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服装制版论文范文(优选32篇)

更新时间:2024-11-26 13:44:42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工厂服装制版论文范文 第一篇

目前学校选用的工艺教材与社会的生产实践和企业的项目任务结合不足,其中西装精做的配衬工艺方法早已被现代服装企业所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用新型材料的薄型衬经过大型机械粘合而成。同时工艺教材所采用的款式主要是考虑到它的代表性,对学生来说,只能起到入门作用,和实用性联系不紧。因此,原有的教材内容有些已经陈旧,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变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固然要重视教材的某些规范内容和基础理论部分,要讲清楚教材原有的正确部分,更应当注意与现成教材不完全相同的部分,这就是现代企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等等。我们要把这些新的内容带进教材,可以企业项目任务或实例个案等形式传授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很好地领会和掌握,最好的是组织专业教师结合企业需要和教学实际自编教材。

我校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实践教学是该专业的重要特点。而实践教学要想上出效果就需要设计、制图、工艺教师共同商讨教学进度分阶段、按模块、有计划地完成教学任务。简单地说就是设计什么款式打什么版缝制什么内容。如工艺中裙子的实践教学,先由设计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出自己想要的裙子款式,再由制图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灵活进行款式变化最终完成裙子制图,这时学生已经完成了款式设计和结构制图,工艺教师只需要逐个指导学生进行裁料、缝制、熨烫即可完成裙子模块的教学任务。这样就很大的提升了教学针对性的同时也加大了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当然实践教学要想达到企业所需目标最重要的是要与有关的企业单位很好地联系和沟通。专业教师们不能只是在学校内钻研课本,还必须了解企业生产的最新工艺和技能等等,必须深入到生产第一线,要有亲身实践的体验,要了解生产单位和部门的任务情况等,了解这些任务是通过何种技术手段以及何种技能来完成的,然后将企业的有关任务和技术手段带回到学校,带回到课堂,进行教学。

总体来说工艺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还基本按照工艺教材来进行,但要对应企业、工厂的《任务书》或《任务单》等。学生要按照这样的《任务书》完成相应的学习和工作任务,也就是我们要求的培养目标。例如我校服装工艺制作课程是把学生两年期间应主要掌握的技术技能应会知识,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进度中对于各个年段的具体要求,定时、定人进行统一的、标准化的课程教学和课程管理,并进行达标的考核。它一共确立了八个基本技能目标,即:(1)手工针法;(2)一步裙;(3)女西裤;(4)男西裤;(5)女衬衫;(6)男衬衫;(7)女西装;(8)男西装。这些技术技能目标既要符合教材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应当与服装企业的各款《工艺制单》的要求相联系相符合。课程模块的标准化目标教学和管理如果能很好地与服装企业的项目任务(特别是不断更新的项目任务)相融合相联系,就必然会给工艺课程注入新鲜的活力,会给课堂教学带来具体的、实质性的变化。

中职服装专业实践教学的训练是以技能项目为单位进行的,是以掌握服装专业技能为目标的,因此实践教学的考核也要围绕单个项目的考核来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重点是考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主要采取现场操作等综合考核方法。

效果预期:80%学生初步具备了服装企业的职业素质特征;掌握成衣工艺设计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的对应市场开发成衣产品的设计能力;70%左右的学生能对成衣品牌类型、品牌风格、品牌运营策略及流行信息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并形成报告;掌握工艺设计元素、风格在不同成衣类型的应用设计,了解和遵循企业的设计与生产规范,并独立完成单项和系列化的设计,包括策划、设计方案、生产设计规范图、工艺生产流程文件、成本预算等,达到了企业的标准规范要求。

综上所述,要上好工艺这门课,从大的方面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社会的需求来进行调整、编写教材,专业教师要找准企业的项目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来设计教学内容,从小的方面我们应统筹安排设计、制图、工艺的教学课时,以项目教学促进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以合理的考核方式增进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自信心。

工厂服装制版论文范文 第二篇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服装教育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的差距,以及国内服装教育与国外发达国家服装教育科学体系的差距,从服装教育的结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指出我国服装高等教育体系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强调服装设计教学进行整体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 服装教育 瓶颈问题 改革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服装工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满足市场需求、繁荣市场、争创外汇、增加税收、安排就业等方面,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伴随着服装工业的迅猛壮大,我国服装教育从无到有,在实践摸索中逐渐得到较大的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服装行业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变,以及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现有的教学模式培养的服装专业人才已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需要。据调查,在北方一些省份,每年约有20%的服装专业毕业生因各种因素而流失,有40%的毕业生因不胜任工作或怕苦怕累而改行,仅30%―40%的毕业生从事与服装行业相关的工作,还有一些受过服装专业教育的毕业生不能胜任专业工作。这些数据反映现有的服装教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目前的社会需要,与欧洲发达国家的服装教育体系相比较,我国的服装教育体系中存在着不少的瓶颈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绘画基础教学比重过多

首先,我国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专业课比重小,公共课比重大,造成专业实践环节比重严重不足。以一个四年制的服装设计专业的大学生为例,公共文化课、绘画基础课、设计基础课,专业设计课和毕业设计、实习和论文共同构建了大学的课程学习。其中,外语、体育和马列思想等公共文化课程贯穿了大学两年的时间;而绘画基础课程,例如素描、色彩等课程,则占用了学生将近一年的时间,学生由几何形体、静物到石膏像、头像,再到人体、半身像、全身像,由浅入深逐步进行着系统的训练。学生进入大二开始接触设计基础课,而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等艺术设计课程仍采用绘画基础的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缺乏应有的沟通,造成艺术理论和专业学习实践的脱节。可以说,学生系统而全面地接触专业学习实际上是从大二下学期才开始。经过一年半的系统专业学习,大四学生开始步入专业实践环节。这样严格算起来,一个正规服装院校大学生真正接触专业学习的时间实际上只有一年半而已,这样的课程设置和时间分配比例,从专业教育的角度上看十分不合理。

服装设计作为设计艺术范畴,的确离不开绘画基础,但是设计艺术与绘画艺术不同,它的核心本质是以不同于绘画艺术的思维理念传达视觉形式并体现自身的实用价值。从实用的角度来说,服装设计的绘画并不需要那么缜密、严谨的基本功训练,更何况服装绘画也只是整个服装系统工程中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部分应该是对服装的造型及结构变化、裁制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过分地强调绘画基础容易使学生形成重艺术轻技术的错误观念。

反思国内服装教育的课程设置,其专业设置应该优化改进传统的绘画基础的教学模式,使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实践课程更多地贯穿在大学学习中,绘画基础课程以“够用”为指导,专业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在专业课程和专业技术的培养方面则要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使整个服装专业教学最大限度地适应

现代服装企业发展需求。

2.专业定位不准确,重艺术轻技能

根据市场调查结果分析,目前的服装教育体系并不能满足服装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服装专业的大学生重艺术轻技术、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依然十分严重。

一提到服装设计,很多人的印象就是T台上华丽的时装、优雅的模特和著名的设计师。很多投身这一专业的学生在职业规划时也会把自己视为设计师,而不愿意从事打版、样衣缝制等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此外,大学里的专业设置课程如设计基础、效果图、服装材料学、时装画技法、服饰配件设计、时装设计、成衣设计课程等,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现代服装设计意识和较高的综合设计技能而设置的,并没有把服装设计教学当成产品设计教学,而是当作“作品创作”而教学,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学生重艺术、轻技术、重理论轻实践的后果。例如在实际的服装教学中,教师往往重点强调时装画的技法,怎么样画出漂亮的时装效果图,而忽略了设计的实用性和可生产性。学生设计的服装作品更多地体现创新的理念与艺术形式,与作为商品的服装还有很大距离,只能作为“纸上作品”而存在,学生对服装设计中具有实用性的款式设计和结构设计不甚感兴趣,也不够精通。这就与企业所要求的会款式设计、懂版型、擅长工艺、深谙市场营销的综合性人才标准产生错位。

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服装设计的专业定位理解认识不够。服装专业实质上是产业课程,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实践性,应该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空有一个奇思妙想而不能使其变成现实服务于服装市场,对服装实质性的技术技能掌握不到位,这样的学生在社会中缺乏职业竞争力,发展空间有限。对于学生对专业技能有所偏颇的现象,教师要对学生在专业认识上给予正确引导。

3.专业面较窄,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服装教学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反思,教学上有了较大改进,服装的制图、剪裁、工艺缝制的比重加大,对学生强调动手能力,使学生的专业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服装行业的进步,目前的服装教育又出现了毕业生专业面过窄,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的现象。

以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为例,他们毕业走入社会所选择的岗位大多是设计师助理。但是目前的服装人才市场上,服装设计师的需求基本上处于饱和的状态,反而是既懂设计又精通打版,了解国内人体尺寸和版型的服装打版师奇缺。另外,懂得市场营销,熟悉服装设计与服装市场,了解国际的服装潮流的服装营销人才也是市场的“稀缺品”。可是面对这些空缺的职位,学生选择的余地并不大,因为学校里的课程教学主要涉及和定位在时装设计领域,对工艺结构设计和市场营销等课程的深度涉及得有限,而且课程设置的结构及内容缺少弹性。另外,学校开设的专业选修科目较少,并没有给学生个性发展和主动学习发挥提供条件,这使得学生踏入社会后专业面较窄,并不能灵活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相比之下,国外的服装教育教学将服装设计与商业销售结合起来,涉及时装界的各个领域:时装设计、成衣制作、市场推广、产品管理、时装与媒体等,教学基本达到多元化。以法国的ESMOD学院为例,课程方面,传统的学制为3―5年,第一、二年的课程为共同课程,系统性地教授服装设计及制作:第一年是时装设计及制作的入门探索期,主要的课程内容为时装画技法、款式结构设计、流行趋势、欧洲服装史、面料设计、时装表演及策划等。第二年主要学习设计、制作系列时装,并完成一套个人系列作品,且开始设计服装配件,主要的课程包括立体裁剪,平面裁剪,男、女装制版技术,时装制作工艺,电脑辅助设计等。第三年开始是专业培训,学生针对自己所选的专业进行为期一年的专业密集课程。另外,学校还开设一年的特殊课程,专门培养服装营销方面的人才,主要课程涉及市场营销、时尚产业市场营销特点、奢侈品制造、企业营销策略等。最后一年,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并完成毕业论文。国外教学层次从传统的作坊技术到现代的工业技术,全面培训学生,使学生掌握专业时装设计与管理知识,还具备市场营销以及时尚产业的企业经营策略等专业知识。在教学多元化方面,我国的服装教育实在望尘莫及。

4.专业教材理论性较强,滞后于实际生产实践

目前,许多服装院校的服装专业的教材理论性较强,原有的教材内容有些也已经陈旧,滞后于社会生产实践,与企业的生产任务结合不足。比如服装工艺的教材,现有的内容一般多是讲授传统的工艺和方法,但是现代的服装工艺、技术和设备等更新较快,较为先进,其中学校一直讲授的西装精做的配衬工艺方法早已被现代服装企业所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用新型材料的薄型衬经过大型机械粘合而成。传统的教材内容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变化,对于现代企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等,服装院校应该尝试着把它们引入教材,保证学校课程讲授的内容与服装学科发展前沿理论和时尚前沿紧密结合,力争构筑出现代服装企业所需要的先进理论教学体系。

5.结语

工厂服装制版论文范文 第三篇

【摘要】《服装材料学》是一门面向服装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论文首先分析探讨了前期《服装材料学>课程教学中碰到的系列问题,包括理论教学跟服装行业和专业需要之间,实践教学跟学生应用型能力的培养之间的脱节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措施,包含理顺和更新课程教学理念,注重“三结合”,多元化实践教学和课程考核方法。实践表明,论文所采取的教学改革举措具有一定的成效,切实提高了服装类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服装材料 课程改革 专业应用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_)01-0134-02

一 前期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教学跟服装行业和专业需要脱节

我国服装材料学内容上较好地处理了掌握服装材料基础知识、服装材料应用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系。但是我们的授课教师由于受早年知识结构(纺织材料教育背景)、前期教学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往往延续的是纺织材料课程的理论授课模式,即按照纤维DD纺纱DD织造DD染整的工艺流程逻辑顺序和工艺内容授课,不但没有将教材内容完全融入教学,更没有从教授学生面料(织物)认知和应用的角度出发,融合服装行业和专业的背景知识,使得理论教学跟行业和专业的需要脱节严重,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当今纺织服装科技日新月异,新的材料不断涌现,服装时尚不断变幻。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能够站在服装行业的视野下将材料学基本理论与最新科技成果、新产品流行及发展趋势等内容之间很好的衔接。

(二)实践教学跟学生应用型能力的培养脱节

由于受师资力量和办学客观条件等因素影响,当前仍有很多高校的服装材料实践教学主要还是停留在实验室教学的阶段。主要表现为:所开设的实验课程在授课形式上是教师示范,学生验证,在内容上更多还是停留在纺织材料实验上,主要包括纤维的微观形态和性能、纱线的技术规格和性能、织物的物性测试等,而不是强调和培养学生对服装材料构成要素对材料风格和性能的影响,服装材料(面辅料)类别、风格了解和认知,以及服装材料性能特征对服装版型和加工工艺的影响。可见,前期服装材料课程中的实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的应用型能力培养相脱节,这也使得服装材料学课程无法与后续的服装款式设计、服装构成以及服装工艺等课程之间更好地衔接。

(三)成绩评判方式较为单一,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真实水平

服装材料学课程作为考试课,其成绩评判长期以来却存在着把闭卷试题的回答作为评分的主要标准的现象。这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自信心、好奇心和进取心,也与真正意义上独立学院的应用型实践能力培养存在较大的差距,专业化水平低下,缺乏就业优势和专业竞争力。

二 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措施

近年来,服装材料学教学改革提出以“以专业和能力为导向,切实让学生不仅要掌握服装材料学理论知识,而且要认知服装材料、了解服装材料市场和服装材料的品质管理”为目标,制订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具体有:

(一)理顺和更新服装材料学课程教学理念

服装材料学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专业需求和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表现为理论教学内容不仅需要有纺织材料基础知识,也需要包含服装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融合最新纺织科技知识和服装时尚信息。实践教学除了常规的实验教学,还需要有材料认知的实践教学、自主实验以及校外实践,以此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成绩评判应该包含多元化指标内容,降低理论成绩比例,提高实践成绩比重。

(二)注重“三结合”,多元化实践教学,突出学生应用型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结合”主要是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课内实验教学与开放式自主实验相结合;课程内容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课堂灌输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和部分课内时间,直接去面辅料市场认知和选购衣料,去专业实习基地参观和实习衣料的品质管理,让项目组的服装设计教师以讲座的形式告诉学生衣料与服装类别之间的适应性,以及让服装工程教师跟大家讲解衣料特性和成衣技术之间的关系。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并组织在课堂报告和讨论。

课内实验教学与开放式自主实验相结合主要是指除实验室常规验证性实验外,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如探索服装材料技术规格与性能之间的规律关系,设计服装材料性能测试方法,实验服装材料与服装造型、服装版型以及服装工艺之间的模型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同时为后续的毕业设计服务。

课程内容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主要是指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为契机,服装材料学课程内容为基础,引导服装工程学生参加新苗人才计划、挑战杯项目,以及学校的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三)改变传统的课程考核方法

将课程成绩的评定方法由原来的平时成绩(20%)+考试成绩(80%),变更为平时成绩(20%)+考试成绩(40%)+实践成绩(40%),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出勤率、答疑情况、学习主动性、期末考试,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并适当加大实践成绩考核比例。

三 结束语

《服装材料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通过在教学内容上进一步将服装材料理论知识传授与服装产业链中材料应用需求紧密结合,在教学方式上激活了服装类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积极能动地选择和理解服装材料知识。实践表明,以专业和能力为导向的《服装材料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不仅让学生握了服装材料学理论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服装材料、了解服装材料市场和服装材料的品质管理的能力。

工厂服装制版论文范文 第四篇

摘要:本论文对系统论进行了介绍,并且探讨基于系统论方法下的,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从多方位多角度,拓宽功课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动手能力,不与社会实际相脱节,并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提供更好的条件,也为工科院校服装专业教学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系统论;服装设计;教学改革

中国服装设计教育模式没有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面对国际化、世界一体化的经济形式,服装设计教育迫切需要改革,以改变服装设计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设计与社会实际脱节现状,从教学自身的环节来看,现有课程结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弊端,成为制约服装设计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艺术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学科结构更合理、功能更完善,发展更深入的要求。形成与国外服装设计课程想切合的教学体系,提升我校服装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我省工科类院校服装专业的整体水平。

一、研究意义

一直以来,中国服装设计教育模式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束缚,面对国际化、世界一体化,服装设计教育迫切需要改革,改变服装设计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脱节。从教学自身环节来看,现有的课程结构、教学手段、教学环境都存在一定弊端,成为制约服装设计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系统论思想源远流长,但作为一门科学的系统论,是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创立的。系统论基本特点是讲究系统不是个体、单位的,而是整体性、关联性的一个集合体。系统论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是各个部分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作用。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依存与关联,构成一个不可分割整体。系统论基本思想方法是将相互联系、制约、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包含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个概念,它有明确的目的,是可以控制的。而服装设计是集艺术性、应用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系统学科。

二、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系统论改革服装课程内容之间缺少联系性,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的编排与优化,对教学知识结构内在关系的同构与整合,形成“专业教学、实践操作、课题设计”三位一体的课程架构,有效解决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问题。真正践行教学、研究与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理念,系统论研究针对服装设计学科应用性强与市场结合紧密的特点,强调教学中设计与实践、课程案例教学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顺应服装产业化需要,具有极大地应用与实用价值及发展前景。

(一)教学特色----体现人文与工程相结合

工厂服装制版论文范文 第五篇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电脑制作带动了服装设计的发展与革新,绘画和图像处理功能令现代化服装设计创意性提升,更加切合传统的审美需求和潮流因素。在这样的技术手段应用之下,绘画在现代化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为服装设计带来了灵感和思路。下面,我们就从绘画在现代化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全面解析电脑制作手段。

【关键词】绘画 服装设计 电脑制作手段 现代化

1 电脑制作手段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总体来说,电脑制作手段的多样性令三维技术、虚拟技术得到了发展,服装效果与绘画元素逐渐融合,为服装设计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增加了服装设计的视觉冲突性和设计便捷性。

2 电脑制作手段对于绘画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作用

作为服装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绘画的应用能够保证服装的整体轮廓得到勾勒,服装的外形引人注目,增强服装设计的层次感与节奏感。在现代化服装设计中,无论是中国传统绘画内容还是抽象型绘画元素都得到了展现,而电脑制作手段的应用更加促进了绘画元素与服装设计领域的结合。下面,我们从不同角度分析电脑制作手段给绘画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所带来的作用。

绘画图像模拟

在传统的服装设计手段中,绘画需要通过手绘、印刷等方式展现在布料上让设计师进行对比,这样复杂的工艺不仅浪费了金钱和精力,还导致设计流程被增多,设计师设计时间减少,设计水平受到了影响。但是,在电脑技术手段之下,绘画图像模拟技术令二维的图像作出三维的设计效果,CAD完全代替了传统的纸张和布料,将设计师设计好的绘画内容真实、快速地展现在电子屏幕上,利用技术手段模拟布料材质,从视觉上达到真实布料的效果,令设计师能够快速感知设计水平,与不同设计之间进行对比,寻找新的设计灵感。

总体来说,绘画图像模拟技术,是对于服装设计理念的颠覆,借助于电脑技术手段,设计师终于能够快速优化设计流程,将图形处理与绘画修改等操作一气呵成,利用简单的电脑技术进行绘画在服装设计中的位置、排列、组合的改变,以天马行空的创作思维来构建合理的服装设计思路。

快速扫描与印刷技术

作为我国金顶奖获得者之一,祁刚曾经设计的“喜上眉梢”这一主题的衣服曾经便随着高圆圆走入了戛纳电影节之中,其中的中国风绘画元素是该服装设计的亮点,利用电脑技术手段中的印刷技术完成了数码印刷。

该设计制作方式正是电脑技术手段与设计师设计的完美结合。栩栩如生的中国风绘画,将中国古典元素带入了国际舞台,以灵动的绘画内容展现了中国服装设计的特点。

软件处理

对于服装设计来说,绘画元素的处理是设计师需要重点关注和设计的内容,在CAD等软件的影响下,无论是绘画变色、拼接还是马赛克都可以快速进行处理,数码印花和电脑绘画保证了绘画内容的快速有效性,在这样电脑处理的基础上,或古典或现代的绘画元素都能够得到融合与改变,增加了不同色彩元素之间的对比性与鲜明性,保证了不同绘画风格造就的不同服装设计风格。

无论是怎样难以搭配、难以协调的绘画风格,都能够进行组合从而达到既定的视觉效果,增加绘画元素对于服装设计的影响。这样的电脑技术手段应用,令色彩、剪裁、图形都成为了绘画元素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重要组成。

通过上文对于电脑制度手段的介绍,我们可以基本了解了在当前服装设计中绘画元素的应用的内容和操作方式,各种电脑软件的存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服装设计方式,令设计师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的同时,还增加了服装设计的可能性,令绘画内容能够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服装中,增加了服装设计的表现能力,令服装设计领域得到了全面发展。

工厂服装制版论文范文 第六篇

摘 要:服装工业中,服装制版的技术性是非常高的。对该技术从产品造型的角度进行研究,就会发现制版技术中具有较高的科学技术含量,而且技术成分很高。为了提高服装制版工艺技术水平,需要将科学的思维模式构建起来,以使得服装制版中,更为重视细部处理。该论文针对服装制版工艺展开研究,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服装设计水平,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服装商品。

关键词:服装制版 工艺技术 细部处理

中图分类号:TS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_)11(a)-0077-02

所谓的“服装制版”,就是服b设计师采用设计的方式对服装造型进行技术分解。设计中采用数学公式或者技术数据进行造型设计,包括服装的排料、裁剪等,都采用这种专业技术手段进行生产,使得服装工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都更为便利,而且在服装的缝制和熨烫的过程中,以及服装的整理中,都会更为方便。在服装产品的规格、构造上,服装制版是重要的依据,也是保证服装质量的关键。

1 将科学的服装制版思维模式构建起来

(1)服装制版中要从平面思维模式向立体思维模式转变。

服装制版中,许多的服装版型设计师都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采用什么样的思维模式进行设计。无论是服装制版设计师,还是学生,在平面裁剪制版的时候,都会采用平面思维模式,逐渐地,在服装设计上就形成了二维造型,而对于三维造型设计却显得力不从心[1]。所以,需要对服装的平面制版思维模式转变,采取立体思维模式,以使得服装制版中不仅具有技术含量,而且还增添了艺术性。这就需要服装制版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具有丰富的想像力,能够将设计工作与生活建立关联性,以在服装制版工作中将平面制版进行分解,之后组合成立体服装造型。

(2)服装制版中要从单一思维模式向综合思维模式转变。

在服装制版中,要求设计师对平面剪裁和立体剪裁都要有所熟悉。在服装结构设计中,要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能够将手工操作与数字化管理相结合,以使服装制版设计师具备制作技巧,不仅在服装制版设计中有感觉,而且还能够从主观角度进行创造。这就需要构建综合思维模式,以使得服装结构设计更为系统化。

(3)服装制版中要做到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相结合。

服装制版中要做到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相结合,做到服装制版中要产生抽象的认知,以在服装制版设计中提高思考力,基于此而观察各种事物,并从服装制版的角度进行分析、比较,将可利用的元素融入到服装制版设计工作中。通过使用感性思维,凭借直觉对事物的本质予以认识,使得服装制版设计中能够对情感、环境以充分考虑,提升对事物的认识[2]。一个优秀的服装制版设计师,就要在运用理性思维的前提下,将设计融入感情空间中,凭借主观的感情进行设计,并运用设计线条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使得服装被赋予了生命力,由此而达到服装制版的目标。

2 服装制版工艺的分析

(1)服装制版工艺设计中对于版型要做好细部处理工作。

服装制版工艺设计中,设计师在对版型进行设计的时候,要重视产品的整体设计,却对产品细部的特征没有予以重视,更不会采取技术处理措施。在服装细部设计中,还要注重局部线条的处理。在服装结构的技术处理上,要协调服装的主体部位与各个零部件之间的关系。服装制版工艺设计中还要做好产品的装饰与所发挥功能之间的关系,产品工艺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产品规格与制版型号之间的关系,以使得服装制版造型表达准确。

首先,在对服装制版的设计上,要注重产品的功能。在服装制版的造型设计的时候,不仅要重视服装外形所存在的变化,同时,还要将产品的功能充分反映。在服装制版工艺设计中,要将产品的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就要在设计中注重新型的材料、技术以及造型的应用,以使得产品的功能最大化[3]。特别是在产品造型设计上,要注重功能表达中更为强调精神需求的满足,这就需要服装制版设计师从产品功能的角度出发对版型结构进行设计,还要融入艺术处理方法。

其次,在对服装产品的造型进行设计的时候,要以国家服装号型的标准作为主要的设计依据,还要将人体工程学应用于其中,以此作为参数,对服装规格数据进行细化。特别是对于服装规格以及尺寸的运用,要力求多样化,以使得服装制版设计能够满足多种体型的人群服装需求。服装产品的造型设计可以实现服装批量生产,而且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在产品设计中,要满足其功能的同时,还要保证价格的前提条件下,改进其非物质化的要素,包括结构、材料等等都要根据设计需求进行改进,以降低资源成本。

(2)服装制版工艺设计中对于版型要做好人为特征的细部处理工作。

服装制版工艺设计中会存在一些人为特征,这些都需要进行细部处理,其中充满了人文气息,而且文化韵味浓厚,包括心理因素和情感因素都要融入其中,使得服装产品进入到销售环节,使得消费者对服装设计予以接受。消费者透过服装制版的工艺设计,就可以辨别产品所针对的对象因素,包括性别和年龄,心理和情感以及接受教育的程度和社会层次等等[4]。消费者进入到服装市场中,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及自身所具备的气质找到合适的商品。当购买到服装商品后,消费者就会有愉快的感觉,同时对服装版型予以认可。

(3)在服装制版工艺设计中采用数字化技术。

在服装制版工艺设计中采用数字化技术,通常是用于数字技术进行排料,就是将服装样板按照工艺设计的要求进行。在进行服装排料的过程中,要使用计算机进行程序设计,以使得服装可以批量生产。服装的排料要使用CAD系统,且在计算机上可以将整个的服装排料过程模拟显示。操作人员据此而确定服装衣片的号型,包括布幅的宽度、花格的对齐以及布纹的方向等,都采用数学计算的方式对衣片在布料上的位置进行确定,由此而避免了错排、漏排的现象,而且还节省了裁剪成本和材料成本。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服装工业生产中,服装制版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服装企业要提高行业市场竞争力,就要对制版设计不断创新,以使得服装的造型设计别具一格。这就需要服装制版设计师在设计工作中,不仅要讲究技术性,还需要注重艺术性。

参考文献

[1] 小野喜代司.日本女式成衣制版原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_:1-2.

[2] 翁志珍.服装结构设计中制板校验技术的探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_(4):16-18.

[3] 秦寄岗.服装制版技术与造型意识[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_,12(4):246-251.

[4] 施亦东.边用边学服装CAD制板[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_:113-114.

工厂服装制版论文范文 第七篇

摘要:在高等职业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深化实践教学是突出高职教育特色的关键。本文以三年制高职服装专业为例,指出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情景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提出了从课程体系、教学场地、考评体系三方面建设服装专业情景式教学模式的构想。

关键词:情景式;课程体系;考评体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产业已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企业的竞争已由低成本、低价格的竞争转向品牌的竞争,其中服装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以及创新将是竞争的关键,这就对服装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给服装职教带来巨大的压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1.理论与实践相分离

在传统服装专业教学中,课程结构和内容总体上没有跳出普通教育的课程模式,习惯上先学理论知识,再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造成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

2.传统学科型课程自成体系

服装专业课程是由多门学科共同构成,传统的教学模式,各门课程单独进行教学,各学科教学按各自的学科体系实施,各学科之间难以有机衔接,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难以协调,教学内容不能合理统筹,使对知识的学习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这将严重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情景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1)直观性

“情景式”教学把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服装工艺实训室、立体裁剪实训室、打板推板实训室等真实的现场感知、现场操作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专业操作技能,从而掌握服装生产第一线的实用技术。

(2)贯通性

“情景式”教学使多门理论、实践课程的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形成连贯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的学习过程,从而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操作的掌握相互相承、互相配合。

(3)时效性

在情景式专业教室的实践教学中,对于实践的每个教学环节的作品效果都能及时展示,及时地给学生综合性评价。能及时地、更好地给学生提出技能训练改进意见,并对学生的发展指出方向。

三、“情景式”教学场地建设

实施情景式教学,必要条件是实习场地、教学设施的齐备。开展服装专业“情景式”教学需要配备以下设备:

1.服装工艺室:工业用高速电动缝纫机缝纫机、工业用恒

温蒸汽电熨斗恒温蒸汽电熨斗、标准熨烫烫台、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仪、黑板等普通教学设备。

2.服装立裁室:专用标准立体人台、缝纫机、恒温蒸汽电

熨斗、标准熨烫烫台、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仪、黑板等普通教学设备。

3.服装制板与推板室:绘图专用课桌、绘图板、绘图工具、

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仪、黑板等普通教学设备。

四、“情景式”课程体系建设

将服装专业的《服装设计学》、《服装结构设计》、《成衣工艺学》三大重点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作为突破口,进而带动相关课程的发展,满足情景式教学的需要。其教改思路是:将三大专业课综合为一门专业大类,以专业课基础,专业课技能进行分解,最后以专业课综合加以提升,完成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整合优化相关课程与教学环节,以“款式――结构――成衣――工序”为结构主线,安排与构建其他教学环节;沿着这一主线继续延伸,配置其他课程,科学合理地配置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结构体系。完全体现出“理论――实践、实践――理论”这一原则与特色,以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为主线构建其他情景式教学内容。

五、“情景式”考评体系建设

在情景式教学场地里,学生学习和掌握技能的过程是动态的,学生在各方面的素质充分的表现出来,建立情景式教学模式下的考评体系,对每一个学生在技能训练、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能力及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行客观的考评。

1.考评内容多样化

将同一课程体系的内容可以有机的结合。例如,在《服装结构设计》考试内容中,根据服装企业外单加工形式,老师直接从企业中取用不同款式的客户订单,配以图片或服装实物。根据订单上的要求,学生需要完成以下考试任务:

(1)设计服装标准样板。按照国家规定的号型标准选择规格。

(2)制作样衣。模拟企业的技术测试模式,学生在样衣的试制过程中,完成布料的缩水率、工艺流程、机械设备的选用,并做出书面说明。

(3)制作工业样板。将制作完成后的样衣进行试穿并修改基础纸样,然后进行推板放码,制定出系列的工业样板。

(4)进行流程工艺与工序工艺的设计。

2.考试评价全程化

在多样化的考试内容下,成绩的评定不再是某一位教师的事情,而是所有涉及的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的综合评定;不再是测试结束的成果型评定,而是贯穿于整个测试过程中的跟踪型评价。在每一项任务完成后,所有教师按事先设定好的评分标准各自给出成绩,最后算取平均值。

3.成绩的认定形式多样化

测试成绩的评定,要针对不同课程,其评价方法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采用百分制;也可以采取四级分制,即优、良、及格、不及格;对达标课程,可采用两级评分,即达标与不达标或及格与不及格;对小论文、专题设计等考核内容,可采用评语加四级评分,以确认其学业成绩。成绩认定内容突出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评价,把能力考核标准列入教学目标,把核心能力纳入了评价范畴,目的是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景式教学模式还在尝试阶段,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需要在经验上探求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形成科学的、高效的服装专业情景式教学模式,培养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较高的科技素养,高尚的审美品位,较强的工程技术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满足高速发展的服装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黄东铭.《智能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EB/OL] .

[2]钟波,陈容,冯云.《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职教论坛.20_,(3).

工厂服装制版论文范文 第八篇

摘 要:教学课程是一个由多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复杂程序,它涉及方方面面。在教学过程中,各个要素互相发挥作用,因此共同形成面对教学主体――学生产生极其重要的的影响。从教学过程发展的不同阶段,来分析教学课程对服装专业教学的积极作用和促进影响。

关键词:教学课程 大学生 服装工艺 促进作用 教学氛围 服装实践

教学课程一般指针对学生进行教学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课程,教学环境主要包括是软件实力和硬件实力两个方面。软件实力主要是大学的学习环境、师资力量、文化氛围等,硬件实力是校园位置、校园基础设施、教学设备等。教学的以上方面相互影响,共同为培养时代和社会所需求的服装专业的大学生在专业学习和专业实践等方面能力与才能。

一、服装专业的教学管理与实施的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各个专业的教学得到关注,专业教学管理日益加强,教学质量提升。从1999年普通高等高校扩招开始,美术服装专业的人才在社会的需求的推动下快速向前发展。当下,大学生服装专业招生面临紧缩,服装专业教学薄弱,如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发展问题、培养人才专业素质偏低等问题逐渐表现与严重。怎样促进服装专业教学的发展,把服装专业显示出特色,克服不利因素是美术设计学院对服装专业教学的计划,也是服装专业全体教师的共同期望与要求。

在服装的教学中,学生的专业实践没有培养,专业能力缺乏,学生没有展示大学中4年学习服装专业的机会。后来用服装的原创设计作为毕业论文,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有计划的完成毕业服装设计,从设计想法、选择原料、手工创作等全方位得到学习实践的提高。学校也定期进行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原创服装作品展,进行专业文章的编写,建立服装专业的工作室、教室和展示室。建设和改善服装专业原创环境氛围,让学生体会专业服装设计,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升兴趣和加强实践。

二、服装工艺基础课教学效果及教学环境的建设

教学的环境改善同时,专业教学的中心要素――专业教师与学生,也要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作用,利用优良的教学环境,积极主动的创造与改善教学环境,使其促进服装专业的教学管理与发展。

(一)服装专业课教学氛围建设的内容

建设专业服装教室,形成良好学习氛围。学校服装实训教室相对于今后的就业是一种模拟练习加强服装专业工艺实训教室的建设。但是实际情况下,设施不全,环境恶劣,与服装的专业生产与很大差距。专业服装教室中只有简陋的缝纫和剪裁机器,无法跟上实际生产境与设备。因此,应配合服装专业的教学和时代发展,引进专业的教学设备,提供与时俱进的专业实践与发展。学生应将学习与实践密切联合起来,学习专业服装知识和熟练掌握服装设计与制作的程序与流程,进行专业服装的原创设计与制作。

营造专业服装学习研究与实践制作氛围,服装学习应建立教师间专业课程学习与公开课相互学习与点评,提高专业服装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由专业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做出检测,学生提问发言,发表在专业服装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心得体会,最后让该院系所有教师评价学生作品,互相交流教学经验。

(二)服装工艺基础课程的教学与不同教学环境影响下的效果比较

服装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学生进行原创设计与制作基础的重要必修课程。在服装工艺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演示、教授等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学习服装的基础知识和进行必要的设计实践。在学生对书本上知识了解和熟悉后,教师更应注重专业环境的氛围,例如在PPT上摆放工艺作品、图片,教室中的讲台利用人体模型、衣架杆、作品集对教师和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讲解和感染,与服装专业的相关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疑问,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品质。

(三)服装实践教学应遵循的方法

服装教学中的总体要求服装要表现出面料美、结构美与工艺美。大众服装的作品都表现出美的倾向,倾向由多因素构成。不同学生对服装的理解与制作是不同的,由于个体兴趣与能力不同,在服饰制作的审美性与设计制作能力方面具有较大差别。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别,选择与学生能力接近但有一定挑战性的服饰教学,或经典作品展览应与当前的时代接轨。

三、专业服装课程教学建设的深刻意义

教学课程建设要与服装实践应密切结合,来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和实践能力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实践教学过程来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因此,教学课程的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国外的服装人才培养方式,多从技术、艺术、人文、市场等多方面展开,,但各有侧重。从课程到实践,从视觉、听觉多角度地熏陶与影响来培养专业服装人才。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有效的是来自教学课程建设,学生每天在校园、教室、实训教室度过,培养符合专业的、有时尚审美的专业课程建设对学生专业学习、 专业素质提高和实践探索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里德利(Ridley,.),沃尔瑟(Wal).自主课堂・积极的课堂环境的作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_.

[2]周泗琴.试析环境因素对人的认识的影响[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_.

[3]刑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J].职教论坛,20_.(9)

[4]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20_.(12)

[5]贾永贵.教育的教学方法体系构建.20_.

[6]季红霞.服装教学中的不足与措施浅析。20_

工厂服装制版论文范文 第九篇

(东莞市威远职业高级中学523000)

【摘要】本论文从中职学校服装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寻找教学中与就业需求的脱节点,以服装设计课为切入点,立足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强化服装款式造型与结构的一体化教学,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 服装设计;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_)06-0062-02

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的课程设置,由_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服装设计、服装CAD_等几门专业主干课组成。近年来,对服装结构、服装工艺课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了优化整合,逐步转向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注重教学实操的新型课改。但也有不少学校由于对服装设计课的教学改革力度不够,教学模式乏善可陈,教学重点与学生就业所需无法实现_互动_,学生走出校园,不能适应工厂的操作流程,不能吗上上岗等原因。导致学生知道理论,动手能力差、眼高手低现象。造成学习效果不理想,出现或想得到画不出、或想得到却因打板不合理做不出、或只能临摹没设计想法的无奈现状。针对这些服装设计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服装设计专业课教学亟待深化改革。

一、立足学生就业,确定服装设计教学总体目标

首先我们要明确中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能在服装企业从事服装款式与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制作、裁剪、整烫、经营管理等技术岗位上工作的高素质中、初级专门人才。学生中90﹪所从事的职业岗位除了流水操作工以外,还兼有服装打板、服装裁剪、样衣制作、CAD制板、款式设计、放码、跟单、质检、服装产品生产流水线的组织与技术管理、服装产品推广渠道管理等工作岗位。这些岗位虽不要求从业者有扎实的服装美术设计功底,但也要求具备一定的服装审美能力,掌握服装工艺款式图、服装结构款式图绘画表现基本技能。基于大多数毕业生的职业岗位的特点及能力要求,结合我校服装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将会把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掌握基本的服装美术设计理论知识和线描服装效果图的绘画表现技能,熟练掌握服装工艺款式图、服装结构款式图的绘画表现和电脑绘制款式图的综合能力,确定为设计课教学的总体目标。

二、改进服装美术教学模式

服装设计作为设计艺术范畴,自然离不开绘画基础,绘画基础的训练不仅是为了画好服装画和设计图,还关系到对学生审美情趣和形式法则的培养。在美术基础教学,我校服装美术设计课考虑到学生现状,以转化为几何形体的人体为切入点,教材上使用的是由丁杏子主编的《服装美术设计基础》。其主要教学内容是,如何学习与服装美术设计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在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就业岗位的需求,对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教学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呢?我们的教学实践决定将整个的教学的课程划分为三大模块,即_设计基础模块、设计理论模块、综合实训模块_。

_设计基础模块_课程首先是绘画基础课。绘画训练不仅是画好服装款式图的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绘画可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但鉴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在教材原有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增加了学生最易掌握,且最适合表现服装的线描技法的教学,如结构素描、人体动态线描等。在课堂教学中会配合服装杂志,临摹图中人物与动势,在了解服装的流行与趋势的同时。锻炼学生绘制人体动态,要求人体简洁、夸张,服装款式准确、清晰。进而从事到对视频中_服装发布_的运动着的模特的描绘,在动中观察,在静中总结归纳。 

其次是_服装绘画表现课_,这是_设计基础模块_课程的核心部分。教学重点放在大量的服装线描效果图、服装款式图(工艺款式图、结构款式图)的训练上。服装绘画表现的是人与服装的关系,人是第一位。必要的人体结构知识,对物体结构、空间、质感等非光影效果的理性表现,以及大量的人体、着衣人物动势的速写等短期作业,则是绘画基础训练的主体内容。同时配合鉴赏国外大师、名家的服装绘画作品:洗练、简洁的线条运用;夸张、到位的结构刻画;概括并富于质感的衣料效果;丰富学生的眼球,提高审美情趣加深印象,使其对设计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设计理论模块课程的教学要做到浅而实在,学以致用,尽可能与实际结合、与市场结合、与企业结合、与具体课题结合。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入具体的服装零部件的设计专题,利用原型、立裁的综合教学体系。在教学上,可以从平面的纸样剪切剪裁,到立体人台的三维展示,将工艺的教学手法应用到设计的教学方法中,使学生明白,设计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设计是一个科学的有依据的思维加实践、总结的过程。

三、 款式造型与结构的一体化教学

服装设计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强化服装款式造型设计与结构对应变化的训练,掌握服装设计的主体核心。

1、以此为目的,从教学方面上讲,如在款式图的绘画教学时,同步进行的是男女裤子、男女衬衣的结构和缝制工艺的教学,款式图的绘画表现教学重点就放在男女裤子、男女衬衣的表现上。在表现款式图时,对款式的结构、比例,以及省道、分割线和门襟扣子的位置的确定,缝制工艺特征的表现,都要体现裤子、衬衣的结构制图、缝制工艺的要求。设计理论课的教学实训的课题也要注意结合同步进行的服装结构、服装工艺课的教学内容。特别是设计综合实训模块更应将服装设计、制板、工艺、融为一体。教学内容的交叉整合,极大地克服了设计课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2、从教师方面来讲,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款式造型设计能力,还要有一定的服装工艺技术水平。这并不等于说设计教师必须要把服装做得如何精致,但起码的缝制工艺要有所了解掌握,尤其是对服装结构的设计、分析,要有很强的能力。不仅常规服装的结构、裁制要懂,还要能运用服装结构原理,随意变化出新的结构形式。做到能以绘画表现款式、造型,以款式造型来设计结构,再以结构验证款式造型的合理性。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就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款式造型与结构变化的能力。

四、中职服装设计课程教学的实践改革策略

全面与市场接轨、注重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

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最终培养目标是为服装市场培养出综合、实用且富有创意的全能型人才,因此为了完善巩固这一目标,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全面与服装市场接轨,依据服装企业的产销供一体的发展趋势,拓宽专业口径,积极创办与服装设计、服装营销与品牌效应等密切相关的多样性学科及专业,从而培养出既拥有综合的服装设计能力,又会营销之道,能将服装品牌推向市场,走向成功的专业服装设计与营销人才。服装不仅仅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消费品,更是一种文化理念的传承,凝聚着不同国家、不同人们对文化的不同理解与综合的审美意识。因此服装行业的发展水平象征着一个国家的文明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只有促进学生树立内外兼修的创新设计理念、综合艺术修养,培养他们对抽象美、行为美、艺术美、前卫美的综合敏锐感,细微洞察力,并使他们具有强烈的超前设计意识与综合创新设计理念,才能最终体现中职学校服装设计课程教学的真正内涵。我们可在学校现有实验资源的基础之上,加大投入建设力度,全面引进CAD设计室、成立专业的服装设计模拟工作室,通过丰富的设计、打样、销售、剪裁、制作等各项实训环节,强化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

强化师资建设,灵活设置教学计划、编制教学方案,令学生掌握绘窗技能。面对目前中职服装设计专业师资匮乏的现状,我们应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教师创造更多的行业交流机会:如通过定期聘请行业知名设计师来学校讲座,令教师更多地参加行业内组织的各项交流比赛与成果鉴赏会,使教师走出课堂、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的汲取成功设计理念与经验,同时在不断充实自我、丰富自我的同时构建起一支专业理论知识扎实、雄厚,专业技能强劲、全面的双师型服装设计教师队伍。在教学计划与方案的制订中,我们应充分依据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人才培养定位目标;通过深入实践的社会调查,了解专业的发展走向与趋势;同时聘请行业内的成功教育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真正设计出灵活、多变,适应中职学生特色,注重动手能力强化,专业知识面拓宽的实践教学方案。

以上是笔者从事服装设计教学的一些体会,通过以学生为主体,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将服装设计课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结合服装款式造型与结构的一体化教学,避免了课堂教学和实习教学脱节以及课程设置不合理性,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缩短学生掌握技能的周期。使学生走出校门就能很快适应并胜任工作岗位,发挥学生的才能。

参考文献

[1]康玉娥.浅谈服装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论丛,20_(1).

[2]刘小玲.对高职服装设计教学的探讨[J].江宁行政学院学报,20_(3).

[3]徐东,等.服装毕业设计指导教程[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4]许星.服饰配件艺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_.

工厂服装制版论文范文 第十篇

服装设计与服装潮流

绪论:如今服装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已经多元化了,服装设计与潮流之间存在的唯美关系也越演越热。我们日常生活中,服装不仅仅只是一种遮掩身体的功能,还承载了其他的多种功能。一个成熟和生活有品质的消费者,他在选择服装时,不仅要考虑自己职业和年龄,还需要考虑到所穿服装出现的场合。而对于服装设计者来说,也应该看清趋势,设计出符合潮流,又受到消费者欢迎的服装。本文就时尚文化与服装设计这一议题,介绍了时尚文化概论相关概念,分析时尚文化与服装设计的共同性,最后讨论时尚文化与服装设计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服装、潮流、设计、人文精神、艺术精神、

一、服装设计的精神追求

当前世界范围内,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建设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对时尚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服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时尚文化与服装设计这一重要议题展开讨论,重点介绍了时尚文化概论相关概念,分析了时尚文化与服装设计之间的共同性,并讨论了时尚文化与服装设计之间的相互影响,以期得出时尚文化与服装设计在文化方面、设计方面、灵感方面相互契合之处。

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必要部分,它影响着人们如何感知、如何行为和如何思维。尤其是在当今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前提下,情感越来越成为服装产品进行价值判断的重要砝码。它对人们消费行为的影响力和对服装设计的重要性日益被设计师们所认识、所运用、所追求。“情感化没计”就是“全面注重美观和情感因素的设计”它是以人性化的理念从事产品设计,努力将人们的情感要素植入到设计之中,使设计作品与人之间具有很好的亲和力,并形成稳固的情感纽带,在满足人们对产品普通实用性需求的基础上,又满足了人们情感上的深层次需求。

工厂服装制版论文范文 第十一篇

摘要:本文从服装工艺制作的重要性出发,重点阐述了在课堂进行服装工艺制作的方法,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工艺流程,使学生有一定的感受,并结合多媒体的教学,加深学生印象。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新的思维和理念融汇到服装的制作中。

关键词:服装工艺;教学方法;从图纸到成品

一、服装工艺课程的目的

服装工艺课程是高等美术院校服装设计学科的基础课程,属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纺织纤维通过缝合造型基本知识;熟悉服装造型的前期内容;提高学生对立体造型动手意识;为未来服装设计成衣缝制部分奠定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对服装设计和服装结构知识有正确的理解和实践;引导培养学生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思想;掌握正确的工艺造型方法内容,理论讲授与实验室操作相结合。

二、服装工艺课程的重要性

三、服装工艺课程教学的特点

如何面对这些变化,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就成了培养新一代劳动者的职业学校所要面对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对课程教学进行研究,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优化教学课程要注意把握服装工艺课程教学的特点:

示范性。在服装工艺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技能示范操作,学生记忆、观看、练习,形成该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传播的过程即为技能示范操作过程。因此,教师示范的一举一动都是学生记忆感知的对象。如教师在技能示范过程中合理的排料、准确的裁剪、流畅的制作程序、正确的熨烫技巧,技能操作的动作姿势等都对学生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过程,因此教师的示范言行一定要正确规范。

感知性。技能操作示范教学是服装专业学生感知服装制作的关键过程。学生通过眼、耳、手、脚等来感知服装的制作要领、程序及注意事项等;通过观看教师选择面料、合理排料、裁剪面料顺序、缝制的程序和要领、熨烫的方法和技巧了解面料的配色和款式的造型等;通过倾听教师的讲解,感知教师的操作姿势和操作要领;通过触觉感知面料的手感和特点、熨烫的温度、手脚的配合来控制机车的速度等。学生通过看、听、触等认知服装的制作过程,再辅之以记忆思维,最终学会服装的款式工艺制作。

互动性。在服装工艺课程教学中,教师操作、讲解,学生观看、记忆,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的每个细节都会影响学生的认知心理,而学生的学习与听课态度和情绪又会影响教师的教学信心和讲课激情,二者具有相互影响关系,因此要把握好这种关系。

根据学生的心理,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在服装工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集中精力进行操作示范,这就存在一个课堂管理如何操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的示范动作是瞬息之间,稍纵即逝的,有的虽然可以重复,但也无法多次重复,因此,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聚精会神地掌握每一个环节、记住每一个要领是教师必须要重视的问题。服装工艺课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课程,上课的时间持续比较长,连贯性比较大。如何能够有效地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又不影响课堂的示范教学,这需要考验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和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好的做法有:事先做好示范作品,发给学生看;做好课程录像PPT等在电教设备上轮流播放,上课的时候使学生在操作之前就有感性认识,加强后期学习的效果;有时也可以在课前准备示范时让基础差的或没看清楚的同学反复地观看录像操作;还有就是将学生分成小组,基础好的学生负责辅导学得慢的同学,这不仅能有利于大家学习水平的提高,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提高了基础好的学生的管理组织水平。如果教师总是“越俎代庖”,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降低。充分相信学生,给予学生独立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让学生发挥主体性的同时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这些方法值得借鉴和采用。

四、服装工艺课程教学的创新

运用传统文化的影响优化服装工艺课程教学的内涵,结合中国服装发展所积淀的服饰文化、服装技艺以及传统服装的历史文化背景等多方面知识去启迪学生继承、弘扬中国服装化的精髓,学习借鉴西方的先进服装技术,增强时代的责任感。例如在一些传统的工艺应用装制作中,像盘扣的制作与设计、刺绣的运用、剪纸艺术在面料上的创造等既激发了学生又灌输了传统程教学的内涵,通过课外的手工作业来补充完善课内的知识结构,从而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专业,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兴趣。有意突出服装制作中出现的服装典故、趣闻以及风俗民情的特点,将服装工艺所涉及的一些服装的化学变化、色泽变化、造型变化融入其中,就能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工厂服装制版论文范文 第十二篇

摘要:《服装材料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面向服装类专业学生开设。论文首先分析探讨了前期《服装材料学>课程教学中碰到的系列问题,包括理论教学跟服装行业和专业需要之间,实践教学跟学生应用型能力的培养之间的脱节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措施,包含理顺和更新课程教学理念,注重“三结合”,多元化实践教学和课程考核方法。实践表明,论文所采取的教学改革举措具有一定的成效,切实提高了服装类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服装材料 课程改革 专业应用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_)01-0134-02

浙江省服装产业历史悠久,尤其是以“红帮”裁缝为代表性,走南闯北,名闻遐迩。近二三十年以来,纺织服装产业一直是浙江省的传统产业优势和支柱产业,其中最近十年浙江纺织服装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始终保持在20%左右。但随着近年来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受20_年金融危机对服装产业的影响,加快了浙江省服装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这必将对省内高校服装专业的教学及其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

一 前期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教学跟服装行业和专业需要脱节

我国服装材料学教材最早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脱胎于纺织材料学。历经多次修订,许多教材已经逐步从沿袭照搬纺织材料的传统中走出来,内容上较好地处理了掌握服装材料基础知识、服装材料应用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的关系。我们的教学大纲也在逐步跟随教材的变化而修订。但是我们的授课教师由于受早年知识结构(纺织材料教育背景)、前期教学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往往延续的是纺织材料课程的理论授课模式,即按照纤维――纺纱――织造――染整的工艺流程(见图1)逻辑顺序和工艺内容授课,不但没有将教材内容完全融入教学,更没有从教授学生面料(织物)认知和应用的角度出发,融合服装行业和专业的背景知识,使得理论教学跟行业和专业的需要脱节严重,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当今纺织服装科技日新月异,新的材料不断涌现,服装时尚不断变幻。这也就要求我们继续修订教教材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大纲,与此同时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能够站在服装行业的视野下将材料学基本理论与最新科技成果、新产品流行及发展趋势等内容之间耦合。

(二)实践教学跟学生应用型能力的培养脱节

由于受师资力量和办学客观条件等因素影响,当前仍有很多高校的服装材料实践教学主要还是停留在实验室教学的阶段。主要表现为:所开设的实验课程在授课形式上是教师示范,学生验证,在内容上更多还是停留在纺织材料实验上,主要包括纤维的微观形态和性能、纱线的技术规格和性能、织物的物性测试等,而不是强调和培养学生对服装材料构成要素对材料风格和性能的影响,服装材料(面辅料)类别、风格了解和认知,以及服装材料性能特征对服装版型和加工工艺的影响。可见,前期服装材料课程中的实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的应用型能力培养相脱节,这也使得服装材料学课程无法与后续的服装款式设计、服装构成以及服装工艺等课程之间更好地衔接。

(三)成绩评判方式较为单一,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真实水平

服装材料学课程作为考试课,其成绩评判长期以来却存在着把闭卷试题的回答作为评分的主要标准的现象,致使学生中“高分低能”、“卷面成绩与学生实际能力不相符合”的矛盾比较突出。这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自信心、好奇心和进取心,也与真正意义上独立学院的应用型实践能力培养存在较大的差距,专业化水平低下,缺乏就业优势和专业竞争力。

二 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措旋

近年来,浙理工科艺学院服装材料学教学改革提出以“以专业和能力为导向,切实让学生不仅要掌握服装材料学理论知识,而且要认知服装材料、了解服装材料市场和服装材料的品质管理”为目标,制订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具体有:

(一)理顺和更新服装材料学课程教学理念

服装材料学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专业需求和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着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见图2。这落实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中,表现为理论教学内容不仅需要有纺织材料基础知识,也需要包含服装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融合最新纺织科技知识和服装时尚信息。实践教学除了常规的实验教学,还需要有材料认知的实践教学、自主实验以及校外实践,以此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成绩评判应该包含多元化指标内容,降低理论成绩比例,提高实践成绩比重。

(二)以编写教材为契机,围绕行业和专业需要,更新和修订理论教学内容

项目组以编写教材为契机,完善教学大纲,更新和修订教学内容,进一步将服装材料理论知识传授与服装产业链中材料应用需求紧密结合。例如,服装材料基础内容上坚持以服装材料构成要素以及面辅料类别、风格和性能特点为主线,力求精练材料学科的基本知识,强调服装材料构成要素对材料风格和性能的影响以及服装材料(面辅料)类别、风格和性能特征的了解和认知,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和实践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服装材料应用部分内容以服装材料应用为主线,将服装材料知识与服装产业链和应用(衣料市场、衣料品质管理、衣料与服装、衣料与成衣技术、衣物保管等)紧密结合,使学生了解材料应用过程中的知识体系,符合当今高校人才培养和服装业对人才的需求。

(三)注重“三结合”,多元化实践教学,突出学生应用型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结合”主要是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课内实验教学与开放式自主实验相结合;课程内容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课堂灌输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和部分课内时间,直接去面辅料市场认知和选购衣料,去专业实习基地参观和实习衣料的品质管理,让项目组的服装设计教师以讲座的形式告诉学生衣料与服装类别之间的适应性,以及让服装工程教师跟大家讲解衣料特性和成衣技术之间的关系。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并组织在课堂报告和讨论。

课内实验教学与开放式自主实验相结合主要是指除实验室常规验证性实验外,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如探索服装材料技术规格与性能之间的规律关系,设计服装材料性能测试方法,实验服装材料与服装造型、服装版型以及服装工艺之间的模型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同时为后续的毕业设计服务。

课程内容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主要是指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为契机,服装材料学课程内容为基础,引导服装工程学生参加新苗人才计划、挑战杯项目,以及学校的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四)改变传统的课程考核方法

将课程成绩的评定方法由原来的平时成绩(20%)+考试成绩(80%),变更为平时成绩(20%)+考试成绩(40%)+实践成绩(40%),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出勤率、答疑情况、学习主动性、期末考试,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并适当加大实践成绩考核比例。

三 结束语

伴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和国际化趋势,势必需要大量的具备国际视野、创新理念、时尚意识,且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级纺织服装应用型人才。这为当前高等学校办学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要求高校在服装类专业教学中始终坚持以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准则,结合学校(学院)办学方针和服装类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来逐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服装材料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通过在教学内容上进一步将服装材料理论知识传授与服装产业链中材料应用需求紧密结合,在教学方式上激活了服装类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积极能动地选择和理解服装材料知识。实践表明,以专业和能力为导向的《服装材料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不仅让学生握了服装材料学理论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服装材料、了解服装材料市场和服装材料的品质管理的能力。

工厂服装制版论文范文 第十三篇

摘 要:服装表演作为新生的一种产业,就其制作费用与时效性对比而言显得尤为昂贵。除去演出者,制作一场表演涵盖内容众多,现在就以广州市场为例展开研究。

关键词:舞美;服装表演;表演制作;市场对接

1 服装表演舞台制作

对于服装表演的舞台主要分为:传统舞台与创意舞台两种。细分两种舞台会发现其又可以分为:基本舞台、中端舞台和高端舞台三类。怎样制定舞台制作的体现方案,应有具体措施、具体方法、具体规格,要有慎密的计划,采用科学的、艺术化的处理方案,选用哪些材料和采用哪种制作方法去丰富舞台造型主要是舞台造型的需要直接选用某种特定原材料,来创造艺术的真实,这一方法更具有强烈的特殊表现力,如直接运用钢管、铁皮、元木、毛竹、麻布、棉花、塑料、泡沫、海绵等材料表现场景物体更具真实感和现代感。特别是对于创意舞台来讲,所涉及到的原来材料更为全面更为广泛,所以使其展现出来的写实感与现代感就尤为丰富细腻。

舞台制作是各制作组成员把整体的舞台制作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单体进行制作。这既要保证设计者总体形象的要求,也要对具体一个个单件的精雕细刻。它体现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舞台制作设计的准确性,它的原则应是:1、应符合和有利于剧情的需要和演员艺术表演;2、能够合理确定和划分舞台的空间区域并让观众认可;3、便于幕间迁换和运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台演出的完整和严谨。

时代在发展,舞台工艺技术日新月异,新科技、新材料的出现,越来越朝着更加广泛的、综合化的方向迈进。当今的舞台技师们随着各种高新技术和新型材料不断的出现和渗入,要能了解熟悉这些,仍需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熟悉新材料,掌握、运用高新的工艺技术,这一切既对舞台制作也同样对舞台技师是一个严峻挑战,也是时代对舞台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样,在舞美灯光方面的发展,使舞台效果多样化、现代化,营造出更加夺目的视觉感受。舞台的材质进步,降低了搭建成本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搭建方式。音响的变更,使得音乐运用的更加到位,创造了更好地听觉效果。在科技进步的同时,舞台的制作更加科技化、便利化,但是其中一些问题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就是舞台的稳固性与安全性。这不仅仅保证了演出的顺利与呈现效果,也保证了演员与观众的安全。对于舞台的制作,这才是重中之重。

2 与市场对接的舞台

3 灯光与市场的对接

在服装秀中,灯光往往被看做是舞美设计的灵魂之光,它是舞美设计师和舞台编导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环节,没有灯光的舞台艺术就如同失去眼睛的人,无法看到其事物最美好的一面,无法让人们更全面完善的感受到服装表演真正的艺术魅力。舞台灯光是对服装表演的再创造,通过与 T 台背景、舞台场景、模特的演出服装等相互联系,把 T台塑造成完整和谐的画面,在提高舞台表演整体效果的同时带给观众震撼的视觉冲击。除了舞台的对接之外,灯光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所以针对于舞台我们有以下研究。对于舞台使用的灯光主要有:柔光灯、回光灯、散光灯、脚光灯、光柱灯、电脑灯、追光灯、成像灯等灯具,应该说是在舞台制作中最为复杂的一项了。对于这些不同的灯种有着不同的功能。柔光灯的用途:它的原理就是把僵硬的闪光灯直射光线通过耐高温的半透明塑料,转化为柔和的漫射光,消去人像和其它拍摄物体上讨厌的高光斑,使你的照片如同影楼里拍出来的一样美丽自然。在价格上灯泡便宜 80-100元,灯架比较贵为200-1500元。回光灯用途:照明设备的一种,是无透影系列之一。价格在150-300之间,要看灯架而定。脚光灯用途:消除了杂影,高调淡化效果。价格较为便宜在100元以下,也是舞台上用的比较多的一种灯具。追光灯用途:在舞台全场黑暗的情况下用光柱突出演员或其他特殊效果,或对演员进行补光。追光灯可以变换各种不同的颜色,还有的追光灯可以打出不同的图案。价格在800元左右,对于服装表演中现在是不太常见。成像灯其光束角有多种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应用,增强演员的立体感效果,价格在500-700之间。

4 舞台制作总结

对于现在常用的基本、中端、高端舞台的造价基本可以分为1万元以下,5万元以下和10万元以上。在舞台搭建中,除了舞台自身的造价存在不小差异之外,灯光的使用是最大的差异。并且一整套的舞台搭建中费用灯光在其中所占的比例相当之大,如果一套舞台想要开支,在灯光的合理运用上下足功夫才是关键。

对于舞台的制作我们研究的并不够深入、透彻。但是在于市场的对接上我们不难发现在制作中的弹性空间是很大的,合理的舞台设计对于制作费用上可以节省更开支。相信随着服装表演产业的发展,更加合理化、科学化的制作,服装表演产业会越来越好!

工厂服装制版论文范文 第十四篇

摘要:实践教学在高等服装教育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在应试教育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专业学科特点及教学目标,构建“链式逐层递进式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结合四川大学研究型综合型大学的特点,提出了“8 +11”二层次实践教学模式,阐述实践教学管理、质量保证及教学条件体系,使学生能够尽快地学以致用,胜任其工作岗位。通过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来满足社会对服装相关方面的人才需求。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服装;实践教学;创新型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_)10-0093-02

一、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应试教育培养的缺点

现在服装本科院校普遍采用应试教育为主,素质教育为辅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已显露出与社会需要的差距。学生社会实践的缺乏,导致对学习目的茫然,对学习方法落后的麻木,以及对学以致用的困惑,直接影响教育培训的效果,阻碍人才的发展。因此调整教育培养目标、内容、评价体系、管理制度,重视产学研一体化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过渡,建立实践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是教育改革的需要,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进步的需要。多年来,我国高校服装实践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应试教育培养还存在一些不足。通过对四川德福制衣集团和四川琪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实地调研,我们发现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专业教学的方法陈旧,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少,实践教学系统性不强,只重视课堂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工作等。

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科特点及教学目标

1.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科特点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是一门艺术创造与工业生产交叉的教育学科,是动手能力要求极强的专业,其教学工作除了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服装教育的一般要求外,还要体现艺术类与工科类教育的特点,即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2.教学目标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服装产品设计、服装工艺技术、服装生产管理等能力,能够在服装行业或服装生产企业等相关部门,从事服装产品设计、服装工艺及设计、服装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实践教学目标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培养学生服装产品设计及生产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科学研究素养、创新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渠道。让学生对服装产品设计、服装生产、工艺管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而使理论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运用于实践之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系统运用服装生产技术解决服装产品设计、服装工艺及设计、服装生产管理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为学生尽快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三、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要坚持适应产业发展的办学宗旨,根据产业背景及社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设置实践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式,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链式逐层递进式”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8+11”二层次实践教学模式。

1.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8 +11”二层次实践教学模式

服装设计与工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大体分为专业基础实训和综合性的创新设计实训,为二层次实训。专业基础实训由 8门课程组成,综合性的创新设计实训由11门课程组成,在实践教学上实行“8 +11”二层次实践教学模式。服装设计与工程本科专业基础实训平台包含素描、服饰色彩设计、服装效果图、服装电脑效果图、服装基础工艺、纺织材料学、服装CAD、服装生产课程教学8门实习实训课程。通过以上实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服装设计、服装工艺技术等基础应用能力。服装设计是对服装类应用产品的设计,而服装产品开发的核心是服装设计,服装设计是为应用而存在的,因此服装设计技术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服装工艺技术包括服装结构、工艺设计方法和成衣化生产技术,使学生具备从事服装样板设计、服装工艺设计等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字化生产的认识,从而适应市场经济对服装专业从业人员现代化、高标准的要求。专业基础实训以专业基础课实训为主,重点解决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知识推广和提高实践能力的问题,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和初步综合能力。专业基础实训教学内容展开时,既要有每部分知识验证性、练习性实训,同时也要有课程内容的综合实训,并能将实际应用问题融入到实训教学中形成设计性课程实训,使学生不仅能掌握操作技能,同时还能了解和掌握技能的应用技巧。

服装设计与工程本科专业综合性、创新设计性实训平台包含了一 、服装结构与工艺 二 、成衣纸样设计、服装立体裁剪、服装设计、成衣生产技术管理、成衣设计与工艺课程设计工业制板与工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论文 、专业社会实践、创新教育等 11门实习实训课程。综合性、创新设计性实训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工程本科专业教学的核心课程。通过以上实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服装产品设计、服装工艺及设计、服装生产管理等能力,达到服装设计与工程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综合性、创新设计性实训课程不仅能完成学生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培养,同时还负责对学生文字表达、团队协作工作意识和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负责毕业设计的前期指导工作,让学生具备从事服装产品开发能力。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是多学科、多课程的综合,为此,在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中构建了多门课程来完成各能力的培养。综合性、创新设计性实训以专业课和专业综合课及相关的课程设计为主,重点解决专业技术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的问题和培养研究性、创新性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

2.“链式逐层递进式”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包括通识教育内容体系,实践教学条件体系,实践教学管理及质量保证体系,创新教育内容体系的建立,将每模块的教学内容由浅入

推荐阅读:

  南宋时期服装论文范文5篇

  退休心理调适论文范文(推荐12篇)

  古代祭祀文化论文范文(通用11篇)

  服饰类论文引言范文模板(精选10篇)

  养生和健康论文范文(通用9篇)

  论文的主要贡献范文大全优选19篇

热门标签: 工厂 服装 论文范文
工厂服装制版论文范文(优选3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公共产品的梯次供给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公共产品的梯次供给,论文关键词: 社会 主义 新 农村 公共 产品 供给论文摘要: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应依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分梯次进行,即:A类公共产品支持生产发展;B类公共产品支持生活宽裕;C类公共产品支持乡村文明;D类公共产品支持村容整洁;E类公共产品支持 管理 民主 。农村

其他论文2023-01-25

浅谈美国次级债危机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启示

浅谈美国次级债危机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启示,三、我国的房地产泡沫 1.我国的房地产以25%以上的高发展速度持续增长5年后,按照其固有周期必然调整,但由于以下因素这个调整周期延长了:北京奥运会造成的建设高潮,加入WTO和开放国内 市场 刺激外商 投资 ,人民币升值预期刺激国际投机资本进入,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产生资本

其他论文2023-01-25

购房者介入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购房者介入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验证 问题 之一:性别不同会导致介入度不同吗?通常由于消费者的性别不同可能会导致其购买过程介入度水平的差异。例如:同样是买服装,男性多半是直接到某个商场,然后买衣服走人,整个购物过程可能不到半个小时;而女性则多半是花了半天甚至一天时间逛了N个商场后还未能买到一件服装。由此看来,女性对

其他论文2023-01-25

新政治经济学的中国之“道”

新政治经济学的中国之“道”,新政治经济学的中国之“道”在中国,大多数纠缠着我们的经济问题乃至社会问题,都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常识,不是新知。 不过,新政治经济学中的“政治”,内涵很广,乃是指集体选择或公共选择,套用孙中山先生的话来说,“政治”就是“众人之事”。当代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集中于研究个体决策问题,

经济论文2023-02-07

论我国软件产业当前的形势、机遇和发展道路

论我国软件产业当前的形势、机遇和发展道路,近年来,我国政府对软件产业的 发展 非常重视。国务院《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00]18号文),对我国软件产业发展作出了全面的规划,有力地指导了软件产业的发展。为促进我国软件产业在知识 经济 时代 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前有必要进一步认清我国软件

其他论文2023-01-25

我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我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回顾与展望,摘 要 对于烟草行业而言,其充足的闲置资金足以应付大规模的 企业 信息化建设, 发展 也非常迅速,同时也暴露了许多值得思考的 问题 。入世的保护期即将结束,烟草企业应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挑战。关键字 烟草行业 信息化 回顾 展望1 引言自从2004年11月10 中国

其他论文2023-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