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4
2022-07-14
2022-07-14
2022-07-13
2022-07-14
更新时间:2024-01-14 11:06:54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2-07-14
2022-07-14
2022-07-14
2022-07-13
2022-07-1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当今国际社会竞争的重心逐步向人才的竞争转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创新型人才最大的特点在于具有创新性思维,而创新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是批判性思维,因此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各个学科、多门课程共同培养的结果,但作为在高等教育中占用教学课时较多、覆盖面较广的大学英语,也非常有必要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渗透到大学英语教学中.
国内现有研究较多地集中在批判性思维理论介绍和量表制定上,相对缺乏系统的实践研究.我们认为理论的介绍可以明确概念,量表的使用可以发现问题,但发现问题后的如何解决问题则成为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因此,本文针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不足的现状,将着力于英语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方式的研究.
本文采用行动研究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方式的研究,通过对教学任务的难度预判和分类,探索不同思维能力目标下的不同培养方式,整个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
1)研究内容的创新:本文的核心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式研究,相对于现有该领域研究的重理论、轻实践,重模式构建、轻具体操作而言,本文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围绕批判性思维核心技能“阐释、分析、评价、推理、自我反思”,依托商务英语教学进行梯度式的培养,该研究内容具有较为现实的意义,
2)研究方法的创新:本文的行动研究与传统意义上的行动研究有所区别,本文采取的是传统行动研究的基本框架,即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环节循环行动,但在计划新一轮行动研究的部分有所区别.传统的行动研究中,针对反思后存在的问题继续下一轮的行动研究,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在本文,我们根据反思后存在的问题和下一阶段的培养任务,二者结合进行下一轮的行动设置,本文的研究方法涵盖更广,整个行动研究呈螺旋上升式趋势,
3)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创新:本文通过语码复杂度、认知复杂度和交际压力复杂度三个维度来构建教学任务的难度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任务的难度预判,根据预判结果进行梯度任务安排,将任务的由简到繁梯度性与思维加工的由易到难梯度性相结合,以期达到思维的能力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而更进一步,
4)思维能力评估方式的创新:由于思维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和不可精确评估的复杂性,单纯用量表较难反应出学生真实的思维变化和发展状况,故本文采用质性描述为主,量化方式为辅的方式对思维进行模糊综合性测评,并设定了“结合任务内容的思维能力观测点框架”,既采用基于任务的观察、访谈、日志、反馈等描述性方法,也采用作文评价量表,力求使整个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达到真实自然的状态.
本论文由八个章节组成: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当前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新型人才需具备的首要素质为批判性思维,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具体的培养方式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对批判性思维进行系统梳理,详述国内外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相关研究,并指出当前在我国外语教育领域对批判性思维研究的局限和需要填补的空白;第三章为研究的总体设计框架,包括方法、背景、对象、内容、评估等.本文将行动研究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相结合在《实用商务英语》课型中开展三轮行动;第四章为行动研究的先导性研究,通过调查研究确认当前大学生存在批判性思维能力较为欠缺的问题,在实践中采用何种教学方式进行培养成为本研究的核心;第五章为教学实践中的第一轮行动研究,主要针对批判性思维能力中最基本的阐释能力进行培养,并设置四项陈述型教学任务;第六章为第二轮行动研究,主要针对具体语境下分析评价推理能力进行培养,并设置两项案例分析型任务和两项解决问题型任务;第七章为第三轮行动研究,主要针对无具体语境的分析评价推理能力进行培养,设置两项项目型任务;第八章为结论部分.通过三轮的行动研究我们有诸多的发现与反思,并对未来提出了展望.
本论文是由八个章节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各章节既可以独立成篇,又与其他章节构成逻辑上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进行了全面而透彻的研究与探讨.论文所探究的内容无疑将对我国的外语教学,尤其是对当前高等教育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论文所表达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参考意义.
多年来国内民生难题凸显,侵占损害民生财产日趋严重,迫切需要集法律、会计、审计、评估等专业知识结构的法务会计解决民生财产侵占.属于英美法系的法务会计20世纪90年代末引入中国,至20_年9月30日共发表780篇以“法务会计”为题的论文,其中:博士论文3篇,基本限于介绍国外法务会计,没有跳出其调查舞弊、损失计量、专家证人、诉讼支持的程序功能界定,没有结合国内本土资源建构法务会计程序与实体功能,法务会计未职业化,难以充分发挥其解决民生财产侵占的独特功能.因此,研究法务会计功能重构与治理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遵循法务会计本土化与职业化主线,采用实证与规范研究、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方法,按照提出功能重构命题→总结重构理论依据→探索法务会计本质→重构法务会计功能→实证分析法务会计功能治理上市公司违规违法行为效果→实证探究法务会计功能提升民生福利水平效果→建立法务会计功能保障机制的基本路径,致力于解决法务会计功能本土化与治理效果的现实问题.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基于民生视角重构了法务会计本质理论.基于社会、专业、职业和产权等民生视角探索法务会计产生原因,重构法务会计概念、特征、对象与内容,将法务会计界定为特定主体运用法律、会计、审计、评估等工具处理和解决不同主体财产的被非法侵占、受损害赔偿、保值增值问题的社会专业活动,既非会计学也非法学,属于新兴复合学科,对象为不同主体财产,目的是维护不同主体财产安全,最后将法务会计本质界定为维护主体财产契约静态与交易安全,强化安全可靠、高效运行、保值增值的社会产权秩序,建构了法务会计目标.
(2)基于保护民生需要重构了法务会计程序与实体功能.结合法务会计本质,不拘泥于国内外法务会计程序功能界定,建构了保护民生财产利益的法务会计公平程序、治理市场、衡平社会、防控腐败功能,公平程序功能除包括调查舞弊、专家证人、计量损失、诉讼支持程序功能外,还具有协助侦查、评估诉讼、预测仲裁、保全证据、公益诉讼功能,其他三大功能为法务会计实体功能:治理市场功能有治理会计假账、控制决策损失、追索流失资产、创新公司治理功能,衡平社会功能包括缩小贫富差距、防范拆迁冲突、缓和劳资矛盾、监督执法舞弊功能,防控腐败功能有治理商业贿赂、控制贪污挪用、预防职务侵占、监控官员财产功能,设计了各种功能效果评估指标,四大功能模块构成法务会计功能统一体,在理论上探索了法务会计功能的演变机理与外延,从实证上分析了重构法务会计功能的动力与阻力因素,提出了会计假账净收益防控机制、商业贿赂博弈治理模型、官员财产净值监控法,治理会计假账和官员贪腐的出路在于建构会计假账和官员贪腐净收益为负、侵占财产动力为零的机制.
(3)基于微观视角建构了法务会计功能治理上市公司违规违法行为效果实证模型,考察了法务会计治理质量与上市公司违规违法行为的关联性.选取20_—20_年期间总样本486家违规A股上市公司,构造法务会计治理指数、违规发生概率等变量,首次提出法务会计治理指数量化上市公司法务会计治理质量.法务会计治理指数是上市公司所处政治、市场与法律环境等五个方面的32个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的综合指数.通过构建三个模型、检验三个假设、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法务会计治理质量的指标权重,通过变量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发现上市公司违规违法行为发生概率、发生频率、严重程度与法务会计治理指数负相关.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发现法务会计治理质量负向调节上市公司违规违法行为,法务会计治理质量越低的企业越容易发生违规违法行为,且发生频率越高、程度越严重.
(4)基于宏观视角建构了法务会计指数与民生福利水平相关性实证模型,考察了法务会计程序与实体功能提升民生福利水平的效果.一是通过选取20_年国内东、中、西部6个省份30个城市的22个民生福利指标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计算30个样本城市的民生福利指数.二是采用法务会计指数衡量一个地区的法务会计发展水平,设计由公平程序、治理市场、衡平社会、防控腐败四个功能模块14个指标构成的法务会计指数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30个样本城市的法务会计指数.三是运用软件分析得出30个样本城市的民生福利指数与法务会计指数的相关性较高,模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法务会计指数系数,显著性水平1%,表明法务会计水平与民生福利指数显著正相关,法务会计程序与实体功能能够提升民生福利水平,通过对民生福利指数与法务会计指数独立T检验,表明法务会计发展质量对民生福利水平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5)基于充分实现法务会计程序与实体功能建构了法务会计功能保障机制.一是建立法务会计主体秩序.建构法务会计司法主体、执法主体、单位主体、*主体,分别在不同的区域和边界履行职责,实现主体财产的安全、保值、增值使命.二是建构法务会计职业机制.建立法务会计职业的权利义务、职业准入、执业独立、信息保密、利益保障、风险控制和职业担保机制,建构法务会计本土化职业结构,充分实现法务会计功能和使命.三是制定法务会计责任制度.建构法务会计*责任为基础、法务会计民事责任为主导、法务会计刑事责任为重心、法务会计行政责任为补充的法务会计责任制度,推动法务会计职业可持续发展.
本论文可用于审计英语论文范文写作参考研究.
审计英语引用文献:
摘要:营销审计是管理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多数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都仅从财务指标的角度来评价。但是由于财务指标本身的局限和企业经营活动的广泛,传统的评价方法不论是从评价的内容或是评价的范围上讲都带有明显的局限性。笔者引入了一种新的营销绩效测评方法——通过构建平衡记分卡和离差最大化相结合的营销审计评价模型来进行营销绩效的测评。
关键词:营销审计营销绩效平衡记分卡离差最大化
对企业营销者营销管理责任作出客观、公正、准确的审计评价意见,是进行营销审计的关键。为了达到正确评价企业经营者营销管理业绩,明确营销管理责任的目的,而需要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指标构成的营销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关的审计评价方法。目前我国只有极少的企业运行营销审计,并且大多数的财务评价和内部审计都仅从财务指标的角度来评价。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本文试图以平衡记分卡与离差最大化相结合的基本思想为出发点,设计出营销审计评价体系,探讨营销审计的方法。
一、现行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缺陷
1.现行评价方法的主观性强。现行的评价体系沿用传统的主观确定权重的方法,其中,指标权数的确定通常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AHP)”等给各指标打分,打分中的主观性较强、客观性较弱。
2.现行评价方法非财务指标效果评价不够。现行评价体系过于注重营销效益等财务指标,仅用财务指标来反映企业营销的所有努力,而对营销效果、营销效率等非财务指标注重不够。
二、基于平衡记分卡方法的的营销审计评价指标设计
由于企业营销部门受托经济管理责任具有多层次、复杂性的特征,单一因素和几个财务、统计指标难于对其作出客观、公正、准确的审计评价。为克服上述传统方法的缺陷,对营销管理者任期经济责任作出科学合理的审计评价,笔者认为将平衡记分卡方法与离差最大化方法相结合,提出营销审计的新思路,并进行了营销审计评价模型的探讨。
1.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以审计评价的目的为依据,遵循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本文利用平衡记分卡方法(BSC法)的基本思想进行营销评价,因此,其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分别从顾客、内部业务、创新学习、财务方面四个方面进行。
2.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方法。按平衡记分卡的评价思想,首先将评价的目标进行分解,构成平衡记分卡四个方面的一级指标(或称为子目标)。各子目标的考核内容应分解为二级指标,若二级指标仍不可测量,就必须再依据评价目标对二级目标进行分解,直到分解目标具有可测性为止。这就形成了评价指标体系。
3.营销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审计评价实践的研究,借鉴了国外先进的评价方法和经验,在一级子系统的基础上构建出22个指标的营销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三、营销审计模型研究
利用平衡记分卡评价时须从四方面进行评价,因此,各指标间权重的确定是会影响评价结果的,通常采用确定权重的方法有“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AHP)”等,但这些方法的共同缺点都在于都需要主观地给各指标打分,为克服这个弱点,本文采用客观性较强的离差最大化法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
1.基于离差最大化的评价指标标准化。首先,设Yij为第j个指标第i期(或是在第i个企业中)的值,为了使不同指标之间具有可比性,对作标准化,标准化后的值记为Zij。本文将指标的标准化规则设计如下:
(1)对于指标值越大越好的变量定义为极大型变量,对于极大型变量:
Zij=(Yij-minYj)/(maxYj-minYj)
式中:minYj表示第j个指标在比较各期(或各企业)中的最小值;maxYj表示第j个指标在比较各期(或各企业)中的最大值;以下同。
(2)对于指标值越小越好的变量定义为极小型变量,对于极小型变量:
Zij=(Yj-minYij)/(maxYj-minYj)
式中:minYij表示第j个指标第i期(或是在第i个企业中)的最小值。
(3)对与指标值有最优稳定值的变量定义为稳定型变量,对于稳定型变量:
Zij=1-|Yij-Yj*|/max|Yij-Yj*|式中:Yj*代表评价对象第i个指标的最优稳定值。
(4)对于指标值处在一定范围内为优的变量定义为区间型变量,对于区间型变量:式中:(a,b)是Yij理想的变化区间,即在此区间,第j个指标的值为处于理想状态a,b的值可根据本企业的历史资料而定,也可以取行业内的平均水平。
原始数据Yij经以上变换后得到的Zij具有如下性质:0≤Zij≤1
对于Zij而言,其赋值越大,说明该指标越接近最优水平。由此可知,对于不同的评价对象,最后的综合得分越高,企业的营销状况越好。
2.评价思路和模型。
(1)评价思路。运用平衡记分卡和离差最大化相结合进行营销业绩评价的思路为:首先对评价指标标准化,以使不同指标之间具有可比性;然后运用离差最大化方法求出各评价指标的权数;最后得出评价对象的营销业绩评价模型。
(2)评价指标权数的确定。利用这个思路,为建立评价模型还应求出各评价指标的权数,下面我们引入一种新的权数确定方法,即离差最大化法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数。
设评价指标权数为:w=(w1,w22)T且满足单位化约束条件:
又设加权规范化矩阵为D,则:
式中:WiZi,j即为第i个比较对象第j个指标的综合指数。再设Vij(w)表示第j个指标的第i个比较对象与其他比较对象之间的离差之和:
Vj(w)表示第j个指标的个比较对象两两之间的离差之和:
根据离差最大化的思想,评价指标的权数应该使所有指标的各比较对象间的总离差最大,即使EVj(w)最大。因此,可以构造如下目标规划:
解出该目标规划的最优解Wj*为:
最后,将Wj*归一化,得:
(3)评价模型。求出指标的权数后,即可以求出第i个比较对象综合得分模型为:
其中:V为第i个比较对象的综合得分值。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Zij的值越大表示该指标值越佳,所以,综合评价得分越高,表明企业的营销状况越好。因此,我们只要取得相关的数据资料,并作规范化处理后,即可以简便地作出综合评价。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审计部门担负越来越重的任务,如何对企业进行营销审计,是审计部门21世纪的重要任务。经实践平衡记分卡与离差最大化相结合的方法在企业营销评价中体现了运用方便、有效的特征,但有些问题仍需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唐邵玲:战略管理绩效评估体系的创新:平衡记分卡[J].企业经营与管理,20_,6
[2]李青等:营销绩效评估实操[M].广东经济出版社,20_
[3]彭正龙:企业经营者评价系统与激励机制研究[M].华夏出版社,20_
1.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是事务所综合实力的一个体现,也是审计质量高低的一个保障,所以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抑制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一方面,具有较大规模的事务所,审计经验较为丰富,注册会计师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比较容易发现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与小所相比,大所的独立性更强,不会因为害怕流失客户,而向存在真实盈余管理的客户让步;另一方面,大规模师事务所为了保持自己的长期竞争力和声誉,不会因为个别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去承担审计失败的风险。所以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会提供更高质量的审计服务,识别出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真实盈余管理。
2.审计收费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一般而言,审计收费越高,上市公司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机会和空间越小。审计收费是会计师事务所向客户提供审计服务而收取的等价劳动报酬。当然,事务所提供的审计服务的质量越高,审计收费相应也越高。审计质量越高,就越容易识别出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换而言之,会计事务所收取较高的审计费用,也会承担较高的审计压力和审计风险,为了规避这些风险事务所也会提供出与之相匹配的高质量的审计服务,更多关注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就更容易识别出企业是否为了某一利益群体在刻意安排经济业务进行真实盈余管理。
3.审计意见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一方面,会计事务所不会轻易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因为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事务所将会承担较大的流失客户和诉讼风险。但是会计师事务所对自己审计意见附有连带责任负责,一旦发现上市公司存在真实盈余管理的行为,也会出具相应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所以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大,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概率也越大。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一旦被事务所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其公司的股价、声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受到证监会的处罚,所以一般上市公司不会轻易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综上,审计意见对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
4.结论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外部审计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对真实盈余管理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即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小。会计师事务所的收费越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上市公司进行真实盈余管理。而外部审计意见更能体现出公司是否存在真实盈余管理,一旦事务所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意味着被审计单位存在着较高程度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综上所述,外部审计行为对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投资者可以从事务所规模、收费情况以及审计意见的种类,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真实盈余管理,避免投资损失。
教育是兴国之本,也是关系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千秋伟业.对中小学学校教育督导评价,是现代教育行政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和监督机制.但是我国在教育行政管理中存在重决策与执行,轻监督与评价的倾向,对学校的评价缺少科学性、权威性和系统性.有效的学校评价文化远没有形成.作为一种学校评价方式——美国区域性学校认证委员会对学校的认证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教育评价制度,其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本论文以中美两国学校评价比较为主要目标,研究以中美两国学校评价的组织机构、评价标准与实施过程等三个维度为线索,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全面探索中美两国学校评价制度的不同特点和成功经验,为我国的学校评价理论和实践提供借鉴与启示.本论文研究内容:(1)中美两国学校评价组织的特点比较,分析其形成和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影响因素;(2)中美两国学校评价标准比较——案例分析;(3)中美两国学校评价实施过程比较——案例分析;(4)通过中美两国学校评价比较研究,对中美两国学校评价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展望,总结中美两国学校评价相互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启示,并提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学校评价制度的若干政策建议.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中美两国学校评价组织的异同;(2)中美两国学校评价标准的异同;(3)中美两国学校评价的具体实施过程异同.(4)我国学校评价的未来展望.
论文首先用历史分析法,梳理中美学校评价组织特征,分析其形成和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影响因素.其次用文献分析法,详细梳理关于学校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思想,综合论述国内外关于学校评价的现状和主要研究成果,从而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对中美两国学校评价组织的比较,旨在探讨教育质量组织保障问题.再次用案例分析法,详细分析中国吉林省20_年公布的《吉林省中小学教育评价方案实施意见》与美国WASC (Western Accreditation of Schools and Colleges)公布的学校认证评价标准,并且通过比较法,分析中美两国学校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和实施过程的不同特征和成功经验.最后通过中美学校评价比较研究,对中美两国学校评价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展望,总结中美两国学校评价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启示,提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学校评价制度的若干政策建议.
【摘要】借助宏观经济学中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的棘轮效应,对战斗精神的培育与军营文化建设进行模型化分析,厘清两者的关系。并基于棘轮效应模型,进一步提出加强军营文化建设以促进战斗精神培育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战斗精神;军营文化;棘轮效应
1.棘轮效应的概述及问题的提出
棘轮效应(Ratcheting effect),又被称为制轮效应,是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具有不可逆性,也就是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棘轮效应是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的,他认为由于消费习惯的存在,绝对收入水平变动不可能直接引起消费水平的变动。理解和运用棘轮效应,重在从以下三个特点来把握:一是棘轮效应的核心是消费的不可逆性。消费固然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不易随着收入的减少而减少,即当收入增加时低收者的消费会赶上高收入者,但收入减少时,消费水平的降低相当有限。二是棘轮效应强调消费水平决定于相对收入而非绝对收入。绝对收入强调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而实际收入是指短期、绝对、实际的收入水平,即本期收入、收入的绝对水平和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三是棘轮效应重点研究短期内收入和消费的关系,说明短期消费函数与长期消费函数的区别。收入与消费大致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即随着收入的增加或减少,消费水平相应地提高或降低。
2.战斗精神培育与军营文化建设的棘轮效应模型
军营文化建设作用下战斗精神培育的不可逆分析
战斗精神培育的不可逆性,是指战斗精神形成之后,易向上调整,而不易向下调整。战斗精神培育与军营文化建设在简单的经济学视角下均有正相关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先进军营文化帮助广大官兵筑牢理想信念,树立忠诚于党的坚定信仰。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先进军营文化,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对官兵坚定信仰、激发动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是先进军营文化帮助广大官兵明确使命任务,深化献身国防的道德责任。我xxx人自古以来有精忠报国的优良传统,传统的军事文化对当前军营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道德基础。三是先进军营文化帮助广大官兵扎根本职,增强敢打必胜的信心勇气。先进的军营文化在和平时期对官兵形成一种思想引导,培养军人意识;在战时,突出表现为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
相对军营文化建设质量决定战斗精神培育的效果
棘轮效应认为,消费水平取决于相对收入的变化而非绝对收入的变化。同样,战斗精神培育的效果取决于相对军营文化建设质量而非绝对军营文化建设质量。绝对军营文化建设质量是指军营文化建设投入量上的绝对增加、范围的绝对扩大和方式的绝对统一。相对军营文化建设质量是指在前期军营文化建设的基础之上,质的相对提升、形式的相对丰富和效果的相对增强。相对军营文化建设质量对战斗精神培育效果的影响,是军营文化建设投入增量对战斗精神培育效果的实际影响,更加强调的是一种变化过程和投入与产出的相对比例关系。战斗精神的培育效果的增强,并不在于用军营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单纯的设施改善和流于形式的活动开展情况等要素来加以评价,而是要效果增量的基础上加以比较。因此,绝对军营文化建设质量的变化不是战斗精神培育效果变化的必要条件,而起决定作用的是相对军营文化建设质量,集中体现为一种增量的改善。
短期与长期军营文化建设对战斗精神培育的影响
棘轮效应着重分析了短期内消费习惯的不可逆性,也对短期与长期的收入与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界定。战斗精神培育与军营文化建设在长期来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军营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必然促进部队战斗精神的培育,也就是在长期内,军营文化建设与战斗精神培育的正相关关系是稳定的。在短期来看,军营文化建设的具体变化,对战斗精神培育的影响大于在长期内的影响。通过说明短期与长期军营文化建设的对战斗精神培育的影响,一方面是进一步肯定军营文化建设对战斗精神培育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是强调短期军营文化建设对短期战斗精神培育的现实意义,即具体性文化建设活动对具体性战斗精神培育、阶段性文化建设活动对阶段性战斗精神培育的积极影响。
3.结论与建议
建立健全军营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军营文化建设对战斗精神的培育具有长期的推动作用,因此,建立健全军营文化繁荣发展的长效机制,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规范军营文化建设的组织机制。组织领导,对于工作的开展有着把握方向、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加强军营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建设,把握以铸魂工程为核心的军营文化建设方向,统筹兼顾、全面协调推动军营文化建设,促进战斗精神的培育。二是规范军营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规范的文化运行机制包括规划建设好军营文化设施、挖掘军营文化发展动力、发展文化服务项目、注重文化活动质量等内容,并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合成为实践效益高的运行体系。三是规范军营文化建设的评价机制。完善的军营文化建设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工作评价考核制度对军营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将军营文化建设的过程与结果、内容与形式纳入评价体系之中,形成作用效果明显的激励机制。
努力提高军营文化建设的相对质量
战斗精神培育的效果取决于军营文化建设的相对质量,提高军营文化建设的相对质量,也就是摒弃对绝对质量的依赖。一是从纵向上来看,在对传统军营文化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创新发展军营文化,是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之上,对传统军营文化的总结和继承。只有既继承传统,又开拓创新,才能我们的军事文化与时俱进、永葆先进。二是从横向上来看,在对我军军营文化坚持的基础上,有所借鉴。我军的军营文化,是我国传统军事文化和我军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坚持我军军营文化的基础之上,奉行“拿来主义”,吸收和借鉴世界先进军事文化中的合理成分,着眼于世界军事文化的发展前沿,充分体现军营文化的世界性、时代性的特征。
注重发挥军营文化建设的短期效应
军营文化建设的短期效应,是在短期内,文化建设政策、措施和行为的变化,对军营文化建设效果的影响程度。有效运用军营文化建设的短期效应,操作性的建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重大事件、重大活动的近期效应,转化为文化建设的短期效应。重大的事件和活动,特别在短时间内,对人的直接影响是极大的。因此,发挥军营文化建设的短期效应,应当以重大事件和活动为契机,挖掘事件和活动的内涵,进而采取相应的举措,进行军营文化建设,以达到短期效应的预期效果。二是战争或非战争军事行动中进行及时、即时的宣传鼓动,实现文化建设的短期效应。战时或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军营文化建设短期效应,是战时政治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对遂行军事任务,用文化的力量起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在遂行军事任务的同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全新的文化内容,从中可以进一步从深度和广度上拓宽战斗精神的内涵和外延,达到增强战斗精神的最终目的。[科]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路加模.战斗精神培育[M].解放军出版社,.
[3]李明辉. 先进军事文化对官兵战斗精神的影响[J].政工学刊,.
[4]胡慧.浅析文化与战斗精神培育[J].金卡工程,.
[5]程远,罗云翰.论先进军事文化的创新发展[J].语文教学通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