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法的“混双”模式

更新时间:2023-02-04 17:18:42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收藏

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法的“混双”模式 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法的“混双”模式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法的“混双”模式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会计制度和税法制度从计划经济时代的财税统

一、相互融合,逐步趋向于规范化、合理化,特别是随着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税法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不断拉大。会计制度和税法立足于各自的领域,有各自的目标、原则、业务规范或处理程序,因此有必要在不违背会计制度和税法要求的条件下,对这种既独立发展又相互影响的“混双”模式进行探讨,使二者协调发展。

关键词:会计;税法;差异;协调

一、会计制度与税法关系的基本模式

会计立足于微观层次直接面向企业,会计的具体目标或直接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营决策,同时它也与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相连。而税收首先基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而对企业实施征收管理,更主要着眼于现实公平合理的税负和保证国家税款的及时征收。而就目前在全球范围上处理两者关系而言,无外乎两种模式:财税统一模式和财税分离模式。

通统一模式观点认为,应将税基完全建立在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或者将会计制度与税法统一起来,换句话说就是会计制度只是服从于税法的要求来规范具体经济业务的核算。分离模式观点则认为,会计与税收的目标不同,会计制度与税法存在着现实差异,主要为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并进行跨期所得税的分配,即建立以税法为依据的税务会计,不要求税法对会计制度的指导作用。税法和会计制度是独立发展的。

二、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法差异分析

1、利益主体不同

税法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不是从来就有的。我国曾长期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税法、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三位一体,不会出现纳税的调整问题。但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使企业各相关利益者从自身决策、利益分配和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会计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制度下,投资人和征税人不再是同一主体,投资人更关心的是企业的盈利问题,而征税人更注重企业的纳税问题。因此,由于会计和税法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服务于不同的利益主体,所以也就决定了税法与会计之间必然存在不可避免的差异。

2、遵循原则不同

首先,在税款征纳方面,税法恪守于历史成本原则,而会计更倾向于公允价值原则;其次,会计准则强调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但权责发生制带来的大量会计估计税法则不予承认;再次,会计制度频繁使用谨慎性原则,以适应企业稳健经营、规避风险的客观需要,而税法对谨慎性原则基本持否定态度,目的是为了避免让国家的税收利益来承担纳税人的经营风险。另外,会计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来进行核算,这就是所谓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然而税法在确定计税依据时,更重视发票、索款凭证以及合同等,一般不将财务人员的主观业务判断作为计税依据。

3、规范内容不同

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属于经济领域中两个不同的分支,因而会计制度与税法在某些项目确认和计量标准上出现了差异。现举一个我们在日常会计与税法学习中常见的例子:固定资产折旧的年限与方法。首先,折旧年限问题,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按照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等机构的批准,可以自行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而税法规定,除另有规定者外,固定资产都明确了计提折旧的最低年限。其次,折旧方法的差异,会计制度规定,直线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中任选一种都可以作为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折旧方法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更改。而税法规定,纳税人可扣除的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只能采取直线法进行折旧计算。由此可见,会计准则是为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规范企业会计核算,真实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税法是为了保证国家取得财政收入,依据公平税负的要求,对会计制度的规定约束和控制。

三、新会计制度与新税法“混双”模式协调发展

就目前我国经济体制和财税体制的特点而言,我们不能一味地强求二者高度统一或完全分离。因此协调会计制度与税法改革是极其重要的,同时也是基于我国现状的必然选择。所以在遵循不违背原则和法规的基础上,应积极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对税法与会计制度进行协调。

1、税法应放宽对企业会计方法的限制

放宽会计方法选择的限制有利于会计政策的灵活性,促进企业更新技术和增强竞争力。同时,税法应该有限度地放宽企业对风险的评估。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又不会伤及税基。因此,税法必须从增收与涵养税源的辩证关系出发,适度地放宽原有的限制。当然税法为防止企业利用会计政策而达到调节纳税、偷税漏税的目的,可以规定企业发生会计政策变更时,必须报请税务机关批准或备案,对计提各种准备的条件和比例做出相应的规范,也可以规定政策使用年限或处罚条例。

2、会计制度应积极与税法相配合

在会计制度确立与执行中应充分考虑税务部门对会计信息的需要,同时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范围。另外,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在确定税法与会计制度统一或分离程度时应区别对待。

3、完善我国税务会计的建设

会计的核算要依据税法的规定。而税法的规定,也要考虑到会计原则。这就需构建独立的税务会计模式。税务会计不仅可以将宏观税收理论转化为税法学的相关体系,而且还可以借助于会计方法,将企业应纳税款通过会计系统予以反映。同时,它对于我国税务会计学科的发展和财务会计制度的完善将起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旭东.税法和会计制度的差异及协调办法.[J].会计之友.2007

(1

3)

推荐阅读:

  集中支付制度对国库会计核算的影响

  由国有股减持引发的会计域反应及启示

  探讨房地产企业预交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基于对会计信息化下的税务稽查研究

  上市企业会计事务所的改变原因

  无形资产会计中涉税的处理

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法的“混双”模式.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浅谈如何化解中国境内过剩的流动性

浅谈如何化解中国境内过剩的流动性,[论文关键词] 企业竞争力 外资 立法完善[论文摘要] 经济 全球化的推进使国际 投资 持续高速增长,由于追逐利益最大化是国际资本的本质特征,因而外资在提升国内企业竞争力方面是利弊兼具。本文在分析了外资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应完善外资立法,扬长避短,促

其他论文2023-01-23

消费需求变动与近代中国经济增长

消费需求变动与近代中国经济增长,摘 要: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 中国 开始了 经济 近代化。与传统 社会 相比较,近代中国是外在一种由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 自然 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近代中国经济 发展 中的消费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对近代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力更加突出。消费需求是总需求变动不断再生的重要推动

经济论文2023-02-06

基于林业产业化促进生态文明的动因分析

基于林业产业化促进生态文明的动因分析,论文关键词: 林业 产业化;生态文明;动因分析 论文摘要: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建设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 文化 体系的 历史 重任,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负有重大的使命和光荣的任务。 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是地球

其他论文2023-01-23

新经济环境下的我国人力资源开发

新经济环境下的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新经济环境下的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我国作为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任务。综观世界各国之间以经济、科技、国防实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都是对人才的竞争,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必将加剧人才供需矛盾

经济论文2023-02-06

浅谈我国农村经济研究方法考察与思考

浅谈我国农村经济研究方法考察与思考,[论文关键词] 农村 经济 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 [论文摘要]实证研究方法是我国农村经济研究的主流方法,这既源于西方 经济学 实证研究传统的复归,也源于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发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理论工作者应很好地坚持这一方法,但也应在此基础上强化规范研究。 研究方法论规定着研究的出发点

经济论文2023-02-06

对经管专业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对经管专业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引言 本科毕业论文的设计与撰写,既是对学生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知识综合运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较好测评,也为学生走向社会或进一步深造提供了一个较为规范的学术训练平台。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张,学生培养工作中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之间的矛盾随之显现出来,这在

其他论文2023-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