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1
2022-12-12
2022-12-10
2022-12-17
2022-12-12
更新时间:2024-06-07 13:08:59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2-12-11
2022-12-12
2022-12-10
2022-12-17
2022-12-12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我国的经典文化已有了浅薄的了解,受到了一定的启蒙教育。本学期并通过学部“读书达人”活动、“天才知道—我知道”活动及学校的元旦文艺汇演进行了成果展示,通过几次活动的展开,不仅展现了我校本学期国学校本课的教学成果,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国学课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经典传统文化中去体验、去感悟、去内化,用经典的精华来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人生根基。“掬好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传统文化教育犹如一道风景,带来勃勃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下面总结一下自己的具体做法及得失:
1、趣味化的形式。小学生学习“兴趣是第一位的”,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力求趣味化,千方百计调动学生投入激情,以兴趣作为原动力。如:故事法:将文中所涉及到的故事一个一个的用视频展示出来,不仅强化了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同时也强化了知识的记忆。
2、内容“不求甚解”化。书要慢慢读、细细品,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了解书中的道理。教学中要力求甚解,但古代经典的学习意在提高文化底蕴,是远离功利的一种精神修养。因此它不需要学生字字会解释,句句能分析。尤其是那些内容超出学生理解范围内但又不可省略的内容,就让学生开心地学,有趣地读,多多地记,并化整为零、删繁就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3、多样化诵读形式。重视朗读,强调背诵,形式灵活多样:可以读出节奏、音律,可以集体读、分组读,pk读,也可以个人读。多样的诵读延续了学生的诵读热情,使得他们深深地喜爱上了国学课程。
4、奖励机制运用到位。有一次公开课后,组内老师评价说上其他老师的课学生感到的是春天,那么国学课给孩子的感觉就是秋天—丰收的季节。所以,对上课认真学,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活动,当堂学习效果好的'小组和个人都会实时地给予荣誉或实物性的奖励,并且重表扬,轻批评,故使每位学生在国学课上的表现都非常的积极并且时刻盼望着国学课的到来。所以每次看到孩子们提醒“国学老师,今天我们班有你的课”时,我感到异常欣慰。
5、新形式检测手法—情景演练的的应用。这主要在三、四年级《弟子规》的教学中提现到。由于《弟子规》的内容是有关接人待物等行为礼仪方面的,故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并灵活运用,离不了实际性的演练,故在教学环节中设置模拟性的情景演练环节。
6、各阶段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与把关。虽然小学阶段总体可以分高中低三个阶段,但对于不同阶段、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而言,学情是不同的,所以在教学时,依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情不同,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开展教学,保证每个班级,每节课都能学到新的知识。
本学期学部举办的“读书达人”活动、“天才知道—我知道”活动及学校文艺汇演国学节目的演出,为孩子们的学习成果提供了一展示自我学习成果的机会。虽然展示的孩子不多,但无疑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心理暗示,学好国学,我们会有机会上台让众人看到我们努力学习的成果,我们是很棒的学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提高了他们学习国学的兴趣。
1、选择合理性的教材及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虽然在版本的选择上已经依据学部要求,但有些内容的确超出学生理解的范畴,并且很多内容缺少趣味性,使得相当部分内容让学生学起来有些枯燥,且在展示的时候,缺乏适合学校需求的内容。教学计划方面,有时会因配合其他学科及一些活动的需求不能按期进行教学任务,故应考察当下国学的教学环境,选择合适的教材;且教学计划的制定宜少不宜多,以免造成不能如期完成教学任务的现象。
2、要重视国学课教学,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基础上,把国学课程做实、做细。实实在在的上足国学课程,再也不会为了其他科目的教学而占用国学课时。
3、可以在展示形式上再下功夫,如可以在各班级开展学国学后的感悟报告会,也可以在板报栏开设一期以国学为主题的板报,增加学生展示的机会。同时在今后的展示中要有师生互动,这不仅促进教师对国学内容的学习,同时在相当程度上也提升了教师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修养。同时,在学校大型活动展示时,应尊重国学学科的特性,避免为演出而强制要求节目类型等类似方面。
4、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在教学目标的量上可以分常量和变量,如程度好的学生可以提高标准和要求,程度弱的可以只达到最低要求即可。
5、保证每天的诵读时间。人的记忆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虽然当堂很多学生都能达到当堂成诵的程度,但时间一久,学生会不断地遗忘。如若再加上学得东西逐渐地增多,则学生遗忘的速度会加快,所以一定程度上的诵读时间的保证,无疑并提高了学习效率。
6、国学教室的逐渐完善。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简称,显然许多内容都是庞杂且内在的,无法如音乐、美术般自由的展现;但内涵性的东西却并非只是口头上的学习就能内化的,这还需要不断地通过行为举止上的强化,使其深入骨髓,这样才能逐渐学到精华。
一学期来,我与孩子们一起行走在这开满鲜花的国学之路上,体验着学习国学的乐与苦,喜与忧,并不断收获着成功的喜悦。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学生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明显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多了,对自我的约束也提高了,自我修养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国学,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推动者。学校作为传承与发展文化的载体,在引导和弘扬先进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学为学生发展奠基、让我们终身受用。我们要做的,是用心去汲取这永不枯竭的甘泉,让孩子记住一些名篇佳作,寻民族精神的根,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蕴。这一学期,我们学校根据上饶县教育局的文件精神,把国学教学活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了积极地开展,现小结如下:
1、成立国学教研小组,确定好教研组长、组员,使教学活动、教研活动能有序地进行。
2、以国学经典教学作为本学年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科目,一至六年级每周每班一节,确保有充足的教学时间。
3、安排文化素养较好教学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作为任课教师,确保教学质量。
1、学期初学校大力宣传国学经典研读活动的目的意义、实施目标和方案以及措施步骤,使研读活动深入师生心中。
2、十月份,学校成功开展了金秋师生经典诵读会,全镇师生都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使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情日益高涨,气氛浓厚,同时丰富了老师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3、十一月份,学校开展了全镇教师国学讲坛活动,各位国学教师踊跃参与,活动进行得有声有色。经评比,选送了葛江红老师作为县国学讲坛老师获选人。
4、十二月份,学校进行国学优秀教案的评比活动,并选送王水金老师参加国学优质课比赛。
尽管学校国学工作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老师参与国学活动的热情不高,国学经典的学习还得不到部分学生尤其是家长们的高度重视,学生虽然学习了经典中的道理,但生活中的某些行为还是没有改变,没有做到言行一致。所以,我们今后的工作中还要更加努力,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使国学工作向着“传播国学知识,构建书香校园”的目标努力奋进。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师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师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进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底蕴。大兴第五小学参加了大兴区“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的研究,申报的子课题是。下面将一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我们带领老师们认真学习了《大兴区“十二五”课题研究推进意见》,确立了本校课题的实施方案,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由主管教学的领导担任课题的负责人,各个年级语文教研组长负责本年级的国学教学工作,语文老师担任国学教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六个年级均具备卡开设国学课程的条件,每周安排一节课上国学,安排进课程表,利用晨会课前诵读时间,将国学课程开足开齐。
我们学校是第一次加入到国学课程教学研究,对国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等等都比较陌生。为此我们积极参加课题组的培训,在暑假,指派13名教师参加在大兴十小进行的为期4天的培训。聆听了北大教授张辛《孔子智慧和国学的基本精神》、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谷曙光《声律启蒙时进行传统文化熏陶的最佳读本》、北京四中教师李雄,丰台实验中学教师何洪亮也分别结合自己对国学的研究成果以及教学经验,对《弟子规》、《论语》、《孟子》进行了教材分析和教法指导。这些教师认真学习,撰写了学习体会。在教研活动时,这些先期培训的教师作为辅导员,结合自己的理解将专家对国学的阐述向同组教师介绍,对其他任课教师进行扫盲培训,使教师对下一步如何教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做好了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教师中重点推选李玉然、李潘、郭红霞作为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加入到大兴区的国学课程研究团队中,参与总课题组的课题培训,参与区内研究课的展示和交流活动,开阔眼界,利用榜样的辐射作用带动同组所有教师的整体提高。我们与校本部教研整合,经常开展教研活动,让课题组教师在同一个平台上相互碰撞,产生思维的火花。
国学是一门课程,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同组教师集体备课,共同挖掘教材内容,确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在根据各自教学风格设计教学过程。同组成员经常相互听课,课后评课,反思教学行为。
以六年级为例,在课程开始学习时,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为了尽快消除大家的盲目感,马红梅老师讲授《良知良德》一课,作为一个具体的案例供大家研讨。老师们以此为例剖析,共同揣摩国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最红归纳出“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通读课文了解大意联系实际古为今用--拓展延伸升华提升注重积累熟读成诵”这几大教学环节。
为了得到专家的引领,我们推出王春红、贾丽、郭红霞分别上了低中高三节课,接受教研员检查指导。老师们提前参与备课授课全过程,参照教研员的评析,校正自己对课程的理解,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经过一段时间,老师们基本上能够胜任钻研教材,完成课堂教学工作。在实践中,渐渐摸索出一些教学规律,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发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小妙招。例如田雅琴老师通过以点带面来鼓励学生诵读、高建爽老师利用教育技术充实相关信息材料、邢文英老师把古诗文学习方法迁移到国学课程、朱月霞老师把国学学习与班级管理相结合杨春老师利用与时俱进的思想理解国学文化等等,我们鼓励教师相互交流,通过教学智慧分享共同提高。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通过角色想象、情感体验等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精读中反复诵读,不要求“甚解”,知道大意即可,在读中感受、欣赏、悟情。这就需要一定的读书的量做积累。教师利用校讯通和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国学课程的意义,并提出一些在家庭方面促学的建议,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在家里,家长有意识地让孩子多读多背,多给孩子展示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
任课教师注意对学生读书的指导,利用朗读检测手册对国学课文的朗读质量进行评价,相应地完成自评和同学互评检测。除了指导学生课上读书,还培养学生抓住零散时间诵读的好习惯。例如课外活动做操时按照节拍在心里默念课文;课间踢毽时按照一毽一字计数等等。
为了检查和监督国学授课情况,学校抽取每个班的5名学生进行国学朗读检测,成绩计入教师功能考评,提醒师生对国学予以重视。还利用广播时间和校本课程展示时间,选取优秀学生进行国学诵读展示,起到榜样示范作用,让师生在欣赏的同时,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在一学期的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自由度大难以把握。由于每个年级只有一本书作为教师学生共用的教材,教师没有相应的参考资料,教学中自由度太大,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不好确定。对于较多同轨班的学校,必须依赖教研活动才能够统一把握的尺度。
2、教师的文化底蕴不厚。任课的教师都是原班的语文教师,对国学没有深厚的造诣。他们还是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上,学习也是重在对语文教学能力的提高上,现有的师资培训也是这个倾向,因此对于教师而言,亟需提高传统文化积淀。
3、课程管理不严格,没有按要求上报活动信息,课题教师积累研究成果意识不强。存在的问题就是下学期课题开展工作中需要努力的方向,因此我校在下期要细化课题管理制度,严格要求,力求规范。
1、继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让老师开拓视野,学习兄弟学校成熟的经验。
2、我校为校园环境渗透德育和攀登英语课题实验校,在已有的装修布置中已经定下了格调,我们力求在下学年班级文化布置中重新设计国学文化氛围。
3、对于国学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研究方向有些偏离原来确定的研究课题,需要适度调整。
学校作为传承与发展文化的载体,在引导和弘扬先进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文化建设是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以国学的儒家之德、儒家之学、儒家之教为血肉精魂,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以期形成整体效益,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现将我校实施国学教育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加强国学教育队伍建设。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国学教育领导小组,规定班主任及语文科任教师都必须参与其中,来共同开发研究这一课程。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出发,循序渐进的去达到我们预定的培养目标。
(二)改革课程设置,充实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1、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也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选取较佳的教育方法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2、课程设置方面,七年级、八年级每周每班各一节,确保有充足的教学时间。
(三)有效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1、举办写字比赛。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为期一月的活动中,由写字老师组织,围绕汉字文化,各有关班级自由举办一系列适合学生特点的生动活泼的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加深对国学、对汉字的了解,从而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进而热爱汉字,热爱国学,热爱中华文化。
2、设定自主诵读时间。我们利用早自习时间,组织学生自主诵读国学经典,这样,既有效地营造了校园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又提高了学生经典积累的数量。
3、学校国学经典研读领导小组组织出版专题板报,大力宣传国学经典研读活动的目的意义、实施目标和方案以及措施步骤,让研读活动深入师生心中。
(一)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各项国学活动不但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时空,而且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校园美化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促进了良好校风、学风、班风的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诵读活动使教师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师生的"精、气、神"得到提升,使学生的行为习惯进一步规范,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国学诵读对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起到了积极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然后,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最后,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
教然后知不足,我们在学习与实践中,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需要不断完善解决的问题:
1、教师的国学功底不够深厚,亟需提高。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而我们每一个国学教师对于国学教育的接触时间不是很长,有限的时间制约了教师的阅读量,影响了教师的阅读水平。怎样通过培训,通过观摩学习,提升教师的水平,是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质量的关键。
2、关注国学教育的方法。既然国学经典诵读已经作为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的必要内容,那么相应的教学研究、教学探讨就应该伴随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加强国学经典诵读的指导,方法的提炼,经验的交流,以便更好、更有效的开展活动。
3、国学经典的学习还得不到部分学生尤其是家长们的高度重视,学生虽然学习了经典中的道理,但生活中的某些行为还是没有改变,没有做到言行一致。所以,我们今后的工作中还要更加努力,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这项活动。向着"传播国学知识,提升综合素质"的目标努力奋进。
时间匆匆而过,我们在岁月回望中积淀着、丰富着、成长着。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这是国学教育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也是我们语文教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路行来,其中的甘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然而,我们甘愿为之匍匐,不为别的,只为晨光熹微时那傲人的绿意,微风轻抚时那缕缕的馨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