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微笑》音乐分析

更新时间:2023-07-04 09:33:40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由陈歌辛先生作词作曲的近代流行歌曲《永远的微笑》作于民国29年(1940年),距离我们已有七十余年之久,但今天仍被许多歌手翻唱着,仍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本站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永远的微笑》音乐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永远的微笑》音乐分析

  “心上的人儿,有笑的脸庞,她曾在深秋,给我春光。心上的人儿,有多少宝藏,她能在黑夜给我,给我太阳。……”这首优美如诗般的歌词,出自陈歌辛之手,而用这首歌词所谱的曲同样是陈歌辛的佳作。这就是由陈歌辛作词作曲的一首流行歌曲《永远的微笑》。这首歌曲作于1940年,距离我们已有六十余年之久,但今天仍被许多歌手翻唱着,仍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一首流行歌曲有着如此旺盛的生命力,正是对它自身价值的最好见证。

  一、作曲家及创作背景介绍

  陈歌辛(1914-1961),原名陈昌寿,江苏南汇(今上海南汇)人,作曲家,曾用笔名戈忻、庆余、林枚、怀珏等。他一生共创作了200多首歌曲,并多次担任指挥、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1935年创作了中国第一部音乐剧《西施》。1937年以后为艺华、国华等影片公司摄制的《三星伴月》、《初恋》等影片作曲。 他还创作了许多抒情的流行歌曲,如《玫瑰、玫瑰我爱你》、《永远的微笑》等。1946年底到香港,为《长相思》、《歌女之歌》等影片作曲,创作了我们熟知的《夜上海》、《恭喜、恭喜》等流行歌曲。建国后在夏衍的邀请下从香港回到了上海,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担任作曲。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于1961年初在安徽白茅岭农场病殁。

  陈歌辛在我国早期流行音乐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水晶的《流行歌曲沧桑记》一书中,著名的词作家陈蝶衣曾说到“陈歌辛是三十八年以前,唯一可以和黎锦光分庭抗礼的作曲家,姚敏根据我的浅见,只能挂三牌,余下来要数李厚襄(侯湘)。再换言之,流行歌曲的三大名家是状元黎锦光,榜眼陈歌辛,探花姚敏。”[1]由此可见,陈歌辛在当时流行歌曲创作中的地位的确是很高的。

  《永远的微笑》是1940年陈歌辛为他的妻子金娇丽女士而作的一首歌曲,是用音乐来记录爱情的明证。在陈钢的《玫瑰、玫瑰我爱你――歌仙陈歌辛之歌》一书中写到“这是爸爸为妈妈勾画的一幅音乐素描――爸爸说,妈妈像蒙娜丽莎。她,有圆圆的、蒙娜丽莎式的‘笑的脸庞’,她,有那望不到底的、蒙娜丽莎式的‘心的宝藏’。她--是爸爸‘深秋的春光’和‘黑夜的太阳’。”[2]这就是这首歌创作的缘起,虽然没有多么伟大多么深刻的内涵,也没有像抗战歌曲那样,与时代的脉博紧紧联结,但它表达的却是任何时代的人最基本的情感之一――爱情。它展现的纯粹是个人内心的情感,但是却成为了那个时代中许多人表达爱、建构爱的媒介之一。在20_年的《征婚启事》这部电影中,刘若英饰演的杜家珍第一次与那位小学老师相亲见面时,那位小学老师就为她唱了这首歌,并且告诉她这首歌正是他的父亲追求母亲时唱的歌。这首歌曲也在不经意中默默地表达了两代人的爱,它的价值也是在这之中实现的。

  二、音乐本体分析

  陈歌辛所作的这首《永远的微笑》采用了西洋大小调调式中的F大调,曲式结构则正与他所作的词的结构相符合,是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歌曲的结构十分规整,词曲结合方面基本为一字一音,其中也运用了几个过渡音,歌曲的旋律进行主要根据词的发音走向来安排,所以十分符合词曲结合的规律,尤其通过蔡琴对这首歌深情风格的演绎,更能感受到她用近似吟唱的方法来演唱这首歌,把歌曲所内涵的情感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全曲多用级进和三、四度跳进,在a段及a"段中的第二句开始处都大胆运用了一个八度跳进,把人们内心的情感调动了出来,用悠扬的旋律来展现深情。(见谱例1 )

  B部的b段中,两句“我不能够……”巧妙的分别运用了一个上行旋律和一个下行旋律,使b段转折中的两句,既统一又形成对比,也构成了整首歌的高潮。(见谱例2)

  可以说在这首歌中,无论从大的曲式结构安排还是从其中的乐句结构安排来看,都能发现陈歌辛在这首歌中所运用的对比与统一结合的结构思想,使整首歌更具逻辑性,更符合我们的审美追求。

  三、版本比较

  在对这首歌曲的整理中,笔者共收集到了19个不同的版本。其中乐曲版有3个,分别为竖琴演奏版、古筝演奏版及电子音乐版,可见在乐曲版中就囊括了中、西及现代的演奏方式。声乐版中有由陈歌辛的幼子陈东美声唱法的演唱版和由方琼民族唱法的演唱版,他们都采用了交响乐队的伴奏。陈东的特殊身份,使得他对这首歌的理解以及处理更为深入,他把父亲对母亲的爱,以及他们和母亲对父亲的思念,都融入到了歌曲中。陈东和方琼的演唱使得这首歌除了旋律上的抒情及流行性之外,还具有一种歌曲内在的艺术性和民族性。

  其它均为通俗演唱版本。通俗版中包括了不同时代的歌手不同时期的演绎,最早的也是这首歌曲的首唱是在1940年由百代唱片公司出品的由周璇演唱的版本。由于周璇没有正规的学习过声乐,所以她的声音比较纯朴,没有过多的技巧运用,节奏轻快。之后一个时期主要有潘迪华、奚秀兰、甄妮、费玉清、叶丽仪。其中比较有特点的是甄妮和费玉清的版本,前者是上世纪70年代末由新力公司出品的,这个版本在配乐方面为了体现旧上海歌曲的风格,特意采用了探戈舞曲的节奏形式,而在演唱风格方面则根据歌曲本身的抒情特点来演绎,因此二者形成了一定的对比。在费玉清的诸多专辑中都收录了这首歌曲,根据这首歌的歌词来看,男声的演唱更适合表达歌曲的内容,费玉清的演唱风格清新淡雅,声音轻柔、细腻,伴奏的节奏欢快,前奏中的圆号及间奏中的琵琶运用的十分有特色。九十年代之后包括陈松龄、堂娜、李心洁、罗大佑、蔡琴、哈晖演唱的版本,其中陈松龄所演唱的是唯一的粤语版本,根据粤语发音的需要,歌词有所改动但大意没变,在这版演唱中,无论伴奏还是演唱都更重抒情性。堂娜演唱的版本与甄妮的版本有一点相似,同样采用了探戈舞曲的伴奏形式。罗大佑在大陆开演唱会前的记者招待会上,特地选了这首歌曲作为记者会的结束。他说:“音乐的力量真的很大,陈先生不会想到,50年前他留下的这首歌会这样感动50年后的另一个作曲家。如果50年后,也有人能这样唱我的歌,那才是我真正的成功。”可见,他对这首歌曲以及作者的肯定是毫无质疑的。他的演唱只用了吉它伴奏,具有校园歌曲风格的演唱听起来别有一番感受。蔡琴对这首歌曲的演绎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20_年出品的,这个版本为了与大上海贴近,选用了当时上海流行的爵士乐风格,为追求爵士乐绝对即兴的现场活生感,歌曲在录音的时候又采用了同步演出,一次收录的灌录形式。而第二个版本是在两年之后出品的,风格与之前大有不同,这版中是由演唱来主导风格,伴奏只如同微弱的背景音乐,而蔡琴的演唱则如同吟诵一般,舒缓、忧伤、深情,更能把音乐本身的情感表达出来,演唱之前加的一段旁白更加润色了这种忧郁的演唱风格。

  通过对这些版本的比较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的演唱表现了不同时代的风格,同时每个时期的演唱又依旧围绕着旧上海的主题,不同的唱法体现了这首歌曲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既有流行性也充满艺术性,并且多样的伴奏形式和配器形式进一步丰富了这首歌曲的表现力。

  四、研究思考

  通过对这首流行歌曲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流行歌曲的影响力及生命力,虽然这首歌曲只能算是一个个例,但像《夜上海》、《夜来香》、《三年》等许多歌曲都可以证明它们在我们今天生活中的生命力,而我们在音乐史专业领域中对这部分歌曲及作曲家的研究还是远远不够的,包括对黎锦光、陈歌辛、姚敏、李厚襄、严华等流行歌曲作曲家的介绍也并不多见。这个反差值得我们思考,也需要我们用历史与音乐文化的两个视角客观的看待那一时期的流行歌曲,梳理流行音乐的发展史,给它所应有的地位。

推荐阅读:

  学习《条例》《准则》党课讲稿

  下列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2023个人检视剖析材料模板

  年度目标责任书

  村书记主任履职承诺书

  村保洁员协议

热门标签: 音乐
《永远的微笑》音乐分析.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