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9
2023-01-22
2023-01-19
2023-01-21
2023-01-28
更新时间:2023-01-25 17:28:27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xc
2023-01-19
2023-01-22
2023-01-19
2023-01-21
2023-01-28
一、对价值创造理论问题的不同表述和实质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实现了价值史上的伟大变革。从经济学说史上看,重商主义被认为是经济学的前史,他们把财富的增加归结为流通领域贱买贵卖的结果: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第一次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他们第一次把价值的源泉归结为劳动,如威廉配第讲如果一个人在能够生产一蒲式耳谷物的时间里,将一盎司从秘鲁银矿采出来的自银运到伦敦来,那么后者便是前者的自然价格。但他们由于没有劳动二重性学说,不懂得生产资料旧价值的转移和新价值的创造是同时进行的,不懂得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转化为生产价格规律,所以,在他们那里很多范畴是混淆的,如上而的配第就将价值等同于交换价值或价格;斯密在价值上有三种规定:劳动时间决定、购买劳动决定、三种收入决定:李嘉图无法解决两人矛盾直接导致其体系的解体。在古典经济学之后,政治经济学发生分支:庸俗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家提出供求论、生产费用论、效用价值论,到后来的经济学流派的边际分析、心理因素分析等都试图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一些新问题,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目的就是为资本家辩护。另外,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成为指导当时工人运动的圣经。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从创立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新的形势下,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一些国家经济体制的转轨,劳动的内容、结构、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再加上改革开放以来,学术和理论研究的政治环境宽松了,在价值理论问题上出现不同的意见和分歧。在活劳动是否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上,争论较大的是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是否能创造价值的问题,周天勇教授认为,一些智能化的高科技生产手段也创造和形成价值,主要是人工智能的一些自动控制系统在生产服务经营管理中参与价值的创造和形成。在物化劳动是否创造价值上,谷书堂教授认为,凭含有物化劳动的资本、土地获得利润和地租也是合情合理的。对于各种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上的作用,有学者认为劳动、资本、土地、管理、科技、信息等要素共同创造价值,尤以三元价值论为代表,认为商品价值是土地、资本、劳动的三元函数:也有学者认为信息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还有学者认为机器、设备也创造价值。这些不同观点的实质是对劳动价值论中劳动范围的界定存在差别。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前人劳动价值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其劳动价值论博大而精深。
1.价值的质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价值的质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对此马克思是通过分析商品开始的,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两种商品在交换中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即交换价值,它的确定不是由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从使用价值来看两种商品存在质的不同,能够交换成功是由于两者都是劳动产品,都凝结着相同的人类劳动量。例如,一袋米=3把斧头,从使用价值上看二者存在着质的不同,一种是食物,一种是工具,无法进行衡量和比较,之所以存在这样的比例关系依据就是因为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量,这种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二因素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任何劳动从形式上有所不同,包括劳动的工具、手段、对象、结果等都不同,形成一个社会不同种的劳动分工,正是由于不同种的具体劳动生产出千差万别的商品体来。撇开形式上的差别剩下的就是劳动在内容上是相同的,都是人类体力和脑力的耗费。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的耗费就是商品的价值。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的首创,从而克服了以往经济学家在价值上的缺陷。
2.价值的量
价值的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里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主要是指生产工具,如现在制鞋都是人机器生产了,你再手工缝做,虽然你用的时间长,只代表你的个别劳动时间长,而不代表你的价值量大。这里的劳动强度主要指劳动的内含量,劳动强度大,单位时间内体力和脑力耗费就多,其价值量就应该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会受到劳动生产率的影响,部门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呈反方向的变动关系,与使用价值量呈正方向的变动关系。个别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使得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还有一个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分。简单劳动是不需经过特殊训练的劳动:复杂劳动是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劳动。复杂劳动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到底等于多少倍这是在市场背后由商品生产者自发形成的。例如,一位软件开发商通过一年劳动能够创造并获得的价值量几万、几十万甚至更多,一位农民一年的收成只有几千元钱,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就目前来讲,农民的劳动还属于简单劳动,软件开发商的劳动属于复杂劳动,其中凝结着软件开发商的智力和创新意识,我们就不能单纯用一年的时间来衡量。
3.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必须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我们在市场上会看到价格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一台电脑的价格再降低也不会低于一支铅笔的价格,为什么?因为价格的变动以价值为基础。价格以价值为轴心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决定因素只有一个就是价值,但价格的影响因素很多,例如供求、竞争、地域、季节、国家政策,等等,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价格总是处在变动之中。随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价值规律转化为生产价格规律。商品的市场价格会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生产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变化从理论上解决了李嘉图的两人矛盾之一,即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与价值规律的矛盾。
4.价值的表现形式及货币的产生
商品的价值自身无法体现出来,它要通过交换,其价值体现在其他商品体上。随着交换的发展,价值的表现形式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当由金或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产生了。所以,马克思指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的职能逐渐完备起来。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货币的出现使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转化为商品和货币的外部对立,马克思把商品转化为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跳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
三、劳动价值论的发展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它的产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它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进步。
1.对生产性劳动创造价值的发展
劳动价值论创立于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时代,当时的经济生活主要发生在生产领域。马克思继承了当时斯密在生产性劳动的观点,认为只有生产性劳动创造价值,服务型劳动是不创造价值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原来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减少。今天产业结构调整新就表现在第一、第二产业劳动力所占比例下降,第三产业人数所占比例不断提高。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价值的本质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第三产业中服务业也凝结着服务人员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耗费,其创造的价值应给予肯定。第三产业中的保管、运输、包装等劳动是在直接生产过程的继续,增加商品的附加值也应属于创造价值的劳动。发生在流通领域的纯商业活动,在马克思那里被认为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产业利润,原来是处于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售卖阶段的商品资本逐渐独立化出来就发展成商业资本,虽然对商人个人来讲会增加其价值量,但对整个社会来讲不增加社会价值总量。
2.关于科技、管理等劳动创造价值的新发展
传统上来讲,生产力有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又提出生产的五要素说,在传统三要素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个科技和一个管理。科学技术和管理劳动不直接创造价值,它们作为一种渗透性要素会作用于劳动者,通过劳动者作用于劳动对象、劳动资料进入直接生产过程中,从而人人提高他们的劳动生产率。科技劳动和管理劳动创造价值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也能找到它的理论根据,即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区别。今天劳动的内容也在发生变化,体力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往往低于脑力劳动者创造的价值,特别是一些创新性劳动创造的价值更大,因为他们的劳动从性质上说属于复杂劳动,我们就不能用单纯的一个月、一年的时间来衡量。复杂劳动等于自乘的简单劳动,但到底等于多少倍是自发形成的各种劳动化为当作他们的计量单位的简单劳动的不同比例,是在生产者背后由社会过程决定的,因而在他们看来,似乎是由习惯确定的。
3.关于信息、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是否创造价值的理解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的一句名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从使用价值或财富的生产来看是合理的,劳动和土地等生产要素共同作用生产出商品体来。但是从价值的源泉看这种观点也有不当之处,根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土地等生产要素只是创造价值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亚当斯密认为价值是由三种收入决定的:工人的工资、资本所有者的利润、土地所有者得地租,后来被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发展成斯密教条,即三位一体公式,用以说明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利益是和谐一致的,不存在剥削。马克思通过他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批判了这种斯密教条,指出价值的实体只能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今天我国从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按要素分配并不是肯定资本、信息、土地等生产要素也创造价值,价值创造发生在生产领域而价值分配发生在分配领域不能混同,价值分配涉及的是价值应经创造完之后,这个人蛋糕已经做好了怎么分割的问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