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4
2022-07-14
2022-07-14
2022-07-13
2022-07-14
更新时间:2023-10-07 10:40:16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2-07-14
2022-07-14
2022-07-14
2022-07-13
2022-07-14
这是我们第一次应邀走进龙华医院的中医大楼,来探索和实践中医药的秘密。
走进大厅,这里所陈列的一切都让我大开眼界。这一边,形形色色的植物药、动物药以及矿物药琳琅满目:像刺猬皮、蚕茧等药材,前所未闻,令人称奇;有的药物清凉解毒,有的则活血通经;另有一些中药的名字和来历,竟拥有一个个传奇的故事,真是无奇不有。而那一面,为我们展示着从古至今,中医特有的针灸、拔火罐等器材,让我感受到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来到设备齐全的实验室,我们在老师的指点下,亲自动手制作护手霜。老师告诉我们,护手霜的制作分为“油项”和“水项”两部分,把它们两项融合在一起便是护手霜了。“水和油又怎么可能混为一体呢?”我疑惑不解。
小伙伴们齐心协力,学着使用电子称,按照说明书上的步骤与克数,轮流把又大又硬的单硬脂酸甘脂油、结晶状的尿素等基础材料分门别类地倒进油项和水项的大杯子里。你瞧,一个小女生一边用小木棒舀起一团团的白凡士林,小心翼翼地往杯子上刮,一边紧张地瞄着电子称显示的克数,见克数超过了标准,她急忙拿小木棒挑出来一点儿;那边水项小组的大男生,抱着一个灌满纯化水的大瓶子,仔细地查看刻度线,不时倒掉一点儿水,唯恐出错……
终于,油项和水项都调好了,老师又教我们一面用电磁炉加热直至杯中的物体融化,一面进行搅拌,以及用温度计监测温度。
当搅拌器在油与水的混合物里快速旋转时,我们惊喜地注视着它神奇地一点点变为乳白色,兴奋地发出惊呼——成功就在眼前!
啊,它渐渐冷却了,凝固了,变为了那乳白的,黏稠的,水润的护手霜!
每个人手里都宝贝似得捧着一个小罐子,里面盛着的,是共同劳动与化学知识的结晶。
受益匪浅……
一直以为医院就永远冷冷清清,其实到了过年也是会偶尔热闹一番的。
大年三十的早晨,我大清早出去买早餐,等到我悠哉悠哉坐着电梯回来后,鬼使神差的看到护士站前台一改之前的白素,挂起了红红的倒福,摆起了可爱呆萌穿着红衣服的一对小傻狗,它们拱起前爪,两眼弯弯的直向你道着恭喜,空气中肆意的传播着年的气息,那气息仿佛感染着院里的每一个人,使他们都不由自主的挂起了暖暖的微笑。
又到了查房的时间,医生走了进来,接着就像往常一样开始检查起来,稀奇的是在离开的时候,不苟言笑的医生也笑着说:“新年快乐!祝你早日康复啊!”说着,一挥手,走出了病房。
之前因为下雪的原因,摔伤的人特别多,连走道上都睡满了人,这一到了过年,原本高度紧缺的床位,顿时多余起来,这硕大的病房只剩下了躺在病床上的妈妈和负责照顾她的我。
上、下午如期进行中,到了晚上,就开始热闹起来了。每个病房都打开电视放春晚,外面可以听到少许的鞭炮声,而病房里,在和亲人朋友视频聊天,当看到亲人们那一双双关切的眼睛,听到亲人们熟悉的声音,仿佛又回到了家中,成为了家中的一员,和大家伙一块过起了年。
接着就收到了护士姐姐送来的新年祝福:亲切的问候,精致的贺卡,美味的饺子以及水果。不得不说,虽然没有回家过年,却如同在家里一般温暖。
我在此感谢那些勤勤恳恳,无私奉献的医生和护士,希望各位躺在病床上的伤员早日康复。祝大家:20xx-新年快乐!
同样是过年,我却过出了不一样的味。
今年的国庆节我是在儿童医院度过的`,因为我做了扁桃体切除手术。
星期六上完英语课我就去了儿童医院的住院部,和我住同一个病房的有个小朋友叫陈思茹,她只有两岁,但是胃口比我都大,一个人就能吃一块比脸还大的鸡排,她的小名叫西西,西西做的是耳前蒌管的手术。还有一个从常州来的小男生叫夏静涵,他是耳朵里掉进去一个塑料小笔套,来儿童医院准备手术取出来的,听他家人说是上课的时候他自己把笔套塞进耳朵里的。
第二天就进行术前准备了,上午要抽血,我比其他小朋友都大,所以要抽一大管血,然后要吊一大袋葡萄糖,还要做皮试。那天晚上十点钟后我就不能吃东西了,第二天早上也不可以吃饭,一直等到下午五点多我才进去手术室,,最痛的是手术前打针,不管你怎么放松都很痛,痛的都想流泪了。很快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等我醒来的时候我已经在病床上了,只觉得嗓子很痛。接下来的几天,我只能吃流质的食物,比如牛奶,稀饭……在病房里不能随便跑到外面去,还好病房里有电视机,我一般都躺在床上看电视,有时候和西西、夏雨涵一起做游戏玩。
虽然国庆节是在医院度过的,不过我觉得还是挺有意思,挺开心的!
他回到了房间,大家都投来了赞许的目光。晚上,手术后十二小时滴水不能尽。冰冷的点滴流进了血管,仿佛能闻到那罐点滴里令人恶心的味道。这只有那个男孩可以体会得到。他看着守着他的母亲,带着旋在胸口的心,闭上眼睛。虽然无法入睡,但是他双拳紧握着,试图强逼自己镇定。这不是男子汉的斗争吗?对象是痛苦的自己、是懦弱的自己、是让母亲担心的自己。时间的指针大步大步的向前走着,他的母亲忍耐不住睡眠的诱惑,终于睡着了。男孩睁开已经布满血丝红肿的眼睛,他看了看已经麻木了的手,五个深深的指甲印还在上面。
一个月后,他终于可以离开了,回到那个属于他的村庄。或许某年某月的田野边,可以看到他用拐杖支撑着辛勤劳动的身影。在医院里,不少农村来的孩子,都因为没钱而无法治病离开。在病房里坚强是一定要的,不是炫耀什么,从得知生病那次以外我一次也没有因此而哭。可是谁不会因为痛苦而呻吟呢?谁不会因为不幸而纠结呢?如果不是因为那么多感人的地方,我不可能学会默默忍受着一切冷嘲热讽还有生病的痛苦。那个男孩和他的母亲也同样忍受着。我做完手术时显然比他懦弱,麻药还没过,双脚一点知觉也没有。我用力的捶着,显得自己并不那么像个废人,因为没有水分,我大声地吼了几嗓子。麻药过后的疼痛,我靠服用止疼药来减轻。真的,学会坚强很难,但我们必须学会去面对......
在美梦中的我,听到咚咚的敲门声,不耐烦的起来开门,发现站在我眼前的正是我刚刚读完的一本书里的主人公——汤姆。他跟我说:“我已经制定好计划了,咱们这次直奔医院的手术室。”
我一听,一点睡觉的念头也没有了,到了医院,从人山人海中穿过,汤姆没有浪费半点时间,能看出来,他在指定计划后已经来过好几回了,汤姆来到手术室门口,他给我穿上了一个透明的衣服,我们两个成了透明人了,就在病人被推进手术室的那一刻,我和汤姆已经穿进去了。
医生开始动手术,手术刀等一切工具备好,这个病人做的是肝移植手术,他们先准备好一个肝,然后他们切开肝上面皮肤,然后把他的坏肝拿出来,这个地方,主刀医生一直在说:“擦汗擦汗。”汤姆也情不自禁的捂住了眼睛,这个地方实在是令人紧张并且吓人的地方,把肝拿出来的时候,里面的东西都能看见,一根根血管,一个个红细胞、白细胞都出现在我们眼前,眼花缭乱,我也捂住眼睛,只漏出一点点缝隙,换完肝后,我拍拍汤姆的肩膀,汤姆吓了一大跳,大声说:“干嘛呀?”我说:“肝换完了,手术快结束了。”医生把肝换完,给病人缝上针,一切都完事了,病人手术成功,家属非常感谢医生。
看完这个手术,汤姆要跟我告别了,他说:“有空的时候,我会常来看你,到时候叫上贝琪、哈克和乔,我们一块在冒险。”
市第一医院是一家地市级三甲医院,住院部大楼就有十五层楼,从外观上看规模宏大,大楼采用内走廊苏式建筑模式,走廊南边为大病房,走廊北边是抢救室、微型病房、护士值班室、医生值班室。从一楼往上依次是儿科住院部、妇科住院部、三楼至六楼是外科住院部、七楼至十楼是内科住院部、十一楼是中医住院部、十二楼是五官科住院部、十三楼至十五楼是疑难杂症住院部。
由于医院规模宏大,硬件设施齐全,医护人员众多,不仅本市颇有名气,就连附近县市也不断有病人涌入,可以说是窗户上装喇叭——名声在外。因此病房时常爆满,七楼是内一科,主治心血管病、呼吸道疾病、高血压患者。702病房有六张病床,每张病床上都有一个病人。号病床上是一个农村来的姓胡的老人家,七十多岁,医生护士几乎统一地尊称他为:“胡大爷”,胡大爷能吃能喝能劳动。身材矮且敦实,满面红光。他是因为“高血压”病住进来的,那天,他照例起了一个大早把前一天从地里拔的萝卜就着河沟里的水洗洗干净,用一辆手推车推着去赶早市,因为起得太早,路过市第一人民医院时天还没大亮,医院门口早点摊刚开张,胡大爷一时兴起,停下手推车,要了一碗牛肉面、两个肉饼、三两白酒,不到一袋烟的功夫就全都倒到肚子里去了,站起身不想起得猛了,摔了一跤。卖早点的与胡大爷原本是一个村里的,就做好事把胡大爷送进了医院急诊室,值班大夫一问情况照例要量血压,一量发现低压110毫米汞柱,高压150毫米汞柱,认定是高血压就收治住院了。医院对胡大爷做了全面检查发现老人家心、肝、肺、脾、肾五脏以及六腑都没大毛病,而且胡大爷的儿子每天用摩托车送饭来,有酒有肉,每餐也喝他三四两酒,一顿吃下去五六两的米饭,虽然低压和高压都略偏高,但对于七十多岁的老年人来说却属于正常值,尤其是那天还喝了早酒,眼见得是胡大爷没什么毛病就得出院。
胡大爷的主治医生也姓胡,就过来与胡大爷套近乎:“大爷,您孙子来给您量血压,以后只要我有时间我一定亲自来跟您量血压,这够意思吧?”胡大爷乡下人不太会说套话,嘴里“哼哼嚯嚯”的直点头,胡医生说:“那您就要听孙子的,我们商量一下再打三天针?”胡大爷又再一次点头,胡大爷早被胡医生胡侃给侃晕了,于是胡大爷住了一天又一天...2号病床的病人是一个老太太,姓单,她自己说是心脏不好进来的,也有七十挂零,老太太更能吃,每天从早到晚几乎没见她停过嘴,病房从走廊开一扇大门,对着大门通往阳台有一扇小门,出了小门往左一拐就是卫生间,可是老太太不上卫生间去出恭,大小便直接就在床边的一只塑料桶里解决,她甚至可以一边吃着香蕉一边撒尿,一边吃着酥饼一边拉屎。当然这得有说辞:“住医院讲究不了这么多,大家就委屈一下!”满屋子的骚臭味,除了胡大爷外没几个人能够忍受的。
1。同岳月小朋友的友谊。
同病相连,和我一同住院检查时认识的病友、新乡公安消防部队的岳月姑娘,她因畸形瘤(是指在母体时,未发育的畸形胎依附于另一胎儿身上)需手术排上了7-3床。检查期间,她一直跟着我说“咱做个伴。”
那知等待手术的队伍(病号)还挺漫长,光等上1个6-1床出院就是三天,23日上1个6-1床正式出院,我正高兴之时,听到岳月姑娘的叹息声:“我3月9日就请假说住院了,明天战友要从新乡赶来看我,我还没住上院怎办啊!”我说:“我的父、母亲都曾是军人,咱军人天下一家亲,你就先在我的病床上住着,再说我今晚要去给学生义务讲课,下课医院住院部就锁门了”她听后惊讶的说道:“真的是太好了!这样战友来我就放心哩!讲什么课我想去听……”第二天,她见到了多日不见的战友,哪高兴得劲头,让我仿佛看到年轻时的自己。
下课后,我想起了住在我病床的病友,向她发出短信“小岳月:王阿姨课很成功;今天有两个专业老师到场听课,他们不住地点头,效果棒极啦!我将这《礼物》转送你,和我分享快乐吧!”;她回信说“很高兴礼物收到了!接着又跟我说‘病房内上1个6-2床男陪护鼾声吵得她睡不着’”。我接着又发给她“带着《礼物》的快乐做好梦吧!我在火车站接“当家的”(家人回来陪护我);T167次你妈咪(注:在北京做生意)在这车上吗?我可以顺路接并义务送啊!”住院几天,我们竟成了患难的好病友;第六天我再去看她,同屋的病友说她刚出院,临走看到您睡着了没叫醒您;我很惋惜没有跟她说声“再见”,就给她短信“小岳月:走也不报一声,我去看你,你在给一个小朋友拍照呢;我今天被扎了五针,11点才输上液体呀,哎呀呀……!”
我只比岳月的妈咪小几岁(49岁与52岁),她老是叫我姐,我说“叫阿姨!”她说“不,叫姐亲;我就叫姐!”我就当了一回大姐姐。
岳月我俩的姐妹情及我对岳月的关心关怀,让岳月的妈咪很感动,岳月还跟我说她妈咪包的包子很好吃,在北京卖的很好,还主动让妈咪到我的病房教我,我就找来笔和纸,认真地记录下了包子的制作方法,让我记住了咱河南人在北京卖的特色——太极包子。
1个月后,我给岳月短信:“岳月复查的结果如何?我已复查挺好的。什么时候去北京品尝你妈咪经营的‘太极包子’好吗?”她愉快地答应;现在她已回到了工作的部队。
2。同小燕子的友谊
岳月的7-3床空出后,岳月回到了她的病房;按理说我应该住在病床上了吧!当我迈进病房时,上个6-2床的男陪护(许昌电业局工作)说:“我们检查期间就回家住,家里条件比这好!手术后才住这里;”听话听音,我想到是否是我家在郑州啊!不用多想,我就给家在外地的他们让出地方吧!天天早上7点赶到医院检查完就回单位上班,直到我被护士吵了一顿“病号不住这你来干什么?!”被训斥后的我,就老老实实的呆在病房、不再敢去上班了。
新6-2床来到病房,一见面,我俩没有一点的陌生感,好像上个世纪就是熟人似的,她自我介绍说是唱“黄土高坡”的!我天生嗓音沙哑特别羡慕女高音,马上说道“那可是女高音啊!”她说“是”。在接下来的住院期间,我俩不仅是病友并且成了无话不谈的亲密朋友。
3月27日我第一天手术,接着6-2床第二天手术,我俩家属成了我们的专职陪护,她的手术比我轻、术后情况比我好,恢复的比我快,很快身轻如燕的6-2床行动灵巧起来,我看着有感而发地说道“真像只小燕子!”6-2床的陪护老弟听后也很有感触并认同,这样我们病号6-2床就有了个雅号——小燕子;
6病室住着6-1床和6-2床我们两个病号,两家4人非常友善友好,吃饭时总是想着对方、不分你我,有好吃的、好喝的总是相互平分、互相推让,共同分享美味和美食。6-2床的陪护老弟是位刚40岁的.正处级领导,无微不至护理着6-2床小燕子;家属有病他对单位的同事保密,说不愿给别人添麻烦;他不摆一点领导的架子,亲近和蔼,常常讲一些笑话和高兴的故事,让病房内时刻都回响着快乐与和谐之声。让我们忘记是住院养伤的病人,常常使我笑的捂着手术后的肚子说“不行了!不行了!肚子受不了!”
反过来,6-2床小燕子很喜欢听6-1床的我讲故事,我讲的许多人和事(稿件),她非常理会并赞同,她还认了我这个老大姐,出院时我们6-1床和6-2床两家,相互推让着互送了物品。6-2床的陪护老弟往返几次帮我们搬运出院物品,两家话别时依依不舍。
出院后,6-2床的陪护老弟还发来短信,报告“小燕子去练飞翔了”,我得到消息力劝他“转告小燕子身体重要,注意身体……”;现在遇上节假日,我们两家都以短信“互祝两地的我们两家平安、快乐!”
今天,我来到了开化眼科医院。刚开始,我们穿上了医生的白大褂,然后就到了会议室,开始眼科学习的第一环节。
到了会议室,医生说:“近视眼主要由一些基因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造成的,还有视觉剥夺空间限制、写字姿势不正确也是近视眼的主要因素。我们不能在强光下看书,不能躺着看书,不能走路时看书,不能近距离看书,不能长时间玩电脑、看电视、玩手机。我们近视眼的早期表现有:看东西眯着眼、看电视或黑板往前凑。近视眼的害处有:看不清黑板与投影仪、影响学习、不好看、不利于运动等。大家所说的验光,也就是查视力。保护视力要多运动、睡眠充足、不挑食、不偏食、多吃粗粮,每天阅读30分钟时休息5-10分钟;做作业时,灯光宜60w左右,灯光打开,易减轻疲劳;注意用眼卫生,定期检查;爱护眼睛要从小做起,小朋友们要非常爱护眼睛才行!”
接下来,我们分为3组,分别去了手术室、验光室、配眼镜的地方……我们首先去了验光的地方。我们要先用眼睛盯着验光器,然后等医生把“片子”拍好就好了。“片子”打印下来了,这个小记者有点近视,所以眼珠中间有些红,旁边的颜色淡。然后,我们又去了手术室,周武英医生正在准备“白内障手术”,旁边的阿姨说:“‘白内障手术’一般需要15-30分钟才能完成。”“白内障”也就是眼睛看不见、模模糊糊。
最后我们又回到了集合点——大门口,与其他小记者们一起拍照留念,老师们又给我们发了1支水笔和一个水杯纪念,以后,我要多看书,少玩手机,保护视力!保护视力从我做起!
这个暑假,我因为玩滑板时的疏忽,摔坏了腰椎,在医院住了一段日子。这段日子,最辛苦的就是妈妈。
那是一个燥热的下午,我在广场玩滑板。我因为一个不注意,忽然滑倒了,顿时我的后背非常痛,我当时感觉站不起来了。于是就急忙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妈妈非常着急,她小心的把我扶到车上,把我送到医院,拍片、化验、办住院,这些都是妈妈推着我独自办的,我坐在轮椅上看着满脸淌汗的妈妈,心里很难过,真怪自己太大意,给妈妈带来了麻烦。
在医院里,妈妈很少休息。她寸步不离地日夜守护着我,还经常摸摸我的脑袋安慰我:“儿子不怕,等些天戴上支具就好了,有妈妈呢。”“儿子还疼不疼。”妈妈一会儿给我削苹果,一会儿给我拿袋奶,一会儿找护士,一会儿问大夫,每天晚上妈妈都不怎么睡觉,忙得不站脚。由于是三伏天气,病房里热的像蒸笼一样,妈妈的汗水也浸透了她的后背,可妈妈还在拿着把扇子不停地给我扇凉风,扇呀扇,似乎妈妈就没停下来,直到我舒服为止。我看着妈妈,心想她一定是在担心我的病什么时候能好,此时此刻,妈妈的内心一定比躺在病床上的我还难受。静静的夜里,我吮着母爱,睡得好香甜。
妈妈每天都很累,因为还要照顾姥姥,每天医院和家里两头跑来跑去,妈妈要在家里给姥姥做好饭,把姥姥的事情都安排好,然后再装好饭给我送到医院。有时单位里还有事缠着妈妈,妈妈虽然忙得不可开交,但对我却百般照顾,悉心呵护,因此我的伤也很快好了起来。当医生给我放上支具,我能够站起来的时候,妈妈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在住院的那些天,我真正体会到了妈妈的不容易。妈妈对我的照顾,如一缕清风吹拂在心间,给我生活无穷的动力!
妈妈我爱你!有您陪伴的日子真好。
姥姥生病住院了,休息的时候,我在医院陪伴姥姥一天,这一天的感受真是颇多。
早上,太阳公公还没有伸完懒腰,就听见楼下救护车急促的叫声贯穿耳膜。往楼下一望:一个病人从救护车里抬下来。周围应该是患者的家属。脚步匆匆,病人的生命就在垂危之间。
一会的工夫,到了医生查房的时候了,只见管床的医生,身穿白大褂的帅哥来到了姥姥的病床前。先看看姥姥的脸色,又用听诊器听听姥姥心肺功能。放下听诊器,对姥姥笑呵呵地说:“大姨,看来,昨天的药对症了,今天气色好多了”。姥姥也是这样说:“今天感觉气喘得舒服多了,昨天好像谁在掐着我的脖子不让出气一样。”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临了,医生叮嘱姥姥不要再抽烟了。
忽然听到走廊里一阵大乱,哭声一片,顺着人流,我来到了走廊,原来是一位病人,因为病情过重,医生已无回天之力。家属伤心欲绝。我也流泪了,愿逝者安息,亲人节哀。
到了姥姥打点滴的时间了,我看见护士姐姐推着满满一小车的药水,来到了病房,姐姐长得很漂亮,但是,我还是不喜欢,可能是因为恐惧扎针吧。
我讨厌看扎针,就溜出了病房,来到了医院外面。仔细观察起医院的大楼,中间是急救中心18层高楼,其他三面是各个不同的科室和病房,尽管这样高大的楼房,和患者相比还是显得人满为患。
救死扶伤的医生们,有的时候还是回天无术。让我们与亲人瞬间诀别。
只有到了医院,才知道健康是福,愿活着的人们能健康平安每一天。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30年过去了,我已经成了一名大名鼎鼎的发明家,在我的许多发明中,让我最自豪的就是我创建的电脑医院,它什么都是由电脑控制非常神奇。
一走进医院,迎面而来的是一股温暖的风。这股风可以使人忘记一天的疲劳。哈哈……神奇吧,那是因为医院外面有一个能测温度的风向标,风向标会把外面的温度和其他有利人体的信息输入医院控制室,控制室的电脑再把这些信息数据和人的温度相结合精心计算后发送到医院的智能空调里,这样智能空调就会释放出温暖的风来,这些风是有利于身心的,病人把这些风吸进身体里可以减轻病痛,没病的人把风吸进身体里可以令人神清气爽呢!
进入前台,有一台“判诊病器”出现在你面前,只要病人踏上“判诊病器”的踏板上,它就会立刻显示你得了什么病,到几楼看诊,而且自动挂号。不过最让人大吃一惊的还是这里的手术室,手术室里只有一些花花绿绿的椅子,每把椅子上都有一杯相同颜色的水,水杯上写有疾病的名字,机器人会带你对号入座,坐在椅子上把水喝完待上五分钟,机器人就会把你送到指定的病房了。怎么样高科技吧,那是因为椅子就是麻醉剂,坐在上面就没有知觉了,而那杯水就是病的“克星”。那杯水里有无数台微形电脑,人把水喝下去以后,那些微形电脑就会到身体里有病的部位,杀死病菌然后变成大便排出体外。这样病就治好了。
电脑医院几乎不用人来操控,都是由电脑控制,机器人出手,看病的人一般需要半小时左右就能治愈,非常快捷方便,大大减轻了看病难的问题。
我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美好,奇妙的幻想将会变成现实。
在一个冬天的日子里,刺骨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我的脸上,生疼生疼的。我下意识地裹紧自己的大衣,“这鬼天气可真冷啊!”我心想。我发烧了,爸爸正送我去医院。
在医院里,我百无聊赖地打着点滴,眼睛到处看,医院里似乎没有一点儿新鲜可言。“咳咳咳……”一阵苍老的咳嗽声把我的目光吸引过去。一位老大爷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杖,一步一步慢悠悠地向挂号处走去。一个年轻的女孩走了过来,伸出双手扶住了老大爷,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对老大爷轻轻地说:“您身子不好,我扶您到旁边坐着,我来帮您挂号吧!”老大爷一个劲儿地点头,脸上露出了笑容,皱纹舒展开来,像泡开了的干菊花。我心想:“那个年轻的女孩一定是老大爷的孙女!她可真孝顺呀!”我对那女孩充满了好感。
点滴打完了,爸爸带我走出病房的那一瞬间,我又看到了那“爷孙俩”。女孩正陪着老人打点滴,女孩说:“老大爷,我还有事情要办,不能继续陪您打点滴了。您打完点滴就按一下旁边的电铃,会有护士来帮您拆针管的。老大爷,我先走了,再见!”“老大爷?”我疑惑不解,回头一看,女孩正踏着轻盈的脚步走出医院,脸上洋溢着快乐的色彩。“原来他们不是爷孙啊……”我若有所思,“那个女孩一定是天下最美的女孩。”我这样想。“因为她有一颗懂得关爱别人的心。”在这寒冷的冬天,我却感到一股暖意涌上了我的心头。
在医院里,我忽然感觉到有一股春风拂过我的脸庞,拂过我的心田……
虽不情愿到医院,仍勉强配合单位组织的每年一次女工体检。从我44岁起,每年检查的结果都是老一套:脑部血管大面积痉挛,子宫多发肌瘤;大夫总说“按你的年龄不用手术,子宫肌瘤不用理它,随着年龄会慢慢萎缩的”;特提醒“重要的是脑部血管大面积痉挛,给人能造成头痛不适的情况”。我说“没有感觉呀”。大夫开的药让多吃复方丹参胶囊活血,我吃后出现手涨、脚涨等不良反应,就停止了用药。一晃五个年头过去了,原本想大夫说的没错。从07年初开始,每月的一次出现多如泄洪现象,惊吓之余,只祈求没事再撑撑随着时间就好了;可就在今年的2月月初和月末一个月的时间内,分别来了两次泄洪,让我头晕眼花、头重脚轻像没有了脚后跟,站也站不稳。3月7日下午借三八节休假之际,忙不迭往一省级甲等医院挂专家号给开了止血药,我如获至宝、一点不敢含糊、按时按量服用,没几天就止住了血。我万分高兴一不做二不休,再接再厉下决心根治,3月19日当再去检查时,为谨慎行事,我找到在该院工作的高中同学,托她的关系,介绍专治肌瘤的教授,教授带领着研究生助手检查后问完了我的年龄,教授毋庸质疑地跟我说“都快五十岁了,全摘了!不然这多发肌瘤以后再有麻烦还要再次手术”,我当时想再有麻烦?!哎……。就当即回应了大夫“我是来看病的,听你们专家的”,就被排上的手术病号的队伍。护士长很给我的同学面子,马上给我排上了6-1床(医院病号按床位叫,不叫名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