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1
2023-06-02
2023-06-02
2023-06-02
2023-06-02
更新时间:2024-01-05 11:04:49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6-01
2023-06-02
2023-06-02
2023-06-02
2023-06-02
1.1绿色建筑概述
绿色建筑即是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建筑物,它是指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以及保护环境,并为人们提供一个能够高效使用、健康适用以及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物。同时,绿色建筑又可以被称之为“生态建筑”或“可持续发展建筑”。它不仅满足了人们对节能环保的要求,而且也使之成为建筑设计当今与未来发展的方向。而对于我国而言,绿色建筑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伴随着我国建筑相关能源消费增长速度的不断加快,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而绿色建筑的发展则能够很好地缓解或解决这一矛盾。
1.2钢结构发展的必然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的同时,废弃物也越来越多,从而使得资源环保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同样,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建筑发展道路,以此来确保建筑行业的长久、稳健以及健康的发展。基于此,绿色建筑应运而生。钢结构既是绿色建筑的重要代表,又是建筑结构的主要类型之一。同时,钢结构是以钢制材料组合而成的结构;且因其施工简便、自重较轻而被广泛应用建筑领域。钢结构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大大减少施工成本造价,而且也可以大大缩短施工周期。同时,这还有利于石、灰以及砂用量的减少。此外,在对建筑物进行拆卸时,大部分的建筑材料还可以进行再利用或是降解,从而符合了国家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的政策。。由此可知,钢结构的发展有其必然性。
作为绿色建筑中的重要代表,钢结构因其既能节约能源又能保护生态环境,同时还能满足市场的各个需求和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现已成为建筑的主流。钢结构的优势有很多,笔者根据相关的参考文献和研究结果并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共总结出如下几点钢结构的优势。其具体内容如下。
2.1在经济与社会效益方面的优势
在经济与社会效益方面,钢结构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大减少了基础造价;当地基的承载力较低时,钢结构因其自重较轻而使得地基经过适当处理或者不用处理便可使之达到该建筑物对缔结承载力的要求,从而可以减少地基处理的费用,进而有利于基础造价费用的减少;二是,缩短了施工工期;由于钢铁结构的主体构件是在工厂统一生产后再运到现场完成组装的,使得现场加工所需要的作业面大大减少;同时,钢构件加工、基础施工以及楼板施工均可以使用平行作业的方式来共同完成,从而大大减少了施工工期;与传统的砼结构相比,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缩短1/3的工期;三是,减少了投资的风险;钢结构因其施工工期的减少而大大降低了总体施工成本,从而有利于减小或者规避因市场突变而带来的影响;四是,有利于建筑物空间使用率的提高;钢结构因其柱断面尺寸较小且开间尺寸教灵活而增加了建筑物的空间使用面积;同时,这还使得内部空间自由的划分得以实现;五是,有效的提高了施工队伍的素质;因新技术与新工艺的使用而对施工队伍有了技术素质方面的要求,从而促进了施工队伍素质的提高;等等。
2.2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优势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钢结构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大减少了现场的污染;钢结构不仅大大缩短了施工的工期,而且还减少了现场搅拌和浇筑的施工工序,从而有利于文明施工程度的提高;二是,在绿色环保方面,一方面,钢结构因其自重较轻而使得减少了基础施工中的取土量,从而减少了对土地资源的破环;另一方面,在对钢结构建筑物进行拆卸时,不仅产生的建筑垃圾较少,而且部分建筑材料还可以循环再利用;三是,在节能方面,钢结构的使用能够提高一半的节能效率,且我国现有的钢材质量、数量以及品种可以基本满足钢结构建筑的需要;等等。
2.3在结构性能方面的优势
在结构性能方面,钢结构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钢结构的抗震性能较强;钢结构因其柔韧性好、抗震性能强而使得其可以通过一定的变形来降低地震力的影响,从而减小了地震力对建筑物的破环;据相关报道可知,在地震中钢结构建筑在保证人们生命安全上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二是,施工的精度较高;由于标准化的钢构件基本上采用机械化作业而使得其施工精度较高、质量较好;三是,有利于促进建筑造型的创造新意;在一定条件下,钢结构的特性可以使建筑变得轻盈通透,从而为大跨度空间造型和局部较复杂的造型创意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前提;四是,结构的自重较轻;同传统的混凝土结构相比,钢结构因其构件截面小,与同等框架的用钢量相当,从而省去了框架梁柱的砼重量;同时,钢结构是钢筋砼重量的1/3至1/2,从而减少了砼用量、减轻了基础荷载;等等。
浅析建筑设计的建筑构成秩序
【摘要】秩序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自然与社会的规律,在建筑中也存在了某种秩序,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建筑必须按照某种秩序来进行理解。本文首先对建筑构成与建筑秩序的概念进行了概括,其次对建筑构成的手法与基本模式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从形态构成中的模式和结构、空间构成中的动线与序列、形式的抽象和象征表现以及场地的自然和人工环境来四个方面论述如何建立建筑的基本秩序。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构成;秩序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各种建筑的高峰时期,但大部分建筑的设计者表现出对建筑内在空间组织和它的形成原因缺乏理性的认识,从而导致建筑只是简单的模仿各式建筑的表面,而不得内法。本文认为正是建筑秩序使建筑形式生成的内在逻辑性和复杂性使复杂的建筑形式成为统一体的,建筑秩序是对建筑策略选择和形式变化的准确依据,只有建筑设计者的头脑中有了某种建筑秩序的清晰的指引,才可能设计出杰出的建筑。
一、建筑构成与建筑秩序的概念
巴黎艺术学院是最早的从概念上把建筑作为构成的,建筑构成想法的提出,更突出了建筑的构成和要素兼的构成关系。所谓建筑的构成就是指如何通过把建筑空间的要素的形态与布局将这些因素在三维空间中进行一系列的组合从而使建筑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任何设计者必须首先要有一种能够确定各种组合的规则和秩序的构思,然后将这些构思能够具化到设计中。当然这些全部都是以我们能够清晰的对各种要素进行精确的分类和定位,否则的话混乱而模糊的要素认知使得我们不能知晓如何进行建筑构成,因此可以说从整体中分解出来要素是构成的前提和基础。
而所谓建筑的秩序,它是一种建筑创作中的整体性,是部分构成的整体过程中的一种和谐关系,不仅存在于已经存在的事务,而且还存在于尚未出现的事务,它应该而且必须被理解为任何的组织系统在发挥功能时不可或缺的要素。建筑秩序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真实客观的存在,秩序的本质其实就是存在于人脑中的逻辑秩序的一种外在反映,但是建筑秩序虽然需要我们运用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来感应,它却并不以个体的感受发生变化。所有的设计者的建筑作品中都具备一定程度的复杂性,不可能是纯粹的秩序性,但是建筑作为一种认为的秩序,其需要某种组织将各部分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在我们探求和建构建筑秩序时,应该将主要的注意力放在那些能够关乎到整个建筑物全局的大关系的秩序构建。
二、建筑构成的形态模式与手法分析
建筑构成的形态模式
我们认知中的建筑构成应该包括三层含义,即表面形态、内部结构和内在的社会文化含义,因限于篇幅限制,本文只讨论建筑构成的表面形态即其形态模式。建筑的形态属于建筑构成中的外部形态和表征外显,它是建筑环境的基础,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建筑的整体效果,而且在建筑环境的塑造和烘托方面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这么说,尽管设计者对建筑进行各种纷繁复杂的技术处理,但终其目的而言,最终还是为了使建筑物的外表形态更加凸显。
形态模式更多的是一种对各种建筑形态的抽象化表达,通常是在图式和理论的方式中出现的,它的主要来源有两种:首先是在现实中的建筑形态的一种归纳、总结和提炼;其次就是一种思辨式创作,建筑理论家通过不断的理性分析和归纳使其主观意念上升为一种图式或者理论中的形态模式。建筑的形态模式随着地域、民族及功能类型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其种类主要包括:集中模式和分散模式、中心模式和辐射模式、多级多进模式、线形系统模式、十字架和太极图模式以及规则式和自由式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形态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设计进行指导和帮助设计者从更高的层面上分析和把握建筑形态的基本规律,但是形态模式一旦形成也经常会变得僵化,在保存部分经典形态模式的前提下,设计家应该不断进行创新,打破建筑界过去的习惯思维模式的束缚,不断开发出新的形态模式。
建筑构成的手法分析
建筑构成的手法是一种手段,是在确定了构思之后,设计家们如何借助某种手段和工具将三维空间中的要素进行排列与组合并在他们的建筑体进行实施的过程。每个建筑的实现都有自己的建筑手法,没有建筑手法就建筑者就无法实现建筑构思,一个建筑的诞生往往都伴随着建筑手法。建筑手法中的三个工具分别是一维空间的线控制、二维空间的层控制以及三维空间的几何体。
自古至今的建筑史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的建筑物运用几何形态的例子,部分建筑是简单的借助几何的表面形态表现出几何形体,部分建筑则是运用了比较高级的复合式几何体建筑手法。建筑学界通常将最简单的几何体如正方体等称之为柏拉图体,正因为几何体是控制三维形体建筑物的秩序的最根本方法,几何体的建筑手法得到了广泛运用。线控制具体是指轴线和基准线控制的基础上通过建筑的空间和形体来达到构建建筑秩序的目的。
控制线属于一维空间,它通常表现的形式是一根隐藏与建筑实体中的直线,虽然控制线是我们意念中的线,不能被肉眼捕捉,但是我们可以感知到它的存在。线控制最典型的是物体的物理中心线即轴线控制,而且线控制在发生变化的建筑体与环境的关联中也可以通过轴线与基准线的呼应和与环境的对话达成建筑的外部秩序。层控制则是介于几何体与线控制的一种二维空间下的建筑手法,不同于几何体在建筑体的明显而清晰的外部表达和线控制在建筑体中的隐藏轴线,层控制既能够表现结构秩序,又能够操作集体的建筑形态,此外表达空间与功能之间的模糊和复杂的状态是层控制的最大优势。
三、建筑设计中的构建秩序路径分析
通过上文对建筑构成的手法分析,本文认为建筑秩序并不是一种绝对依赖于经验和范例模式的表达,在建筑越来越多元化与多样丰富的当今,建筑的构成通常在构思中充满了多样性,但又需要一种明确的秩序来支撑整个建筑体。因此,构建一个建筑的建筑秩序就需要首先明确这个建筑形态表面之下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模式,通过建筑体的形态和结构模式发现那些在个人与群体中形成惯例的建筑构成方式,并对其进行突破和创新;其次,在建筑的空间构成的角度来进行构建,作为建筑空间布局和安排最重要因素的动线和序列,使得现代建筑的形态更加立体和丰富,突破了以往的建筑在平面上有规则的、自由式的空间序列构成模式,因此有目的的在动线上行进历程,可以形成不同的空间序列效果;再次,从建筑的艺术表现形式入手。
建筑艺术有抽象表现和象征表现两种,抽象表现通常是通过点、线、面、体等多种形式来表达建筑的形体艺术,象征表达则更过通过在拼凑中掺入历史中的片段来表达。虽然两种艺术形式迥然不同,但我们可以深入发掘它们的本质其实就是表达了建筑体各个部分形成了一个程度的和谐关系从而构成了整体的建筑艺术效果;最后,分析建筑与外在环境的关系,在处理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中,设计家对自然环境的主观态度直接关系到了其所希望表达的建筑秩序的选择,而在处理与人文环境的关系中,由于建筑更多的是在人工环境中,因此就必须考虑建筑与整个城市气质形象和利益的关系处理,在建筑的整体结构、形态表达以及空间和历史等方面作出选择。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张钦楠.建筑设计方法学[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3]刘永德.建筑空间的形态・结构・涵义・组合[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看了_建筑学术论文范文_的人还看:
(一)表现含蓄
含蓄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风格,曲折多变,含蓄莫测是其明显特征。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去品味其含蓄:一是意境含蓄;二是分析园林布局得知在,中国园林一般都不是开门见山的,而是含蓄、曲折,一般都是采用风景形象的曲直、虚实、藏露来达到含蓄的效果[2]。例如,游客先被门外桥、荷花池等景色所吸引,但是远看围墙高筑,那些园内漏出的建筑屋顶、树木等使人浮想翩翩。北京颐和园便是这样的,进园口利用大殿,具有掩饰主景的作用,走过大殿后便可以欣赏到昆明湖、万寿山等美不胜收的景色。江南苑里常常采用漏窗的方法来达到含蓄的效果,窗外景观透过漏窗隐隐约约,这比一览无余更震撼。如苏州留园东区以建筑庭院为特色,其东南角设有常常的走量,临池面设计有各种形式的敞窗、漏窗,将园林优美景色藏匿于窗洞中,游客左右逢源,应接不暇,妙不可言。
(二)强调意境
“意境”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风格,大多数都是自然山水诗式园林。一般而言,自然山水是园林景色的主题,虽然大多数山水都是人工构造,但是依然具有自然天成之感。在园林中,即便是成片集中的建筑,都应该具有自然趣味。为了打造可游、可观、可望、可行的园林,必须设计构造相关建筑,但是建筑物却不能抢夺了主体的风光,而是应该衬托山水主体,与其融为一体,并逐渐升华为一件独特的艺术品。利用中间建筑来表现意境的方法,例如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是一个典型的意境建筑。这座雅致、古朴的高楼,当风雨来临时,真像“山色空蒙雨亦奇”之意境,令人叹为观止。
(三)突出宗教迷信和封建礼教
中国古典建筑中封建礼数和宗教迷信尤为突出,在园林建筑上随处可见。早期园林建筑大多数都是自然之作,就有求仙神秘之感。例如汉代时期的“楼观”,就是那时的人们盲目地认为神仙一般居住在高出[3]。同时,皇家建筑的雕塑装饰物上随处可见吻兽,代表了皇家的无上权力。汉代后期造园一般以大自然师法对象。梁静南北朝是一种重大的转折点,文人大夫为了摆脱政治枷锁,受到道家、佛教思想的感染,大多数寄情于山水,从中寻找寄托、超脱,自然山水便成为了他们休息、观赏、居住、休息的形体环境,出现了大量诗文山水画。
(四)平面布局简明有规律
在平面布局方面,中国古代建筑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换言之,就是任何一个寺庙、宫殿、住宅都是由各种单个弹珠和围墙、围廊等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成。一般来讲,大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联而建,通过前院达到后院,这主要是受中国“长幼有序、内外有备”传统思想的影响。家中重要任务,或者应该同外界隔绝的人(贵族小姐),就必须居住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中,长期以来,便形成了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同时,一般采用均衡堆成方法布局和组群这种庭院,顺着横轴线和纵轴线进行设计。在中轴线上安置比较重要的建筑物,在其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安置次要房屋,北方四合院便是这种组群布局方式的典型例子。中国封建社会礼教和宗法制度深刻影响了这一布局方式,其充分体现了尊卑、长幼、主仆、男女等观念。
一、地方资源丰富,建筑材质多样化
(一)木材使用广泛,制作独特中国传统建筑属于木式建筑,云南文庙也不例外。大多文庙建筑多用柏树、杉树、栗树、松树、椿木作木料,主体建筑以抬梁式为主,立柱、梁、瓜柱、小梁构成一组完整的木架,枋、檩、椽、斗拱等辅助其间,雀替、牛角、柱撑等装饰其中。云南盛产香料木材,因此有的文庙在大成殿内用香樟、楠木做横梁,用檀木做神龛。木材独有的气味可以防蚊去臭,阵阵幽香也增添了大殿的神圣感和威严感。文庙斗拱、门、窗等构件以木为材。以斗拱为例,中国古代社会由于等级制度的关系,斗拱不能在木构建筑上随意设置,只有宫殿、寺庙等高规格建筑上才允许在柱头和内外檐的枋上安装斗拱。而文庙又有府、州、县、厅的级别差异,故各地文庙斗拱规格也有差异。但云南文庙斗拱的设计并未遵循严格规定,疏朗有致、华丽绚烂的斗拱在许多文庙中都可以看见,此特色又以大理文庙尤为突出。大理是云南较早引入和传播儒家思想的地区。元、明、清时期大理文庙发展呈繁荣态势,“明、清两代凡大理府、州、县治所在地均建立了正规的文庙,甚至一些乡(镇)、村也有中规中矩的文庙。”[1]而大理木艺历史悠久,以剑川木雕为代表的木雕工艺高超,所以在大理多所文庙中,上至府级下至村级都可以看到精致非凡的斗拱。如宾川文庙(州级)棂星门斗拱、凤仪文庙(县级)棂星门斗拱、洱源文庙(县级)大成殿斗拱、巍山文庙(厅级)廊亭斗拱、云龙县诺邓村(村级)文庙棂星门斗拱等。
(二)石材品种繁多,选材大方云南石材矿藏丰富,品种繁多,汉白玉、花岗岩、红沙石、大理石、青白石等是主要建筑材料。工匠建造文庙不惜材质,除传统建筑如棂星门、丹樨、围栏等采用石料外,一些细部构造及装饰上也大量使用。以建水孔庙为代表的大成殿外石龙抱柱体现了云南文庙建筑装饰一大特色。大殿用28根柱子承重,其中20根由整块青石雕琢而成。前檐左右两根柱子雕刻精巧石龙,做抱柱状,配以云纹,十分珍奇。其余16根为方形石柱,高4.35米。20根石柱形成石柱构架承重结构,稳固而精致。大殿五道门槛用完整青石琢磨而成,用料奢侈,石质较好,青石在岁月的打磨下光滑如镜。殿内明间设有供奉孔子牌位的神案。一般来说,中国传统神案包括神龛和香案,多为木造。而建水文庙大成殿中的神龛,用石条拼接成石架,龛前香案用整块巨石凿成,髹红漆,“长逾丈而高三四尺,花纹雅致,楞角整齐,即此一物已能压赛全滇。”[2]颇具特色。安宁八街文庙庆云楼前后门上各镶有一对楹联,也为石制。前门楹联书“泊水滢洄九曲朝堂夸独步,云山掩映双峰插汉看连登”;后门书“大地起岭楼上接三台临三宝,天开文运相传八景应八街”,字体刻于石联上,石联嵌于墙内。中国古代建筑物上多有对联装饰,以木制为主,也有石制或铜制。八街文庙庆云楼对联以石制成,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文庙建筑中都鲜见。不仅体现云南石材资源的丰富,更表现古代建筑者们独辟蹊径的创造精神。大理石材做建筑装饰也是云南文庙建筑装饰特色之一。大理石是云南大理特有石材,石纹独特,多用做建筑物的墙面、地面、台、柱等装饰,常被制成画屏或镶嵌画等艺术工艺品装饰室内。云南多个文庙内都能见到大理石做建筑装饰,如牟定文庙御路用大理石雕成云龙图案,工匠因材制宜,龙的眼睛恰好雕在一天然黑点上,洁白的眼球配上黑色瞳仁,龙的形象圆润灵活,活灵活现。
(三)黄铜工艺成熟,用料奢华云南铜艺术历史悠久,工艺成熟。乌铜走银、斑铜工艺精湛,纯铜铸造的金殿特色鲜明。铜材在文庙中多用于制做大成殿外的香鼎。云南多个文庙中的香鼎体积硕大,制作精巧。建水文庙大成殿铜鼎为代表之一。该鼎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铸成,高2.85米。香炉上覆以宫殿式两层庑顶,重檐歇山式阁楼造型精巧,飞檐翘角,斗拱重叠。前后面上下两层及两侧双耳处皆刻字样。鼎中部4根铜柱上缠游龙,四足呈大象负重之态,象鼻置于莲花座上,既给人牢实之感,也体现大象宗教圣物形象。大姚石羊古镇文庙大成殿内置一尊孔子铜像,是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古代孔子铜像。铸像始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历时9年,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年完成。铜像高米,重20_余斤,呈座式王者相。孔子头戴冕旒,手捧朝笏,广袖薄带,正容端坐,目光炯炯有神,呈现出雍容大度、气宇轩昂之态。20_年大姚发生6.2级地震,石羊文庙建筑受创严重,屋瓦破损,而端坐于大成殿正中的孔子铜像坚若磐石,似喻孔子思想万世不倒。
二、民族工艺精湛,装饰图案特色化
云南文庙建筑装饰工艺丰富,彩绘、雕刻、泥塑、壁画、鎏金、描金、镶嵌、糊裱频频使用。其覆盖范围广泛,大到建筑整体,小到门、窗、栏杆、板壁等,上到屋檐、柱头、滴水,下到柱础、须弥座等都涵盖其中,形成丰富多彩的图案花纹。
(一)彩绘彩绘是文庙建筑中的主要工艺,广泛使用于梁枋、柱子的上檩条、雀替、护板以及大成殿神龛龛头等部位。云南文庙建筑物的梁枋以旋子彩画为主,也绘以苏式彩画,纹饰多以植物纹、花鸟纹、云龙纹和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等为主。因文庙特殊的教育内涵,图案多为祝福应试中榜、升官进爵、事业发达等内容。白族彩绘是云南文庙装饰样式之一。因白族多聚居在大理地区,故此种艺术样式主要集中在大理地区文庙。既有泥作上绘,也有木作上绘,以泥作上绘为主,多在檐下、照壁、门头、窗头等部位,冷色是主色调,多用黑、白、灰、青、绿、蓝、赭等色。如建于嘉靖年间的挖色乡文庙,其大门上木作及檐下的彩绘具有典型的白族风格。又如洱源文庙大成殿、凤羽乡文庙大成殿彩绘等都是代表。白族彩绘也多体现在文庙构件之照壁上。照壁是白族民居中具有特色的建筑构成,大理地区文庙中多有白族彩绘风格的照壁。工匠在照壁的左右两边及檐下用砖砌或彩绘做出画框,用彩墨或淡墨绘花鸟虫鱼、祥禽瑞兽于其中。以墨江文庙为例,文庙里有一面照壁为三叠水式造型,上段青瓦覆顶,檐下30-40厘米处饰以蓝色装饰带,带下彩绘松竹梅兰组画。中段为白粉墙面,壁两侧绘蓝色矩形长带,中饰八边形装饰框。下段用齐整石条砌脚。该照壁中间用石头雕刻狮子踩卷云图案,做漏窗用。墨江文庙照壁结合白族彩绘和汉式雕刻,体现了文庙民族装饰与官式做法融合的特点。
(二)木雕木雕是云南文庙成熟的装饰工艺,以剑川木雕为代表的云南木雕可追溯到5000多年前,剑川海门口遗址的木质干栏式建筑群落是云贵高原最古老的榫卯结构类型木质建筑,其开启了云南木雕历史。至唐代,木雕工艺发展成熟。元代,朝廷提倡儒学,云南发达地区广建文庙学宫,木雕广泛用于文庙建筑装饰中。木雕工艺多用在坨墩、夔龙挑头、垂柱、藻井、门、窗等地,其中又以格子门尤为突出。格子门专业术语称隔扇、阖扇,一般用在文庙建筑群重要建筑物如大成殿、东西庑、明伦堂等明间或次间上,雕刻金龙腾云、鱼跃龙门以及吉祥瑞兽、花卉翎毛等图案。[4]如建水文庙大成殿22扇雕花屏门,天头、扇幅、玉腰、下群、地脚组成五幅式,近百种翎毛花卉组成寓意隽永画面。中间6扇屏门上部镂雕祥云缭绕的金龙,金龙龙首作正面像,颈部自头上部下弯,角、发、须、爪皆分列两侧,龙尾多向上卷,为典型明代龙纹装饰,象征孔子尊贵地位。下部用叙事方式勾画鲤鱼跃龙门的传说。22扇屏门结合圆雕、浮雕、线雕技艺,将云南木雕精湛工艺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石雕石雕在云南文庙建筑中也运用广泛,几乎所有主体建筑的构件都用到石材,并有图案丰富的石雕。工匠以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和圆雕等精湛技艺营造出精美的石刻艺术世界。宜良文庙庭园里放置着一对镂空精雕的祥云盘龙沙石华表,一对石雕麒麟口衔彩带,彩带系着书、画悬挂在胸前,形象活泼生动。江川文庙石雕最富特色,石雕装饰随处可见。三开间牌楼式棂星门前檐两根木柱柱础为一对高1米、昂首蹲坐在雕花须弥座上的石狮,后檐柱础为一对石花瓶。大成殿青砖筑月台上立有两根镂空石雕云龙抱柱华表,高2.5米,粗0.33米。两条龙上分别雕有云托日、月,两柱头各蹲一只仰首向天鸣的凤凰,凤尾卷曲伏于凤身。御路雕刻除了常见的云龙鲤鱼外,浪花中还有螃蟹,以喻科考中“一甲”。江川文庙石雕丰富,虽有繁复之感,但恰是工艺成熟的充分表现。云南文庙石雕装饰图案众多,内涵丰富。从内容上看,图案一般分为三类:一类表现孔子尊贵地位,以龙纹为主。此类图案数量不多,一般见于规模较大的文庙,多为龙首正面造型,也有龙虎同图表现风云际会,象征君臣相得;二类寓意功成名就。如鱼跃龙门寓意青云直上,孩童站于大鳌头上寓意独占鳌头,白鹤立于海潮上寓意一品当朝,莲花上插有三戟寓意连升三级,一片芦苇围住两只螃蟹寓意二甲传胪,猴子将官印挂在枫树上寓意封侯挂印。此类图案和登科及第紧密联系,数量为三类中最多;三类表现对生活的美好祝福,如大象背托一瓶寓意太平有象,喜鹊站在梅枝上寓意喜鹊登梅,凤凰牡丹组合成图表现吉祥富贵,磬和鱼做成图案表示吉庆有余。除以上三类外,还有少量内涵独特、为其他地方文庙所不见的图案。文山广南文庙大成殿外围栏有象耕石刻。唐樊绰《蛮书》载:“开南以南养象,大于水牛,一家数头养之,代牛耕也。”[3]把训练过的大象用以耕田,是云南先民的生活习俗。此图像生动再现了古人的生活场景,具有丰富的艺术意义和重要的史学意义。下关文庙大成殿外石栏有罕见火烧石雕刻,是当地彝族文化的艺术再现。建水重圣殿殿前石栏上有浮雕“西湖二十四景”,包括“曲院荷风”、“三潭映月”、“断桥残雪”、“南屏晚钟”等西湖名景,为文庙增添世俗气息。
三、地方历史独特,布局构件内涵化
中国各地文庙建制统一,而云南文庙在遵循统一建制的基础上融合地方历史文化,出现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及装饰。建水文庙泮池池中建岛。建水泮池为一椭圆形水池,弘治十二年(1499年)知府王贤良疏浚,池广20余亩。其后几经浚修,南北长270米,东西宽110米,面积达45亩,规模居全国之冠。万历末年(1619年)于池中筑小岛一座,建钓鳌亭。其意取自《诗经》“思乐泮水,薄采芹藻”,以勉励生员发奋读书,日后高中榜首。清代多次扩修,加大面积,重建后改名为思乐亭,以亭为界,池分上下,上池种红莲,下池种白莲,取“连连高中”之意,东面池边植水芹。科举时代,凡生员入学、中举之后,必须到文庙祭拜孔圣人,随后登上思乐亭,并环游泮池一周,再采芹而归。昔日泮池汪洋清澈,晨曦乍起,翠波点心,南面焕山倒影入池,水光山色,形成“焕山倒影、学海文澜”景观,成为建水古十景中的两景。澄江文庙大成门为五开间歇山顶式,木雕屏门上刻有“丹凤衔书”图案。“丹凤衔书”是对澄江县城的美誉。由于古城建于舞凤山南麓,此山远看如同一只丹凤从山苞中向城中飞来,古城又有“九苞凤城”之称。古城池方正整齐,以北正街为中轴,东西二分,宛如一本翻开的大书。站在山巅眺望,山与城恰似飞凤衔书。此处木雕图案即是古城美誉的形象代言。建水文庙棂星门为三开间式,4根中柱穿脊而出,称“金龙穿脊”。穿出的裸柱上有木制龙纹装饰,每个柱头曾罩高近1米的元代青花龙瓷罩,世所罕见。后瓷罩移至文管所保护起来,另做建水紫陶罩替之。建水紫陶历史源远流长,自宋末年间开始生产,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与江苏宜兴陶、广东石湾陶、四川荣昌陶共为中国四大名陶。古代青花罩已独一无二,现代又用紫陶罩以体现建水独特的工艺门类。此种装饰形制在全国文庙建筑中绝无仅有。文庙作为祭拜孔圣人的重要场所,经历了复杂的历史变迁。在风云莫测的岁月里,或因天灾,或以人祸,云南文庙有的损毁严重甚至荡然无存,有的幸得护佑甚至逝而复苏。而今,云南各地文庙已逃离了惨遭损毁的历史,在世人的保护下蔚然矗立。文庙把建筑形式和儒家思想集于一体,完整的建筑体系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容,独特的装饰构件言说着云南的孔学发展。云南文庙建筑既遵循官制,又有地方特色,是研究云南地方文化的极好艺术样式。
韵律均衡
韵律感是利用点、线、面、体的基本元素按照一定的关系和重复组合的原理,形成一种均衡规则的形式感。在现代建筑发展中,这种方式被看做是建筑形式的主要构成方法,菲利普•约翰逊曾强调“规则性”是国际式风格的一个特征,“用来反对对称和其他形式的平衡。”[7]勒•柯布西耶在联合住宅(United’Habitation)的设计中,以宽窄变化的窗子加上一种垂直的韵律来完善立面形式。更典型的路易斯•沙利文的“芝加哥窗”,每一个窗子都是由一个大的窗格和两个较小的窗格组成。以同样原理通过构成元素尺寸和空间的不断变化,形成更为复杂的形式,如同勒•柯布西耶所说的“韵律是一种均衡的状态,它既产生于或简或繁的一系列对称中,也产生于一系列优雅的平衡中”。[8]
比例尺度
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指出,美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建筑各部分间和谐的比例。肯尼斯•弗兰姆普敦(KennethFrampton)在谈到帕提农神庙的时候清晰地表明“除了那些有着精确关系的形式之外,一无所有”。[9]在这里,“精确关系的形式”是一种明确、合乎数字规范的比例尺度关系。帕拉迪奥母题、坦比艾多、圆厅别墅被后_仿运用屡试不爽,个中原因就是它们都包含着和谐的数字比例,以至于能够引发人的深层次的美的共鸣。勒•柯布西耶在《模度》(Modulor)一书探索了比例的概念。建筑的形式与数字比例关系被理性分析的同时,也有人认为比例和尺度的重要性被过分夸大了。赖特认为在确定数字关系的同时,还有一种心理的不可名状的感受在左右着建筑形式的美感,就如同音乐一样无法以纯数学的模式来衡量它的艺术魅力。而这种环境心理层面的对于形式美的探讨并不影响客观物理层面上对比例尺度的把握。更有趣的是密斯曾明确表示他不赞成任何特殊的比例系统,但是在他的作品中确能很明显地观察到“依赖尺寸和间隔”所把握的形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