-12
2023-01-10
2023-01-16
2023-01-09
更新时间:2023-05-11 19:32:50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1-08
2023-01-12
2023-01-10
2023-01-16
2023-01-09
奖励医务人员,就该拿出稀缺资源
当前,举国上下仍在抗击疫情,一些地方为“逆行者”们出台的奖励措施已经公布。如湖北公布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参加20_年中考时,可在其录取总分基础上增加10分录取;如四川宣布为一线医务工作者子女提供一次按意愿选择学校机会;河南省也宣布防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入学时可享受一次照顾等等。
这些政策初衷虽好,但在网络上并不是没有争议。比如就有人认为,中考加分可能伤及教育公平,对其他考生不公平。
毋庸讳言,对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所有“逆行者”,如快递小哥、外卖骑士、网约车司机、志愿者、工人、警察等,都该有所奖励。就以医护人员来说,据统计已有1700多名被感染,多名因公殉职,就在昨天,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殉职也在网络引发齐声哀悼。“逆行者”所面临的,是一滴飞沫、一个伤口就可能致命的险境。对他们进行奖励,这不是交换,更不是买卖,他们走向疫区时义无反顾,没有人提私人要求,唯愿平安归来与家人团聚。这时,解除他们的挂念担忧,这是社会的良心,也是一个社会的本分。
加分关照子女之所以引发争议,是因为有人认为其可能伤及教育公平。公平是一个社会价值伦理最为核心的元素,尤其是在竞争性领域的公平议题,极容易引发社会讨论。但是,教育公平也是嵌入社会公平的一个子命题,从社会全景观察,拿出部分社会资源进行奖励,既是理所应当,也是必选项,是社会维系其正常运转必须支付的“成本”。
给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加分之所以引发讨论,是因为社会知道教育资源是个稀缺资源。但奖励的内容,就应当是紧缺资源。就以有人提议的金钱奖励来说,如果要对得起、配得上医务人员的付出,也必将是一笔巨大的社会公共财富。只要奖励,必然涉及他人利益,必然拿出一部分公共利益。
但在疫情之下,“逆行者”以生命维护公共利益,社会当然应该用紧缺的、关键性的资源进行奖励,若只是无足轻重且其他人都满不在乎的社会资源,那么何以激励,何以明确社会的价值导向?
在更大的公平框架内,其他群体同样不能落下。比如工人、环卫工、快递小哥、外卖骑士等,在关键时刻可以说是他们用生命证明了他们与一座城市命运与共,还有什么能比这些更能证明他们值得被城市接纳?那么,这些人是不是理所应当地解决落户问题,是不是应该让他们感受到平等的市民待遇?
给医护人员子女加分虽然引发了讨论,但这种讨论是值得的。这对社会是个提醒,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人,社会不吝赞美,但不能停留在纸面、嘴上。要让他们感到这个社会的公平,比如让医务人员的劳动付出与金钱收入成正比,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让社会各群体享受平等的公共服务等等。
网上曾有句话:有些人,武汉人远在天边,就喊“武汉加油”;武汉人来到身边,就又骂又关又抓。在未伤及自己利益、不用支付成本时,总是不吝赞美的;当需要支付成本时,往往又面目一变。在这种紧急时刻,社会总体安全遭受重大威胁之际,奖励奋不顾身者的,就该是社会资源的稀缺部分。
须知,他们在前面可能付出的,是一个人的全部——命。
在灾难中引导孩子珍惜生命,体认家国情怀
灾难既照出了人间的美好,也照得见人性的幽暗。面对灾难,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用心去感受、反思,努力做好自己,不断去发掘美好,祛除幽暗。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去引导我们的孩子透过灾难,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宝贵,更深切地领悟家国情怀的大义,坚定信念,承担责任。
“把疫情、把灾难当成教材,把我们应该做的、能够做的、通过努力能够做到的事情,做到、做到,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心态,共同完成好这场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这是河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日前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临近结束之际,发表的一段感言。此番言论打动了无数网友的心,迅速在网络上走红。
可以说,这段话道出了教育的本质。用雅思贝尔斯的话说,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松,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换个人们耳熟能详的说法,就是塑造人、培养人。
学习知识、获取理想的分数当然是塑造人、培养人的途径之一,但远非全部,甚至不能说是最重要的。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人文精神的锻造、作为社会人责任和担当的养成,才是教育真正价值和意义的体现。而这些正是当下我们某些教育领域的短板。新闻当事人的一席肺腑之言,戳中了时下教育的痛点,自然引起人们的广泛共鸣。
在这段感言中,当事人深情回忆起抗日战争期间西南联大缔造的教育奇迹,还讲到河南大学艰辛的办学历程,以及在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学生志愿者“一夜长大”的故事,以古鉴今,娓娓道来,阐述了一个算不上深奥的道理:教育从来不仅仅只发生在教室里和学校里,它应该是广泛的、生活化的、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的。人生有涯,读有字书,也需读无字书,若一心向学,则处处都是课堂。
而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显然正是这样的课堂。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学生的正常学习节奏,但它何尝不是一种更现实的学习机会?家国情怀从来不是抽象的,它就在我们身边;生命教育也决不是空洞的,它就在此时此刻。
从全国到武汉,从英勇逆行的医护人员,到慷慨解囊的普通公民,从与死神赛跑的不幸患者,到患难中互相扶持的市民,所有这一切,都是生命教育最鲜活的素材,都是家国情怀最有说服力的载体;所有这一切,孩子们都会听到、看到、感受到、领悟到,并将对他们未来的人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来听一听风靡网络的北京一名高三学生在歌曲《空城》里唱的:“脚步都停住,车马都停驻,站起来的中华已决心抵抗,请收起你的唇齿利剑,收起要在键盘上敲出的蜚语流言,请给予你身边的人充分的尊重。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也都担当重任。”来读一读网红文章《台风眼里:一名15岁武汉少年的思绪》里的句子:“吹哨是集结的号令,废墟是重建的标识。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蜕变的阵痛和成长的艰难。”
这就是今天的孩子。对于他人的苦难,他们也许难得感同身受,但现在的他们,视线所及,不再只有心仪的偶像和明星,而开始学习尊重和关注身外的陌生人——如他们一样的普通人。对于孩子的成长,一点,就弥足珍贵。
灾难是最惨痛的课堂,不止对孩子如此。灾难是一面镜子,既照出了人间的美好,也照得见人性的幽暗。面对灾难,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用心去感受、反思,努力做好自己,不断去发掘美好,祛除幽暗,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合力,早日战胜病毒这个恶魔,尽快回归普通而美好的日常生活。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去引导我们的孩子透过灾难,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宝贵,更深切地领悟家国情怀的大义,坚定信念,承担责任。倘能如此,我们就一定能见证这一代年轻人坚定成长的足迹。
以烈士荣誉告慰战疫英灵
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其他防控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他们的奉献或许少了几许悲壮和惨烈的情节,但他们中的不幸殉职者是为国家而牺牲,为他人的生命健康而牺牲,为保卫公共卫生安全而牺牲。殉职者与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在精神气质上一脉相承,授予他们烈士荣誉称号,是顺应公众意愿、合情合理合法的必然之举。
疫情防控是一场短兵相接的白刃战,大量医务人员以及其他防控人员不顾个人安危,迎难而上,勇做“最美逆行者”,与病魔贴身肉搏,以崇高的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义无反顾地在公众和病毒之间筑起一道生命安全防线,不少人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与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相比,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其他防控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他们的奉献或许少了几许悲壮和惨烈的情节,但他们中的不幸殉职者是为国家而牺牲,为他人的生命健康而牺牲,为保卫公共卫生安全而牺牲,这种牺牲无比伟大而崇高,永远值得我们铭记。殉职者以生命相托而舍自我的壮举,与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在精神气质上一脉相承,因此,对战“疫”中殉职者授予烈士称号,用烈士荣誉告慰他们的英灵,是顺应公众意愿、合情合理合法的必然之举。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对为公益事业而牺牲生命者授予烈士荣誉称号,事关一个国家、社会和民族的价值追求与理想道德,既是浩然正气使然,更是一个法治社会的应然之举。我国《烈士褒扬条例》第八条第二款规定,“抢险救灾或者其他为了抢救、保护国家财产、集体财产、公民生命财产牺牲的”,应评为烈士。授予新冠肺炎战“疫”中殉职者烈士称号,用烈士荣誉告慰他们的英灵,不只是弘扬和传承英烈精神的情感逻辑要求,也是法理逻辑的刚性要求。
烈士称号是对疫情防控牺牲者的道德评价,是以国家名义作出的人格鉴定和荣誉背书,分量至为重大。诚然,根据人社部、财政部、卫健委等部门的政策,医务及相关工作人员因履行工作职责感染新冠肺炎的,应认定为工伤,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但工伤保险待遇主要是一种社会保障,其分量与烈士待遇有明显差距。在精神层面,授予烈士称号是对牺牲者的国家告慰,是最庄重、最深刻的纪念。在具体的权益保障层面,烈属可以领取烈士褒扬金、烈士遗属特别补助金、定期抚恤金,并在公务员招录、参军入伍、升学、就业、医疗等方面享受更多保障。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对于用生命铸就阻击“疫魔”无字丰碑的殉职者,以烈士荣誉告慰他们的英灵,无论是在情感逻辑上,还是在法理逻辑上,都是天经地义。各级政府应对在此次战“疫”中殉职医务人员和其他防控人员,依法授予他们烈士荣誉称号,并通过这种旗帜鲜明的褒扬,凝聚起万众一心阻击疫情的澎湃动力,赢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后胜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