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德县马铃薯种薯繁育及主食化专用品种推广示范现状及发展对策

更新时间:2023-01-17 11:49:21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收藏

摘要 介绍隆德县马铃薯种薯繁育及主食化专用品种推广示范基地建设现状,分析马铃薯种薯繁育及主食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发展对策,以为推动马铃薯主食化战略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 马铃薯;种薯繁育;主食化;现状;发展对策;宁夏隆德

“十三五”时期,马铃薯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马铃薯种薯繁育及主食化专用品种推广是深入贯彻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扶贫的重大举措,对隆德县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全区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 发展现状

1.1 种薯繁育基地建设

1.1.1 原种基地。2016年采购青薯9号、夏波蒂原原种578万粒,建设原种繁育基地91.3 hm2,其中:全县贫困村建档立卡户免费发放青薯9号原原种165万粒,分散种植30.5 hm2;企业调配发放及自行采购青薯9号、夏波蒂原原种413万粒,由定西百泉马铃薯有限公司、和平、六盘馨、瑞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在沙塘镇新民、马河村,观庄乡大庄村,好水乡后海村建立马铃薯原种繁育基地60.8 hm2 [1]。

1.1.2 一级种薯繁育基地。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自繁自留原种,建立一级种薯繁育基地400 hm2,其中:由隆德县六盘馨马铃薯专业合作社、隆德县银祥家庭农场在观庄乡大庄村建设马铃薯一级种薯繁育基地113.3 hm2;由隆德县瑞平马铃薯合作社、隆德县康庄家庭农场在好水乡后海村建设马铃薯一级种薯繁育基地100 hm2,在张银村建设马铃薯一级种薯繁育基地66.7 hm2;由定西百泉马铃薯有限公司、隆德县和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在沙塘镇和平村建设马铃薯一级种薯繁育基地60 hm2,在马河村建设一级种薯繁育基地60 hm2,品种为陇薯3号、青薯9号。

1.2 主食化专用品种推广

由定西百泉马铃薯有限公司在沙塘镇新民村建设主食化专用品种示范推广基地40 hm2,由隆德县和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在沙塘镇马河村建设主食化专用品种示范推广基地20 hm2,由隆德县六盘馨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在观庄乡大庄村建设主食化专用品种示范推广基地20 hm2,品种为夏波蒂、大西洋。

2 存在的问题

2.1 种薯繁育开发不足

对种薯基地监管不力,种薯基地与商品薯混为一片,“育繁推”环节相互脱节,没有形成成熟的种薯市场,造成大量优质种薯转商低价销售,参与种薯繁育企业效益不显著。

2.2 科技支撑能力弱

一些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对新技术、新机具认识不足,为节约成本,减少投入资金,科技应用水平较低。

2.3 缺乏精深加工,产业链条短

目前,隆德县仅有2家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缺乏种植、加工、销售、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龙头企业。此外,还存在市场体系培育不完善的问题,营销、宣传方式落后,造成知名度不高,带动种薯及加工市场的效应不强,制约了效益的发挥。

3 发展对策

3.1 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马铃薯种薯繁育及主食化专用品种推广示范工作的领导,形成合力,农牧局结合农业结构调整,专门成立分管农业的副局长为组长,种子、农技、农机部门工作人员为成员的马铃薯种薯繁育及主食化专用品种示范推广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指导和检查、实施方案制定、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技术咨询、技术示范等工作[2]。

3.2 强化基地建设

围绕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引进企业选择海拔高、气候冷凉、自然隔离条件好毗邻六盘山的观庄乡、好水乡实行3年轮作耕作模式,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推行统一品种、统一农资、统一技术规范的“三统一”生产和“公司+合作社+大户(农户)+基地”生产经营模式,建设万亩种薯繁育基地,推广新品种、新机具等综合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基地带动产业发展。

3.3 培育加工企业

以主食化加工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引进1家国内知名企业入住隆德,开展以马铃薯面包、馒头、面条、米线、薯条(薯片)等主食化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以“分源节流、分段治理、综合利用”为基本原则,培育种植、加工、销售、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龙头企业1家。进行技术改造,在开发变性淀粉、全粉等高附加值产品和环保设施等环节予以大力支持,逐步实现转型升级,培育马铃薯加工企业品牌[3-5]。

3.4 创新营销模式

以马铃薯及其产品为重点,借助固原市“互联网+农村扶贫电子商务”项目,提升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培育“六盘山”马铃薯品牌,提高商品化率和电子商务交易比例。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供销合作社等,对接电商平台开设农业电商专区,实现“三品一标”“名特优新”“一村一品”上网销售,力争全县每个乡镇建设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27个村建立服务点。鼓励隆德县大型农产品批发和零售市场进行网上分销,构建与实体市场互为支撑的电子商务平台,探索开展网上批发交易。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县邮政局、快递网点和社区直接对接,开展马铃薯“基地+社区直供”电子商务业务[6]。

3.5 加大金融保险支持

一是进一步创新金融扶持机制,整合涉农资金项目建立的金融担保“资金池”,支持马铃薯种薯繁育企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建设种薯基地,支持马铃薯精深加工技术改造,提升马铃薯产业发展水平。二是推行政府主导、生产者(农户)参与的农业保险制度,稳定实行政府补、农户筹的方式,不断创新保险制度、保险种类,努力达到应保尽保,实现全覆盖。

4 参考文献

[1] 陈萌山,王小虎.中国马铃薯主食产业化发展与展望[J].农业经济问题,2015(12):4-11.

[2] 王芳,刘雁南,赵文.推进中国马铃薯主食化进程研究[J].世界农业,2016(3):11-14.

[3] 蔡仁祥,吴早贵,周建祥,等.中国马铃薯主食化:浙江省的发展对策[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6(2):467-471.

[4] 本刊综合.加速马铃薯主食产业化进程[J].黑龙江粮食,2015(4):8-9.

[5] 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科普宣传提纲[J].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2015(7):84-89.

[6] 隋启君.推进云南马铃薯主食化的措施与方法[J].云南农业科技,2015(6):4-5.

推荐阅读:

  应用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江汉平原遥感地质综合调查的研究方法

  物理学史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

  应用视角下统计学的实践教学改革的若干办法

  论科研模式实验教学法在高校病原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

  论高中生提高自身物理学习质量的路径选择

隆德县马铃薯种薯繁育及主食化专用品种推广示范现状及发展对策.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关于河南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的融合

关于河南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的融合, 论文摘要:河南历史悠久,资源丰厚,对于那些研究东方文化和华夏文明源流的旅游者来说,河南如同一座浩瀚的天然历史博物馆,一本看得见、摸得着、进得去的中国历史文化教科书。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河南也充分利用自己本身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以历史为载体的旅游活动。 论文关键词:历史;文化;旅游

其他论文2023-01-19

浅谈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浅谈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全球能源资源目前出现了紧缺的状况,同时环境的污染也日益严峻,这就需要对煤炭企业传统的经济模式进行改进。循环经济建设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煤炭企业只要做好了循环经济建设,就能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对环境进行保护和改善,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

经济论文2023-02-05

第二章美国:新经济的发祥地

第二章美国:新经济的发祥地,在上章,我们已经初步介绍了美国新经济的发展状况,在本章,我们还将作进一步的叙述。20世纪80年代,滞胀一直困扰着美国经济,来自冷战时期前苏联的正面威胁,来自日本咄咄逼人的追赶与超越,使这个战后曾无限风光的经济与政治巨人精疲力竭。 1987年,美国出现新一轮的经济危机——华尔街股市狂跌,人们在

经济论文2023-02-05

简论公共选择下的山区农村经济协同发展问题探析

简论公共选择下的山区农村经济协同发展问题探析, 论文摘要:本文以公共选择、协同学等理论分析、阐述我国山区农村经济协同发展问题的理论和实证依据,揭示山区农村经济协同发展的途径、方法、模型;探讨山区农村经济协同发展的现代管理与激励约束机制;提出为国家开发和建设中西部山区农村经济决策提供对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公共选择

经济论文2023-02-05

中国粮食“政策型”波动及政策转型

中国粮食“政策型”波动及政策转型, 【内容提要】中国粮食市场存在政策型波动现象,其根源在于收入目标、安全目标与政策成本的不协调甚至相互冲突。文章试图构建一个三角动力圈模型对此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粮食政策转型的目标与方向。粮食政策的转型,就是要在市场化的条件下,切断政策目标结构中的动力连接,结合直接补贴政策的

其他论文2023-01-19

产业经济学考试论文

产业经济学考试论文, 西部开发的进一步推进,必须以生态经济理念为指导,破解产业经济生态化发展面临的多重制约,重视特色产业和生态资本积累,以产业经济生态化发展增强西部地区区域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改革开放中建立节约型社会,真正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和谐发展。下面是i乐德范文网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产业经济学考试论

经济论文2023-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