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1
2023-02-06
2023-01-29
2023-02-01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5 09:57:50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xc
2023-02-01
2023-02-06
2023-01-29
2023-02-01
2023-02-02
服务贸易作为参与国际分工的一种途径,对于国际分工的基本原理与合理内核仍然适用。我国服务贸易的要素密集度结构体现了我国当前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现状。随着我国比较优势的动态变迁,应尽快将我国生产要素优势转化为我国服务产业和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大力发展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技术知识密集型和新兴跨界服务贸易。要充分利用开放型经济大国优势,培育服务业双向投资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培育服务贸易市场多元化优势;利用制度优势,不断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服务产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管理协调机制、财税、金融、贸易方式等政策及统计制度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比较优势原理的合理内核,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及其他基础要素资源的相对优势,通过深入参与国际分工,赢得了制造业和货物贸易的竞争优势。当前,随着我国工业经济逐步向服务经济的转型过渡,服务业必将成为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领域,在继续巩固提升货物贸易竞争优势基础上,大力培育服务贸易竞争新优势,推动建设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双强国,必将是未来我国从经济贸易大国迈向经济贸易强国的战略性任务。服务贸易作为服务业参与国际分工的一种形态,虽然与制造业国际分工有诸多不同,但参与国际分工的诸多原理仍然适用于服务贸易。考察当前我国比较优势的动态变迁,将国际分工理论中的内核运用到服务贸易发展中,对于研究制定服务贸易发展战略与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服务贸易要素密集度结构体现出的竞争优势现状与问题
2014年,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服务贸易总额为5686亿美元,同比增长近6%;其中出口1853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0%;服务贸易进口38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约15%;逆差累计1980亿美元。①我国服务贸易是短板,服务贸易逆差年年攀升,国际竞争力与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服务贸易逆差连年增长,表明我国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处于劣势。从具体行业看,我国服务贸易优势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密集型行业,而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资本密集型服务、环境资源密集型服务,以及与货物贸易紧密相关的服务贸易均呈现逆差,这是当前我国服务贸易领域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客观反映。
人力资源密集型服务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中国服务贸易的优势领域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密集型服务行业,2013年这一领域的服务贸易顺差达到466亿美元,2014年由于统计口径调整,商务服务差额由正转负,使得这一类服务贸易顺差减少至152亿美元。
建筑业是人力资源密集型产业,这是我国当前的优势领域,随着我国周边基础设施开发计划、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带动的建筑服务和劳务输出服务的快速增长趋势是可以期待的,建筑服务的贸易顺差还将进一步增长。2014年建筑服务增长近40%,贸易顺差1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亿美元。
信息和计算机服务属于技术知识密集型行业,但对于我国的信息和计算机服务出口而言,更多地是利用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尤其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离岸服务外包,更属于人力资源密集型产业。离岸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服务业新型国际分工方式,未来的市场前景可观。随着2015年初《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的实施,作为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占主导的我国离岸服务外包,在未来5年将保持不低于20%的速度增长。因此,信息和计算机服务仍是我国的优势领域。2014年信息和计算机服务贸易增长25.6%,贸易顺差2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亿美元。
咨询服务也是人力资源密集型行业,我国拥有大量相对较低成本的高素质劳动力,因此,有发展咨询服务的优势。同时,咨询服务贸易收支也会受到国内外金融环境的影响,不排除各类企业通过咨询服务贸易收支转移资本的可能。从短期看,随着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美元会有升值预期,加之人民币进入适度宽松周期,国际资本通过咨询服务收支流入我国境内的动能将逐步减弱。因此,咨询服务贸易顺差会有所减少,贸易总额将会保持适度增长。
技术知识、资本、环境密集型服务是竞争劣势领域。技术知识版权密集型服务、资本密集型服务、环境资源密集型服务总体竞争力不足。2013年贸易逆差分别达到190亿美元、5亿美元、769亿美元,2014年逆差分别变化至219亿美元、9亿美元、1136亿美元。
专有权和特许权的转让与许可贸易是技术贸易的一种形式。由于我国对发达国家的技术追赶仍将持续相当长时间,总体上,我国这类服务逆差还会持续一段时期。但随着我国技术实力的增强,技术引进的增长速度会放慢,而技术出口会有所加快。
广告、影视等文化服务属于知识密集型和版权密集型产业。在这方面,我国要素禀赋优势决定了相关产业的竞争力不会太强。但是,随着国内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中国文化走出去步伐会逐步加快,这一竞争劣势会逐步得到缓解。
金融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行业。虽然我国是金融大国、外汇储备全球首屈一指,但是,金融业开放度低,体制机制、管理和经营模式、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与先进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
旅游服务是对良好的自然风景、历史文化遗产及良好的生活休闲服务的一种消费。然而,我国目前景区因旅游环境、大气污染等客观因素,加之受国际经济增速回落影响,国外游客消费能力收缩,使得我国入境游市场发展惨淡。同时我国国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国内旅游社等机构仍然热衷做出境游。目前,我国与其他国家签证制度逐渐便利,总体上旅游服务贸易会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态势,但入境游将长期滞后于出境游,服务贸易逆差扩大趋势和国际竞争力不足的现实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扭转。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旅游服务贸易包括了教育、医疗等服务,数据有虚高成分。2014年旅游服务贸易增长近20%,贸易逆差为1136亿美元,为第一大逆差来源领域,逆差比上年增长367亿美元。
与货物贸易紧密相关服务的竞争优势远未发挥出来。运输和保险这两类服务与货物贸易紧密相关。虽然我国拥有每年超过4万亿美元货物进出口规模,但是相关的国际运输和国际保险服务却并不掌握在我们手中。这两类服务的竞争力仍然较差,这直接体现在贸易差额上。2014年运输服务和保险服务贸易逆差共758亿美元,仅比上年增长10亿美元。但随着我国货物贸易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话语权的提升,将逐步掌握跨境运输和国际保险的权利,这会使我国运输和保险服务贸易逆差迅速扩大的趋势有所缓解。
中国服务贸易的优势和劣势领域在短期内很难改变,我国服务贸易逆差高企的态势短期内也难以扭转。但是,未来一个时期,为实现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支撑中国制造升级换代的目标,就必须大力提升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既要弥补竞争劣势部门的短板,又要巩固优势领域的长处,全面实现我国服务业竞争力的跃升,这是实现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关键。
培育服务贸易竞争新优势应遵循参与国际分工的客观规律
服务贸易是服务产业参与国际分工的具体体现。国际分工的基本原理与合理内核仍然适用于服务产业的国际分工。其中,相对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优势理论等所包涵的生产要素分工思想,以及生产要素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互动,对于筹划服务贸易发展战略与政策显得尤其重要。
我国生产要素优势的动态变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生产要素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随着经济成长而带来的生产要素尤其部分中高级生产要素的积累,使得我国生产要素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首先,劳动力绝对优势在逐步消弥,而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优势正在形成。随着用工成本的上升,我国劳动力不再是无限供给模式,中国人口结构出现老龄化趋势,农村富余劳动力减少,人口红利正在消失。然而,我国受过较好教育和职业训练的劳动力占比正在上升,目前新增就业中受到高等教育的数量超过一般劳动人口。因此,对外贸易发展模式正面临从利用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向利用劳动力的高效率转变。劳动力优势内涵的转变,也给我国发展人力资源密集型服务业创造了条件。
其次,资本要素已经由稀缺转变为相对丰裕。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约4万亿美元,高居世界榜首。我国已经由资本净流入国转变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其中对外直接投资也已超过千亿美元,在未来几年,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也有望超过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资本要素的相对丰裕,也为我国发展金融、保险、运输、电信等资金需求大的基础设施服务业创造了条件。但是,要把要素优势转变产业竞争优势,还需要诸多其他条件。
再次,在技术和知识要素方面,我国仍相对稀缺,体现为我国技术贸易主要以技术引进为主,专有权利转让费和使用费总体处于较大逆差状态,制造业领域的核心零部件、关键设备仍主要依赖进口。我国80%芯片都要靠进口,而在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有2/3的设备投资依靠进口。技术和知识要素的短缺,是制约我国大文化行业、技术服务以及自主、高端的信息和计算机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最后,自然资源要素在我国也处于严重短缺状态。不仅石油、矿产等资源需要大量进口,而且由于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我国旅游资源在国际范围内的开发利用和消费也受到影响。这对我国发展旅游服务极为不利。
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亟待转化为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首先,服务贸易对生产要素优势的开发利用远不足货物贸易。虽然生产要素优势作为客观既定的现实,反映在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中的竞争力表现则有较大不同。根据我们的研究,在货物贸易中,劳动密集型商品贸易仍是货物贸易顺差的最大来源,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商品贸易也是贸易顺差来源之一,仅有自然资源密集型商品是贸易逆差。这与服务贸易的要素密集度结构有较大差别。这表现为,虽然生产要素优势的动态变迁是培育竞争优势的基础,但是,货物贸易对要素优势的开发利用更加充分,相关政策支持手段更加完善,甚至可以将部分劣势转变为竞争优势。在培育服务贸易竞争中应加以借鉴。
其次,应在开放型经济体系中寻找服务贸易竞争新优势。虽然竞争优势来源于要素禀赋及由其决定的比较优势,但现实中的国家竞争优势更具多样性、丰富性,如大国优势、制度优势、加工制造产业优势、外汇储备优势、中华文化优势等,如何将这些丰富的或是局部的优势转化为我国参与国际服务产业竞争与合作的优势,需要在战略和政策上加以引导。
从货物贸易看,我国货物贸易优势还未转化成为自主运输服务、保险服务优势,生产制造加工优势还未转化成为技术优势、知识产权优势和品牌优势。从服务业开放看,服务业开放度低,国际竞争力较弱,贸易逆差大,货物贸易优势还未转化成为相关的国际运输和保险等服务贸易优势,中华文化优势还未转化为文化贸易和版权贸易优势,服务贸易中的人才优势还未显现出来。从吸收外资看,利用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实现更高水平引进目标,实现从引资向引技、引智、引制的转变,外资企业在促进服务贸易发展中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出来。从对外投资合作看,我国资本和外汇储备优势还未转化为更大规模服务业走出去的优势。从国家战略与政策看,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还未完全转化为参与对外经济竞争与合作的政策优势,尤其是体现在服务业开放、服务贸易发展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性问题仍然突出。
培育我国服务贸易竞争新优势的思考与建议
培育我国服务贸易竞争新优势,必须立足当前我国生产要素比较优势动态变迁,在开放型经济大格局下不断拓展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来源渠道,推进服务贸易发展模式与促进政策的创新与完善。
服务贸易发展的重点领域应与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总体格局相适应。当前,我国部分高级生产要素优势正在局部形成,新型生产要素正在加速积累。如劳动力优势正逐步向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本优势转化,资本优势正逐步传导到技术、品牌、质量、服务、知识产权、标准等高级生产要素优势的积累中。因此,我国在确定服务贸易发展重点领域时,应充分考虑我国的比较优势现状。
一是大力发展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这类服务贸易主要包括建筑服务、信息和计算机服务、咨询服务、商务服务,以及离岸服务外包等。中国应充分利用高素质劳动力资源丰富及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大力发展此类服务,在相关领域培育一批在世界知名的服务产品和服务型跨国公司,如高铁、桥梁、电站等建筑服务品牌,以及软件外包、信息技术服务、呼叫中心等服务产品。
二是推动将开放型经济大国优势转化为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如利用货物贸易优势,逐步发展运输服务和保险服务;大力发展海洋运输服务,包括转口服务贸易;利用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培育我国欧亚铁路运输服务优势。
三是积极发展跨界服务,利用中国优势服务弥补中国服务短板。如充分利用我国中医药优势,积极发展健康旅游服务产业,吸收国际游客消费中国的中医药、保健和养生服务,带动我国入境游市场。
充分发挥双向投资大国优势,积极培育服务业国际投资新优势。服务业国际投资是服务贸易四种提供模式之一。虽然我国双向投资规模均超千亿美元,其中服务业双向投资均超过制造业,但服务业投资质量有待提升,服务业双向投资优势还不够突出。应充分发挥我国双向投资大国优势,培育服务业国际投资和服务贸易新优势。
一是充分发挥外资企业在发展服务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我国服务产业的外向化程度。要加大服务产业招商引资力度,把外资企业逐步打造成为提升我国服务业竞争力、增强我国服务业出口能力的一支重要力量。重点引进一批面向国际市场的外资项目,积极鼓励外资企业发展服务出口业务。
二是积极推动服务业走出去,不断增强我国服务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一方面,中国服务可以支撑我国能源资源、制造业走出去,另一方面,也可带动国内服务更加贴近国际市场。2013年,虽然我国对外投资中近70%都是服务业投资,但很多投在香港地区,而且集中在商贸批发、商务服务等领域。服务业海外投资的质量和效益不高。中国制造业、矿产资源等领域的海外投资需要大量的中国服务跟进,除了与投资直接有关的投资咨询调查、会计律师、金融、保险、物流等服务外,还有生活性服务,都需要中国本土服务企业跟随走出去。同时,随着制造业服务化的深化发展,中国服务升级中国制造已成必然趋势。必须培育我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双重优势。无论是美国,还是德国、日本,其高水平的制造业都有高水平的高度国际化的服务业支撑,制造业的国际化必然伴随着服务业的国际化。
深入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合作,逐步形成我国服务贸易多元化国际市场新优势。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国际市场主要集中在香港、美国、欧盟、日本等经济体,与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占比较小。今后,要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引导下,加强与沿线国家服务产业合作,推进服务贸易国际市场的多元化布局。
一是以服务贸易引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合作。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每一方面都与服务贸易紧密相关。传统上,我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俄罗斯、中亚、西亚等国家的合作重点在于货物贸易和制造业领域。然而,服务贸易是更高层次的合作,是人心相通的关键,要在技术、建筑、运输、旅游、文化、商务咨询、品牌管理、跨境电子商务等方面,提升与相关国家的合作层次,扩大对沿线国家服务贸易规模,提升在我国服务贸易中的比重。
二是加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合作。积极配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建设,有针对性地加大对东盟各国开展服务业贸易投资合作的力度。重点加强与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等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提高我国在东盟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公共设施建设与运营、旅游、文化、医疗保健、技术和知识产权、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领域的商务存在规模。
发挥制度高效灵活与政策创新优势,逐步形成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与政策优势。一是体制机制。服务业作为三大产业中最大的产业,其在经济增长、就业中的贡献最大,也是决定中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地位的关键。建议强化服务业综合统筹协调机制,如建立国家服务业委员会或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协调机制,在此机制下,制定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年度推进计划,解决制约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体制机制、发展规划和其他重大政策问题。
二是财税政策。我国财税政策是按照制造业的模式来设计的,相关财税优惠政策也主要是针对制造业和货物贸易的。出口退税、对出口的财政政策支持等也主要是针对货物贸易来设计,而对于服务贸易出口,还没有统一的财税支持政策。下一步应逐步将制造业时代的财税政策过渡到服务经济时代的财税政策,逐步建立一套适应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财税政策体系。
三是金融体制。与财税政策类似,我国的金融财政也主要是针对制造业和货物贸易而设计的。然而,服务业由于轻实物资产,没有像制造业那样的大型厂房、机器设备、不动产等可以抵押,因此,服务业的融资更难。对于针对服务贸易出口的信用保险、贸易融资等政策也不完善,支持力度远不及货物贸易。因此,建议要加大针对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特点的金融产品,利用无形资产和公共融资平台等方式加大对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金融支持。
四是招商引资政策。货物贸易发展的经验之一就是特别重视招商引资,尤其是充分利用外资的外向化程度高的优势,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各地经济增长和促进出口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各地的招商引资仍然更青睐制造业项目,对于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较小。应像过去抓制造业招商引资那样来抓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领域的招商引资工作,制定相关的招商规划、投入足够的招商资源、制定相应的招商激励措施等,这是将国家鼓励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落地的关键举措。
五是服务贸易方式政策。发展一般服务贸易、离岸服务外包、边境服务贸易和境外分支机构服务销售,不断创新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方式。在继续建立和完善一般服务贸易、离岸服务贸易和境外分支机构服务销售政策的同时,重点加大创新边境服务贸易政策力度。边境地区适合自然人流动,也有利于境外消费服务贸易提供模式的发展,应针对边境地区毗邻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优势,大力发展两头在外的服务贸易,利用边境特殊经济区,在旅游、分销、医疗保健、娱乐等领域发展飞地型服务贸易,在服务市场准入、人员出入境管理、服务提供人员资质互认等方面建立和完善与边境服务贸易相配套的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政策体系。
六是统计制度。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统计制度极不完善,存在大量的漏统、统计不准确等情况,低估了我国服务经济发展程度,这直接导致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资源投入不足。服务业统计应改变按社会管理来分类的模式,引入国际通行的服务业分类标准,细化服务业分类,增加对近年来新兴的服务产业的统计分类。对于服务贸易统计,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BOP统计,将教育、医疗等服务贸易从旅游项下剥离出来,增加环境等服务贸易分类,细化旅游、咨询、商务服务等服务贸易分类,增加国别双边服务贸易统计以及企业所有制性质的服务贸易统计方式;另一方面,推进实施境外分支机构销售统计,并择机发布相关数据,完善行业管理部门的服务贸易业务统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