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酬递增思想的演进机理研究

更新时间:2023-01-22 19:28:13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xc

一、引 言

经济学中有很多重要的概念都没有确切的定义。报酬递增就是其中的一例。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根本就没有这一词条。通俗地讲,如果同等的投入得到更多的产出,或者同等的产出只需更少的投入,这种现象就是报酬递增。报酬递增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色诺芬。在斯密等古典经济学家那里,对报酬递增的分析隐含于对分工问题的论述中。在古典经济学及马歇尔的体系中,报酬递增概念涵盖了整个经济系统,而不局限于单个企业。在新古典经济学的供求二分中,报酬递增思想自然地内化到生产理论中。报酬递增成为了对微观层面的企业的生产函数、成本函数的一种刻画。这样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的转变过程中,报酬递增的内涵就从整体层面的概念演变为一种微观层面的概念规模报酬递增。不过,尽管规模报酬递增的术语出现在主流经济学的教科书中,但它并非研究的核心假设,规模报酬不变才是新古典经济学、一般均衡理论论证中的基本假设。早在 1928 年,杨格针对当时经济学界对报酬递增思想日趋忽视的现象,在当选英国科学促进协会F 分会的主席就职演讲中,呼吁经济学家重视分工、报酬递增问题。杨格定理被认为是将分工、报酬递增问题动态化的早期尝试。遗憾的是,杨格在这一演讲之后的第二年便英年早逝,因此他在这一进路上也没有做出系统性的贡献。萨缪尔森的教科书《经济学原理》几乎是二战后经济学教科书的标准版本。不过,在该书中也没有专业化和分工、报酬递增问题的地位,而只是象征性地提到过这些古老的经济学思想。直到 20 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新增长理论、新贸易理论等理论的兴起,报酬递增思想才重新回到主流经济学的视野中。所以,从 20 世纪 20 年代到 80 年代报酬递增思想的复兴之间的这段时期,可视为报酬递增思想的中断时期。为何报酬递增思想会在主流经济学中一度中断? 对这一问题主要存在两种解释:

一种是工具不足论。该观点认为,在新古典经济学的静态均衡范式中,缺少处理分工、报酬递增问题的数学工具。代表人是杨格、卡尔多、斯蒂格勒、杨小凯、布坎南、阿瑟、舒尔茨等。例如,早在 1928 年,杨格就指出,经济学家们为了有效地研究报酬递增问题而建立的工具,可能妨碍学界清楚地认识报酬递增现象。杨小凯( 1993) 认为新古典经济学缺乏处理角点解的数学技术,所以对古典经济学进行了特殊的形式化处理,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古典经济学家曾十分关注的报酬递增这类属于经济组织层面的问题就被抛弃了。

另一种是脱离现实论。该观点认为,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范式过于形式化,脱离了现实,这导致了对分工、报酬递增思想的抛弃。这类观点以张五常为代表。张五常( 2007) 认为今天的经济学不重视那间制针厂,是不重视真实世界调查的延伸。经济学者把自己关进象牙塔之内,搞些什么数学理论,或拿着些数字搞回归分析,赢得大学的一个铁饭碗,皆因对世事没有兴趣。即张五常认为,不是由于经济学家数学方法的缺失,而是其滥用,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忽略,导致了分工、报酬递增思想在演进过程中的一度中断。

以上两类解释,隐含地强调了新古典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存在的某些差别,这是富有解释力的,本文也认为新古典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存在很大的差别。不过对报酬递增思想演进的机理分析有待深化。笔者拟以竞争与报酬递增关系的转变为切入点,指出报酬递增思想能否在一个经济理论体系中立足,取决于它与什么样的竞争理论相匹配,以此为主线对报酬递增思想中断的原因做了另一种解释。以下论述拟从三方面展开: 首先,分析报酬递增与竞争之间关系的转化; 其次,分析完全竞争、规模报酬不变这两个假设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新古典经济学中的重要性,以此作为报酬递增被排除于研究的视野之外的原因。最后是总结。

二、竞争与报酬递增关系的演变

( 一) 从斯密到马歇尔的相容阶段

在古典经济学中,尽管对竞争有很多不同的定义,但它始终是核心的概念。报酬递增思想之所以能够在斯密的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与报酬递增相匹配的竞争的现实性。不过学界对古典经济学中的竞争的理解存在很大的误区。正如伊特维尔所言,完全竞争的特征,常常被不合理地等同于古典学派对竞争的讨论。例如,以坎特伯瑞为代表的很多人认为斯密、李嘉图、穆勒等古典经济学者的理论,都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基于生产成本和零利润率建立的价值理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斯密看来,自由竞争( 而非完全竞争) 在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有助于使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协调一致。在他那里,竞争是现实的、动态性的,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而不是经济发展的最终静止状态,也不是一种理想类型。斯密的《国富论》中并未出现完全竞争一词,他从未将竞争理解为完全竞争,也未认为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而只是对于竞争问题作了客观的现实描述。他使用的是自由竞争概念,强调自由进入,将竞争理解为一种现实的过程,一种现实的活动。正如 McNulty 所说,斯密所说的竞争概念是一个行为过程,与市场结构无关。在穆勒那里,竞争也不是作为一种研究的基础假设,而是对现实状况的一种刻画,这与斯密是相似的。总之,在斯密等古典经济学家那里,竞争是一种对现实的刻画,而不是一个抽象的研究假设。正是在这样的竞争中,允许包括运输成本在内的交易成本的存在。当交易成本存在时,会对生产上的报酬递增产生抑制作用。报酬递增仅能带来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但从产品生产完毕到产品到达其消费者,还要产生交易费用。当交易费用较之于生产费用占商品价格的更大比重时,仅仅是生产上的经济性,并不足以引发生产者的垄断现象。斯密定理指出,分工的程度受市场范围的限制,现实中交易成本的存在限制了市场范围的扩大,这会限制分工的程度,从而抑制企业在生产上的报酬递增,从而生产不会无限制地扩张并走向垄断。斯密在《国富论》中曾以运输成本这一典型的交易成本为例,阐述了过高的交易成本会减少市场范围的现象。这样,在古典经济学中,报酬递增( 分工)与看不见的手就可以同时发挥作用。因此,在古典经济中,报酬递增与竞争之间是相容的关系。

马歇尔对竞争的理解承继了斯密的传统,他也将竞争理解为一个现实的、动态性的过程,在这样的竞争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对报酬递增的现实约束,如来自需求、交易费用等方面的约束。与对斯密的误解一样,很多学者都认为马歇尔强调的是完全竞争。就连熊彼特也误读了马歇尔对竞争的态度,认为马歇尔所说的竞争指的就是完全竞争,熊彼特指出他( 马歇尔) 和维克塞尔一样,对完全竞争模式作出他的一般结论,很像古典经济学家所为,他提出完全竞争是常态,不论是马歇尔、维克塞尔还是古典经济学家,都不把完全竞争看做是例外。而事实上,在《经济学原理》中,完全竞争一词仅非常不重要地出现了四次,这与完全竞争假设后来在马歇尔之后的新古典经济学中的重要作用,有天壤之别。在第六篇第二章第八节中,马歇尔指出我们始终假定,特定工种的工人和特定行业的雇主,并不具有多于事实上他们所特具的那种竞争能力、知识和竞争的自由,可见这里隐含了不完全知识的假设。接下来,马歇尔更是明确指出,他的理论并非以完全竞争为基本假设,我们并不假定完全竞争的存在。完全竞争要求完全掌握市场情况,并指出大量的社会现实表明,这一假设是完全站不住脚的。Loasby 也认为,将完全竞争理解为马歇尔的价值理论的基础是完全错误的,马歇尔所指的竞争应该是哈耶克式的发现过程。事实上,在《经济学原理》中所出现的 19 幅供求曲线图中,代表性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都是向下倾斜的,而非完全竞争状态中的水平需求曲线。在第五篇第十二章第二节的脚注中,他指出当我们考虑个别生产者的时候,我们必须以他的供给曲线和他自己的特殊市场的特殊需求曲线相配,而不是和广大市场上他的商品的一般需求曲线相配。这一脚注启发了哈佛大学的张伯伦,并助推了垄断竞争理论的诞生。从这一角度来看,马歇尔似乎可以被视为是不完全竞争理论、垄断竞争理论的真正鼻祖。很多学者甚至指出,马歇尔的分析是以垄断竞争为基本的分析前提的,这种说法虽不完全正确,但它对竞争的现实性的强调,则是有其合理性的。熊彼特在 1941 年,一改他 1912 年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中的论调,认为马歇尔的经济学理论,与在其去世后不久发展起来的不完全竞争理论,是息息相关的,因为马歇尔拒绝承认完全竞争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市场结构。另外,当代研究马歇尔思想的著名学者 Whitaker也曾提到,马歇尔的竞争概念与其说接近于现代的完全竞争概念,倒不如说更接近于后来的不完马歇尔对竞争的这些观点,使他的体系得以兼容报酬递增问题。他认为在大规模生产的经济具有头等重要性的那些行业中,大多数行业的销路是困难的报酬递增的倾向对之发生强烈作用的许多商品,大体上总是特殊的产品: 其中有些东西目的在于创造新欲望,或是在于以新方法来满足旧欲望。其中有些货品是为了适应特殊的嗜好,因而绝不会有很大的销路; 有些则具有不易为人觉察的优点,只能慢慢地博得公众的欢迎。所以,即便我们讨论内部规模经济意义上的报酬递增,也未必会导致垄断,因为来自需求的限制本身就构成了对内部经济的一种抑制。按斯密的语境来说,需求的有限即市场很小,这会抑制生产,使其不会因为报酬递增而无限扩张,从而使生产者难以获得垄断势力。另外,马歇尔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和他的外部经济理论也使得报酬递增的存在不会导致垄断的产生。例如新增长理论的早期阶段,在引入非物质性的生产要素,赋予外部性以新的内涵,从而允许总量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递增时,延续的就是这一进路。因此可以说,在马歇尔的语境中,报酬递增与竞争两者也是相容的。

( 二) 新古典经济学中完全竞争与报酬递增的冲突

在马歇尔的时代,竞争理论正由古典意义上的竞争,演变为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完全竞争。古典的竞争理论,经由西尼尔,古诺,杰文斯,瓦尔拉斯,埃奇沃思,克拉克,奈特等人的发展,逐渐转变成了完全竞争理论。伴随着这一转变,报酬递增与竞争两者的关系由相容转为对立。这种对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从完全竞争的定义来看

奈特综合了前人的思想,明确提出了完全竞争的概念,他对完全竞争的论述最有影响,很接近于主流经济学教科书中的表述。他指出了完全竞争的九个必要条件,认为这些条件是大量经济学文献中所涉及的。根据本文所研究的问题相关性,以下只分析其中的四个关键条件:

( 1) 经济要素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不存在移动和改变东西的成本。要具备这一理想条件,所有进入经济计算的因素都必须是连续可变的、无限可分的。重复某种生产操作决不能形成习惯、偏好或厌恶,也不能提高或降低实现这一操作的能力。再有,生产过程必须不变地连续地完成。每个人不间断地生产出一件件商品,这件商品的消费与其生产同样迅速。商品交换必须在瞬间彻底完成,且不存在交易成本。

奈特认为,这项假设的必然结果是存在完全竞争。事实上,这一假设已将报酬递增问题剔除了,这是因为进入经济计算的因素都必须是连续可变的、无限可分的、生产过程必须不变地连续地完成事实上排除了固定成本的存在,而这是报酬递增得以产生的重要原因; 而重复某种生产操作决不能形成习惯、偏好或厌恶,也不能提高或降低实现这一操作的能力的假设排除了斯密、马歇尔理论中所涉及的分工的收益,预示了后来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所以,奈特对完全竞争特征的这一假设事实上已经完全排除了分工、报酬递增问题,即完全竞争和报酬递增从定义层面上就是不共存的。另外,商品交换必须在瞬间彻底完成,且不存在交易成本的表述,则排除了广告销售成本、运输成本等一系列会对报酬递增形成制约的因素,也排除了时间因素,使竞争理论完全转化为一种静态的理论。

( 2) 在全部社会成员之间必然存在完全的、连续的和无成本的相互交流,所有的买卖双方都知道彼此的出价。每一种商品都可以被分割为无限多个单位,这些单位的商品必须被分散持有,并且有效地相互竞争。

在全部社会成员之间必然存在完全的、连续的和无成本的相互交流,所有的买卖双方都知道彼此的出价这似乎是完全信息的假设。而每一种商品都可以被分割为无限多个单位,这些单位的商品必须被分散持有,并且有效地相互竞争的假设,则排除了任何一种产品集中于个人、个别厂商的情形,即任何的个别厂商都不可能垄断任何产品的生产。

( 3) 人们以个人的身份采取行动,完全独立于其他人。商品交换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唯一形式,至少不存在影响经济行为的其他类型的关系。

这一假设排除了各种形式的共合谋、各种程度的垄断或垄断趋势。

( 4) 必须存在有效的分工和交换的动机。

奈特发现,自柏拉图以来,虽然很多思想家都或多或少地研究过( 分工) 这个主题,但经济学著作从未对此进行过深入和详细的研究。其中的原因,似乎是该问题太复杂了。为了简单化,奈特的如上假设旨在限定每个人在任何时候都只生产一种商品,所以分工的状态在完全竞争的这一假设中,已经是处于最终的完全分工的状态,不可能存在分工的深化过程。这样的假设事实上是回避了对于分工、报酬递增问题的分析。

在奈特之后,阿罗和德布鲁( 1954) 运用现代数学工具,对完全竞争进行了形式化的刻画,并以此为基础证明了均衡的存在性,稳定性和唯一性,从而对竞争性市场机制的合理性提供了一种形式化的理论证明。早在 1941 年,斯蒂格勒就发现,在新古典主义者看来,完全自由竞争既是所有新古典生产理论的前提,又是这些理论所要证明的最终结论,即只有完全自由竞争的经济制度才是最优越的。所以,在新古典主义者看来,完全竞争不仅是一种分析的假设,更似乎是一种信仰。

总之,较之古典经济学的竞争概念,完全竞争概念有着严格的限定,它的定义本身已经将分工、报酬递增问题排除在了研究之外。虽然 20 世纪30 年代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和罗宾逊夫人的不完全竞争理论,对完全竞争理论提出了批评,认为它脱离了现实,但两者只是完全竞争模型的改良版本。正如熊彼特所说,垄断竞争理论假设了一种不变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组织形式,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的努力并未真正突破静态的竞争观。

2. 从报酬递增与完全竞争的关系来看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对于报酬递增问题,一般可以从成本和生产技术两个角度来刻画。从成本角度: 如果企业的平均成本随产出增加而下降,则该企业具有规模经济。从技术角度: 如果企业的生产函数满足规模报酬递增,也就是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生产要素比例的增加,则存在报酬递增。

在完全竞争的假设下,因为价格并非企业的决策变量,所以企业的利润仅为产量的函数。因此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且边际成本处于上升阶段。同时,由于完全竞争使得企业无超额利润,所以平均成本必须等于价格,即需求曲线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相切。而如果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倾斜,必然会导致垄断,从而不能达到均衡。同样,在存在企业规模报酬递增的条件下,如果没有来自交易成本、运输成本、协调成本等的约束,垄断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规模报酬递增与完全竞争也是冲突的。因此在今天的新古典经济学语境下,报酬递增和完全竞争是冲突的。正如维克塞尔所言,规模经济,规模报酬递增与完全竞争是不能共存的。价格制定者的存在,使得边际效用不怎么可能与价格保持一致,唯有规模经济不重要,而且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完全竞争市场才是有意义的。

三、规模报酬不变与完全竞争、边际分配理论

这样看来,完全竞争与报酬递增就成为了水火不容的关系。经济学在二十世纪初的几个年代中,正在经历着重大的变革,在完全竞争与报酬递增两者之间的抉择中,大多学者选择了前者,而放弃或者说是回避了后者。与规模报酬递增相对应的另一个概念规模报酬不变,则与完全竞争的关系非常融洽。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转折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学的科学化所必需。因为科学化要求精确化,精确化一般要求形式化,而在有限的数学工具的约束下,形式化又必须对现实作出简化。完全竞争理论的形成,正好是适应了经济学科学化的这一特殊需要,并在经济学中确立起其根基性的地位。具体而言,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完全竞争与规模报酬不变等一系列假设的完美结合,对于吸收边际革命的成果,证明边际分配理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而是市场经济的合理性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规模报酬递增的假设则对完全竞争均衡、边际分配理论构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很多学者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威克斯蒂德的分配学说。

边际革命之前的分配理论是剩余理论。因为古典经济学派的分配原则是: 工资由维生工资、工资基金决定,地租由边际收益递减法则决定,除去这两者,剩下的就是利润、利息。张旭昆( 2009)指出,按照这种利润利息的剩余说,各种要素的分配份额总和必定等于总产出,不存在加总问题。边际主义三大领军人物的贡献在于其价值理论,他们都说明了要素的价值是基于各要素的最后一单位对产品价值的贡献。不过,尽管边际主义经济学家关注的是价值的决定问题,但对于分配问题没有给予直接的关注。边际主义的兴起只是使得为各个要素建立一种统一的分配法则成为可能,但他们没有解答如下问题: 即如果各要素都是按边际产出来得到报酬,那么这种原则是否能够保证最终产品正好不多不少地被分配完毕?如果最终产品不足以在各个要素间进行分配,或者在按照这一法则分配之后还存在剩余,这将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它必然会引起人们对边际主义理论的质疑。所以,证明耗尽定理的成立性就成为证明边际理论合法性的关键,这就是威克斯蒂德 1894 年在《分配法则的协调》一文中的贡献。本文接下来的分析以介绍威克斯蒂德的贡献为中心,以此来说明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的假定对于边际分配理论的重要性,这样就凸显了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假定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的必要性,而规模报酬递增则因与完全竞争、竞争性均衡,边际分配理论的致命性的冲突,理所当然地被排除在了主流经济学的视野之外。

威克斯蒂德 1894 年的文章大意是: 他认为以往的分配理论对各种要素没有统一的分配法则,没有考虑要素按不同的法则进行分配是否正好将产品分完的问题。在该文中,威克斯蒂德解决了多种要素之间的产品分配问题。在此之前,李嘉图、杜能、奥地利学派的很多学者都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不过只取得了部分的成功。威克斯蒂德将古典的租金学说解释为边际生产力理论的一个特例。他旨在为各种要素确立一种统一的分配法则,且证明按这种法则进行分配正好将最终产品分配完毕。他所说的统一的分配法则就是边际生产力法则: 生产要素的价值由该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决定,由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要素的报酬等于边际产品价值。每一个要素如果都按照其边际产品值进行分配,则总产品正好分配完毕。

总之,在威克斯蒂德看来,为建立统一的分配法则边际生产力分配法则,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自由竞争的假设是缺一不可的。这一观点得到了维克塞尔、维塞尔、奈特、张伯伦、卡尔多、施蒂格勒等人的认可,并体现在后来的主流经济学教科书中。可以说,威克斯蒂德这篇文章,对于收入分配理论从古典经济学的剩余论转变到新古典经济学的边际分配理论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过,威克斯蒂德的文章发表后,遭到了埃奇沃思、帕累托、陶西格等人的强烈批评。这些批评所针对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 该理论不能解释在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不成立时,产品如何进行分配的问题。遗憾的是,威克斯蒂德在 1906 和1910 年只是口是心非地面对了这一批评,这一问题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后来的学者,如熊彼特、萨缪尔森等人都强调,规模报酬不变对于证明边际分配法则的有效性,既非充分亦非必要条件。熊彼特指出威克斯蒂德的证明,是建立在生产函数的一次齐次性这样一个充分但不必要的假设之上的,在这种情况下,耗尽定理是绝对有效的,也就是在每一点都有效,而不仅仅是在均衡状态之下有效。萨缪尔森指出,均衡的条件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价格) ,一旦问题涉及收益和支出,则均衡的决定就不仅仅是生产函数所描述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另外,不管单个厂商的生产函数满足一次齐次性与否,它都可能获得超额利润。因此他认为生产函数的齐次性既非产品全部用尽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

不过,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虽然面临着这么多的批评,但因为其简明性以及它与边际生产力理论、完全竞争理论的相容性而渐渐在经济学中确立起了其关键地位。正如熊彼特所说如果我们追随威克斯蒂德,进一步假定生产函数的一次齐次性,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假设没有规模经济或规模不经济,我们便可以得到进一步的简化,正是因为能够得到进一步的简化,许多作家才紧紧抓住一次齐次性不放。萨缪尔森也提到,经济学家希望假定齐次性是因为他们担心如果不这么做,就会出现矛盾,从而损害边际生产力理论。

四、结论

从马歇尔之后的新古典经济学到 20 世纪 80年代报酬递增思想的复兴这段时期,可以视为报酬递增思想在主流经济学中的中断时期。报酬递增思想何以中断? 学界存在工具不足论和脱离现实论两种解释。这些解释具有其合理性,本文提供了另一种更为深入的分析: 即以报酬递增与竞争的关系为切入点,通过动态性的考察,发现在从古典经济学到马歇尔经济学这段时期,报酬递增与竞争是相容的。马歇尔之后,竞争理论演变为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完全竞争理论。完全竞争的内涵,以及以完全竞争为基本假设所推导的极值条件,都将报酬递增问题剔除了出去。也即报酬递增与完全竞争是冲突、不相容的关系。竞争理论之所以演变为完全竞争理论,是经济学科学化的要求,也是边际革命影响的结果。完全竞争、规模报酬不变这些假设对于证明边际分配理论的合法性,进而是市场经济的合理性似乎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假设。正因为完全竞争这种重要的理论地位,使得经济学的发展在面对报酬递增与完全竞争的冲突时,回避了报酬递增问题,这就是其被一度边缘化的重要原因。

自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在新增长理论、新贸易理论中兴起的报酬递增思想,几乎都可以视为在主流经济学的框架内,对从斯密到马歇尔时期的报酬递增思想的复兴。新时代的经济学家以新的数学工具,形式化了报酬递增思想中的某些部分,如分工、专业化、外部经济等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试图对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索洛余值,进而是现实的增长问题提供一种合理化的解释。这或许是对工具不足论和脱离现实论的一种当代回应。也是对本文解释的一种佐证。因为从报酬递增假设和市场结构假设的结合情况来看,罗默( 1986) 等早期的新增长理论、新贸易理论对报酬递增的复兴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的,这或多或少地会面临报酬递增与完全竞争的冲突问题,以及耗尽性问题。后来当新增长理论、新贸易理论将报酬递增与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统一于一个框架下时( 如罗默1987,1990) ,模型与现实大为接近,因而具有更好的解释力。不过,关于报酬递增问题似乎刚刚破题,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值得关注,例如与分配问题相关的耗尽性问题,关于马歇尔体系中的调和问题等,本文对报酬递增思想演进机理的探讨,或许会对报酬递增思想复兴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提供一些启发

推荐阅读:

  浅谈城市工业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与提升

  浅谈当今宏观经济条件下的效率与公平问题

  对高等数学在经管类课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中部地区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及策略

  近代江南典当业的社会转型

  浅谈“80后”员工个性的测量及其与创新行为的关系

报酬递增思想的演进机理研究.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浅谈宏观经济学管理论文

浅谈宏观经济学管理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与经济信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如果没有准确的经济信息作为有效依据,那么宏观经济管理工作必然会受到影响。下面是i乐德范文网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宏观经济学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宏观经济学管理论文范文一:税收优惠政策宏观经济管理论文 摘要:回顾过去,

经济论文2023-02-01

基于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营销战略研究

基于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营销战略研究,基于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营销战略研究新经济环境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如想生存发展,获取市场份额,必须转变营销观念,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构建现代营销体www.L系,推动企业发展,为此本文通过提升品牌认同感,对企业的营销战略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望对企业的发展有所借鉴。随着市场的发展,消费者观

经济论文2023-02-01

国际经济与贸易特色专业的建设浅谈

国际经济与贸易特色专业的建设浅谈,随着国际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国际经济和贸易专业的学生培养必须能够适合新形势的需要。i乐德范文网论文网为您编辑了“国际经济与贸易特色专业的建设浅谈”国际经济与贸易特色专业的建设浅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培养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近

经济论文2023-02-01

新经济背景下外贸企业战略转型研究

新经济背景下外贸企业战略转型研究,新经济背景下外贸企业战略转型研究一、新经济背景下外贸环境的变化新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新经济的基本内涵是指用创新来引领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经济发展的基础在于信息技术的成熟以及经济全球化。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立足于国内以及国际传统经济的基础之上,伴随着新经济模式的不断扩展,

经济论文2023-02-01

欧盟经济面临低速增长考验

欧盟经济面临低速增长考验,近期,在次贷危机、全球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以及欧元汇率上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欧盟经济减速的压力明显增加。i乐德范文网论文网为您编辑了“欧盟经济面临低速增长考验”。欧盟经济面临低速增长考验在商品价格高企、全球需求疲软和欧元走强的影响下,欧元区15国的经济增长正在快速失去动力,该区域及其辐射地带

经济论文2023-02-0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分析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分析,以下为i乐德范文网论文网为您编辑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分析”,敬请关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分析 近年来,随着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我国对外经贸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从企业反馈来的信息来看,每年大量经贸类毕业生难以胜任企业的外经贸工作

经济论文202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