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1
2023-06-02
2023-06-02
2023-06-02
2023-06-02
更新时间:2024-03-19 20:59:09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6-01
2023-06-02
2023-06-02
2023-06-02
2023-06-02
1. 前言
近十年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同时城市不断扩张,导致与我们紧密相关的生活环境品质日益下降。尤其在中心城区,更是拥挤不堪,很少可以见到开敞空间,城市公共绿地则少之又少。并且很多人仍然把公共绿地理解为多种些树,多搞点绿化,并不太了解它的重要意义和内涵。城市是人口高度集中与工商业密集发展的地区,由于人类活动的频率与密集,大量利用并消耗自然资源,使得城市的自然环境条件的改变,并产生大量的污染物,使城市生活环境品质逐渐恶化,影响了城市居民生活,甚至于生存。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城市绿地景观的建设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人们在享受了大自然给予的恩赐的同时,要学会保护它。城市绿地景观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道路绿化设计
道路绿化设计的原则
(1)与道路性质功能相适应。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复杂,对于不同交通目的的道路系统,其景观元素也不尽相同。因此道路绿化必须符合不同的道路特点。
(2)与行人的视觉特性和行为规律相适应。不同的行人有不同的视觉环境,在进行道路绿化时要以行人的视觉特性和行为规律作为依据。
(3)交通功能与生态功能相适应。道路除了发挥交通功能外,同时也是这座城市的景观走廊,承担城市内外气流交换等生态功能。因此,道路绿化设计在不阻碍交通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绿色植物来改变生态环境。
(4)整体配置与节点造景相配合。在历史古迹、现代地标建筑、道路主干道交汇处等城市景观节点绿化造景,创造有城市特色的绿化景点。
(5)当地植物物种与引种相结合。在道路绿化选种时,除了应该考虑土壤、气候、风力等自然环境条件外,还要考虑人为因素。因此,在选种时应以当地树种为主,选择一些耐阴、耐贫瘠、耐践踏等生命力强的树种,并适当引种一些外来物种,实现物种的多样化。
道路绿化实例分析—以张掖市为例
摘要:随着当前人们对生态环境和绿色宜居有着极高要求。而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不断开展的今天,完善园林景观设计规划,补充现代建筑设计有着重要价值和作用。但是目前园林景观设计开展过程中,有存在设计理念和内涵缺失的问题,完善其设计内涵极为必要。本文拟从当前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入手,结合传统茶文化元素的具体内涵和价值分析,根据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和要求,从而探究传统茶文化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思路。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元素;园林景观设计;应用探索;设计理念;文化内涵
随着当前我国城市化建设日益发展,如今在建设过程中,对园林景观设计活动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完善开展园林景观设计不仅符合人们对绿色、生态的关注点,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从而增进人们的幸福指数。完善开展园林景观设计活动,需要我们优化设计理念,融入文化内涵,提升整个设计活动的品质与价值。而传统茶文化元素正是当前优化园林景观设计活动开展的基础和关键。
1当前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迅猛增长的全新时期,如今人们的生活理念也更加成熟和完善,当前人们在生活中更加注重生活的品质和健康,因此绿色、生态的生活就成为人们的普遍向往。所以在高层建筑不断建设的同时,人们也期待能够打造适合人们居住,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生态绿色的现代园林景观。通过对当前园林景观设计开展状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其建设数量,还是其理论应用都实现了重要发展。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虽然当前整个园林景观设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其建设设计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首先,在园林景观设计建设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创新与自身特色,千篇一律现象严重。目前,很多园林景观设计活动都是互相抄袭,互相借鉴,而根本不考虑自我创新,自我突破。其次,在园林景观设计建设过程中,缺乏应有的趣味性和内涵。园林建筑存在的主要目的在于供人们业余生活使用,因此趣味性和内涵性是整个景观设计建设活动开展的重要要求。但是目前很多园林景观在建设过程中,并没有赋予其应用的趣味性。此外,在整个园林景观设计建设中,其过多现代施工技术和施工素材,从而使得整个园林景观设计活动缺乏与具体的设计环境相融合,从而让整个园林景观呈现出设计与应用相脱离的问题。不仅如此,当前很多园林景观设计开展过程中,其也未能将消费者的消费期待与整个设计相融合。目前很多园林景观都是处于公益性质建设或者以辅助性元素建设,因此很多建筑方和设计方都未给与其充分重视。最后,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缺乏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效融入,设计缺乏灵性和理想的观赏效果。我国是传统文化大国,在整个文化体系中,有很多值得被传承和借鉴的元素。同时这些元素也是人们的期待,就需要探究传统文化体系中,能够被我们有效借鉴和融入的元素,从而实现理想设计效果。
2传统茶文化元素的具体内涵和价值分析
我国是茶文化大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传承,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茶文化体系。茶文化元素是一项融入了物质元素、文化元素和精神内涵的元素体系。因此,全面认识传统茶文化元素的内涵和特点,能够为我们开展各项活动提供有效帮助,同时其也有自身独特价值。
传统茶文化元素的具体内涵分析
我国的饮茶历史可以推至先秦时期,而社会大众饮茶则在唐朝以后逐渐成熟,完善。随着人们饮茶习惯不断形成,茶与社会文化之间逐渐融合,并形成了包含多样元素的茶文化内涵。其至今,仍然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通过对传统茶文化元素进行有效认知,我们可以看到,传统茶文化元素是以精神理念和行为规范引导为核心,以茶叶等物质元素为基础,融入了茶艺术文化资源的系统化元素体系。因此,通过有效传承传统茶文化,能够帮助我们形成成熟而且完善的价值理念。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日益重视,如今饮茶风气再热,其必然为整个茶文化发展融入全新的时代内涵。
传统茶文化元素的传承价值分析
我国是传统茶文化大国,在长期的饮茶过程中,形成了完善的茶文化体系。通过对传统文化体系内涵进行有效研究,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其中所具有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同时也能对传统茶文化形成有效传承。传统茶文化不仅是我国宝贵的艺术资源,也是当前我们在开展各项活动时的重要切入点。通过有效认知和传承传统茶文化,其能够大大丰富我们开展各项活动的素材来源。此外,传统茶文化元素还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如果能够对该元素进行有效融入,其必然能够实现整个活动文化内涵的实质性提升。不仅如此,传统茶文化元素在传承过程中,还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其中所所具备的丰富艺术资源,如果能够将其系统化融入,必然能够提升其整体设计水准。
3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和要求
在城市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园林景观已经成为弥补城市化建设的重要点缀,合理有效开展园林景观设计能够大大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因此随着当前园林景观设计开展日益成熟,结合消费者和市场的客观要求,整个园林景观设计在开展过程中,其发展方向和具体要求主要表现为:首先,需要将现代景观建筑材料与传统设计理念实现系统化融合。实际上,现代景观建筑材料并非不可应用,如今整个建材市场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在这一过程中,建筑素材也更加完善,比如火山石,仿生石材等等也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因此,合理使用这些素材也能够为优化整个园林景观设计效果提供重要帮助。当然想要应用好这些素材,必须充分坚持将素材应用与设计理念相融合,确保两者相匹配、相契合。其次,充分注重赋予整个园林景观必要的文化内涵,尤其是要彰显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等独特性文化内涵。想要实现理想的园林景观设计效果,就要确保设计出来的园林景观具有独特性,而新、奇、特也是当前人们的消费理念和关注点。最后,必须充分注重对传统设计理念进行有效创新与完善,尤其是要注重将时代元素与传统元素的有效融入,从而赋予整个园林景观更为完善的价值理念。所谓时代元素,就是当前整个时代发展过程中,其具有的元素内涵。而传统元素,则是传统文化体系。比如,传统茶文化作为整个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核心,其中也有很多元素可以被借鉴融入到整个园林景观设计活动当中。
4传统茶文化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思路
开展园林景观设计能够有效丰富人们的生态绿色环境需要。而随着园林景观活动建设日益成熟,无论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具体理念,还是具体的园林景观设计活动,都存在较大不足。比如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缺乏绿色元素和时代元素,整个园林景观设计活动未能展现其应有的生态和绿色,未能展现园林景观设计活动的价值和作用,因此随着当前园林景观建设活动日益频繁,优化整个园林景观设计活动开展的具体思路就尤为必要。对于园林景观设计活动开展来说,如果其在开展过程中,能够充分融入传统茶文化元素,那么其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园林景观设计水平,同时也能够赋予整个园林景观设计的应有内涵。想要有效应用整个传统茶文化元素,需要做到:首先,要适当借鉴茶文化中所包含的元素,丰富整个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使用的元素内容。传统茶文化体系是系统化的元素体系,其中有很多元素都可以被借鉴应用到整个园林景观设计中来。尤其是随着当前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传统茶文化元素的绿色生态更具传承和具体应用价值。在园林景观设计时,不能一味堆砌建筑素材,要结合人们对需要内容,优化素材搭配。其次,要结合传统茶文化所倡导的和谐统一理念,优化园林景观设计素材使用,提升园林景观建设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性和匹配性。以往园林景观设计开展过程中,其重要问题就是整个设计开展过程中,忽略了与周围环境的有效融合和搭配,从而影响了园林景观的观赏效果。而传统茶文化中重要的内涵就是要有统一理念。最后,要充分注重将传统茶文化的文化理念及内涵融入其中。通过赋予整个园林景观设计相应内涵,从而实现理想设计效果。文化内涵是当前整个园林景观设计中,最为缺失的内容,也是影响整个园林景观品质的重要原因。所以当前我们在优化开展该设计时,要融入必要的情感内涵,通过融入园林景观中必要的人文内涵,从而在提升整个园林景观品质的同时,让人们充分感受到整个园林景观中所具有的人文内涵和价值情怀,从而提升其观赏效果。
5结语
目前在整个园林景观设计开展过程中,其普遍存在设计理念缺失的问题,因此,丰富设计理念,融入全新内涵对于整个园林景观设计来说,有着重要作用和价值。通过对传统茶文化元素的内涵与特征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能够将这一元素融入到整个园林景观设计活动中,其必然能够在有效丰富园林景观设计元素的同时,提升整个景观设计的品质和内涵。当然,这一过程中也实现了传统茶文化元素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祖贵.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xx(11):156-159.
[2]沈克宁.中国传统文化造景元素在主题园区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xx(3):221-225.
[3]孙晓翔.域传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J].农村生态环境,20xx(16):136-139.
[4]张毅川.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xx(8):181-184.
[5]陈亮明.现代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xx(18):252-255.
道路景观分为内部景观和外部景观。行驶在道路上的司机和乘客见到的景观以及在停车场、服务区等休息设施处所看到的景观称为内部景观,这是动景观。而从沿线居住地及其他道路上看到的道路及沿线设施景观称为外部景观,这是静景观。道路内部景观设计包括道路空间线形本身的协调性设计、线形与视觉诱导分析、线形与地形的融合、线形与沿线环境协调性分析等。线形设计是内部景观设计的主体,直接影响道路景观设计的成败,线形布设不妥的道路采用人工措施难以弥补景观方面的不足[2]。除线形设计外,沿线绿化、标志标线、边坡处理、沿线景点的造型与设计、道路的色彩等对内部景观同样影响大。例如边坡处理不适的道路,给司机或行人留下的印象就是道路与环境割裂,道路缺乏整体性。道路外部景观强调的是道路整体印象。道路是一种人工构筑物,道路建设无疑会冲击原有的环境,与原有地形之间产生摩擦,但人类的智慧能缓和这种冲突,创造环境。外部景观设计就是从沿线居住区或相邻的道路上审视道路与环境之间的统一性,分析道路与环境协调一致的措施,力求使道路及沿线构造物成为环境中的一部分。
摘要介绍了城市居住区中绿色空间的形式,分析了居住区植物景观配置原则和设计原则,并总结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居住区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借鉴。
关键词园林植物;城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光秃的城市,对城市建设也提出了“园林城市”和“城市森林”等新的概念[1]。城市景观是人类活动干扰最强烈的景观,其结构和功能与其他景观有着显著的区别,而植物景观是柔化城市强硬形象的最好途径。
在所有的植物中,能种植在城市或风景区中构成园林境域的植物一般称为园林植物。概括的说,园林植物具有防护、建造和美化功能[2]。城市或风景区的环境是否美观,与园林植物有很大关系。
城市居住区中的居住区公园和小区游园由于有较小的服务半径,使得它们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公园绿地类型。居住区公园和小区游园不仅满足了遮荫、降暑、隔声、净化空气和改善小气候等多种功能和需求,还能美化居民的生活空间[3],增强对家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园林植物是居住区绿地环境的重要表达载体,其自然美与生态美构成居住区环境的主调,另外,屋顶花园、室内花园、垂直绿化等也都是美化居住区环境的重要手段。
1居住区中绿色空间的几种形式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迅速发展,新建居住区明显增多,我国的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虽然房子越发美观,但绿化质量相对滞后,绿色空间十分稀缺,一些小区植物配置和管理都较薄弱,缺乏景观效果,这就需要发展多种植物景观形式,增加城市中的绿色。
居住区公园
居住区公园指服务于一个居住区的居民,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为居住区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居住区公园的服务半径一般为~ km,是社区居民日常活动的主要地点。
小区游园
小区游园是指为一个居住小区的居民服务,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面积较居住区公园略小,但能满足基本的居民生活和休闲。小区游园的服务半径一般为~ km[4]。
垂直绿化
垂直绿化是一种特殊的绿化形式,主要利用各种藤本植物、部分矮小乔灌木对墙面、棚架、阳(窗)台、立柱、高架桥等建筑进行绿化美化,对城市的生态平衡与环境美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垂直绿化占地面积小,充分利用了空间,大大提高了城市绿量,增强了绿化的立体效果。由于攀援植物随着物体外型的变化而变化,从而软化了建筑的生硬轮廓,并与城市绿化融为一体,创造出多种生动的装饰效果。
屋顶花园
屋顶结构负重有一定的限度,屋顶绿化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有意义。这是屋顶绿化与地面绿化的重要区别。因此,应根据屋顶的不同负荷量制定种植层高度及植物配置。种植土应选用轻质材料,同时要注意防水、防渗漏[5]。
室内花园
室内花园,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室内植物布置室内空间,增加植物,这适用于小区的会所、管理用房等,以创造良好的室内景观。
2居住区植物选择原则
居住区的植物配置,以充分发挥植物特性的功能为目标,组织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形成季相各异的植物景观,以达到合理的、丰富多彩的空间序列。同时,兼顾视觉环境景观,使人口密集的居住建筑区成为舒适、优美、健康的绿色环境[6]。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要使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栽培条件基本适应,以保证植物的成活和正常生长[7]。植物选择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引种成功的外地优良植物为辅,根据功能与造景要求合理配置其他经济且成活率高、并能充分显示地方特色的植物[8]。居住区中的植物景观还可在体现城市特色的基础上,体现小区特点,利用较统一的植物,营造出区别于其他小区的独特之处。
充分考虑季相和景观的变化
生活在现代化都市和相对固定室外空间的人们,居住区植物景观的四季变化常常是人们最直接感受自然的方式。因此,居住区内一般应多配置具有春花、夏荫和秋叶的植物,搭配少量常绿树,以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的效果[9]。现在一些地区的居住区为了追求四季常绿的效果,往往多种常绿树,而忽视四季植物景观的变化,使植物景观变得单调,更使居住区内的植物群落变得单一化。
乔、灌、草、藤、花结合,提倡垂直绿化
城市中用地紧张,居住区绿地面积有限,但相关标准要求新建居住区绿地面积在30%以上,旧区改造应达到25%[10]。因此,绿化设计要注重乔、灌、草、藤、花结合,特别提倡垂直绿化,注重立体效果。利用一些藤本、攀援植物,结合花架、景墙等园林建筑,既能遮挡不雅物件,又可形成遮荫棚,为居民提供休息、纳凉处。
3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提出“人—建筑—环境”的学说,使建筑学、心理学、环境学和生态学互相渗透[11]。这种生态化的现代居住观,给小区环境设计注入了新的内容,也向小区环境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园林设计师开拓新思路,在设计中注重环境的生态性及景观效果,力求建设高品位、高质量的绿化空间。
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
城市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设计应体现生态性,要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景观,达到好的效果。首先,植物景观应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创造出宜人的自然景观;其次,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活动,充分发挥植物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和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12];最后,植物的配置要充分科学,建立具有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艺术性原则
艺术性是完美的植物景观设计必备的特性[13]。居住区中的植物景观应重点考虑人们的审美要求,在强调景观环境形象时首先需要的是鲜明而优美的视觉感受,突出建筑与外部空间的有机联系,以多种处理手法,塑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外部空间。植物丰富的色彩季相变化和外形的不确定性是建筑物所无法比拟的。
4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园林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园林所产生的效益,尤其是生态效益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得到有效发挥或充分体现。因此,发达国家对城市绿化建设及相应管理都非常注重长期规划管理。
我国居住区建设数十年来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在规划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指标体系。其中包括详细的居住区绿化用地指标体系,绿地率最低为30%,小区人均公共绿地最低为1 m2。由于国家标准中对于绿地率的统计并未按实际的植物种植面积来计算,而是沿用了城市规划中的统计方法,所以造成执行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求立竿见影的景观效果,追求大树,忽视实生苗的使用,反生态的过密种植,这种急功近利、违反生态规律的做法为日后管理埋下隐患,那些由于断根截枝处理而深受重创的苗木很难恢复,初期高密度种植的植物群落数年后便会因物种间的相互作用而衰退,造成浪费。著名的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市国家银行公园案例——出自风景园林设计大师丹·凯利的名作,就由于反生态的高密度种植设计直接导致其从一个获奖名作到面临被拆除的境地。
5小结
居住区的环境是人们日常感受最直接的环境,它的环境质量直接影响人们的居住情况,现在很多楼盘都非常重视园林效果,以园林景观作为小区的卖点来销售宣传,而植物的景观状况往往直接决定其效果。
居住区的植物景观设计必须以充分发挥植物特性的功能为目标,组织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形成季相各异的植物景观,融合生态理念以达到合理的、丰富多彩的空间序列,为人们创造出美丽的自然空间。
6参考文献
[1] 陈昌笃,鲍世行.中国城市化及其发展趋势[j].生态学报,1994,4(1):84-90.
[2] 刘少宗.景观设计纵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_.
[3] 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4] 程袁华,张延龙.对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的研究与思考——以深圳市居住区为例[j].安徽林业科技,20_,35(15)4514-4516.
[5] 张蓓芝.浅析垂直绿化对城市绿化美化的作用[j].安徽农学通报,20_,14(17):551.
[6] 禹广和.对屋顶绿化的思考[j].山西科技,20_(4):105.
[7] 郑雪英,张文钢.住宅区植物造景浅析[j].浙江林业科技,20_(9):22-24.
[8] 李嘉乐.园林生态学拟议[j].中国园林,1997,13(4):23-27.
[9] 林晓君.浅析城市居住区的绿化的植物配置[j].科技资讯,20_(11):18-19.
[10] 彭慕海,王霞.北方居住区绿化植物选择与配置[j].辽宁林业科技,20_(3):31-32.
[11] __.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_.
[12] 孙儒泳,李庆芬,牛翠娟,等.基础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_.
[13] 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1994.
1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深远,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造园活动,先秦时期出现供帝王眺望和游玩的“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供帝王狩猎享乐的“囿”,这一时期出现了古典园林的最初形式,经过隋唐的发展期,到宋朝时,已经臻于成熟,最终形成了三大古典园林体系。中国古典园林经过圃———囿———园3个阶段的逐渐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形成了都市的区域化现代景观设计。
2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物质、精神需求:园林中设计的楼台殿阁、亭榭、廊院、美人靠等为了满足休憩、观赏等物质需求;园林意境上营造的自然、淡泊等主题满足其精神需求。中国古代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类应当尊重自然,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为本,将自然山水作为创作源泉,崇尚自然,讲究天人合一,人类与大自然是互惠共融、长期共存的。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膨胀,现代工业化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消耗,不可再生资源日益枯竭,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取之自然,建筑只是古典园林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古典园林着重渲染自然环境的美,“虽为人作,宛自天工”。
3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
因地制宜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考虑选址的地理位置因素,以小见大,从整体出发布置景点。
水体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利用水景,以静水为主,主要表现水的静态之美,将人工之美融入自然之美当中,两者恰如其分,相得益彰;虽以静水为主,但也追求动静结合,利用溪流、瀑布、涌泉等将水体的自然动态之美营造于园林之中,大面积的水体可以产生视觉上的延伸感,形成大空间尺度感,水体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重要元素。通过掩、隔、破3种方法运用水体。
曲折迂回、曲径通幽的人工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人工环境的营造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形成曲径通幽的园林布局,通过对内部空间进行隔断和划分,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产生了巧妙的园林布局,极大地调动了游览者的想象,使中国古典园林“取之自然,而高于自然”。
一步一景,移步于景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具有处处皆景,移步于景,步移景异的设计理念,苏州退思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移景手法的实例,退思园集结了清代园林的优势,园内的景观相互渗透,既可单独形成景色,也可以与其他景观形成景色,园内景观看似独立,其实与其他景观形成整体,形成移步于景的妙趣。
园林中植物的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在选择植物上主要看重植物的品格,注重植物的“韵味”,能够营造深远的意境,如有君子气节的竹、具有高洁情操出淤泥而不染的荷、坚贞不渝迎风雪绽放的梅、寓意多子多福的石榴等,植物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具有生命力的构成要素,它们的形态、色彩各不相同,同时也能产生园林景观的季节性变化,这种季节性变化代表着四季的更替、生命的延续,是大自然最珍贵的回馈。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的配置最关键在于植物的配置能与园林中的建筑、水体、山石等形成统一的整体,构成和谐的园林意境之美。
4现代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现代景观设计往往忽略以小见大、因地制宜的原则,盲目的追求新颖独特,造成景观设计的比例失调,使其尺度过大或过小,违背居民使用的需求;现代景观设计缺乏文化底蕴,设计思想过于苍白,设计者往往是为了建造景观而进行景观设计,没有形成景观设计思想,使设计出来的景观缺少文化内涵,不利于社会文化的传承与推进。中国古典园林讲究空间的比例尺度适宜,错落有致,高低起伏变化相宜,利于相互空间的穿插、渗透,而现代景观设计的空间感薄弱,过于平面化,往往造成了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游览者产生距离感;现代景观设计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联系薄弱,往往形成孤立的人工景观,现代景观设计为了寻求视线上的最佳、周边环境的最适宜,往往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环境,更可能形成景观污点。尽管中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但中国现代风景园林仍处于发展阶段,可供其直接继承的优秀传统在一定程度上来讲还是十分匮乏的,更没有深刻地认识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缺少自己特色。
5总结
中国的现代景观设计要从当地的自然环境着手,着眼于现代景观发展趋势,秉持着“取之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设计理念,传承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手法、美学规律、意境建构等,挖掘现代景观设计自己的特色,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融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工环境。
1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设计缺乏人文性
建设园林景观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城市园林建设主要是为了美化城市,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并且让人赏心悦目,因此,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要加入人文性因素。但是在目前我国一些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只是盲目追求所谓的艺术,在设计中体现出来的是一些形象化的并没有实际作用的园林景观,特别是一些城市市中心的园林景观设计,完全没有考虑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忽略了设计中的人文性。
设计存在攀比心理
城市园林景观是体现一个城市的档次,因此,园林景观的设计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档次,所谓的档次并不是盲目追求价格高档,材料进口之类,而是真正造福于整个城市的设计才算是档次。然而我国一些园林设计师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将档次理解为花大量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在一些住宅小区和别墅的园林景观设计上,大多数设计师存在着攀比心理,认为所用的材料必须是要进口才能体现出该园林景观符合该住宅小区以及别墅的档次,导致在园林景观的建筑中耗费大量的资金。
设计缺乏创新
目前我国的景观设计越来越多,但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免发现大部分景观设计都大同小异,很难体现出个性,设计中缺乏创新,失去了园林景观的最初目的。每一个地方都应该有其自己特色的园林景观,对于盲目照搬照抄的设计来说,不仅丢失了该地方的特色,甚至是丢失了整个设计作品的灵魂,不能体现出当地的内涵。
施工过程的问题
园林景观的设计图纸再好也是要建设出来后才能看出实际效果,园林景观的成功与否全靠施工单位的仔细与否。我国的园林景观之所以大同小异:一方面是因为设计师没有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是我国的施工单位还不够仔细,即使设计出的好作品也很难建设出来,好的园林景观不仅需要施工单位来打造,更需要设计师亲自到施工场地进行指导,设计师比任何人都清楚哪棵树该怎么种植,对于园林景观施工中的问题,设计师更能提出建设性意见。但是我国一些设计师不愿意置身于施工场地中,也不愿意与施工单位过多的交流,导致园林设计出来后与图纸有较大的差异,从而留下遗憾。
2园林景观设计的改进策略
设计要以人为本
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将城市的生态环境发展的更好。因此,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要根据该城市的规划设计出与之相应的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需求为设计基点。如在设计城市花园时,可以按照季节规律进行摆放,这样更突出自然生态,让人们更赏心悦目。
注重实用性
园林景观不仅只是美化城市,凸显城市的档次,更重要的是对城市的实用性。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不能盲目追求价格的攀比,而要考虑材料的实用性,在材料的选择上要考虑材料是否适合该园林景观的建设,并且还要考虑该材料是否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等,将这些因素考虑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不能以贵为美,争取用最少的投资设计出最好的景观。
结合当地文化
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国,各个地方都具有各自特色,因此,园林景观设计师在进行园林设计时首先应充分了解当地的特色文化,并将不同的特色文化融入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不能盲目照搬其它设计师所设计出的景观。好的设计师懂得将各地的特色设计到当地的景观中,不仅能凸显当地城市的档次,还凸显了个性,突破景观设计的局限。
注意施工问题
施工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园林景观的成功与否,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格外注重施工中所出现的问题。设计师要多与施工单位进行交流探讨,在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帮助施工工人进行解决,最重要的是设计师很有必要到施工现场亲自指导施工,施工工人按照设计师的要求进行施工比直接施工的效果要好很多倍,这样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失误,避免设计师以及施工单位留下不必要的遗憾。
3结语
园林景观不仅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档次,更是体现了该城市的人文特点。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特色文化,进行创新设计,并且要注重实用性,不能盲目攀比。
摘要:分析了西南地域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巴蜀文化,从历史人物、历史思想以及园林审美等几个角度进行剖析,最后对西南地域中巴蜀文化的重塑方法提出建议,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关键词:西南地域;巴蜀文化元素;园林设计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各地景观园林特征相似成为阻挡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危机。怎样将地域特色融入景观园林设计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所以,景观园林设计师应该深入了解某一地区的文化风俗,从地域文化中寻找设计理念,因地制宜得进行景观园林建设。
1西南地域园林景观设计中巴蜀文化的孕育环境
西南地区的地貌特征十分丰富,平地、凸地、山脊、凹地以及谷地组成了西南地区颇具特色的复合型地形。具有特征的地形给人以不同的空间感受,是西南地区园林设计的自然基础,能够提升巴蜀园林的布局空间层次感,与其他地区的园林形成显然对比。西南地区特有的山地地形中蕴藏着丰富的环境资源,例如飞岩叠石、万壑流青以及繁花覆地等,西南地域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地理优势,形成与亭台廊榭相互映衬的园林风格。
2西南巴蜀园林景观设计的文化元素分析
先贤崇拜
西南巴蜀地区自古就有浓厚的山水文化特色,在古代体现于对山水的憧憬与崇拜,之后逐渐演变为对先贤的崇拜。不管是巴蜀本地的达官贵人还是文人骚客,其停留生活之处多被改造为以园林形式为主题的文化场所。西南园林在历史上虽然经历了很多次兴废,但还是表现出非常强烈的生命力。虽然没有苏州私家园林的精致、没有皇家园林的气势,但是却具有浓浓的人文风俗。
道家思想
巴蜀地区是道家思想的发源地,道家所尊崇的“道法自然”自然对西南园林产生了布局式的基础影响。具体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体现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环境天然形成的美丽景观作为园林建筑的基石,加之建筑上的艺术点缀,保持巴蜀地区山地园林的在自然特色,将道家思想充分融入园林设计中。
文人名仕审美
文人名仕的园林设计活动和审美思潮对西南地域园林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白居易喜爱栽树,在忠州的3年,白居易成为百花不离手的园林艺术家,在巴蜀人不爱花的传统中硬生生地创造出百花齐放、百果掺杂的园林景观。文人名仕的审美爱好及思想对西南地域风景园林的风格产生一定影响。
3西南地域园林中巴蜀文化的重塑方法
真正理解巴蜀文化内涵
巴蜀文化的产生必定有其根源所在,巴蜀文化与西南地域文化已经深深融为一体,想要更好地塑造巴蜀园林,就必须更加透彻地理解巴蜀文化。自古以来,西南地区都拥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地域环境、文化历史的改变刺激巴蜀地区人们对外开放,提升自身能力的产生,自然环境的悠闲、经济环境的开拓以及人们的勤奋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西南地区巴蜀文化。
掌握西南地域园林的文化设计特色
在进行西南地域风景园林设计时,必须注意掌握巴蜀地区富有魅力的人文精神、审美观念以及更加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巴蜀地区独特的文化历史、地理条件以及人们的精神面貌都是进行园林设计的基础,提炼社会文化、掌握巴蜀文化精髓,将巴蜀文化与园林设计紧密融合,成为西南地域园林设计的重中之重。
应用巴蜀文化再现历史文脉
巴蜀地区风景秀丽,人才辈出,不少文人墨客都在西南巴蜀地区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在进行巴蜀风景园林设计时,一定要应用巴蜀文化、再现历史文脉。例如,要保留原有风景园林中的具有西南地域特色的景观,尽最大可能保留地域特色,传承巴蜀文化历史。运用具有巴蜀特色的符号,太阳神鸟金箔饰品、休闲文化茶品以及麻将馆等文化对风景园林进行更加细致的装饰,将巴蜀文化弘扬在外,让更多的人了解巴蜀文化的魅力之处。
总的来说,巴蜀地区具有非常悠久的文化特色及环境特色,将这些文化元素与西南地域风景园林设计进行融合,是目前园林设计的大趋所势。在目前园林景观设计趋同的今天,设计师们一定要深入了解文化内涵,设计出更加具有西南特色的文化式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李雪芬.西南地域园林景观设计巴蜀文化元素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4)
2周雪娇.巴蜀地域文化景观中乡土景观元素的应用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xx
3陈勇.巴蜀文化在浣花溪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四川农业大学,20xx
4韦昳.巴蜀园林艺术手法和空间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_5罗馨.巴蜀园林空间布局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xx.
研究当今各种城市环境景观形态设计失败的原因,多为设计脱离了人类作为环境的主人的行为感受和需求,或为忽略了当地环境的生态规律。21世纪的社会要求我们更加关注“人”,但又不能一味的满足“人”的欲求,而是从人的需求出发,创造符合生态发展规律的生活方式。而“人居环境科学”(the science of human settlements)正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更好地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这为景观设计带来了指导方法,使得对环境的理解更为人性化和合理化。
一、人居环境学发展原则
依据吴良镛院士所着的《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我们可以得知人居环境的概念及其构成。引用其书中观点,人居环境,是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而人居环境科学就是围绕地区的开发、城乡发展及诸多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群,它是联贯一切与人类居住环境的形成与发展有关的,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新的学科体系,研究对象即是人居环境。
1.人居环境的框架及原则
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人居环境研究以满足“人类居住”的需要为目的。就内容而言,人居环境包括五大系统: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其中,“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是两个基本系统,“居住系统”与“支撑系统”则是人工创造与建设的结果。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和谐与矛盾共生,人类必须面对现实,与自然和平共处,保护和利用自然,妥善的解决矛盾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
对于人居环境的建设大概有几个方面的要求:提高生态的意识;与经济良性互动;发展科技;重视发展整体利益;与艺术的创造相结合等。
2.人居环境学的系统性
人居环境学是涉及人居环境的有关科学。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总的来说,它们都以环境为研究对象,但各自的研究范围、内容、与侧重点及所采取的手段并不一致。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涉及的是具体的科学技术问题,全球变暖、臭氧空洞的产生等,而人居环境科学关心的则不仅是如何把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人类聚居形态,对五大系统的各个层次的人工与自然环境的相关内容均应引入到规划中去,用以提高环境质量、形成宜人的居住氛围。
从人居环境不同方面可以有不同的学科核心和学科体系,就人居环境的物质建设、规划实际来说,则可以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构成人居环境科学的大系统中的主导专业。依据我国的情况,当前大规模建设实践需要面向21世纪的建筑发展,宜将这三者融贯综合的进行规划设计与研究。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个学科群,人居环境科学是发展的,永远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其融合与发展离不开运用多种相关学科的成果,特别要借各自相邻学科的渗透和展扩,来创造性的解决繁杂的实践中的问题。因此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庞大的系统科学,研究建筑、城市、以至区域等的人居环境科学,也应当被视为一种关于整体与整体性的科学,目标就是获得整体的协调发展。若能将此系统的设计原则贯彻在景观设计上,也同样将具有高瞻远瞩的发展潜力。
二、景观设计原则
景观设计虽然是建立在环境艺术设计概念之上的设计门类,但它所蕴涵的内容却涉及到美、建筑、园林和城市规划四个方面。景观设计最通俗的解释就是美化环境景色,可以说是以塑造建筑的外部空间的视觉形象为主要内容的艺术设计。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环境系统设计,它的环境系统是以园林设计所涵盖的内容为基础,设计概念是以城市规划设计总揽全局的思维方法为主导,其设计系统是以美术与建筑专业的构成要素为主体。
同样是一门兼具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学科,建立在人居环境学的系统框架之内,景观设计同样需要贯彻整体的系统思维,以面对21世纪下,对环境的综合发展要求。在第20届建筑师大会上,吴良镛院士在《世纪之交展望建筑学未来》的报告中指出:广义的建筑应走向建筑、地景、城市规划的融合。他所谓的地景,即景观设计,用景观设计的手段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是必然趋势,而景观设计也就成为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转贴于 中国论
1.景观设计的人性化原则
景观设计要做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原则,就要求设计者必须在充分了解所住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生活、工作习惯、生理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设计。目前我国许多居住区内园林绿化在很多方面忽略了这一点。比如:有的楼盘用绿地做隔离带,却忽视了人们生活的方便,两分钟的路程可能得走上十几分钟,导致许多人直接从绿化带穿过,破坏了绿化;有的居住区绿化设计没有把残疾人的行为考虑进去,给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不便;有的居住区没有为老人和幼儿开辟专用活动场地;有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粗糙,没能真正、准确地创造人们所需环境。
摘要:在当前的城市之中,园林景观意境成为一种相对比较独特的城市风景,而与一般的风景区相比,园林还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在开展园林设计工作时,设计者的审美能力与审美需会直接影响到园林给游客带来的审美体验。很多园林设计者会根据城市体现出的现代化观感来设计园林,在园林之中引入西方审美元素。但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审美价值并不低于西式园林,本文从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入手,谈一谈当前的园林中的景观系统的审美设计情况。
关键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儒家文化
在对现代园林进行设计时,设计者不仅仅需要将具有直观美感的景观添加的园林之中,同时还要提供一些具有意韵的特殊景观,使园林的审美品位得有提升,使人们在园林之中既可以拥有优质的视觉享受,同时也可以获取完全不同的心理体验,使身心都可以保持愉悦。在审美设计环节,不少优秀的园林设计者都应用了儒家思想,提升了园林的整体审美水平,本文对先关的设计情况加以研究。
1、外在审美形态分析
中和是儒家文化体系之中一种重要的为人处世原理,很多现代园林都具有一种恬淡、温和的美感,而不会从视觉方面来冲击游客,儒家文化之中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影响着景观设计工作,大部分古典园林以及具有古典风格的现代园林展现给游客的都是一种含蓄内敛的美,从景观的色彩来看,园林景观大多为浅色系,并不会突兀地应用大红等色彩鲜明的颜色。为了应用节制式的设计方法,景观设计人员需要优化园林内部景观的空间设计工作,使局部景观与整体景观可以保持一个和谐的韵律,如与假山相配的流水,流水的柔和中和了假山的坚毅,使此处的整体观感更为舒适和谐。受到儒家文化中的寓情于景的表达方法的影响,现代园林的大部分景观都具有一定的景观,其审美内涵极为丰富,游客会在观赏到景观后产生一定的共鸣,感受到景观富含的哲理化的理性美感。中和之美可以被看做儒家文化最高的审美境界,设计者于园林景观之中还有极大的设计空间。
2、审美本质研究
从审美本质这个角度来分析儒家文化,会发现将美与善合一是求审美本质,其审美的基础就是伦理道德,因此在儒家文化影响下开展审美活动均无法脱离道德,设计人员可以将儒家的伦理道德附加到园林的景物之中,使道德观在园林的山水之中体现出来,这种“比德”的创作原则在文学创作过程之中也有所体现,应用最多的“比德”设计元素主要是竹子、梅花、松树以及柏树,借助松树以及柏树具有的耐寒的特点,设计者可以在园林中种植松柏,使游客在四季都可以观赏到这种常绿植物景观,进一步体会君子应有的不畏环境艰难的精神。而笔直翠绿的竹子则具有真君子的气节,观赏者也可以轻易地体会到,而初春的红梅与白雪共同构成了既具有视觉性美感又具有深刻意韵的景观。孟子看重水,认为水具有多种君子才具有的品质,因此在园林之中,可以充分应用水元素,水元素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流动化的形态上,不仅仅奔流不息且能够随所处的环境变换形状,还具有极高的包容性,这些都是自然景观具有的品格之美。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儒家文化的审美本质,可以了解到,“悦心”在儒家文化系统之中同样重要,而园林的使用功能使其能够满足“悦心”审美需求,人们既可以在园林之中稍作休憩,消除工作与生活之中的疲惫感,同时还可以在园林中进行情感交流活动,现代园林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社交空间,而“悦心”设计要素要求设计者的设计成果可以使景观欣赏者获得愉悦的欣赏体验。园林景观的美感不仅仅只在景物之中有所体现,其还能够借助景物延伸到更为深远的审美空间之中,在观赏景观的同时,欣赏者可以顿悟一些生活哲理,精神与物质需求均可以被满足,顿悟之后会自然而然地生成愉悦感。
3、审美功能
园林设计的真正内涵不仅仅在于精神,而更应该展现在园林的功能上。相对较为感性的来说,大概内容包括为:兴和观,群和怨四个方面。主要激起人们内心的感情,表达相应的亲切感,,强调景观与人的交流,展现出情感的共鸣,从而能够符合人们对生活情趣的需求,对审美标准的满足,对人们的生活行动产生相应的影响,从而体现出它的实际作用效能。游于艺术主要是表达人们对于内心礼乐的交流,可以根据园林的艺术特点对人们的思想道德进行提高,将人们的种花草行为进行改善,通过相应的实用功能,在精神文化建设的不断渲染下,使儒家思想的内涵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帮助人们将积极的处世观念有效形成,将思维模式进行改进。
4、结语
本文从儒家文化被应用到园林的景观系统的设计情况进行了研究,儒家文化具有极为深刻的内涵,其不仅仅会影响到很多文学家的文学创作,同时还会给艺术设计也带来一些新的影响。设计者在应用儒家文化元素时,需要选用灵活的设计方法,注重文化在园林之中渗透,使游客可以在不经意间感受到儒家文化的魅力,而不会觉得突兀。在应用儒家元素进行设计时,要避免突显出该文化系统的教育性,毕竟人在观赏景观时心态是轻松愉悦的,设计人员还可以对一些古典园林进行借鉴,以人文设计理念来完成园林的景观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1]尤艳,李思.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与儒家文化思想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_(08).
[2]魏娜.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的运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_(04).
[3]马婧,骆伟.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儒家文化理念及体现方式分析[J].建筑知识,20_(09).
论以人居环境学的系统思维实践景观设计
研究当今各种城市环境景观形态设计失败的原因,多为设计脱离了人类作为环境的主人的行为感受和需求,或为忽略了当地环境的生态规律。21世纪的社会要求我们更加关注“人”,但又不能一味的满足“人”的欲求,而是从人的需求出发,创造符合生态发展规律的生活方式。而“人居环境科学”(the science of human settlements)正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更好地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这为景观设计带来了指导方法,使得对环境的理解更为人性化和合理化。
一、人居环境学发展原则
依据吴良镛院士所着的《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我们可以得知人居环境的概念及其构成。引用其书中观点,人居环境,是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而人居环境科学就是围绕地区的开发、城乡发展及诸多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群,它是联贯一切与人类居住环境的形成与发展有关的,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新的学科体系,研究对象即是人居环境。
1、人居环境的框架及原则
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人居环境研究以满足“人类居住”的需要为目的。就内容而言,人居环境包括五大系统: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其中,“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是两个基本系统,“居住系统”与“支撑系统”则是人工创造与建设的结果。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和谐与矛盾共生,人类必须面对现实,与自然和平共处,保护和利用自然,妥善的解决矛盾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
对于人居环境的建设大概有几个方面的要求:提高生态的意识;与经济良性互动;发展科技;重视发展整体利益;与艺术的创造相结合等。
2、人居环境学的系统性
人居环境学是涉及人居环境的有关科学。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总的来说,它们都以环境为研究对象,但各自的研究范围、内容、与侧重点及所采取的手段并不一致。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涉及的是具体的科学技术问题,全球变暖、臭氧空洞的产生等,而人居环境科学关心的则不仅是如何把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人类聚居形态,对五大系统的各个层次的人工与自然环境的相关内容均应引入到规划中去,用以提高环境质量、形成宜人的居住氛围。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个学科群,人居环境科学是发展的,永远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其融合与发展离不开运用多种相关学科的成果,特别要借各自相邻学科的渗透和展扩,来创造性的解决繁杂的实践中的问题
二、景观设计原则
景观设计虽然是建立在环境艺术设计概念之上的设计门类,但它所蕴涵的内容却涉及到美、建筑、园林和城市规划四个方面。景观设计最通俗的解释就是美化环境景色,可以说是以塑造建筑的外部空间的视觉形象为主要内容的艺术设计。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环境系统设计,它的环境系统是以园林设计所涵盖的内容为基础,设计概念是以城市规划设计总揽全局的思维方法为主导,其设计系统是以美术与建筑专业的构成要素为主体。
1、景观设计的人性化原则
景观设计要做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原则,就要求设计者必须在充分了解所住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生活、工作习惯、生理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设计。目前我国许多居住区内园林绿化在很多方面忽略了这一点。比如:有的楼盘用绿地做隔离带,却忽视了人们生活的方便,两分钟的路程可能得走上十几分钟,导致许多人直接从绿化带穿过,破坏了绿化;有的居住区绿化设计没有把残疾人的行为考虑进去,给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不便;有的居住区没有为老人和幼儿开辟专用活动场地;有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粗糙,没能真正、准确地创造人们所需环境。
根据奥斯卡?纽曼所作的人们行为活动与城市形体环境关系的研究,认为人的各种行为活动要有相应的领域,他提出了由私密性空间、半私密性空间、半公共空间及公共空间构成的空间体系设想。运用在居住区园林环境设计中,就是要按照人们的不同需求和不同的活动内容,适当地进行区域的划分,以适应不同年龄层、不同兴趣群和不同文化层的人们开展社交和活动的需要,既要有综合的集中空间,又要有适合集体和个人的分散性活动空间,空间类型尽可能丰富,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
2、景观设计的生态持续性原则
人居环境学是以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相结合的综合构成,它是尺度不一、形式不一的综合构成。人们的生活与人工环境之密切不难理解,但与自然环境的密切性却往往受到忽视。上个世纪最后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者——芒福德,指出:如果环境文化已经深入人心,我们的审美观念就不会只停留在一些风景名胜震撼人心的地貌上,而应该同等对待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还必须强调绿色空间不仅是为了游憩和观赏,更重要的是为了人作为自然的一贯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三、结语
21世纪我们面对的将是一个全球性的生态意识觉醒,并开始进入积极行动的时代。在发挥景观环境、景观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满足居民进行社会性活动的需要,保持和发展其地域文化传统,共同营造人居环境的和谐美好。
近年来,地域文化发展迅速兴起,成为现代不同城市发展的重要符号与标志,对于提高区域影响力具有巨大作用。选择有效的地域文化传播载体,对于提高地域文化的发展水平极为重要,因此,园林景观即成为当前地域文化发展大环境下的文化传播最佳选择。做好园林景观设计不容忽视,需要其对地域文化进行深度解析,将地域文化的特点及时展现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进而为地域文化发展指明方向。
1地域文化和园林景观的简述
地域文化泛指2个不同的概念,首先是以地理区域划分的历史文化遗留,即称为地域文化。不同地理区域的地理文化必然有着一定的差距,基础的区分单位受到地形及地理结构与种族群落的影响。其次是秦朝时期的历史文明与艺术传承,该概念的指向性并不广泛,仅包括了秦朝时期及秦朝之前的阶段,所以概念的不同容易产生不同的理解,需要在对概念进行有效区分后,再将其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园林景观设计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利用园林工艺和技术工程等方法,将区域地形、植物种类、局部建筑进行计划性的改造,在人为手段的参与下,使城市景观的设计更加合理,也使园林景观更加具有观赏性,并且能保留其日常使用功能,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园林景观设计是以设计为主要表现手段,在综合各种因素的前提下,设计出符合生态环境,通过设计人员的创作灵感,建设出美好的人类生活环境。
2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联系
园林景观设计的创作来源是地域文化
园林景观设计主要是强化自然环境的艺术气息,使其勾勒出一幅自然的风光美景。早期的园林景观设计创作过于重视功能性,往往忽略了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现阶段的园林景观设计则考虑更为全面。主要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出发,在保留原有园林景观功能的基础上,融入具有古典气息的地域文化,使园林景观设计生机盎然,提高了园林景观的灵活性,一定程度上使园林景观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均有所提升。对于区域的园林景观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延续了地域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将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提升至新的高度,进而成为物质文明社会的一颗璀璨明珠。
园林景观设计是展现地域文化的媒介
园林景观设计用途决定了其成为文化传递媒介的基础,园林景观的观赏性较强,是各地区游玩的最佳景区,游客的流向性强,分布较为广泛。将地域文化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中,能够为地域文化的良好传播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有效提高了地域文化的知名度,为区域的发展创造机遇,从而使地域文化的发展不再受到环境的制约,进一步促使各地方的文化通过园林景观设计而融会贯通。在此期间,园林景观设计将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对于提高地域文化的影响力与城市形象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园林景观设计中表现地域文化应遵循的原则
园林景观的奇特性原则
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均有不同的特点,需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进行深度挖掘,使地域文化的特点能够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得以展现,从而保持园林景观的奇特性,让园林景观在投入使用后,游览的游客能够深刻体会到其中所蕴藏的寓意,进一步为地域文化的融入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性原则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即要突出地域文化的设计宗旨与主题,又要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理念有所体现。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保持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优化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结构,使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能够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完美融合,并保障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案能够在长期发展中经久不衰,打造百年工程,让城市的地域文化得以传承。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不仅体现在地域文化方面,在园林景观的维护与管理方面,也要不断加大投入,使其能够达到预期设计的效果,进一步保障地域文化课持续发展的原则,能够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4地域文化在园林设计中所体现的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加快,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样式越来越缺少城市地域特色,各城市的园林景观也失去了其灵动、绚丽的色彩。因此,需要在城市的.园林景观中植入地域文化,一方面能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还能促进特色城市的建设。
5结语
现阶段,经济水平的发展使地域文化越发受到重视,在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将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进行有效结合,成为促进区域文化发展与传承的重要举措,同时,对于生态化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融入需要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并在主体的设计结构中,着重体现人文艺术与文明艺术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使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能够得到良好地展现,进一步为区域的文化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宏俭.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J].山西建筑.20_(3)
1文化传承与人性关怀在景观设计中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维持景观原有的生命力
对一个地区的景观进行设计,需要吸收当地的景观元素,汲取地方性的文化风俗,但要以保护和延续本土文化为前提,要维持景观原有的生命力。对景观的设计可以进行艺术性的创造与创新,但要坚决杜绝盲目照抄、夸张模仿等现象,一旦产生不伦不类的景观,就会丧失景观原有的文化内涵。正确的景观设计应该是以原有景观为基础进行艺术性的再创造,使景观更具生命力。
保护原景观的地形、地貌特征
景观设计必须注重基础地形、地貌的维护与保护,这样一方面能够维护原景观的形态与面貌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也是对环境保护的负责。要在全面理解与认知原景观所在地的地形条件、气候特点、植被类型以及环境特征等基础上开拓景观设计思路,通过借景、障景等方法增加景观的层次感、立体感,丰富原景观的形态,充实原景观的文化内涵。充分把握好景观设计的生态性、环保性,控制对景观所在区域地理环境的破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侵蚀。注重文化元素的人性化渗透所谓文化传承与人性关怀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体现出的是自然景观元素与人文景观元素的艺术化、人性化渗透。其中既要促进文化传承,又要照顾到人的感受,打造出一个文化气息浓厚、人性化的景观。
2文化传承与人性关怀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保留特色景观
景观设计中的文化传承首先要保留、保护好当地的本土景观,才能彰显景观特色,体现文化传承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无论是对自然景观还是对人文景观的设计,都应建立在保留本土特色景观的基础上。利用本土特色景观作为地方文化的代言人,也是促进地方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例如,中国某些知名高校,从产生之日起经历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演变、发展,校园内部景观经历了多重改造与设计,逐渐走向现代化,然而,任凭时代如何发展,一些古朴的建筑依然矗立其中。如清华大学分校依然保留着“干打垒”式建筑,这一源自上个世纪60年代的古建筑之所以被保留至今,是因为它诉说着一段历史,传达着一种勤奋、刻苦、艰苦卓越的精神。在60年代国家财力匮乏、经济条件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全校师生齐心合力用双手搭建起来的建筑用作教学和宿舍,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表、一段历史的见证,是一种勤奋进取文化的传递和传承。因此,当前校园景观设计依然保留着这一古建筑,体现出文化传承的意义。
创造一片景观绿地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整个社会逐渐走向现代化、智能化,人们越来越对自然界、自然风光充满向往与渴望。到处散播的汽车尾气与噪音,反射出水泥味的建筑楼群,漫天飞舞的广告纸等都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景观设计更应该考虑人类的感受,设计出带有人性关怀的景观。特别是对于城市、都市地区的景观设计,应本着健康、环保的原则多融入自然元素,多添加自然风景,为久居现代化牢笼中的人们提供一个绿色的环境,提供一片生态化、自然化的天堂,让人们能够看见青山绿水、听到潺潺的流水与鸟鸣声、闻到芬芳的花香。现代大都市中应该增加绿地建设面积,扩大园林景观占地规模,丰富自然植物种类,延伸交通绿化面积,让人们走在城市里就仿佛进入恬静的田园间,享受大自然的抚摸与关怀。城市园林的设计与规划要围绕“生态环保”这一核心展开,视人类的健康需求为己任,采用健康环保的园林设计材料,丰富园林内部自然景观形式,并在合适的位置设计休憩区,为市民亲近大自然、享受自然风光提供便利条件。
加强历史文化的融入
景观设计中的文化传承主要体现为历史文化与风俗文化的传承,也就是说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将相关的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为景观设计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使人们在观赏景观、游览景色的同时感受到强烈的文化熏陶,接受积极的文化教育,让景观浸泡在历史文化氛围中,激起后人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形成强烈的历史文化意识,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提高全体人民的历史文化艺术,使景观设计更具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例如,长春市著名的古遗址“伪_皇宫”作为一个古遗址群落,是该市有名的人文景观景点。伪满皇宫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一个历史的见证,盘踞在长春市市区内,为外来游客与市民带来一道风景。伪满皇宫的设计遵循了文化传承的规律,将历史文化因素融入其中,在皇宫内的一些墙壁上设计了很多与末代皇帝以及日本侵略等相关的信息框,向人们昭示着一段悲催的历史、一段辛酸的往事,向参观的游客传达一种历史文化。同时,在伪满皇宫的旁边还修筑了东北沦陷馆,馆内设置了抗日英雄烈士墓、日本侵华罪人墙以及细菌实验间等。游客游览其中就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年代,会让人在第一时间受到教育和启迪,收获不同寻常的想法和感受,这就是文化传承的力量。东北沦陷馆有效配合了伪满皇宫,是对伪满皇宫这一历史景观的有益补充,是对历史的再现,它时刻提醒着新中国的人们要珍惜眼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体现出一种人性关怀的力量。
渗透地方文化风俗
不同地域拥有不同的文化风俗,所以,地域性景观设计应该融入地方文化风俗,体现出自身的风俗特点与风格特征,以达到文化传承、风俗传播的目的。例如,北京地区著名的人文景观景点“四合院”,至今仍然受到全国游客的重视。北京四合院之所以成为北京地区知名的旅游景点,是因为它体现出浓厚的文化气息,是一种地域风俗文化的渗透与传承。四合院多为坐北朝南,东南角设门,门如屋宇,广为一间,顶似卷棚。四合院的门前设置一堆石鼓,十分精致典雅,门内正中间的照壁有“平安”二字,十分显耀、引人注目,这两个字体现出北京市民对平安健康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北京四合院的这种景观设计风格渗透出强烈的地域文化风俗,是对老北京历史文化风俗的再现,也是一种历史文化传承,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3结语
景观设计不是单纯的毫无原则的设计,而是要体现一种文化力量的传播与传承,应该融入人性关怀的力量,这样才能体现景观设计的意义,实现景观设计的长远发展。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渐渐从实用性向高层衍生,对建筑的艺术要素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将建筑与优美的生态环境融于一体,要完美实现建筑与景观的结合这一理念,需要我们剖析建筑与景观设计中的构成要素。
二、建筑与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
三、现代建筑与景观设计有效统一的方法
1.精心构思
设计构思是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现代建筑与景观设计注重原创性,要求设计有新意、有亮点、并且具有鲜明性的时代感。所以在设计立意构思时,要运用巧妙、独到的思维,不应因循守旧或者刻意模仿。我们可以从大自然中寻找构思的灵感,从大自然中汲取有益的养分。大自然是最原始的灵感源泉,我们要利用大自然的无限资源与无限的丰富性,捕捉大自然中最一手的设计素材,还要善于将现代的艺术思想理念运用到构思中。尤其是要构思好建筑与景观的空间。要构思好空间的划分和组合,要善于将单一的空间合理的分为复合式空间,善于将大空间优化成小空间。在总体上为建筑与景观两者的功能和布局的优化创造必要的条件。空间的划分与组合要有主次,疏与密相互错杂,利用曲折幽深的划分,增强设计的层次与深度。什么是层次与深度?“隔河看柳柳如烟”就是最形象的表述。
2.巧妙布景
布景主要通过“添”“障”“对”“借”等手段来实现。“添”即添景,“障”即障景。那什么是添景呢,打个比方,有一个景观假山,如果此处只有假山,中间或近处没有其它的景观,往往给人单调的感觉,缺乏层次。如果我们加上其它景色,效果就截然不同了,这就叫添景。障景就是影响美观的地方用景遮挡起来,“俗则屏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对景,顾名思义,就是景观可以相对,这样就形成近景与远景的搭配,景致就深了,丰富了。借景就是将远处或他处的景借过来。达到景致横纵交错,空间层次丰富,给人极目远眺、身心放松的感觉。要善于渗透和延伸到建筑景观设计中,景与景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隔。我们在设计时,要力求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这样易于使景物形成一个整体,而且景观的延伸常常能带动人们视觉的扩展。比如我们可以用铺地的方法,将墙体与地面一体化,互相延伸,连续不断,让人在无形中感觉景物发生了变化。
3.有效统一
建筑与景观的有机统一。有建筑无景,则建筑缺乏审美与艺术,我们要把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有机结合。景观设计着力于微观的景观空间,建筑设计着力于实体建筑,这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密不可分。我们不能将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孤立开来,或者忽略景观设计的作用,把景观看作建筑陪衬,设计简单化,常态化,种些花草、来个雕塑、弄个喷泉缺乏景致的个性特征。更不能在建筑完成后,才匆匆设计景观。要实现持续性与生态性统一。设计者要有长远眼光,要认识到景观对提升建筑的潜在价值。要结合自然,充分考虑建筑环境的生态,尊重景观的地域性,这样才能有效实现持续性与生态性统一。
4.观念创新
全球化发展的形势,要求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观念创新,将信息技术融进设计理念与人们的审美需求中,使建筑和景观设计中具有现代化的意识;要强化设计的技术理念。人口增加与资源减少的矛盾、人类情感与景观的融合,需要我们适应景观形式的变化,并将其转化成新的设计语言;要加强审美观。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与提高,使人们能够投入艺术审美活动中,人们不断在追求建筑的实用性与景观的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我们要将审美的生存观念渗透在设计中。
四、结语
建筑和景观的有机统一是现在乃至以后的主潮流,我们要不断探索建筑与景观的有效统一,在建筑设计中渗透景观设计理念,真正实现建筑和景观的完美统一。
论黄土地貌的现状、治理及环境景观设计
1 概念
黄土地貌:发育在第四纪黄土(或黄土状土)地层中的各种地貌形态的总称,具有一系列自己特有的特征。
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在中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界处。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面积40万km2。占世界黄土分布70%,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厚50~80m。
2 黄土高原的现状
黄土高原地貌现状
中国黄土高原素有“千沟万壑”之称,多数地区的沟谷密度在3~5km/km2以上,最大达10km/km2。沟谷下切深度为 50~100m。沟谷面积一般占流域面积的30%~50%,有的地区达到60%以上,将地面切割为支离破碎景观。
黄土高原的水土现状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本身自然环境脆弱,加上长期以来土地利用不合理,植被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植被从古代到今天的巨大变化,更主要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总的趋势是面积越来越小,植被的结构也渐趋简单化。
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特征
黄土高原是我国独特的地理区域,它在地理上有如下显著的特征。
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黄土高原黄土深厚,疏松多孔。受长期内外合力的作用,地表剥蚀切割严重,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气候差异比较大。黄土高原气候受系统中岩石圈和大气圈相互影响。大气系统中降水量具有很明显的地域和季节性,降水年际变率大,时间变化上降水呈减少趋势。就气温来看,黄土高原具有冬寒夏热、寒暑变化剧烈的大陆性气候特点。
水资源缺乏,供需矛盾突出。在干旱半干旱的黄土高原地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水面蒸发是降水的2倍多,而且降水集中,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山地丘陵面积大。黄土高原地区土地以丘陵山地为主,约占整个地区的80%,而河谷平川只占土地总面积的20%。这种起伏的地貌构造不适合农耕。
植被覆盖率低。在黄土高原上,30%~40%左右的地方都是荒山秃岭,给人留下满目疮痍的景象。人工草地很少,有的地方由于过垦山坡,表土流失严重,显露出基岩。
黄土高原独特的地理特征和一些人为因素共同造成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强度大,面积大,速度快的现状;导致了土壤肥力降低、土地退化严重、农田破坏严重、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泥沙淤积河道,旱涝灾害不断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由于该现象会破坏耕地,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所以有必要采取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提高黄土高原土壤的生产能力。
3 黄土高原生态治理
综合治理措施
从目前国内外防治水土流失的各项措施看,主要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它们在治理水土流失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它们是一个统一体,缺一不可。工程措施主要包括修水平梯田,打坝淤地,引洪灌地。植树种草可以有效的减轻水土流失。由于黄土高原气候干旱,应以乡土林种为主体,合理利用外来树种。在林种布局完整的基础上,要慎重选择经济林树种。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来看,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引起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目前根据旱坡地坡度大小,提出一套适合于坡度大小的耕作制度。
生态旅游开发
加强黄土高原的道路建设,建设成以黄土地貌景观为特色,千沟万壑的立体环境生态景观体系。充分利用地形特征,开发陕北地区的民土风情,利用本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生态旅游。
制定生态旅游方案。生态旅游资源规划是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纲领和蓝图。黄土高原地区地域广阔,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依照统一规划、循序渐进的开发方式。 同时,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要制定严格的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法律、法规,并成立专门的机构来监督法规的执行,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法律保护,真正做到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提高旅游经营管理与服务人才的生态素质,塑造景区的生态氛围是方案可行的必要条件。生态旅游是寓教于游的旅游形式,应加大景区的生态氛围,如提供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文化生态的和谐性的知识标牌,不但让游客体验当地优美和谐的自然社会风光,而且让其领略和谐多姿的自然生态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魅力。
线形开放景观城市道路呈现出狭长的线性空间特征,是一系列线性景观组合成的开放空间。道路使用者会随着视线的不断转换对道路的起伏、道路的转弯、道路的节点等动态变化信息进行综合过滤,使其感受到道路强烈的视觉导向性。可以概括的讲,道路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接触频率最多的公共开放空间。它具有公平性、服务性、通达性、开放性。沿着道路行进,在步移景异的道路景观视觉中,感受到的是道路带给人们的线性开放景观。道路空间系统性就物质方面而言,道路空间景观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道路景观和路外景观的层次分明。道路景观是由车行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隔离带等所构成的实体景观,景观形象的美化主要体现在道路的线形、界面、横断面的组成及比例、路面铺装及道路绿化,道路服务设施的艺术风格等,主要为人工产物。路外景观主要由城市建筑、公园绿地、街头绿地广场等人工景观和江河、山地等自然景观组成。道路景观与路外景观的协调,才能取得最佳品质的幵放空间。其中人的活动也是道路空间重要组成部分,各部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进行道路景观设计时,应强调以整体环境为核心,尊重道路空间的系统性,才能提高道路景观的整体质量。道路空间多元化道路空间多样化预示着多元的道路景观结构。因为当代城市被划分了多个片区,每个片区的功能和定位都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片区,土地利用和功能置换上也有所差别。城市的多元化,必定带来的是土地用地性质的不同,从而产生功能、风格不同的城市空间,个性不同的建筑空间。城市道路作为串联城市不同空间的线性载体,经过不同类型的区域空间,必然会产生风格迥异的道路空间,从而丰富多元化的道路形象。根据城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类型的城市道路空间。视觉感观多样化城市道路景观具有车和人两种视觉尺度。车行速度比较快,视点比较远,对两侧景物的感观呈现模糊的状态;人行速度比较慢,可以近距离以零速度观察事物的细部,视野开阔,可以清楚的掌握道路景观的构成。视觉尺度的景观设计应该着重对尺度多样化进行深入的剖析,以便使居民形成丰富的道路景观感观体验。
参考文献
[1]徐循初.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_
[2]魏兴琥.景观规划设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_
[3]吕元.城市道路景观设计[D].北京工业大学.20_
[摘要]园林景观设计对城市绿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园艺是农业种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带动了园艺技术的发展,并且逐渐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使园林景观更为多样化,更加贴近人们生活需求。基于此,笔者结合个人观点,就新时期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发展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园艺技术;园林景观;设计;发展
中图分类号:TU3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xx)37-0017-01
1 园艺技术
园艺技术一般指的是苗木种植培训、修葺、驱虫、生产、管理经营的综合技术。当前在园林工程中,主要是指针对园区特定植物树木,定期进行统一的修葺维护、造型、杀虫等过程。园艺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园林工程的整体效果体现,以及景观形态保持都有较好的作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园艺师进行具体的景观维护管理。
2 园林景观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在园林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实际应用过程中,具体指针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自然景观、地理环境、建筑类型、水域环境、植物类型、道路进行改造设计的工作。通过园林景观设计使得园林工程更具美感、欣赏价值,以及生态平衡性。一定程度上园林景观设计,代表区域人文文化以及文明程度。
当前国内在分析探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使其区别于园林工程设计。认为园林工程设计更偏向于工程设计一类,而景观设计则属于具体事物的设计。但从根本分析,两种设计区别较小,并且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主要针对对象相似。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园林工程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可同时进行。
3 园艺技术同园林景观设计的相互关系
园艺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为针对植株进行修剪、栽培、种植、培育、养护等综合性的作业流程,主要应用于农业发展以及园林工程养护。园林景观设计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为针对园林建设项目,进行建筑、植被、人文、美学等方面的园林工程设计。使得园林工程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具备良好的逻辑感、美感,以及区域文化等特征。针对园艺技术同园林景观设计的相互关系,笔者进行简要的分析介绍。
园艺技术为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工程
园林工程在建设应用的过程中,设计了大量的树木、禾木、灌丛等植被。此类植被种植之后,其在生长的过程中,为了保持植被美感,并且保持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园艺人员针对此类植被定期进行修剪,以此保障整体的植被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的理念,最终能够突显园林景观设计的效果。因此园艺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可看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工程,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园林景观设计提升了园艺技术的工艺发展
园林景观设计为园林工程的上层建筑,因此其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较多的手段进行协调管理和设计。当前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园艺技术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工程,园林景观设计对其产生了促進性的作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园林景观设计能够增强园艺技术的工艺发展。例如在特殊植被的应用中,由于地理现状等原因,园艺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性。在此现状下,园林景观设计可通过调节植被的方式,进行园林工程设计的优化。以此提升整体园林工程的效果,并加强园艺人员的人身安全。
4 新时期下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
高档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
高档小区绿地覆盖率在整体面积的35%,公共绿地跨度大于8m,并且面积不低于4000m2。高档住宅区绿地面积的1/3,需要有充足的阳光。所以,在进行住宅区设计时,设计师通常将会将小区绿化转为景观设计,符合国家标准的同时提升美化效果,提高小区档次,给予人们视觉上的享受。在进行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量小区地形、土壤、天气等条件,进而选择适合小区环境的植物。选择一些成活率高、易管理的植物品种,节省资金投入同时达到美化效果,两全其美。
商务建筑景观设计
一些商务办公建筑中也会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以缓解人们工作压力,放松心情,同时增加文化氛围。在商务办公中融入园林景观设计可以营造一定的环境氛围。将不同的植物、花卉融入在商务办公中更能够增添园林特点。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氛围、环境的衬托,强调立体化和适用功能。例如:在进行商务建筑景观设计中可以加入凉亭、桌椅等基础设施,满足该区域的人们对于休闲功能需求。给予人们一定的休息空间,配合环境效果,让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得到放松。
空间分布设计
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良好的体现设计效果,并且协调园艺技术的发展。具体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空间分布的设计。通过合理的分布景观设计类型,达到区域空间的合理利用,并且带动园区游客的流动。避免因重复设计造成的审美疲劳,影响了最终的设计效果。
例如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园林景观设计必须考虑园艺技术的实际落实效果。并且对设计区域进行综合划分,设计的过程中应考虑阳光照射情况、地理环境现状,以期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并且提升空间利用率。
建筑形态设计
建筑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