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创先争优”活动剖析材料

更新时间:2024-09-06 10:25:52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收藏

为了积极有效地推进课程改革的步伐,为课程改革提供一个交流和研讨的平台,进一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我校在2012年10月15日下午举行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高中新课程经验交流会。高一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历史、政治、地理、信息技术、体育、音乐、美术等十二科备课组长分别代表本学科进行了发言。他们谈体会、谈困惑、谈解决的方案,针对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总结和回顾了各学科在新课程实施方面所做的大量的尝试性工作,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了分析,提出很好的建议。通过这次会议,大家一致认为有如下好的做法及存在的问题,并共商出以下对策。

一、好的做法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准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强调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一个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他才有动力,有激情,而当他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那就激活他创新,所以在课改中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个性发展的引导者、思想品德的塑造者。

(2)、学生地位的转变:学生由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3)、教学手段的转变: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转变为学生利用学习工具自己学习。

4、采取四种方法

5、制订五种评价办法

(1)、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止性评价相结合,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由过去重结果轻过程转为结果过程并重。

(2)、把评课的重心放在关注学生发展上。

课上的好坏由过去只听教师讲,忽视学生的发展,转为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创新精神的培养。

(3)、注重开放性评价

学校定期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教学开放日,倾听社会各界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评价。

(4)、提倡自我评价,学期结束要求每位教师对自己工作、表现做出书面形式的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激发他们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5)、领导评价:根据每位教师学期的工作,表现过程、考核结果、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发展。

二、共性问题

1.教师对课程标准及新教材把握不准

教材和习题难易程度不是很匹配

教材的改革是新课改的重点内容,新的教材涉及的面、点更为宽广,学生平时学起来也颇为有趣,但是课下却让学生也颇头疼。教师和学生都感觉新教材容易学习,但是练习用的习题却难度很大。“新的教材,老的练习试题,老的考试模式,高考难度也并没有降低,这样的课改对于学生到底有多大的好处?”

其次,虽然在新课改启动前及实施过程中,省市教研部门先后组织了不同层面教师参加的通识、课标及新教材培训,但提纲挈领式的集中培训的局限性、教师将培训成果“内化”为教学行为的过程性及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相比的跳跃性变化等无疑为教师短时间内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教材增加了难度。

第三,由于新高一教师刚刚开始一个课程必修模块(语文、数学、英语是两个必修模块)的课堂教学,对学科内容及教材(包括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整体框架结构和体系脉络还缺乏深入的了解与研究,在备课、上课和考试评价等环节也不可避免地囿于以往知识教学的模式和方法,难以真正从整体上设计模块教学,对模块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也常常表现出“心中无数”。

2.教学形式把握不准

(1)教学活动有形式无体验。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外显活动与内隐活动、操作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统一。对高中学生来说,设计和开展能够促进思维提升,并在情感体验中获得自我发展的活动更为重要,而不是为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和可见的师生互动而活动。

(2)合作学习有形式无内涵。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不是简单的集体教学加小组讨论,更不是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讲授加学生代表发言,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注重的是学生合作品质的培养和合作精神的养成。

(3)探究学习有形式无实质。探究学习是通过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研究、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3.教学资源匮乏

学校硬件设施的暂时跟不上新课改的要求,各科均有不同程度体现,尤其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理科实验,学生实践活动,体育、音乐、美术等受条件限制。

三、对策与建议

(1)转变教师的观念

教师观念的转变首先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只有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以便从根本上推动课改。

首先,教师要正确认识新课程改革;

其次,教师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新课程实施,需要大家切实负起责任,解决具体问题。“课程改革即问题解决”,课程就是实践,它要求所有人都直接面对自己所面临的问题,采用实践的逻辑,提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尽自己所能,把解决方案付诸现实。

第三,教师自身素质要不断提高;突破观念,直面困难,分担责任,要突破观念,改善我们的实践文化,不能“坐而论道”,要直面困难。要认识到问题的突破只能是一个“渐进”过程。不仅树立“责任意识”,更应树立“机遇意识”。教师要意识到自己在课改一线的艰巨任务和不可推御的责任。

第四,加强年级组教研制度的建立和落实,集体备课是核心。集体备课主要做到对照新旧课程标准,按照个体预备、集体复备、个体再备的程序进行。备课中,既要有宏观备课(一学期、一学年的整体思考与设想、高中三年的整体教学思考与设想、),更要有微观备课(一个章节、一堂课的思考与设计)。我们组每周二下午为集体备课时间,每次集体备课有中心发言人、书面材料、研讨记录,学科内做到教学内容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

第五,对学校资源有效整合,特别是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整合。

对学校有限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包括教育思想认识的整合,校内外教育的结合,教师工作的合力,学科渗透的影响力,学校传统的弘扬,教师特点的展现,学生个性的张扬等。对教学资源做好共建和共享工作,教研部门组织力量系统的编制一些教师适用的参考书,学生使用的读物,以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拓展,开拓学生的视野。

第六,要立足有效教学,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尽可能缓解课时不足的矛盾。如课堂上把主要精力放在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知识的突破上,适当进行解题方法的训练和指导,并利用晚修和自习课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或在每一课程模块教学之前,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基础等因素,制订较为详细的教学计划与导学计划,于实施模块教学前发给学生,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学习能力,又解决了课堂教学课时不足的问题。

推荐阅读:

  法院思想作风整顿剖析材料

  项目经理评先进的申报材料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讲话稿

  党委领导班子的党性剖析材料

  【团员心得体会】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解读之三

学校“创先争优”活动剖析材料.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2024公文写作范文模板共40篇

20_公文写作范文模板 第一篇【给定材料】1、在20xx年历时7个月绘制了中国民间首个“垃圾焚烧厂地图”之后,安徽芜湖四个关注垃圾焚烧的年轻人开始了一场新“战役”:20xx年12月以来的近5个月间,她们陆续向国家环保部、全国31个省份环保部门递交正式申请

机关行政公文2024-10-06

社区工作者公文写作范文赏析(必备5篇)

社区工作者公文写作范文赏析1今年以来,XX社区根据街道党委、办事处的统一部署和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社区实际,团结和依靠全社区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有力推进了社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一、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基层组织战

行政公文范文2024-11-24

公文写作范文大全短篇文章(实用15篇)

公文写作范文大全短篇文章1院内各单位:刘,女,xx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学号220xx x x x x。20xx年4月12日,刘盗走同寝室一位同学的招商银行信用卡,并于当天和5月18日持卡到x手机城、百货商厦苏果超市等地进行消费,金额达3660元,经

行政公文范文2024-11-24

学校公文附件格式范文大全通用8篇

学校公文附件格式范文大全 第一篇一、设置页面(“页面布局”—“页面设置”)(一)“页边距”1.页边距:上3厘米、下厘米、左厘米、右厘米。2.纸张方向:纵向。纸张大小:A4。确保“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并撑满版心”。二、设置标题(一)“字体”1.主标

机关行政公文2024-10-06

公文写作范文大全短篇高中(共18篇)

公文写作范文大全短篇高中1第一节 博览广采勤积累“日日走,行万里路;时时学,破万卷书。”要想“下笔如有神”,就需“读书破万卷”。大持人杜甫的著名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深刻而准确地阐明了勤奋学习、博览广采对写作的至关重要性。一、博览广采有利于端正自

行政公文范文2024-11-24

教师招聘自我鉴定范文精选32篇

教师招聘自我鉴定范文 第一篇你好!我叫xxx。我是xxx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名学生,于在x年x月毕业。经历了五年的高师教育和高校生活,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更坚定了“自信、自强、勤奋、谦虚”的人生信条。我出生在农村,从小就继承了父

自我鉴定2024-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