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8
2023-06-27
2023-07-05
2023-03-20
在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通用6篇)
2023-06-15
更新时间:2023-12-23 21:14:06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3-18
2023-06-27
2023-07-05
2023-03-20
在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通用6篇)
2023-06-15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是中华民族智慧和艺术的结晶。作为一名戏曲爱好者,我对戏曲有着浓厚的兴趣,深入了解戏曲后,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了解戏曲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戏曲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戏曲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民间艺术形式。最早的戏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如采茧记、瑞金娘娘等。而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是在元、明、清时期。我通过翻阅相关书籍和观看表演,了解到戏曲艺术的传统特点。戏曲不仅是一种舞台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继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载体。
第二段:戏曲的表演风格
戏曲有许多不同的表演风格,如京剧、评剧、黄梅戏等。其中,京剧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种。京剧重视形体表演和动作,舞台化的化妆和服装也是京剧的一大特色。古老的房梁上吊起的扣钟、舞台上犹如虹弧的缠腰花,都增添了京剧的艺术氛围。通过观看京剧表演,我深深感受到了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第三段:戏曲的表演技巧
戏曲的表演技巧是戏曲艺术的灵魂所在。它要求演员在表演中融入角色的特点和个性,通过身段、脸谱以及音乐和舞蹈的结合达到传达情感的目的。在长时间的观看和学习中,我逐渐掌握了一些戏曲表演技巧。例如,表演中的动作要精确、准确,并有动人的表情,通过角色的语言和动作,传递出戏曲作品的内涵和哲理。
第四段:戏曲的精神内涵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角色和剧情的表达,传递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社会理念。戏曲中的人物形象丰满,情感丰富,通过他们的言语和行动,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众多面貌。通过欣赏戏曲,我更加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增长了自己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第五段:戏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尽管在现代社会,戏曲受众的数量相对较少,但它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现代形式的戏曲表演和学习机构也在推动戏曲的发展。同时,戏曲艺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现代文化产业。许多戏曲题材的电视剧、电影、音乐作品等,在当代社会中受到了热爱戏曲的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通过了解戏曲,我深深体会到戏曲作为一种传统艺术,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它不仅仅是舞台上的表演,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思想的传达。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加强对戏曲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也要注重将戏曲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使之在当代社会中发扬光大。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欣赏戏曲艺术,让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保存下去,并为我们的现代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曲艺知识》这门课让我们不仅了解戏曲的种类,即包括京剧、豫剧、黄梅戏等,还包括相声、小品等。在开始时,老师让我们了解并欣赏各种乐器,使我们感受我们各种民族乐器的.奇妙功能,那些乐器所奏出的音乐,与那些演员明亮有节奏变化的声音相搭配,简直是美妙极了!我后来又有幸能够听到非常出名的女子十二乐坊演奏,那时候听到乐器表演后的感受和平时大不一样,听他们演奏就好像是享受一份美餐那么的美好,所以呢,我很想说一句话,那就是:“当你喜欢上它的时候,它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
去上课,就是很晚才去为不让老师点名时不被点,哎,我感觉真的挺让人值得思考的。对于我们国家的传统艺术,我们国家的新一代却竟然是这种无所谓的态度,值得我们反思一下啊。我不是一个愤青者,我只是一个爱我们民族传统艺术的戏曲爱好者,真希望大家能够改变那种态度,用心去学习这种高尚的艺术精髓并感受戏曲艺术所带来的精神享受。
正所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我们学习和了解曲艺知识,不仅仅是在感受生活,更是在体验生活。戏曲中许多出名的曲段广为流传,如“牡丹亭”“窦娥冤”“女驸马”等等。我们通过曲艺知识这门课学习到戏曲来源与它们的唱腔品类等等,同时老师也给我们放映许多经典曲段,像“夫妻双双把家还”、“刘三姐”等,还有许多经典的相声、小品节目等。我感觉这学期的曲艺知识课很充实,老师让我们在一种轻松欢快的气氛下,学习曲艺知识并感受戏曲艺术的美妙,总而言之,我个人觉得,这学期的这门选修课非常有意义,使我对戏曲的喜爱程度更加深厚,也让我明白,我们既然选择了就该好好去做,我们会从中学习到我们曾经无法学到的东西。
第一段:引言(140字)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我在参观与学习中逐渐了解戏曲,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心得体会。在此,我愿与大家分享我对戏曲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段:了解戏曲的历史与特点(240字)
戏曲起源于古代的宫廷音乐舞蹈,经过演变和发展,成为一种有独特表演方式、丰富剧情和高度技巧的艺术形式。戏曲有许多不同的剧种,例如京剧、黄梅戏、评剧等,每个剧种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特点。戏曲的表演需要演员操练韵律、学习唱腔、掌握身段等多项技能,这些都是戏曲艺术独有的精髓。正因为如此,戏曲能够通过舞台上的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互动,传达出生活的智慧和情感的表达。
第三段:戏曲艺术对我的启示(240字)
通过了解戏曲,我深深地感受到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戏曲不仅有着优美的服装和华丽的舞台效果,更重要的是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传承。戏曲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让我感受到一种非凡的智慧。例如,在京剧《霸王别姬》中,我体验到了爱情、忠诚和背叛的复杂情感,世界上的事情往往不是黑白分明,而是充满了纷繁复杂的细节。戏曲通过生动的表演,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世界的多样性。
第四段:戏曲对个人修养的影响(240字)
了解戏曲不仅可以让人感受到艺术的美,还能对个人修养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戏曲提倡的严格纪律和高度要求,让我明白只有不断学习和努力,才能在自己的领域中取得真正的成就。其次,通过观赏戏曲,我学会了欣赏和评价艺术品,养成了品味和审美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戏曲中所呈现的人性智慧和情感交流,对我个人的心灵有很大的滋养和启发。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时,我能够从戏曲中汲取力量和勇气,坚定自己的信念。
第五段:结语(240字)
通过了解戏曲,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戏曲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更承载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念。通过了解戏曲,我收获了人生的智慧和情感的诠释。我相信,戏曲艺术将会继续在新的时代发扬光大,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欢乐和启迪。我也将继续深入学习戏曲并与更多人分享我的心得体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戏曲这一千百年来传承的宝贵财富。
这学期选修了戏剧鉴赏这门选修课,学到了好多关于戏剧方面的知识,更是被中国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
我是绍兴嵊州人,是的,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从小,妈妈就有教我唱越剧。比如,《我家有个小九妹》、《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等。这些曲目,我都会唱,所以在选修课的考试中,我就唱了《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唱完时,老师和同学以热烈的掌声表示了对我的肯定。 戏剧演员通过唱、念、做、打、舞等简单明了的词句、动作等有限的程式就能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戏剧通过演员们不同的脸谱告诉观看者他们扮演的是何种性格的角色,红脸表示这个人忠义,白脸表示这个人奸诈阴险,黑脸表示这人正直不阿,蓝黄脸谱更是告诉人们这是一个粗豪鲁莽之人。人们的身份地位则是通过他们不同的服饰来展现出来:黄龙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皇帝;穿戴霞披、凤冠的人是皇后、贵妃,公主;文臣穿蟒袍,武将戴盔甲;布衣代表平民百姓。戏剧中更是通过须发区分年龄,通过脚色分形区分男女以及他们的特长。
动作在戏剧中更是不可忽视的,演员以扬鞭代骑马,不同马鞭代表不同的马,以旗画车轮代表坐车,以划桨代表坐船等。通过这些简明的动作就可以让观众明白他们在干嘛,总之,戏剧的博大精深不是一夕一朝就能明白清楚,需要我们不断的去观看,去理解,去揣摩,才会慢慢的喜欢上看戏,也能够看懂戏。 以前的好多老人都没有读过书,识过字,但是他们可以看懂戏,可以从戏剧表演中得到好多信息,老人们希望得到一些新的东西,所以他们喜欢上了看戏,这就是戏剧的奥妙之所在。 我们现在虽然不能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戏剧去体会戏剧 文化的博大精深,去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
我觉得戏剧鉴赏课上,老师应该多教我们学习一些短小容易的戏剧,像我家有个小九妹等,让同学们在练习中体会戏剧的美,去感受戏剧中人的心理、情感等。年轻人对戏剧这种艺术的热情远比不上对流行乐喜爱。在这个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流行乐的社会中,认真的听一听传统的戏剧,像是在心田注入了一股清泉。中国戏剧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美感和文化底蕴是经过层层积淀,经过长时间的筛选保留下来的。所以中国戏剧确实是很宝贵的文化精粹。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因此在不同的地方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戏曲风格。在这学期的课中,除了第一节主要笼统的介绍的中国戏剧的简史,以后的课中对几个‘知名度’比较高的戏剧做了介绍,包括被称为国粹的京剧,辞藻优美华丽的昆剧,语言通俗直白的评剧,广为流传的黄梅戏,全由女子演绎的越剧。此外还有对于戏曲人物所穿服饰的具体介绍。这些都让观者深深的陶醉其中,领悟中国戏剧的博大精深。
而在音乐艺术上,《梁祝》更是堪称经典之作。中国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创作,1959年首演于上海。作品以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采用越剧唱腔音乐为素材进行创作,对交响音乐的民族化作了成功的探索。作品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3个部分内容分别取材于梁祝传说中“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3个主要情节片断。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根据协奏曲的形式特点,对原剧内容和曲调进行综合提炼,加以发展和创造。根据标题内容的需要,采用奏鸣曲式来表现富于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为了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和突出民族化特征,吸取了戏曲中歌唱性的“对话”形式、京剧中的倒板和越剧中的嚣板等表现手法,还借鉴了中国传统乐器中的某些特殊技法以丰富小提琴的演奏艺术,而使该曲成为中国现代民族化协奏曲形式中影响深远的名作。
拟性并不是单单由于场地的局限性,同时也营造了一种美感,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了叙事,给
人以想象的空间。
就戏剧的歌舞化倾向和虚拟性而言,从早期到现在已经有了变化,之所以用变化而不用发展,是因为它不一定都超着好的方向演化。例如在白先生改编的青春版《牡丹亭》中,出现的花神形象,显得有些莫名其妙(个人观点)。也许花神的出现营造了一种飘渺虚无的意境美,但实则不必,因为这样大家都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走来走去的花神身上,而忽略了唱词本身的美感和功能。传统的戏剧与不断发展的意识形态如何融合,成为现代戏剧表演的一大难题。戏剧不可能停滞不前,但变化因遵循的是传统。把传统戏剧的精粹改的七零八落,则不能称之为创新。我认为中国戏剧应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把艺术特点发挥到极致。对于原先的经典曲目可以保留原貌,对于其中被称之为“糟粕”的意识也应予以保留。因为我认为它糟粕与否都是历史的一部分,总之不可简单的一盖过之。其次,目前出现了很多要求推广戏曲的言论,例如戏剧进小学,进中学。在此过程中,应注意绝不能为了把戏剧推广普及而降低戏剧的艺术高度。 但另一方面,戏剧也不能曲高和寡,这样的话,中国的有一个传统精粹会随着能欣赏的人过少而逐渐衰退。
总而言之,中国戏剧必还将走更久的路,作为一种美的表现,一定会在时间的洗礼下愈发的璀璨。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学习和了解戏曲,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它的独特魅力。下面我将从学习初衷、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个人感悟和展望未来五个方面,分享我的戏曲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我对戏曲的学习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作为一种传承千年的艺术形式,戏曲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我对戏曲起初的了解只是片面的,通过一次戏曲表演的观看后,我对这种艺术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开始主动了解戏曲的历史渊源、不同剧种的区别和表演技巧,希望能更全面地了解戏曲的内涵。
其次,学习戏曲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我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戏曲演出和参加戏曲培训班等方式,丰富了自己的戏曲知识。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戏曲的发展历程和演艺技巧,对不同剧种和角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观看演出则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戏曲的艺术魅力和演员的精湛表演。参加培训班能够亲身体验戏曲的表演过程,并得到专业教师的指导,提高自己的演艺水平。通过结合多种学习方法,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戏曲,并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接下来,了解戏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戏曲的知识博大精深,涉及到音乐、表演、造型等多个方面。在学习戏曲的过程中,我发现更需要耐心和坚持。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练习,才能够逐渐掌握戏曲的精髓。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在表演技巧、音乐节奏等方面的不足,并通过多次排练不断改进自己的演出。虽然学习戏曲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每一次进步都给我的学习之旅增添了动力和成就感。
通过学习戏曲,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它的内在魅力和独特韵味。戏曲以其独特的音乐和舞台表演形式,能够更好地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戏曲中蕴含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精神,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通过了解戏曲,也更深刻地认识了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并将这份传统发扬光大的责任和使命铭刻在心。
展望未来,我希望能够更深入地学习和了解戏曲,并将其发扬光大。戏曲不仅是一种传统艺术形式,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戏曲逐渐被现代化的娱乐方式所替代,但其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依然存在。作为一名学生,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习,将戏曲传播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戏曲的魅力。我将不断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成为一名优秀的戏曲爱好者,为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了解,我对戏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戏曲是一门古老而深奥的艺术形式,通过学习和了解戏曲,我不仅愈发热爱这门艺术,也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信念。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够更好地领悟戏曲的内涵和魅力,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戏剧是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综合艺术。它是以演员艺术为中心同时又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的综合体。我国的戏剧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从先秦以前的巫舞,到汉代的角抵戏、晋时的参军戏、北齐的踏摇娘、唐朝的滑稽戏。一直到宋元杂剧,戏剧这种艺术形式才基本成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戏剧博采众家之长,从各种艺术中汲取了丰富的文化养料。经过长期的酝酿.我国的戏剧最终形成并逐步走向成熟,倍受民众青睐,甚至不胫而走,享誉海外.可谓成绩斐然。其中不乏有社会历史的偶然因素推波助澜,但主要还是因为戏剧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具体表现在其丰富多彩、广泛深刻的功能方面。戏剧的功能不仅体现在它形象生动、避实就虚的艺术形式.而且体现在它社会关照、理性思考的具体内容。
戏剧的艺术魅力首先在于它形象生动、雅俗共赏;其次在于它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更在于它张扬社会理性.成为播撒于民众心底的及时雨。戏剧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三个方面:娱乐功能、教化功能、传承功能。
戏剧的娱乐功能是显而易见的,是促使广大观众走进剧场或戏院的根本动因。因为戏剧是一种最终以舞台呈现的形式与观众见面的艺术。它的直观性极强,接受者的层次又极为复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并不高,因此.我们戏剧的娱乐大门要比其它艺术门类敞开得更大一些。这是从外部因素,也就是观众对戏剧的接受方面来考虑戏剧的娱乐功能。进一步从内部因素,也就是戏剧自身来说,戏剧的娱乐功能是与生俱来的,从最初的傩舞娱神,到之后的角抵戏、参军戏、滑稽戏等,逐渐地由娱神为主转变为以娱人为主,在此过程中,戏剧的娱乐功能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只是娱乐的对象由神变为人。人逐渐成为戏剧艺术的欣赏主体和接受主体。因此,戏剧就更多地考虑人们的娱乐因素,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使人们得到充分的享受和欢娱。
戏剧的娱乐功能是不容忽视的,但决不能认为它是戏剧最重要的,或者是唯一的功能。戏剧的娱乐功能只是把观众引入更高接受层面的必要途径,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优秀的戏剧,内容往往以情至圣,以真至诚,从而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同。孟子云:“仁言不如仁声人人深也”。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看一台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的戏,比听一场报告受的教育还要大。戏剧的教化功能,就内容而言,体现在其张扬社会理性,描写人间至情,追求真、善、美的永恒主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伦理剧
这类戏剧多取材于古人古事,戏剧艺术家运用移花接木、旧瓶新酒、引申推理等手法进行再创作,把它用于道德伦理的说教之中。“借虚事指点实事,托古人提醒今人”。如《赵贞女蔡二郎》、《王魁负桂英》、《张协状元》、《秦香莲》等。这一类故事都是写发迹变心的男子负心的故事。“贫贱之交不相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这是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于民众心中的一种理想的道德观。但在现实社会中,贫寒之士,一朝中榜,入阁拜相,飞黄腾达,便立即翻脸不认人,否认贫贱之交,甚至忘恩负义,杀妻灭子。于是理想的伦理道德被颠覆,民众的心理严重失衡.因此在戏剧中所表现的内容就反映了这种现实。而在结局安排上让这些负心汉都没有好下场,或者受到上天报应、惩罚;或者受到人间审判、行刑。唯有以此方式才能大快人心,使观众重新找回失去的心理平衡,得到心理补偿,同时也起到了警示世人的作用。
2、爱情婚姻剧
追求美好的爱情和自由的婚姻是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戏剧艺术也不例外。关于这类题材的戏剧也是不胜枚举,比如《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这一幕幕爱情戏多表现婉转缠绵的男女恋情,包括相思、调弄、热恋、离别、失恋、怨恨等情感。而且这类爱情戏也更容易打动观众.为观众接受,成为戏剧名作。爱情戏备受关注,除了人自身作为感情动物的因素外,更多地是因为这类题材强烈地暴露出一般的人性和人们普遍地、长期地被压抑的自由欲望。在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门当户对”的桎梏下,年轻男女的婚恋多成为政治、金钱、权力的牺牲品,而禁锢中的人一旦觉醒,就要冲出樊篱,寻求自身的幸福生活体现出青春和新鲜的人的要求。但在当时的封建高压下,这种思想是离经叛道,为社会的既定习惯势力所摒弃,并受到残酷压制。因而剧作家也只好把人们的这种美好愿望搬上舞台。通过演员之口讲出民众的肺腑之言。一吐为快,酣畅淋漓而且这类爱情戏也都以“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结局.体现了人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
20xx年5月17日,作为聂慧娟名师工作室的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的我有幸聆听了新华区戏曲进校园的观摩课,这对于出生于曲剧之乡、喜欢听河南戏曲的我来说,真的是欣喜万分!这一整天的培训学习使我受益匪浅!真可谓感慨良多!收获颇丰啊!。
上午第一节聆听的是朱倩倩老师的《我们的国粹---京剧》,这对于我这个河南戏迷来说,可谓惊喜和好奇,因为我对京剧一窍不通,平日里听的很少,而朱倩倩老师的这节课不仅使我对京剧有所了解,也激发了我想学京剧的浓厚兴趣。我发现朱老师在教授京剧时,巧妙的紧紧抓住一个小点的发掘,深入浅出,把课堂讲得有滋有味,并且让学生易于理解。课堂上,朱老师擅长运用各种精彩的视频资料代替老师的喋喋不休,让孩子们更直观更清晰的了解京剧四大行当,尤其生和旦的表演视频,经典又震撼,孩子们的反响也很热烈,这比老师纯粹的讲解更有力。讲完四大行当后,着重欣赏学习了《卖水》的一个片段,让孩子们学习“念白”,这个设计相当巧妙,因为二年级的孩子对戏曲几乎没有认知,学习唱腔还有点为之过早,但让孩子们用“小猫咪”的声音模仿旦角的“念白”及动作,效果很好,孩子们也表现得出色,课堂氛围很好。这个设计给了我很大启发:音乐老师要善于发现一个点来引申作为教学内容,切忌假大空,满堂灌,而到最后孩子们不但什么都记不住,对音乐知识也没有了兴趣。
第三节,韩群老师先给前面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系统的评析,又给我们讲了《中小学戏曲教学有效性》,让我们对戏曲教学有个宏观的认识,首先明确是什么,教什么,怎样教,尤其最后的怎样教,给我们指明了方向,韩老师用了三个课例给我们直接讲解《我们的国粹——京剧》和《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都属戏曲教学,那么就要求我们做戏曲功课,从某个点切入讲解,而《游子吟》属于古诗词歌曲,需要我们了解古典文化,并切忌不要随便更改歌词破坏意境。另外韩老师告诉我们一二年级的音乐课堂以感知为主,三四年级体验为主,五六年级有了知识储备,可以表现。
下午第一节是韩群老师的戏曲教学《小猫钓鱼》,这节课的教授简直教科书般。刚上课,韩老师就打着简板有节奏的问孩子们“同学们,猜猜看,这个乐器叫什么?”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们的眼球,以此引申介绍河南坠子,然后让孩子们欣赏原创坠子《小猫钓鱼》,课件也做得清晰有趣,孩子们全程专注认真,中间几个“鱼”的唱法教授更是生动活泼,孩子们学得又快又好。还有一板一眼的唱词节奏学习,韩老师巧妙的用简板“夹嘴”来引导孩子们学习正确节奏,学会正确的休止符演奏。总之,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细节之处都彰显着一名优秀教师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让我无比敬佩和折服。
下午第二节,特邀平顶山市艺术中心的主任崔凯老师为我们开展了《中国古典诗词与当代流行歌曲之美丽邂逅》讲座,大家都被崔老师深厚的文学知识和扎实的音乐功底及对音乐的执着追求所折服,每个人都听得入迷极了。这个讲座给我的感受就是一名音乐教师不仅仅需要较强的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让学生喜爱的具有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音乐老师。
这短短一天的培训学习,令我收获颇丰!真心感谢聂老师名师工作室的精心安排和组织,让我有这样珍贵而难得的学习机会。作为一名无比热爱音乐,但缺乏教学经验的音乐教师,在以后的教育教过程中,我定将一如既往地不懈努力,与优秀同行,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
今天天气阴沉沉的,但是我们的心情却是愉悦的,因为来自石井菊江布袋戏团的艺术家们将为我们带来一场精彩绝伦传统文化盛宴——闽南“布袋戏”。
布袋戏,又称木偶戏、掌中戏,是一种起源于17世纪福建泉州的戏曲表演形式。
林老师带着大家到学校多媒体教室,只见教室正中间搭着个一人多高的红布围着的小舞台。伴随着“咚咚哐哐”的敲鼓声,精彩的演出开始了。首先上演的是“武松打虎”,只见一只老虎摇头晃脑地向武松扑去,另一边武松拿着哨棒敏捷地窜上了老虎的背。老虎疼得嗷嗷大叫,一直上窜下跳想把武松甩下来,武松徒手捉住了老虎的的耳朵,奋力搏斗。凶猛的老虎最终还是斗不过威武的武松。
紧接着是更加精彩绝伦“争盘子”:只见两个木偶为了一个碗你争我夺,碗是个一根木棍顶着,台下的同学都屏住呼吸,生怕碗会掉地板上,不仅碗没掉下去,还能在木棍上绕圈。同学们都为这精彩的表演鼓掌,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
“铃铃……”下课铃响了,一节有趣的课堂也划上圆满的句号。这节课让我们走近了闽南的传统戏曲,了解了布袋戏的表演形式和表演风格,真是受益匪浅!
掌中备百兽之乐,宛转屈曲于指尖。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戏曲文化瑰宝——布袋戏!
20xx年5月17日,作为“聂慧娟名师工作室”优秀骨干教师培育对象的我,有幸参加了新华区“戏曲进校园观摩课活动”。此次的活动使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感受到了原来戏曲的教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也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当中进行戏曲知识的学习。
上午的第一节课由新华区建设街小学的朱倩倩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我们的国粹——京剧》这一课。朱老师声音甜美,思路清晰,本节课环环相扣,过渡非常自然,朱老师采用小猫“喵喵”的叫声让学生体会京剧的唱腔韵味,非常的新颖特别,也很适合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运用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一下子就让学生融入本课之中。朱老师又引入了肢体动作,让孩子学习“兰花指”、“兰花掌”,重点让孩子感受体会,对一些表现好的孩子及时的发现和引导,并挑出来带领全班学生进行表演,这要比老师说教更加的生动亲切!课程的最后,是一段京剧大师的感悟视频。这种新颖的课堂小结方式的效果竟好过于教师用语言进行的总结,孩子们听得都非常认真。听完朱倩倩老师的这堂课,让我对戏曲课程的教学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戏曲课程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老师滔滔不绝的枯燥讲解,也可以通过欣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的想要学习戏曲知识。
第二节课是由新华区团结路小学的赵阳老师针对五年级的孩子上的一堂《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本堂课程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光要会弹唱,还要有一定的文学底蕴和综合性的知识。赵老师在课程的开始运用了说书的方法进行导入,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兴趣,特别是用我们的河南话进行说书,使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接着,赵老师亲自进行对《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这出戏的演唱,并对河南戏曲中的越调、越调大师申凤梅进行了知识讲解及欣赏了越调大师申凤梅演唱的《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让学生对本部戏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当学生们了解后,赵老师采用“口传心授”的方法对四句歌词逐句进行教唱,并着重强调了戏曲中的装饰音部分反复练习。课程的最后,赵老师对戏曲知识进行了拓展。艺术是需要传承的,而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有责任去传承我国的艺术,这就更加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
上午的两节课程结束后,由韩群老师为我们进行了评课,并给我们讲了《中小学戏曲教学有效性》。韩群老师针对朱倩倩老师和赵阳老师的两节课一一进行了点评,韩老师的点评让我们更加清晰的了解了两位老师所讲的课程,特别是将两位老师的优点及缺点逐个进行了分析,让我们更好地去查漏补缺。然后韩老师对我们现阶段戏曲教学的目标作出了更深一步的讲解,分别从:是什么?教什么?怎样做?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在我们的教学中,要站在孩子们的角度上去备这节课,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要围绕使学生体验、感知、表现这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并对我们今后的教学目标作出指导,既音乐的核心素养:(1)感受体验——体验音乐元素;(2)艺术表现——运用音乐技能;(3)文化理解——音乐与文化的交融。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仅要拥有过硬的学科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拥有一定的综合性知识,要涉及多学科知识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下午的观摩课是由新华区教研员、省级名师韩群老师为我们带来河南坠子《小猫钓鱼》的戏曲观摩课,会场上座无虚席,韩老师的精彩讲解更是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有许多县区的老师也是慕名而来。课堂上,韩老师以她那亲切风趣的语言开始本节课的教学,教书思路清晰,课堂气氛活跃,尤其是在教授本节课教学难点时,结合简板的演奏,很轻松的就解决了问题。到歌曲的结束句“甩腔”的教学时,结合歌词,幽默风趣的比喻更是让学生很快就明白了该怎么演唱“鱼”字,韩老师的语言魅力和教学能力无不彰显出中原名师的名师风范。她井然有序的课堂组织,精心巧妙的课堂构思让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受益匪浅。
下午的第二堂课是由文化艺术中心主任崔凯老师教授的《中国古典诗词与当代流行歌曲之美丽邂逅》的专题讲座。崔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音乐知识清晰的解读深深的折服了我们,在座的每位听课老师都对崔老师报以崇拜的目光。通过崔老师的讲解,我们对古代诗词的韵律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也对我们以后进行新学堂歌的教学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在课程的最后,崔老师也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听的带有经典诗词的歌曲,如:邓丽君的《明月几时有》、黄绮珊的《定风波》等。让我们在轻松的氛围下结束了一天的学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汲取他们的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不断摸索前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加“聂慧娟名师工作室举行‘河南坠子专题活动’”有感
六月十五日,小学音乐聂慧娟名师工作室举行了“河南坠子专题活动”,来自叶县龙泉实验学校的张艳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张老师一早就来到活动现场,她不仅积极参与,还写下了自己最真实的感想,下面就是张艳老师的感言。
六月十五日下午,很幸运我能参加这次专题活动,听完郭淑菊老师的课,感触很深很深。很感谢魏老师能给我推荐这次学习机会,使我能走进中心路小学,近距离接触省级优质课教师,一睹郭老师风采!
中心路小学校园环境很美好,我是第一个到达的,我渴望学习,渴望成长,遇此良机,我怎肯错过半分半秒!
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课件制作精美。
第二:地方特色浓郁。一开始郭老师用河南地方口音去讲述故事,我感觉真的很好。我也整天说地方戏曲,地方戏曲,可是我讲课的时候也没注意这一点,我真的需要去学习。
第三:结构合理,层次清晰。郭老师讲一段故事,一个简短的片段,一遍一遍的读词,很细心,然后用地方口音教学,这也是魏老师给我提的建议,感觉很受益。
第四:基本功扎实。郭老师不但河南坠子说得好,钢琴弹得也是真好,郭老师用钢琴去弹奏河南坠子的旋律,顿觉自己很渺小,真的应该好好的练习练习自己的基本功了。
自己需要努力的地方太多太多,加油!努力成就明天的自己!
感动于张艳老师的学习精神,同时,也再次感谢郭淑菊老师!如果工作室的活动能为老师们带来收获,那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
最近我花了十几天的时间,在网上观看了30集电视剧《全家福》,感受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剧中的两个家庭组合成了一个“小分队”,七口人六个姓,从此开始共同走上了一段既充满温馨、又饱尝艰辛的人生路。
30年前,某小城的纺织女工张红秀与退伍军人周天平在患难中结为夫妇,在这个大家庭中,随着年代的更替,围绕着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这些生活中的繁琐之事,每个成员的不同个性在相互冲撞着,由此繁衍出一个又一个冲突,其过程和结果有时候令人啼笑皆非;而正是由于每个人心底深处的善良,使得这一家人在磕磕碰碰中一步步走得更近,他们相互温暖着、搀扶着、鼓励着,步履艰难走到了今天。
这部电视剧的结尾也很完美,80岁的老奶奶也有了新的工作,当上了红秀养老院的院长,那个开心的镜头让人回味。这个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家庭的每一位成员从生活中悟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艰难困苦并不可怕,善良、宽容、健康和爱才是最为宝贵并值得永远坚守的财富,才是真正意义的“全家福”。
我是一个喜欢怀念的人,总是纠缠在回忆里,无法将心挪移。在每一次提笔想要写下感触的时候,总喜欢为自己沏一杯清茶,淡淡的茶香,绕在我的身旁,让我的思绪随着这清新的香气,萦绕出属于那份心灵悠然的静谧。
我总在回味着曾经的美好,总是在过去的时光里走不出来,因为我可以在夜阑人静的时候,静静地想念。当一个人拥有了一份思念和幻想,也不失为一种愉悦和欣慰,如果没有牵挂,那么,生存也就变成了机械。
打开尘封已久的回忆,你可以试着一点一滴去记起,不必逃离,更不必刻意删除一些记忆,我们都是活在明天的曾经里,哪一天没有快乐?哪一天没有辛酸和不羁?曾经的美,像筛子一样,筛选着我们的过往,是幸福?还是失望?都是那最美的曾经,那曾拥有过、品尝过、回味过的痕迹,正由于你、我、他的那些曼妙而精彩的曾经,才涂抹出今天的灿烂。纵使忧伤,也是一种精彩!
戏剧是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综合艺术。它是以演员艺术为中心同时又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的.综合体。我国的戏剧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从先秦以前的巫舞,到汉代的角抵戏、晋时的参军戏、北齐的踏摇娘、唐朝的滑稽戏。一直到宋元杂剧,戏剧这种艺术形式才基本成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戏剧博采众家之长,从各种艺术中汲取了丰富的文化养料。经过长期的酝酿.我国的戏剧最终形成并逐步走向成熟,倍受民众青睐,甚至不胫而走,享誉海外.可谓成绩斐然。其中不乏有社会历史的偶然因素推波助澜,但主要还是因为戏剧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具体表现在其丰富多彩、广泛深刻的功能方面。戏剧的功能不仅体现在它形象生动、避实就虚的艺术形式.而且体现在它社会关照、理性思考的具体内容。
戏剧的艺术魅力首先在于它形象生动、雅俗共赏;其次在于它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更在于它张扬社会理性.成为播撒于民众心底的及时雨。戏剧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三个方面:娱乐功能、教化功能、传承功能。
戏剧的娱乐功能是显而易见的,是促使广大观众走进剧场或戏院的根本动因。因为戏剧是一种最终以舞台呈现的形式与观众见面的艺术。它的直观性极强,接受者的层次又极为复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并不高,因此.我们戏剧的娱乐大门要比其它艺术门类敞开得更大一些。这是从外部因素,也就是观众对戏剧的接受方面来考虑戏剧的娱乐功能。进一步从内部因素,也就是戏剧自身来说,戏剧的娱乐功能是与生俱来的,从最初的傩舞娱神,到之后的角抵戏、参军戏、滑稽戏等,逐渐地由娱神为主转变为以娱人为主,在此过程中,戏剧的娱乐功能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只是娱乐的对象由神变为人。人逐渐成为戏剧艺术的欣赏主体和接受主体。因此,戏剧就更多地考虑人们的娱乐因素,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使人们得到充分的享受和欢娱。
戏剧的娱乐功能是不容忽视的,但决不能认为它是戏剧最重要的,或者是唯一的功能。戏剧的娱乐功能只是把观众引入更高接受层面的必要途径,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优秀的戏剧,内容往往以情至圣,以真至诚,从而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同。孟子云:“仁言不如仁声人人深也”。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看一台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的戏,比听一场报告受的教育还要大。戏剧的教化功能,就内容而言,体现在其张扬社会理性,描写人间至情,追求真、善、美的永恒主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伦理剧
这类戏剧多取材于古人古事,戏剧艺术家运用移花接木、旧瓶新酒、引申推理等手法进行再创作,把它用于道德伦理的说教之中。“借虚事指点实事,托古人提醒今人”。如《赵贞女蔡二郎》、《王魁负桂英》、《张协状元》、《秦香莲》等。这一类故事都是写发迹变心的男子负心的故事。“贫贱之交不相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这是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于民众心中的一种理想的道德观。但在现实社会中,贫寒之士,一朝中榜,入阁拜相,飞黄腾达,便立即翻脸不认人,否认贫贱之交,甚至忘恩负义,杀妻灭子。于是理想的伦理道德被颠覆,民众的心理严重失衡.因此在戏剧中所表现的内容就反映了这种现实。而在结局安排上让这些负心汉都没有好下场,或者受到上天报应、惩罚;或者受到人间审判、行刑。唯有以此方式才能大快人心,使观众重新找回失去的心理平衡,得到心理补偿,同时也起到了警示世人的作用。
2、爱情婚姻剧
追求美好的爱情和自由的婚姻是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戏剧艺术也不例外。关于这类题材的戏剧也是不胜枚举,比如《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这一幕幕爱情戏多表现婉转缠绵的男女恋情,包括相思、调弄、热恋、离别、失恋、怨恨等情感。而且这类爱情戏也更容易打动观众.为观众接受,成为戏剧名作。爱情戏备受关注,除了人自身作为感情动物的因素外,更多地是因为这类题材强烈地暴露出一般的人性和人们普遍地、长期地被压抑的自由欲望。在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门当户对”的桎梏下,年轻男女的婚恋多成为政治、金钱、权力的牺牲品,而禁锢中的人一旦觉醒,就要冲出樊篱,寻求自身的幸福生活体现出青春和新鲜的人的要求。但在当时的封建高压下,这种思想是离经叛道,为社会的既定习惯势力所摒弃,并受到残酷压制。因而剧作家也只好把人们的这种美好愿望搬上舞台。通过演员之口讲出民众的肺腑之言。一吐为快,酣畅淋漓而且这类爱情戏也都以“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结局.体现了人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