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情况调研工作计划(合集12篇)

更新时间:2023-12-22 08:34:24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国有资产情况调研工作计划1

【关键词】农田水利,规划设计,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数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一直和水旱灾害进行着不懈的斗争,写下了光辉灿烂的农田水利史。相传夏商时期,黄河流域地区就出现了“沟洫”,战国时期,兴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灌区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重视农田水利建设,领导人民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为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另一方面,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北方水资源紧缺,供需矛盾尤为突出,灌排配套不全,老化失修,抗旱标准低,效益不高,已成为影响我国农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温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利面临形势更趋严重,农田灌溉成了必须解决的事情。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分析已势在必行。

二、开展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产、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国家,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20_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大兴农田水利建设”的战略决策。现阶段,我国已经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大兴农业水利建设已不再仅限于灌溉工程量的建设,而是倡导节水灌溉。通过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渠道防渗、低压管道灌溉以及喷滴灌来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来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必然通过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来实现。通过灌溉规划设计,有效利用水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是缓解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业生产,增加产量的重要保障;是遏制农业水环境恶化、改善生态的紧迫要求;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条件。总之,面对我国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农村经济发展与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的迫切要求,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开展农田水利规划设计,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是缓解农业和经济社会用水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开展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工作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因此,开展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工作十分重要,是我国经济发展必然选择。

三、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原则

1、协调性原则

农田水利规划设计必须与当地经济、农业发展规划相协调。对于新建灌区,规划设计必须以实际情况为根底,在调查灌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基础上,根据农业生产对灌溉的要求和旱、涝、洪等综合治理的要求,进行灌溉工程的总体规划设计。对于已建灌区改造,必须承继现有体系的合理性,调整不合理内容,依据构造合理和功用优化的方针,尽可能地使农田水利的运用构造和方案坚持相对的稳定性。

2、经济性原则

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成本和收益问题,灌溉收益性,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如果采用的灌溉措施所消耗的成本加大,获得的收益甚微,那这种灌溉措施不值得推行,否则就会造成“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的局面,有碍社会经济发展。

3、统筹兼顾原则

灌溉规划设计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兼顾社会、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节水、节能、省工、省地、增产等方面;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不同用水群体之间平衡关系以及项目实施对农民、农村的影响等方面,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保护水资源的生态环境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方面。

4、节水原则

灌溉规划设计必须坚持节水原则,坚持节约保护,科学合理配置水资源,切实转变用水方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做到不浪费一滴水。

四、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分析

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内容:

1、制定计划

如项目区位于地区规划范围内,则应根据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划,明确项目区的种植业态。分析项目区的近中远期的实施计划以及资金投入计划。如项目区在地区规划范围之外,则应根据业主的种植意向,分析市场,综合实际情况,梳理出适合项目区种植计划安排

2、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应注意资料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尽可能引用有关年鉴、规划中的数据。主要包括:有关国民经济情况的资料(地区人口,耕地面积、国民经济产值现状和预测、粮食、蔬菜、水果等需求情况);有关农业生产情况的资料(规划地块作物组成、现状粮食生产能力及预测);当地水文、气象、土壤等自然条件资料。

3、现状灌区调查

主要对现有灌区和周边水利工程情况进行了解,了解现有灌区灌溉方式,使用年限,灌溉覆盖率、灌溉水利用系数、节水达标面积等以及每年建设资金投入情况。了解周边蓄水灌溉工程(塘坝、水库等有效库容等)、引水灌溉工程(周边河道、引水渠道多年过流量等)、提水灌溉工程(水闸、泵站等提水取水建筑物的规模、提水能力等)、井灌工程(可利用地下水资源量)等特征参数和使用情况。 4、水资源平衡分析

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开发利用的现状和潜力直接影响到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必须对水资源进行平衡分析,分析灌溉用水量和实际可供水量,优化灌溉措施,保证实际灌溉用水量小于可供水量,为灌溉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保证。

5、提出合理灌溉方式,进行灌区划分

根据规划种植业态,选择合适灌溉方式。根据现状项目区的主要道路、河道走向、地形限制、行政区划以及合理经济的灌区面积,对区域进行划分。灌区内,如首部为塘坝、水库等蓄水建筑物时,应满足水的自流和水量要求;如首部为提水泵站,则提水泵站宜建在灌区的中部,地势较高的位置,以减少泵站运行成本费用,输水干管(渠道)宜沿短而直,尽可能的减少水头损失,缩小管径,做到最优投资。输水支、毛管(渠道)宜结合地块的走向和耕作要求布置。

6、提出合理灌溉制度,分析工程规模以及投资等

灌溉制度的确定主要考虑地区降雨量、蒸发量、供水量、需水量等因素,分析制定灌区作物全生育期内的灌溉用水量、灌水时间、灌水次数,明确灌区灌水定额、灌溉定额等。确定了灌水定额后,为了运行管理方便、投资最小、提高设备利用率以及运行费用最低目的,往往需制定灌溉工作制度,通常采用轮灌制度,即将支管分成若干个分组,由干管轮流向各级支管输水,而支管则同时向毛管输水。灌溉制度制定后,由末级管道开始逐级计算管道(渠道)的过流量和管径(渠道尺寸)、灌区总流量,估算工程投资、工程运行费用,对工程建成后的增产、增收以及主要经济指标做出分析。

7、提出灌区日常管理维护制度

建是基础,管是关键,用是目的。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只有管好、用好,才能充分发挥工程的作用,最大程度实现工程效益。灌区日常管理维护通常包括工程管理、用水管理、生产管理以及组织管理四个方面。工程管理主要包括首部的运行管理,输水系统运行管理以及田间用水设备运行管理等,具体而言包含首部建筑物的养护及观测、闸门及启闭机养护、泵站的运行维护、过滤器、施肥罐、阀门等配套设备的养护、渠道或管道养护、末端出水设施养护以及附属配套设施养护。用水管理主要是根据作物的需水量、灌区降水量以及来水情况,制定用、配水计划,并付诸于实际中。生产管理主要结合工程管理、用水管理开展的一系列综合利用、多种经营、水费征收等工作,是充分利用工程创收,促进工程管理和用水管理的必要环节。组织管理包含灌区管理队伍的建立健全,人员配套,管理制度制定,管护主体和责任人明确等内容。

五、保证规划顺利实施的措施

1、中央、地方财政的支持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大都属于低收益项目,仅靠个人或集体的力量建设,往往势单力薄,尤其是大、中型灌区的建设更是力不从心。建国以来,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但限于生产力水平低,农田水利发展仍处于缓慢阶段,改革开放以来,_、_十分重视水利工作,20_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特别提出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来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农田水利发展迎来了重大历史机遇,全国掀起了农田水利建设热潮。由此可见,中央和地方政策及财力的支持对工程顺利实施至关重要。

2、技术保障、资源充足

技术是项目的灵魂。丰富的农田水利规划设计经验、成熟的施工技术、完善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资料、项目建设所需的设备、原材料等资源充足,这些都直接决定了项目的成败。

3、当地农民支持

农田水利建设终究是服务农民,再好的项目得不到农民的支持与认可也无法实施,农民的支持是项目是否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因此,农田水利规划设计必须从农民角度出发,切切实实做到服务于农民,才能够得到农民的支持和拥护。

4、项目建设管理

农田水利工程不复杂,但要保证工程质量也不是一件容易事情。因此,农田水利建设必须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工程进度管理、开工和验收管理、水利建设市场监管,做到高标准设计,严要求施工,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5、建设资金管理

必须按照“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单独建帐、单独核算”的原则,对工程投资计划下达、资金拨付、资金使用和帐务处理的全过程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过程资金及时到位和安全、高效运行。资金的流动采用“先上后下”的方式,即先将各级政府补助资金和群众自筹款统一集中到专帐,然后按照项目实施情况按进度分期拨付使用。

国有资产情况调研工作计划2

基建工作:重点推进校本部一批基建项目的动作,具体包括总平面图的设计、报批,抓紧综合楼(12号楼)的设计、报建、采购;南楼6-9号楼装修;教学楼南面轻钢教学实训场楼建设;校园电梯设计、采购与安装。

保卫工作:加快推进校园视频监控系统三期工程的实施、严密防范宗教渗透工作、校园内治安案件处理的规范化以及透明化、校园安全隐患排查体系的完善、消防系统的规范化管理、校园安稳值班管理体系的健全、治安管理人员的配备、保卫人员及物业保安的规范化管理、校园车辆管理体系的完善、规范校园物流服务管理;坚持定期治安巡查和消防巡查;坚持定期禁毒宣传和应急演练。

总务工作: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统一确定分类零星物质采购供应商,具体包括:家具类、五金类、消防类、监控耗材类、绿化类、生活用品类;加快校园物业服务、绿化维护、灭四害、垃圾清理、清淤服务年度合同的签订工作;加强对物业服务中心的管理;加强校园美化亮化工作。

水电工作:在加快日常维修工作的前提下,推进数字化校园维修系统的使用与完善;加强校园水电使用的规范化、计划性以及相关公司、个人水电费的管理与催缴;加快水电工取得电梯安全管理员资质工作。

医务工作:提高门诊治疗的服务质量;规范学生参加南宁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加大医务后备干部培养的力度;坚持对学生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加强预防食物中毒、预防季节性传染病、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及防范处置工作;健全传染病监测网络。

食品卫生工作:引入师生代表加强食堂、超市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学生公寓楼桶装饮用水供应商运营的情况与产品质量的监管。

国有资产情况调研工作计划3

XX年物业管理处将在稳步发展的基础上着重于“精细化”服务,从点滴小事、细节入手积极配团经营的战略方针,团结一心,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协作意识,同心同德,努力完成工作并以此为XX年的工作重点和亮点,其计划如下:

一、主导思想

以服务业主为

重点,规范物业服务行为,推动物业管理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结合本部大楼实际情况创建物业管理模式,努力探索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将规范化物业管理服务深入每个“工作细节”的指导思想和“善于主动”的服务精神。

二、工作目标

紧密围绕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展现“服务领先”的工作作风,并继续贯彻执行节能降耗和为业主服务好的企业宗旨,以国优新标准提高自身工作,努力做到:工作细节“精”,设备设施“准”,保卫工作“实”的目标。

三、工作重点

一、内部管理

1.人员控制及企业凝聚力在新的一年中,管理处将减少人员的流动性,积极补充新员工,以评选、表彰优秀员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促使员工彼此之间互相鼓励、支持、学习、合作,同时倡导员工用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务实进取的信念去为公司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2.规范库房管理严格根据库房管理制度执行库房管理,库房里的杂物需及时清理,做好各项防范措施,做到库房整齐干净整洁。

3.建立档案室根据国优的要求建立档案室,各部门档案需要统一整理归档管理,并建立档案室巡查制度,严格按照档案管理规定进行存档、借阅及销毁,遵守保密制度,做好防鼠防潮等各项防范措施。

4.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与运行绩效考核工作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处罚未完成业务量和不尽职尽责的员工,而是有效激励员工不断改善工作方法,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培养员工工作的个人意识和责任心,及时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并加以调整改善,从而推进企业的发展。

5.建立长效的消防安全机制,提高中控室值班员业务素质。

(1)健全消防档案,各类消防记录、档案分类归档。

(2)增强中控室值班员业务素质的提高,提高突发状况下的应急反应能力。

(3)总结以往消防演习中发现的问题,有重点的进行演练。演练重点如下:

☆应急灭火措施(灭火器、消防栓、正压呼吸器)的使用操作,进行现场模拟操作培训;

☆对跑点人员向中控报警用语的准确使用;

☆对中控值机员接报后使用消防主机开启失火现场区域消防排烟机、正压送风机、消防广播及空调/新风机关闭、电梯归首、非消防电源切断等相应设备的熟练程度进行培训;

(4)根据中控室倒班的特点,合理分配人员,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增强各班的业务能力。

(5)在坚持每日巡视检查的基础上,加强对楼层工程机房、餐厅后厨、热力站、冷冻站、人防等重点区域的安全巡视检查,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将隐患消除在萌芽。

(6)积极配合完成上级主管单位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

二、外部管理每月对各分包单位按合同规定检查工作质量,定期与分包公司负责人召开工作会议,落实相关工作布置。加强对入室清洁、绿植养护、维修等项工作的监管力度,并优化入室服务流程;总结各分包单位出现的常见问题,提前布控,减少客户投诉,提高服务质量。

国有资产情况调研工作计划4

x月以来,**区按照关于深化国有资产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实际出发,参照其他地区国有资产管理先进经验,开展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由分散管理变为集中管理,由“各自为政”到“三层架构”管理模式,有效地堵塞了国有资产管理中的漏洞。

一、基本做法

在管理制度上,**区出台了《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关于严肃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纪律的意见》、《**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区国有资产集中管理试行办法》、《**区国有资产处置实施细则》等文件明确了国有资产管理的主体,规范了国有资产从配置、调剂、产权登记、产权界定、清产核资、处置、报损、报废等一系列程序,明晰了国有资产收益的管理办法。同时,该区组织全区所有单位进行了资产清查,摸清了家底,在此基础上,该区把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统一划归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管理。明确规定全区国有资产必须登记造册,明晰产权。

在管理权限上,国有资产实行“国家所有,集中管理,授权经营,市场运作,收益上缴”的原则。并构建了国有资产管理的三层组织架构,规定区国有资产管理领导小组为决策机构,**区国有资产管理局为监管机构,**区国有资产运营公司为经营机构,并明确了各自职责。原资产占有单位不得随意处置资产,配置资产也规定了审批权限,单位擅自购置、处置资产将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

在操作程序上,**区从资产配制、处置、运营建立了一整套阳光操作程序,并针对每一个环节制度了具体的操作规程,杜绝在国有资产管理环节发生腐败。与此同时,**区建立国有资产管理责任追究制度来规范全区的国有资产管理,对国有资产经营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任何单位的国有资产收入必须统一进财政专户。

在资产购置上,明确规定全区国有资产必须登记造册,明晰产权;规定购置国有资产必须实行审批制,凡单位价值3000元或批量资产价值XX0元以上的,必须向国资局报告。同时规定,购置资产单位价值50000元或批量资产价值100000元以下,报国资局批准,购置资产单位价值50000元或批量资产价值100000元以上,由国资局审核后报国有资产领导小组审批,购置小车一律由区政府审批。

在资产处置上,规定资产处置在实行审批制的同时必须按公开的方式进行,必须按照申报、核实、审批、评估、处置的程序进行,各单位处置国有资产不论大小都必须报批,100000元以下由国资局审批,100000元以上由国资局审核后报领导小组审批,与此同时,在资产处置时,国资、监察、资产单位共同到场并签字认可。

在资产运营上,规定全区经营性国有资产由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实行集中管理、集中统一运营,其他单位不再进行资产的经营,运营公司采取公开拍租的方式实现国有资产经营,区国有资产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对运营公司的资产经营进行考核。

二、改革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后的几点思考

通过一年左右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改革,我们认为国有资产管理大有文章可做,要切实杜绝国有资产管理的漏洞,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改变过去分散的管理制度。关键的是要由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和加强资产登记、购置、处置等环节的监管,要形成统一的资产登记、购置、处置办法。

统一资产经营。由一个专门的单位来集中经营,变各自为政为统一管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集中经营。达到有效整合资产,拓展财政增收渠道的目的。同时达到杜绝利用国有资产搞腐败的现象。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模式。必须打破各种条条框框,要从政策上探讨如何建立新政,特别是如何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产生。一方面要着手把国有资产经营收入纳入国资经营预算管理;另一方面要对国有资产经营从制度上加以规范,要建立符合现代经营管理的公司对全部的国有资产进行专门的运营;再一个方面要加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环节的监督,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

为了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家底”,进一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夯实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健全适应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公共财政需要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依据《_预算法》、《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的有关要求,财政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现作以下总结。

一、工作原则和目标

财政部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要求和分级实施”的原则,组织开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

(一)全面摸清家底。对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财务情况以及资产情况等进行全面清理和核查,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的资产和财务状况,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奠定基础。

(二)完善监管系统。通过资产清查,建立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基础数据库,充实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动态管理,为加强财政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三)实现两个结合。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为编制年度预算、加强资产收益管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创造条件。

(四)完善管理制度。根据资产清查发现和暴露的问题,全面总结经验,认真分析原因,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二、清查基准日和范围

(一)清查基准日。

以XX年12月31日为资产清查的基准日。

(二)清查x范围。

xxxx年12月31日以前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成立,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并同财政部门有经费缴拨关系的社会团体等单位。

行政单位附属的未脱钩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并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兴办、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不列入此次清查范围。

三、工作方法

(一)财政部组织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清查核实工作,各中央主管部门按照财务隶属关系负责组织所属单位开展资产清查核实工作。地方财政部门按行政隶属关系组织本级政府管辖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资产清查核实工作。

对于近三年已经进行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的地方和部门,可以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此次资产清查的统一政策和要求,对其资产清查结果进行补充、调整,审核并更新有关数据后,按要求上报。

(二)中央部门单位和各省(区、市)的资产清查结果按规定报送财政部,资产清查数据应与同年度资产报告数据、财务会计决算数据进行核对。

(三)经过清查核实后的资产,要按照财政部的统一要求建立健全账卡,完善管理信息,并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管理规程》规定,将相关信息录入信息系统。

(四)针对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可以聘请社会中介机构进行专项审计或复核。

(五)各部门(单位)、各地方应在此次资产清查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基础数据库,对资产变化情况做到及时更新,按时上报,实现资产的动态管理,并建立和完善资产与预算有效结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防止“前清后乱”和“清管两层皮”现象。

(六)资产清查工作结束后,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管理办法》(财资〔XX〕1号)和实际情况,对资产清查结果逐步予以核实批复。

四、工作内容和步骤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做好基本情况清理、账务清理、财产清查和完善制度等工作。具体步骤如下:

(一)准备阶段(XX年1月)。

1、研究制定资产清查工作方案。

2、组织开展宣传及业务培训。

(二)实施阶段(XX年2月—9月)。

1、中央各部门(单位)自查。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管理办法》的规定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必要时可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出具专项审计报告。自查工作完成后,行政事业单位将申报文件、资产清查报表、专项审计报告和资产清查工作报告等材料报送主管部门,主管部门进行审核汇总后于XX年8月31日前报送财政部。其中,纸质材料应当包括正式文件、本部门资产清查汇总报表和资产清查工作报告等;电子材料除提供纸质材料电子版外,还应当包括本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卡片、固定(无形)资产盘点单、资产清查明细表、资产清查报表、资产清查汇总表、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等。

XX年9月30日前,财政部对中央部门(单位)资产清查结果进行审核,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按照属地原则对二级及以下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结果进行审核。财政部可以结合工作需要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结果进行检查或抽查。中央部门(单位)根据经主管部门和财政部审核通过的资产清查结果开展资产核实工作。对于需要报送财政部审批的资产核实事项,单位应当将申报文件、资产核实申请表、资产清查报表、相关证据和经济鉴证证明等材料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财政部审批。

2、地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管理办法》,按照同级财政部门的有关要求开展资产清查核实工作。地方财政部门可以结合工作需要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单位资产清查核实结果进行检查或抽查。

各省(区、市)于XX年9月30日前将本地区资产清查报表汇总报送财政部。其中,纸质材料应当包括正式文件、全省(区、市)资产清查汇总报表、资产清查工作报告等;电子材料除纸质材料的电子版外,还应当包括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清查明细表、资产清查报表和资产清查汇总表。

(三)总结阶段(XX年10月)。

1、财政部对全国资产清查工作进行总结,向_报告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情况,为下一步坚持问题导向、提出改进措施奠定基础。

2、财政部将根据资产清查结果,研究制定或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3、中央部门(单位)和地方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完善具体的实施办法。

五、组织实施

为切实加强领导,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顺利进行,财政部统一组织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并组织开展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按照财政部的统一部署,结合各地实际具体负责组织开展管辖区域内的资产清查工作。

各单位法人代表是资产清查的第一责任人,各部门和单位要建立由资产、财务、纪检、人事、基建、后勤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资产清查组织和工作机构,负责领导和实施本部门、本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

六、经费保障

资产清查专项审计费用,按照“谁委托,谁付费”的原则,由委托方承担。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除财政部统一配发的资产清查软件、资料等外,各级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七、操作系统

国有资产情况调研工作计划5

管理处年度工作计划

一、努力做好园林城市的有关工作,全面提升各项园林指标,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得12分。

二、基础建设(10分)

1、为适应市区绿地不断扩大,提高园林绿化养护效率,节约养护成本,在每个街道各建一处园林养护基地,条件成熟时,启动养护基地建设的筹建工作。得5分

2、为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和行业科技含量,丰富市区园林植物品种,降低养护成本,积极开展园林植物引种、驯化试验,建立一处园林苗圃科研基地。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年底前启动苗圃基地的筹建工作。得5分

三、市区绿地建设和改造(20分)

1、完成《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配合规划办搞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得7分。

2、在体育场路沿河绿地设置体育系列雕塑,年底前完成得4分。

3、委托虎山公园长岗山头休闲平台方案设计,年底前完成得4分。

4、配合局里做好市区道路改造的相关工作。得4分。

四、市区绿地养护管理(20分)

1、进一步抓好绿地的`正常性养护工作,加强管理,使公共绿地花木、草坪生长正常,达到基本无病虫害、无杂草、无成片死缺株。得4分。

2、加强绿地内花木及行道树整形修剪,提高园林园艺化水平。得3分。

3、合理安排、科学配置、突出重点、增添亮点,努力做好市区环境美化工作。得4分。

4、完善城市绿地亮化工程,加强园林监察力度,做好园路、园灯及喷灌等园林设施的正常性维修工作,保证园林设施的完整性。得3分。

五、加强园林行业管理(25分)

1、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积极做好行政许可项目审批工作。得5分。

2、加强城市建设的绿化验收工作。得5分。

3、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接管相关绿地,并投入经常性养护管理。得4分。

4、结合创建园林城市活动,积极开展园林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市民爱绿、护绿的意识。得4分。

5、积极做好各镇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及园林行业管理的指导工作。得4分。

6、加强对职工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全年不少于三次,得3分。

六、完成局交办信息与对外宣传工作任务。(5分)

七、加强队伍建设(10分)

1、加强学习,自觉遵纪守法,不徇私枉法,认真组织(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全年不少于25人次,基本分5分,每少一次扣分。

2、转变作风,提高办事效能,及时完成各类报批件,群众满意率95以上,每降一个百分点扣1分。(5分)

八、完成局领导交办或市里要求配合的其它工作任务。(5分)

国有资产情况调研工作计划6

开展新同事入职培训,内容涉及公司发展、组织架构、企业文化、职业素养、有效沟通、商务礼仪等内容,为新同事迅速融入公司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促进效果。

启动职业素质及管理培训体系,争取全员参加。进一步规范了员工的职业意识,增强了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

1、新同事入职反馈;

2、同事转正沟通;

3、同事合同续签沟通;

4、同事离职沟通。

以上各个关键点的沟通一方面让同事感受到了公司的尊重和关注,另一方面沟通反馈也暴露了公司管理中有待改进的方方面面。相关信息的整理分析为各级主管的工作改进提供了最直接的依据。

5、建立并完善公司沟通平台

除了作为技术业务交流平台之外,也是人力资源部营造公司文化氛围的阵地。

规范了考勤管理机制,将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纳入考勤范围并对基层同事不规范的考勤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

规范宿舍管理规定和车辆管理规定

规范公司薪酬体系并调整薪酬结构

6、郊游拓展活动(圣诞节前后)

分别在全公司及市场部范围两次参与组织员工拓展活动,增强了团队凝聚力,让同事们轻松之余对团队合作有了更近一层的体会。

国有资产情况调研工作计划7

根据国有资产管理处工作特点,20xx年暑假期间我处实行突击事务全处人员集中办理,日常工作安排值班,全处人员保持手机开机,信息畅通,做到随叫随到,保证了处内水电、门窗的安全,完成了假期初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具体如下:

一、做好以色列政府贷款设备到货、验收等工作。办理了以色列政府贷款进口设备卧式加工中心的免税工作。

二、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以色列政府贷款项目到货设备所需场地的论证、规划等申报工作,参与了委托市招标局所做的实训厂房项目招标工作。

三、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相关文件精神,做好教学设备的采购工作。在省教育厅教育技术装备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没有经费归集的前提下),暑假期间我处向省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共上报了9包教学设备采购项目,涉及11个系(部)设备,组织相关人员3批次前往省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参与开标,督促两家中标供应商暑假期间向相关系(部)提供中标产品,并及时组织安装、调试。

四、为确保开学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学校急需设备、低值品的自行采购工作,暑假期间我处共完成19项招标采购项目,这些采购项目的完成保证了系、部急需物资的供应,参与了二期办、总务处、后勤服务总公司多个项目的招标、验收等工作。

五、经过多次努力,在电子信息工程系的配合下,接收了合肥汇联电子有限公司赠送我校的六台安捷伦电子测量仪器,共计价值28900元。

六、完善了西班牙政府贷款项目绩效评价的后续工作,将检查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待9月份进行归档。

七、参照西班牙政府贷款项目材料整理方式,将以色列政府贷款相关材料进行了分类、整理。

八、配合学校年度财务审计工作,接受了安徽大学审计处和社会审计中介机构对我校的固定资产情况的审计。

八、完成了省教育厅室布置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核查工作。按照省教育厅8月6日下发的《关于开展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相关信息核查工作的通知》(皖教秘财〔20xx〕133号)文件要求,我处完成了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核查的自查工作,并形成了文字材料,撰写了总结分析报告,待上报省教育厅。

国有资产情况调研工作计划8

项目现状:

xx在xx物业公司介入前,原有的绿地脏、乱、差。前物业公司管理不到位,致使草坪长时间没有浇水,黄土暴露,枯草成片,仅有的草坪草长势也不尽人意。而生活垃圾、污物在草坪上随处可见,枯死乔灌木举目可见,枯枝黄叶尽眼底,一片萧然肃杀景象。xx物业公司在吴庆华总经理的带领下,以造福社会,永做好人,毅然承担了xx别人不堪接手的物业乱摊子。在XX物业xx管理处王悦竹经理的带领下,脚踏实地,亲力亲为做好有效部署。

目标:

1、规范绿化工作操作程序。

2、从制度和管理上制止和改观侵绿、毁绿现象。

3、及时清理绿地脏物和杂乱物品。清理在绿地上乱搭乱建临时和固定设施,使园内无乱搭乱建设施,促使业主和住户文明居住,共爱xx。

4、恢复绿地自有的生态环境,让xx绿地乔木 灌木 花草 果树等尽快恢复到一定等级社区园林标准。让更多的业主在闲暇走出自己的爱巢在绿丛相衬花香飘逸的xx小区内相互走动。一边感受环境的优雅,一边增加邻里彼此间的亲情和友谊,让这美好的环境,托起更多孩儿的幻想进入梦乡。

计划:

1、短时间内清理完草坪上长期堆积的污物,必要时集中所有人员去清理或请求总公司援手。并适时、时时内外保洁人员进行有效的清洁工作。

2、尽快恢复园区内绿色。修剪和锯掉枯死乔木、灌木及铲除死掉的花草,并对园区内草坪草、树木、花草等等进行一次有效的洒药,消灭各种病菌和虫害。

3、及时补种、移种各种苗木

4、及时清除园区内的杂草,适时剪草。

5、根据季节有计划地处理园区内的各种工作。

(1)一季度:

清理园区内的长期堆积的污物为先,同时制定规范的绿化工作操作程序,从制度上和管理上制止和规劝业主和住户改变在园区内乱搭乱建的想法和行动。拆除已经侵占绿地和毁坏绿地违规搭建物。提示勿在草坪上肆意践踏、勿乱丢垃圾等污物、勿种植不规范的苗木,并及时制止损毁草坪的任何行为。加强维护,进行有效的松土和施肥,育苗,移植,浇水。

(2)二季度:

清除杂草,加强绿地保洁工作,适时适量的喷洒农药,进行有效的病虫害预防和消灭,适时适量浇灌和修剪、造型。根据天气适时补种和移种适宜的苗木。

(3)三季度:

适时修缮 维护 加强巡查根据天气和绿地乔灌木、花果木等生长需要的土壤含水量状况适时必要的浇灌,并加强杂草的清楚,促使有用苗木的生长和草坪草生长获得更多的养分,要适时按需施加农家肥,补足土壤中的养分。根据天气适时适宜的排涝抗旱的准备工作和实施工作。在查看苗木生长及时发现和有效预防各种病虫害,并采取有效措施消灭病虫害,加强绿地保洁。

(4)四季度:

加强绿地保洁工作适时清扫枯叶和落叶,根据时令进行翻土、施肥、修缮、除草、剪枝,及时病虫害防治,适时浇水。做好苗木的越冬准备,粉刷白石灰做好病虫害防治。

实施:

在总公司总经理的指导下,在xx物业管理处Z2经理的亲自领导下,由xx同志带领绿化班组进行有效计划实施,必要情况下提请总公司援手。

国有资产情况调研工作计划9

一、国有商业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含在建工程管理,下同)沿袭着“财政部——总行——各级分行”的计划管理体制,即财政部作为主管部门,每年根据国有商业银行的计划需求申请,综合考虑银行业务、物价变动及上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等因素,核批国有商业银行总行当年的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购建资金计划。这个计划是指令性指标,不得突破,对国有商业银行固定资产管理提出的是总体要求,即绝对额控制。但这种要求是粗放式的,年度计划的分配、执行及监管、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等均需通过银行自身的活动得以实现。因此,在银行内部建立健全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从纵向上看,固定资产管理遵循“分级管理、授权有限”的原则。与计划的逐层分配相适应,固定资产管理在银行内部实行总行、一级分行(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二级分行(即各地市分行)、三级分行(即各城区、县支行)共四个层次的分级管理体制,各级机构对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负责,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的固定资产管理具有审批、指导、监督、检查的权力。由于财政部的考核以总行为单位,出于管理、控制的需要,固定资产的采购、竣工决算、处置、报废、盘盈、盘亏等审批权限集中于总行。

从横向上看,固定资产管理遵循“集中管理、监督到位”的原则。在各级机构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权集中在财会部门,负责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组织计划的编报、执行和监控,完善固定资产的卡片管理与规范会计核算,监督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以及接受稽核部门的监督。行政部门、信息部门是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完善固定资产的登记备案及领用制度,监督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是固定资产各项业务的终端,负责合理确定固定资产计划需求,妥善使用和保管领用的固定资产,接受财会部门和实物管理部门的监督。

在上述管理体制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配置固定资产购建资金资源,合理安排计划指标,强化各项固定资产业务的审批,保证计划管理的有效性;二是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确保其账务处理的合规性,真实、准确地反映会计信息。为此,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内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如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制度、集中采购制度、日常管理制度、处置管理制度、核算制度与内部考核制度等,这些制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成为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前提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基本实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的控制与监督工作也得到了日益重视和加强,管理的有序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根据市场经济需要,正在抓紧进行股份制改造,把建设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作为发展目标,因此,提高资产质量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实现计划管理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加强监管检查成为了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首要要求。由于管理要求的不断细化,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本身的复杂性,一些基于原因以及现有体制不完善之处而产生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

(一)账实不符问题

账实相符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准确的基本要求。账实不符主要表现为有账无实、有实无账和账实不匹配。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一是固定资产采购项目的计划指标被挪用,形成固定资产虚列;二是利用“小金库”等账外资金越权违规购建固定资产,但为逃避监管而不入固定资产账或部分入账;三是会计差错,即已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国有商业银行曾在1995年进行了清产核资,在1999年和2000年开展了账外并账检查,相当于在全辖进行了大盘点,规范了固定资产的入账核算,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会计信息质量。但由于账实不符问题来源于多年的积累,并未得到根除。

(二)固定资产年度计划执行的偏差问题

固定资产购建资金计划作为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进行管理与控制的工具,是指令性指标,必须做到层层负责、不得突破。但一些分行在计划实际执行的过程中,执行的结果与执行的目标出现了偏差,具体表现为超计划执行、计划被挪用、擅自购建新项目、擅自换项目等。由于银行业务本身的特殊性,其资金流入、流出十分频繁,金额十分庞大,因此,正常情况下银行固定资产的购建资金来源也就非常充裕,从而需要指令性计划对固定资产的购建加以控制。上述种种计划执行偏差现象则使计划失去了严肃性与指令性,管理机构的管理意图未被落实,造成了固定资产计划管理的失控,如程度严重时还将到银行的正常经营。

(三)房地产未确权问题

国有商业银行要进行股份制改造,要实现上市目标,就必须保证其资产的产权清晰,固定资产中涉及产权问题的项目主要表现是房地产。由于历史上银行办公用地多采用划拨形式、管理制度的松散造成房地产购建资金来源多元化以及办证意识淡薄等原因,银行内部无论是正常入账还是账外并账的一些房地产项目存在房产证、土地使用权证等证照不全的现象,即未做好房地产的确权工作。这些房地产长期归银行使用,虽然不存在第三方对其产权进行要求,但为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这些房地产须补办相关证照,这往往需要一笔不小的税费支出。

(四)基建项目竣工决算造价不完整问题

基建项目的竣工决算代表了基建资金循环的终结,决算造价是基建项目成本的准确反映,是入账原值的确定依据,因此,银行内部都有一套完整的竣工决算审批操作规程。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已经办理竣工决算的基建项目仍需要追加投资的现象,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主观方面的原因,在利益的驱使及基建项目主管机构的干预下,一些独立审计机构违背职业道德,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掩盖基建项目中存在的或有债务(如税务机构口头承诺的税费减免),将决算造价从表面上控制在批准的预算总投资内,以逃避监管,可一旦或有债务发生,银行必须面临付款问题。二是客观上的原因,近年来,国家逐步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制度,一些基建项目靠行政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面临着支付土地出让金的局面,从而需要追加投资。

(五)责任人处罚机制不到位问题

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要求,银行应该对造成上述违规现象的责任人进行处罚。但实际上,这种处罚的权力集中在人事部门,而一些责任人往往现任或曾担任过领导岗位,由于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对其处罚往往是象征性的,或者根本不处罚,造成一些责任人长期逍遥“法”外,有关制度成为一纸空文,这也是国有企业监管不利的通病。由于责任人的处罚未得到彻底落实,容易造成有关负责人责任意识差,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不重视,结果形成恶性循环,产生更多的违规现象。此外,责任人处罚不到位的问题也影响到了基建项目决算、闲置固定资产处置等业务的审批。近年来,随着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及三令五申,逐步将固定资产违规现象与有关负责人的职位升迁挂钩,这种情况已有所好转。

(六)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问题

国有商业银行的闲置固定资产是指不需用固定资产,主要表现为闲置房地产及闲置电子设备。闲置固定资产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三种因素:一是银行内部流程整合产生的闲置,在进行股份制改造的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推行“减员增效”措施,甩掉历史包袱,对一些经营效益差、无发展潜力的县支行以下机构进行了撤并,造成了撤并机构房地产闲置;二是科技进步造成固定资产无形损耗而产生的闲置,这在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三是违规途径产生的闲置,即一些分行通过各种手段逃避总行监管,购建账外固定资产却未实际发生使用效益。这些闲置固定资产属于非生息资产,占用了银行大量资金,需要积极加以盘活处置。在处置的过程中要确保程序的公开、透明,最大限度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三、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对策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之所以会存在上述种种,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上长期粗放式管理形成的遗留问题积淀,还有一部分源于现有体制的不完善之处。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国有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做到“权责分工明确、管理高效有序、过程公开透明、监督检查到位”,具体对策如下:

(一)完善人事约束机制

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工作归根到底是由各级机构相关管理人员(即负责人及经办)的活动完成的,因此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约束机制,以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而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或者约束机制得不到落实的状况是历史原因形成的通病,是产生各种违规现象的症结所在。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人事约束机制必须受到银行高层的重视与认可,具体措施如:设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岗位人员的任职资格,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实行竞聘上岗;对管理人员实行目标责任制,定期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其发放个人绩效奖金的依据;将固定资产违规现象与管理责任人的职位升迁挂钩,对有关责任人应及时、合理地进行处罚;将固定资产违规现象与责任人所在机构的人事费用、业务费用挂钩,按违规金额的一定比例扣减人事费用、业务费用指标等。

(二)树立年度计划的权威性

在目前的计划管理体制下,年度计划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主线,必须向各级机构树立起年度计划的权威性,防止计划管理扭曲、失控,实现预期目标。各级机构应形成“没有计划、不得执行;执行计划、不得突破;专项计划,不得挪用”的观念;跨年度使用计划,必须重新申请;当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必须与批准的计划相配套。各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转变思想,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对计划的执行实施认真有效的监控,同时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预算管理,细化成本控制,、合理地申请、安排计划,减少超计划情况的发生。作为处罚措施,对于出现超计划等违规问题的机构,总行可在处罚责任人的同时,按违规金额的一定比例扣减违规机构下一年度计划。

(三)减少管理层次,科学上收固定资产管理权、核算权

管理层次多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乃至其他各项工作的共同特点,其弊端在于管理效率低下、风险点分散以及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监管难度大。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推行机构“扁平化管理”政策,即减少管理层次。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上,可以考虑将固定资产的管理权和核算权统一上收至一级分行,由一级分行负责辖内的资本性支出及日常核算等职能,未经一级分行批准,其辖内各机构不能动用固定资产账户对外支付款项,辖内固定资产的入账和计提折旧也全部由一级分行来完成。管理层次的减少将有利于管理目标的实现,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风险,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

(四)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电算化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固定资产规模庞大,种类繁多,各项管理工作仅靠传统的手工管理、手工统计已远不适应工作要求,必须实现管理工作的电算化,即建立起包括计划管理和核算管理等功能齐备的信息系统,将固定资产的购建、决算、处置、报废、核算等各项业务全部通过系统加以反映,按照管理权上收的原则设置相应系统管理权限,与文件审批流程同步,实现固定资产的化管理与实时监控。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将有助于银行管理机构实时掌握固定资产信息,提高管理工作的时效性、透明度和效果。同时,在实现核算电算化的前提下,可以取消手工固定资产明细账和总账,有利于减少手工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五)重视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

根据会计制度规定,银行固定资产应定期或每年至少盘点一次。但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的盘点往往因为人手少、工作任务重而流于形式,这也是账实不符等违规现象长期未被发现、整改的直接原因。因此,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必须认真落实,从小、从细抓起,对发现的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等历史遗留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使资产的安全、完整得到充分保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六)加强固定资产的采购管理

固定资产采购是银行对外付款、发生现金流出的环节,也是逃避计划管理、风险最大的环节。加强固定资产采购管理的具体措施主要有:积极实行集中采购制度,对于大额项目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供应商,项目决策通过集体评议,项目效果进行后评价;电子设备、运钞车、业务用车、出纳机具等固定资产可由总行集中采购,后分配至各一级分行,以进一步节约成本、降低风险;对于在建工程要严格落实建设工期,执行投资预算,按期决算并交付使用。

(七)积极盘活闲置固定资产

国有资产情况调研工作计划10

一、电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一)国际上制定了完善的法规,根据工程的不同对承包商的资质进行严格控制与资格审查,在对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工程施工人员的资格注册实行严格的管理措施,采用详尽的法律法规、规范施工质量,确保质量标准,完工需要通过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检查,最大技术上保证法规的实施与工程质量的合格。

(二)目前我国项目管理的系统研究较国外同行落后,国内项目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总体上缺乏项目管理的相关经验与专业人才。同时由于电网工程资金密集、技术性强、质量安全要求高、配套设备多、协作单位多、建设周期长、建设项目规模小而分散、施工单位素质参差等的特点,大型优质参建队伍参加工程建设数量极少,项目管理水平不高。

(三)新的管理模式下,电网建设适度超前,部门电网建设程序规范、项目实施过程管理混乱、城乡规划等外部建设环境恶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重视程度不高,导致项目进度缓慢,造成资源浪费,工程成本增加。

二、均衡投产工作机制的定义和优势

所谓均衡投产即在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合理调配现有资源(包括劳动力、机具设备、建筑材料、构配件、资金等),遵循客观规律,实现投入产出的效益最大化。当与施工进度计划相配套的成本消耗量受到某种资源成本的限制时,如果不增加资源数量会迫使工程的工期延长或不能进行。此时在某种资源成本受到限制的条件下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调整,寻求“资源成本有限工期最短一的进度计划及简便快捷的优化方法,使各单位时间的成本消耗量均满足资源限量的要求,以保证进度计划的顺利实施。

均衡投产工作机制的实施有利于建设单位管理人员的资源调配,有利于节约资金、降低造价,有利于提高参建队伍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积极性,有利于工程标准工艺和强条的执行实施、保障安全质量,有利于电网调度的合理调配、运检任务的合理安排和电网的稳定运行。通过合理安排项目建设周期,使业主、监理、施工项目部的力量能得到充分发挥,对提高项目建设进度、安全、质量、技术、造价管理水平都有重要的意义。

三、均衡投产工作机制的管理要点

为全面推进电网优化建设,按照要求认真落实工程开工条件,履行开工手续,确保项目开工依法合规,管控到位。依据国家工程项目标准化开工的要求的八项条件,全面落实工程前期手续,加快项目核准、可研、初设、项目策划进度,确保工程按计划开工,做到“规范开工、有序推进、均衡投产”。

1、规范电网项目标准化开工管理是项目“依法建设”的基础。

依法开工就是要遵循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要求,落实国网公司有关制度及管理规定,牢牢把握可研批复、项目核准、初步设计批复、投资计划等方面的管理要求,认真落实具体开工条件,履行开工手续,确保项目开工依法合规,管控到位。依据《_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20_〕64号)中的八项新开工条件以及及国家电网公司《工期与进度管理办法》的要求,认真落实开工条件,履行开工手续,确保项目开工依法合规,管控到位,确保工程按计划开工。

2、落实项目里程碑计划刚性管理是项目“均衡投产”的关键。

均衡投产就是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在计划编制阶段,合理安排项目投产时序,落实项目外部环境、物资供应、施工力量等关键环节,合理安排各季度和季度内投产时间,避开电网供电高峰,避免季度末集中投产。

在计划执行阶段,细化项目关键节点,强化过程控制,积极落实“年度安排、季度确定、月度下达、周协调推进”的管理模式,工程建设“周调度会、基建暨前期工作月度例会”雷打不动,对纳入建设计划的工程项目从项目前期到工程评优等13个环节的节点进行全过程控制管理,周调度会对每周实时进度分析,及时协调解决制约问题;月度例会对各建设管理单位进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通报,《电网建设月报》,通报项目前期和当月开工、投产情况,下达次月开工、投产任务,及时跟踪工程关键节点进度与里程碑计划的对应情况;建立《项目督办单》机制,对项目推进与计划有偏差的项目,下发项目督办单,强力纠偏,确保计划执行准确;对影响工程推进久拖未决的问题建立“挂牌督办”制度,做到按周督促落实,直到解决为止,按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原则,确保年度电网建设任务按期、优质、高效地完成。

3、建立“政府主导、属地负责、严格考核”的电网建设工作处理机制是里程碑进度计划“有序推进”的保障

协调政府部门出台有针对性的电网建设补偿标准,明确土地补偿及安置补偿执行政府区域片价,改变过去“全市一价”操作困难的问题,消除了各行业差异,实现了补偿标准的统一。

公司成立以电网建设属地各级政府和市、县公司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程协调工作组,建立公司“一口对外”的协调机制,全面落实建设项目属地化管理机制,加强协调联动机制,强化电网建设全过程管理。

4、业主、监理、施工项目部标准化建设是实现工程“依法开工、有序推进、均衡投产” 的最有力支撑

项目部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程度决定着工程建设安全、质量、进度、造价等各关键环节可控程度,只有狠抓贯彻落实,强化三个项目部标准化建设的执行能力,才能夯实基础,逐步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一是强化人员到位,职责到位。二是强化关键环节管控,确保可控受控。三是积极探索建立项目部标准化建设达标考评细则。将项目部人员到岗履职,生产运行、属地协调、物资协调人员配合情况细化量化,以业主项目经理为工程管理龙头,对项目进度计划、设计进度计划和物资协调等内容纳入达标考核,以此促进业主项目部标准化管理真正落实到实处,全面推动工程建设。

结束语 规范开工、有序推进、均衡投产的长效工作机制要体现合理性、科学性、完整性,须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基建里程碑进度计划,对项目前期、工程前期、施工设计、施工建设等关键环节贯穿到里程碑进度计划节点中,并充分考虑各种外在影响因素,合理制定里程碑进度计划的节点周期,增强里程碑进度计划执行过程中的连续性、工期的合理性、计划的可行性,保障工程按期推进,实现管理、效益双双丰收。

参考文献

[1]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管理通则. 北京,20_

[2]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北京,20_

[3] 杨旭中,张政治.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_.

[4] 陆惠民,苏振民等.工程项目管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_

国有资产情况调研工作计划11

一﹑充分发挥××物业公司的团结协作精神,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增强主人翁意识。

1﹑每半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在总结工作的同时,积极充分听取基层员工的呼声﹑意见或合理化建议或批评。

2﹑不定期开展团队活动。组织员工进行爱卫生﹑爱护小区周边环境的宣传等活动,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转变思想,端正态度,牢树为业主(住户)服务意识。

转变守旧走老路,凡事“等﹑要﹑靠”的思想,树立以业主为中心全新的服务理念。

三﹑激活管理机制

1﹑管理处实行内部分工逐级负责制,即各部门员工岗位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直接向主管负责,主管直接向主任负责,必要时各主管与管理处负责人签订《管理目标责任书》。

2﹑管理处实行定时值班制,改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向业主公布管理处常设(报修)电话,全方位聆听业主的声音。

3﹑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推行“首问责任制”。

4﹑健全完善管理处规章制度,如管理处员工守则、岗位责任制、绩效考核制度、内部员工奖惩制度等。

5﹑月绩效考核工作尽量量化,建立激励机制和健全绩效考核制,根据员工工作表现、工作成绩、岗位技能等做到奖勤罚懒,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6﹑完善用人制度,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真正为勤奋工作、表现出色、能力出众的员工提供发展的空间与机会。

7﹑加强内部员工队伍管理,建设高效团队,增强管理处员工的凝集力。

四﹑严格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1﹑小区业主向政府物业主管部门有效投诉为零;向物业公司主管部门有效投诉为2%,投诉处理回访率100%。

2﹑小区业主对服务工作的满意率达90%以上。

3﹑急修及时,返工﹑返修率不高于2%。

4﹑治安﹑车辆﹑消防管理无重大管理责任事故发生。

国有资产情况调研工作计划12

【关键词】 建国初期;中国_;计划经济体制;北京市

1949至1953年,是新中国经济体制的初创时期。在三年多时间里,人民政府通过没收官僚资本、、统一财经、外贸管制、调整工商业等一系列改革运动和措施,从根本上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形态,建立了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也就是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所有制结构,和在保留市场机制基础上建立加强计划管理的运行机制。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和一般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区别之一,就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应当实行一定的计划性。在各种历史因素的推动下,建国初期国民经济中计划调节的力度日益增强,范围逐步扩大,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初见端倪。

一、计划管理机构的建立及其工作的开展

建立计划管理机构是实行计划管理的前提。新中国成立后,_就着手建立计划经济管理机构,在政务院财经委员会下设立了计划局,主管经济计划,这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计划管理机构。计划局内设有以下十四个处:综合计划处、基本建设处、财政金融计划处、贸易计划处、重工业计划处、燃料电力工业计划处、轻工业计划处、地方工业计划处、农业计划处、交通运输计划处、天然财富处、统计处、物资供应处、秘书处。财经计划局成立初期的主要工作是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综合平衡问题和编制国民经济计划。正如陈云所说:“三分计划,七分办公。”与此同时,也相应地逐步在_财经各部、各大行政区和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财经委员会,成立了负责计划工作的局、处等,并确定了职责,开始编制有关行业的计划控制数字和行业发展计划。

1951年11月,全国财经计划会议又决定:加强计划工作机构,省(市)以上各级财经委员会(东北为计划委员会)实际上担负两重任务,即计划管理与行政管理。应使各级财委完全逐步转变为计划管理机关,目前财委应加强对计划工作的领导,因此,各省(市)以上各级财委,把行政与计划的机构合并起来,在财委之下设置进行计划与行政工作的各部门,财委主任、副主任之中,固定专人领导计划工作。随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结束,为适应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实行一五计划的需要,1952年11月国家计划委员会正式成立,负责制订和组织实施全国的经济计划工作,由此开始建立起以计划体制为中心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1953年2月13日,_中央发出《关于建立计划机构的通知》指出: (1)为适应国家有计划的大规模建设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已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省、市人民政府的财经委员会担负计划任务,其有关计划业务,应受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导;(2)各省、市的财经委员会,应按照国家计划委员会与省、市党委及人民政府指示,综合编制本省、市的地方国营工业、地方公私合营企业、私营企业、农业、林业、水利、手工业以及属于地方经营的其他经济的长期和年度计划,文教事业的长期和年度计划,并负责编制必要的地区性的物资和劳动计划;(3)大区和省、市财委应设30人到50人的计划局或处,受同级财委和上级计划机构的双重领导;(4)中央部门在大区和省、市的国营企业和文教部门所编计划,应抄送大区和省、市的计划局、处,以便综合编制地区的物资、劳动平衡计划。

1952年5月,北京市即在财委内设置综合计划科,主管全市地方财经的综合计划工作,并试编了1952年的地方工业、基本建设、劳动力平衡计划和1953年的经济建设计划。1953年8月,在北京市财委内设计划办公室,市财委综合计划科的工作人员即为计划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王纯兼任计划办公室主任。1953年10月,北京市政府根据_中央《关于建立计划机构的通知》精神,决定成立北京市人民政府计划局,任命王纯为计划局局长,杨子诤为副局长。计划局的任务是:(1)按照中央颁发的控制数字进行全市国民经济计划的编制工作;(2)统一布置市属各委、局及企业各项计划的编制,传达国家计划部门对经济计划工作的方针和指示,审查计划发展速度等问题;(3)制定措施,保证原材料供应和劳动力的需要,协助企业完成国家计划;(4)整理编制计划的各种资料;(5)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北京市计划局编制60~80人,设一室、三处、六科,即办公室、综合计划处、工业计划处、贸易计划处、基建计划处、农田水利计划科、文教卫生计划科、物资分配计划科、交通运输计划科和人事保卫科。

在建立计划管理机构的同时,也开始着手进行编制计划的工作。1951年5月,中财委计划局试编出《1951年国民经济计划提要》。这是新中国正式编制的第一个全国性的年度计划。1952年1月,中财委颁发《关于国民经济计划编制暂行办法》,这是新中国第一个比较系统的计划工作制度。它规定:计划经济管理的组织系统,包括中央国民经济各部门、地方政府和基层企事业单位;计划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是统一计划分级管理,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计划的程序是通过自上而下颁发计划控制数字,自下而上编制和呈报计划草案,再自上而下的逐级批准和下达计划任务,实现综合平衡。之后中财委又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对计划工作的任务、计划的编制等做了严格的规定,使其逐渐走向正规。北京市第一部国民经济计划是1952年5月由北京市财委综合计划科主持编制的1952年度计划。1953年国民经济计划是由北京市财委综合计划科,根据中财委的要求负责编报的,国家第一次正式下达北京市的计划是1952年度的基本建设计划。1952年6月9日和6月28日,北京市分别报送了财政预算内的基本建设计划和财政预算外的基本建设计划。同年7月31日至8月4日,中财委分11批对北京市35个地方工业企业的基本建设计划做了批复,从此,北京市基本每年都有国家正式下达的计划文件。北京市计划局建立后,逐步接管了北京市财委编报计划的工作,按照国家计委规定的程序,编报北京市的企事业单位的各类计划。1953年9月16日,北京市财委根据国家计委的布置,编制了北京市第一个国民经济发展长远计划方案,即北京市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纲要草案。北京计划局建立后,在纲要草案的基础上,会同市属各有关局(委、办)继续修改、充实、完善,1953年底,向_中央华北局财委报送了北京市国民经济“一五”计划草案。该计划草案包括工业、农业、商业、基本建设、交通运输、城市公用事业、文教卫生和劳动工资共8种计划。每项计划都明确提出了方针任务和主要计划指标,这是北京计划局第一次向上级编送的五年计划草案。

二、国民经济宏观计划管理的加强

建国初期的计划管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即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计划管理和对国营经济、公私合营企业即供销合作社实施的初步的、不完全的微观计划管理。当时,计划管理主要侧重于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计划管理,并取得明显成效。国家通过统一财经、整顿金融、管制外贸、调整工商业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基本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金融信贷平衡、外贸进出口平衡和重要产品供求平衡,使国民经济结束了混乱无序状态,纳入了国家的宏观计划控制之下,从而保证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第一,初步确立了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建国初,新中国面临的是一个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局面。因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加上广大新解放区的财经工作没有巩固的基础,财政收入极为有限,这使人民政府的财政任务十分繁重。为创造有利于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环境,在财政上就有必要实行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体制,以集中一切财力,有计划、有重点地分配使用。_七届三中全会发出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号召,作出了统一国家财政经济管理的重大决策。1950年2月召开的全国财政会议,标志着财经工作从分散经营进入集中统一管理的新时期。这次会议后,政务院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规定所有关税、盐税、货物税、工商税的一切收入,均归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统一调配使用。与此同时,政务院的《关于统一管理1950年财政收支的决定》,决定国家税收制度,财政收支程序,供给工资标准,行政人员编制及全国总预(决)算,统一由中央人民政府制定,分别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或转请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批准。此后,北京市财政收入全部纳入国家预算,一切收支办法和开支标准都按中央统一制定的规则执行,实行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体制。1951年以后,全国财政经济状况开始好转,北京市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正式建立了财政年度预算,财政收入划分为中央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和中央、地方比例解留三种。1953年,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全国实行中央、省(市、自治区)、县(市)三级预算管理体制。国家对北京市实行“以支定收,一年一定”的财政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下,由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核定北京市的财政收入,除部分税收中央留成外,其他各项收入项目都归地方。从1950年至1953年,北京市的财政管理体制虽然在形式上有一定变化,但从根本上说仍然是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体制。

第二,初步确立了重要物资按计划统一调配制度。为了将统治时期堆积在各地仓库中的许多属于国家的物资和器材加以清理,使之得到合理利用,1950年3月,国家成立了全国仓库物资清理调配委员会,统一领导清仓和物资调配工作。同时,政务院了《关于全国仓库物资清理调配的决定》,规定将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所接管的仓库及各企业、各部门自备仓库库存的物资全部造册上报,统一归中央调配。中财委决定从1950年起,将煤炭、钢材、木材、水泥、纯碱、杂铜、机床、麻袋共8种关系国计民生的物资列为重要物资,实行集中管理,在全国各大区之间进行计划调拨。1951年2月,政务下发了编制各项计划的方法,其中《编制物质供应计划的方法》明确规定:某些供求之间问题较大,而又容易掌握的重要物资列为中财委控制的物资,统一分配。某些主要物资因人力或其他关系国家暂时不能掌握分配,但需了解供需情况的,列为中财委掌握平衡的物资。这一规定使计划调拨的物资达到33种,1952年又扩大到为55种。1951年12月,北京市财委提出《关于统一管理市营企业及材料供应的意见》,规定物资的统一分配和统一调拨由北京市财委负责。1952年,北京市财委先后成立物资分配科和地方建筑材料办公室,北京市财政局组建材料供应处,将市政部门、建筑部门、信托公司的仓库整顿合并后划归供应处领导,统一供应和调度重要物资。北京市财委对物资的管理提出了统一采购,统一调拨,统一运输,统一保管的办法,对北京市市政建设及生产方面的物资需求作出了按计划供应的规定。

第三,初步确立了集中统一的金融管理体制。建国初期,鉴于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国家始终注意对它实行严格管理。《共同纲领》曾规定:金融事业应受国家严格管理,依法营业的私人金融事业,应受国家的监督和指导。凡进行金融投机、破坏国家金融事业者,应受严厉制裁。1949年1月,北平共有私营银行、钱庄66家。解放后,人民政府对私营银钱业严加管理,要求各行庄应呈报组织情况和业务报表。当时不少家行庄营业处于停顿状态,有的正在停业清理。因此,人民政府要求私营银钱业一律重新登记,增加资本。这项工作到1949年8月基本完成,交验的资金共万元,批准登记营业的银行14家,钱庄37家。1950年4月7日,政务院公布了《关于实行国家机关现金管理的决定》,规定了银行工作“收存款、建金库、灵活调拨”的方针,以统一金融,稳定市场物价。在此形势下,私营银钱业已经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北京市29行庄申请停业。到1950年11月末,继续营业的只有12家银行、8家钱庄。尽管国家对金融业的公私关系作了调整,但因私营行庄机构臃肿、冗员过多、开支浩大,其经营状况并未得到根本好转。1952年初,在“五反”运动的检查中,北京市当时继续营业的12家私营银行、8家钱庄,没有一家是完全守法户。各家行、庄业务萎缩,信用低落,再也无法维持。同年末,北京的12家私营银行决定合并为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12月1日,全国的公私合营银行与私营行庄合并为一个统一的银行,成立了公私合营银行总管理处。从此,金融业完全控制在国家手中,实行集中管理。

三、微观领域计划管理的逐步施行

在加强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计划管理的同时,国家对微观层面的国营企业、公私合营企业、供销合作社及私营企业也逐步实行计划管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即对国营企业实行计划管理,即规定企业增加生产(数量、质量与品种),提高劳动生产率及降低成本的任务,并建立系统的检查制度,促其实现。国家还规定:完成生产计划是国营企业的根本任务。可见,计划机制已在国营企业中起决定性作用。对私营企业,1950年在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国家采取由国营企业向私营企业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方式,对私营企业加以扶助,同时也是一种限制。1950年12月29日,政务院第65次政务会议通过了《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其中第6条明确指出:为了克服盲目生产,调整产销关系,逐渐走向计划经济,政府得于必要时制定某些重要商品的产销计划,公私企业均应遵照执行。这些做法逐渐将私营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间接地纳入了计划轨道。

北京市委、市政府对增强公营和私营企业的生产计划性非常重视,多次论及这个问题。早在1949年4月16日,_在他起草的_北平市委《关于北平市目前中心工作的决定》指出:“根据已有的条件迅速订出指导本市公营和私营生产的与贸易的大体的计划,给公营企业、私营企业、机关生产和城乡手工业的生产与贸易以方向上的指导,以减少生产与贸易方面的无政府状态。为此必须限令一切公营工厂与较大之私营工厂、作坊迅速订出各单位一年的生产计划。在计划中,必须详列已有的生产条件,所需原料和预定的产量、销路、成本费及所需补充的器材与工人待遇等。必须限令一切工商业进行详细登记,以便了解全市生产状况与供求状况。否则就不可能订出指导工商业的计划。”1949年8月24日,_在给并华北局的报告中再次提出:“对公营和私营工业,在生产方向上,在生产技术和产品规格上,都须切实给以指导,使之按照生产发展和市场需要而生产,为此政府须有制订生产方针,进行生产技术指导和商品检验的机关。”1950年2月2日,_在《庆祝北京解放一周年》一文指出:首先应该发展公营生产,提高它的计划性,严格实行成本计算,开展生产竞赛和新纪录运动。 他还强调:“应该加强政府和公营企业对私营企业的领导,减少他们的生产盲目性,使他们按照新民主主义经济原则和城乡人民的需要,来继续恢复、改组与发展他们的生产”。

北京市人民政府在1950年度工作计划的报告中提出:为了发展公营企业的生产,必须提高计划性,严格实行经济核算,加速资金周转,争取适当利润以累积资金;为发展私营企业的生产,必须加强对私营企业营业方向的指导,克服私营生产方面的一些盲目性。不过,张友渔副市长也指出:由于我们对全国市场不很了解,对本市产销情况也调查研究不够,因而有些行业如火柴等,本来已经过剩,我们没有及时予以指导,这是应该检讨的。由此我们得到一个经验:就是在私营企业和小生产者还占优势的情况下,我们又缺乏精确的统计,要做一个包括公私营企业在内的生产计划是不可能的,对私营企业给以大体的方向指导是必要的,但也只能给以这样的指导。

参考文献

[1]《_经济管理大事记》.中国经济出版社,1986:19

[2]《_经济管理大事记》.中国经济出版社,1986:26

[3]《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 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516~517

[4]《北京市重要文献选编》.第1卷.中国档案出版社,20_:393~394

[5]《北京市重要文献选编》.第1卷.中国档案出版社,20_:678

[6]《北京市重要文献选编》.第2卷.中国档案出版社,20_:45~46

[7]《北京市重要文献选编》.第2卷.中国档案出版社,20_:90~91

[8]《北京市重要文献选编》.第2卷.中国档案出版社,20_:322

[9]《北京志・综合经济管理卷・计划志》.北京出版社,2000:173

[10]《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1992:10

[11]国家经贸委编:《中国工业五十年》.第1部.上卷.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922

推荐阅读:

  公安内勤季度工作计划(优选50篇)

  工作计划培训课演讲稿(优选26篇)

  新能源专业工作计划书(必备5篇)

  数学教育学会工作计划表(11篇)

  烹饪店的工作计划和目标(热门29篇)

  必修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推荐7篇)

热门标签: 合集 工作计划
国有资产情况调研工作计划(合集1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乡镇2023度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计划范文三篇

农村振兴一般指农村振兴战略***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乡镇20_度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计划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篇一】乡镇20_度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计划  20_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始之年,按照党

工作计划2023-06-08

药监局工作计划集合3篇

我们应该为每件事制定一个工作计划。只有有计划,我们才能事半功倍。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监局工作计划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第一篇: 药监局工作计划  各处室认真学习领会全省食品药品监管政策法规与科技标准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直属分局工作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工作计划2023-06-08

2023年根据课改书写学期体育教学计划范文(精选3篇)

教学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合理的锻炼。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一些体育保健知识和安全知识。培养学生认真锻炼的态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_年根据课改书写学期体育教学计划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第一篇: 20_年根据课改书写学期体育教学计

教学工作计划2023-06-08

关于2023帮扶工作计划【十五篇】

工作计划是在一定时间内安排和计划工作时,提前制定工作计划。事实上,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工作计划,它们不仅分为时间长度,而且范围也不同。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_帮扶工作计划的文章15篇 ,欢迎品鉴!【篇1】20_帮扶工作计划  一、扶贫目的  为了能够

工作计划2023-06-08

意识形态计划【13篇】

意识形态是一个哲学词汇,指的是一系列思想。它也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这是对事物的感官思考。它是思想、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和其他元素的总和。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意识形态计划的文章13篇 ,欢迎品鉴!【篇一】意识形态计划  为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

工作计划2023-06-08

垃圾分类工作计划范文十二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垃圾分类工作计划的文章12篇 , 欢迎大家参考查阅!垃圾分类工作计划篇1  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全面实施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建设生态文明广州的重要措施。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

工作计划2023-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