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研究性学习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更新时间:2023-01-18 20:16:05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收藏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性学习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确定为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这是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作为教师,如何把研究性学习应用于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是许多教师正在积极探索的问题。笔者旁听过这类的教改课,刊物上发表的研究性学习的文章也很多。但是,这类教改课,许多都是作为示范课,并没有推广的价值,从发表的文章可见,也只是泛泛而谈,也没有实际的可操作性。究其原因,这类教改课所完成的教学内容有限,不能在正常的教学活动 中完成全部教学计划。本文就如何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进行探讨。

一、教学活动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现状

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以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取知识,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以被动学习为主,很少主动积极地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无味。要求学生主动去开展研究性学习,困难很大。以新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为例,虽然教材中有问题探讨、本节聚焦、资料分析、相关信息、思考与讨论、科学前沿、探究、与生活的联系、科学史话等栏目,看似这些栏目既有趣味性和启发性,适合研究性学习。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难以完成研究性学习。教师生搬硬套教材,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也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计划。新教材的信息量非常大,完成所有栏目需要相当的时间,如果教师没有转变教育观念,按部就班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即使按照这些栏目去做,也不一定就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研究性学习。

二、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生物学的教学内容许多都是描述性的和结论式的,不像数学课逻辑性强,也不像语文课富有情感。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生物学的课堂教学则枯燥乏味,造成学生难学,老师难教,久而久之对生物学这门课程产生厌烦情绪。采用研究性学习则可改变这种状况,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学科,许多结论都来自于实验。采用类似科学发现的过程进行教学,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产生探究心理,使得枯燥乏味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学生会喜欢上生物学这门课程。

2.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研究性学习是按照科学发展的规律来进行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不仅感受到科学研究的氛围,更能从中学到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即发现和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验证假设,解释现象并得出结果。发现和提出的问题必须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假设是经过推理提出来的,设计的实验要做到单一变量的原则,在解释现象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学生学会加工、整理、归纳、比较、分类、概括等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一系列活动,逐步培养了学生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中遇到的一般生物学现象,能用所学到的生物学知识给予解释。遇到的生物学难题也能按照研究性学习中获得的方法提出解决方案,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逐步摆脱了被教师牵着走的学习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是关健,教师要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并不是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以科学家的身份作研究,而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其本质还是学习。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是导演,是引导者,而不是在台上唱独角戏。学生的一切思维活动都按照导演的思路来进行。个别内容简单的教学可以按照研究性学习的各个环节进行,但是,大多数的教学内容都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各个环节的进行,不要求学生进行真实的实验来亲身体验,可以模拟或者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师主要的任务是把学生导演成科学家,把学生带到科学研究的情景当中,至于研究的结果可以不按导演的设计来达到目标,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关健

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中,第一个环节最重要,即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这个环节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这个环节实际上就是导入环节。这里的导入与其它课程的导入不一样,导入有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故事导入,实验导入、问题导入、板书导入等,而研究性学习的导入主要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如何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是教师需要钻研的问题。创设情景,就是摆放各种道具,搭建一个科研的场景,叙述事件的发生。提出问题,就是事件发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非常合适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可以说,中学生物学的任何一个章节都可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和提出的问题,可以和生物学的发展史联系起来,也可以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创设的情景学生是熟知的,提出的问题,学生又急于想解决,为后面的研究性学习铺平了道路。比如,光合作用这节内容,可以这样创设情景。有人栽种一柳枝于花盆内,栽种前,对柳枝和盆内的土壤称重,只用雨水浇灌。五年后,再次称重,柳树增重80kg,土壤减少不到0.1kg,黑板上用图片或简笔画画出栽种柳树的情景。提出问题,说明柳树重量的增加不是来自土壤,那么,树木的重量是不是来自于水呢?这是比利时医生海尔蒙特在1648年所做的柳树实验。栽种植物学生都是熟悉的,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植物的增重来自哪里。又如,在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中,创设情景。把矮茎豌豆和高茎豌豆杂交,结果下一代全部都是高茎豌豆,没有出现矮茎豌豆。矮茎豌豆消失了吗?此时不用解释什么叫杂交,学生对杂交这个概念是熟悉的。当第一代的豌豆自交后,第二代确出现了矮茎,说明矮茎并没有消失。提出问题,为什么第一代没有出现矮茎,第二代出现了矮茎呢?引导学生去思考,产生探索的欲望。根据此现象引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而不是先概念,后现象。

推荐阅读:

  校园实习在植物学分类教学中的作用

  探究实验对提升高中生物理学习品质的重要意义研究

  初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策略的探讨

  便携式扩音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妙用

  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学案中的情境式探究学习模式

热门标签: 浅谈 生物学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九年级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重要作用。在近两年的初中化学教学工作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并从问题和困惑中寻求到了解决的办法。 一、启蒙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

理工论文2023-01-18

谈优秀的化学课前导入技巧

谈优秀的化学课前导入技巧, 前言: 构建高效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师要处理好每一个教学环境。新课导入,对于新授课的教学质量影响较大。课堂导入,是教学活动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优秀的课堂导入能够让课堂氛围更轻松,课堂教学内容更有吸引力。化学,是一门科学学科,用实验、新闻热点等导入的方法引出新知识,会让教学效果得以改善。[1]

理工论文2023-01-18

化学工程技术的热点问题与发展趋势

化学工程技术的热点问题与发展趋势,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我国对化学工程技术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本文就化学工程领域中一些热点的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的技术研究进程,对超临界点化学的反应技术以及分离和传热过程等相关领域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其研究的重点是在于过程、设备以及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前进和革新

理工论文2023-01-18

镁合金氧化塑型工艺对产品的作用

镁合金氧化塑型工艺对产品的作用, 镁合金是最轻和最易加工的结构金属,具有比强度和比刚度高等优点,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镁合金氧化塑型工艺应用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摘要:为解决AZ91D镁合金材料在光学瞄准镜产品中消光和防腐的要求,采用化学氧化方法以达到产品光学系统中的消光和基本防腐蚀作用。在原有

理工论文2023-01-18

中专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中专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中专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作为我国培养实践型技术工作者的中专学校,其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持续实施的现代化教学改革影响下,中专教学日益注重培养学生的

理工论文2023-01-18

生活中的化学论文

生活中的化学论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高品位的生活,化学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生活离不开化学,遍观周围,几乎每件事物都与化学有关。可以说,人们的生活——衣食住行,都属于物质范畴;而化学,作为一门物质研究的基础性学科,作为一门庞大的知识体系,能用来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

理工论文2023-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