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8
2023-01-12
2023-01-10
2023-01-09
2022-12-31
更新时间:2023-05-13 17:24:02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1-08
2023-01-12
2023-01-10
2023-01-09
2022-12-31
罗永浩1.1亿,薇娅卖火箭,直播魔幻夜埋下了什么
4月1日的晚上有些热闹、冲动甚至喧嚣,绝对称得上直播圈“魔幻狂欢之夜”。罗永浩在抖音上的直播首秀,吸引观看人数超4800万人,交易总额超1.1亿元;薇娅在淘宝直播间则卖起了火箭,而快手的蛋蛋更是不甘示弱,创下单场带货4.8亿元的新纪录。面对如此亮眼的数据,有网友说:“这不是愚人节的玩笑,是直播风口的奥利给。”真的如此么?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一话题。
直播购物,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但还未成为日常购物的“默认选项”。这一魔幻之夜,让更多用户涌入直播间,尝鲜直播购物;也让更多企业家与创业者放下曾经“看不起”,跨越“看不懂”,迈向蠢蠢欲动。这一夜仿佛直播行业的万花筒,折射着前世今生、冷热起伏、利弊优劣、未来方向等各个切面,引发行业内外观察者纷纷架起显微镜,递进思考。集体狂欢之下,不失为集体反思进而促进行业良性发展的契机。
有人说,漂亮数据的背后,更多是网红主播与头部平台有组织有计划地合力催鼓,与其说是一场成功的直播卖货,不如说是一次成功的事件营销。这话倒不假,但放在疫情防控的实际需要以及互联网发展趋势下观察,实质恐非如此。直播经济蓄力已久,已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再加上疫情期间,消费者足不出户推动“宅经济”爆发,线下客源稀少促进企业商家转身直播谋生存,从直播助农到直播售楼,从直播卖车道直播卖飞机,直播销售的边界不断扩张、盘子持续扩大,呈现万物皆可播、人人当主播的景象。“直播经济”的火热,可谓顺势而成。从这个角度来看,与其说魔幻之夜是一次事件营销,不如说吹响了进军直播经济的一个号角。
然而,直播带货能量巨大是一回事,做好直播销售、打造直播生态则是另外一回事。对于消费者而言,直播带货槽点,莫过于虚假宣传、货不对版、假冒伪劣、售后维权。这在启示直播电商,不讲诚信可能一时走得快,但绝对走不远,解决消费槽点才是制胜爆点。此外,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发布报告显示,37.3%的受访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消费问题,但仅有13.6%的消费者进行投诉,透射出消费者对于维权的信心不足。网络直播并非法律盲区,市场监管者需尽早建章立制,畅通维权渠道,才能呵护好直播经济的良好生态。
与此同时,随着入局者越来越多,势必会加重行业的激烈竞争。目前,各家平台头部主播的带货量往往占据高份额,马太效应明显,这种生态不一定健康,谁能鼓励商家培养并发展起自己的主播,谁就能以构建良好生态而立于不败之地。但是,对于商家来说,突入直播带货圈,并不是有资金、有热情就能生存下来。直播带货,不仅考验商家能否培养长得可塑、有才艺、能卖货的复合型达人,能否拥有懂得网红经济、客户需求、营销商业的策划型人才,而且还考验流量运营、供应链管理的能力。换个角度看,直播经济绝非可以和网红经济简单划上等号,在流量获取成本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如何做好流量转化,如何做好供需对接等,可能是比打造网红更关键的问题。
互联网的风口一个接着一个,抓住抓好才能飞得起、飞得久。20_年,企业被疫情偷走多少线下时光,就需要到线上找回多少。只有顺应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趋势,加速转型升级,才能用好疫情催化的机遇化危为机。也许这便是,“直播带货”撬动市场回暖映照的未来。
这正是:疫情催化机遇多,直播带货市场火。快钱思维不可有,蓄力沉淀方结果。
“电商直播”,要说学逗唱也要货真价实
近段时间,电商直播行业逆势上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逐渐接纳直播电商。但电商直播购物存在的多项问题也不容忽视,例如人气造假、评论造假、诱导交易、虚假交易、规避安全监管的私下交易行为等。中消协建议,加强对主播群体的管理和规范。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显示,有37.3%的受访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消费问题。
网络主播亟待流量变现之道,电商平台苦寻营销走货之策,两者一拍即合,所谓“电商直播”应运而生,并且渐成气候。电商直播四门功课,讲究的是说学逗唱,如果说还要为之加个前缀,那注定就是“有颜有料”。当然了,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形态,尚处于蛮荒发展期的“直播购物”,也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统计显示,“直播购物热背后3成多消费者遭遇问题”,这丝毫不令人意外。业界先行先试之后,监管及时加码介入,将是大概率事件。
不管从哪个意义上理解,“电商直播”都是一项*性的新事物,很难用固有的概念模型将之归类和赋义。其既有传统“电视购物”的影子,但更多还是本质上的区别。“电商直播”,很好地结合了“秀场文化”和“广告宣传”,围观者怀着看脱口秀的心态而来,最终却情不自禁地将购物车装得满满当当。很难想象,很多推销卖货的主播,居然成了网红,成了很多人的“爱豆”。其煽动性的话语风格以及独特的表演张力,最终在“带货机器”的人设上达致巅峰。
或许可以说,“电商直播”就是另一种维度的“粉丝经济”,更直接、更坦诚,也更粗暴、更高效。为爱豆打call,“买货应援”是最实在的选项。也正是因为此,所谓“直播购物”,很容易诱发冲动性、情绪性的非理性购买行为。“教主效应”的浇灌下,直播间群情激昂,“气氛烘托到位了”,不下单都不好意思。在此前提下,购物已不仅仅是购物,是一份界定社群归属的标签,是一种娱乐的方式,乃至是生活本身。
“电商直播”,定义了另一种游戏规则。“主播”以自我信用背书,就特定商品向粉丝群体荐证。然而,从现实案例来看,很多被带飞的“网红爆款”,都是不知名乃至是“三无产品”。这一现象背后的道理很好理解:正品并不以“线上走量”为诉求,对于“电商直播”渠道的资源投放相对有限。与之相较,反倒是那些杂牌小厂更精于此道,并且给予“主播”的经济回报也更为可观。这一大架构决定了“电商直播”的源头生态是存有缺陷的,也就注定了不少终端消费者会“中招上当”。
当务之急,还是应该尽早明确“电商直播”的广告属性并厘清其法律适用,而不是继续将之等同于线上的网络视听节目加以轻纵。“电商直播”精彩逗趣是一回事,悄悄咪咪给消费者挖坑设陷、掏空钱包,毕竟道德有亏。
县长“硬核”带货,哦买噶买它!
最近一段时间,许多网友发现,直播间里多了一些让人惊讶的身影——来自当地的县长。手机一架,产品一摆,灯光一打,这些父母官们化身带货主播,向网友推介起当地的柑橘、菠萝、松子、烧鸡、蜂蜜……
对不少人来说,很难把机关大院里的父母官,和直播间里的“主播”联系在一起。平日里正襟危坐的官员,仿佛一直都是“网红经济”的局外人。这回亲自直播带货,新鲜又强烈的反差吸引了十足的注意力。网友们纷纷调侃,“这届领导干部太拼了”“县长都吃了,下单支持”“高手在机关”。
直观来看,直播间里的他们确实很拼。有的带货金句张口就来,“它来咯,买它”;有人一开始有些害羞,后来“放飞自我”唱起了山歌;还有的直接在果树旁普及农业知识,现摘现卖。吸睛的同时,“吸金”效果也不错。两三个小时的直播里,有人就能卖出二十多万斤水果,10分钟时间线上就能成交六七千单,成交金额更是高达几十万元。对于众多土生土长的农特产品来说,这无疑是不小的数字。
严格来说,“县长+直播”的打开方式并非首次,却因为这次疫情有了更多现实的考量。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多地农特产品滞销,销路不畅,老乡们的钱袋子鼓不起来,返贫致贫的压力不小,农民们发愁,县长们其实也犯愁。可以说,选择直播带货,是无奈之举,也是主动为之。直播间外的干部们,从选种到育苗,从除虫到销售,每一个环节可能都需要格外留意。直播间里的干部们,对农特产品如数家珍,对当地风土人情娓娓道来,偶尔还夹杂着几句方言俚语。扑面而来的烟火气,让人读出了他们奔忙在一线的日日夜夜,了解了他们对这方水土的无限热爱。
当然,对许多网友们来说,消费场景从线下到线上的转移称不上新鲜。但在贫困地区的乡亲们眼里,直播间仍然“很神奇”,带来的收入更是“惊喜”。“面对面”拉拉家常,“键对键”发发快递,大山深处的农特产品就能直接面向广阔的消费人群。这是脱贫致富与互联网碰撞出的化学反应。过去,脱贫靠的是能吃苦、有韧劲,如今还得与时俱进,使巧劲。互联网提升了资源和信息的流速,让它们能更快更好地在城乡之间、大山内外流动。往长远看,一条网络拓展的不仅仅是销路,还连着优质教育、智慧医疗、乡村旅游等通道,为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助力。
在乡村振兴的语境下,互联网也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酝酿着更多可能。还是以直播为例,县长们带货不光展示了产品,还把秀美风光、风俗文化传递给山长水远的网友们,让观众们既种草土货,也心仪“土味”,这是意料之外的收获。这些年,随着乡村“曝光”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乡亲在山水之间做起民宿、文旅等生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回来建设宜人家乡,越来越多的游客发现乡村的独特魅力,亲身去领略,尽心去帮扶。互联网的发展一直在提速,也在推动着乡村发展不断提速。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为县长带货叫好。有人质疑这是“不务正业”,搞直播更是“权宜之计”。毕竟,这种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和生命力还有待观察,县长直播也不是脱贫增收的选择。对此,有县长说,只要能带动百姓增收致富,就会一直做下去。也是,直播的初衷本来就是为了乡亲们。对这些既能在乡野里扑下身子、又能在直播间挺起胸膛的干部们,愿意去探索、去尝鲜,我们多些鼓励与宽容又何妨?
这正是:农家货,土特产,县长直播来推广。畅销路,解难题,多些鼓励又何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