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0
2023-06-29
2023-03-22
【2023节能宣传周时间】2023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方案
2023-03-15
2023-07-05
更新时间:2023-10-28 13:00:46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3-20
2023-06-29
2023-03-22
【2023节能宣传周时间】2023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方案
2023-03-15
2023-07-05
一次晚饭后,我看见年迈的外曾祖母瘦小的身躯窝在椅子里在院子里乘凉,于是好奇地问外公:“外公,我的外曾祖母以前是怎么生活的,又是怎么养活你们的呢?”外公让我跟着他来到阳台上,只见一轮明月悬挂在空中,缕缕清风一次次地吹拂着我和外公的脸颊。
外公望着月亮,娓娓动听地讲起来:“你的外曾祖母,我的母亲,今年已经92岁了,别看她个子小,背都驼了,年轻的时候可能干了。记得六十年前,我才八九岁时,家里很穷,母亲为了养活我和五个妹妹,每天起早贪黑到集市上去做买卖。”“都卖些什么呢?”我满怀疑惑好奇地问道。外公笑着说:“卖的东西大多是母亲亲手种的或养的。有地瓜、花生、土豆、黄瓜、地瓜叶、鸡蛋还有鸡等等,各种各样,有什么就卖什么。”
“可是,以前又没有车,外曾祖母是怎么把那些东西拿去卖的呢?”我转过头,盯着外公,等着他的回答。
外公的脸色一变,凝重的神情带着几分伤感:“是啊,母亲爱我们这些孩子,不想让我们受苦。所以,她每天都挑着比她身体还重的担子到集市上。有时生意不好,还要挑着担子沿路吆喝回来,常常顾不上吃饭。就这样很多年,母亲每天起早贪黑非常辛苦,背都累弯了。”
“外曾祖母可真厉害!可是东西这么多,她是怎么数的呀?”我又问。
外公的脸上竟露出了笑容说:“母亲没有读书,不懂数数,小时候听她数鸡蛋时总觉得很好笑。她总是一双、两双、三双……一遍遍地数着。母亲很勤劳,又坚持不懈,我们都应该尊敬和孝敬她。”我沉思了一会儿,难怪妈妈也总是跟我说,外曾祖母就是我们家里的一宝。
听了外公的讲述,我想,正是因为外曾祖母的勤劳,才会有我们今天家族的繁荣。我会更加珍惜当下幸福美好的生活,同时也要懂得勤俭节约!
我的老家在江苏省铜山县,世代为农民。我的爷爷奶奶出生在贫穷家庭,,现在已是近70岁的老人了。
爷爷是1936年出生的,叫王玉玺,小时候生活贫苦,很少读书,但是,这样的生活苦难并没有阻挡他读书的信念,利用所有的课余时间去读书,虽然在读书学习的路上,历经了风风雨雨,光小学就转了4回,上学的路几乎到了1公里(那时没有线路公共汽车),就这样还考上了理工大学建筑施工专科呢。
我的奶奶是1939年出生的,叫吴秀英,小时候,与家里是十一口人上街讨饭,虽然有时要经常饿肚子,可是,如果家里人一起吃东西还是很开心的,这就是我的奶奶及他一家人的朴素生活。
在阴差阳错之间,爷爷和奶奶共结良缘,并先后养育了2个孩子,一男一女,他们分别叫做王云卿、王美琳。
我的爸爸,出生日期是1967年12月24日小时候,家里的生活条件并不是十分宽裕,鸡、鸭、鱼、肉都很难吃上,在课余,还要帮父母承担家务。文化程度为中专毕业,现在的职业是汽车
司机,在大连市交通局运管处工作。
我的妈妈叫阎利,出生日期是1970年06月30日,文化程度为本科毕业,现在的职业是会计师,她的籍贯是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现在的工作单位是大连市儿童医院。
我,出生于1997年01月27日,出生时,我的体重是7斤,身高53厘米。20_年,我在大连市玉华小学上学,今年10岁半,上了5年级。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关心下,我懂事了,我长大了……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人,因充满美德而变得更美丽。国家,因充满美德而变得更和谐。世界,因充满美德而变得更缤纷。
我家的家史就是:勤俭节约。为什么这是家史呢?因为自爷爷奶奶起我家里就变成勤俭节约的好家庭。爷爷奶奶经历过河南大灾荒,那时有几升小米已经不错了,没有粮食的就得吃野果子,刮树皮,每天都有不少人饿死。所以,他们熬过了灾荒后,有了足够的粮食便开始省吃俭用,好像明天就要经历大灾荒似的。但是,必定我们后代人没有体验过大灾荒的时候,有时还是会浪费一些。有一次,我和爷爷奶奶一起择韭菜,在闲得无聊的时候他们给我讲了他们童年时候的事:他们经历灾荒的时候是怎么过的,喝河水、吃野果、刮树皮,看见一个果子就欢喜的不得了。我听后在想象着那个“恐怖”的画面。从爷爷奶奶开始,家里就变得勤俭节约。
妈妈给我们讲过,她们小时候的作业本是双面的,那时候家家户户也没有很多钱,干什么都省吃俭用。他们那个时候用本绝对不会像我们想要的本就买,尽管有多余的本,我们还买。他们那个时候啊,本用完了,交给家长看,有半页是空的,就要继续用,用笔也是这样。现在呢,妈妈也要求我们这样子,给我讲了很多关于她小时候家里勤俭节约的故事。
家里流传着一句话“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这就是我们家所谓的家训了。在我们家,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自己的衣服自己来叠、自己想要吃羊肉串自己下楼买、自己想吃什么自己做……在我家,就要自力更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看!这就是我家的家风,家史,家训,怎么样?是不是很独特呀!我希望家家户户都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家风、家史、家训,让它们帮助我们学会做人的道理,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风气!
我家搬新家啦!
这是现在我发自肺腑说出的最开心的话了。我之所以对我们的新家这么激动,是源于我们那一段“家史”。
我的父母可以说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来到城市的,他们都不是天生的新乡市区人,而是从城市的边缘农村来到城市的,尽管现在市区与周边农村的界限已不是那么清晰,农村都在渐渐的融为城市的一部分,但在我还没出生的那个年月,从周边农村来到城市还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在当时,来到城市的一大障碍,就是没有一个稳定的住所。母亲曾经给我讲过他们刚结婚时候的日子:刚到城市,没有住所,就在亲戚家里借住。而借住的日子很不稳定,既要看别人“脸色”,还经常要搬家,今天去这儿住,明天去那儿住,以前在家里没有怎么吃过苦的妈妈,刚结婚不久,就要过这种“居无定所”的日子,她心情的低落可想而知,直到现在,每当回忆起以前的不易时,还总是将那段风雨飘渺的日子拿出来念叨。后来,好不容易安顿下来了,我们一住就是,直到现在。
我家现在住的房子可以说是一套“旧宅”了,这里先后住了我表姐一家和我们一家,算起来,它可比我的年龄大多了,它的外观也比现在大多数城市里的房子要“复古”――一幢两层的独院。这幢房子与城市接壤,骑车不过几分钟就能到市中心,但是因为城市的发展方向正好与我家的位置“背道而驰”,所以我们这里一直保留着刚盖房子时的郊区式环境。
说实在话,我是挺喜欢这幢房子的:独院,这可是现在只有别墅才有的附属设施啊,比起那些楼房,有个院子可是方便多啦,在这个院子里,分明写满了我童年的美好时光,这里是我长大的地方,是我的第一个家,我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可是,妈妈却不能把这里当做她真正意义上感情上的家,因为她总觉得她并不是这幢房子的第一任主人,而还是住在别人的家里,她不是属于这里的;再加之xx年房价的不断上涨,所以我们在想:买一套只属于我们自己的新房子――一个新家。
这就说到我们的新家啦,它的位置几乎可以确定是未来几年内的城市中心地带,良好的位置,户型,以及正好适合我们一家3口的大小,最终使我们决定:不再犹豫,就是它啦!
站在崭新的房子里,这里的一切都是新的,新的环境、新的房子、新的家具、以及我们喜悦的心情,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我们全家人的真心在里面,这是倾注了我们全家人心血的新家,也是只属于我们的家。
我的父母,从农村到城市,再到在城市里站稳脚跟,安家落户,不懈奋斗了十几个岁月,我家的这段经历,与《闯关东》中主人公的经历很有神似之处,其生活的动力都在于一个“闯”字的精神,对生活的闯,对未来的闯,和对自己的“闯”。而我们的经历,也只是茫茫人海中的一滴小水珠,从小见大,和我们一样有类似经历或类似追求的人,有很多很多。大山里那些用功读书的孩子,不就是为了将来有一天闯出大山。话旃室里那些努力工作的员工,不就是为了闯出自己的价值 K孀派缁岬姆⒄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在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和物质享受,可以说,人人都在努力闯,闯出一份属于自己的新天地。他们这种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也代表了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我们不断的努力,只是为了让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而我也相信,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我给我家写家史作文
说到家史,估计没有比我家更奇怪的家史了!
我的爷爷姓易,大伯二伯也姓易,唯有我爸爸姓官,你说这奇不奇怪?
我怀着这颗好奇心去问爸爸。结果呢?他叽里咕噜说了一大串,没有一句是我能听懂的.。
于是我打给爷爷打了一个电话,爷爷一一给我讲清楚了:爷爷原本姓官,后来他的姑姑把他接过去当养子,因为爷爷的姑丈姓易,所以爷爷便改姓易了,我的爸爸原本也姓易,因为爷爷的亲生父亲姓官,为了让他这一脉能后继有人,便决定把三个孩子中的一个改姓官。然而,因为那个时候爸爸的两个哥哥都已经上小学了,名字改起来非常的麻烦,于是我爸爸便成了唯一的人选。听了爷爷的话,我终于弄明白了,但也觉得有些可惜,因为我不能和堂姐堂弟一样姓易了,姓官的那些亲人又没有相互来往,难免有些失望。
我突发奇想,想查一下在百家姓里“官”这个姓排在第几位。“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找了大半天,去没有找到我的姓,只有一个复姓“上官”的有些相近。
我又去问爸爸,他告诉我:以前有一个词叫作“株连九族”―――说的是,如果一个人犯了大罪,除了他要被处死,就连他所有的亲戚也都要被杀。相传我们的上官氏祖先也犯了一个大罪,上官氏族人便把姓氏中的“上”字去掉,官兵来杀他们的时候,便可以说自己是姓“官”,而不是上官,这样他们才幸免一死!于是就有了我们官氏一族。
那么,这么说来,我不是应该叫“上官冰月”才对吗?我的姓比别人多了一个字,蛮好玩的嘛!听起来也不错,就是有点怪,但是也有些自豪,因为,这是一个少见的复姓啊!因此,我们官氏家族的历史,就要从我重新开始!
我的家在伍堡,那儿有好多代都是木匠。我的爷爷就是一个有名的'木匠,至今,家里还摆设着很多爷爷的作品,如:衣橱……就连我们家房子的建设爷爷都参与了。爷爷生于1944年,因为家里穷,爷爷没上多久学,便在家里帮忙。
奶奶比爷爷小两岁,是1946年出生的。家里开着小卖部。奶奶和爷爷一样没读过多少书,在家里帮忙。
一次,爷爷要上山去砍柴,一不小心被一块石头绊倒了,正好,被奶奶看见了,奶奶急忙帮爷爷包扎。通过这件事,奶奶和爷爷相识了。1969年他们结婚了,组成了一个家庭。结婚一年后生下了大伯,两年后,生下了爸爸,第三年,三叔也出生了。
我的爸爸生于1972年,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才11岁就到外地去卖香烟、报纸。爸爸还告诉我,他在卖东西的时候经常有人拿了东西,却不付钱,爸爸十分无奈。有一次,爸爸终于鼓起了勇气,去找他们讲道理,结果连牙都被打掉了。更不幸的是,爸爸还没长多大,爷爷就因病闭上眼睛睡着了,再也醒不过来了。
我的妈妈比爸爸小两岁,生于1974年。与爸爸相比,妈妈的生活则比爸爸好了很多。妈妈家里开着一家小店,做着小本生意。更可惜的是,那一年考初中,妈妈因为生病发烧没办法去考试,因此妈妈的学历只到小学。
一次,爸爸因为太劳累,昏倒在街上。这时妈妈路过,急忙把爸爸送进了医院,并且在床边照顾爸爸,因此他们相识相恋了。
1999年,我在泉州二院出生了。出生时6。6斤,白白胖胖,讨人喜欢。今年我已经12岁了,是个五年级的小学生了。十二年来,我在爸爸、妈妈、奶奶……的抚育下,我长大了懂事了。
20_年,随着“哇哇”的哭声,我的弟弟出生了,他长得很可爱,白白的小脸蛋,让人见了忍不住摸一下。如今,他也已经7岁了,开始了他的读书生涯。
随着时间的流逝,爸爸也当上了个老板,我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日子过得十分幸福!
我的老家在河南省尉氏县南曹乡,我的爷爷.奶奶出生在^v^成立前夕,今年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了。爷爷是1946年出生的,奶奶比爷爷晚两年出生。他们都是淳朴.善良.勤劳的劳动人民。两人是经人介绍才认识的,两人结婚组成了家庭,后来养育了两个孩子。
我的爸爸出生于1973年,妈妈比爸爸大。爸爸他们小时候,买什么都需要票,如粮票,布票等,做饭要用“地火”。当时家里也比较困难,很难吃到肉,花生,瓜子也只有过年才能吃到,新衣服也要到过节时才能穿。但是,他们很懂事,从不乱花家里一分钱,经常帮家里做家务活。学习也很好从不让家里人操心,爸爸上学时年年都是三好学生。中学毕业,爸爸妈妈先后都考上了同一所大学。在那里他们相识相恋。
1998年随着一声哭声我出生了。出生时,我的体重是七斤,身高是59厘米。1岁两个月时我学会了说话,1岁四个月我会走路了。零五年.零六年我先后有了弟弟妹妹。我今年十岁了,已经是五年级的小学生了!我和伯伯.姨姨家的孩子互相比赛,看谁读的书多,学习好。十年来,我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抚育下一点点长大,在老师的教育下我懂事了。现在我乐于助人,懂得节约,认真努力······爸爸妈妈说:“这些优点都是咱家的人。”看来,在我身上真显现出前辈们的影子呢!
我姓蔡。蔡,最早是周武王的弟弟叔度的封国。叔度之子叫蔡仲,他的子孙后代就用^v^蔡^v^作为自己的姓氏。根据查阅的资料,截至20_年,当代蔡姓总人口达到552万,在中国姓氏中位列第40位。蔡姓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厦门市蔡姓人口约有3万人。
我的名字叫^v^显昊^v^。^v^显^v^是我的字辈,有^v^显赫^v^^v^显耀^v^^v^显贵^v^之意。^v^昊^v^是形容天空广阔无限。我父亲按照蔡家祖传的字辈给我起名,既有传承蔡姓家族传统文化的用意,又是希望我能人如其名,做个有前途,有成就,胸怀像天一样广大的人。
在我们家族中,有一个流传很广,非常有名的^v^蔡氏家训^v^,头四句是:^v^积善之家,庆必有余;为善最乐,福寿双至。^v^意思是告诫我们蔡姓子孙后代,做善事是最快乐的。我们要多做好事,积德行善,这样才能多福多寿,吉庆连连,恩泽及于子孙。
我的曾祖父,大概是践行我们^v^蔡氏家训^v^做得最好,个人声望最高的一位老祖宗了。在我出生之前,我的曾祖父和曾祖母就都已去世多年。听我爸爸介绍,曾祖父是老家翔安区马巷镇五星村的生产队老队长,以^v^忠厚老实^v^^v^诚信善良^v^^v^助人为乐^v^闻名,几乎是小镇里最受人崇敬的一位乡贤。已故的厦门大学教授蔡启瑞院士,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化学家,他每次回到老家马巷时,总会到我家来拜访慰问我的曾祖父。
我的曾祖母是一个家庭主妇,她勤劳能干,尤其擅长煮^v^油饭^v^。闽南的习俗,家里新生的孩子满月了,总要煮^v^油饭^v^和^v^红蛋^v^,分给亲戚朋友和村民们吃。用大铁锅煮^v^油饭^v^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个时候,人们总不忘上门来请曾祖母这个^v^大厨^v^去帮忙掌勺。曾祖母也总是乐于帮忙,因为,^v^为善最乐^v^,这是她最骄傲的本事和最快乐的事情了。
我的祖父是国营工厂马巷织布厂厂长,现已退休。像许多闽南人一样,祖父钟爱品茶,尤其喜爱铁观音。每天一早起床,祖父总会沏上一壶好茶,开启一天新的生活。祖父还多才多艺,吹拉弹唱无所不能。他会吹口琴、笛子、洞箫,还经常一边拉二胡一边高声唱歌。不管什么革命歌曲,没有一首他不会唱的。祖父还能与时俱进,智能手机玩得挺溜的,我们家族微信群里经常可以欣赏到他嘹亮的歌声。
我的祖母也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祖母从曾祖母那里传承了一手好厨艺,擅长煮^v^厦门薄饼^v^、炸五香、包粽子、地瓜粉条。由于我的父母工作很忙,祖母主动帮忙担负起照顾我的饮食起居的工作,可以说是非常辛苦的。祖母做的饭菜实在太好吃了,加上我的胃口很好,从小就吃成一个^v^米其林^v^小胖子,一看就知道是^v^奶奶养大的^v^。
我的父亲母亲都是中学教师,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生。
以上是我的简简单单的家史。^v^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v^我们伟大的祖国就是由千千万万个像我们一样平凡的小家庭组成的。祝福我们的祖国千秋万代,繁荣昌盛!
每个家族都有每个家族的家史,我家也不例外。
听爸爸说,爷爷和奶奶在我的家乡惠安结婚之后,先后养育了五个孩子,那时条件非常艰苦,便到石狮打工赚钱来养活孩子。我奶奶是在一个合作社制作豆腐,大伯和姑姑们以及爸爸早早就起了床便到菜市场去卖豆腐,还要上学十分辛苦。而爷爷是在印刷厂工作,就是靠着这些工作的收入维持着这个家。
不久,爸爸妈妈便相识了,还结了婚。20xx年2月18日,随着一声“哇――”的一声我降临到了这个世界上,为我们这个家庭带来了欢声笑语。而我来到了这个世界上爸爸妈妈的责任就变重了,他们要养活我,因此爸爸便开始打拼事业,刚开始就十分顺利,爸爸和别人联手做了一个家具店,卖的十分好,所以我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好;而妈妈当了家庭主妇,打扫这些家务活妈妈全包了,进了这个家门,就有一种温馨。舒服感。
再回头看看爷爷奶奶,他们都染上了一病,脸色显得十分苍白,这是因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以前的工作使他们太劳累了,太辛苦了,不过他们的付出让我遨游在“幸福的海洋”里,这种感觉金钱也买不到,所以我要好好学习,以好成绩来报答这些长辈的辛辛苦苦的付出。
家史闲谈散文
今年正月回老家时,我看到了爷爷的书柜。这个立式木柜原是奶奶的嫁妆,不知什么时候,成了爷爷的书柜。这是用樟木打造的柜子,因具有抗腐蚀和防虫蛀作用,尽管油漆剥落,颜色由最早的鲜红色变成现在的灰黑色,且用了八十多个年头了,但其结构依然保持完好。
打开书柜的柜门,一股陈腐的味道扑面而来。细看,柜中存放有爷爷抄写的医书和记录的账簿。爷爷原是兽医,也是养和家族的当家人。那些医书和账簿最早抄写于三十年代,因为年代久远,保管不善,其中字迹模糊,纸张成粉末状,已经无法翻阅了。
在一摞账簿的上端,放有一个蓝底白色碎花布的包裹。我小心翼翼地揭开一层层的布皮儿,原来里面包的是几册不知成书于何年的《张氏家谱》和陆续记录的《养和家族年命簿》。
我这人最爱追根溯源,对任何事的原委总想一考究竟。翻开古老的族谱,首先从自己这一代往上考查。经历一番查对,居然查到了我的上代第十世祖,他的名字叫拱升。从拱升祖往下代排序,他们依次是:拱升祖第五子叫文纯,文纯的第三子叫光潘,光潘的第六子叫其梅,其梅的长子的叫国孝,国孝的次子叫大强,大强的第三子叫世行,世行的第三子叫养和,养和的次子叫儒宗,儒宗的长子叫纯英,纯英的次子叫宜读(我自己)。
张氏家族的人取名,多是按字辈取名,按其字辈排序是:“拱文光其国,大世养儒纯,宜家思树本,君子务道生,毓秀钟麟瑞,伦堂永燕贻,贤哲开科第,礼义五根基,仁智祥和顺,宽宏继孝慈。”从拱升祖起,一直到我这一代,代代族人取名,皆用了字辈中的字。
老家一带,乡民骂人时,为表达最恨的恶意,开口便骂到“上八代”,若是谈到家族古老的历史,也是说到“上八代”。于是,“上八代”成了人们追宗问祖的代名词。很小的时候,我听爷爷说过他的“上八代”的事情。爷爷说的“上八代”,其实就是我查询到的拱升祖这一代。
据爷爷说,拱升祖是康熙年间人,生卒时间不祥,只知道他的祖籍是江西上饶人。朝代更迭,世事纷呈。先祖或因逃避战乱,或因逃荒避疫,几经迁徙,由原籍江西上饶迁至湖北竹山,再由湖北竹山迁至罗田四口塘。四口塘就在与老家隔河相望的飞至山脚下,此处原是人迹罕至的深山峡谷。
说起四口塘这地方,也有一段历史传说。传说商朝第三十一代君王之纣王,开始很重视农桑,后乘国力之强盛,便兴拓土开疆之事,将疆域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是时,纣王在西河西侧的名叫四口塘的地方立蕲阳县,统辖现英罗蕲稀四县之域,后来,因商周争域,被周相姜子牙使法搬大山一坐,硬生生地将纣王封地的'蕲阳县压在飞至山下。此说虽没人考究,但历史上此地真的立过蕲阳县。
介于英罗两县的张姓人,有高户和海户之分。所谓高、海两户,他们是拱升祖的俩曾孙。按照族谱记载,老家的张姓人属于海户。海户张姓人的祠堂建在罗田四口塘。如今,具有徽派建筑风格的张氏祠堂仍屹立在四口塘村。
爷爷最爱“挖古”(讲古时故事),讲得比较祥尽的是他爷爷那一代。爷爷的爷爷名字叫世行。世行祖的爷爷暨国孝祖膝下有三子,清乾隆三十年,国孝祖携子由罗田迁到西河河东的暨英山境内的老垸。老垸与原址虽相隔两县,但相距路程不超过十华里。老垸是位于龙王崖北麓中的小村子,国孝祖是老垸的第一代原住民。几间茅舍,几代繁衍,咸丰五年,大强祖由老垸迁到王家塘垸。
村名虽叫王家塘垸,却没住过一户王姓人家。我因此问过爷爷,得知王家塘曾住过王姓人家,清道光年间,一场大疫致十室九空,剩下最后一户人家为逃避瘟疫,逃到罗田县的黄家山。王家塘确有一口水塘,水塘周围竹林环绕,四周小山怀抱,朝北方向有一条小河,是个山清水秀的村庄。大强祖落户于王家塘时,原王姓人家的住屋已是一片废墟,祖先只好依王家塘周围空地,先后盖起了下垸和塘里等几处茅舍。
至世行祖那一代,王家塘第一次出现了土砖瓦屋。爷爷的父亲名字叫养和,是世行祖的第三子,那时俗称“三房”。民国二十三年,爷爷在王家塘东面另起新居十余间。其时,世行族中人称这栋气派的连五式瓦屋叫“新屋”,此后,养和祖这一族人居住在新屋。
爷爷的父亲养和祖,字清河,生于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9月12日,卒于民国36年(公元1947年),享年70岁。爷爷的母亲张叶氏,罗田县石桥铺乡叶家畈人,生于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7月18日,卒于民国37年(公元1948)4月15日。享年71岁。按老家的称谓,我称爷爷的父亲和母亲,分别为“太爹”和“太奶”。我出生于公元1954年,如果他们二老再长寿,我就能看到在世的太爹、太奶了。据爷爷说,在那个年代,老家十里八乡的千家万户中,从来没出现过四世同堂的家庭或家族。
太爹膝下有五男一女,他对子女家教甚严,在家中有极高威望。为了发展家业,设立了家族堂号,名谓张仁义堂。“仁”,属于道德范畴,它包括长辈对下辈的慈爱,也包括下辈对长辈的悌;“义”,它则是指公正合宜的道理,合乎公益的义举,重视情谊的思想。养和祖以“仁义”立堂号,秉“仁义”兴家业,为养和家族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太爹以张仁义堂的名义发行台票,台票能在本县东西河作货币流通,声誉极高,可见老爷子具有一定的经济头脑和发展眼光。太爹是农民出身,一生勤于农事,是个样样农活娴熟的庄稼把式。太爹在晚年时,喜好吃烟喝酒,虽然做不了农活了,就以放牧为主。据父亲说,太爹在放牧时,总是带着手巾、帽子、小板凳、旱烟杆和火篙等几样家伙什儿。在家闲暇时,太爹会用藤条做小藤篮,用刀子刻拐杖等工艺,这些工艺成了太爹有趣的晚年生活。有一次我问父亲,太爹长的什么样子,父亲说,他的形象集中了爷爷辈弟兄五人的特征。父亲此言,让我难以想象出太爹的样子。
我的爷爷暨太爹的次子,名儒宗,字汉臣,小名梦珠。生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卒于1972年壬子正月十三,享年71岁。爷爷幼年时代,私塾读书五年,十五岁开始做学徒学兽医手艺。爷爷说他从师第一个师傅时,师傅从未带他一道下乡行艺,像打长工一样,他在师傅家做了三年农活。爷爷三易其师,才逐渐掌握了兽医技艺。
爷爷单独行兽医手艺时,因为医术高明,求医众多,在英、罗两县接壤地域间,享有盛名。所以,靠着他的行兽医手艺,为张仁义堂家族积累了比较丰厚的财富。太爹逝世后,由爷爷接管主持张仁义堂家族(实际是一个有三十余人吃饭的大家庭)。
建国初,爷爷参加了县成立的畜牧兽医站工作,直做到六十年代末退休。爷爷不仅有很好兽医技术,还喜欢看小说,会赋诗,会拉金胡,写得一手很好的毛笔小楷。爷爷最大的嗜好是爱抽烟、喝酒。爷爷身材高大,他慈善诚挚的品性,清瘦矍铄的神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映象。
爷爷私塾多年,读过很多古书,对周易占卜之术也熟之一二,逢乡人取名择日、察看风水、推算运程等必请爷爷,爷爷俨然成了老家乡下的“秀才”。翻开《养和家族年命簿》,发现这是爷爷记录家族每一个成员出生、婚育和逝世时间等情况的登记簿。爷爷记录的年命簿,往上记到了爷爷的父辈,往下记到我这一代,它象描绘了一棵家族之树,树中的枝叶虽有生有落,有盛有衰,但这棵家族之树的繁衍一直呈兴旺之势。
1970年,爷爷逝世后,父亲从新整理了《养和家族年命簿》,并改名为《养和祖家族志》。“志书”中记述了养和祖上代的故事传说,为已经逝世的先辈撰写了或祥或简的传记,对老家的地名、风俗也进行祥尽的记载,以我参与过编修县志的经历,发现父亲整理的《养和祖家族志》,真有点象“志书”的样子。
自发现尘封多年的《张氏家谱》和《养和家族年命簿》后,激发了我进一步整理家族志的心愿。从今年正月至现在,我从十余家亲友中找出珍贵的老照片百余张,重新拍摄健在老人照片二十余张,在父亲原来整理的家族志中,增加了更直观的图像记载,使家族志书的保存价值,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今年三月初,我随六叔来到太爹、太奶的墓地四石山。这是临近于老家门前小河的一座小山坡。小时候,曾经跟着奶奶来过这儿给太爹、太奶拜年或扫墓。这天来到太爹、太奶墓地时,只见先前的墓碑已荡然无存,平伏的坟冢上长满了灌木和野草,一派荒凉之概,让我看了感到非常寒心。回家后,我和妻子谈到此事,也谈了我的想法,没想到妻子非常支持我的计划,于是,由我辈一人出资近万元,打制了新的墓碑。今年三月十五日,我为太爹、太奶树碑修墓,望着修茸一新的墓地,心里感到非常舒坦。
缅怀先辈是一种优良传统,如果将内心的缅怀化为实际行动,我想,躺在九泉之下的先辈倘若知我所为,定会保佑我及我的家人一生平安,事事如意。
滚滚历史长河中,谱写着一个又一个的历史,一本本厚厚的史书,一处处风景宜人的名胜古迹,都写着它们的独特之处,它们的高大,雄伟,深奥,大概让你感觉到可望不可即,但是,其实历史就在身边,历史就是我们的过去,家里的一段段故事就是美好的见证,在我平平凡凡的家庭里,有那美好的故事。
白发苍苍的奶奶谈起那过去的历史总是充满笑意,过去的一切切似乎给奶奶留下太多,倚在奶奶身上,静静倾听那引人入胜的故事:
1960年左右是个些充满灾难的年月,除了自然灾害,还有全国上下实行人民公社、总路线的政策折腾而造成人为社会灾害。当时,全国因饥饿而死亡的人达三千多万,山东省死人也数百万。说到这可怕的数字,奶奶的眉头紧皱,像身临其境,又处在那年头一般,不忍心打破这寂静,等了一会,奶奶接着说起来当时的市民就是百万饥民,那时的年代由于物资奇缺,没东西不仅需要钱,还需要“票”人们每月去领,数量有限,副食品奇缺,凭“票”领的食品根本饱不了,有些家庭孩子多,那更是困难,就像奶奶家,一共有五个孩子,最大的才19岁,那就是奶奶,最苦的时候,全家人看着一丁点菜汤发呆,全部的孩子都啃一个地瓜,那该是多么无助啊!
求生的欲望把大家逼出门,去找吃的,大自然成了取之不尽的源头,真的取之不尽吗?不是的,当时真的能吃的都吃了:开始是野菜,后来是普通的草,最后是所有的绿色统统吃光,灾难还在~大家的肚子还在叫,怎么办?人们开始吃树皮,时间一点点过去,身体终于坚持不住,奶奶的邻居得了浮肿病,手腕像腿一样粗,一捏就白,凸下去,好久才反弹上来,腿呢,比腰还粗,很残忍,完全靠白开水维持生命。还好,奶奶一家很勤劳,在大灾难没来的时候就准备了一些粮食,挖了很多野菜,在灾难时刻,用信念,用行动,计划着,全家人都平平安安的度过了,奶奶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丝的笑容,带着小小的骄傲。
奶奶说他的妈妈还见过^v^和日本鬼子,先见到的是日本鬼子,那天在瓜地里,日本鬼子还开了几枪,但是没打中,就跑了,至于^v^,是他们^v^的一次行动,住到了奶奶家,奶奶家韭菜长得很大,像小葱一样,^v^叔叔还吃了几根,在旁边的奶奶站着也想吃,^v^叔叔还给了奶奶几根,奶奶的妈妈不让奶奶要,^v^叔叔还和蔼的说,没关系,吃吧吃吧,奶奶幼小的心灵就刻上^v^叔叔的笑,对^v^有着深深的敬仰。
“那爷爷呢,什么时候有的爷爷。”我焦急地问道,奶奶依然充满着笑,还带着幸福,奶奶与爷爷的故事,似乎很精彩,奶奶一偏头,还有点年轻不好意思地说他们是奶奶21岁时认识,村里人介绍在一起出去玩了几次,他人很好,也很勤劳那时的婚姻没有自由,双方家长说好,差不多就可以了,于是,他,成了“名副其实”的爷爷,但是,奶奶说她很幸运会遇到爷爷,爷爷为人很善良,当时他去山里找草药给他姐姐治病,村里还有患者,爷爷就把草药分成两半,白白给别人用,要是自家的菜长得好,爷爷还会给别人一些,因此,爷爷奶奶和邻居的关系特别好听奶奶讲述完这段历史,不禁使我思绪万千。当今的人们极少有爷爷这样的年轻人了。好心有好报!后来爷爷经人介绍还有了份令人羡慕的工作,虽然爷爷只是工人,但是厂子里工资第二高的,一个月20块钱,当时的20元十分珍贵,是现在的几十倍,就这样,过了几年,准备了一些钱,他们就要破土动工了“盖房子”奶奶说他们的房子才真正是一块砖一块瓦盖起来的,每一块,都积存着心血,灌溉着汗水,比如打房梁的竹子。
那一天,工作完后的爷爷,推着小车,步行到李村去,这一段路程,大概有几个小时了,到了以后,天都黑了,,把竹子装车,然后慢慢地往家推,在路上,看到了邻居,邻居想和爷爷一起推,爷爷连忙推脱,因为别人帮忙还要还情大礼・・・过了一会,遇到了上坡,怎么推都推不上去,结果,爷爷把它们卸了把竹子一点点运上去再推车然后装上,路,依然好长好长,汗如雨注,但爷爷没有放弃,艰难,一直走,凌晨几点钟,奶奶听到敲门声,爷爷终于回来了,望着爷爷像被雨淋透的样子,奶奶的眼角湿润了,讲述的时候,奶奶目光呆滞,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晚上,奶奶说,都是自家人忙来忙去,用的不是水泥,而是黄泥,顶棚用的是稻草,过了两个多月,房子才建好,从此,一家人有了小窝。
我又去问了爸爸,他小时候的故事。
他说当时的生活十分艰苦,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记忆中小时候最喜欢吃5分钱一根的冰棍,喜欢跟大人上街,羡慕坐在街边吃油凉粉的小伙伴,一家人最高兴的就是发了粮票肉票去买米买肉,那时每天放学一放下书包不学习,原因不是不想学,而是要帮助家里上山拾柴草,早晨的时候要先送羊奶再上学,那时候晚上还经常停电,有时都不能学习,不舍得点蜡烛,想要学习必须早起学,就这样,爸爸小时候一直品学兼优,当了六年班长,初中毕业后,家里不能供其上学了,当时爸爸的班主任还亲自上爸爸家里找过爸爸,可是,还是放弃了,就这样,浪费爸爸这爱好学习者的机会,但是,他说他已经很满足了,奶奶能够把他抚养到这么大。
凭着自己的努力,在几年前,爸爸终于盖起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这一次,不像上一次,是好几十个人浩浩荡荡的在干活,有的和泥,有的搬砖,有的在盖,忙的有条不紊,这时的房子,用的是钢筋,水泥,两个星期,就完成了,这是多大的差异啊!
许久,思绪终于从以往回到现在,奶奶经常说,你现在多么幸福啊,能吃上能喝上,还想要什么要什么,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要好好学习啊,看你爸爸,想学没有机会学,而你,应该学啦,我总是点点头,有一次,我问奶奶,你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奶奶说,当然满意,我又说,不羡慕那些高楼大厦,奶奶说,能在小屋里吃饱喝饱,看到下一代快乐的生活,这就是她最大的幸福,我笑笑。
回头想想我们家的历程,都是爷爷奶奶用毕生精力换来的,爷爷奶奶的一生简简单单,都没有一双像样的衣服,当妈妈给奶奶买衣服时,奶奶还抱怨,不要乱花钱,以前的衣服还能够穿。而我呢,对一切一切似乎没有满足的时候,总是想要更多,看看奶奶,那颗追逐于荣华的心淡然了。
前些日子,为了接着盖房子,把那爷爷奶奶的房子拆了,奶奶就坐在旁边看着,随着大锤一下一下,那堵墙,越来越矮,奶奶的脸上似乎很快乐的样子,难道心里真的快乐吗?那辛勤,不知吃了多少苦的结晶就这样缓缓地消失,奶奶真的不心疼吗?也许吧,会很难受,但是,旧的不去,新的又怎么会来呢,房子是总会要拆的,也许,在很久以后,新建的房子也会被拆,因为历史的长河,还在滚滚的流淌,历史,永无止步,会,一直持续下去。
让我们乘着历史的航帆乘风破浪,谱写美丽的乐章!
四世同堂是不常见的,但是也有,我就是其中一个,因此我很骄傲。
我的太太今年已经九十六岁了。因为他出生在抗日时期,生活很艰苦。10岁就开始做工,种田。最厉害的是,太太曾挑动过一百二十六斤的东西。想一想当时经常没肉吃,哪有像现在的食品丰富啊。就算太太是126斤,也不一定挑得动,何况不是呢?当时的社会没钱读书,因此我一定要珍惜读书的时间。
我的婆婆今年六十八岁。她出生时还有几年就^v^解放了。因此我婆婆读过《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婆婆十八岁开始工作,当过厨师和劳动工人。她也继承了太太的性格,天天很早出去买菜,洗衣服、拖地等活不在话下。她生了四个女儿,在当时经济不富裕的情况下也能把四个女儿培养成人,我实在感慨万分。
我的妈妈今年四十二岁,他出生的时候,正是温饱的时代。想一想,当时没有电脑,她不也是很快乐吗?妈妈读过《红楼梦》和《水浒传》。她当过旅游公司服务长,现在是个体。她也继承了太太和婆婆的性格,每天最早起的就是她,还不辞辛苦的劳作。有时看见妈妈太劳累,想帮一帮她。可我有继承了爸爸的性格,还是有点懒。
我出生在小康生活的时代里,今年十二岁。正如大人所说:“现在的小孩啊,真是想要什么有什么啊。”的确,现在科技发达了,电视电脑等新花样层出不穷,我也因此戴上了一副眼镜。我读过《西游记》和《鲁滨逊漂流记》等。正如上文所说,我继承了爸爸有点懒的性格,体育不怎么好,成绩还不错。
这就是我的家族史,记述了三代人的艰苦劳作和一代人的幸福生活。
我的家在伍堡,那儿有好多代都是木匠。我的爷爷就是一个有名的木匠,至今,家里还摆设着很多爷爷的作品,如:衣橱……就连我们家房子的建设爷爷都参与了。爷爷生于1944年,因为家里穷,爷爷没上多久学,便在家里帮忙。
奶奶比爷爷小两岁,是1946年出生的。家里开着小卖部。奶奶和爷爷一样没读过多少书,在家里帮忙。
一次,爷爷要上山去砍柴,一不小心被一块石头绊倒了,正好,被奶奶看见了,奶奶急忙帮爷爷包扎。通过这件事,奶奶和爷爷相识了。1969年他们结婚了,组成了一个家庭。结婚一年后生下了大伯,两年后,生下了爸爸,第三年,三叔也出生了。
我的爸爸生于1972年,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才11岁就到外地去卖香烟、报纸。爸爸还告诉我,他在卖东西的时候经常有人拿了东西,却不付钱,爸爸十分无奈。有一次,爸爸终于鼓起了勇气,去找他们讲道理,结果连牙都被打掉了。更不幸的是,爸爸还没长多大,爷爷就因病闭上眼睛睡着了,再也醒不过来了。
我的妈妈比爸爸小两岁,生于1974年。与爸爸相比,妈妈的生活则比爸爸好了很多。妈妈家里开着一家小店,做着小本生意。更可惜的是,那一年考初中,妈妈因为生病发烧没办法去考试,因此妈妈的学历只到小学。
一次,爸爸因为太劳累,昏倒在街上。这时妈妈路过,急忙把爸爸送进了医院,并且在床边照顾爸爸,因此他们相识相恋了。
,我在泉州二院出生了。出生时6。6斤,白白胖胖,讨人喜欢。今年我已经12岁了,是个五年级的小学生了。十二年来,我在爸爸、妈妈、奶奶……的抚育下,我长大了懂事了。
20xx年,随着“哇哇”的哭声,我的弟弟出生了,他长得很可爱,白白的小脸蛋,让人见了忍不住摸一下。如今,他也已经7岁了,开始了他的读书生涯。
随着时间的流逝,爸爸也当上了个老板,我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日子过得十分幸福!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每一个家庭都有淳朴的家风,每一个家长都会以自己体悟出来的处世之道教育自己的孩子。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空间,在孩子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的印记,可以说,家风就是文化和道德的言传身教,是智慧和处事方略的潜移默化。
记得小时候,每到节日,特别是春节,年三十,一家人在一起看春节晚会,吃年夜饭,我父亲就开始给我们讲他小时候的事:他爸爸(她的爷爷)是一个大家庭20多人,吃饭的时候,我爷爷先给我太爷盛饭,太爷动筷了,他们才敢吃饭,我太爷就把好吃的给我爸吃一口,这就体现了我们“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家风。每到节日,农闲时节,村里的有些人就聚在一起赌博,父亲就告诫我禁止参与赌博,赌博能造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不准吸烟:烟有百害,无一利,酒少喝怡情,喝多伤身,我就养成了不吸烟不赌博,少饮酒的习惯。母亲每天都讲: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吃饭时不能说不吃或不想吃什么什么菜,不剩饭,不浪费;尊老爱幼,不能顶撞父母,从小养成懂礼貌的好孩子; 不说谎话、不爱占小便宜,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父母身传言教的教导我们,“和为贵、孝为先、勤为宝、俭为德”“知小学生家史家训家风
足常乐,待人以善”这些至理名言今天正以“家训”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好的家风才能创造出好的家庭,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相互体谅、相互宽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家和的前提,在此基础上的家庭,才是幸福美满的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会稳定。
好的家风需要传承,也需要总结,不光要靠潜移默化还要作为教育理念固化形成家训。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我的家史、家训、家风。
首先,我给大家讲一讲我家的家史。我的祖先是朱元璋,是明朝的皇帝,朱元璋原来是一个乞丐,从乞丐变成和尚,后来又加入了军队。从此朱元璋在军队里经过千锤百炼,最终当上了皇帝。除朱元璋之外,我们朱姓还出过朱熹、^v^等人,朱熹是宋朝的圣人,^v^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后来,我的爷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简称“二炮”,是中国的战略核导弹部队,是^v^亲自命名的哦!我以我有这么光荣的家史为荣。
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一讲我家的家训。我们朱姓有一本叫《朱子家训》的书,其中有一句我印象特别深刻,叫“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事要有计划。有一次,辅导班的作业非常多,老师让用三天时间做完。我第一天做了一点作业就去玩了,第二天想着还剩下的作业第三天晚上能写完,所以第二天就没写作业。到第三天了,我上午和下午都拿来玩了,晚上,我拿出作业表一看,呀!还有这么多作业没有做。我做了一半,就想,我早上起来早点把另一半作业给做了吧。结果,我早上起来把写作业这件事情给忘了,我吃完早饭,拿起作业就往辅导班走去。到辅导班后老师该收作业了,我突然想起我还有一半作业没做,老师看到我的作业后,说我做事没有计划。我要吸取这次教训,做事一定要按照计划去执行。以后我一定牢记我们家的家训,并继续发扬下去。
最后,我给大家讲一讲我家的家风。要讲起我家的家风,那可要从我六岁讲起。六岁的某一天,我和爸爸坐公交车回家,车上上来了一个老太太,车上已经没有座位可坐了,爸爸见到后,说“老太太,您坐吧。”老太太说:“谢谢。”我见到后,准备也把自己的座位让给别人。车上又上来了一个抱着孩子的阿姨,我把我的座位让给了阿姨,阿姨说声谢谢。我心里觉得我这叫助人为乐吧,可又一想,我的家风不就是助人为乐吗?
这就是我们家光荣的家史,立身的家训,良好的家风,我要把它传承下去。
大家好,我的.名字申宇,今年十岁了,我在溱水路小学,今年快要读小学五年级,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讲家事学家训传家风。
从我懂事起,妈妈就告诉我做人的道理,首先是要勤学,意思是要好学,奋发学习;其次是上进,要不断的上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我能行;然后是诚实,不诚实的人,怎么会让别人相信你,依赖你呢;最后是善良,没有一颗善良的心,只有一个自私的心,才能为别人着想?怎么会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去帮助她呢?
五岁时,我就可以做我任何我想做的事情丁了。吃饭很挑食,不是挑肉就是挑菜,而且还常常剩饭。并且我洗手时,没洗一次就要浪费半盆水,洗完后水龙头也不关,白白浪费了很多水。妈妈知道了我这两个好啦习惯以后,对我说:“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以后不要再挑食了,而且也不要剩饭了,而目也要节约水资源。”从那一个起我知道了要“勤俭节约”。
过年时,我的爷爷家去拜年。向爷爷说了声“新年快乐”。爷爷口袋里掏出了一个红包,放在我手上,并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孙子啊!你已经六岁了,明年你就要上小学一年级了。我要告诉你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尊敬长辈,不论你将来走到了哪里,你看到长辈都要有礼貌,尊敬长辈;第二句话是孝顺父母,父母家你带到了世上,养育了你。长大你一定要报答他们,孝顺他们;第三句话是自强自立,将来你无论做什么工作,哦不要依赖别人,靠着自己的实力工作,还是要安于现状,奋发进取。这就是我对你的期望,希望你时时刻刻的记住。”
又过了一年,我要上小学丁。我们家打算开个家庭会议。爸爸说:“今天的内容就是讨论家风、家规、家训。目的是想让你上学后能约束自己管好自己。”我们讨论了很久才确定下来。
家规是勤学、上进、诚实、善良。
家威是勤俭节约。
家训则是尊敬长辈、孝敬父母、自强自立。
上学以后,我感觉自从有了家风、家规、家训,无时无刻不在谨记着,约束自己。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我的老家在河南省尉氏县南曹乡,我的爷爷、奶奶出生在^v^成立前夕,今年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了。爷爷是1946年出生的,奶奶比爷爷晚两年出生。他们都是淳朴、善良、勤劳的劳动人民。两人是经人介绍才认识的,两人结婚组成了家庭,后来养育了两个孩子。
我的爸爸出生于1973年,妈妈比爸爸大。爸爸他们小时候,买什么都需要票,如粮票,布票等,做饭要用“地火”。当时家里也比较困难,很难吃到肉,花生,瓜子也只有过年才能吃到,新衣服也要到过节时才能穿。但是,他们很懂事,从不乱花家里一分钱,常常帮家里做家务活。学习也很好从不让家里人操心,爸爸上学时年年都是三好学生。中学毕业,爸爸妈妈先后都考上了同一所大学。在那里他们相识相恋。
1998年随着一声哭声我出生了。出生时,我的体重是七斤,身高是59厘米。1岁两个月时我学会了说话,1岁四个月我会走路了。零五年、零六年我先后有了弟弟妹妹。我今年十岁了,已经是五年级的小学生了!我和伯伯、姨姨家的孩子互相比赛,看谁读的书多,学习好。十年来,我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抚育下一点点长大,在老师的教育下我懂事了。现在我乐于助人,懂得节约,认真努力……爸爸妈妈说:“这些优点都是咱家的人。”看来,在我身上真显现出前辈们的影子呢!
说到家史,估计没有比我家更奇怪的家史了!
我的爷爷姓易,大伯二伯也姓易,唯有我爸爸姓官,你说这奇不奇怪?
我怀着这颗好奇心去问爸爸。结果呢?他叽里咕噜说了一大串,没有一句是我能听懂的。
于是我打给爷爷打了一个电话,爷爷一一给我讲清楚了:爷爷原本姓官,后来他的姑姑把他接过去当养子,因为爷爷的姑丈姓易,所以爷爷便改姓易了,我的爸爸原本也姓易,因为爷爷的亲生父亲姓官,为了让他这一脉能后继有人,便决定把三个孩子中的一个改姓官。然而,因为那个时候爸爸的两个哥哥都已经上小学了,名字改起来非常的麻烦,于是我爸爸便成了唯一的人选。听了爷爷的话,我终于弄明白了,但也觉得有些可惜,因为我不能和堂姐堂弟一样姓易了,姓官的那些亲人又没有相互来往,难免有些失望。
我突发奇想,想查一下在百家姓里“官”这个姓排在第几位。“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找了大半天,去没有找到我的姓,只有一个复姓“上官”的有些相近。
我又去问爸爸,他告诉我:以前有一个词叫作“株连九族”——说的是,如果一个人犯了大罪,除了他要被处死,就连他所有的亲戚也都要被杀。相传我们的上官氏祖先也犯了一个大罪,上官氏族人便把姓氏中的“上”字去掉,官兵来杀他们的时候,便可以说自己是姓“官”,而不是上官,这样他们才幸免一死!于是就有了我们官氏一族。
那么,这么说来,我不是应该叫“上官冰月”才对吗?我的姓比别人多了一个字,蛮好玩的嘛!听起来也不错,就是有点怪,但是也有些自豪,因为,这是一个少见的复姓啊!因此,我们官氏家族的历史,就要从我重新开始!
滚滚历史长河中,谱写着一个又一个的历史,一本本厚厚的史书,一处处风景宜人的名胜古迹,都写着它们的独特之处,它们的高大,雄伟,深奥,大概让你感觉到可望不可即,但是,其实历史就在身边,历史就是我们的过去,家里的一段段故事就是美好的'见证,在我平平凡凡的家庭里,有那美好的故事。
白发苍苍的奶奶谈起那过去的历史总是充满笑意,过去的一切切似乎给奶奶留下太多,倚在奶奶身上,静静倾听那引人入胜的故事:
1960年左右是个些充满灾难的年月,除了自然灾害,还有全国上下实行人民公社、总路线的政策折腾而造成人为社会灾害。当时,全国因饥饿而死亡的人达三千多万,山东省死人也数百万。说到这可怕的数字,奶奶的眉头紧皱,像身临其境,又处在那年头一般,不忍心打破这寂静,等了一会,奶奶接着说起来当时的市民就是百万饥民,那时的年代由于物资奇缺,没东西不仅需要钱,还需要“票”人们每月去领,数量有限,副食品奇缺,凭“票”领的食品根本饱不了,有些家庭孩子多,那更是困难,就像奶奶家,一共有五个孩子,最大的才19岁,那就是奶奶,最苦的时候,全家人看着一丁点菜汤发呆,全部的孩子都啃一个地瓜,那该是多么无助啊!
求生的欲望把大家逼出门,去找吃的,大自然成了取之不尽的源头,真的取之不尽吗?不是的,当时真的能吃的都吃了:开始是野菜,后来是普通的草,最后是所有的绿色统统吃光,灾难还在~大家的肚子还在叫,怎么办?人们开始吃树皮,时间一点点过去,身体终于坚持不住,奶奶的邻居得了浮肿病,手腕像腿一样粗,一捏就白,凸下去,好久才反弹上来,腿呢,比腰还粗,很残忍,完全靠白开水维持生命。还好,奶奶一家很勤劳,在大灾难没来的时候就准备了一些粮食,挖了很多野菜,在灾难时刻,用信念,用行动,计划着,全家人都平平安安的度过了,奶奶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丝的笑容,带着小小的骄傲。
奶奶说他的妈妈还见过^v^和日本鬼子,先见到的是日本鬼子,那天在瓜地里,日本鬼子还开了几枪,但是没打中,就跑了,至于^v^,是他们^v^的一次行动,住到了奶奶家,奶奶家韭菜长得很大,像小葱一样,^v^叔叔还吃了几根,在旁边的奶奶站着也想吃,^v^叔叔还给了奶奶几根,奶奶的妈妈不让奶奶要,^v^叔叔还和蔼的说,没关系,吃吧吃吧,奶奶幼小的心灵就刻上^v^叔叔的笑,对^v^有着深深的敬仰。
“那爷爷呢,什么时候有的爷爷。”我焦急地问道,奶奶依然充满着笑,还带着幸福,奶奶与爷爷的故事,似乎很精彩,奶奶一偏头,还有点年轻不好意思地说他们是奶奶21岁时认识,村里人介绍在一起出去玩了几次,他人很好,也很勤劳那时的婚姻没有自由,双方家长说好,差不多就可以了,于是,他,成了“名副其实”的爷爷,但是,奶奶说她很幸运会遇到爷爷,爷爷为人很善良,当时他去山里找草药给他姐姐治病,村里还有患者,爷爷就把草药分成两半,白白给别人用,要是自家的菜长得好,爷爷还会给别人一些,因此,爷爷奶奶和邻居的关系特别好听奶奶讲述完这段历史,不禁使我思绪万千。当今的人们极少有爷爷这样的年轻人了。好心有好报!后来爷爷经人介绍还有了份令人羡慕的工作,虽然爷爷只是工人,但是厂子里工资第二高的,一个月20块钱,当时的20元十分珍贵,是现在的几十倍,就这样,过了几年,准备了一些钱,他们就要破土动工了“盖房子”奶奶说他们的房子才真正是一块砖一块瓦盖起来的,每一块,都积存着心血,灌溉着汗水,比如打房梁的竹子。
那一天,工作完后的爷爷,推着小车,步行到李村去,这一段路程,大概有几个小时了,到了以后,天都黑了,,把竹子装车,然后慢慢地往家推,在路上,看到了邻居,邻居想和爷爷一起推,爷爷连忙推脱,因为别人帮忙还要还情大礼……过了一会,遇到了上坡,怎么推都推不上去,结果,爷爷把它们卸了把竹子一点点运上去再推车然后装上,路,依然好长好长,汗如雨注,但爷爷没有放弃,艰难,一直走,凌晨几点钟,奶奶听到敲门声,爷爷终于回来了,望着爷爷像被雨淋透的样子,奶奶的眼角湿润了,讲述的时候,奶奶目光呆滞,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晚上,奶奶说,都是自家人忙来忙去,用的不是水泥,而是黄泥,顶棚用的是稻草,过了两个多月,房子才建好,从此,一家人有了小窝。
我又去问了爸爸,他小时候的故事。
他说当时的生活十分艰苦,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记忆中小时候最喜欢吃5分钱一根的冰棍,喜欢跟大人上街,羡慕坐在街边吃油凉粉的小伙伴,一家人最高兴的就是发了粮票肉票去买米买肉,那时每天放学一放下书包不学习,原因不是不想学,而是要帮助家里上山拾柴草,早晨的时候要先送羊奶再上学,那时候晚上还经常停电,有时都不能学习,不舍得点蜡烛,想要学习必须早起学,就这样,爸爸小时候一直品学兼优,当了六年班长,初中毕业后,家里不能供其上学了,当时爸爸的班主任还亲自上爸爸家里找过爸爸,可是,还是放弃了,就这样,浪费爸爸这爱好学习者的机会,但是,他说他已经很满足了,奶奶能够把他抚养到这么大。
凭着自己的努力,在几年前,爸爸终于盖起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这一次,不像上一次,是好几十个人浩浩荡荡的在干活,有的和泥,有的搬砖,有的在盖,忙的有条不紊,这时的房子,用的是钢筋,水泥,两个星期,就完成了,这是多大的差异啊!
许久,思绪终于从以往回到现在,奶奶经常说,你现在多么幸福啊,能吃上能喝上,还想要什么要什么,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要好好学习啊,看你爸爸,想学没有机会学,而你,应该学啦,我总是点点头,有一次,我问奶奶,你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奶奶说,当然满意,我又说,不羡慕那些高楼大厦,奶奶说,能在小屋里吃饱喝饱,看到下一代快乐的生活,这就是她最大的幸福,我笑笑。
回头想想我们家的历程,都是爷爷奶奶用毕生精力换来的,爷爷奶奶的一生简简单单,都没有一双像样的衣服,当妈妈给奶奶买衣服时,奶奶还抱怨,不要乱花钱,以前的衣服还能够穿。而我呢,对一切一切似乎没有满足的时候,总是想要更多,看看奶奶,那颗追逐于荣华的心淡然了。
前些日子,为了接着盖房子,把那爷爷奶奶的房子拆了,奶奶就坐在旁边看着,随着大锤一下一下,那堵墙,越来越矮,奶奶的脸上似乎很快乐的样子,难道心里真的快乐吗?那辛勤,不知吃了多少苦的结晶就这样缓缓地消失,奶奶真的不心疼吗?也许吧,会很难受,但是,旧的不去,新的又怎么会来呢,房子是总会要拆的,也许,在很久以后,新建的房子也会被拆,因为历史的长河,还在滚滚的流淌,历史,永无止步,会,一直持续下去。
让我们乘着历史的航帆乘风破浪,谱写美丽的乐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