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案模板范文(汇总28篇)

更新时间:2023-11-12 20:00:52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初中历史教案模板范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掌握“一五”的主要任务(从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

2、过程方法目标:阅读资料联系理解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一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分布特点归纳分析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党情感“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证明了^v^在经济建设方面“进京赶考”的成绩斐然唯物史观,^v^的召开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已经基本形成

二、教学重点

“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

1954年宪法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单元学过的线索。

教师讲授:^v^和^v^从西柏坡前往北京“赶考”,已经向全国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是,由于^v^的黑暗统治,旧中国的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中国^v^接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经济底子太薄了。虽然经过三年努力,我们的国民经济已经超过历史水平,但跟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差距有多大如何赶上去请同学们阅读第4课。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第一个五年计划

1、计划编制前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什么特点(仍然属于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不如印度。)

教师过渡讲解: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态,^v^依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条件,决定通过政府制定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集中力量发展重点项目,带动各行各业全面发展。这就叫做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

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15页课文,找到相关内容作好标记,然后加以理解记忆: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c.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科技是发展工业的第一生产力,要靠人才来掌握。)

教师小结、过渡:由于“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符合当时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还得到了当时友好国家苏联的援助,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就。[及时组织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完成《填图册》第7页第2题的答案。]

3、“一五”计划取得哪些重大成就(组织学生完成《填图册》第6页第1题第1个小题的答案:

a.先在课本第17页或地图册第8页上标注出重要企业、新建铁路和公路的位置,接着在填图册上完成答案。

b.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组织学生“对号入座”进行“接龙”活动。)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这部宪法是什么时候由什么机构颁布的(1954年,第一届全国^v^。)

2、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3、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由于事先广泛征求意见,经过亿人民讨论,还经过人民代表认真的修改,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也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初中历史教案模板范文2

一、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

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列举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及距今年代。知道北京人制造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知道山顶洞人的磨制石器技术和人工取火技术。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2.过程方法与能力:

教师应尽可能采取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主体参与,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通过比较北京人、山顶洞人的不同,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合理想像原始人一天的生活,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丰富、合理的历史想像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祖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摇篮之一,从而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观察出土化石和遗迹,进而合理推断远古人类生活,培养科学求实的精神;通过学习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演进的过程,感悟人类进步过程的漫长与艰辛,培养不怕困难,不怕挫折,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要点

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难点: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上帝造人的传说(讲上帝造人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的传说(让学生讲故事),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的困惑。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由古猿的一支发展来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初中历史教案模板范文3

摘要:近年来,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微课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走入学校教学中,对推进历史教学方式方法的推进起着重要作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们越来越多的利用到课程进行教学。作为一种现代的先进的课堂教学方式,它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补充,它使历史知识的重难点细节化,它便于传播知识,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要善于创作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微课,积极转换教学模式,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下面我将对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微课进行阐述。

关键词:微课;初中历史教学;应用

前言

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以在线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微课中的知识比较细化,讲解的可能仅仅是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环节,它不像实际课堂教学时间那么长,而且教学的容量比较小,避免了学生在学习时产生倦态情绪,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初中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助于他们掌握历史知识。

1微课的特点

微课具有主题突出、传播方式多样和使用便捷的特点。微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传统的课堂教学精简,主题鲜明,学生易于理解易于掌握知识。微课便于学生使用,在线学习方便快捷,而且学生可以用手机进行相互传播讨论。

2微课的开发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2.1传统的课堂教学时间较长,学生在课堂上容易走神分心,而微课用时短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因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只有二十分钟左右,过长的时间会使学生分心走神,学习效率未必高,微课主要是精细地讲解一些疑点、难点,不会耗费学生太多的精力,符合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学生在学习微课时能够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

2.2微课是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一种补充,能够起到提升历史教学质量、改革传统的学习方式的作用。微课能够使学生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平等性。另外,微课技术有利于提高一线历史教师教育教学技术能力,比如使用视频处理软件的能力。

2.3微课能够适于各种版本的历史教材,改变了过去历史教材版本束缚教学资源的状态,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微课便于师生索引资源,因为微课的讲解内容侧重于某一具体的知识点,微课是历史知识体系的标准零件。

2.4应用策略2.4.1学校要支持微课教学,努力完善微课教学所需的器材。微课有助于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因为微课中教师注重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所以学校要支持微课教学,完善微课教学所需的硬件设施。2.4.2讲究细节,不忘突出重点。每件历史事件都是由当时的政治、经济等因素决定的,因此学习历史这门学科时不能光看历史事件的表面,要注重细节,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刻思考。历史教师创造微课时要学会对历史知识进行微处理,突出重难点,把重点难点分成若干分支,最后以微课的形式展示,对于一些不易形容的事件可以多展示些与历史事件有关的历史图片,这样事件能够更加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学生眼前。2.4.3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初中历史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要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而学生也要认真的学习教师所讲的内容并及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因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补充的,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改进,学生也能够对历史知识理解的更加透彻,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进而学习效率会得到大大的提高。微笑=课还可以用来帮助学生复习历史知识,历史教师可以把练习题设计到微课中,通过多种样式展示解答方法,使学生轻松的掌握多种解答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2.4.4将微课与课堂紧密结合。微课是传统的教学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历史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要注意将微课与历史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微课在现代教育中不断的发展,微课要想充分发挥它的作用离不开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内容,历史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要注重借鉴历史课堂教学的框架突出历史教学的主题。另外教师要尽量将微课堂设计的生动有趣,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动态的图片、视频等,增添微课堂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3结语

作为一种现代的先进的课堂教学方式,它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补充,它使历史知识的重难点细节化,它便于传播知识,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要善于创作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微课,积极转换教学模式,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历史教师要善于创设微课,因为微课能够把历史知识渗透入多媒体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知识,同时,还能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乐趣。微课有助于推动历史教学实践迈上一个新的高度,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要努力探索微课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最优化的方式。

参考文献

[1]陈德康.微课能“翻转”高中历史课堂[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_年04期[7]陈阳.历史微课设计及立意———以人教版必修2“第一次工业革命”微课设计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_年06期

[2]薛菲.微课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20_年01期

[3]李海军.“微课”不微见微知著———例谈历史“微课”的制作与实施[J].教育科学论坛20_年05期[3]闫涛中国历史“微课程”设计初探湖北省宜昌外国语学院20_,7

[4]翟宏斌中学历史教学“微课程”设计探讨临潼中学20_,5

[5]张永谦,杨茕杰.打造微课精品促进教育公平———中学历史“慕课”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_年02期

[6]郑秋燕.浅谈微课的设计、制作及应用[J].海峡科学20_年04期[5]何成刚,代宁华,沈为慧.史学阅读与教学立意(上)———以“隋朝的灭亡”微课设计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_年03期

初中历史教案模板范文4

一、转变理念

历史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却不是暮气沉沉的。墨守成规的传统教学渐行渐远,全新的教学理念因对学生个体需求的尊重而诞生,创设生机勃勃的课堂成为每位教师的理想。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力避“教”和“学”的简单相加,努力追求师生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新格局,尝试构建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实践引导者、促进者与欣赏者的角色。

二、解读教材

实现了教学理念的转变,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也会随之改变。我认为,《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已经将教材的定位从单纯的知识传承载体转变为有效学习的辅助工具,教材的功能须通过教师的设计与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方能体现。

从地位与作用看:本课居于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的第三课,既对两宋社会风貌进行了总体描述,又从中体现了民族融合的重要主题。

从内容与目标看:(知识与能力:)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将了解宋代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服饰、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工具、文化娱乐活动以及节庆风俗等,并通过辨别宋代社会衣食住行各方面变化,尝试从图片、诗词等资料中捕捉有效信息,领略宋代的社会风貌,从而使自己的识图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的到锻炼,并且运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的发展,认识到文化是特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理解宋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宋代社会风貌呈现出万千气象的原因的讨论中,学生将在教师引导下发现丰富多彩的宋代社会生活,是宋代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的体现,是民族交往民族融合的结果,同时还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传承性,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增强。(过程与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直观感性的材料,尽可能拉近历史与他们的距离;创设情境、让全班同学带领卡通人物“游览”东京,体验宋代的社会生活,力争将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融入愉快的学习。在此过程中,我和学生都将有目的、有计划的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每个关键环节留下自主学习的痕迹,为课后小结做准备。

从侧重点看:宋朝的服饰变化与瓦子的出现可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较难理解的内容,我将之视为本课的重点与难点,为解决这两个环节的教学任务,我设计一方面:为学生提供适量课外材料,为他们通过观察、比对,主动归纳宋朝服饰的时代特点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研读课文、紧扣课本,尝试从中为瓦子的种种特征找出依据,帮助学生及时、科学地使用教材这一学习工具。

三、分析学情

四、展示流程

停留于设计层面的教学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实践教学设计的过程令我兴奋,也令我成长。接下来,我将逐步展示我的教学流程。

第一步:知识铺垫

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宋代社会风貌的历史背景,我和学生一同简单的回顾过往所学的知识,包括两宋时期汉族及少数民族^v^的更迭、民族间交往等,其间,我使用白板的遮屏功能,暂时遮挡课题,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使知识回顾更高效。

第二步:轻松导入

展示本课主题之后,我为学生播放新近上映的动画片《麦兜响当当》的片段,主要内容是基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3D动画,初步展现宋代市井生活的画卷,课堂气氛立刻轻松、愉快起来,学生兴趣盎然。

第三步:自主选择

看完短片,我向学生请教卡通人物“麦兜”与短片中的主角“麦子”是什么关系,并询问:同学们是否愿意带着麦兜一同见识其祖先生活的真实世界,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显示今天的学习游历任务:宋代的“衣”、“食”、“住”、“行”、“娱”,为学生创设情境并提问大家想最先了解两宋时社会生活的哪一方面。我会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感受“我的课堂我做主”。

民以食为天,在实际的教学中,绝大多数学生和我都首选了解两宋的饮食文化,随后我们将进入对宋代饮食的学习。这个自主选择环节的设置消除了学生与我的距离感,他们发觉:在生活上师生是完全平等的,这将为后面的教学活动营造更加民主的氛围,鼓励孩子们大胆的参与教学活动。

第四步:互动学习

由此开始,学生进入了本节课学习的主体部分,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将分版块,通过各种预设的活动、使用电子白板,逐步完成对两宋社会风貌的认识与总结。我的教学预设是随机的,下面我依据实际教学中学生的选择顺序逐步讲述这节课的教学流程。

1.两宋的“食”:

【教师使用白板资料库】

将事先准备好的食物图片和名称拖放到屏幕为学生活动做准备。

【学生活动1:】

游戏“猜猜猜!”——请学生使用电子白板将图片拖拽至相应的名称。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标是通过一人上台操作,全班学生共同出谋划策,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其大胆尝试、积极交流。

【学生活动2:】

说说饮食——自主归纳两宋饮食特点

完成前一个活动后,我引导学生回归课本,结合课文内容与我提供的课外素材,结合^v^更迭、社会性质等知识讨论、归纳宋代的饮食特点,得出随着^v^南迁,主要的食材发生了变化、华丽美味的食物仅属于统治阶层等结论。

【学生使用白板】

填写板书——学生依据刚才讨论所得,在白板上将饮食的特点填写完整。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将使用电子白板把自己的学习所得与我预设的板书相结合,同时,学生板书的页面将留存在电子白板的资料库中,成为最后我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要素材。

2.两宋的“衣”

服饰是一个时代主流思想和审美情趣的体现,两宋服饰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所在,在这个版块里,学生将通过三个活动发现宋代服饰深受经济发展、民族融合和封建思潮的。影响。

【学生活动1:】

以“衣”取人——依据服饰为图中人物的身份高低排序

学生们都明白不能以貌取人的道理,我以一反常规的表达,引起学生的好奇,并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相关知识,仔细观察图片,大胆猜测图中人物的身份贵*。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不仅运用了本课所述的有关宋代服饰的知识,还运用了封建社会不同阶层生活境遇的差距等知识。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还会进而得出剥削阶级被消灭后,服饰也不再体现着阶级的差异。

【学生活动2:】

各抒己见——评价缠足、说说你最欣赏的美

缠足陋习的真实图片和大文豪苏轼对小脚之美的咏叹之间形成的强烈对比是最能激起学生讨论的素材,在活动中,学生不仅能明确的判断缠足是否美,还能将初中政治课中关于培养正确审美观的内容与历史学习相渗透。

【学生活动3:】

看图识变——观察图片,发觉宋代服饰的变化特点

观察图片、获取信息是历史学科能力的一部分,学生在对比和交流中发现宋代服饰的动态发展及主要特征。

【学生使用白板】

填写板书——学生依据刚才讨论所得的结论在白板上将宋代服饰的变化及特点填写完整。

3.宋代的“娱”

日常的娱乐与节庆活动是宋朝的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它既属于统治阶层又属于广大市民与农民,它基于宋代物质文明水平的上升,且包含深邃的传统文化。该板块我组织了以下活动:

【学生活动1:】

我说《元日》——播放节日图片及《元日》诗文,请学生自己上台为同学们解读诗中展示宋朝节日风俗的词句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不仅主动学习,还将自己的探究成果与大家分享,当了一回小老师,学习的自信和主人翁意识自然得以增强;讲述过程中,学生还结合自己的发言使用电子白板的绘画功能标明要点,动手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均得到了综合训练;讲述完毕,我给予学生即时的、热情的赞扬,激励大家更积极地投入后面的活动。

【学生活动2:】

认识“瓦子”——回归课本,探究瓦子的秘密

认识“瓦子”、理解“瓦子”娱乐兼营商业的特性又是一个难点,教材上精炼、明确的表达为学生学好这一环节提供了支持。

【学生使用白板】

填写板书——学生依据阅读与分析所得的结论在白板上将宋代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填写完整。

4.宋代的“住”与“行”

住房的变迁,出行方式的增加充分反映了两宋物质文明的进步,

【学生活动:】

图说“住”与“行”——学生使用白板的绘图功能将两宋不同种类的交通工具、房屋在《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图上标出,并使用截图的功能将之分类排列。

第五步:温故知新

1.温故

学习历史知识的途径很多,《清明上河图》便是一幅形象的宋代风俗画卷,我设计的图说“住”与“行”活动,把课堂教学这个舞台再度还给学生,让他们再度体会到积极参与教学的乐趣与成就感。此外,我还使用聚光灯和放大镜功能根据学生的自由发言,协助台上学生辨别和寻找,真正做到师生共同探究,并从一个欣赏者的角度来评价大家的学习成果。

【学生使用白板】

填写板书——学生依据自己的发现与归纳将“住”与“行”的主要内容填写完整。

第五步:温故知新

1.温故

【教师使用白板目录】

——使用白板目录回顾本课所学

传统教学中对全课的回顾多为教师讲述,在这课中,我借助白板自动生成的页面,把学习活动成果——由学生自主完成的板书一幕幕呈现,此举令学生很是兴奋,在此过程中既巩固了知识,又感受到了收获的乐趣,进而为以后的历史学习培养兴趣。

【学生活动:】

大家来找茬——运用所学知识共同完成为短文改错的任务

改错是近年来在各地中考中普遍出现的一种新题型,我设计了为某位同学的短文改错的活动,仍然由学生操作白板的绘图功能自主完成,使之尝试运用新知,感受自己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升。

2.知新

【学生活动:】

趣味探究——问题1:探讨为什么缠足陋习被人们摒弃而传统节日风俗却流传至今?问题2:动画片中麦子在宋代使用信用卡、开超市都失败了,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为了使本课的学习得到有效的延伸,我预备了两个课后探究问题让学生选择探讨,意在引导学生感悟出人类进步过程中历史背景对社会生活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至此,课堂教学活动全部结束。

五、反思教学

完成了本课的教学后,我对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实践进行了及时的总结和反思。

从教学设计的实施看:我预设的各版块活动多次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展示自己的平台,同时配合和电子白板手写文字、彩色绘图、资源图库、白板目录、放大镜及截图、遮屏、聚光灯等各种功能,有效的调动了学生投入教学活动,引导他们步步构建知识,一定程度体现了学生本位的教育理念,基本实现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从学生活动的情况看:学生参与意识强烈,对于教学中的游戏、讨论表现得十分积极,此外,他们对使用白板组织教学倍感新鲜与兴奋,并乐于尝试使用白板和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使学习更加积极主动、轻松愉快。尤其在本课回顾的过程中,白板生成的目录成为让学生最有成就感的教学资源,令他们学习历史的信心和兴趣倍增。

从设备使用的角度看:我在教学设计中所用的只是其功能的一部分,我认为只要以把握教学新理念为前提,经过潜心研究和精心设计,应该可以使电子白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例如:交互功能可以即时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资源库可以成为教材的有力补充,生成性资源可以长久保留以记录学生的学习历程,从而为全面评价学生提供依据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会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力争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更广阔的活动空间,更彻底的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初中历史教案模板范文5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记住“战国七雄”,理解战国战争的特点及其影响,了解“合纵”和“连横”的含义及重要表现。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七国关系及战国时期战争、外交特点的分析,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学习和初步掌握制作历史图表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战国战争史的学习,进行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初步教育。通过孙膑、张仪等人的事迹,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战国”和“战国七雄”的含义;战国时期的战役和军事家。

难点:“合纵”和“连横”的含义。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战国形势图挂图;制做本课课件;整理有关战国史实的成语;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战国时期的成语;用竹木等材料仿制一些古代兵器。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一节课里我们学习了很多春秋时期的成语,像“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等。今天我们将了解到更多的成语,如“围魏救赵”、“纸上谈兵”、“负荆请罪”等,让我们一起来发掘这些成语里面隐藏的精彩故事。

学习新课

(教师引导过渡)复习以前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弄清“战国”概念,课件如下展示:

一、“战国七雄”(课件显示标题)

1.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战国七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自西周分封诸侯,中国的历史地图上出现过许许多多的诸候国。但是经过春秋时期三百来年的争霸战争,大国兼并小国,强国吞并弱国,到战国开始的时候,诸侯国已经为数不多。主要的有齐、楚、秦、燕、韩、赵、魏七个大国。(课件展示“战国形势图”)。

教师提问:(1).战国时期周王的地位怎么样?——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亦(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周末风俗”条)——无足轻重。

(2).为什么诸侯国会越来越少——统一的趋势日渐明显

2.同学们仔细对比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吗?

学生提问:为什么晋国没有称雄?

(教师讲述)七国中,齐楚秦燕,大家已经熟悉,春秋时期的晋国在战国地图上已经消失,代之而起的是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原来晋国已经被它的三家大夫韩氏、赵氏、魏氏瓜分,一分为三,形成了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历把这件事叫做“三家分晋”。

历把这七个强国并称为战国七雄,七雄并立是战国期的基本形势。

3.学生认真观察课件投影,了解七国及其地理方位:齐国在东,楚国在南,秦国在西,燕国在北,韩、赵、魏三国在中间。(老师看图讲解,辅之顺口溜“齐楚秦燕韩赵魏,东南西北到中间”,指导学生掌握记忆方法)。

(教师引导过渡)战国,顾名思义,有战争的国,这里的“战”主要是指战争频繁,争斗激烈,学习战国的历史,必须了解战国的战争。

二、战国时期的战争(课件显示标题)

请大家阅读教材40页的小字部分的两个战役,了解战国战争的盛况,然后总结出战国战争有哪些特点(先请学生用精简的语言概述战争过程,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战争的特点)

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以学生归纳出来的为序,教师重点对谋略和兵器进行讲解。)

(课件展示)

a.兵器(青铜兵器改进、铁兵器出现)——武器的改进

(学生展示自制古代武器,并简介戟,戈,矛,刀,剑的特点和用法)

b.兵种(步兵,骑兵)——军队构成的变化

c.人数多、规模大、修建工事、争夺激烈

d.战役的发生(围魏救赵,长平之战)

e.重要军事家的涌现(孙膑、白起)

学生讲述孙膑,田忌的故事

f.谋略(“围魏救赵”、“反间计”;“合纵”“连横”)

课堂辩论(旨在培养学生辩证的历史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有人说,战国时代把人们带进了战乱,对社会起了破坏的作用,延缓了历史的发展。有人说,战国时代“在战斗中成长”,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你的观点如何呢?

(观点相同的同学组成一组,两小组之间展开辩论。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有延缓作用,更有推动作用。推动作用远远大于延缓作用。各国为了争霸的需要,竞相改革,发展经济,增强军事实力,竞相重用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大国争霸、兼并的过程,也是国家趋于统一的过程。

(教师引导过渡):战国的战争除了在战场上刀光剑影,杀声震天外,战争的背后,各国间进行着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就是激烈程度和影响力不亚于战争的“合纵与连横”。

三、合纵与连横(课件显示标题)

1.正当各国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秦国却逐渐占据了主动,为什么呢?因为秦国出了个张仪(投影张仪图片)

张仪游说各国,破坏了六国的联盟,使得六国联合抗秦的谋略破产,具体是怎么回事,同学们还是通过阅读教材去了解吧。

2.指导学生重点理解什么叫“合纵”,什么叫“连横”(课件出示“合纵连横”示意图,教师据图讲述):合纵就是东方六国联合抗秦,(“合众弱以攻一强”)。这种联合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是从南到北的纵向联合,所以叫做“合纵”。合纵政策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苏秦。苏秦奔走于东方多国之间,身佩六国相印,在他的游说推动下,东方各国一度合纵攻秦,迫使秦国吐出一些占领的地方,使秦国遭到一定的挫折。

连横就是劝说一国帮助秦国进攻其它各国(“事一强以攻众弱”)。这种结合是西边的秦国与东边各国之间横的连合,所以叫做连横。连横政策的代表人物是魏国人张仪。秦国用张仪为相,让他推行连横政策。当时东方的齐楚两大国结成联盟,秦国要跟齐国争雄,必须先破坏齐楚联盟。张仪连横政策最成功的一着便是把齐楚联盟给破坏了。

3.六国合纵抗秦为何未成功?

(秦国用贿赂、威胁的手段破坏合纵,各个击破;五国间利益不一致,立场不坚定)

(教师讲述)合纵连横的斗争,持续了很长时间。各国一会儿加入合纵,跟楚国搞联合,跟齐国搞联盟,一会儿又跟秦国抱到一起,朝秦暮楚,反复无常。“朝秦暮楚”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不过,虽然斗争很复杂,情况多变化,形势发展的总趋势是清楚的,那就是,在不断的军事斗争和复杂的合纵连横斗争中,楚国和齐国先后衰落下去,秦国却-越强。

课堂小结

(课件出示知识要点,教师概述)

战国宏大而壮观的战争,变化多端的谋略,足智多谋的军事家令人难忘,但是我们都知道,无论在何时,战争带给人民的,永远都是无尽的痛苦和灾难,在连绵不绝的战争岁月中,受煎熬的始终是老百姓,因此,无论何时何地,和平,一直都是我们共同的期望。

初中历史教案模板范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波斯帝国的形成与希波战争;^v^大帝的东征与帝国的建立;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2.能力培养:通过“结合当代世界地图,查一查^v^帝国和罗马帝国的版图包括今天的哪些主要国家”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辅助学史的能力;通过比较希波战争、^v^东征和罗马帝国扩张的异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罗马帝国的扩张和文化传播联系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战争影响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战争从未在人类生活中长时间地停留过,战争与文化紧密相联,一般来说,战争具有强烈的破坏性,会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灾难。但是它也有积极的作用:一次猛烈的战火之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文化的传播与渗透。从而增强学生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积极维护人类和平的愿望,并能对战争的后果做出比较客观的价值判断。

本课重点和难点

本课主要介绍的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二世纪古代世界的三次主要战争。

教学重点:“^v^大帝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教学难点:如何辩证认识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

【讲授新课】

请学生学阅读导入框后,提问学生现代有一项重要的体育比赛就来源于希波战争,请问是什么项目?学生回答是马拉松长跑后,请一位学生讲述其来历,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同时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感染。同时,让学生认识,在古代世界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冲突所产生的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希波战争

公元前6世纪,古代伊朗人以波斯人为中心形成了波斯帝国。波斯帝国频繁出征和扩张。前5世纪早期,波斯帝国把矛头转向欧洲,三次出征希腊,史称希波战争。最终希腊获得胜利。(简略讲述三次波斯战争经过,也可以让学生来讲他们对于三次希波战争中熟悉的英雄的故事)

二、^v^东征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马其顿国的强大、^v^大帝的东征和建立起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看《^v^铜像》,让学生去感悟铜像本身的象征意义,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显示《^v^帝国疆域》图,帮助学生识记^v^帝国疆域的大致范围。(伊苏斯战役是^v^东侵的一次决定性战役,作适当补充)^v^东侵的影响和学生共同探讨,得出以下的认识:从帝国的疆域来看,^v^帝国几乎包括了当时人类的主要文明──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犹太文明,甚至印度文明,这样整个亚欧大陆的交通就被打通了。因此,伴随着东侵的过程,客观上是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渗入到希腊文化的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得到交流和发展。教材提到埃及的^v^港,教师还可进一步补充,这时的^v^城成了世界文化的大都市,整个地中海地区的学者、艺人纷至沓来,竞芳斗艳,各显才华。

三、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展示《罗马的扩张》图,让学生了解2世纪时罗马帝国规模时的疆域四至──北达不列颠及莱茵河与多瑙河流域,东至幼发拉底河,南括埃及、苏丹北部及整个北非的地中海沿岸,西濒大西洋,它的疆域大大超过波斯帝国、^v^帝国。由于战争的停止和统治政策的加强,罗马帝国最初约二百年间,境内局势安定,经济繁荣。这是罗马帝国历史的“黄金时代”。至于繁荣的情况,让学生看教材内容。回忆在中国古代史学过的“丝绸之路”、两汉与大秦的往来有关知识,加强中外历史的联系。

书中有两句英汉对照的古代罗马的谚语,它们实际上是罗马文化的宝贵遗产,对于加强历史学科与英语学科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非常有益的。教师可提问学生“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谚语的?”学生对这两句谚语的理解可以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教师都应当肯定。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能形成以下认识:“身在罗马,就做罗马人”反映出当时人们以做罗马人为荣的一种自豪的心态;“条条大路通罗马”反映出昔日罗马帝国疆域的辽阔和盛世的辉煌,等等。

如何认识理解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是教学的难点,教材有一句概括性的表述:“一方面,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这是学生必须认识并加以理解的。对此教师让学生结合^v^东侵影响的学习展开自由讨论,并形成以下认识:战争充满着暴力,同时客观上又传播着文化,这就是战争影响的两个基本方面。正如教材在导入框里所概括的那样:“在古代世界,充满着强国与弱国,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与碰撞。这个过程伴随着暴力、奴役和压迫,但是在客观上也导致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罗马文化的传播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拉丁语不断向外传播,二是的诞生和发展。拉丁字母是现在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是现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三大宗教之一。

初中历史教案模板范文7

摘要]历史是由一个个故事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历史故事,这样方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并为历史课程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为历史故事渗透在历史课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理解历史背景,从而简化教学难点,便于教师教学。所以教师为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不妨将历史故事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从而实现高效历史课堂。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课堂;历史学习

历史是一门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地理、经济、文化、教育等等,通过历史我们可以感受从古至今人类的聪明智慧和价值观的变化;通过历史我们可以学习到历史人物的精神;通过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文明之河的流向。为了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历史故事,这样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历史文化、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等,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通过思考并分析历史知识间的关系,以及历史事件的由来,同时运用历史人物的智慧解决现代的问题,将历史文明延续并发展。为此,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历史故事点亮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希望对广大初中历史教师有一定的帮助。

一、导入新课程巧用历史故事

二、教学过程中穿插历史故事

好的开始固然重要,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衔接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可以在衔接的内容处穿插历史故事,并设置课堂教学难点和重点,让学生在历史情景中穿越般地体会历史背景和历史人物,从而掌握故事的来龙去脉,并设身处地地体会历史事件,这样以来,不仅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探究历史知识的能力。例如,在讲述唐太宗这一人物时,为了让学生牢记本课的内容,我将“宣武门事变”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使学生了解唐太宗登上皇位的全过程,以及皇位的来之不易,并为以后的贞观之治的历史事件埋下伏笔。这样让学生通过历史事件和历史故事去认识唐太宗,并用辩证的唯物主义观去看待历史人物,从而熟记历史知识。可见,教师在历史课堂引入历史故事,不但做好了知识与知识间的衔接,同时为学生搭建好历史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课堂结束前运用历史故事

历史事件之间是有关系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事物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合理设计,并巧妙搭配,将课堂教学格局布置得有始有终。并且教师要注重对整节课知识加以巩固和测试,以此来判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这样方便教师接下来的课程进行设计。例如,在教学《三国鼎立》这节课时,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前,我将《三顾茅庐》的故事情节讲给学生听,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来思考为什么刘备要请诸葛亮下山?当时的历史背景又是如何?刘备的态度为何又是如此的诚恳?通过讨论和分析,从而达到巩固课堂内容的目的。而且,通过这种方式,来结束本节课的教学,不仅可以控制课堂的氛围,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将知识活学活用,在考查学生对课堂内容掌握情况的同时,从而让这节课的教学能够有始有终,完善了教学结构。学习历史知识是为了让学生吸取前人的教训,引以为戒,不再让历史重演,同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来面对生活中的问题。而在历史教学中引入历史故事,教师可以调节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同时树立历史思想,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从而全面地解决问题,并将学生培养成与时俱进的高素质人才,以此来实现历史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曹小慧.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_,19(04):138.

[2]李艳.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成功(教育),20_(07):123.

初中历史教案模板范文8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南方商业的繁荣”是本课的重点。本课的难点是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辽、北宋、西夏、金、南宋的建立。

北宋与辽、西夏,南宋与金都发生过战争,战场主要在北方。这时,南方相对安定,在这种有利的环境下,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并逐渐超过了北方。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出示《耕获图》

指导学生看图,并回答:

仔细观察《耕获图》,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宋朝农业生产的情况。

①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

——这幅图反映了宋代南方地区田庄里的农民繁忙劳动的景象。图中的农民在从事犁地、车水、挑送、插秧、扬场、舂米、磨粉等劳动。

②种植的主要作物是什么?——稻谷

③插秧和扬场的场面同时出现,说明什么问题?

——证明宋代已有了双季稻了。

④为什么在宋朝时能够由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

新引进的品种占城稻耕作周期短;南方气候温暖。

总结南方农业的发展的表现:

1、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

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

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

学生思考: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

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3、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思考“宋代南方手工业与前代相比有哪些发展?”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归纳:丝织业水平超过北方;棉织业首先在南方兴起并初步发展;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的重心,制瓷工艺取得新的突破;造船业发达,居世界首位。

1、丝织业水平的提高(蜀地、江浙)

2、棉织业的兴起(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

3、制瓷业的成就(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瓷都:景德镇)

4、造船业的发展(广州、泉州)

(通过图片展示说明南方手工业的水平)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商业都市:开封、杭州)

强调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

2、海外贸易的发展

(1)外贸港口:广州、泉州;

(2)市舶司的设立

3、货币制度的变化(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对朝廷的财政收入起着重要作用,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终完成。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进行归纳、总结,对历史发展的脉络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

4、小结:

类别 发展成就

农业的发展

粮食作物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经济作物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景德镇成为瓷都

造船业 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的繁荣

商业都市 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对外贸易

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广州、泉州是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货币 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5、作业:课后作业

初中历史教案模板范文9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封建顽固势力为什么要反对变法,然后按照书上的材料讲清^v^的经过,指出戊戌^v^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书中戊戌六君子的事迹可以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并播放教学课件中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认识到谭嗣同等爱国志士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的。最后,就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然后由教师加以归纳概括。

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公车上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帝国主义开始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不久,光绪帝召见康有为,颁布《定国是诏》,正式开始变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

教学思想:

本课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特别是重点、难点部分,初中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学中教师要把讲述、体温、讨论等方法结合起来,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关心时政的精神。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v^公车上书^v^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然后教师指出:公车上书后,全国的维新变法运动不断发展,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狂潮进一步刺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1898年6月,光绪帝下诏变法,这就是历史上的^v^戊戌变法^v^。

二、保国会的成立:按书中材料讲清保国会成立的背景和目的即可。

三、百日维新

屏幕显示^v^百日维新^v^的内容,教师设问,引导学生分析。

师:哪些内容会损害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

生:改革旧制部分(学生可能会回答具体内容)

师:对。这样变法必然会遭到他们的反对,这也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

师:^v^允许官民上书言事^v^反映了哪些人的愿望?

生:人民、当官的。

师:这里的^v^民^v^具体指什么人?

学生可能不会立即答出,教师要分析^v^民^v^指的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所以,政治方面的改革就是让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v^,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愿望。

师:经济方面的改革会起到什么作用?

生:(概括)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师:文化方面的改革呢?

生:(概括)有利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

师:军事方面会产生什么影响?

生:学习西方先进的训练方法,增强国防力量等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书中的思考题。答案略。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四、戊戌^v^

以学生自学为主。(电脑屏幕显示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戊戌^v^的经过)认识慈禧太后的专权凶残、袁世凯的阴险狡诈、谭嗣同的英勇无畏。记住戊戌六君子的名字。教师最后指出:戊戌^v^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从光绪帝下诏变法到变法最终失败,前后仅103天,因此,这场变法又称为^v^百日维新^v^。

小结: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就往而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是符合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这一历史潮流的,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继续奋斗。

初中历史教案模板范文10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对于本节课的设计,我的核心思想是如何科学、艺术地处理好学生、教师与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将课堂真正的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乐学;让自己与学生共同学习、探究;让教材成为我和学生沟通的桥梁,合作的依托。

本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

1、南北重归统一;

2、大运河的开通。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教学内容做了一些调整和拓展,以三个“一”为教学主线:

一个^v^──隋朝的建立

一个局面──隋初经济的繁荣;

一个创举──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总结历史规律,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情况和大纲要求,对本课我设定如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及其作用”这一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提问相关的地理知识和导入框中的故事导入;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课下收集的资料,讲“胭脂井”的传说;通过史料分析掌握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及原因;学习“大运河的开通”这一内容时,充分利用各种资料和信息,结合动态示意图,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把握这一重点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使社会经济发展、繁荣的前提和重要保障;隋朝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珍惜统一、安定、团结的环境。

三个目标在整堂课中始终是一个整体,有机结合,在教法、学法中我会进一步谈到。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这个内容我准备设置几个可操作性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从书中获取信息,然后进行思考和讨论,教师适当的进行详细讲解,是这个问题由难转易。

难点:首先是隋朝初年经济的繁荣。 因为教材的内容比较简单,概括性很强,所以适当的补充史料可以使学生分析出原因。

另外对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七年级的学生对这个问题要是进行辩证全面的分析用一定难度,所以我准备通过提问题、提供史料、传授方法、适当引导及比较到位的进行总结等途径来突破这个难点。

二、说学情

经过近一年的历史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历史比较、分析的能力,既有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也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趣味性与学科严谨性、科学性相融合。特别是所教的学生,自我表现欲强、思维活跃,通过创设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技能。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的设计,依托于面对哪些学生、处理哪段教材。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材,实施的教学方法截然不同。针对外校学生自主、独立、大胆、思维活跃、爱表现的特点,本节课我采用了辩论、探究、体验等教学方法,和学生一起以“学”的身份,师生同堂,解读《繁盛一时的隋朝》。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就具体教学过程说明一下教学目标的实现。

(1)提问注意学科渗透 故事设疑激发兴趣

关键词:世界著名运河、隋炀帝看琼花开运河

一堂课成功与否,开头抓住学生的心,吊起学生的胃口很关键。所以我采用地理知识提问的方法进行隋运河开通的课堂导入,利用教材导入框中的隋炀帝看琼花的故事引出问题调动学生情绪、渲染气氛,营造历史课堂独特的感觉。同时指出,传说与历史史实间的区别。

进一步刺激学生情绪、激发兴趣,使学生对大运河有一定宏观了解,轻松、有趣、学生很容易接受,而且能够在一开始就紧紧地抓住学生,提起学习兴趣。

(2)启发思维 培养能力

关键词:图说历史 史学辩论 总结规律

地图是历史课堂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隋朝疆域图》和《隋朝大运河图》能够帮助学生轻松、明了地掌握隋朝统一后疆域和大运河的中心和南北端点,并形成正确的空间地理概念,从而在有效的视觉冲击下,于不知不觉、轻松的状态中突破本节课的两个知识点:

1、南北重归统一;

2、大运河的开通。

所教学生有小组学习与课堂辩论的优良传统,而且学习的自主性较强,表现欲也很强,因此为突破本课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我采用了层层设疑、史学辩论的方法,设置辩论题:

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

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隋朝大运河开通有何利弊?

通过辩论,构建对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语言表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将知识、情感、能力三个目标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整体,同时也突破了教学重点。课堂效果非常好。

(3)激发兴趣 活跃课堂

关键词:历史故事讲述 历史小游戏 辩论 画图

历史小故事的搜集整理及讲述,历史小游戏的穿插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语言表达、综合协调能力、并延伸了课堂教学,将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紧密结合,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并在课程近半时制造兴奋点,提高学习兴趣。

辩论:结合教材,以“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利弊”为辩题,通过回顾、对比、正反双方的辩论,老师的点拨,从开通大运河的条件和意义等方面突破本课难点。

画图:让学生在看过隋朝大运河的图片之后,让学生上台画出隋朝大运河的简单示意图并标注出几个重要位置,这样就使学生能够图文并记,既能体验再次创作的乐趣,巩固知识的目的也可以达到。

五、课堂反思

关键词:学生主体 快乐课堂

一切的课堂设计围绕一个主体:学生,一个原则:课堂轻松、充满未知,一个效果:不知不觉、意犹未尽。总体来看,课堂效果比较好,达到了预期目的。但如何根据教材的变化、学生的不同,设计符合课堂教学需要的教学活动,更合理的教学方法,来辅助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让历史课堂生动、有趣,让学生有强烈的探知欲望,是我今后思考和努力的方向。比如:如果讲古代水利工程,如何处理得更加符合初一学生年龄特点?

初中历史教案模板范文1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掌握“一五”的主要任务(从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

2、过程方法目标:阅读资料联系理解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一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分布特点归纳分析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党情感“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证明了^v^在经济建设方面“进京赶考”的成绩斐然唯物史观,^v^的召开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已经基本形成

二、教学重点

“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

教学难点

1954年宪法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单元学过的线索。

教师讲授:^v^和^v^从西柏坡前往北京“赶考”,已经向全国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是,由于^v^的黑暗统治,旧中国的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中国^v^接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经济底子太薄了。虽然经过三年努力,我们的国民经济已经超过历史水平,但跟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差距有多大如何赶上去请同学们阅读第4课。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第一个五年计划

1计划编制前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什么特点(仍然属于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不如印度。)

教师过渡讲解: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态,^v^依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条件,决定通过政府制定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集中力量发展重点项目,带动各行各业全面发展。这就叫做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

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15页课文,找到相关内容作好标记,然后加以理解记忆: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c.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科技是发展工业的第一生产力,要靠人才来掌握。)

教师小结、过渡:由于“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符合当时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还得到了当时友好国家苏联的援助,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就。[及时组织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完成《填图册》第7页第2题的答案。]

3“一五”计划取得哪些重大成就(组织学生完成《填图册》第6页第1题第1个小题的答案:

a.先在课本第17页或地图册第8页上标注出重要企业、新建铁路和公路的位置,接着在填图册上完成答案。

b.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组织学生“对号入座”进行“接龙”活动。)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这部宪法是什么时候由什么机构颁布的(1954年,第一届全国^v^。)

2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3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由于事先广泛征求意见,经过亿人民讨论,还经过人民代表认真的修改,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也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初中历史教案模板范文12

一、本课地位:

我说课的内容是-的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张骞通西域2、丝绸之路3、班超经营西域(自学内容)。

汉朝对外交往充分体现了中西文明的交流与渗透,而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文明向外传播的重要通道,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和拓展。以丝绸之路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增加了对丝绸之路变迁和衰落的探讨,以史为鉴,谈对当今的启示。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历史的熏陶,为现实服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三、本课目标:

根据以上情况和课标的要求,对本课我确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与结果,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意义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与启示等。

2、能力目标:

(2)通过绘制丝绸之路路线图培养历史空间感及动手能力。

(3)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原因的探究和丝绸之路对今天的启示的交流,培养探究能力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祖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从而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2)通过学习张骞等人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敢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爱国意识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3)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探讨和今昔对比,汲取历史教训和营养,以史为鉴,强化环保意识和对祖国一些方针政策的理解(如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等)。

四、本课重点:

本课的重点有两个:

1、张骞通西域。张骞出使西域是汉朝对外交往当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有着开先河之意。所以具有重要地位。

2、本课的第二个重点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本课的主线,并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丝绸之路也是本课的重点,在此当中丝绸之路的形成和意义及衰落又是重点的重点。

五、本课难点:

由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所以本课的难点是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实如何认识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对当今的启示。

六、教学方法设计:

初中历史教案模板范文13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印度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

2.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古印度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

【教学重点】种姓制度、佛教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种姓制度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吗?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西天”是现在的哪里?

“西天”就是现在的印度。今天的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各方面的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古代的印度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学习古代印度。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2.河流:印度河、恒河。

3.出现国家时间:公元前1500年左右。

4.鼎盛时期:孔雀王朝统治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是华氏城。

知识点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5.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6.四个等级: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xxx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知识点三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

7.时间: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8.教义: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9.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阅读教材P10,说说古代印度早期文明有哪些。

古代印度早期文明有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

2.古代印度在鼎盛时期有哪些表现?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①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②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

③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3.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你知道有哪些吗?

“阿拉伯数字”、佛像艺术等。古代印度的佛像艺术对中国影响巨大,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都深受印度佛像艺术的影响。

探究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在古代印度的城市里,经常会听到一阵阵敲击瓦罐的声音,路上行人就会像要避开瘟疫一样纷纷躲在路旁。这是为什么?

同样是人,他们却要远离城市居住;同样是人,他们却被看成是不可接触的“贱民”。就连死了,也要埋到人迹不到的地方。这是一种什么制度,为什么会延续到今天?

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

(1)材料反映了印度社会制度有什么特点?

实行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2)说说种姓制度的特点。

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3)种姓制度有什么影响?

种姓制度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探究三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

阅读教材P13,回答下列问题。

(1)佛教创立的时间、创始人。

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

(2)佛教为什么能够很快发展壮大,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由于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因此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3)简要说说佛教的传播情况。

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初中历史教案模板范文14

初中历史教案模板

下面是出guo精心的初中历史教案模板,欢迎查看!更多教案模板请关注出guo实用资料栏目。

①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 的南移。

②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时间及表现;宋代农业的发展;宋代手工业的发展;宋代商业的繁荣;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代的海外贸易;宋代丰富多彩社会生活。

①概括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分析宋朝社会生产手进步促使人们日常生活发生变化的种种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③通过比较唐都长安和北宋都城东京的商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比较分析的能力。

④分析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状况,使学生形象 地认识到两宋时期经济 重心已南移到长江流域,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

①组织学生以口头或文字方式描绘宋代城市生活,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②指导学生设计制作“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简表 ”,培养学生用图表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①通过了解宋代在农工商业领域的领先成就,感知人类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②通过了解宋代的日常生活,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③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培养学生崇高科学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 度。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

难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原因。

一、经济重心南移 1、原因 2、概况

二、农工商 业的发展 1、宋代农业的发展 2、宋代手工业的兴盛 3、宋代商业的繁荣

三、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教师辅导。

第11课 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1、( )时期,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时期,经济重心已从( )流域转移到( )流域。( )时,流传“苏湖足,天下足”的谚语,( )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2、宋朝时,发明了新农具“ ”, 还出现了( )。原产越南的( )由 福建推广到江淮 一带。南方已普遍种植( ),( )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推广到淮河流域。

3、宋朝时,( )在南方逐渐普及,( )成为著名的瓷都。( )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海船上已装有( )。 4、( )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5、宋朝时,海外贸易兴盛,( )、( )、( )等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

6、宋代的城市中已打破( )和( )的界限,出现了众多的( )行业,有专门的娱乐场所“ ”。( )身份相对自由,( ) 文化生 活也丰富起来。( )、( )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

我说课的内容是-的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张骞通西域2、丝绸之路3、班超经营西域(自学内容)。

汉朝对外交往充分体现了中西文明的交流与渗透,而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文明向外传播的重要通道,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以上情况和课标的要求,对本课我确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与结果,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意义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与启示等。 2、能力目标:

(2)通过绘制丝绸之路路线图培养历史空间感及动手能力。 (3)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原因的探究和丝绸之路对今天的启示的交流,培养探究能力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祖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从而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2)通过学习张骞等人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敢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爱国意识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3)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探讨和今昔对比,汲取历史教训和营养,以史为鉴,强化环保意识和对祖国一些方针政策的理解(如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等)。 本课的重点有两个:1、张骞通西域。张骞出使西域是汉朝对外交往当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有着开先河之意。所以具有重要地位。 2、本课的第二个重点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本课的主线,并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丝绸之路也是本课的重点,在此当中丝绸之路的形成和意义及衰落又是重点的重点。 由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所以本课的难点是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实如何认识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对当今的启示。

在此当中我特意设计了这样两个环节:评价、作品与交流。

如何有效的评价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习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学生的自主评价,一方面学生可以更为明确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同时也更有利于对学生的鼓励和对教学效果的检测。

内容仅供参考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mvp001”为你整理了“初中历史教案”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初中历史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

徐州市苏山(凌云)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第一单元课题第二课新中国xxx的巩固主备:肖娜审核:历史备课组课型:新授备课时间:20_年2月授课教师:学生姓名:第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新中国......

第2课 抗美援朝一、目标二、重难点 重点: 难点: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自学指导通读课文【共6分钟】 熟悉课文“”子目(3分钟);“”子目(3分钟)学习课前自主预习课件 请认真学习......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大庆四中 范海燕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选自人教版新编高一历史新教材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

如何上好初中历史试题评讲课江苏省新沂市棋盘初级中学 纪传寅试题评讲课是指对考试的全面分析和总结,即通过试题分析,反馈教学问题,总结成绩及其失误原因,它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不......

初中历史教案模板范文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二次^v^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付之一炬,主权进一步丧失,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2.思考第二次^v^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v^战争的继续,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发展过程,掌握时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通过现象看本质(即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的根源所在)从中领会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斗争的首要目标为什么是清政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反抗侵略和压迫永远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强大力量。

2.认识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这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第二次^v^战争的发生及列强侵华罪行。

难点:第二次^v^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

1.复习提问法。

2.说、看、议结合法。

3.分析归纳法。

4.连环提问法。

讲述新课:

复习提问:第一次^v^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列强是否满足既得的利益?

导入新课

1.正文的授课思路可采用一条线索三大板块的结构方式:

①一条线索:即课文的标题“第二次^v^战争”

②三大板块:由全课板书设计构成

一、第二次^v^战争的发生

二、第二次^v^战争中列强的罪行

三、第二次^v^战争引发的斗争

初中历史教案模板范文1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掌握“一五”的主要任务(从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

2、过程方法目标:阅读资料联系理解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一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分布特点归纳分析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党情感“一五

推荐阅读:

  微店店铺公告范文大全(汇总22篇)

  高一英语必修一第二单元范文(推荐5篇)

  托福高分范文(精选15篇)

  宣传报道模板范文(优选30篇)

  失物启示的格式范文英语(3篇)

  班组建设内容范文(精选48篇)

热门标签: 初中 模板
初中历史教案模板范文(汇总28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实用】银行培训心得体会汇总7篇

【实用】银行培训心得体会汇总7篇,【实用】银行培训心得体会汇总7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书信吧,书信可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那么一般书信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银行培训心得体会7篇,欢迎大家分享。银行培训心得体会 篇1 怀着期待与好奇,终于迎来了建设银行XX分行XXXX年新入行员工培

心得体会 2022-11-16

班主任幸福职业观论谈

班主任幸福职业观论谈,班主任幸福职业观论谈幸福是什么?哲学家以哲学的思想去解读,音乐家用优美的旋律去诠释……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班主任老师,每每面对着孩子们一张张稚嫩的脸,都会为他们所展示出的生命灿烂、纯真与生机勃勃而感动。我想:幸福来自于一种简单,一种感动。幸福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一念之间可以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于

心得体会 2022-11-16

关于高中军训心得体会锦集五篇

关于高中军训心得体会锦集五篇,关于高中军训心得体会锦集五篇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军训心得体会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高中军训心得体会 篇1 说不清为什么,自己对军人总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总觉得军

心得体会 2022-11-16

关于教师培训心得体会九篇

关于教师培训心得体会九篇,关于教师培训心得体会九篇 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1 学校暑假期间15天的教师培训,对我来说,来得及时,我觉得受益匪浅,深受启迪。容这次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对教师个人职业发展和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都做出明确的定义,教师的成长历程和教师的职业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培训和再学习,从理论上提高教师的执业水平,从

心得体会 2022-11-16

高中90学时培训心得体会

高中90学时培训心得体会,高中90学时培训心得体会高中90学时培训心得体会1短短数十天的90学时培训结束了,课程紧张而丰富,虽然个人带着一点出来放松的私心,但听了很多专家和特级教师的讲座,我觉得真的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作为一名班主任和德育导师,我在这次培训中重点关注了如何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希望借此

心得体会 2022-11-16

班主任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班主任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班主任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班主任对学生全面负责,承担多项任务,既有教育管理学生的任务,又有一定的教学任务。因此,班主任应具有较高的学识修养。班主任的知识结构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精深的专业知识班主任一般都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因此在专业知识方面要有较好的基础,确有真才实学,真正做到全面、系统掌握所教

心得体会 202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