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0
【2023节能宣传周时间】2023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方案
2023-03-15
2023年党员主题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范文(通用7篇)
2023-06-23
2023-03-22
2023年度对照检查六个方面,认真查摆存在的主要问题范文(通用14篇)
2023-06-18
更新时间:2023-09-20 13:53:39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3-20
【2023节能宣传周时间】2023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方案
2023-03-15
2023年党员主题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范文(通用7篇)
2023-06-23
2023-03-22
2023年度对照检查六个方面,认真查摆存在的主要问题范文(通用14篇)
2023-06-18
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可以称得上是我们的枕边书,你来写一篇论语心得吧。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论语教师心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孔子一直在追求做一个道德上完备的人,以至于后来被尊称为圣人。然而世界上并没有圣人,孔子也是人,只不过比我们更加懂得道德之于我们的重要性,更加懂得坚持。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政治上,唯有以德治国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使百姓顺而趋于正道。当子禽问夫子闻其政的奥秘于子贡时,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由此可知,孔子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德是一个人立身的根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人,并逐渐内化为一个人的气质,从而影响着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孝悌
“孝”,这是永恒不变的话题。天下之大,“孝”字当先。古今中外,“孝”都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第一标识。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悌是仁之本,本立而道生!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如果给你时间,去想一想我们父母的年纪,你会不会突然感到心头一振?“树欲停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还记得那首歌里写道: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每次的动容应该化作积极的行动才有意义,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父母需要的也只不过是儿女的陪伴罢了。樊迟问孝,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然而,我们并不希望等到他们再也感受不到了,我们才想到要好好尽孝。尽孝要趁早!
二、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是中华传统美德。从小到大,无论是教科书,还是电视剧,我们都一直被鼓励着要学会助人为乐。那时候的我们还不懂,但是越长大就越能明白,帮助他人是真的能令我们实实在在感到快乐的一件事。
但是助人为乐有时也会演变成为另外一种极端。助人为乐本是一件值得宣扬的好事,它是施善者出于自己的好心,主动奉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达成某种目的或愿望的一种行为。然而如今却存在一种社会现象,有些人总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评判他人的行为,对他人造成“被道德绑架”的困境。读到这里,你难道还会相信“助人为乐”是一个人人都能懂得并能学会的道理吗?看似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却仍被我们中的一些人所亵渎。国民素质提高、教育发展的道路仍是任重而道远,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有所担当。
三、好学
《论语》中的“学”字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做人,二是学知识。好学、善学、乐学也是一门艺术。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吃东西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好学不仅是好学知识,更是好学如何做一个道德完善的人。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对于学习学问来说,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是最重要的要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思考就会有所迷惑,得不到任何收获,更不能转变成自己的实力。
四、诚信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民无信不立。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诚信是立身之本,是处世之宝,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护身符。没有诚信的人,犹如一片荒漠,即使是一片广阔的土地,也只是荒芜一片,没有生机。正如孔子所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言必信,行必果。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一个人要经常反省自己是否做到了以诚信待人处世,才能少一点欺骗、少一点冷漠。承诺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愿望、要求答应后进行实现的过程。但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做出承诺,因为只要已经作出承诺,我们便承担起了一份责任。承诺既出,就一定要亲力亲为地努力去做,即“言必信,行必果”。经验告诉我们,唯有人最本真的东西才最让我们的生活感到轻松幸福,唯有靠自己的努力与汗水换来的果实滋味才最甜美。人的一生,不忘初心,才方得始终。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在社会上朋友是最重要的,人与群分,你在你朋友的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在《论语》中明确写出了交朋友。
好朋友有三种,分别是友直 友凉 友多闻,坏朋友也有三种,分别是友便辟 友善柔 友便侒。
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你的整个世界。好朋友要交正直的,要坦荡,要刚正不阿,要有一种朗朗人格,在这世界上是顶天立地的,他的人格可以改变你的人格,在你懦弱的时候给你勇气。好朋友要交宽容的,有时候宽容是一种美德,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美的之一,在你反错的时候可以给你机会,宽容的朋友可以让你自省。好朋友要交友多闻的,认你朋友所读的书,可以变成自己的,在你犹豫的时候你可以找你的朋友,帮你参考,你作出选择。
坏朋友可以让你变坏,让你做出违法的事情。坏朋友不能交便辟的,他们皮气暴躁,一群人打架,把一人杀了,有人还不知道是谁,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 朋友义气,人不能靠技术,要考明智。坏朋友不能交友善柔的,有一个东西叫机遇,这些朋友就是阻碍你抓住机遇,在他走过你时,你想抓住他,也抓不住。坏朋友不能交友便侒的,他们有几个面他们心怀鬼胎,给你套上了枷锁,你不给他付出,会让你付出惨重的代价。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天地人之道:就谈谈自己是怎么理解和感悟的吧.孔夫子,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圣人.《论语》教给我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柔的生活的态度。
“神于天,圣于地”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于障锝,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
《论语》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认得内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因为无比强大。
我今天也常会说,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这是《论语》对我们现代人的启发。
什么叫天人合一?我认为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有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在《论语》中子贡曾经问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我认为:一个人贫贱,但他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
感悟:我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你自个儿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别人干。
佛家有个小故事:小和尚跟老和尚下山化缘,走到河边,见一个姑娘正发愁没法过河。老和尚对姑娘说,我把你背过去吧,于是就把姑娘背过了河。小和尚惊得膛目结舌,又不敢问。这样走了二十里路,实在忍不住了就问老和尚,师父啊,我们是出家人,你怎么能背着那个姑娘过河呢?老和尚就淡淡地告诉他,你看我把她背过河就放下了,你怎么背了二十里地还没放下?
这个故事的道理其实和孔夫子教给我们的一样: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14.什么叫“仁者不忧”呢?:就是让自己的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论语》告诉我的,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的下,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与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
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精髓的东西:除了“恕”字以外,还有一个字是“仁”字。
在这个世界上,《1》什么人最重要? 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帮助的人。
《2》什么事最重要? 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3》什么时间做事最重要?
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一点不能拖延。自己感悟: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事智慧。《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
自己感悟: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论语》所倡导的一种价值观念: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言:“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自己感悟:既然生活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哪里?他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 我们面前有半瓶子酒:悲观主义者说:“这么好的酒怎么就剩下半瓶了”。乐观主义者说:“这么好的酒还有半瓶呢!”。 表述不同,缘于心态不同。
感悟:小人之骄,骄傲的是他外在的气,而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
孔子说过:“一个人能够听你讲道理但是你没去跟他讲,这叫”失人“。假如这个人根本就不可理喻而你偏和他讲道理,那就叫”失言“。
《论语》中所提倡:“坦荡荡“的心境。
《论语》教给我很多处事的方法,做人的规则。
有时费尽心机想和领导,同事拉近关系,却常常适得其反。为什么会这样?怎样的关系才能称作“好”呢?
孔夫子认为:“太过疏远和太过亲密都不是最佳状态,所谓:过犹不及。
孔子的学生子游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意思就是: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领导)旁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孔夫子告诉他的学生子贡:“看到朋友做的不对的事,你要真心的劝告,善意地引导,如果他实在不听就算了,别再说了,不要自取其辱
《论语》告诫我们,无论对朋友还是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
感悟:无论是对朋友还是对亲人,都应该把握一个分寸,适度为最好。
“不在其位,不某其政”。《论语。宪问》意思是:也就是说,你在什么位置上,要做好本分,不要跳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得事。先把你自己那个岗位做好,先不要操心别人的事.
就写到这里吧,可能自己认识的还不那么深刻,以后自己还要多学习多看书,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些.
孔夫子在教育他的弟子时,常以小人和君子之分来明辨是非。那么何为君子,何为小人,君子与小人之间有什么不同呢?
“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的两万多字的《论语》,其中“君子”两个字就出现了一百多次。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小人”。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就是说君子胸怀平坦开阔,但是小人却经常忧愁恐惧。
即便是今天,人们还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而不做小人。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君子而不是小人呢?孔夫子眼中的君子与小人又到底是怎样的呢?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告诉我们:用孔夫子的说法叫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比如我们大家在一起争论问题,不可能意见都一致,君子会很平和的跟每一个人都能交流,但是他会坚持自己的主张,他不会苟同别人。小人没主见,别人一说什么好像都对,但是还经常跟人打起来,叫做同而不和。君子好处事,但你很难取悦于他,但他对人了解是非常准确的,能够量才用人。而小人难处事,你却很容易取悦于他,但他对人却常常是求全责备。
于丹教授认为,孔夫子描述的这个现象它远吗?这肯定不是远古的事,这一切现象其实今天就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如果你要把这个标准想明白的话你会发现,孔夫子给了我们一个考察人品的标准。孔夫子还说,君子有三戒,少戒色,中戒斗,老戒得。少年时为何要“戒色”?中年时又为什么要“戒斗”?老年时“戒得”指得又是什么?于丹教授在这一讲--《君子之道》中将为我们详细讲解这三戒的内容和它对人生的重要影响.
大家读《论语》会发现这里面做人最经常出现的一个标准就是两个字“君子”,其实这是我们在今天也经常说到的一个标准,说某某人非常君子。但是究竟什么是君子?我们今天就说说《论语》中的君子之道。
画外音:“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的两万多字的论语,其中“君子”两个字就出现了一百多字,即便是今天人们还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我们怎样才能做一名君子呢?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将为我们讲授《于丹<论语>心得》之《君子之道》。
于丹:其实我们把孔子对于君子所有的言语、界定、描述总结在一起,会发现大概做一个君子要有几个层次上的要求。
首先一个标准,君子都是那些内心完满富足,先自我修缮了修养,而后才表现出来一种从容不迫的人。也就是说,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和内心。
大家知道人格和风格永远都是相关的,当我们说一个人在风格上表现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有那么一副与世无争与人恭敬的气度,这种风格的力量一定来自于人格。
学生很不以为然,一下子没听明白,觉得这么简单,就又追问了一句说:“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这就能叫君子啦?老师还是淡淡地跟他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也就是说,我们老百姓的语言系统说,半夜敲门心不惊。一个人夜里面睡得踏实,这就叫内省不疚。一个人内心反省自己的行为,反省自己在社会上所作的一切的时候没有愧疚,这就可以做到不担忧不恐惧。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这就是一个君子的标准。那么这个标准呢,说低也低,我们每个人可以做到,说高,这也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标准。
孔子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曾经很认真地跟他们谈过这个问题。孔子一上来先很谦虚,他说“我们今天来说说君子”。说“君子道者三”,做一个君子有三点是要做到的,然后他很客气的先谦虚了一下说“我无能焉”,我反正是做不到,是哪三点呢?叫做“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每天行于世间百态之中,真正要做到内心的坦然,要做到一种仁义的大胸怀,让自己没有那么多的忧伤、忧思、忧恐、担忧,全都没有,这一切来自于什么呢,来自于你内心的仁厚。由于你宽和,所以你可以忽略了很多细节不计较,由于你心怀大志所以你可以不纠缠于这个世界给你小的得失。
第二点就是要做到“智者不惑”。
其实我们看汉字的构成很有意思。这个“惑”字,迷惑的惑啊是上面一个或者的或,下面一个心字底,对吧?其实“或者”,数学上叫或然率。什么意思啊?就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此为“或者”。那么当世界面临众多的抉择,你可以这样走,也可以那样走的时候,就要看你这个心字底托得是不是足够大。如果你心中有判断,有定力,你明确,你就不至于被世界上诸多的选择压垮。
对于我们当下的人来讲,我们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这也是孔子所谓的过犹不及。在过去有人说区区半个世纪之前,每一个人从职业上一生可能就在一个单位,从婚姻上一生不会有任何变动,从居住上一生就是一个大杂院的邻居,但是在今天选择太多,视野广阔,这是一个繁荣时代给我们带来的迷惑。怎么办呢?我们不能去左右外在的世界,我们能够让自己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这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智者。
那么第三点就是“勇者不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