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4
2022-07-14
2022-07-14
2022-07-13
2022-07-14
更新时间:2024-01-13 11:52:19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2-07-14
2022-07-14
2022-07-14
2022-07-13
2022-07-14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具有一定的丰富性和不确定性,各国与各学术层面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笔者搜集相关资料发现,在我国主要包括出版、广告、影视文化、设计服务、咨询策划等行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是以文化资源为基点、人类大脑创意为主,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知识服务类产业组合,具有独创性、高科技含量、强辐射和高附加值等特性。其形成与发展也凸显了文化和创意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我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之一。如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劣与否已经成为衡量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二、自媒体概述
三、自媒体视域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分析
虽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但文化体制的改革使其迅速崛起。新媒体的兴起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传播途径和传播内容的创新,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如今,自媒体做为当今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发展契机
1.营销推广多样化。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是创意,文化创意的新颖和被接受度也很大程度的决定了产品的经济回报,好的营销推广方式能够扩大产品的销量并形成品牌效应。例如经纪人对画家的包装推广就能够促进绘画作品经济效益的扩大,这也是“媒介人”存在的重要意义。自媒体节目《罗辑思维》的发展就充分诠释了自媒体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最开始其只是个人的视频脱口秀节目,随着节目爱好者的增多开通了微信、微博等公共交流平台,20_年6月份出版了节目书籍版,同年8月主持人罗振宇参加冰桶募捐挑战,9月借中秋之势在微信中售卖月饼,还有巡回演讲、旅游等与受众互动的方式。其精彩的节目内容自然是成功的一方面,但利用自媒体新兴性和便利性开创的多样营销推广方式无疑是其制胜的“法宝”,在信息泛滥的时代赢得了广泛的关注。2.传播渠道创新化。“创意产业价值的传递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传递的手段、渠道决定了产品和市场有机结合的效果,也将直接影响创意产业价值的市场规模”。
(二)发展危机科技的进步是文化创意产业勃兴的基础,但同样是把双刃剑,在为其带来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危机。
1.信息不对称。“在文化创意产品未被生产出来之前,市场对其需求难以判断,因此,投资文化创意产品需要承担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市场高风险”。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交易本身就具备未知风险,而自媒体的出现虽然提升了信息传递效率,但更加大了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如当下风靡的微信广告,创新了广告的发布和传递方式,但发布者仅仅只是产品的代理商,多是普通的学生或者上班族,发布的信息真伪难辨且并不具备所有权和解释权,甚至有的代理人自己都不知道产品的真实来源,消费者所得到的信息更是已经经过层层“变异”了。另外,在创造文化创意产品之前,也无法判断所创造出来的相关产品是否能够得到受众的欢迎。如一些自媒体节目在制作播出前既无法得知潜在受众数量,也无法准确把握受众喜好,这对产品收益和成效的预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一、自媒体新闻传播所具有的特点
(一)自媒体新闻传播一般是用户自己主动去传播,所以信息的传播是非常及时的。但是由于每个人都会受到自身知识文化的限制,所以他们所发表的对同一事件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这些不同就使信息碎片化了。
(四)自媒体的发布一般是某个人对某件事的看法!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化的特点。而且,人们经常会选择性的看待一件事,只发布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不管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想就可以发布。
(五)人们在发布消息时,为了更清楚、更明白,除了文字,还可以配上图片、动画等。这样可以让消息更加详细,具体,具有真实性。
二、自媒体新闻传播的两面性
(一)自媒体新闻是每个人都可以发布的,所以其信息来源的范围广。人们可以通过自媒体对每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发布意见。这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让人们更加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
(二)自媒体新闻传播可以第一时间将新闻传播给大众,人们一可以立即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新闻信息被大众知道后,人们如果对此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就会让这条信息被更多人知道。人们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相互讨论。这些讨论代表人们内心的愿望与想法,政府工作人员可以据此作出作合乎人民群众利益的决策。这样也可以保证政策的顺利实施。
(五)自媒体新闻传播有很多的优点,在此不一一列举出来。但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自媒体的缺点也十分明显。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意见,所以信息量非常大。其中有用的仅占一小部分。大部分都是废话和个人的不满等。这写信息的存在使群众很难找到真正有用的信息。
三、新老新闻传播方式的融合
(一)任何一种新闻传播方式都有优点,也都存在缺点。为了更好的发展新闻事业,我们应该正确的看待这两种传播方式。传统的传播方式仅仅由新闻机构来传播。自媒体则是由每个人来传播。传统新闻传播方式是先过滤再发布的形式,而自媒体则是先发布再过滤。传统的一对多的传播也变成了现在的多对多的传播。这不仅是加快了速度,更是扩大了范围。
1自媒体传播方式的使用现状
2自媒体传播方式的使用思考
专业技能差异的消解
专业实践思路的加强
针对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笔者也多次思考,如何将自媒体巧用到实践教学中。在出镜报道一章里,要求学生经过课堂理论和视频实例的分析后独立完成完成出镜报道。笔者将三周的教学内容分为第一周理论,第二周不出镜只报道的校园新闻,第三周出镜且报道的社会新闻。其中第二周的内容上传至荔枝FM的校园新闻报道,选择优秀的作品在校广播台中播放。第三周上传至优酷,回课时,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进行评议。在第三周拍摄之前,学生通过QQ群组将出镜报道的内容策划同老师讨论,这个教学过程中,至始至终都在智能手机这个工具上。报道的时间一般不超过3min,能够较好完成视频作业的学生都至少尝试过10遍以上,较好的解决了打结、磕巴的常见心理问题,从实践中加强心理建设和提高报道能力。等到再使用摄像机拍摄时,学生普遍具备报道思路,不会浪费时间。避免了见到摄像机的生涩感,因为自己动手拍过,能更好的与摄像配合完成报道。
自媒体使用不当的预防
3自媒体使用方式的发展趋势
强强联合
自媒体再新,成为主流尚且还需时日。如果学生制作的节目如果能够把握住传统媒体的标准,被吸纳和采用相互融合,才是播音主持教育中实践教学最大作用的发挥。服务于地方的文化经济建设,引发思考和关注才是“发声”教育的主要作用。如何突破校园新闻的节目内容和形式,关注服务地方各项事业建设,仍是教师在教学和引导学生实践方面需要思考的问题。
整合资源
各种教学手段运用,对于业界呼唤采编播一体化教学的播音专业来说,已经是物尽其用。但是教学资源的匮乏,仍是播音教育中不能不面对的事实,如摄像机的人均数量不多,演播室练习时间的不够等等。所以校园电视台的节目制度和多样化,可以成为学生实践的平台首要根据地。除了新闻节目,一些名师名人访谈,真人秀节目,关注周边民生的纪录片,都可以是节目的新类型。同样,业界的节目发展趋势必须要关注,注重时效性。学校的播音主持教育,永远在追随着业界的步伐。这个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让学界可以通过发达的自媒体锻炼试图去填补和业界之间的鸿沟,但是对于学生用什么怎么用,教师要在当中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常用常新,才是做好未来传媒人的一个基本态度吧。
这是个与以往大不相同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每小时产生的新信息都远超20世纪前所有信息的总和。随之而来的是信息因多而杂所产生的碎片化:我们能读完的书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各类应用上的短文章;越来越少的人关注书店那一角朴素而优美的无名之作,而天天关注知名公众号今天有没有推送新文章。
碎片化中,有人看到机遇,有人看到毁灭。
平心而论,万物都有利有弊,碎片化生活自然也是把双刃剑,既能填补知识,也可能让我们接受错误观念。关键在于我们要在水深流急的知识海中,牢牢抓紧真理的暗礁,才不会被无知的洪流卷走。
与其批评碎片化生活破坏了千年来的知识体系,倒不如潜心汲取真理——毕竟,千百年来的革命,不也是在这“破坏”般的创新中度过?
“碎片化”这个新词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而逐渐变得众人皆知。对于“低头族”而言“碎片化”正是他们的生活状态。
人们发现,“低头族”原先也是要充分的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后来却逐渐地将自己的时间“碎片化”了。当时间“碎片化”后,要去深入钻研一件事就变得非常困难了。我们知道连贯地操作一件事,比碎片化地操作效果好得多。碎片化看似同时执行了多个任务,而每个任务的完成效果往往都不如人意。
但是,换个角度看,“碎片化”也并非那么一无是处。“碎片化”也确确实实地给人们带来好处。
古人欧阳修说过:“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欧阳修能把每天的时间碎片用来做文章,这样看来,欧阳修算是利用碎片化时间的鼻祖了。其实今天我们也能做到,甚至做起来更加便捷。我们手机的客户端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让我们在碎片时间轻松地阅读一本好书,虽然不能细细品味,却也可以让我们不无所事事,提升修养。
“低头族”也能在“碎片化”时代占上便宜的。他们可以在乘车的时候购物,轻松地货比三家;在吃饭的时候观看教学视频,聆听知名教师的教诲;甚至可以在逛街的时候谈成一笔生意,保持与客户紧密联系……
“碎片化”终究给我们带来的是便利还是麻烦了?我觉得“碎片化”是将人与人差距逐渐缩小。交流“碎片化”让人们更容易和陌生人交流,也让熟悉的人更难深刻地交流;“碎片化”拖累了优秀的人前进的步伐,也同时让落后时代的人更快地弥补上差距;利用好“碎片化”时间可以让追求进步的人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沉迷在“碎片化”生活中也让不求上进的人感到虚假的充实。
如何看待“碎片化”时代,这是值得每个期望完整人生的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