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9
2023-03-20
2023-07-05
2023-06-27
2023-03-22
更新时间:2023-11-08 12:05:01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6-29
2023-03-20
2023-07-05
2023-06-27
2023-03-22
(1)这几年我县专业社虽然发展很快,全县截止20xx年底共计创办专业合作社46家,数量不少,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工作发展不平衡专业规模还不大,带动力还不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也较弱。
(2)我们xx是一个山区小县“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县10乡4镇,11万人口。主要农业支柱产业为食用菌、茶叶、库区有机鱼等。总量不大和实力不济是困扰我们发展不快的主要原因。但目前我县4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同一生产的不止五、六家,他们做同一个产品,各自为战,严重地影响了主导产业的健康、快速的发展。
xx试验区成立以来,受到^v^、^v^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支持xx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工作推进建议方案的要求》精神,积极支持xx试验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xx试验区人口数量、国土面积是全省第二大的地区,贫困人口是全省最多的地区,是全省具有重要战略的地区。加快xx试验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于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xx地委、行署及相关部门结合本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了“3321”工程(300万亩草地畜牧业、300万亩特色经果林、300万亩蔬菜,xx万亩茶叶、xx万亩中药材),结合工程的实施,制定了建设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工程和“十带百园”(xx个5万亩以上的的xx大特色产业带,113个5000亩规模以上的特色农业示范园)措施,明确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定位、发展思路和目标,思路清晰。
我们认为:在促进xx试验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要始终坚持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带动战略,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用产业化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用城镇化理念促进农村发展,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在巩固粮食基础的前提下,要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项目为载体,良种良法配套为基础,规范化基地建设为重点,产业化发展为保证、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根本,下大力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促进试验区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1、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加快体制机制建设。
充分发挥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有利条件,加大改革创新步伐,要创造更宽松的政策环境,制定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体系改革与建设,加快试验区农业科研机构体制改革,创xx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机制,建立充分调动社会各类资源积极参与试验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为试验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加大对试验区支持力度。
从中央、省级层面,要制定对xx试验区更大的支持政策,在项目、资金、人才等各方面,进一步加大对xx试验区的支持。特别是要加强试验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在水利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水电路配套等多方面给予更大支持。
3、加大对试验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支持。
一是建立xx试验区与省级农业主管部门、省级农业科研机构建立紧密联系的专家团队制度,充分利用专家资源优势,为试验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充分发挥专家团队优势,获得信息、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更大的支持。
二是建议xx试验区农业主管部门,按照确定的重点发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加强与部、省相关部门单位的联系,组成特色产业专项考察调研组,深入试验区开展专项调研,从全省发展的战略高度,对试验区各优势特色产业,再次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进一步理清产业发展思路、明确产业发展的措施,促进区域产业之间的合理衔接,强力推进该区域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
三是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在农业产业化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农田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民科技培训等方面,将xx地区纳入优先支持和建设范围。
四是试验区政府、农业部门,要充分考虑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充分整合有效资源,促进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共同推进产业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而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所在。针对攀枝花米易县的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和全县农业增收情况,可以看出特色农业对农民增收有一定推动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资金、设施、自然灾害、科技、资源,只要解决好这些问题,米易县的农业发展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农民增收,特色农业,作用分析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角,攀枝花市东北部,安宁河与雅砻江交汇区。介于北纬26°42′至27°10′,东经101°44′至102°15′,二滩电站座落其间。全县幅员面积千平方米,辖8镇,20乡(含9个民族乡)。总人口万人,居住着汉、彝、傈憟、回、白等24个民族。凭借米易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米易农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米易县蔬菜、甘蔗、水果、畜禽和水产品产销两旺。在新农村建设中,米易县以晃桥国家级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优质水果基地、良种畜牧基地和基层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数据显示,xx年米易县农业总产值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 179元,数据显示:xx年米易县农民总收入达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元,总收入比xx年上升,人均收入上升25%,但是农民收入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特色种植农户和普通农户,种植特色农产品的农户,他们一年收入最多达10几万元,但是普通农户一年就1万元左右。所以,要建设好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缩小农民的收入差距,大力促进农民增收。
就米易县来说,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的很多,比如说水果种植、蔬菜种植、牲畜养殖、烤烟等等,而且规模大,收入高,他们有的是看到了市场前景和资源条件,有的是政府组织,然后开始特色种养农产品,规模也就不断扩大,给农户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农户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很多种养技术,比如说防病防虫,经营管理,施肥技术等等,有的地方政府也给予了他们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帮助他们们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蔬菜种植
米易县的特色蔬菜主要种植青椒、四季豆、茄子、土豆、苦瓜、黄瓜、山药、西红柿、丝瓜、豇豆等。农户都采用大棚种植,小河村盖大棚达145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雷窝村盖大棚达145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青皮村盖大棚15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移民新村盖大棚4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种植大棚青椒、苦瓜、黄瓜,一亩大约能收入万元,大棚四季豆一亩大约能收入2万元,山药一亩大约能收入万元,随着种种规模化的种植,蔬菜越来越多、价格也很令人满意、大多是销往外地,比如说成都、重庆、昆明、西昌、西北等地。全县早市蔬菜种植面积万亩,产量万吨,总产值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4;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新增的30%依赖早春蔬菜产业,是省内单位面积效益最高的区域。
水果种植
特色水果重点发展了晚熟芒果、早春枇杷、青皮石榴等南亚热带水果。重点发展晚熟芒果。xx年,全市水果面积29万亩,产量万吨,同比增长%。面积和产量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其中芒果万亩,增加万亩,产量万吨,增加万吨;枇杷万亩,产量万吨,增加万吨;石榴万亩,产量万吨,增加万吨。水果中的代表晚熟芒果主要种植在独树村。品种有紫芒、香芒、向阳芒、凯特等等,农户都是成片种植,多的有约15亩,收入约达15万元。该村土地面积6397亩,果园种植面积1200亩,占,是该村的支柱产业。该村的晚熟芒果主要销往外地,而且价格高,达到5——6元/斤,而且果子较大,大的可以卖到十元一个,收益可观,农民增收明显。
养殖
近年来,米易县严格按照我市“大力发展草食性牲畜”的工作思路,结合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工程建设,全面加大种草养畜力度,改变传统养殖方式,推行圈养与放牧相结合的科学养殖方式,多渠道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繁育及推广,在做大存栏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出栏率,确保生产稳步发展,草食牲畜、水产养殖高速增长。
牛养殖
米易县草场乡建了一个奶牛养殖示范场,养殖场占地2500平方米,现在梅花鹿9头,奶牛、肉牛27头,拥有各类资产折价约50万元。主要从事奶牛、肉牛、杂交选育实验以推广和梅花鹿的繁育、养殖、鹿茸等鹿副产品的加工,现有存栏鹿9只。xx年-xx年计划发展到存栏100头规模。该项目实施以来,累计改良奶牛269头,黄牛391头,水牛100头,已产下杂交一代肉牛485头,出栏350头,饲养18月龄出栏,平均售价4000元/头计算,则可创收350×4000=140万元元,按同等条件下饲养管理出栏1头杂交肉牛比本地黄牛增加纯利润1200元计算,共计增加纯收入为42万元,所以该项目的经济效益显著。
猪养殖
米易新山乡万民生态猪产业化示范养殖场是一个养猪示范基地,占地面积640亩,采用“公司 基地 专合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topigs优质猪良繁体系,在公司的芒果园扩建topigs祖代猪场,在米易县的果疏基地集中成片发展存栏100头父母代topigs种猪的标准化养猪小区10个,将带动攀枝花市2464示范户进行生猪适度规模养殖,实现生猪养殖全过程标准。该养殖场已投入资金300多万,架电2.8千米,建大型生猪养殖场4000多平方米,建沼气池5口658立方米,建蓄水池7口1500立方米,架饮水管4000余米,预计今年出栏生猪5000头,明年出栏10000头,收益明显。
水产养殖
近年来,市按照“标准化生产创品牌、产地准出保质量、市场准入促管理、体系建设强基础”的思路,全面加强产地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突出专项整治和安全体系建设,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逐步提高、监管体系逐步健全、监测能力逐步增强、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升。
一、基本情况
市位于西南部,辖2乡7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123个村85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地理概貌为“七山一水两分田”,全市耕地面积万亩,基本农田万亩。xx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亿元,农业增加值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415元。全市粮食面积万亩,总产量万吨;柑桔面积万为亩,总产量万吨;茶叶面积万亩,总产量万吨;蔬菜面积万亩,总产量万吨。农产品种植业专业合作社162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5家。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整体较高。多年来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xx年本市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等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达到;xx年1-8月已抽检农产品样品1000个,合格率为。全省xx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xx年农产品质量安全荆楚行采访团在我市参观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农安监测点。
(二)监管体系基本建立。成立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全额拨款副科级事业单位,在编8人,负责对全市农安工作协调及监测监管;成立了市农业执法大队,在编9人,负责全市农业投入品管理;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仪器设备113台套,负责全市农产品检测工作。全局农安工作专职人员17人,拥有农残监测车、执法车各一辆。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加挂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的牌子,明确两名工作人员专职开展工作。
(三)农业标准化建设不断推进。在全省率先开展以质量安全管理___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活动,被列为全国柑桔标准化示范县市,xx年被农业部纳入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有力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
(四)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稳步实施。制定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现及市场准入实施方案》。在土老憨果蔬公司、共发专业合作社、三江蔬菜专业合作社、亮亭生态柑桔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及质量溯源示范点,实行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按照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要求,严格查验农产品入市材料,主要农产品超市、农贸市场、农产品销售单位建立农安检测室,每日检测,在显著位置挂农产品公示牌。
三、主要工作
(一)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我市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下发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施方案》。市政府定期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签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状;市农业局召开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暨农安检测培训会,与各乡镇农安监管站签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状,各大超市、农贸市场、蔬菜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签定了质量承诺书。
(三)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定了“蜜柑”和“天然富锌茶”地方标准,编制并实施了柑桔、茶叶、蔬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加快发展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为内容的“三品一标”产业,不断提升农业品牌知名度,强力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积极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认证申报,全市有效使用的农业“三品”已达到42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7个、绿色食品1个、有机食品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形成了蜜柑、天然富锌茶、宜红工夫茶、土老憨食品、天峡鲟等一批精品名牌,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全市建立柑桔标准园30万亩、茶叶标准园10万亩。
(四)实施产地准出制度。在土老憨果蔬公司、共发茶叶专业合作社、三江蔬菜专业合作社、亮亭生态柑桔专业合作社等18家农产品生产单位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及质量溯源示范点,生产的农产品做到有标准化生产记录、有农产品自检合格证明、有包装、有标识,实行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三品”生产基地为重点,推行建立以标准化生产记录、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证明以及包装、标识为门槛的产地准出制度。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建立了以信息系统___组织体系、生产体系、管理体系、监测体系等四大体系的质量可追溯体系,对种植户严格执行编码追溯责任制,实现了柑桔精品果追溯到户。
(五)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督促全市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销售单位建立质量检测室,逐步健全检测体系,严格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督促各农产品经营企业建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配备质量安全管理人员、检测设备和技术人员,初步建立以建购销台账、查证验票、自律性检测以及检测结果公示为主要内容的市场准入制度,质量安全意识明显增强。
xx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全县辖四乡四镇,104个村委(社区),767个自然村,总人口万人,农业人口万人,现有农业劳力力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万人。
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劳促会关于做好劳务产业工作的统一安排、部署及市劳促会《关于召开促进会二届五次常务理事会的通知》要求,我县下发了《关于对全县劳务产业工作进行调研的通知》,要求县劳促会、县产业办对高良乡、葵山镇进行调研,各乡镇对辖区2~3个村委会进行调研,通过半个多月深入调查了解,据实填写“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表”、到乡镇和村委会座谈、与个别在家务农的村民交流和电话调查个别外出务工农民的基本情况等形式,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类型、方式、区域、收入等展开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根据《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要求,结合实际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做了全面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如何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农民工素质等方面的措施和下一步工作意见。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在县委政府各项有力措施的推动下,得到有序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特点和问题。
(一)投入不足
由于我县财政及其困难,难以配套转移、培训经费,导致工作开展困难较大。
(二)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统一
部分干部群众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认识不到位,对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开展能拖就拖,有放任自流的态度,整体配合协调有待进一步改善。
(三)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国家对技能培训标准还比较低,培训数量还比较少,体力型输出还占较大比例,劳动力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我县农业农村人才在省级现化农业区建设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我县广泛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科技进村入户活动,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努力培养一批种养能手、经营能人、合作社带头人等,每年培训实用人才达万人次以上,阳光工程培训3000人以上。实现了优质稻率达95%以上;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85%以上。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5%以上。全县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10个,科技示范户1000户,辐射户xx户。全县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30家,县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82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7家,市级25家。全县百亩以上种粮大户142户,百亩以上柑桔种植大户112户,千头以上生猪养殖大户100户。全县在工商局注册登记的合作社有180家,其中省级示范社10家,市级先进合作社12家,农户入社率达6%。
按照厅党组的统一安排,20xx年12月21日至25日和20xx年元月10日至12日,我们一行五人到监利县开展农业生产情况调研。我们实行入户调查和问卷调查,宏观座谈和微观调查相结合,重点剖析一个村,了解当前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农田种植备耕情况。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人口
xx村农户数为314户,总人口1529人,男女比例为﹕1,18岁以下人口501人,其中18-60岁819人,60岁以上209人,分别占总人口的、、;其中1028个成人中,文盲126人、小学文化程度410人、初中文化程度420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72人,文化程度比例为:︰︰︰1,全家外出打工户为80户,占。
2、劳动力
全村劳动力(18-60岁)人数为819人,占总人口比例,其中外出打工人数为492人,占总人口的,占劳动力人数的,在家务农人数327人,占总人口的,占劳动力人数的。
从文化程度来看,文盲、小学、初中、高中文化程度分别为33人、318人、398人和70人,分别占劳动力的、、和。
3、实际从业人员
据调查xx村实际从业人数1002人,其中非劳动力(18岁以下和60岁以上)从业人口183人,占总人口的,其中外出打工人数为12人,占非劳动力从业人口的;在家务农171人,占非劳动力从业人口的。
文化素质偏低。从文化程度来看,文盲、小学、初中、高中文化程度分别为106人、406人、418人和72人,分别占实际从业人员的、、和。
4、耕地
我们调查,20xx年xx村耕地面积亩(统计上报为3160亩),其中水田面积亩(统计上报为2930亩),旱地面积亩(统计上报为230亩),播种面积为亩(统计上报为6687亩),复种指数为。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亩,水稻亩(其中早稻、中稻和晚稻分别为亩、亩和亩)、油菜亩、其它亩。冬闲田亩,占耕地面积的。
5、粮食产量
20xx年粮食总产量为吨(统计上报产量2779吨),其中水稻吨(统计上报产量2779吨),占粮食产量的。早稻、中稻、晚稻产量分别为吨、吨和吨,小麦产量为吨。
20xx年水稻收购价好于20xx年,早、中、晚稻每公斤收购单价分别为元、元和元,分别比去年上升元、元和元,上升比例分别为、和。
6、收入情况
①经营性收入
种植业方面:20xx年全村种田收入万元,需上交村提留费用万元,实际收入为万元。涉及种田的农户共234户,共投入劳动力498个,劳动力人均种田年收入元。
养殖业方面:全村水产养殖收入万元,畜牧养殖收入万元,合计万元。
②务工收入
全村外出年打工收入共计万元,外出打工人数为504人,人均年打工收入万元。
③转移性性收入
全村转移性收入万元,其中粮食直补万元,良种补贴万元,农资综合直补万元,农机补贴收入万元,人均元。
④财产性收入
存款利息收入万元,农机等机械出租收入万元,共计万元。
全村总收入合计万元,人均收入元。
7、村级债务
目前,xx村还存在着债权债务问题,20xx年xx村债务总额为万元,其中借款3万元,应付款项万元;债权总额为万元,其中农户欠款万元,其它应收款万元。20xx年xx村村级债权债务变化情况:农户上交欠款4万元,村级归还借款2万元。村级经济来源只有村级机动地的租金,目前机动地面积258亩,每亩年租金120元。
8、20xx年打算
通过对农民种植意向调查,20xx年xx村计划种植面积亩,其中水稻计划种植4592亩,与20xx年4588亩相差不大。20xx年早稻、晚稻、棉花和油菜计划种植面积略有增加,而中稻、小麦种植面积略有减少。外出务工人数509人,比20xx年增加5人。
二、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农技推广满足不了需求
根据调查,xx村是种植水稻为主的农业村,早稻和中稻主要推广轻简化栽培技术,晚稻由于生产季节的原因,该技术应用面积不大,20xx年全村早稻轻简栽培技术应用面积1482亩,占早稻种植面积的;全村推广水稻良种面积达到100%;配方施肥服务面积1505亩,占总面积的;水稻病虫机防面积1855亩,占总面积的。
据调查,农民对作物的播种期、移栽期认识不够,不懂得对症施肥,不懂病虫防治,希望能够统一组织,开展病虫害防治,希望农技人员提供准确的病虫预报,并指导用药,并希望参加种植技术方面和养殖业方面的培训,尤其是水产培训。
目前农业技术在服务人数、方式上与农村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汪桥镇12万亩耕种面积,而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只有3个农业技术人员,既无办公场所更无新设备,高产创建项目、测土配方施肥、植保病虫防治集中3个人身上,而且他们待遇差,地位低,后备人员匮乏,思想不稳定。一个人以钱养事年经费22600元,扣除保险费,实际年收入只有16000余元,相当于一个普通打工者。因此,应给镇推广服务中心增加人员,按2万亩一个人的比例落实,要给农技人员创造一个稳定的条件。农民反映,在农事管理活动中,几乎很少见到农技员,只是从村干部和宣传单上知道一些农技指导信息。
2、农机服务受制约
全村共有各种农业机械535台(套),其中插秧机1台、收割机3台、机耕船2台、手扶拖拉机24台、耕整机59台、抽水机280台、机动喷雾器16台和电动喷雾器150台。农机服务主要在机耕、机收和抽水上,病虫防治主要以自防为主,全村农机化服务应用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农田机耕和水稻收割基本实现100%的机械,20xx年全村农机服务应用面积达到25793亩次,其中机耕面积5120亩,机收面积3000亩,分别占应耕和应收面积的和。总体上来看,农业机械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近几年,国家对农机补贴力度不断加大,但在农机服务上还受到一些制约:一是操作人员的制约,年轻人不愿意干,而年龄大的人不会干,同时农民接受农机培训少,农机操作人员少,水平低;二是受到农机补贴经费的制约,主要表现在农机补贴经费少,农民需求大,农机补贴范围小,农民需要的小型机械未列入名录;三是受到农机发展的制约,农业生产需要的晚稻插秧机、油菜收割机等农机服务还跟不上;四是受到柴油供应的制约,柴油涨价太快,农机应用负担加重,农忙季节买不到油。
3、土地流转步子不大
5随着农村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户不满足现有的小农经营模式,纷纷外出务工,部分农户将土地全部或部分转租给他人种植,据统计,全村涉及转租流转土地达亩,占总种植面积的,涉及农户80户,占总农户数的。目前土地流转的形式多是亲朋好友近邻间进行的季节性土地流转,多是口头协议,没有签订书面协议,流转涉及的户数不多,面积也较小,xx村没有大面积上百亩的土地流转,最多的一户也只有50亩,大多数农户种植面积在10亩左右。国家取消农业税,并对粮食生产实行补贴政策后,农民种田积极性高涨,许多农民“惜田如命”,土地纠纷事件不断增加,20xx年汪桥镇发生农民要地种的土地纠纷28件,xx村涉及向村委会要地的农户16家,但目前还解决不了。农民之所以“惜田如命”,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当前种田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根据20xx年监利县平均种植水平,种植一亩早稻收益554元、中稻收益808元、晚稻收益元,(包括分别享受的转移性补贴69元、74元、74元);种植一亩棉花的效益1087元,包括良种补贴15元。根据xx村调查,农民种田年收入平均元,外出打工年收入平均万元,两者差距元。
二是劳动强度减轻。由于实施轻简栽培和农机化服务,传统的种田模式被替代,农民种田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根据测算栽种一亩早稻,只需要4-5个工,而传统种田模式则需要8-9个工。
三是农民出路不多。由于当地工业不发达、没有大型企业,周边又没有矿场,农民就业门路少,在家农民只有以种田为主。
四是农民有后顾之忧。由于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尚未解决,农民担心土地流转后,自己就无立足之地,将来生活没有保障。
五是对农村环境的认可,他们认为农村环境还不错,在种田的同时,还可以在附近打打零工。
4、农业生产条件急待改善
农村排灌条件和田间道路等农业生产条件制约生产发展和生产能力提高。根据调查,xx村排灌能力不足,设施主要有路闸12个、沟渠63条,其中损坏路闸7个,淤塞的沟渠38条。可以满足全部田块排灌,可以满足900亩田抗旱,占总面积的。20xx年,受连续暴雨影响受灾面积420亩,产量损失xxxxx公斤。
目前全村田间道路2条公里,农业机械能进去开展田间作业的道路10条公里,另外需要维护的田间道路12条12公里,还需新修的田间道路10条10公里。
5、农村冬闲田面积较大
xx村冬闲田的面积还较大,全村冬闲田亩,占耕地面积的。主要原因:一是因为排灌条件有限,导致冬不能排,春不能灌;二是抓粮食生产就要发展双季稻,这样作物茬口不好安排;三是种冬作物小麦、油菜效益差,投入300-400元,收入也只有300-400元,划不来。
三、发展农业的建议
1、加大土地流转力度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从监利的情况来看,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有关政策,统一认识,消除疑虑,让广大农民主动参与土地流转。二是要培植种田大户,通过政策引导、
7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等方面促进大户发展,不断提高能力,扩大土地流转规模。三是加大组织推动力度,一方面要要强化经管队伍,目前监利县县、乡两级经管部门不在农业部门,力量弱,对土地流转推动力小,建议将经管部门合并到农业部门,另一方面要发挥村级干部与党员的作用,加强党支部建设。在此次问卷调查中,农户对xx村村干部的作用表示认可的占80%以上,认为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的占60%以上。四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施以工补农,在政策、土地出让资金、人才等方面大力向县市倾斜,发展当地经济,吸引周边农民就近就业,拓宽农民就业门路,增加农民收入,让部分农民离地离田,使土地流转到种田大户手中。五是要探讨股田制经营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
2、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20xx年,主要农资价格均出现上涨,其中50公斤复合肥的价格由140元上涨到145元,上涨;40公斤尿素的价格由85元上涨到88元,涨价幅度;50公斤碳铵的价格由32元涨到34元,涨价幅度;农药中除少数药剂如毒死蜱价格上涨外,噻嗪酮、井冈霉素、阿维菌素、吡蚜酮、乙·苄等大部分药剂价格未变;水稻种子平均价格由每公斤40元上涨到50元,上涨25%,柴油每升价格由元上涨到元,上涨。
根据调查,20xx年xx村全村投入复合肥吨,比20xx年同等用量增加费用万元、投入碳铵吨,比20xx年同等用量增加费用万元、投入尿素吨,比20xx年同等用量增加费用万元;共使用种子吨,由于涨价多投入24万元;农药支出万元,与去年基本持平;使用柴油吨,同等用量比20xx年多投入万元,共计增加投入成本万元。
在农业生产资料涨价的同时,粮食价格也有相应的增长,其中早稻价格由每公斤元上涨到元,上涨,中稻价格由188元上涨到元,上涨,晚稻价格由元上涨到元,上涨。早稻、中稻和晚稻由于涨价增加的收入分别是、和万元,油菜由于涨价增加的收入是万元,棉花由于涨价增加的收入是万元,共计万元。
由此可以看出,农资价格涨价没有水稻等粮食作物价格涨价的幅度大,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田积极性。农民希望这种政策得到保持,要求政府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一是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体系建设,提高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服务功能,加快现代传媒手段在农技推广中运用,推进农业科技信息进村入户,积极探索农技推广运行机制,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服务水平。
二是加快农机推广与普及,加大对农机补贴的投入,降低农机补贴的门槛,扩大农机补贴范围,让农民受惠范围扩大。同时,加大力度对农民开展培训,提高农机应用水平。积极引导农民购臵高技术、多功能、多用途的机械,要搞好农机技术服务,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支撑。
三是改善农村排灌设施条件,加大资金投入,采取政府和农户共同分担投入的办法,开挖和疏通沟渠,提高泵站和路闸的排灌能力,提高农田排涝和抗旱能力,落实双季稻种植面积,确保农田稳产高产。
四是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如在晚稻育秧方面,乡镇可成立专业育秧公司,对周边农户进行服务。在运作上,采用市场运作和政府扶持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发展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障合作组织的合法权益。
4、积极稳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农业生产发展需要有集体经济,从调查中发现,xx村是一个“空壳村”,没有村级企业,没有收入,还背负着债务。要研究制定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政策,积极稳妥地化解村级债务,并避免产生新的村级债务。
20xx年元月十二日
1、农业生产老龄化趋势明显。调查的7个乡镇70户农民,353人,其中务农人员139名,占调查人口的,外出务工103人,占31%。50岁以上务农人员73人,占。务农人员老龄化趋势严重,且呈逐年增长态势。今后,农业面临“谁来种地”、“谁会种地”、“谁种好地”的问题将日趋严重。
2、农村劳动力素质整体不高。调查的务农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124人,占,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2人,占。劳动力素质低下,思想保守,接受新品种、新技术、新事物能力不强;特别缺少开拓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不足,难以摆脱传统生产方式“固囿”,盲目生产,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的整体提高。
3、农业扶持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据调查,达岚镇都用村农户杨胜好,这些年儿子在外打工,赚了一点钱,坚持回家创业,去年养了20多头羊,今年准备扩大规模,但对“到哪个部门争取政策支持”、“有没有贷款扶持”等政策一窍不通。调查的70户农户,的农户对惠农政策缺乏了解。政策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不足,直接导致农民对政策的“认知感”、“获得感”、“满足感”大打折扣。
4、农村土地抛荒问题较严重。随着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价格水平较低,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村有知识、有头脑、有能力的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农村部分土地抛荒弃管,且有逐年加重趋势,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平稳、持续和健康发展。
5、农村土地流转组织化程度低。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土地大部分通过“亲戚代种”、“少量租金转包”、“他人免费承包”等农民自发形式进行分散流转经营,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影响了农村土地整体利用效率。
6、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不平衡。调查发现,基础条件较好的乡镇,机耕率达到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其它山区乡镇,由于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制约,大部分还在采用牛力耕作,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不平衡,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按照强项提升、弱项突破,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原则,重点实施六大工程,全力开启xx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局面。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垛庄水库低压灌溉工程效能,维护好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逐渐扩大水浇地面积,稳步提高粮食总产量和亩产量。在巴漏河沿岸各村建设提水站,并修建一系列的蓄水方塘,做好雨季蓄水,计划5年内扩大水浇地面积6000亩,使水浇地总面积达到12870亩,占耕地面积的62。进行科学施肥测土施肥试验,大力推进一池三改工程,多施用有机肥,不断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单位土壤的产出率,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农民增收工程。以产业调整为动力,进一步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依托银鹭集团,发展订单农业2000亩。大力扶持培植金燕肉鸡深加工项目,形成年加工肉鸡10万只的规模。打造品牌农业,培育一批富有xx特色的有机绿色农副产品,做大做强牛羊肉、小杂粮批发等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每年新增规模养殖户10户;每年递增奶牛10头以上,争取到20xx年,奶牛养殖量达到200头的规模;建设标准化蛋鸡养殖场一处,达到每年产蛋量700吨的规模。发展庭院经济,引导农户在庭院中种植花卉、食用菌或从事小型加工业;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按照厅党组的统一安排,20xx年12月21日至25日和20xx年元月10日至12日,我们一行五人到监利县开展农业生产情况调研。我们实行入户调查和问卷调查,宏观座谈和微观调查相结合,重点剖析一个村,了解当前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农田种植备耕情况。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为切实解决农村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用好档案服务“三农”,落实好市局《关于开展“新农村档案工作基础业务建设年”活动实施意见》精神,我们认为,要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解决现实问题
一是成立工作机构:
⑴县级人民政府成立“农业农村档案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县级党委或政府分管农业工作的领导担任,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各“涉农”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⑵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配备工作班子,负责农业农村档案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⑶乡镇要明确一名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并与县级人民政府签订农村档案工作责任状。乡镇和行政村要指定专人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以及日常管理工作。
二是制定工作措施:
⑴县级人民政府要把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工作计划与建设内容之中,使档案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事业同步发展;
⑵县级人民政府农村工作部门要把各乡镇和各涉农单位档案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并确定一个考核分值;
⑶明确年度档案工作没有达到合格标准的单位,新农村建设工作实行一票否决。
三是解决实际问题:
⑴县级人民政府每年按村平1000元的标准,在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中解决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农业农村档案业务经费,并安排相应的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⑵各涉农单位、乡(镇)、村每年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保障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要保证档案部门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保护以及办公、培训、购置相应设施设备等所需资金;
⑶配备一台工作用车,确保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有序开展。
第二,积极作为,多管齐下,大力搞好农村档案宣传工作。宣传是农村档案工作的薄弱环节,加大档案工作宣传力度,增强基层乡、村、组干部和广大村民群众的档案意识就成为农村档案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是可通过开会,发放宣传资料,举办档案巡回展,利用农村赶集开展档案下乡等形式大力宣传。
二是利用档案发挥作用的典型事例,通过有关人员现身说法,开展生动形象的宣传教育。
三是要充分发挥农村“五老”(即离任的老村干部、退休在村里居住的老职工、老退伍军人、老党员、老模范或致富能手)的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档案工作义务宣传员。多管齐下,多种形式,有目的地宣传档案的作用、档案工作的意义和档案有关法规知识,达到增强群众档案意识的目的。
第三,完善机制,加强监管,切实抓好业务指导工作。
首先,要逐步建立乡镇一级档案馆,配备2名以上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并归口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领导,从体制上、根本上解决对农村档案工作长期监管和指导的问题。
其次,要健全制度,做到农村档案的形成、收集、整理、保管、档案人员变动后的交接等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再次,建立“村档乡管村用”的村级档案工作机制。除条件特别好的村外,其他各村需要整理的档案资料全部移交到乡镇档案管理部门,由乡镇人民政府安排时间、经费、人员进行整理,并建立专柜,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最后,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配备工作用车,把村级档案工作纳入档案业务监督指导和行政执法检查范畴,与县直单位、乡镇机关同等对待。
第四,加大投入,改善档案保管保护条件。
农村档案是国家全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富贵财富,保护好这部分档案利于国家,惠及子孙,否则将成为历史的罪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那些保管条件差,不能确保档案安全的单位,要根据档案法的精神,令其整改。县、乡镇、村都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相应增加档案工作的投入,逐步配置、改善档案设备设施,使档案处于安全、良好的环境之中。
我市是《xx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与发展规划》确定的蔬菜主产区之一,设施农业又是市委、市政府所确定的发展十大特色产业之一。近期,我带领调研组深入部分乡镇,就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设施农业具有节水、聚能、高产、高效、稳定、便利的特点,是避灾农业、节水农业、高效农业,易被广大农民接受,适应现
阶段我市农村发展实际,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设施农业的发展对丰富我市淡季农产品供应、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市光热水土资源丰富,具有光能充足、日照时间长的优势,气候资源是国家农业区划中的优势地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基本特点是日照长,年均日照达2936个小时,无霜期171天,气温日较差大,≥10℃积温为3100—3500℃,因此气温和热量状况适合农作物生长,利于作物干物质积累和土壤有机质分解。耕地以河套灌淤土为主,排灌体系健全,沟渠路配套,耕作土层有机质含量高,土地肥沃,障碍因子少,土壤条件好,地下水资源丰富,有利于蔬菜生长。
近年来,自治区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做出了在全区发展百万亩设施农业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市作为xx设施农业建设的主要区域,坚持“以政府扶持为导向、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发展原则,调动农民和社会各界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在速度、规模和效益上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已成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截止底,全市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到万亩,其中日光温室万亩、大小拱棚万亩。建成了利通区金积镇,青铜峡市叶升镇、大坝镇、小坝镇、瞿靖镇,盐池县城西滩,红寺堡开发区乌沙塘等7个万亩设施农业园区和20个千亩设施农业园区。在设施农业栽培中广泛推广应用了优良品种、工厂化育苗、嫁接、测土配方施肥、滴灌等10多项无公害栽培技术,设施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类型由以设施蔬菜为主,向设施瓜果、设施花卉、设施食用菌等多领域扩展延伸。基本实现了全年生产,均衡供应。目前,全市以辣椒、番茄、黄瓜、茄子、西瓜为主导的设施瓜菜年产量达到65万吨,90%以上的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有58个蔬菜品种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
(一)设施农业的发展,拓宽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子。设施农业的发展加快了露天农业向设施农业、粮油作物向经济作物调整的步伐,改善了我市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设施农业的发展带动了蔬菜、花卉和菌类产业的兴起,进而促进了农业由单一的粮、油种植向粮、油、菜、花卉、园艺等多样化、高效益方向的转变,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品种增加,质量提高。
(二)设施农业的发展,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以蔬菜、花卉、园艺种植为主的设施农业发展,必将大大改善农业局部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优化种植结构,丰富种植种类,提高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
(三)设施农业的发展,带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设施农业的发展使广大农民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模式,冲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实现了一季生产向多季生产,一季增收向四季创收的跨越,带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精细、集约型转变,从而吸收了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到蔬菜和花卉种植,使农民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明显增强,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四)设施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设施农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近期调查表明,我市单茬西红柿亩销售收入10756元,纯收益4931元。单茬辣椒亩销售收入6876元,收益1631元。两茬蔬菜平均亩销售收入元,亩纯收益元,增收效果十分明显。
(五)设施农业的发展,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设施农业对品种、栽植、管理的技术要求高,农民在搞大棚种植时主动要求学技术、用技术、请能人,一些农民还把相关技术组装配套起来,有效促进了自身劳动素质的不断提高,对左邻右舍和周边村队的示范辐射作用也不断增强,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推广,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
(六)设施农业发展的领域和规模持续扩大。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挥川山区资源、经济、市场和技术等区域比较优势,面向市场,优化结构,在“名、优、特、新、精”上做文章,把设施农业作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扩规模、抓市场、促产业”的思路,加快建设速度。各级政府、农业部门和科技人员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千辛万苦抓项目,千家万户搞培训,千方百计解民忧,科学规划,集中连片,加大投入,用好资金,强化服务,新增设施农业10万亩,成为我市设施农业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最快的一年。
(一)政府推动是关键。市委、政府和各县(市、区)高度重视设施农业工作,把设施农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早谋划、早安排、早动手,年初就将设施农业的`任务下达到各县(市、区)、各部门,落实到农户、落实到田块,加强督查考核,主要领导亲自抓,各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建,各乡镇具体抓落实。农牧部门在年初就提出了日光温室建设方案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并及时与供电、水务、交通等部门沟通、合作,将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列入自治区年度计划,并派驻技术人员蹲点把关。财政部门及时筹措建设补助资金,先期拔付540万元,用于启动建设。商务部门及时协调,保证建棚高峰期的柴油供应。
(二)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以公司引领、大户参与带动群众发展设施农业。市委、政府因势利导,适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十大产业基地”若干政策规定》、《关于强化农业基础,建设“十大基地”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对投资发展设施农业在政策扶持上进一步做了明确规定,继续强化服务,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发展设施农业。
一是广泛发动公司、企业、个体老板,积极参与设施农业建设。除享受xx市补助政策外,从建棚选址、道路、打井、架电、协调贷款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今年,有40多家公司、大户投资参与日光温室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二是乡村干部、党员、科技人员带头建设日光温室,率先垂范,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
三是调动本地群众发展设施农业。今年,通过政策驱动,能人带动,全市70%以上的温棚由本地农民自己建设、经营,比去年提高40个百分点。
(三)统一品种规划布局,大力发展集约化生产。按照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集约化经营的设施农业发展要求,我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一村一品”,对日光温室茬口布局、主栽品种作出统一安排,积极引进品质优、产量高、抗病力强的新品种,大力推广工厂化育苗、嫁接、反光幕、电动卷帘机、暖风炉等新技术,按照设施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标准和种植技术规程指导农民生产,统一种苗供应、统一定植、统一技术管理、统一组织销售,改变了过去品种多、乱、杂、统一销售困难的局面。今年,我市日光温室品种以西红柿、辣椒为主,面积占80%以上。
(四)坚持和完善多元投入机制,积极寻求金融部门信贷支持。发展设施农业,投入是关键。为此,市政府和各县(市、区)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因势利导,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社会力量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推进设施农业快速发展。
一是加大市、县(市、区)财政扶持力度。对集中连片发展日光温室500亩以上的园区,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造基础设施,并视规模和财力给予每棚2500—8000元不等的补助;
二是整合捆绑项目,形成共建合力。各县(市、区)普遍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业科技支撑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捆绑,整合资金,统一用于基地建设;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纳社会资金,为设施农业发展注入活力;
四是积极协调金融部门贷款,寻求信贷支持。最终市区由市财政担保,国有土地抵押,争取到自治区农发行设施农业贷款5000万元。其它县(市、区)也争取到了金融部门对设施农业建设的信贷资金,为设施农业稳步推进创造了条件。
(五)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技术人员、农户的素质和生产管理水平。今年以来,组织实施了科技指导山川结对帮扶活动,充分发挥川区的技术优势,派驻技术人员到山区蹲点开展技术示范、指导,加强技术培训,大力培养山区技术人员和骨干农民。多次举办培训班、现场演示观摩会,让农民掌握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提高技术到位率,提升生产管理水平。
一是设施农业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日光温室建设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项目,修建一栋使用面积亩的日光温室需要资金2万元左右,加之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更大,资金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
二是设施农业发展注重产前、产中服务,轻视产后服务。各级部门关心建设和种植,而忽视销售。
三是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量小,品牌产品缺乏。农户在温棚中使用化肥、农药的情况十分突出,设施农业产品中药物残留令人担忧,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
四是科学技术推广不够深入。农民习惯于旧的生产方式,对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概念模糊,蔬菜栽培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一)优化布局,按照市场要求加大种植结构调整。
一是发挥优势,调整优化设施农业生产布局。川区以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为主,以外销为主。山区鼓励经济、技术、劳动力等条件较好的农户先期发展设施农业,再辐射带动周边农户,逐步推进。
二是突出特色,调整优化品种结构。依托市场,进一步优化品种布局,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品牌和拳头产品。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以番茄为主打产品,大中棚、小拱棚蔬菜生产以番茄、辣椒、黄瓜、西瓜为主打产品。
三是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设施栽培。在利通区、青铜峡等生产基础好、技术水平高、产品销路稳定的地区,以日光温室蔬菜、园艺为主,提高建设标准,提高设施装备水平;在盐同红等生产条件和经济基础较差的地区,选择发展成本低、投入少的大中棚、小拱棚设施栽培形式,实行梯次发展,逐步提高设施标准。
(二)依靠科技,促进设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按照县委关于在全县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近期,县委农工部就如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我县“三农”工作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不断向前推进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目的是摸清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为县委、县政府制定推动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现将调研情况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
近年来,我县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立足资源特色,发挥比较优势,通过抓基地、强龙头、拓市场,选准着力点,从加大扶持上入手,结合各地实际,创造性地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1、总体规模增长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全县各地把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抓手,不断创新农村经营组织形式,注重培育市场竞争主体,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全面发展。20xx年底,全县拥有各类产业化组织总数达到500余个;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总值达到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达10万余户;约占全县总农户数的30%,其中直接带动农户万户;全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全县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年增加收入达亿元。
2、龙头企业不断壮大。通过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县涌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龙头企业。20xx年,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家,省级龙头企业发展到5家;在这6家龙头企业中,其中产值、销售收入达亿元以上4家,达5000万元以上2家;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到16家;其中产值、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以上的5家,达1000万元以上的11家;县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27家,其中产值、销售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的9家,达500万元以上的12家,300万元以上的达6家; 全县“一村一品”专业村个数发展到78个。这些龙头企业辐射面广,带动力强,是我县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力量。龙头企业在带动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推动技术进步、产品质量安全和培植农产品知名品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中坚力量和带动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支柱。
3、区域特色主导产业日趋明显。全县已形成了一批布局相对集中,区域特色明显的主导产业。如46万亩军山湖清水大闸蟹养殖、80万平方米菌菇,33万亩双低油菜,46万亩水稻、20万亩芝麻、10万亩花生、10万亩大豆、12万亩果业、5万亩油茶、3万亩茶叶、年产20xx0吨禽蛋、300万羽水禽、100万头瘦肉型商品猪,6万头肉牛、12万亩瓜果、10万亩湿地松、3万亩花卉苗木、2万亩药材共18个生产基地,形成了一批产业特色,并呈现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20xx年,全县农业总产值亿元,其中养殖业总产值亿元,粮食总产量456875吨,油料总产量40800吨,生猪饲养量超过万头, 农民人均纯收入5527元,比上年净增500元。
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全县出现了合作社、协会、联合体等多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的势头。到20xx年底,全县拥有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15家,其中,农业部示范点5家,省级示范点7家。按行业划分,种植业27家;畜牧业73家;渔业9家;其他6家。拥有社员和会员1250户,带动农户万户,农民社(会)员人均纯收入8500余元。
5、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完善。各地在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注重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较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更趋牢固和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趋于多样化,主要有合同形式、订单形式、合作方式按利益返还形式、股份合作和按股分红形式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日趋活跃,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维护农民利益、实行行业自律和行业保护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形式正逐步向“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办企业的方向发展。
二、存在问题
1、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偏小,竞争力和带动力较弱。一是我县省级龙头企业尤其是国家级龙头企业数量偏少,实力偏弱。二是企业加工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我县2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只有50%左右是加工型企业,而且这些加工型企业中又是以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企业少。规模小、竞争力弱,限制了农业产业化向深层次发展,对农户的带动能力也较弱。
2、企业融资困难,银企关系有待进一步改善。我县龙头企业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是融资困难。一是企业总体规模偏小,大 多数产值在亿元以下,抗风险能力较差,有效的抵押物不足,银行信用等级不高,较难获得银行贷款。二是由于农业投入大,见效慢,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银行放贷的风险相对较大,致使银行对龙头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不高。三是担保机构实力较弱,担保能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获取贷款的机会。
3、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多尚未建立起市场运营机制。目前我县农业龙头企业仍是生产什么就卖什么,不是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这种方式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发展过程中必将因市场的波动而出现较大的变化。另外,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由于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通常比较关注短期收益,农户利益很容易受到损害,很多与龙头企业签订的种养借贷合同难于兑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三、对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今后几年是全面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要时期,发展农村经济、壮大农村特色产业的任务十分繁重,我县将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提升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把工作重点放在培植龙头、引资发展、优化服务、形成合力等方面,使我县的农业产业化工作有一个新的提高、新的跨越。
身为一名大三的学生,我们是该为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作一个系统的规划了。为此,今年寒假期间,我对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上层管理者作了一次访问,也对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考察和研究,并对自己毕业后的方向更加明确。
对于非名校的本科生来说,本科的*并没有优势,出于一个高不曾低不就的尴尬地带,因此很多成绩良好又肯吃苦的学生们选择了考研,还有一部分家庭条件好的,但又怕吃苦的学生选择了出国读研,而我的选择是就业。
我对企业的高层作了一次访问,虽然没有那么正式,也不可能很细致,但至少有了一些大致的了解。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得到的回答很简单,就是通用人才。我说是否就是可塑*强的,得到的回答很明确,就是这类人才。通俗一点说就是听话的。受访的高层继续说了,企业需要一些基础好的,一个月可以上手的,并且擅于与人合作的人才。接着我又问了一些关于门槛和本科生,研究生和海龟之间优先权的问题,得到的*让我很是惊讶。门槛不是问题,仅仅是本科生就可以,只是需要相对合适的*而已。关于优先权的问题,这位leader很明确地说是本科生。对于国外读研的海龟,企业的回答是除非有特长否则不要。这些也只是待遇问题,因为企业也要考虑培养成本。而企业对于研究生,包括海龟认为的他们可以起点比别人高一些和薪水高一些的想法是过于理想化的。现在的海龟回到**并不高,通常他们根本不了解国内的行情,而且眼高手低,企业并不喜欢这样的人才。企业需要动手能力强肯干又听话的人才,因此我更加明确了目标,先有饭碗再求发展。
写的再全面的职业规划不如脚踏实地地刻苦奋斗来不断完善自己,争取找到适合自己并且自己也适合对方的职业。
作为一名“村官”,我在xx村“上任”已一年了,在这段时间内得到了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也得到了xx村广大群众认可与赞许。经过向村两委的学习和调查研究,现将xx村农业经济情况总结如下。
一、xx村村的基本情况
xx乡xx村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北约11公里处,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78户384人(党员16名),总土地面积平方公里,现有耕地4650亩,其中退耕还林(草)面积3100亩,基本农田730亩;平均海拔1510米。该村不仅是一个中心村,也是全乡基础条件最好,群众居住相对较为集中的村。
xx村下分的五个村民组,人均耕地面积各组之间差异较大,这些耕地耕作条件都较好,各组均有机井,灌溉便利,可以确保旱涝保收。和广大的农村一样,由于集体经济、个体私营经济薄弱,土地面积有限,难以发展规模种植以及地理条件,环境气候,缺乏发展资金等因素影响,制约着当地农民收入的提高。
二、xx村的工农业及其他情况
1.xx村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
xx村的农业种植并无明显的特色,依然延续的是适应性较强的一般农产品种植,前些年,xx村的农业种植小杂粮的面积较大,但是由于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剩下的劳动力不足,无力照顾诸如大豆、荞麦之类的投工较多的作物,另外这些作物的收益并不是很突出等原因的影响,农业种植结构专向以适应强的玉米,土豆上来。其他的作物诸如:瓜果、豆类等面积较小。
2.收入状况
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外出务工人员,xx村的20_年人均收入3000元,这主要来自于务工的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其中来自于务工的工资性收入所占比例最高,这个比例大致有60%,劳务经济已经成为xx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家庭经营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收入和家庭副业收入。这几年国家加大了支农惠农力度,粮食直补、“三免一补”,以粮代赈等政策的实行也大大增加了xx村民的收入。来自于副业的收入主要是生猪及其他畜禽产品的养殖,目前也未有形成规模,只是家庭散养。
3.工业情况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资金的缺乏和农民认识的狭隘,xx村至今没有任何集体经济或私有经济。
三、行成的原因分析:
1、我村组织力量薄弱,直接影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由于基层工作面广量大,少数村干部抓不住重点,整天沉浸大矛盾和问题之中。如计划生育矛盾、宅基地纠纷、农田水利及道路不畅等问题,有些矛盾因村里无经济实力一时难以解决。加之大多村干部本身就是农民,还有自己的土地需要耕种,没有余力去考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2、我村农民认识狭窄,素质较低,没有能人做“领头雁”.
由于村干部的理论水平有限,很难把握好党的政策、法律知识、农业科技以及市场经济理论,所以很难开阔发展经济的思路。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剩余的均是些老弱病残的人,没有人将心思放在农村发展产业建设上,而且我们的农民思想比较保守,缺乏远见,不敢也不愿放手一干,没有人做村里的“领头雁”来带动全村的经济发展。
2 3 4 5
3、地理条件的限制和环境气候的影响。
xx地处全县海拔最高的山岭上,约为1750米,故有“xx”一称,但也正因为如此,我村交通还不是很便利,信息传播滞后,所处又是高山岭地,气候变化无常,一些较为经济的农作物很很难成活,致使很多人外流,这些都极大的制约了我村经济的发展。
4、我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受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高粱灌溉和生活用水设施严重老化,导致水资源浪费。同时村上不存在进行科技服务活动的场所,没有文化设施,村民一般不进行集体文化生活,也没有生产和生活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粱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高粱农业生产条件也没有得到较大的改善,村民依然采用的是古老的人工耕、种、浇、收模式,没有实现半机械化,耗时又耗力,极大的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人力资源。
四、对改善我村经济现状,提高村民收入的发展建议。
1、借助全县发展苹果产业机遇,大力发展我村山地苹果。
作为一个山岭村,xx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和充足的日照,昼夜温差大,于是抱着试探心理,我村去年新建苹果园512亩,结果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这说明高粱是可以种植苹果的,所以我们要充分抓住这一机遇,解放思想,继续做大高粱的山地苹果产业,扩大种植面积,科学管理,打响知名度,在不久的将来使山地苹果产业成为我村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富民之路。
2、扩大小杂粮种植,形成规模,走向市场。
xx县属于老、少、边、穷、库区县,位于xx省西部,xx市东南面,素有xx“门户”之称。全县农业人口万人,耕地面积万亩,其中水田万亩,旱地万亩,林地面积万亩(xx年统计数据)。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推进全民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如何摸清农业农村基本底数,推进农业结构转型调整,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惠农政策的利好因素,各级党委、政府“强基础,重民生,促发展”的重要决策引导,从到是农村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时期,从小型手扶拖拉机、大型联合收割机到手扶式插秧机,xx镇的农业机械拥有量有了跨越式发展。截止6月底,全镇插秧机从的70台增加到今天的560多台,xx镇的插秧机保有量在全省乡镇中是位居第一。全镇现有大型联合收割机165台,大型旋耕机135台,小型手扶拖拉机(配套小旋耕器)多台,现有排灌台(点)1200处,全镇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全镇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4个。全镇小麦机收率达92%,早稻、中稻机耕机整率达93%,早稻机插面积达万亩,中稻机插面积达万亩,机插率达51%。全镇上半年机械作业平均率达,水稻生产主要环节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
城郊型农业是有别于传统农业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一种“以城市为依托,适应城市市场需要,利用优越地理位置生产鲜活农副产品为主,兼具发展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功能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__区地处赣州市中心城区,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前,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农业资源总量呈下降趋势,根据我区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发挥区域特色和优势,做精做特、做强做大城郊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推动我区城郊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城郊农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__区辖5个镇57个行政村,其中有35个村在赣州中心城区建设规划严管范围内。__年末全区农业人口万人(含失地农民万人)。耕地面积万亩,人均耕地亩。林业用地面积万亩,其中有林地万亩;疏林地万亩;灌木林地万亩;未成林造林地万亩。列入生态公益林保护面积万亩(其中: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6万亩),占全区林地面积的。森林覆盖率达到,比前期增加了个百分点;森林资源活立木总蓄积量为万立方米,比前期净增了万立方米。__年全区农业总产值62865万元,按当年价格计算同比增长。其中农业产值25651万元,增长;林业产值1591万元,增长;牧业产值27626万元,增长;渔业产值5792万元,增长;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205万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7543元,同比增长 。
(二)产业发展状况
1、粮食。__年我区粮食生产按照“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优化品质”的思路,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积极推行稳产高产技术措施,切实加强病虫害防控工作,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全年粮食播面80178亩,粮食产量30609吨,粮食单产较上年增加5公斤,增长。
2、蔬菜。__年通过农业招商、培育种植大户和引导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联合经营等方式,加大蔬菜基地建设力度,蔬菜播种面积达 49021亩,较上年增长1%,蔬菜产量97419吨,较上年增长1%。全区现有50亩以上相对集中连片商品蔬菜基地23个,面积4350 亩。
3、食用菌。食用菌是近年来我区发展迅速的特色农业产业。通过大力引导和扶持,目前在沙石镇火燃村、沙河镇华林村、水东镇马祖岩村建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4家,专业合作社2个,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规模达250亩,其中,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建设规模100亩,普通生产大棚150亩。通过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扶持食用菌生产企业完善了现代化生产设施,安装了制冷机组、温度控制系统、烘干机、自动装袋机、高压灭菌锅等生产设备,具备了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调控能力,实现了食用菌周年化、机械化、流程化生产的目标,确保了食用菌产品淡季不淡、四季均衡供应。__年,新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车间4000平方米,新建食用菌生产钢架大棚3000平方米,全区各类食用菌生产总规模达1120万袋,总产量达4325吨,金针菇在赣州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成为我区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
4、畜牧产业。通过启动生猪养殖“零疫情、零残留、零污染”工程,狠抓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推进生猪养殖健康化、清洁化生产,__年全区生猪出栏93545头,较上年增长;家禽出笼439万羽, 较上年增长;肉类总产量吨,较上年增长。
5、水产业。__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5863吨, 较上年增长1%;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20__吨,较上年增长。
6、花卉苗木。全区现有花卉苗木产业基地面积亩,比上一年度增加面积200余亩。其中桂花面积亩。花卉苗木企业年销售收入600余万元,解决劳动就业人数200余人。
7、水果业。__年全区水果产量1650吨,增长。
(三)机械化水平
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和各种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我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较快,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__年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68828千瓦 , 机耕面积100126亩 ,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9064亩的72 %,同比增加13%;机收面积7350亩 ,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 ,同比增加8%。
(四)产业化程度
在龙头企业、“三品”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协调带动下,城郊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已有一定基础。首先,我区现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即赣州华劲纸业有限公司、江西仰山园油茶开发有限公司、中果果业股份有限公司;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家,即赣州兴万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金竹工贸有限公司、天禾米业、江西英威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__年6家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总收入 亿万元,带动区内农户万户次。其次,我区现有有机食品1个、绿色食品1个,无公害产地13个、无公害农产品17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拥有量居全市第一。“三品”的开发、申报和管理,使得茶油、食用菌、蔬菜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催生了一批农产品精品,同时又带动了基地农户进行订单生产。第三,近年来,全区累计注册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63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61个,社(会)员1150人,带动农户3158户。在注重数量发展的同时,我区着力加强峰山食用菌、净田瓜菜等9个农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工作,组建了__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及一支拥有86名成员的农产品经纪人队伍,通过举办培训班、实施省级扶持项目、完善工作台帐、定期指导等措施,全面规范专业合作社的运作,推动其进一步发展壮大;积极引导峰山食用菌、水西和乐蔬菜等专业合作社与城区的国光、永安南城、百户、坚强量贩等超市实现“农超对接”,拓宽了流通渠道,促进了农业产业的稳定发展。
(五)休闲农业现状
全区现有“峰山森林公园”、“宝葫芦农庄”、“五龙客家风情园”、“通天岩”等一批较成熟的森林旅游观光风景区, 近年来农家乐形式的农业旅游发展较快,主要是体验农业生产劳动与农民生活和享用农业成果两种模式,其中赣州绿源休闲农业产业园、水西镇慧源休闲农庄、沙石镇景佳葡萄、玫瑰香葡萄采摘园、国彪合作社QQ菜园都是建立在以特色农业为基础的较好的休闲娱乐去处。
二、特色农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潜在优势
1.特色农业基地不断壮大。近年来,全区着力培育了蔬菜、食用菌、花卉苗木等一批特色产业,重点建设了蔬菜、食用菌、花卉苗木等高效经济作物为主的种植业生产基地38个,基地总规模达到万亩左右;以生猪、家禽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基地53个,基地养殖规模分别达到年出栏万头和319万羽;发展了火燃食用菌、龙埠蔬菜、龙村芋头、窑下生猪养殖等一批“一村一品”专业村 。
2.龙头企业建设初具规模。围绕产业积极发展开放型农业,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特色资源靠拢、向主导产业靠近、向规模经营推进。通过重点扶持、培育市场,全区有木材经营加工企业63家,其中年加工1000方以上的规模企业2家;年产值3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 20余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个,市级龙头企业4个,已拥有华劲纸业、仰山园茶油、关刀腊制品、牛家寨腊制品、菇蔬城食用菌等多个知名农产品品牌。这些龙头企业对带动基地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__区地处中心城区,90%的自然村距离中心城区在20公里内,以服务中心城区为宗旨,发展休闲农业、特色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消费市场和“近水楼台”的地缘资源。
4.拥有难得的政策优势。随着国家支农力度的加大,《_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和__区纳入《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__-20_)》区域范围,使__区的农业产业化开发迎来了政策和投资上的良好机遇。
三、城郊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产业发展的自然资源不足,农业用地瓶颈未有效破解,制约现代农业发展。一是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农业的发展用地受限,据_门的信息,“十二五”期末__区耕地保有量为4万亩,基本农田保有量为3万亩。全区57个行政村中,仅有22个行政村位于城市总规、控规建设用地外,农(林)业产业发展及规划主要集中在这22个行政村,这些行政村地处__区远郊,大部分耕地是丘陵梯田,且户内土地资源分散,同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分山到户,林权破碎。二是农业用地指标紧缺。现有农业龙头企业,如沙石镇火燃村的兴万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华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厂房、仓储生活办公用房等配套设施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矛盾无法回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指标难以解决,房屋产权证无法办理,贷款抵押物难落实,严重影响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一些有意前来投资我区农业项目的客商,特别是投资食用菌、生态休闲旅游农业的客商,因为涉及建设生活办公用房和配套设施等永久建筑的用地审批手续办理难度太大,都放弃__区,转向其它县、市。农业用地瓶颈未有效破解,出现“现有项目长不大,新进项目落不下”的困境。三是土地、林地流转难,极大地限制了规模经营的发展。
2.农业基础投入不足,制约保障能力建设。国家投入农业基本建设的项目不多,区本级财政投入十分有限,农业生态环境整治、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技推广体系、农产品质检体系、 农业信息体系、农产品市场等基础性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导致产业核心竞争力、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农田灌溉设施或配套设施不全,抗灾能力不足。
3.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和农企利益联结不紧密,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多处于松散半松散状态,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集中度不高,制约了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和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大面积带动农户的能力不强,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4.农业服务体系的残缺化,影响农业效益发挥。农技推广队伍极为薄弱,特别是专业对口、立足一线、懂技术、善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信息服务体系运行效率低下,难以让农民真正受惠得利。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仍然很弱,严重制约我区农产品输出和区内消费安全系数的提升。
5.务农人员综合素质低,对技术、信息接受能力差。区内大量年富力强、学历较高的农业劳动力赴沿海发达地区务工或进城务工,留守的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没文化、女性化的矛盾日益突出。在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中,40岁以上人口、妇女占绝大多数;高中文化程度以下约占90%,这种状况影响农业信息的接受与分析,粗放型经营和随大流种植、养殖还占相当比重,承受市场交易和疫情风险能力有限,更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
6.市场品牌建设滞后,商品化率较低。目前,农产品专业市场仅有__区五龙蔬菜批发市场、__区畜禽水产批发市场等2个,无法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地理优势,难以为广大农村提供足够的农产品流通服务。加上品牌资源分散,农产品存在“三多三少”,即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散卖产品多、精装产品少;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导致产业收益甚微。
四、发展城郊现代特色农业的思路
以科学发展为统领,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传统特色资源和人文资源,发挥城郊优势,按照“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发展农村、致富农民”的总体思路,加快推进以规模农业、精品农业、生态休闲农业为主要内容的城郊型农业发展,做精做特城郊现代特色农业。
1.立足特色优势,发展规模农业。根据“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按照“依托资源、突出特色、连片开发”的要求,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带动、企业及种养大户参与等办法,加大对蔬菜、食用菌、畜禽、花卉苗木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的扶持力度,重点建设以沙石镇龙埠片、沙河镇龙村片为主的无公害蔬菜(食用菌)基地,以水西镇、沙石镇为主的生态畜禽小区,以沙石镇吉埠片、沙河华林片为主的花卉苗木产业带,培育和建设一批生产稳定、特色突出、种养规模大的的基地化生产区。通过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有效地带动农民大规模生产,从而形成区域化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形成群体生产优势,生产更多鲜活农副产品,满足城市需求。
2.依托区域优势,发展休闲农业。积极依托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农业、林业等资源要素与旅游的叠加效应,大力开发城郊休闲度假、生态农业观光、民俗风情体验等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着力打造旅游特色村和乡村旅游精品。引导和支持农民创办特色餐饮、住宿、观光、休闲、娱乐、种养等,拓展延伸乡村旅游产品链,多渠道发展乡村旅游,把__区的农村建成赣州市市民休闲旅游的后花园。
3.用品牌的意识经营农业、用文化的意识包装农业,让农业产业出精品、提品味、增卖点、创效益。要走出传统农业的窠臼,坚持走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之路,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以优质农(林)产品品牌为重点发展对象,狠抓优质农(林)产品品牌的扩张覆盖。对仰山茶油、菇蔬城食用菌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予以重点扶持,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市场占有率高的农产品品牌。认真结合区域特色文化,把文化的元素融入农业,让农、林产品变为旅游产品及绿色礼品,着力提高我区农、林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
五、发展城郊现代农业的政策措施
1.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目前,__区正在起草《支持生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生态农业特色产业奖补办法》,编制《__区生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扶持18个贫困村发展生态特色农业产业。加大财政支农支出,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不断充实农业技术人员队伍,优化年龄、知识结构,提高区、镇两级农技组织服务能力和水平。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紧紧抓住苏区振兴、罗霄山片区集中扶贫连片开发这一机遇,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主战场,找准空间布局和项目定位,争取更多项目落地生根。二要整合项目资金,把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道路硬化、水利设施、扶贫重点村建设等项目与产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继续以小流域综合治理、农村饮水安全、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为重点,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灌溉供水保障能力。三要继续抓好造林绿化、植树造林活动,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四要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将沙石火燃现代农业示范园打造成我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典范,增强其辐射带动作用。要继续加大政策扶持,不断完善园区硬件设施的建设,强化园区运行机制,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努力打造集生产、经营、示范、推广和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样板区,更好引领全区现代农业发展。五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机装备水平。
3.加大现代农业招商力度,培育、扶持、引进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我区农业基础薄弱,农业资源不丰、产业规模不强、科技含量不高,这决定了我区农业农村工作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是要把眼光盯在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管理理念新、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上,以农业产业项目为支撑推进我区农业出亮点、出精品。
4.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一是要切实加强服务平台建设。在区、镇、村三级分别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流转服务站,落实和完善土地流转的各项制度和服务措施,充分利用好现代网络技术,加强信息沟通与运用,提高流转服务水平;二是要培育发展流转主体。要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家庭农场、发展专业大户等有效载体,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个人,从事农业的规模生产和经营,从而促使农户将更多的土地流转给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经营,加快土地规模化经营步伐。
5.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