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8
2023-06-27
2023-07-05
2023-03-20
在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通用6篇)
2023-06-15
更新时间:2023-12-09 13:01:02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3-18
2023-06-27
2023-07-05
2023-03-20
在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通用6篇)
2023-06-15
1.吸附是物理现象,与吸收具有不同的含义。由于木炭疏松多孔,有很大的表面积,因此它具有吸附性,活性炭的吸附性比木炭更强。吸附作用是将气体或溶液里的微小粒子吸附在固体表面,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吸收一般为化学变化,如:CO2气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过程中生成了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等物质,就是化学变化。
2.“碳”和“炭”的区别:“碳”是元素的名称,是核电荷数为6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比如碳元素、碳单质、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等,这儿不能用“炭”。而“炭”指的是具体物质,它表示由碳元素组成的某种单质——木炭、活性炭、焦炭等。一般在未指明具体单质时,习惯上用碳,如“炽热的碳”、“当碳燃烧时”。
3.C还原氧化铜注意问题:
①酒精灯加网罩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③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④实验结束时,先撤出导气管,然后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澄清石灰水倒流入热的试管致使试管破裂),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内的粉末倒在纸上(防止生成的铜再被氧化成氧化铜)。
【典型例题】
例析:
1、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
(1)酒精灯加灯罩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继续加热,观察到石灰水逐渐变浑浊,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物质。请你写出带点部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并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待试管①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其反应条件是高温,所以酒精灯要加网罩以提高火焰的温度。刚开始预热时,装置中的空气会首先逸出,所以看到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否则试管①内温度降低,其压强会减小,外界大气压会把试管②中的液体压进试管①内,致使试管①破裂。另外还要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否则外界空气会进入试管①中,新生成的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又被氧化成了氧化铜,等冷却后再打开,试管内已恢复至常温,铜与氧气就不反应了。
答案:
(1)提高酒精灯火焰的温度;
(2)开始排出的是试管内的空气 ;
(4)防止试管②中的液体倒流回试管①,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试管①把生成的铜再次氧化。
【引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化学的一大模块——无机化学,从今日开始,我们将进入化学另一个模块——有机化学的学习。
【讲述】有机化学主要是研究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与制备的学科,那么什么又是有机化合物呢其实,有机化合物就是指包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有机化合物有两个基本特点:数量众多,分布极广。但由于CO、CO2、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硫氰酸(HSCN)及其盐等与无机化合物的性质与结构相似,所以把他们归入了无机化合物之列。
【提问】有机化合物中是否只包含碳元素吗
【讲述】答案是否定的,顾名思义,化合物自然是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有机化合物不只是包含碳元素,它还包含氢、氧、氮、硫、磷、卤素等。其中仅包含碳、氢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叫做烃。
【过渡】今日我们就一齐来学习最简单的烃,也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板书】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板书】一、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其分子结构
【引入】我们都明白我们国家正在实施一项重大的能源工程——“西气东输”工程。
【提问】大家明白“西气东输”工程里面的气指的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天然气
【讲述】很好,这项工程主要是将新疆、甘肃等地丰富的天然气资源,经过管道东输到长江三角洲,最终到达上海的一项巨大工程。由于天然气是一种高效、低耗、污染小的清洁能源,所以我们国家才不惜重金把它从新疆那么遥远的地方引过来。天然气它的主要成分了就是甲烷,其实自然界中甲烷不只单单存在于天然气中,在沼气、油田气和煤矿坑道气中甲烷也是他们的主要成分。
【PPT展示】【板书】1、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板书】2、分子结构
【过渡】经过我们在初中的学习,我们明白甲烷的分子式为CH4,根据我们第一章所学化学键的知识写出甲烷的电子式。
【PPT展示】【板书】(1)、甲烷的电子式
如果我们将电子式中的一对共用电子用一条短线表示,得到的式子叫结构式。
【板书】结构式:将电子式中的一对共用电子用一条短线表示,得到的式子。
那么甲烷用结构式来表示的话我们就能够把它表示成这个样貌
【PPT展示】【板书】(2)、甲烷的结构式
【提问】我们明白了甲烷的分子式和结构式,那么甲烷分子的结构到底是不是和它的结构式一样呢
【实践】下面我们就动起手来,利用我们手上的橡皮泥和牙签,搭建出你想象中的甲烷的空间结构。
搭建出来后想一下以下两个问题:
【PPT展示】1、如果我们用一个X原子替代甲烷分子其中的一个氢原子,有几种可能
2、如果我们用两个X原子替代甲烷分子其中的两个氢原子,又有几种可能
找几个同学问一下他们做出来的模型的空间几何结构。
【讲述】经过我们科学家精确的实验测定发现,如果我们用两个X原子替代甲烷分子其中的两个氢原子,其结果仅有一种空间结构,那此刻甲烷它的空间结构该是那一种呢你们动手做一下,用两个X原子替代甲烷分子其中的两个氢原子,其结构仅有一种,看看应当是哪一种结构。
【学生回答】正四面体
【PPT展示】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球棍模型及比例模型。
【讲述】很好,如果我们用两个X原子替代甲烷分子其中的两个氢原子,其结果仅有一种空间结构的话,那么甲烷的空间结构肯定就是正四面体了;如果它是一个平面正方形或者四棱锥的空间结构,那么用两个X原子替代甲烷分子其中的两个氢原子相邻和相对肯定是两种不一样的结构,如果我们用两个X原子替代甲烷分子其中的两个氢原子,其结果仅有一种空间结构的话,那么甲烷的空间结构肯定就是正四面体。在这种结构中,每个C-H与C-H都是等价的,且他们之间的夹角也就是键角为10928’。
【过渡】好,看完了甲烷的结构,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甲烷的性质。
【板书】二、甲烷的性质
1、物理性质
【讲述】【PPT展示】通常情景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为(标准状况),极难溶于水。
【过渡】这些就是甲烷的一些物理性质,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它的化学性质。
我们常说结构决定性质,那么甲烷稳定的正四面体结构决定了它有那些化学性质呢
【板书】2、化学性质
(1)、稳定性
甲烷稳定的正四面体结构决定了甲烷通常情景下是比较稳定的,如与强酸、强碱和强氧化剂等一般不发生化学反应。
【板书】【PPT展示】与强酸、强碱和强氧化剂等一般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述】甲烷的稳定性是由它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稳定结构决定的。
【过渡】但任何物质的稳定性都是相对的,而它的变化是绝对的,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一旦外部条件发生变化,甲烷也能发生反应。比如在特定条件下甲烷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能够燃烧和发生代替反应等。下面我们就一齐来看一下甲烷的燃烧反应。
【板书】(2)、甲烷的氧化反应——燃烧反应
【讲述】甲烷是一种优良的气体燃料,通常情景下1mol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和CO2,放出890kJ的热量,火焰呈淡蓝色。
【板书】CH4(g)+2O2(g)CO2(g)+2H2O(l)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61资料卡片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怎样检验甲烷燃烧生成的产物
甲烷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能够经过将干燥烧杯罩在甲烷的火焰上,之后倒转烧杯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来检验。
(2)点燃甲烷前应有什么操作
【总结归纳】点燃甲烷前应当验纯,这就提醒我们,在使用任何可燃性气体前必须要进行验纯,否则他们与空气混合到达必须的比例的时候就会发生爆炸。
【提问】如果你发现你家里面使用的煤气或天然气发生泄漏的话,你将怎样进行查漏呢
【讲述】我们应当先打开门窗,让可燃性气体在室内的浓度,同时关掉煤气或天然气的总阀门,并且要到户外去打电话进行求救,切勿触动任何电器开关(如开、关灯)、在室內使用电话或手机、使用火柴或打火机、按动邻居的门铃、开启任何煤气用具,直至漏气情景得到控制。
那么我们该怎样来检验这两种物质呢
【过渡】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甲烷的另一个重要的化学性质
【板书】(3)、甲烷的代替反应(特征反应)
【讲述】甲烷在通常情景下不与强氧化剂反应,但在特定的条件下甲烷是能够与一些氧化剂发生反应的。如在光照的条件下就能够与氯气发生反应。下面我们一齐来看一个甲烷与氯气反应的视屏。
【提问】在这个实验视屏你看到了些什么现象
【总结】色变浅、水上升、出油滴。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这是因为甲烷与氯气发生反应生成了能溶于水的氯化氢与不溶于水的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等油状液体。其生成一氯甲烷的化学方程式为:
【板书】
【讲述】在上述反应中生成的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不是直接一次性完成的,而它们是一个连锁的反应,反应中生成的一氯甲烷又可与氯气进一步反应,依次生成难溶于水的油状液体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仿)、四氯甲烷(四氯化碳——是一种很好的灭火剂),注意:有机反应方程式用“→”,不用“=”。
【讲述】仿照生成一氯甲烷化学方程式,尝试写出一氯甲烷与氯气进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讲述】在常温下,一氯甲烷是气体,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是液体。
【讲述】在上述反应中甲烷分子中的4个H原子逐一被Cl原子所代替生成了4种四种不一样的代替物,像这种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代替反应。
【板书】代替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代替反应。
【讲述】甲烷在光照下除与氯气发生代替反应以外,还能与其它气态卤素单质发生反应,它与氟气的反应更容易,与溴蒸气的反应更困难,与碘蒸气几乎不反应。但甲烷不能与氯水、溴水等反应,使氯水、溴水等褪色。
【提问与思考】1、在甲烷与氯气的代替反应中那种生成物最多2、代替反应与置换反应有何区别
【PPT展示】【小结】
1、甲烷分子的结构特点;说明“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最基本的实验事实是什么
2、甲烷主要存在于那些物质中,有什么样的物理性质
3、甲烷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4、什么是代替反应它与置换反应有什么区别
[课堂小结]甲烷的化学性质通常情景下比较稳定,但在必须条件下能够发生燃烧反应、代替反应。它主要取决于甲烷稳定的正四面体结构。代替反应是甲烷的特征反应。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通过探究学习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过程和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通过探究学习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培养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学习对现象,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认识燃烧的条件;认识灭火的基本原理;掌握灭火的常用措施;了解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2、以化石燃料的利用为载体,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1、分析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来讲,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具体表现为:
分析化学的教材内容是以化学反应四大*衡理论为基础来讲述四类滴定分析方法,其课程内容与无机化学部分内容有相当多的重复性;在分析化学中学会正确取样、预处理是解决问题的核心,但是在分析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往往侧重于对样品的定量分析方法的讲授,而对分析样品如何采集、处理及分析结果处理的内容讲得较少,而分析结果是否准确与样品的正确采集、预处理密切相关,如果缺乏样品的正确采集、预处理知识,将使得一些学生面对具体样品时束手无策不能将已掌握的分析方法很好的应用;在实验这部分验证性实验较多,综合设计技能训练实验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去思考去创新;教学方法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方法,教师一人唱独台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由于缺乏思考上课所学知识很快遗忘了;在评价考核上方法单一,不强调过程学习只注重期末一考定乾坤,教师的主观影响太大学生不是积极主动地拓宽知识面,而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养成学生懒于思考的陋习,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要说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2、案例教学法引入的必要性
对于分析化学课程而言,只有在将理论正确、灵活地运用于实际的过程中,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分析处理的能力,鉴于上述问题以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目的,富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的案例教学很适合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它不但有利于破除以教材为中心的唯书式的教学模式,能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融为一体,而且有利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案例教学法**来在法律、管理、经贸等领域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了较多的推广和应用,而在理工类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运用不够。当前,分析化学作为我校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应用化学、环境科学、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若沿用原有教学方法和教材内容,学生接触实际分析化学工作后,由于对实际样品分析过程缺少全面性了解,就会出现学无所用的情况,对大学教学的实用性和合理性产生落差。为改变这种现状,尝试在分析化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一个或多个完整案例的分析和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将案例作为媒介,辅助学生将学到的分析化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灵活地用于解决科研、生产中的分析问题,在面对实际的分析工作时能像一个分析化学家那样思考并解决问题。一个完整的分析案例包括分析方法选择、试样采集与制备、样品分析测定、分析结果数据处理和质量保证与**几个步骤,将基本理论与具有很强指导意义的实例相结合,培养学生辨别是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案例教学实施: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的引入、展开、探讨需要占用较多的时间,而上课时间有限。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老师既要让学生了解过程,更要让学生掌握知识,领会技巧,这两者一般很难兼顾。课前将相关资料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针对案例查阅有关资料,阅读案例及相关背景材料,并确定自己的解决思路,探寻自己的解决方法。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对案例进行初步分析。
案例涉及学生已有理论和技术水*的程度:如在生活中补钙的效果关系到人的健康,而人体所需的钙以奶和奶制品最好,不但含量丰富而且吸收率高。因此提出案例研究某些奶制品中的钙含量。首先提出问题,对贵阳市品牌山花、好一多牛奶中钙的测定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查阅资料,确定具体的测定方法,化学分析法有KMnO4氧化还原滴定法、EDTA络合滴定法,进一步引导出两种滴定方式:直接滴定法和间接滴定法。还可以采用仪器方法中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通过三种方法可以测定同一种物质比较,加深对案例所涉知识点的认知程度,又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各种分析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案例教学是通过分组进行的,在讨论中让学生学会了与人的沟通,这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又引入贵州省有些地方为什么是结石病高发区,如何用分析的方法来说明这个问题,自然引入水的硬度的测定,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测呢?水样的来源及其环境分析,可让学生注重实际情境下的多重影响因素,以理论为基础,针对实际问题思考外部因素;分析水样中各种离子的定性检测方法及其共存条件,以及对共存离子的掩蔽方法的比对,根据分析的目的,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对水硬度测定的配位理论分析定位,确定具体的测定方法与测定条件。
除了化学分析方法还可以采用哪些仪器分析的方法进行测定?引入仪器分析的方法有:光学分析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ICP—AES法)、离子色谱法(IC)、电化学分析法(自动电位滴定法、离子选择性电极法),让学生比较各种方法的特点,实际应用时灵活选择。又如工业用水中铁的测定,地壳中含铁量(Fe)约为,分布很广,但天然水体中含量并不高。实际水样中铁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可以在真溶液中以简单的水合离子和复杂的无机、有机络合物形式存在。也可以存在于胶体,悬浮物和颗粒物中,可能是二价,也可能是三价的。而且水样暴露于空气中,二价铁易被迅速氧化为三价,样品时,易导致高价铁的水解沉淀。样品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水中细菌的繁殖也会改变铁的存在形态。样品的不稳定性和不均匀性对分析结果影响颇大,因此必须仔细进行样品的预处理。方法的选择:原子吸收法操作简单、快速、结果的精密度、准确度好,适用于环境水样和废水样的分析;邻菲啰啉光度法灵敏、可靠,适用于清洁环境水样和轻度污染水的分析;污染严重,含铁量高的废水,可用EDTA络合滴定法,避免高倍数稀释操作引起的误差。
4、将案例教学融入课程成绩评价体系
为了提高学生*时学习的主动性,将过程学习考核由原来占总成绩权重的30%增加到60%,期末卷面成绩的权重则由70%降为40%,这样在*时教学中增加讨论课环节,老师将讨论的内容给一个大方向,同学们根据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的方法,将案例教学与应用紧密联系,**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过去的期末应付考试变成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知识要求,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以典型化处理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案例**、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总之,通过案例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和认识深度。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3篇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在美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词汇。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从而敬畏生命。
3、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
学习方法: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1、品位语言,在美读中体会文章主旨。
2、联系自身经历、见闻,加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对生命的三点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加聚反应的类型
加聚反应是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重要类型。参加反应的单体一般都要求有双键。(通常为C==C,有时也可为C==O)。常见加聚反应的类型有:
(1)单双键加聚
(2)醇羟基和羧基酯化而缩聚
二元羧酸和二元醇的缩聚,如合成聚酯纤维:
(3)氨基与羧基的缩聚
氨基酸的缩聚,如合成聚酰胺6:
由高聚物推单体的方法
(1)判断聚合类型
综合能力训练题
1、写出下列单体发生聚合反应,所形成的高聚物的化学式。
2、下列原料或形成的产品中,若出现破损不可以进行修补的是
A、聚氯乙烯凉鞋 B、电木插座 C、自行车内胎 D、聚乙烯塑料膜
解析:所列产品能否进行修补,关键是判断其构成材料是热塑性材料还是热固性材料,其中热塑性材料一般是线型材料,是可修补的,而热固性材料是体型材料,是不可修补的。
其中聚氯乙烯、聚乙烯及自行车内胎是聚异戊二烯,是线性高分子材料,而电木是酚醛树脂所形成的体型高分子材料。
3、人造羊毛的主要成分为 ,此物质可以由以下三种途径合成,已知A是
石油分馏的一种产品
(1)写出A的分子式________,D的结构简式________。
(2)在反应①~⑥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3)写出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 。
(4)从能源和环保的角度看,你认为最有发展前景的是________,其理由是
2CH2==CH—CH3+2NH3+3O2 2CH2==CH—CN+6H2O
答案:(1)C4H10 (2)①
(3)2CH2==CH—CH3+2NH3+3O2 2CH2==CH—CN+6H2O
(4)途径(Ⅲ);①原料来源丰富。②生产过程能耗低、产品产率高。③生产过程污染少。
1.“预习”:
预习时要注意全面地预习一节教材,把握一节书的整体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整体印象,初步了解将要学习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思路,巩固原有的相关知识和概念。同时找到教材的重点,划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带着问题听讲,既能提高听讲效率,又使自己学习主动、有兴趣。
2.“听讲”:
听讲是学好化学的关键,非常重要。初三是化学系统学习的开始,只看书而不注意听讲、观察实验和思考,有的知识很难理解。听讲时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集中注意力
课堂上能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聚精会神听讲,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去专心听讲是决定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有的学习活动可以服从个人的意志和愿望进行控制,但听老师讲解这种学习活动就不同,它不可能由自己进行有效控制,因为这种学习活动不仅涉及到自己,还涉及到老师和其它同学。因此,在做好预习的基础上,首先要集中注意力要听好课。
⑵要勤于思考
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学习内容,虽然听觉通道的畅通十分重要,但仅仅把学习的主要着眼点放在“听”的方面是不够的。如果仅仅是“听”,充其量是听懂,听懂不一定是掌握,不一定会灵活运用。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听课的时候,不仅要带注意“听”,而且要勤于思考,学会思考,使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力争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理解所学知识。只有积极思考,才能使自己真正获得知识,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⑶注意教师所用的方法与思路
在听讲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记住教师给出的结论,更应该注意教师得出这个结论所用的思路和方法,这样的听课就能够不断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拓宽自己的思路。那种只知道记答案、得数,只重“结果”而轻“过程”,忽视学习思维方法的听讲是难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⑷积极地回答和提出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常会向学生提出各种问题,有时也会鼓励学生自己提出相关的问题,对此,学生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参加讨论和回答问题。同时,学生也要敢于提出问题并积极寻求答案,因为“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悟,有悟才能进。”
⑸养成“先听后记”的习惯
听课的过程中,作一些笔记是必要的,但“听”和“记”毕竟是两回事。要学会巧妙完整地记笔记的方法,课上一定要养成“先听后记”的习惯,将听到的内容加以思考整理,提纲挈领地记录本节的重点、难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课后应全面系统地整理笔记,将易错、易混或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以及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感受作整理记录。这个过程是提高每个同学的化学悟性也是将知识消化、理解变为自己知识的过程。
3.“复习”:
复习是知识的巩固阶段,它是使学生温故知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一步落实课本知识为自己知识的过程。通常分为常规复习、单元复习和总复习。常规复习指学生每天放学后对当天所学知识的复习,常规复习每天所花时间不多,但十分重要,贵在持之以恒。单元复习是指学生每学一个单元后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复习,要注意知识的拾漏补缺,重在知识系统性、条理性。总复习指期中、期未或一学年的复习,复习量较大,要重视知识的整体归纳、总结,将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灵活和综合地运用。复习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再加工和提高的过程。复习时要思考知识掌握的程度,要多思考几个为什么,要做到理解透彻,熟练运用。
4.“记忆”:
化学学科中有不少需要记忆的概念、符号、数据、化学方程式等。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人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识记过的事物第一天后的遗忘率达55.8%,保留率为44.2%,第二天以后的遗忘率为%,保留率为33.7%,一个月后的保留率为21.9%。自此以后就基本上不再遗忘了。因此,及时复习和记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记忆时注意把一些枯燥无味难于记忆的化学知识尽可能趣味化记忆。如金属活动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家盖那美丽,新铁吸铅(轻),统共一百斤。”记忆。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可会意记作:“气体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记忆。过滤操作中的注意点在理解后可浓缩为:“一贴、二低、三靠”记忆。
5.“作业”:
作业是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即学懂会用的体现,通过做题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深化、活化知识;能学习解题方法,发展思维,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做题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再提高的过程,对学生而言,做题后不要满足于解法、答案是否正确,关键在于要理顺所做解题目题的思路、逻辑关系和类型,把握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规律,掌握了规律就能驾驭知识,迁移知识。做题还要善于积累,积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成功经验,二是失败教训。如果把平时练习和考试中做错的题目积累成错题集,每隔一段时间把这些题再重新做一遍看看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把已经掌握的题做上标记进行淘汰,使不会的题逐渐减少,直到减少到零,既有针对性,又节省时间,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解题方法,可以想这道题用了哪些概念和原理,解题的基本方法是什么,不这样解行不行,哪种方法最简捷,这便是“一题多解”。可以想能否通过改变物质、数据、操作顺序或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来重新解答,这便是“一题多变”。还可以回忆一下这道题解题方法与过去做过的题有无相同、相似之处,这便是“多题一解”。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教学资料的基本要求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一些有机化合物的重要知识;并不异常要求去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知识迁移。
(二)教材分析
《甲烷》资料选择于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这一节是学生在中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有关资料,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烃是一切有机物的主体,而甲烷作为烷烃的第一个最简单的分子,学生对它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对各种有机物的理解,所以本节资料对帮忙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有机物的学习方法有重要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初中化学就介绍了甲烷的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的用途,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也介绍了部分物质结构的知识,为学好本节资料供给了前提条件。
本节课将主要介绍以甲烷为代表的烃的分子结构、性质和主要用途,以及它们的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让学生掌握好甲烷这一节的知识,能为学生学习烃及烃的衍生物等有机资料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一、教材分析:
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化学方程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理解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为什么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H的“+”与“-”以及为什么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可以用分数等,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重视对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以及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技能的训练,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规范化。
二、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四、学情分析:
热化学方程式是学习热化学的重要工具,教材从化学方程式只能表明反应物分子转化为生成物分子时原子重新组合的情况,而不能表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这个局限入手,说明介绍热化学方程式的必要性及热化学方程式的定义,重点介绍了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化学方程式与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化学键知识联系紧密,通过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能。
五、教学方法:对比、归纳、总结等方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上相关的知识,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课件制作、实物投影仪,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存在的困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是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回顾△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学生回答)
导入:我们已经认识了反应热,那么如何在化学方程式中正确反映其热量的变化?展示本节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学生对比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区别并填写表格。
H2(g)+1/2 O2(g)= H2O(I) ?△H= - 285、8kJ/ mol
H2+1/2 O2====== H2O
学生回答:1、化学方程的右边必须写上△H,并用“空格”隔开,
2热化学方程式物质后需标聚集状态(s、l、g、aq),化学方程式不用。
再次让学生对比以下热化学方程式
200℃
H2(g)+I2(g)======2HI(g) △H=-14、9kJ/mol ①
101kPa
H2(g)+ 1/2 O2(g)==H2O(g) △H=-241、8kJ/mol ②
2H2(g)+ O2(g)==2H2O(g) △H=-483、6kJ/mol ③
学生讨论总结:3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可为整数或分数。
普通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宏观上表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微观上表示原子分子数目,只能为整数,不能为分数。
4热化学方程式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如不注明条件,即指: 25℃ 1、01×105Pa;普通化学方程式中注明条件。
5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加倍,则在热化学方程式中△H的数值也加倍;
让学生自己总结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化学方程的'右边必须写上△H,并用“空格”隔开, △H:吸热用“+”,放热用:“-”,单位是kJ/mol或J/mol
2、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如不注明条件,即指: 25℃ 1、01×105Pa;
3、物质后需标聚集状态(s、l、g、aq)
4、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物质的量并不能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5、根据焓的性质,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加倍,则△H的数值也加倍;若反应逆向进行,则△H改变符号,但绝对值不变
**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燃烧热和能源,课后同学们预习这部分内容,着重分析燃烧热、中和热概念及其热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并完成本节练习。
一: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二:其它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 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1、认真做好教育信息化体系顶层设计
坚持“顶层设计、全面推进、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方针,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分步实施”的原则,用3到5年时间,初步建立“机制健全、设施完备、资源充足、应用广泛、效益显著”的全市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2、深入推进“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建设
按照国家和省工作部署,与中国电信等网络运营商合作,继续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个人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
3、加大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力度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内容,加大培训力度,加快我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并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考核奖励的基本条件。
4、广泛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充分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湖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加大数字教育资源应用力度,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优质教育资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局面。认真落实教育部提出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总结经验,形成一套有黄冈特色的优质教学资源,推出一批教学名师。
5、大力提升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水平
通过送教下乡,“网络支教”、“同步课堂”、“专递课堂”等形式,努力提升教学点教学资源应用水平,帮助教学点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
6、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强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主阵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确保信息技术课程按国家规定开足开齐,加强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的监测和考核,尽快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中考范围。
7、建立“一对一”、“一对多”定点帮扶机制
依托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省数字校园示范校,建立城乡结对帮扶机制,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定点帮扶活动。通过几年的努力,带动薄弱学校,尤其是教学点师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整体提升。
8、建立稳定的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撑队伍
健全各级各类学校电教机构和教育信息化工作队伍,保障教育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城区中小学校、乡镇中心学校应成立信息化中心,其负责人相当于处室主任,并至少配备1名专职信息技术人员(规模在12个班以上的学校按每增加12个班增配1人),新配备信息技术人员必须是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等方面应与学科教师同等对待。
9、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
积极与省教育厅对接,加强职业教育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职业教育数字教育资源,建设职业教育实习、实训仿真中心,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创新仿真实训资源应用模式。
10、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加快推进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建设,努力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科学化,促进政务、校务公开。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
3、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识。
5、通过微观想像、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6、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初中化学学科的特之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较多而且杂乱,对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是否准确,掌握是否熟练对学好初中化学课程关系极大。因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形成正确实验技能,计算技能的依据,是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初三学生中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不重视,不愿意花时间去理解和记忆,这部分内容也是考试中容易失分的地方。
1. 通过观察实验来帮助理解概念
化学基本概念是从大量的化学事实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如通过观察水的电解和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以形成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的概念,还可以加深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通过观察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可以形成电离的概念。所以脱离化学事实只是单纯的背诵概念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更谈不上能熟练掌握了。
2.找出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对比学习
化学概念之间即有本质的区别又有联系,学习时应将相关概念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内存联系。如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单质和化合物、分子与原子、酸碱盐的概念分别进行对比学习,就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理解概念的组成,注意概念中的关键字、词
学习中要弄清每个概念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其中关键部分是什么。如氧化物的概念,包括三部分,一为化合物,二为两种元素组成,三为其中一种为氧元素三者缺一不可,其关键部分是第二、第三部分。再如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部分,一为一定温度,二为100克溶剂,三为达到饱和状态,四为溶解的质量。四部分缺一不可,真正懂了,在判断和溶解度的有关计算题就不会出现错误了。同时,要注意理解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如单质的概念为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关键词是纯净物,如果将纯净物而改为物质,你还判断为单质就是错误的。因为物质包括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就是单质,也可为混合物,如红磷与白磷、石墨和金刚石,它们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但却是不同单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