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作文文天祥(汇总10篇)

更新时间:2023-10-10 12:04:41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爱国作文文天祥1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首悲壮的诗,一曲难忘的歌,皆来自文天祥的爱国情怀。

朦胧中,我听到了你的声音,仔细一看,噢是你——文天祥。我紧跟其后,只见你走到悬崖边上,振臂高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时的你整日被幽禁起来,无任何自由而言,身为右丞的你怎奈何得了金人铁骑踏上宋的辽阔土地,将宋子民变为奴隶。

当元世祖忽必烈派元丞去劝诫你时。元丞让你给他下跪时,你竟不碍于时局,告之:“吾为南丞,汝为右丞,南北之丞,何足跪之”气的其仓皇而走,而后,忽必烈多次派使臣去劝解他,但多次未果。

你依旧不为之所动,整日闲所适得,真如岳飞所言:“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般的壮志凌云。

一群孤雁,一段幽笛,难鸣天祥心中之志哉。你难忘亡国之耻,正如陆游所言:“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走着走着,只见你顺崖边向东逝去,一缕白发轻轻的抚着你的面,你心中的怒火无人能知,但你依旧思念故国,正如陆游在临死前所言:“家祭无忘告乃翁。”

真如一只青鸟从崖边掠过,将天籁之音从东方带来,滴滴洒落,颗颗晶莹,噢,那只青鸟便是你精神的化身。就如精卫填海的那份执着,就如愚公的无私,就如晏子的舍身为国护法。一点一滴,难忘已哉。

渐渐地,你离我远逝,虽时局动荡,但你依旧那么灵敏,那么睿智。难忘已,那一阵阵振臂的高歌,描绘了你对亡国亡民的思念之情,真如张养浩所言:“赢,百姓苦;输,百姓苦。”

一阵青烟掠过,你消失在了崖边,“士为知己者死。”恰似卧龙的坚贞,岳飞的精魂。噢,不,你又把它升华了,难忘哉。

是你——文天祥使我懂得了坚贞的含义,是你是我懂得了什么是忠于职守,一字一珠,一点一滴,见证了那一段痛苦不堪的历史。

只把长歌当哭。

爱国作文文天祥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脍、趋、俘、铿、锵、押、刑、囚”8个生字,理解“脍炙人口、铿锵、押送、刑具、囚室、炽热、日趋、效法、骁勇善战、大义凛然、花言巧语”等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与崇高的民族气节。

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时间:第 周

教学方法:讨论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查阅文天祥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从古至今,我们国家出现了不少民族英雄,他们身上表现一种不屈于外来强权的民族精神。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流传千古,你知道他是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课文,进一步了解文天祥。(出示文天祥图)

二、新课:

1.学习生字词:

①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

②出示课后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脍炙人口、日趋腐朽、被俘、铿锵、关押、刑具、囚室

这些词语中,哪个生字的字音容易读错,你快把正确的读音提示给同学们。(重点读:脍)

这些字中,你认为哪个最不好记,你有什么好方法,提示给同学?

2.整体把握课文:

通过读课文,你对文天祥有哪些了解?(分段)

文天祥是一个具有炽热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的人(第1自然 段)

文天祥是在父亲的教育与影响下,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

爱国青年。(第2自然段)

文天祥在国家危难之际,举兵抗元,最终失败。(第3、4自然段)

文天祥拒绝劝降,为国捐躯,视死如归。(5—8自然段)

文天祥的浩然正气千秋长在,鼓舞着无数仁人志士。(第9自然段)

3.抓住重点内容,感受人物品质。

你觉得文天祥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能找出文中对他的评价吗?默读课文,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阐述。

汇报、交流:围绕“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来抓重点语句感受。

(1)第3自然段

抓文天祥的语言:

文天祥郑重地说:“国家有难,却没人来解救,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啊!今天我组织勤王军,就是想为天下人做个抗击元军、不怕牺牲的榜样,希望各地官民效法,共同保卫国家。”体现出在国家危难之际,为国担忧,以实际行动抗击元军,保卫国家。

看图激情。看这幅图,文天祥站在战车上,对那些产生悲观情绪的人郑重地说:——(出示文天祥的话,朗读)

(2)第5自然段

你还从哪感受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抓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引导学生体会出:在张弘范让他给坚持斗争的南宋爱国将领写劝降信的情况下,他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的意思是: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表明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妥协,不会投降,也表现了他的英雄气概与高风亮节。

(3)第六自然段

你还从哪感受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抓文天祥的语言:

面对这些花言巧语,文天祥无比蔑视,他坚定地回答:“国家虽亡,也不能有二心;为国牺牲的目的也决不在于留名!”

无比蔑视:特别轻视、看不起。

坚定:表明立场坚决、不动摇。

为国牺牲的目的也决不在于留名!表明文天祥铮铮铁骨,耿耿忠心的崇高精神。

读出无比轻蔑的语气。

(4)第8自然段

你还从哪感受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抓他说的两句话:

“金石之性,要终愈硬,性可改耶?”

“我是宋朝的状元宰相,宋朝亡了,我只有死,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引导学生体会出:文天祥面对三年牢狱的折磨,面对沉重的刑具,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与凛然正气。

朗读。

看图:出示课文中的图,教师引读第8自然段。

4.总结:

同学们,这篇课文,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文天祥的爱国?(通

过具体事例:组织勤王军、多次严词拒绝劝降,为国捐躯)

文章的第一段与最后一段和中间部分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认识到:开头概括——具体——总结

5.拓展:

你还知道文天祥写过哪些作品吗?介绍给同学。

板书设计

文天祥

组织勤王军

炽热的爱国精神多次严词拒绝劝降浩然正气

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为国捐躯

教学后记:

爱国作文文天祥3

长须飘飘,坚定的身影令泰山为之震撼。——题记

当秋风扫落叶的萧瑟之际,你的生命将迎来如绽放菊花般的灿烂。你从不以此为悲,因为你始终坚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站在刑场上的你,我该用什么词描述:你目光如炬,却隐隐透着一丝丝悲凉;你身影坚定,却使人感到难耐的孤寂与落寞,长须飘飘,你此时在想什么。回首往事,你也曾有“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年华。你时常梦回故乡,你与蝴蝶嬉戏在田间地头,与蜻蜓流连于荷塘月色。你品茶吟着李白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观视着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你的内心没有波澜,亦无一丝涟漪,而如今,文天祥,你一生中那个能写出浓浓春意和绵绵爱意诗句的年华早已被尘埃覆盖了吧。重重的叹息声掩盖了你身后那一瓣菊花落下的声响。长须飘飘,若不是当年大宋朝的沦陷,你怎会改变自己的`一生。回忆总是苦涩的,你抬眼望望阴暗的天空,两行浊泪悄悄滑落。

当你写下“近来又报秋风劲,颇感忧时鬓欲斑”的句子时,你已经做好准备。在奸臣当道的朝廷中你奋力反抗。你立下“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的雄心壮志,期盼着“何月洗兵马,车书四海同”。但你的斗争是徒劳的,你立誓与大宋同存亡。在威逼利诱之下,你始终不肯低头。你坚定的眼神从未变过,你的大义凛然足以让山河为你变色,世人为之震撼。长须飘飘的你以及这些时,你是否看到身后的菊花在寒风中挣扎,拼搏,纵使无力回天,也绝不倒下。你昂首挺胸,生命将进入倒数读秒。你毫不畏惧,你始终相信,“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在生命的终结点,你向着大宋江山跪下了,你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你走了,走的轰轰烈烈,走的洒洒脱脱。仰望星空,你是否是其中的一颗,千秋万代照耀着后人。你虽然没有留下太多,但留下的不无精彩;你虽然遭遇了国破家亡的不幸,但你的诗句无不得到升华,充盈着英雄气概。你生性的坚定和你所在的时代铸就了你不*凡的一生。留下的是坚定,是浩然正气,更是那一句“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你走了,勇敢无畏地走了。你身后的菊花凋落了,灿烂的金色铺满大地,扑鼻而来的是一阵菊花的清香,悠悠飘散在天地之间……

——文天祥爱国小故事 (菁选2篇)

爱国作文文天祥4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v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在江西吉安县固江乡精合黄村的古侯城书院遗址,有两棵遒劲挺拔、枝叶茂盛的古柏。村里人都说,这两棵柏树是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栽下的。

文天祥少年时候,有一次跟父亲到侯城书院去。一进大门,只见对面墙上挂着几幅人物画像。

“这是谁呀?”文天祥指着一幅画像问。

“欧阳修。”父亲不假思索地回答。

“我读过他的文章!”文天祥兴致勃勃地说,“那篇《醉翁亭记》,写得妙极了!”

“这是本朝初期的一位大忠臣,名叫杨邦义,”父亲沉思片刻,又指向另一幅画像,“他被金兵俘虏后,坚贞不屈,宁死不降。金国大将张真怒无可奈何,只得把他杀了,还挖出了他的心……”

“太惨了!”文天祥眼睛里喷射出怒光。

“这边两幅画像,分别画的是周必大和胡铨。他们也都是本朝很得民心的人物。”父亲深情地介绍着,每一言每一语都强烈地撞击着文天祥纯真的心灵。

文天祥决心学习欧阳修的文章道德,周必大的气度学识,杨邦义、胡铨的气节忠勇,长大了报效国家。为表达这种雄心壮志,他当即从附近的山坡上找来五棵柏树苗,栽在书院门前。前四棵柏树,象征欧阳修、周必大、杨邦义、胡铨,第五棵尾梢入士,兜根朝上,代表自己。后来,这五棵柏树不仅全成活了,而且长得格外苍翠。

清代著名诗人胡友梅还写过一首《吊侯城书院古柏》的五言古诗呢!可惜,由于战乱,先后有三棵古柏被大火焚为灰烬。幸存的两棵,现已列为重点保护文物,接受人们的凭吊。

爱国作文文天祥5

赣州父母官

咸淳十年(1274),文天祥被委任为赣州(今江西境内)知州。赣州紧邻他的家乡,在赣州期间,他办事分外勤谨,主张对人民少用刑罚,多用义理,所属10个县的人民对他非常爱戴,加以这年风调雨顺,稻谷丰收,出现了短暂的安乐景象。但不到一年,蒙古大举南侵,南宋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文天祥结束了15年的宦海浮沉,踏上戎马征途。

兴师救亡

文天祥是*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对异族侵略,保卫国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那时候,蒙元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文天祥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召募起3万壮士,组成义军,抗元救国。有人说:“元军人那么多,你这么点人怎么抵挡?不是虎羊相拚吗?”文天祥说:“国家有难而无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虽然单薄,也要为国尽力呀!”

后来,南宋统治者投降了元军,文天祥仍然坚持_。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不久,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还写下了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决心。他拒绝了元朝的多次劝降,终于实现了舍身取义的理想,慷慨就义。多少年来,文天祥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起兵勤王

咸淳十年(1274)七月,度宗病死。贾似道抑长立幼,扶四岁的赵显继位,即宋恭帝。九月,二十万蒙古铁骑由丞相伯颜统领,分两路进攻南宋。淮西制置使夏贵不战而逃;而辞官十多年的江万载却毅然不顾朝庭反对毅然自组义军节节抵抗蒙元。十二月,鄂州失守,都统程鹏飞归降。各地宋军将官在铁骑压境时纷纷叛变,黄州、蕲州(今湖北蕲春南)、江州(今江西九江)、德安(今湖北安陆)、六安等地相继失陷,南宋兵败如山倒。

宋恭帝即位后,蒙古陷鄂州,京师震动,理宗的妻子谢道清下了一道《哀痛诏》,述说继君年幼,自己年迈,民生疾苦,国家艰危,希望各地文臣武将、豪杰义士,急王室之所急,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朝廷将不吝赏功赐爵。不知为何各地将官大都观望不前。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响应《哀痛诏》,召集兵马,起兵勤王。宋庭危难之际,不得不承认了一直抗元的'江万载义军的合法地位。

以死报国

德祐元年(1275)正月,文天祥接到小朝廷专旨,命他「疾速起发勤王义士,前赴行在(行在,指皇帝离京寄居之处)」。文天祥奉读诏书,痛哭流涕,立即发布榜文,征募义勇之士,同时筹集粮饷。他捐出全部家财作军费,把母亲和家人送到弟弟处赡养,以示毁家纾难。在文天祥的感召下,一支以农民为主、知识分子为辅的爱国义军在极短时间内组成,总数达三万人以上。起兵勤王在文天祥的生活中揭开了新的一页。

友人对文天祥说:“元军三路进兵,你以乌合之众迎敌,无异驱群羊斗猛虎。”文天祥回答:“我也知道如此。但国家养育臣民三百多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竟无一人一骑*,我万分悲痛。所以不自量力,以身赴难,希望天下忠义之士闻风而起,聚集众人力量,也许能保存社稷。”他还说:“受君之恩,食国之禄,应该以死报国”。对此,由于后人为了感念文天祥的,往往不直呼其名,而称之为文山或文文山,以示敬意或尊重。

进军临安

文天祥起兵后,积极要求奔赴前线阻击蒙元,妄图扭转战局。但遭到朝廷中主和派权臣的阻挠,还有人诬告勤王军在乐安、宜黄一带抢劫。文天祥愤而上书抗辩,社会舆论普遍支持他,连太学生也上书抨击投降派。在各方面的压力下,朝廷终于颁旨召文天祥领兵入京。德祐元年(洋历1275年)八月,部队到达临安,一路秋毫无犯,文天祥声望大增。

文天祥不仅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也是一个政治家。他认为南宋的危机主要在内部而非外部,因此积极要求改革。他批评大宋“守内虚外”(即镇内媚外)的方针,要求加强地方力量以抵御外侮。同时提出革除祖宗专制之法,通言路、集众思、从众谋,发挥中书枢密院的作用,主张用人必须举贤授能,收用君子,起用直言敢谏之士。

常州之役

十月,常州(今江苏常州)告急,朝廷命文天祥率军保卫*江,又派张全率两千兵增援常州。文天祥从大局出发,派义军重要将领尹玉、朱华、麻士龙率三千人归张全节制,增援常州的兵力。但张全卑鄙自私,当三位将领与蒙元苦战时,隔岸观火,坐视不救,在战斗中又乘夜逃跑,陷义军于孤立无援之地,遂使战斗失利。文天祥请斩张全,却遭到丞相陈宜中反对。文天祥对朝中赏罚不明感到十分愤慨,对国家的安危十分担忧。蒙古铁骑攻破常州、*江后,临安危急。主和、主战两派意见分歧,各行其是。江万载、文天祥、张世杰主战,三人联名奏请朝廷背城一战,危中求安。丞相陈宜中却加紧策划议降,太皇太后也准备“奉表(降书)称臣”、“乞存境土”、“封为小国”。张世杰对朝廷绝望,转到南方招兵,以图东山再起。文天祥的救国方略得不到支持,也想离开临安回江西继续抵抗。兵临城下,左丞相留梦炎、右丞相陈宜中先后逃走,小朝廷乱成一团。

出使元营

德祐二年(洋历1276年)正月,蒙古铁骑三路兵马围困临安,城内城外,宋朝将官降的降、逃的逃,全成_。谢太皇太后暗命江万载摄行军中事,父子帅义军和殿前禁军保护益、广二王离开危城临安;又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由南宋末期抗元明暗两统帅收拾残局。文天祥见事已至此,不可推辞,答应出使蒙元大营,以便一窥虚实,见机行事。文天祥以堂堂然的态度和蒙古交涉,却被蒙古统帅伯颜扣留。太皇太后失去江万载、文天祥后,更无人可以依靠,终于向蒙古投降。

斥责降将

皇帝投降后,降将吕师孟挖苦文天祥:“丞相曾经上书请斩叛逆遗孽吕师孟,为什么不杀了我呢?”文天祥毫不客气地斥责他:“你叔侄都做了降将,没有杀死你们,是本朝失刑。你无耻苟活,有什么面目见人?你们投靠敌人,要杀我很容易,但却成全我当了南宋的忠臣,我没有什么可害怕的!”

听了这话,吕师孟佩服文天祥的气概,并说:“骂得痛快!”

镇江逃脱

文天祥虽然被拘禁,但不甘心失败,又不肯归顺。伯颜没有办法,决定把他送往元大都。船到镇江(今江苏镇江) 靠岸,文天祥被囚禁在一户居民家中。他命随从暗中打探敌情,联络船只,计划逃走,还暗中藏了一把匕首,以备必要时自刎。逃走当晚,文天祥的船只被巡船发现,但因巡船追捕时搁浅,没法划动,而只能看着文天祥一行十二人逃去。

真州被疑

文天祥一行人到达真州(今江苏仪征市,即扬州市西南) (江苏省地图)后,受到真州军民的热情欢迎。守将苗再成认为,以文天祥的丞相、枢密使身份作号召,江淮合力,不难挽回大局。不料淮东制置使李庭芝中了敌人的反间计,以为文天祥已投降蒙古,到真州来攻城,要苗再成杀掉他。苗再成不忍,但上司的命令又不能置之不理,只好把文天祥暗地送到城外放走,文天祥不禁仰天长叹,大势已去。

扬州过客

从真州出来,文天祥一行人乘黑夜通过蒙古帝国控制的地界,到达扬州城下。名都扬州经过两次大寇灾,繁华的十里珠帘,秀丽的二十四桥,已无复旧观。城上守军盘查严密,形势紧张。进入李庭芝据守的扬州城,会是什么结局呢?文天祥无法预料。这时,一个卖柴人愿意带他们到江苏高邮(今江苏高邮)去,文天祥决定离开扬州,寻找二王行在,即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再为南宋效力。

文天祥一行人走到桂公塘(距扬州约十五里的小村庄)时,天已大亮。为躲避追杀,他们藏身于几道断墙后面。正要找点食物,忽然听见很多蒙古骑兵巡视而至。文天祥一行人赶紧贴墙根龟缩起来,一动也不敢动。这时,只要有一名士兵探头往里瞧一瞧,他们就会被发现,重做俘虏。而天上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士兵们急着躲雨,匆匆而过。事后才知道,这队骑兵就是押送他们到大都的那队人,因为在镇江走脱了文天祥,加强了戒备,沿途防范甚严。

从扬州到高邮,文天祥一路颠沛流离,饥寒交迫。随从的人逃的逃、死的死,十二人只剩下六个。疲惫不堪的文天祥再也走不动了,他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跌倒了又爬起来,咬着牙前进。幸好遇上一群樵夫,见他们是遇难的,就热情相助,拿来一个箩筐,让文天祥坐在里面,由六个人轮流抬着走。他们历尽艰险,才到达高邮。但高邮方面收到李庭芝的文书,严防文天祥攻城。文天祥不敢进城,又向泰州(今江苏泰州)前进。

夜走通州

泰州有船可到通州(今江苏南通),但沿路有蒙元大军出没,非常危险。文天祥以孤舟一叶,昼伏夜出,虽多次与对手遭遇,但还是有惊无险地到达通州。他在一首诗中风趣地说:“行客不知身世险,一窗春梦送轻舠。”经过九死一生的磨炼,文天祥已经把艰难险阻视作等闲了。

宦海南归

文天祥在通州听说益王、广王被江万载父子保护经婺州(今浙江金华)到达永嘉(今浙江温州)建立了元帅府,号召各地义兵勇士继续抗蒙,就马上决定投奔二王及江万载。德祐二年(1276)闰三月,他扬帆入海,回到南宋统治的地方。他计划在闽、广重举义旗,团结各方义兵,统一部署,复兴南宋。

——文天祥学情分析

爱国作文文天祥6

文天祥是*历史上十分著名的一个爱国英雄人物,无论敌人怎样的威逼利诱,他都坚决不会出卖自己的国家,所以,他宁死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于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名人文天祥宁死不屈的爱国故事,学习他的伟大爱国精神。

文天祥,宋理宗宝佑四年举进士第一,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长驱东下,文于家乡起兵抗元。次年,临安被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往敌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拘,后得以脱逃,转战于赣、闽、岭等地,兵败被俘。受俘期间,元世祖忽必烈以*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宋理宗时期,奸相贾似道把朝政弄得一团糟,元世祖忽必烈便加快了兼并南方、统一全国的步伐。宋理宗死后,他的儿子赵禥(qí)即位,就是宋度宗。朝政大权还是掌握在贯似道手中.到了公元1274年,宋度宗生病死了,四岁的赵显(xiǎn)登基,成为宋恭帝。

第二年,元朝大将伯颜率大军威逼临安,形势危急,朝廷急忙下诏,要各地派兵勤王.可是各地几乎没有人响应,只有文天祥立即召募了义军一万余人。文天祥,号文山,少有大志,博览群书,二十岁中进士,被宋理宗钦点为状元,主考官王应麟称赞他“忠肝如铁石。”

开庆年间,蒙古军队侵宋,文天祥屡次上书,主张抗敌,斥责权贵们惑主误国,竟遭猜忌和迫害,不得不在三十七岁正当盛年时就正式退休.当时有朋友劝他:“你这一万多乌合之众,去同蒙古兵打仗,正像羊入虎口,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文天祥激昂慷慨地回答说:“我岂能不知,但我这样做了,天下义士忠臣就会闻风而起,奋勇保卫国家。”但文天祥带兵到临安后,因投降派的刁难,终于未能上前线抗敌,却被朝廷派到蒙古兵营,去与伯颜谈判投降之事。

当时宋恭帝年幼,朝廷大事都由他的祖母谢太后作主,谢太后见蒙古大军兵临城下,朝内又无抵挡的兵力,就派人到伯颜军营求和投降,伯颜是元朝的丞相,他提出他只能与宋室丞相等级的人谈判。右丞相陈宜中怕被元兵扣留,先溜走了,左丞相留梦炎则早就逃到南方去了;另一位重要大臣张世杰见朝廷轻率投降,气得从海上出走,另寻机会组织反攻复国.谢太后无可奈何,便升了文天祥的官,派他前往。

文天祥临危受命,来到元军大营中,一见伯颜,双方就唇枪舌剑交锋地论起来.文天祥义正辞严地说:“你们蒙古若想消灭我宋朝,未必有什么好结果,因为我们南方的广大军民一定要同你们抗争到底。” 伯颜威胁说:“你文天祥若不老老实实投降,只怕今日饶不得你。” 文天祥毫不退缩地回答:“我文天祥忠心为国,哪怕刀山火海。”伯颜非常恼怒,就将文天祥囚禁起来。

不久,谢太后和赵显终于投降,他们绕过文天祥,另派贾庆余为右丞相去元营求降,文天祥仰天长叹,把贾庆余痛斥一顿,但南宋向元朝投降称臣已成事实. 但是伯颜并没有善待谢太后和赵显,反而将他们当俘虏押往元大都,并将文天祥也一同押去。途经镇江时,文天祥趁元兵不防备,同他的随从杜浒等十二人连夜逃脱,他们先到真州(今江苏仪征),后过扬州,本想联络各地宋兵,抗元复国。

但因为当地宋将轻信元朝的挑拨,怀疑他是元兵的奸细,都不肯接待他,他才不得不继续往南奔走.最后到温州时,文天祥听说张世杰在福州拥立了新皇帝端宗赵昰(shì),就又赶到福州.后来他作为朝廷的大臣,积极招募人马,组织抗元,连续转战于江西、福建各地,多次打败元军,先后收复了不少县城. 端宗死后,张世杰、陆秀夫、文天祥又拥立了赵昺(bǐng),继续在南海一带抗敌.

公元1278年十二月,元军元帅张弘范大举攻打潮州,文天祥被迫率兵转移五坡岭.军中正在吃饭时,元兵突然来到.宋兵作顽强抵抗,最后全军覆灭,文天祥被俘. 元兵将文天祥押去见张弘范.张弘范钦佩文天祥的骨气,以礼相待,想让他降.但文天祥不理睬,于是他就把文天祥软禁在军营中。当时张世杰正领兵在山抗击,张弘范知道张世杰最钦佩文天祥,便叫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冷冷地回答说:“我自己无力救父母,难道可以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厚着脸皮,反复地威胁利诱,文天祥便将船过零丁洋时所写的一首诗给了张弘范,诗中最后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读过诗后,苦笑一声,只好下令强攻山。

山被攻破后,元军中摆酒庆贺,张弘范又劝降文天祥说:“现在宋室已经灭亡,你文丞相已经尽忠尽孝.如果你能像对宋朝那样忠心对待元室,你还会当丞相。”文天祥沉痛地回答:“国家我无力救亡,为人臣者即使死了也还有罪,何况叫我投降,改事二主!”张弘范只好派人将文天祥送往元京大都.文天祥一路上绝食八天,以示必死信念。当时,雄心勃勃的元帝忽必烈正在搜罗中原人才。他先派降臣王积翁去劝降,后来又亲自召见文天祥,问他还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我受国家重托担任宰相,怎能又投降元朝,我的愿望就是赐我一死.”忽必烈不愿杀他,就将他囚禁在元都好多年.在牢房中,文天祥曾写下千古传颂的《正气歌》.他在诗中列举了历史上那些坚持正义的忠臣义士,认为他们都是正气的表现,是自己效法的榜样.其中有两句: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公元1282年,民间的义士聚积了兵马数千人,扬言要打破大都,救出文丞相。

元世祖为绝后患,终于下令处死文天祥.临刑时,文天祥朝南跪拜,从容地说:“我的事情到此完结了.”然后慷慨就义,时年四十七岁.他的妻子为他大殓时发现,他的衣带中有一篇文章说:“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只有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的书,学到了什么?从今以后,我真正做到无愧于己了。”

——力争河山文天祥作文3篇

爱国作文文天祥7

立足今天,回看历史,流转的五千年时光如在眼前。*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唯一未中断的伟大文明。在这五千年中,我们伟大的祖先创造了无数辉煌的成就。

我们有蜿蜒雄壮的万里长城,影响深远的科举之制,彪炳史册的四大发明,美妙绝伦的诗词古韵,变化无穷的书法艺术,精彩纷呈的艺学大观,严谨宏伟的故宫,浩瀚宏大的《永乐大典》,威震四海的郑和下西洋,集史而成的《二十四史》等等辉煌成就。

当然,在取得无数辉煌成就的同时,中华民族也经历了无数考验,面临种种巨大的灾难,可也正是这充满愉悦、怅惘、骄傲、痛苦的历史进程,锻造了如今的中华民族,集成了我中华优秀的传统美德,即爱国、持节、自强、厚仁、贵和、敦亲、重义、尚勇、好学、审势、求新、勤俭、奉公、务实等。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要知道,一个伟大的民族必定有其伟大的英雄,正因他们的存在,才有了这五千年的壮美诗篇。今年是20_年,也是我国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就义730周年。在此,我要借这个机会歌赞这位伟大的英雄。

东方的云彩被朝阳无情地撕裂,海风带来腐败的腥臭,无数漂泊在海上的尸体告诉人们昨天大战的悲壮。身戴枷锁脚镣的文天祥孤独的站在海边,看着同胞的尸体,内心百感交集。身后彪悍的元兵催促着他离开。投向海面最后一瞥,文天祥随元军北上,他将在那里坚持自己的斗争,并以死扞卫祖国的尊严。

元朝逼迫文天祥投降,他没有答应,愤怒的蒙古人便把他关进破败的牢房。雨潦四集、蒸沤历澜、乍晴暴热、仓腐寄顿、腥臊汗垢,恶气杂出便是他如今身处的环境。在这里,他面临着饥饿、孤独、疾病,但这并未让他屈服,反而历炼了他的心志。不论是亲人、朋友、君主还是其他人来劝,他都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生死贵贱只在一念,选择顺从,便是无尽的荣华富贵;选择抗拒,便是光荣地死去。文天祥毅然选择了后者。

元人不明白,国家已经灭亡了,再抵抗毫无意义,为什么文天祥还要选择去死,活着不好些么?

元人是不会明白的,因为他们没经历过他经历的一切,答案只在文天祥的心中。

“张世杰、陆秀??夫他们已为国而死,我不能对不起五十年来战死的军士,不能对不起为救我而死的人们,我不能对不起在蒙古铁蹄下受苦受难的百姓,我不能对不起生我育我的大宋,我不能对不起这片我挚爱的土地。我宁愿在孤独、无助、绝望中死去,不愿泯灭自己的良知;我宁愿在战斗中死去,不愿走上不光荣的结局。为了尊严、信仰和心中光明,我愿为国而死,宁死不屈!”

公元1283年,一月九日,文天祥行刑的日子。

“如何?现在启奏*还可免于一死。”滥斩官说。

“死便死,休得多言。”文天祥喝斥道,同时断绝了他生还的最后希望。

“南是哪个方向?”文天祥问,百姓为他临明了方向。文天祥面南而跪,从容就义,时年四十七。当人们抬他的遗骸时,发现了他的绝命词: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而《过零丁洋》则是他一生的写照。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在我看来,他已经完成自己的理想。

有人曾问我:“可有一人,不为荣华富贵,不求清史留名,以天下、以国家、以百姓为已任,霸权之下,矢志不移,视死如归?”

我答:曾有一人,不为名利,值天下荡覆之际,献尽家财,以卑微之身救国家于危难;曾有一人,不辞艰辛,值皇室倾颓之际,毅然勤王,以孤身之身扶大厦于将倾;曾有一人,事业已休,值回天无望之际,矢志不移,以忠贞之身留丹青于青史;曾有一人,北囚三年,值生死一念之际,慷慨就义,以死国之身表赤诚于国家。

文天祥,数百年沦桑虽过,永垂不朽,万古流芳!

老师们,同学们,文山先生生为祖国人民,死亦为祖国人民,正是他“惟有一腔忠烈气,碧空常共暮云愁”的爱国之志,“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持节精神深深打动了我,相信也打动了国家,而爱国和持节便是我今日这次演讲的主题。在演讲的最后,希望大家能和我一道向这位700年前的英雄致敬。

爱国作文文天祥8

当历史的长河消失在时间的大海中,有些人却依然清晰地活在我们的心中。他们就像一支支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他们常常洗涤我们的灵魂,赋予我们前进的动力。

面对实力强大的元军,南宋统治者懦弱言降,而文天祥,这位精忠报国的英雄坚持_。他对大家说:“救国就如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不久,文天祥兵败被俘,坚拒劝降,慷慨就义。

之中,沙洲已为敌兵占领,你历经艰险,募集将士,吟诵:“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在冰冷潮湿,饮食艰涩难咽的牢房之中,你留下了:“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面对元朝统治者的威逼利诱,软硬兼施,你毅然写下:“时穷节万见,一一垂丹青。”面对国危,你感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你以磅礴的气势,悲壮的情怀,道出千古流传的壮烈誓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感叹你身世的坎坷,赞赏你精神的高尚,敬佩你爱国的意志。我更加欣赏你的生死观,成就了你在人生道路上自强不息、刚正不阿、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使你的人格精神历万世而不衰。

“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我赞颂于你,有精卫填海一样的雄心壮志,有一颗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正因为在“时务”面前你视而不见,中国历史才多了几分慷慨淋漓,多了几分浩然正气,多了几分不朽的尊严。“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想说,正是有了很多像你一样的英烈先贤,才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

爱国作文文天祥9

公元1275年,元军侵略南宋。元军在元朝统帅伯颜的率领下,离南宋的都城临安只有30里路。大兵压境,南宋朝廷无计可施,决定求降。伯颜声明,只有南宋的丞相才有资格与他谈判。

这时,南宋朝廷的左右丞相都闻讯逃跑了,朝廷只好让文天祥为右丞相,去和伯颜谈判。

文天祥见了伯颜后,义正词严地问:“贵国是要与我国交好呢,还是要灭掉我国?”

“我们不想灭掉宋国!”

“既然如此,请你们后撤百里,以表诚意,否则我们将以死相拼!”

伯颜感到文天祥像是向元朝下挑战书的',就扣留了他,并让其随行人员回去传话说,如果南宋不投降,元军马上就发起进攻。

南宋朝廷在伯颜的威胁下,向元军投降。文天祥得知真相后,痛哭流涕,仰天长叹。

四年后,文天祥带兵到广东潮阳抗元,全军覆没,文天祥被俘。

元世祖很钦佩文天祥的忠心,把他软禁在大都的“会同馆”里,每天派人去轮番劝降,但都被文天祥骂走了。元世祖见劝降不成,就把他移送到兵马司衙门,戴上脚镣手铐囚禁起来。在狱中艰苦的环境下,文天祥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正气歌》,其中留下了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了几年,元世祖决定亲自劝降文天祥。

文天祥见了元世祖,不肯下跪。元世祖和颜悦色地劝说道:“你的忠心,我非常佩服。如果你能改变主意,做元朝的臣子,我仍旧让你当丞相,怎么样?”

文天祥慷慨地说:“我是宋朝的宰相,怎么能再做元朝的臣子?如果这样,我死了以后,哪还有脸去见地下的忠臣烈士?”

元世祖说:“你不愿做丞相,做个枢密使怎样?”

文天祥看了看元世祖,斩钉截铁地说:“我别无他求,只求一死!”

元世祖知道劝降已没有希望,就下令把文天祥处死。

刑场上,文天祥面色从容。他对监斩官说:“我的祖国在南方,我要面对南方而死!”说完,整整衣冠,朝南方拜了几拜,仰天长叹道,“我事已毕,心无悔矣!”

——文天祥的资料

爱国作文文天祥10

文天祥,是我国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他的诗歌真实的记录了他元朝军队的战斗历程,鲜明地体现了他的爱国思想。因此,我们要分析他的爱国思想,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研究探讨他诗歌里爱国思想的内容以及实质。

一、文天祥爱国思想的意义

在*的古代,国家的*是由封建地主阶级建立的,封建地主的*就是国家,而*的实际掌控者皇帝则被看成了国家的代表,国家、*以及皇帝三者往往就混在了一起,因此,那时候的爱国思想就和忠君思想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忠于君王也就等于是爱国,这种现象在文天祥的诗歌里得到了比较明显的体现。如他在狱中所作的《正气歌》就有这样的认识,天地之间有正气,这种正气体现在人的身上就是我们常说的浩然之气,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这种浩然正气,在面对危险和困难的时候就能无所畏惧,具有充满战胜一切的狂热心态,在文天祥的身上我们总能看到这种浩然正气,一个人如果拥有这种气概,那么这个人一定具有一颗正直、勇敢、爱国的内心,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也常常能够感受到他的这种精神与气概。而这种“浩然正气”,一般我们认为指的是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文天祥则认为这种正气就是忠于君王、忠于*的精神支柱,可见,在反抗元朝侵略的过程中,他心中的爱国和忠君是不可分割的,甚至在他看来,忠君还是第一位的,他有着为君王付出一切、舍生取义的精神,正如他在《忠孝提纲序》中所讲的那样“君子之于天下,固不必食君之禄而后忠”,意思就是作为一个君子,不必说要受到君王的恩惠才为君王尽忠,要无条件的忠于君王。究其原因,这也是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所致,在当代的社会,我们仍然可以从一些名句和文化中证实君王在古代人民心中的.地位,例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是讲君王拥有着一切,你能所拥有的都是君王给你的。还有我们现在很多农村祭祀的时候,堂屋里墙上都会有五个大字“天地君亲师”,从这个排位来看,君王仅次于天地,还在父母亲之上,由此可见,文天祥的忠君思想也是那个时候人们爱国思想的集中体现。

二、文天祥爱国思想的来源

在对文天祥诗歌进行探讨分析的过程中,我们会有这样一个疑问,究竟是什么支撑着他矢志不渝、奋不顾身的抗元?有人会说是民族的大义,但事实未必如此。他在《过淮河宿阚石有感》中这样说道:“我为纲常谋,有身不得顾”。这里的纲常就是我们所说的三纲五常了,他极力维护的也就是这个。在三纲五常中,“君为臣纲”是排第一位的,作为三纲之首,在其心中所占的位置就可见一斑。因此,在南宋败亡之际,君主*,作为臣子的文天祥怎能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然,文天祥在对君主的忠心上,也不存在对某一位君主特别的死忠、愚忠,他要维护的还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对于谁当这个君主,又有了涉及民族主义的思想斗争。同一民族的斗争,属于内部事务矛盾,他的忠君思想就会有了另外的表现方式,可能就会为他认为的是“正统” 、“天命”的某一个君主或某一姓君主而与其他所谓的“反叛”者斗争,在这一点上,文天祥也带有浓厚的统治阶层特点。他在考进士的时候写的《御试策》中就激励的抨击农民起义,在起兵勤王时依靠的还是官僚的地主武装,对于广大农民自发组织的武装力量,不仅没有团结利用,反而还残酷的进行镇压,使得亲者痛仇者快,严重的影响了本民族团结对敌的斗争,这也是文天祥忠君爱国的局限性。所以,文天祥抗争元朝侵略的根本原因不是民族的大义,即使在民族危难的关头,他在心里放第一位的还是统治阶层的利益和特权,也就是君王的权威和荣辱。

三、结语

用历史发展和辩证的角度来看,我们所知的伟大人物,都守着时代和阶级的制约,文天祥也不例外。因此,我们也不能因为他的爱国思想上带有浓厚的封建阶级色彩而去全盘否定他对历史的推动和对后世产生的积极影响。虽然他在抗元的斗争中失败了,但从他带给当时人民的精神鼓舞,带给我们后世人民的精神气节,传承中华民族的英勇不屈方面来看,他无疑是获得成功的。特别是他被元朝俘虏以后,四年的牢狱生活中,元朝统治者想尽了一切办法,但不管是肉体和心灵的折磨,还是*厚禄的诱惑,不管是君臣之义,还是妻女之情,都没有动摇他那一颗爱国的的心,赢得了广大人民的爱戴甚至是敌人的尊重。他用自己反抗侵略的切身实践,为后世的我们树立了一个忠君爱国、民族英雄的光辉榜样,他留下来的诗歌,也是我们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文天祥爱国的故事

推荐阅读:

  庆城作文(必备15篇)

  围绕关爱写一篇作文450字(必备20篇)

  晒吃的作文600字(汇总12篇)

  借景抒情的作文竹子600字(实用37篇)

  岁月的皱纹作文600字作文怎么写(必备13篇)

  推荐一个好地方600-800字作文(通用11篇)

热门标签: 爱国
爱国作文文天祥(汇总10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