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1
2023-02-21
2022-12-24
2022-12-12
2022-12-11
更新时间:2023-12-16 12:42:5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2-21
2023-02-21
2022-12-24
2022-12-12
2022-12-11
我的家乡在农村,家乡的风俗很多,最热闹的就是元宵节的走会。我们村分为三个排:中排,东排、西排。每年的元宵节都要走会,一般是三天,正月十五中排走,正月十六、十七东西走。这三天,全村的人都会参加,加上串门的,看亲戚的,看朋友的,还有三里五乡来凑热闹的,简直是人山人海,把大街小巷捂得严严实实。
为了这个会,一进腊月,村里人就开始忙活,打扫卫生,屋里屋外,屋前屋后,都打扫干净,所有东西都焕然一新,还要备足年货皂甙亲戚朋友。街道要张灯结彩才能显示节日的气氛,村里的能工巧匠大显身手,制作了各式各样的花灯,挂在街道两旁,一到晚上,灯火通明,异常壮观。
到了正月十五,村子开始热闹起来,显示各排的大鼓聚在一起,鼓手们一个个精神十足,把鼓敲得震天响,显示着各排的气势。各村的表演队也上场了,扭秧歌的,唱戏的,练武的,每隔不远就是一个。观众们把场地围得水泄不通。
街道旁有各种摆摊的,卖糖葫芦的,棉花糖的,画糖人的、吹糖人的,还有各种小玩意,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在我们全国各地,有不同的省,也有不同的民族,课本上不是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嘛,所以,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一讲我家乡山东的节气风俗习惯。在这里,我就给大家讲讲立春、夏至和立秋的风俗。
立春里的风俗最好玩。在山东的各地都有“咬春”或“尝春”的习俗。在农村,很多人认为,立春的时候咬一口生萝卜,就可以消除春天睡懒觉、赖床的习惯。在临沂地区的一些农村,立春这天人人手里拿着一个生萝卜,待立春时刻到来的那一瞬间,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咬下萝卜。据说谁在立春那一瞬间咬住了萝卜,谁就青春永驻,长生不老。不过我认为,这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的幻想,因为我到现在还真没听说过有那一个人真是青春永驻,长生不老呢!
而“尝春”类似刚才说的“咬春”,只是吃的是春饼和春盘。这种习俗早在南北朝时就已经有了。杜甫的诗里说“春日春盘细生菜”讲的就是“尝春”。不过现在人们已经用面条、饺子代替了春饼、春盘。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都要吃面条,俗称过水面。谚语里都说“冬至饺子夏至面”。不过,在山东也有的地方在夏至时煮新鲜的麦子吃。
而到了立秋这天,山东南部的地区的儿童比赛采集楸叶或桐叶,剪成各种花样,或插于鬓边,或佩于胸前。山东在立秋后,天气仍然很热,但一些地方的人们却忌讳在立秋洗澡,他们认为立秋洗澡不吉利,会长痱子或者拉肚子。不过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因为我天天洗澡,也没有拉过肚子,或许这和某个历史故事有关吧。
这就是我家乡山东的风俗。
我坐在车上,看着窗外的近景高速后退,远景缓慢前移。这一方变幻莫测的风景画布,牢牢束缚住了我的目光。去往学校的旅程很快结束了,如同窗外逝去的风景,不可追。我明白,第二天一早,从我睁开眼睛那一刻起,一切都会变得不同。
第二天五点,我在第十几次按亮手机屏幕确认时间时,果断地把闹钟的音乐声消灭在半秒之内,然后轻轻起身,洗漱穿衣吃饭。随后,军训伴随着我的大学生活一起到来了。
我并未抓住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因为她太过明亮,也太过敏捷。剩下的,只有狠毒的烈日。我们站在操场上,手指并拢,紧贴裤线,脚后跟靠拢,脚尖分开六十度,抬头挺胸收腹。二十分钟过去了,我无比想念那清凉又温柔的第一缕阳光。
军训,无论是从字面上主观臆断,还是亲身经历切实体会,都令我敬畏不已,甚至敬而远之,我恨不得当场倒地,被送到阴凉处,躲避那大咧咧的太阳肆意强加的热情炙烤。在心中默数了不知多少数字后,我在队伍解散的一瞬间瘫倒在地上。酸痛感好似无数针尖,以不同频率刺向我的四肢百骸。休息时,我仰面躺在地上,摘下帽子撸了一把额上的汗水,顺带将碎发一把抓向脑后。为了避开强光,我侧过脸,看着一只又一只同样的“军鞋”踏过扭曲出波纹的地表热浪,感到了由衷的疲惫。
我记不清那是军训的第几天,盼来了能遮住太阳的第几片厚实的云,几滴刺痛肌肤的汗水又打湿了第几处衣衫。我感到头重脚轻,呼吸滚烫——前一天淋了点小雨,我发烧了。连我都想嘲笑在火热九月里发烧感冒的自己,怎么离了家就变得如此脆弱矫情,可是难受的感觉却实实在在,它叫嚣着要我放弃,谋划着让我哭泣。那天下午,我迷迷糊糊的,不记得是怎样回到了寝室。而后,室友帮我打水找药,朋友陪我聊天解闷。我一个人来上大学,她们也是。我们都是一个人,也都不是一个人。这一天我发现,我有多脆弱,就有多坚强;同样的,生活有多残忍,就有多温柔。这一天,我哭了。不是因为痛苦,而是因为温柔。
军训的最后一个晚上,我们围坐在草坪上,给教官唱歌。旁边“连队”的同学疯似地叫喊着,将他们的教官一次次抛向天空再接住,而我们只想用轻柔的歌声将教官环绕,好像这样能让他再多停留一些时间。军训这么累,我为什么还会如此不舍?也许是因为在吃苦受累时大家一起扛着,动作不一致反复练习时大家一起努力,成果显现出来时大家一起喜悦……
结束了!伴随着会操表演的最后一步铿锵落地,我的军训生活结束了。与之一同结束的是初来乍到的我对新生活的懵懂。我适应了集体宿舍,适应了没有父母照料的衣食,适应了和无数像我一样的同学一起磕磕绊绊的成长。
军训的这段回忆,我会努力珍藏。
一个炙热的夏天,走在铺满落叶的马路,周围是如此热闹,但那怕周围再多人,感觉自己还是一个人。天上的白云飘得是如此缓慢,没有一只小鸟在空中懈意地飞着,只有一台“惹人注目的飞机”把白云染成了黑色,过了许久,夕阳落了,人们也散了。不知不觉我走到铁路旁,望着巍峨的山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令我心旷神怡。突然,一辆列车疾驰而过,把毫不注意的我碾压成了血块,眼前一片模糊,我的身体仿佛被掏空。一抖,我的灵魂出窍了。飘进了我从未去过的天堂。这一刻,我的记忆被尘封了,我拼命地去寻找我的未知的又被尘封的记忆。
望着眼前白茫茫一片,我的心感了到前所未有的寂寞。我一刻我拥有了一种能跳转时光的神奇力量,我跨过了天堂的界限,来到了太上老君的炼丹房,摸着炼丹炉,看着熊熊燃烧的大火,我的眼中映出了刚正的悟空。
“咔嚓”门慢慢被推开,我顾不上那么多了,我赶忙一跳,这次我来到了蟠桃园。这里的蟠桃花满枝桠都是,就随算跌落前它也要用力地绽放,不负它曾来到这个世上。它跌落在仙台上的一杯酒盏,这让钦慕,让它沉醉。它不知道,这一切只是它的梦,一场美如画的梦,却又轻易碾成沙。当有人把那杯酒狠狠地往地上一倒,它的钦慕便随着风变成了牵挂。我摘树上的一个蟠桃,轻轻一咬,浓郁多汁的桃子沁透了我的心房。突然,被看守蟠桃园的天兵天将发现了,他们把我打晕了,但那种神奇的力量带我跳转到了烽火漫天的三国时代。
在这个的动荡的年代,我化身成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我知道,一旦我成为诸葛亮,我就会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去辅佐他完成天下一统的大业;面对阿斗的乐不思蜀而写下流传千古的《出师表》。甚至还会戌马一生,也会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但我没有这样,因为我的记忆还是残缺不全的。
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天,神游三界的我触及了天堂的底线,被打进了六道轮回,并永世不得超生。
一万年过去了,我对寻找我那未知的记忆的坚持不懈早已被时间慢慢冲淡了。只想再回去我曾经的家乡看看,再到人间去走一走。但如今,什么都己经物是人非,曾经的乡情早已远去,到处竖立着高楼大厦,动,植物的种类已接近100,就连曾经说的“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南极也硝声匿迹,海平面极速上升,荒漠化越来越严重。
我来到号称“地球之巅”的珠穆朗玛峰———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零下十五度。我站在顶峰眺望远方,此刻,我的脑海中没有任何未知的记忆,有的只是一望无际的大沙漠;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冬天,只有这下起鹅毛大雪,我沾湿了我的灵魂重新站上了这,冰雪一点点把我冰封,我不希望有任何一天,我的灵魂突然解封。
一节语文课末,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心中的颜色是什么?”过了一会儿,老师微微一笑说:“不如这个假期就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颜色吧。”
假期飞往福州,下了飞机,那如一幅水彩画一般的天空,颜色调得恰到好处,背景用蓝色晕染,再用白色勾勒出几朵白云。立刻,让我驻足,久久不愿离开。
安置好行李,漫步在三坊七巷中。两旁的西式建筑各具姿态,与中式建筑一同装点着这条优雅而又古老的街道。
走在街上,脚下那清灰色的铺路石被磨出光泽,有的被青苔覆盖,它们默默地诉说这里的历史与沧桑。逛了许久,仍没找到自己的颜色,自是有一些闷闷不乐,独自一人回到民宿内,主人见了关心道:“你看起来闷闷不乐的,有心事?”
我坐在沙发上,点了点头。
“哦,给你福州的金骏眉很好喝的,给你。”
“谢谢。”我向她笑了一下,看着手中的茶
发出微光,那颜色像琥珀。红色里透出些金色,温暖里带了些神秘,我似乎找到了心中的颜色了。
“你能告诉我,你的心事吗?”
“嗯,你觉得你心中的颜色是什么?”
“嗯……有些突然,我也不太清楚。或许是这里蔚蓝天空吧。”她沉思了一会儿说,“不过我觉得这就是自己喜欢的颜色吧,没那么复杂。”
听完之后,我肯定了自己的答案—那红茶的茶色,正如她所说的,虽不复杂但深深地打动我的心。
每个人都有某一种食物的美好回忆,可能是一根奶油棒冰,可能是一个热乎乎的饭团,也可能只是一颗小糖。
一天,我问了奶奶,她印象中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她不假思索地说:“土豆。”我又问奶奶,她为什么喜欢吃土豆。奶奶想了想对我说:“小时候啊,我们家里很穷,买不起外面的菜。家里有一块自留地,所以自己种了各种各样的蔬菜,最多的是土豆。每天都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吃着吃着就爱上了土豆。”
那时候,奶奶每天变着法子吃土豆,炒土豆丝、煎土豆饼、糖醋土豆、红烧土豆、油焖土豆……不过奶奶最喜欢的还是盐烤土豆,一来做法简单,二是保留了土豆的原味。拿起一个也不剥皮,直接一口咬下去。刚开始嘴巴里是盐的咸味和土豆皮的涩味,过一会儿却是土豆天然的甜味了。也正是有了外面的苦咸,里面的甜就更加明显了。可能奶奶就是喜欢这种苦中有甜、苦尽甘来的味道吧。
我又问了妈妈,在她的记忆里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她想了想说,紫葡萄。我又问她为什么。她边回忆边说:“小时候,每当我生日那天,我的爸爸总会买一大串紫葡萄回家。每次我放学一进家门,就看到餐桌上那紫得发亮的葡萄。我的妈妈早已将葡萄一颗颗用剪刀细心剪下,用面粉揉搓清洗得干干净净。我迫不及待地把葡萄一个个扔进嘴里,用牙在Q弹的果皮上轻轻一碰,香甜的汁水就充满整个口腔了。那味道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呢。”
妈妈那个年代生活已经比较幸福了,不用像奶奶那一辈挨饿受冻、辛苦劳作,生活确实就像葡萄那样甜。
到了我这一代,生活就更加富足了。我有琳琅满目的新奇文具、各种款式的漂亮衣服、数不清的零食。你如果问我最喜欢吃什么,我一时半会儿还想不出来。因为我喜欢:冰激凌、棒棒糖、山楂条、鱿鱼丝、海苔卷……每一种都那么美味!但我们现在吃的很多美味都有添加剂,有时候反而觉得新鲜自然的食物味道更好。
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去一家卖农副产品的店里。一进店就看到架子上摆满了西红柿。那些西红柿红彤彤的,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店主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挑了一个让我尝尝。我说了声谢谢,拿起来就准备咬。店主突然叫住我,给我一根吸管,说他们家的西红柿饱满多汁,是可以吸着吃的。嘿,真新鲜!我照着店主教我的方法,喝到了西红柿那鲜甜可口的汁水,味道真是好极了!这是目前我印象中最好吃的东西了!
所以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美食记忆,奶奶那辈求吃饱,妈妈那辈能吃好,我们现在吃的是新鲜!生活一代比一代更好了,我们要珍惜食物,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我心中的扶贫“梦”
说起我的梦想呀,还得从爸爸妈妈的工作说起。我的爸爸妈妈都是乡镇干部,我是从他们那里知道了扶贫工作,也结交一些特殊的“朋友”。记得20_年的国庆节,我和妈妈商量好要去三亚五日游,去看海、吃海鲜……可是,我等来的不是三亚的碧海蓝天,也不是让我垂涎三尺的海鲜美食,却是被妈妈带去了一个叫吕槽村“范家山”的小山村。在去往范家山的路上,我无精打采,撅着小嘴儿,满脸都写着“我不高兴”。可是,妈妈却神秘地对我说,今天要带我去体验一下“民宿”。一听说“民宿”,我顿时来了精神。我怀着期待的心情和妈妈边聊天边走着,我们走了很久,久到我的腿都有点不听使唤了。终于,我们在一户人家的院坝边停下了脚步,妈妈告诉我说:这户人家就是我们今天要体验的“民宿”,也是她所帮扶的贫困户。我当时就愣住了!四间土房子,有几处墙皮不知哪去了,墙上还有好多条扭来扭去的裂缝,院坝坑坑洼洼的,墙角处还长了许多叫不出名字的杂草。走进屋内,墙壁被烟熏的黑一块儿、黄一块儿的,大桌上放着一个黑色的大疙瘩,妈妈说这是老式电视机,也是这里唯一值钱的电器了。“民宿”的主人是一位老爷爷,他的衣服灰突突的,个子不高,有点驼背,脸有点黑,说话声不大。在妈妈和老爷爷聊天中,我知道了,老爷爷原来有一个女儿,因为家里穷,嫁的比较远,一年也回来不到两三次,爷爷每年就种点粮食,靠着政府的低保钱维持生活。老爷爷的梦想是把房子修一下,能常常见到他女儿和外孙子。妈妈又接着说,今年准备帮助老爷爷申请危房改造,种点果树、喂几只鸡、养几只羊,再联系上他的女儿,让她经常回家陪陪老爷爷……太阳不知不觉的下到半山腰了,我和妈妈就这样跟老爷爷道别了。在回家的路上,老爷爷的样子始终在我脑海浮现,我期待着下次再去,看看那焕然一新的“民宿”……
还记得有一次,我翻看爸爸的手机相册,里面全都是些工作照,有栽植烟苗的、有培训会的、有正在建房的等等,就是没找到我的照片,最后我被一个和我大小差不多的女孩的照片吸引了。照片上的女孩头正趴在一个凳子上做作业,她旁边放着一个书包和文具盒,书包外面的图案褪色的已经有点模糊了,文具盒有一个角已经摔坏了。我很惊讶,缠着爸爸让他给我讲照片上那个女孩的事情。爸爸说,这是他的“干女儿”,是她帮扶贫困户的女儿。她每天放学做完作业后,还要帮她的爸爸妈妈干家务活儿,烧开水、洗碗、捡麦穗、摘金银花等等,听了后,我很想认识这个小女孩。我的爸爸是在一个叫王院村的地方做扶贫工作,听爸爸讲,王院村是全国有名的村庄,村上的陈书记是全国党代表,他想帮助村里的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王院,其实我也不知道究竟在哪?但我相信爸爸,能够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
此后,“扶贫”这两个字便深深萦绕在我的脑海,怎么也挥之不去。爸爸经常给我讲述他帮扶的贫困户和他的扶贫故事,让我记忆最深刻的还是那个叫华正堂的贫困户。听爸爸说,华正堂小时候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两支胳膊全部被截肢了,他是靠着双脚生活的。他没有上过学,靠着自学和反复研究,学会了用脚修理电扇、电动机、电锯、柴油机等等。今年,他的梦想是带领他居住的那个小组10多户贫困户,种植70多亩烤烟,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呢。我想象不到华正堂是如何用脚生活的,但他对生活的执着和热爱,对命运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我。
他们每个人的梦想都深深的影响着我,这也更加坚定了我的梦想,梦想成为爸爸妈妈扶贫工作中的一员,尽我的力量帮助那些贫困户,把他们的家园建成果园、花园,让他们尽快的过上好的生活。我会演讲,我想做一名扶贫政策的义务宣传员,把好政策送到千家万户,把像华正堂一样的扶贫先进事迹宣传出去,激励更多的人自力更生、发展产业、主动脱贫;我会表演舞蹈、演奏古筝,我想编排更多的节目,参加文化扶贫演出,丰富贫困群众的精神生活;我会做手工,我想把手工作品卖出的钱全部捐给爸爸妈妈所帮扶的贫困户;我想把我的零花钱全部攒起来,买笔、买文具、买书包、买课外书籍送给爸爸的“干女儿”……
我执着、我努力、我奋斗,我想只要一直朝着目标全力以赴的去追求、去拼搏,我的梦一定会开出最美的花,结出最美的果。我坚信,我的未来不是梦,爸爸妈妈的梦一定会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梦一定会实现,我们的“中国梦”也一定会实现……
我们家乡的春节别有一番特色,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天都会有精彩。虽然春节期间大家都忙里忙外,但是如果把忙碌和欢乐相比,我想应该是欢乐占的比例更多吧。
除夕是最值得我们庆贺的一个时刻。因为在这个时刻,除了有特殊原因外,一般大家都会回到家里,与家人们团聚 在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离别时的奇闻乐事,津津有味地品偿美味佳肴,享受着团圆的乐趣。吃完年夜饭,我们可以到室外去观看四处美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缤纷绽放,聆听四处每一声喜庆的祝福。走在小镇的每一条大街小巷,你都会真切地感受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企业科技力量的提高,五花八门、千姿百态的烟花不断涌现,我们所看到的烟花越来越美、人们燃放的烟花也越来越多,特别是今年我感到变化很大。除了晚上八点钟的春节联欢晚会外,到了十二点左右,也就是午夜零点时刻,我们又能听到一阵一阵激烈的爆竹和鞭炮声,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为了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啊!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们总是要吃汤圆或面条,这是我们的传统习惯。从初一开始至初十左右,我们大家都要到亲戚朋友家里去作客拜年。去时一般都会带上一些礼品,表达一片客气之意。同样,亲戚朋友来作客也是如此。无论是我们去作客,还是亲戚朋友来作客,小孩子肯定赚足了便宜,因为他(她)们能得到大人们的压岁钱,手拿压岁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正月里各个商家初次开门都会燃放爆竹,企业开工一般在初六之后,也都会燃放大量爆竹,还有的放烟花,都呈现给人一派喜庆的景象。正月里我们家乡还有各类丰富的娱乐活动,如书法家们为大家现场书写并赠送春联,京剧、越剧爱好者们会组织演唱会等。
当视觉陷入黑暗,意识在模糊边缘游走。没有冷清的月光洒满我的床头,没有滚烫的烈酒沸腾我的热血,一丝愁绪却悄然溢满心房。记忆里的那些味道似乎若有若无地萦绕在鼻尖,触动着最柔软的心弦,撩拨着有些沉寂的味蕾。
关于童年的味蕾记忆就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在脑海里回放。
十年前(我刚刚背着书包上小学时),她就在那里了,她40左右的年纪,不高也不矮,有点瘦,头上却常常裹着头巾,瘦弱中又带着几分能干。在我们放学时,她总是推着小推车等在校门口,卖用保温瓶装着的绿豆沙、葛粉、红枣汤。夏天时还有甜酒和凉粉。而我们总是攥着五毛或者一块钱向她飞奔过去,她又总是乐呵呵地为我们倒上一大杯葛粉或者甜酒。夏天喝,冰凉解暑,心情畅快;冬天喝,热气腾腾的,人一下子就暖和了。小时候,她在我们眼中是个逆风行走,给我们送温暖的人。
有一天,放假回家,我们不期而遇。她似乎更瘦了,背有些弯了,皱纹悄悄爬上她的脸庞。遇到我,她似乎一点也不意外,她看见了我,微微一笑,是种久违的笑,是种重逢的笑。一晃几年过去了,她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或许她并不记得我的名字,可是我觉得我们的关系仍停留在学校的拐角。我买了一大杯葛粉,她笑着递给我,像是早就料到一般。她继续逆风行走,而我捧着那杯葛粉,指尖的温度一直蔓延到心里。我早已不是那个为五毛钱纠结的小孩,而她还是那个逆风行走的人。
同样沉淀在记忆里的还有巷口的锅盔摊。
老板是一对中年夫妇,男老板长得很高大,老板娘矮矮的,有点胖,很有福气的样子。晚上学完琴后,父亲就陪着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往往禁不住诱惑,在巷口停下来排队等锅盔。小摊子生意很好,晚上都有很多人。往往老板娘揉面弄得有些慢了,老板就憨憨的催着她快点,老板娘有些嗔怪的回答“知道了”,排队的人总是笑,单纯的笑,老板就挠挠头露出憨憨的样子。即使巷口风很大,即使炉内的热气烫得手要起了泡,他们仍在那里过着属于他们的幸福小日子。听说他们的儿子快要毕业了,还有了个漂亮的女朋友,老板娘说起时脸上的笑容又多了几分。而我和父亲吃着有故事的锅盔向家走去。
厚重的感情最大的好处就是模糊的细节。学校门前的蛋仔摊,卖糖葫芦的白胡老伯,菜市口卖酱香饼的年轻小夫妻,我本以为永远都不会忘的那些人、那些事似乎被时光磨平了棱角。
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时光飞逝,回来的时间越来越少。童年的味道也越来越淡,可是我知道那些人、那些事,仍在我记忆的深处,滋养着回忆,而他们也还在那头微笑着,阳光明媚,静好如初。
记忆与我们如影随形,一生相伴、永不分离。它是那么诡秘,又如此神奇。无论老幼、不分男女,我们不仅日常许多思维、活动,要靠记忆;即使夜间做梦,也与它不无关系。但记忆究竟为何物?我们未必能想得清楚,讲得明晰。
记忆是多重性的,它既可做贴心的知己,也可能是烦人的东西。不管你是沉浸在幸福快乐的某段日子,还是陷入悲痛欲绝的某个时期;无论你怦然心动的一刻,还是依依不舍之际,记忆都会潜伏在你身心某处,悄无声息。但几乎我们的所有言行,乃至瞬间的回眸、转身的泪光、浅淡的笑意,记忆都会“原汁、原味、原貌”地收集,存记。如果我们对某句话、某个眼神、某副表情更为留心和在意,那么记忆也会储存得更真切、持久和清晰。当然,记忆不会全部、永远地保存我们所有的经历。有些,记忆甚至可能完全“空白”。而另一些,记忆如刀刻斧凿,任时光流转、岁月漫长,也无法抹去。
记忆无法逃避,如果不想参加晚宴,可以不去。不喜欢某部影片,也可退场;不愿与某人碰面,甚至能遇前回避。但是,记忆的闸门一旦被打开,我们无法逃避。当记忆以贴心的伴侣出现时,我们是快乐、欣慰的。那些曾经的人和事,那些逝去的情景和境地,只有记忆,能让我们恍若回到了从前,如同进入了那亦真亦幻、甜美温馨的梦里。而当记忆似烦人的家伙“不请自来”时,不管你在走路、看书或正观察某人、某物,乃至酣睡中,它也会“缠上”我们,不仅扰乱思维,还会坏了心绪。尽管我们想摆脱、驱赶,它却像“幽灵附体”,总是“挥之不去”。
记忆是人生的伴侣。这世上,没有什么人和物能与我们一直相随、时刻不离。只有记忆,才是我们最忠实的一生伴侣。不管你身处何方,无论你是怎样的思虑和心绪,只要“一息尚存”,一张褶皱的照片、一首曾流行的歌曲、一本泛黄的日记、一个曾到过的境地、一部留有泪痕的书籍,都可能瞬间激起我们心湖记忆的涟漪。或令我们倍觉温暖和快慰,或使我们深陷伤感和悲凄。而且,不管时隔多久,即使有一天,我们老得都失去了走路和讲话的气力。但记忆犹存,它就像影片,永不过期。一旦放映,总是情节如故、景象依然,一切总是那么动人、清晰,犹似昨昔。
人生不能选择经历,也就无法选择记忆。无论怎样的记忆,我们都不能对其选择留存或丢弃。如果说没有梦想的人生,似浑噩度日,可悲、可惜;而没有记忆的人生,岂非白痴,无所挂记,生死何异?人生的每程经历,都似某种财富的累积;每段记忆,都是生命的佐证、情怀的延续和心灵的期许。对此,我们无法选择和逃避。我们只能珍重生命,珍爱生活,珍惜记忆!
我的老家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这是我生活过的地方。
我的童年是在爷爷奶奶的那里度过的。那房子的年龄和差不多大,是爷爷奶奶结婚后分家自己建的。江西地处丘陵地带,这座老房子建在一座小山丘上,只有窄窄十余米宽的平地,上下都是陡坡。这座房子和同村人的众多的房子就挤一起,形成好几道近似半圆的圈,于是这些房子把小山丘给圈得严严实实,远远地看过去,小山丘也显得稳稳当当。
爷爷奶奶的房子和其他村民们的房子一样,都是那种典型的老房子——红砖砌成的墙,灰瓦盖屋面,进出穿木门……红砖之间的缝隙里还能清晰地看到抹上石灰、沙子的粘合剂。灰灰的瓦片,饱受风雨侵蚀,生长着一层暗绿若隐隐有一块没一块的苔藓。这座老房子有四扇门,都是木板门,大门涂得朱红,但现在已经斑斑驳驳了,手蹭上去,一层一层的红皮零星地飘落。其中有一扇大门,有事外出时,就在大门上挂一把几乎锈透了的锁,仿佛轻轻一拧就能拧开。
小时候,我住在老房子里,唯一的苦恼是头上不知什么时候会掉下什么东西,有时是一小块木屑,有时是几根杂草,有时一只老鼠蹿来或是一只壁虎掉下来或是一只青蛙呱呱地跳到床前,着实吓我一跳。
农忙时,每天天刚蒙蒙亮,村子里的一天就开始了,鸡鸣犬吠连成一片,把还在睡眠的人们唤醒。一会儿,家家烟囱里都升起炊烟。早饭后,牵上牛、扛起锄头、戴上草帽就下地干活了。牛耕过的地平平整整,人们下地插秧,把稻田变成绿油油的一片。日头渐移,到中午,家里未到学龄或正在放假的孩子、已经干不动农活的老人,会把饭送到田地,随便找块树荫,一家人一起吃一顿午饭。,就回家,洗个澡,便陷入沉睡,直到听到第二天的鸡鸣。小村庄的人们就以这种而作、而息的方式生活着。这里的生活节奏缓慢到让人误以为时间静止了。
,就没什么好忙的了。男男女女老老小小,都喜欢聚集在祠堂旁的那块空地上,搭起个塑料棚子,一堆人就躲在里面烤火取暖、聊天。特别是,读书的孩子们都回来了,他们有的在棚里另架几个小火堆,从谁家的大人那拿来几个红薯,扔进火里烤;若是晚上,还有人特别喜欢讲鬼的故事。讲完后,有人就提起个手电筒,拧开,往别人脸上一照,阴沉恐怖的说:“啊,我是一只饿死鬼,我要吃了你——”还真别说,配上四周的漆黑,的森森寒风,还是挺吓人的。散场了,由于没有路灯,总有几个胆小的女孩子要拽着别人的或衣服角一起回家。
有些美好的过往,是脆弱的玻璃,痴心的过客,却将它误以为是,绚烂的水晶。
------------题记
唐琬只是陆游心海中的一颗流星,陆游却是唐琬的整片天空。诗人如是说。
可是,广袤天空却给不了流星一个安身之所,只能任她像离人的泪水一样无助地飞散,跌落。还好,流星的身后,是厚实的大地,也就是这场爱情默剧的“配角”,赵士程。或许,很多为陆唐爱情故事欷歔不己的佌、痴男怨女根本连他他的名字都未曾听闻,可就是这个舞台角落里的身影,陪伴着唐琬走完了人生的最后光明。
十年的花开花落,就那么静水深流地缓缓走过,那些泪波潋滟的往事,连同那个名字一起尘封在了心底。窗外,大雨滂沱,红莲盛放。
只是,深埋在心底的,可能是爱情的尸骸,也可能,是思念的种子。
沈园里,四目相对,泪光闪动。那个十年前种下的名字,像不安分的蛇,一点一点地,缠绕在了心间。赵士程适时地起身离去,换来了一个他十年前就明白的答案。陆游也好,唐琬也好,他们都早已是彼此生命中的过客,就像一款刺青,留下的,仅仅是印记而已。真正的痛感,早已消失。他俩人相和的《釵头凤》,字字泣血溅泪,句句柔肠百结。让多少世间的痴男怨女泪眼婆娑,夜不能寐。可是他们忘了,当痛可以用来形容,甚至可以平平仄仄,这种痛,早已没有了重量。
纵然是牵肠挂肚,纵然是诗词相和,过往的列车也段然没有回头的理由与停下的可能。陆游的悔大于爱,唐琬的怨大于爱,他们爱的,只是那些美好的往事与幸福的回忆。但,这又让赵士程如何不痛,只是他的酸楚,用任何词句都无法表达。
亭外,几尾不安分的游鱼寂寞地吐着泡泡,那些美丽的画面瞬时被破碎的泡泡搅一地残碎,满目苍凉。
沈园相会后不久,唐琬病逝。一页凄美的故事就此完结,沈园依旧宁静而美好。宁静得就像什么都不曾发生过,美好得如同唐琬院内那盛开的红莲。
赵士程,想必是还会重游沈园的吧,毕竟,是在这里,他看到了陆游与唐琬当年的影像,那些他注定只能遥遥观望的场景,不知他是否明白,爱,原本就与时间无关,和空间更没有瓜葛,那只是一份内心的感应与灵魂的共鸣。只是这共鸣,陆游与唐琬也早就无法奏响。这是十年前注定的结局,纵然是千般眷恋万种不舍,也无力改写历史的宿命。即便是那一曲千古绝唱般的《釵头凤》,也仅仅是那个苍白的回忆。就好比风过树林,你听到狂风呜咽,你看到树枝摆动,但你的情绪尚未平抚时,风却早已走了,林也归于寂静。这样的答案,会不会有些残忍?但它却真实地打碎了往日所有美好。
有些记忆是玻璃做的,永不敢碰,不能碰,因为,它太脆弱,也因为,它太美好。
满族,正是这56朵花中艳丽的一朵,满族的服饰特别美。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她们喜欢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点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开叉。古旗袍有琵琶襟、斜襟、滚边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响,长度缩短,接近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高衩。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
满族妇女的旗袍十分漂亮,男子的也不错。
满族男子多穿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的一种褂子。马褂后来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高领对襟,四面开褉,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露出三、四寸,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是大、小袖。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为了方便骑马,在长袍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褉的短褂,以御风寒。
满族男子夏季常戴凉帽,冬季就戴皮制马虎帽。他们的衣服喜欢用青、蓝等色的棉、绸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蓝色腿带,脚穿棉布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满族,是我国其中的一个少数民族,是一朵艳丽的花,它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俗和特色。这些都需要我们慢慢地了解,慢慢地认识。
阳光火辣辣的炙烤着大地,微风轻轻吹着,柳条随风飘动。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像是唱着美妙的歌谣。汽车鸣笛的声音是那么的悦耳。我和小姨、妹妹怀着愉悦的心情踏上旅途的路程。
到了目的地,第一眼就看到了“阿么家的海”哦,原来这里是民宿的地方。我们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了进去,呀!好漂亮呀!我和妹妹向秋千冲了过去,开始你推我荡,我推你荡,我们玩得不亦乐乎。小姨放好行李,出来叫着:"走了,我们去景点了哦。"
这时,我们来到了沙滩望海,水天相连的海边度假村,防晒准备早已经做好了,戴上墨镜和帽子,穿上防晒衣向海水狂奔去。站在水里好舒服呀,海水冰凉冰凉的。浪花轻轻拍打在我的脚丫上,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是那么动听。我们和浪花玩起了游戏,一朵大浪花打过来,海水流进我的嘴里,呀!好咸哪。原来书里说的没错,海水真的是咸的。我们还在沙滩上捡了很多很多的贝壳呢?
一望无际的大海让人心旷神怡,把人们的烦恼都冲走了,那美丽的大海给我流下了深刻的印象。忙碌的生活偶尔放慢脚步也是一种享受。
摆动
我的童年没有洋娃娃,没有秋千,也没有旋转木马。
小时候路过幼儿园,总是羡慕地看着荡秋千的孩子们。我不喜欢幼儿园,我只是喜欢里面的秋千。我妈带我去幼儿园的时候,我哭了一天,然后我妈帮我办理了出幼儿园的手续。
我想我当时就已经知道什么是自由了。我不想待在幼儿园,也不想每天被老师安排,虽然很想毫无顾忌的荡到那里。
所以,我从来没有享受过童年荡秋千的乐趣,这是我的遗憾。
童话
忘了你什么时候开始爱上童话,无法自拔。
我一直相信童话,相信精心安排的大团圆结局,以为所有的故事都会像童话里一样。当童话破碎,梦醒的时候,我才意识到一切都只是自己一厢情愿。我以为现实会让我清醒,但我还是一如既往地迷恋童话。
习惯了童话的美好,习惯了把童话当成现实,然后一次又一次在生活中迷失了方向。虽然偶尔会害怕,但还是迷恋童话…
画
再看相册里的照片,有一种复杂的感觉,说不出是什么感觉。每一张照片都是那么熟悉,所有的表情都定格在那一刻。
照片里,我们相拥而笑,现在却分道扬镳,距离让我们失去了很多。我们想念对方,但只能通过照片回忆。我们对过去的事件、感受和承诺记得多少?所有该逝去的都已逝去,所有该记住的都刻在心里,但照片为我们记录了那一刻的笑容,却无法记录那个季节发生的故事。
谁知道那张照片里微笑背后我们的表情?有人注意到他们眼里的泪水吗?
日记
很久没写日记了,蓝色封面的日记已经被书架上的灰尘覆盖了。
我用纸巾擦掉日记本上的灰尘,白色的纸巾变成了灰色。抱着日记,突然觉得很沉重。我想打开,却又觉得无力。日记一直牵着手,封面上kinomoto sakura的笑容似乎不再甜蜜,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最后我轻轻放回原位。我仍然无法面对那些伤害,我仍然无法再次感受到那些痛苦。我一直是个懦弱的孩子。我不想碰,因为我害怕被伤害。
风铃
有风的时候,挂在窗边的风铃总会奏出一首清脆的歌,叫《自然》。
我喜欢静静地蜷缩在角落里,一抬头,就能看到窗边的风铃。阳光照射进来,风铃摇曳的身影会映在地上,我会迷迷糊糊的看着地上摇曳的影子,想着很多事情。我习惯了晚上和风铃说话,蜷缩在一个角落里,被夜晚的黑暗和寒冷包围着,月亮的一角透过窗户和风铃,却无法照到我。
最后的
回忆就像玻璃的碎片,有时会不小心划破我们的心,然后我们会感到剧烈的疼痛,但又舍不得放弃。有时候碎片太小了,我们不小心把它留在了草丛里,然后就再也找不到了。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爷爷像哲人一样地说出了这句话。看这他这副模样,我有点想笑,有点惆怅……
不知不觉又梦见夏天住爷爷家时,与爷爷的一番彻谈。
午后,窗外阳光依旧。躺在床上准备睡回笼觉的我静静的听着阳光洒在地上的声音,思绪万千……
一个又一个哈欠,睡意早已涌上心头,小眯了一会,只听见门外“哐当哐当,次拉兹拉”的声音,第一次听见便不以为然,随后又听见,声音是之前的加重版,心中起了疑,但转念又一想,不会是装修啊,因为这个是老家,四周只有七八户人家,而且他们家也没有看见瓦匠泥匠,便又睡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那声音又出现了,我有点不耐烦,这么好的时间都被噪音给毁了,我立马打开窗户,看了又看,可并没有看到什么名堂,我不甘心,这次连身子一起站在窗桌上,只看到有好多的工匠们,貌似在盖什么东西。我想去看看,好奇心赶走了我的睡意,我走到楼房的最顶层,四周空旷如野,有着铁栏杆,可以看见下面的所有东西。
“嗬”!我感叹道。村庄的大部分地方一览无余,隔壁王大伯家的鸡棚,可以隐约看见小鸡正安然地躺在鸡妈妈的怀里,鸡棚的周围长满了野草,不时有几只鸡去草丛里捉虫子。每户人家的田地里种着小稻,从上面看就可以知道哪家小稻长得好了,在我心中,当然是我家长得最好。有些老人拿这个板凳围在一起,磕着瓜子,在一起聊聊家常,一切都是那么和谐静谧。
在视线的不远处,我终于找到了罪魁祸首是谁,十来座的塑料房,几根又粗又大的水泥柱形成一条直线,好像在渐渐的朝我家建来,似乎明白了点什么,原来是建高铁。顺着那方向继续望去,好多户人家的房子被拆,只留下一些断垣残壁,那些房子早已面目全非,扒土机在无情的扒掉路,露出血色般的泥土,我仿佛看到大地正在慢慢燃烧,那些伤口也早已发脓,之前的美好景象也全部破碎,因为我知道,总有一天这里也会向那村一样,这一切的一切都会消失,只给人们留下一个美丽的身影。一种沮丧感涌上心头。我依稀还记得前年,每家每户出力,将烂泥路改成了水泥路,可我也知道建造了高铁我们这边就会变得发达起来,然而这也许并不是我们每一个人想要的。
拆迁,拆走了所有人美好的回忆,拆走了他们曾经为建一栋房的坚辛,不禁潸然泪下,不知眼前这美好的景象还有多久,也许,下一次,这儿,就成了一片废墟……但转念又一想,为何要这么悲伤呢?虽然这儿都被拆了,但毕竟我们大家曾经有缘,相识了一场,在这里拥有着美好回忆,拥有着快乐,虽然是短暂的,但也因为曾经有过而去慢慢回味,不也是很好吗?
客家人,又称河洛郎,是一个有着显著特征并且历史悠久的民族。客家的风俗习惯繁多而独特,身为一名客家人,我还是觉得客家的春节最有趣了。
那是三年级的一个寒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五华过春节。客家春节是从农历腊月二十四开始的,那一天到正月十五日就算客家春节。我们到五华的时候,刚好是除夕,时间大概是下午5点。我下了车,走到奶奶家门前,敲起了门,叫了一声:“奶奶,我们来了!”奶奶笑着给我开了门,说:快进来吧!“我进了门,只见爷爷、姑爷、大姑、表哥、大嫂正在屋子里到处忙活着:桌子上堆满了结米糖和桔子、柚子;到处都是年画和对联;窗户、大门、桌椅都被擦拭的干干净净,厨房里还传出一阵阵剁菜的声音,一副大大的年画挂在客厅的中央,旁边还有两只金元宝,很有过年的气氛。
我跟大家打了个招呼,就跑进厨房里帮忙去了。一进厨房,一阵香味就扑面而来,差点没让我滴出口水来。奶奶见我进来,说:来得正好,快过来帮忙!”我就跑过去帮手了,一会儿端端那个,一会儿切切这个,忙得不亦乐乎。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就到了晚上。经过了一天的忙碌,桌子上白上了许多菜肴:炒粉皮、炸豆腐、让香菇和让豆腐,鸡鸭鱼肉到处都是,按照习俗,今天还要用大木盆蒸“隔年饭”。先用一个大木盆蒸一锅饭,饭盆里面要插上12根筷子和12根大蒜(如果每逢闰年还要各多插一根。木盆还要摆放银元,寓意有富有食。大家一边看电视一边大吃特吃,除夕夜就在这浓浓的年味中悄悄溜掉了。
按照习俗,正月初一这一天是要早起的。我和爸爸早早起来,洗漱干净,接着来到家门外点香烛、放鞭炮。放完鞭炮,要吃“长寿面”,寓意健康长寿。我和爸爸吃过早餐,就和往常一样到处串门、拜年。叔叔阿姨们按照规矩在这一天给我了许多桔子、糖,爷爷奶奶们则要给我红包挂在我的脖子上面,俗称“挂颈”。就这样走街串巷的走了一天,我累极了,一回到家里匆匆洗漱干净,到头就睡。
一转眼就到了正月初二,奶奶一大早就杀了一只阉鸡,把鸡血淋在一个装满了纸钱的铁盆里,谓之“血钱”,是祭拜祖先前的一个重要习俗。这一天,是一定要在家的人全部去祭拜祖先的。吃过早餐,大家把门锁上,就拿着纸钱、贡品和香烛一起开车上了山。到了祖先墓前,扫墓,祭祖,烧钱,这些都是叫祖先在新的一年里面保佑后代一帆风顺,万事如意。这一天也叫做“拜祖日”。
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就到了正月十五,客家的春节结束了。虽然只是短短的十几天,但我永远都忘不了客家有趣的.春节和习俗。你家乡的习俗呢?一起说给同学们听听吧!怎么样?
在我们大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地区,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与丰碑,民风民俗中的建筑群一直让我惊叹不已,比如土楼就是其中之一。
土楼的特点是防火防盗,拥有“一座住百户”的惊叹统计,他的直径约80米,高20米,在一层一层土楼的包围之下,真像是中国式的城堡。
土楼的由来是因为有一个人,在山中看见了圆形平地,于是,用一砖一瓦建造了这了不起的建筑。这个建筑一造出来就震惊全国。还曾有个笑话:曾经美国来了一群特工,看了这个围屋,觉得像导弹发射台,于是便潜入进去,想在屋内探个究竟。后来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不仅没有发现导弹,还被领导骂了一顿,因为他们的历史知识不渊博。
南方的土楼很接地气,楼中有喽,家家相连,户户相接,亲如一家。其建筑结构奇特,圆楼外左右有对称的半月形馆相辅,外观建筑恰似一顶封建官吏的乌纱帽,主体是以我国神奇的八卦楼所布局,中华五千年为之骄傲。上次我去福建,就亲自看了围屋“土楼”。我看见的就是一个高大的圆圈,走进大门,首先,人还要绕一圈才能进入住处,住处里到处沉浸着历史悠久的气味,黄土坡砖一直经久不衰。
民俗文化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强烈地显示着我们这个民族独有的生活特征,历史建筑永垂不朽,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民俗建筑——土楼,让我们踏上民俗之旅,走进中国传统文化寻找祖国文化的根源!
大街上卖的铁板豆腐,估计很多同学都吃过,但我今天所说的铁板豆腐,你们可不一定吃过。
几年前,我和妈妈随旅行团去了洛阳栾川的重渡沟,坐大巴四个小时后终于到达目的地。那是在深山里一个地地道道的大山沟,里边有很多修建的很好的民宿,我们住的是中心区116号。
放完行李,我们就开始上山了,因为听导游说的是沿着水走的,所以我就换上了拖鞋。刚走进去的时候太热了,我们就坐索道上去了。它上到中间就停了,下去之后感觉还挺凉快的。
又走上去一点,发现穿拖鞋没法走山路,就又下去了。在下去的途中,妈妈买了一个雪糕,在我们这儿卖一块的在那儿卖了五块。再往下走,我们又被写着“下山道”的牌子骗了。本来可以又凉快又轻松地走下去,我们却选择了又热又危险的陡峭下山道,真是后悔。
到了第二天,我们又去了传说中的“水帘仙洞”。才走了一点上坡路,我们就又坐到了旁边的小吃店。那儿卖有铁板豆腐、泡面、黄瓜还有竹筒米饭。我们先是吃了一份豆腐尝尝味道,他那卖的比别家的量多,还比别家好吃。所以我们又买了第二份,一份是五块钱,真是“价格实惠,健康美味”。休息过后我没有再往上去,妈妈自己上去了。可干坐着多不好意思呀,就又要了一份豆腐。连吃三份豆腐,真是把这辈子豆腐都吃了,不过那儿卖的豆腐真的好吃,承载了我美好的回忆。
铁板豆腐的味道是独特的,回忆更是独特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